计算机名词解释与简答

计算机名词解释与简答
计算机名词解释与简答

名词解释与简答

1.单元地址:主要指出在Excel工作表格中,一个单元或一

组单元的位置,以便Excel可以由此“参考”辨识目标单元,已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在工作表格中所使用的“地址”

基本上有如下两种形式:相对地址(以某一特定单元为基准对其他单元进行定位。)和绝对地址(直接告诉Excel 某些单元在工作表格中的确切位置。)。

2.单元引用: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之间的最主要差异在于函

数或公式中对单元的引用。单元的相对引用是指公式中参数以单元的相对地址表示。单元的绝对引用是指公式中参数以单元的绝对地址表示。单元的混合引用是指公式中参数的行用相对地址、列用绝对地址,或行用绝对地址、列用相对地址。

3.单元区域:是指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区域。表示方法有三

种:连续区域(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单元引用中间用冒号,例如B1:C2),集合区域(单元引用间用逗号连接,表示互不相连的单元组成的区域,例如B5,D6,B7),交集区域(两个单元引用间用空格连接,表示两个单元引用的公共单元区域,例如B1:C3 C2:D5)。

4.单元区域的选择:选择包含若干个连续单元的矩形小区

域;选择包含若干连续单元的矩形大区域;选择一行或一列;选择若干行或列;选择整个工作表;选择合集区域。

5.逻辑值:本身只有“真”和“假”两种。使用逻辑值参数

时,可以直接键入true或false,也可用一表达式来取代其中的参数。

6.公式:单元中允许输入公式,结束输入后,单元中显示的

是公式计算结果,而存储的是公式。公式是以等号开始,后面跟一个包含数字、运算符、单元引用和函数的表达式。

7.数据源取值原则:绘制图表之前必须选择一个有效的表格

数据区域,然后才能绘制图表,否则将无法绘制图表。8.含头取值原则:在选择表格数据区域的过程中,必须遵循

“含头取值”原则,即必须包括“上表头”“左表头”的信息。舍弃表头信息后的绘图结果,将无法有效地表现数据之间的关系。

9.取值目标性原则:是指根据管理目标合理的选择数据区

域,因为表格数据区域存放的数据并不一定完全用于绘图分析,随意在表格中抓取数据区域绘制图表,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7.8.9为绘制图表的基本原则)

10.线性问题:线性的优化问题,反映了工作表公式所体现的

问题的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线性的。大部分优化问题都涉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11.非线性问题:非线性的有话问题,反应出工作表公式所体

现的问题的各元素直接的相互关系是非线性的。发生情

况:部分可变单元格两两相除或相乘;问题中使用了指数;

使用了内部函数(非线性)和对数指数。

12.整型问题:使用规划求解将整型约束条件应用到问题的任

何元素上,便可以产生整型的规划求解问题。当问题中所使用的数值或其结果必须是“是”或“否”(1或0),或不需要小数位数时,就可以使用整型约束条件。

(10 、11 、12是规划求解工具能分析的三类优化问题。)13.模拟运算表:模拟运算表工具是Excel提供的一种只需要

一步操作就能计算出所有变化的模拟分析工具。

14.模拟运算表的功能:一是提供一种运算捷径,在一次操作

过程中,完成多组不同数值的计算;二是提供一种显示和比较方式,在工作表上一起显示与比较多组不同数值的操作结果。

15.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对大量数据快速汇总和建立交叉分析

表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可以有效、灵活地将各种以流水方式记录的数据,在重新组合与添加算法的过程中,快速进行各种目标的统计和分析。

16.准备数据源:包括①存放在Excel表中的数据清单或数据

库;②外部数据源,即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产生的数据库文件、文本文件,或除了Excel工作簿以外的其他数据源,也可以是互联网上的数据源;③经过多重合并计算数据区域;④另一个数据透视表。

17.建立宏程序的方法(两种):一是选择工具菜单中宏命令

下的Visual Basic编辑器命令,便进入Visual Basic编辑器界面,选择插入菜单中模块命令;二是选择工具菜单中宏命令下的录制新宏命令。

计算机名词解释

AGP Pro: 随着显示卡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显卡上集成芯片的耗电量以及散热量也急剧增加。1999年4月,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Implementors Forum发布了AGP Pro 1.1规范。AGP Pro 的设计目的就是为新一代的图形加速卡提供额外的电能,为高档工作站提供更好的性能。AGP Pro的内容主要包括伸长的AGP接口、隔热层、改进的输入/输出托架、末端固定托架、对图形加速卡的接口和主板新布局的设计要求。AGP Pro在原有AGP插槽的两侧进行延伸,提供额外的电能。它是用来增强,而不是取代现有AGP插槽的功能。根据所能提供能量的不同,可以把AGP Pro细分为AGP Pro110和AGP Pro50。能耗为25W~50W的AGP Pro 图形加速卡就称为AGP Pro50显卡,能耗为50W~100W的AGP Pro图形加速卡就称为AGP Pro110显卡。它们都需要额外的空间来进行散热,所以会占用旁边PCI插槽的空间。AGP Pro50显卡要求在其正面有足够的冷却空间,因此占用了旁边的一个PCI插槽,在显卡的输出接口部分,采用了一个两个插醋宽的托架,以保证专用的散热空间。而AGP Pro110显卡必须空出两个邻近的PCI插槽,在显卡的显示输出端安装有一个三个插槽宽的托架来保证它的专用空间。Intel对AGP Pro的兼容性作了以下的安排:普通的AGP显卡能插入AGP Pro 的插槽,但反过来,AGP Pro显卡就不能插入一般的AGP插槽。 AGP 插槽: Accelerated-Graphics-Port:加速图形端口,它是一种为缓解视频带宽紧张而制定的总线结构。它将显示卡与主板的芯片组直接相连,进行点对点传输。但是它并不是正规总线,因它只能和AGP显卡相连,故不具通用和扩展性。其工作的频率为66MHz,是PCI总线的一倍,并且可为视频设备提供528MB/S的数据传输率。所以实际上就是PCI的超集 ATA: ATA是广为使用的IDE和EIDE设备的相关标准。A TA是A T Attachment的缩写,意思是AT计算机上的附加设备(还记得IBM PC/AT吗?)。ATA可以使用户方便地在PC机上连接硬盘。ATA标准从1994年至今共经历了7代标准,现在简述如下:ATA-1(1994):是最早的IDE标准。ATA-2(1996):是EIDE的标准,支持PIO3,4和DMA 1,2传输方式,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16MB/s。A TA-3(1997):引入了SMART和安全特性,没有制定新的传输标准。ATA-4(1998):著名的“UDMA33”标准。引入了新的A TA命令和协议,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33MB/s。A TA-5(2000):增加了一些新的ATA命令。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66MB/s。A TA-6(2000):UDMA100。ATA-7(2002):UDMA133。 BIOS: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PC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在计算机开机后微处理器启动计算机使用的一种程序。它还负责管理计算机操作系统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CNR: CNR是用来连接AC '97设备的接口(插槽),它提供了一种灵活、低成本的连接方式。现在CNR已经是一种被硬件厂商、OEM厂商和Microsoft公司支持的业界标准。 CRC: 即循环亢余校验。是一种用于数据通讯和磁盘读写等领域的错误校验方法。 ECC内存: 全称Error Checkingand Correcting。它也是在原来的数据位上外加位来实现的。如8位数据,则需1位用于Parity检验,5位用于ECC,这额外的5位是用来重建错误的数据的。当数据的位数增加一倍,Parity也增加一倍,而ECC只需增加一位,当数据为64位时所用的ECC 和Parity位数相同(都为8)。在那些Parity只能检测到错误的地方,ECC可以纠正绝大多数错误。若工作正常时,你不会发觉你的数据出过错,只有经过内存的纠错后,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才可以继续执行。当然在纠错时系统的性能有着明显降低,不过这种纠错对服务器等应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以字母次序排列的网络术语和缩写字 名词解释 10 Base T : 双绞线以太网技术名 2- 3 Swap : 指对一端用来发送,与之连接的另一端用来接收或相反的电线。 数字2和3指的是DB-25接线器的发送和接收插脚。 2B+ D Service : ISDN服务,因其包含二个标准电话连接加上一个数据连接。 3- Way han dshake Tcp三次握手:TCP和其它传输协议中使用的一种技术,用来可靠地开始或完美地结束通信。 3-Wire Circuit 三线电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 的接线方案。第一根接线用来从一台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传输数据,第二根接线用来反方向传输数据,第三根线是公共接地线。 4 —Wire Circuit 四线电路:是经常采用的在一对计算机之间异步串口连接 的接线方案。一对接线用来在一个方向传输数据,另一对接线用来相反方向传输数据。四线电路通常用于比三线电路更长的距离。 7—Layer refere nee model 七层参考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早期 概念模型,给出了与提供的通信服务协同工作的一系列协议。七层协议不包含互联网协议层。 802.2 : IEEE逻辑链接控制标准。见LLC和SNAp 802.3 : IEEE以太网标准。 802.5 : IEEE令牌环标准。 access delay 访问延迟:网络接口在它能访问共享网络前的等待时间。

ackno wledgeme nt 应答:一个简短的返回消息,它通知发送者:数据已经到 达它所希望的目的地。 active docume nt 活动文档:WW文档是一段计算机程序,下载一个活动文 档后,测览器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该程序。活动文档能连续地改变显示。参阅动态文档,静态文档和URL ad aptive retra nsmisio n 适应性重复:适应性重发传输协议的一种能力, 为适应各种不同的互联网延迟不断地改变重发计时器。TCP是众所周知的使用 适应性重发的协议。 address mask 地址掩码:一个32位二进制的值,每一位对应一网络和子网络相应的IP地址。未被屏蔽的覆盖的地址位对应部分,也称为子网掩码。 address resolution 地址解析:从一个地址到一个地址的匹配,通常是从 高层地址(如IP地址)到低层地址(如以大网地址)的匹配。 anonymous FTP匿名文件传输协议(FTP : 使用登录入名anonymons和四个字guest访问FTP访问器。不是所有的FTP服务器都允许匿名FTP。 API ( Applicatio n program in terface ) |应用程序接口:计算机程序能够调 用的过程集,用来访问指定的服务。程序用来访问网络协议的过程集统称为网络API。 Applet :构成活动WW文档的计算机程序,APPlet是由诸如Java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 AppleTalk :由Apple计算机公司开发和销售的一组网络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地址解析协议:计算机用以匹配IP地 址到硬件地址的协议。计算机调用ARP广播一个请求,目标计算机对该请求应答。 ASCII(America n Sta ndard Code for In fomatio n In tercha nge ) 美国信息交 换标准码:赋以128个字符唯一值的标准,包括上、下档的字母,数字,标点 符号。 ASN 1 ( Abstract Syn tax Notatio n.1 ) 抽象语法表示1 : 表示数据的标准。SNM协、议使用ASN.1表示对象名。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

主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合起来构成计算机的主机。 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完成运算功能的部件,则ALU 和寄存器构成。 外围设备: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外存储设备。 数据:编码形式的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作为程序的操作对象。 指令: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进制数编码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称该特性是透明的。 位:计算机中的一个二进制的数据代码(0或1),是数据的最小表示单位。 字:数据运算和存储单位,其位数取决于计算机。 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器容量的基本单位,1字节等于8位二进制信息。 字长:一个数据字包含的位数,一般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给主存储器不同的存储位置指定的一个二进制编号。 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种。 存储器的访问:对存储器中数据的读操作和写操作。 总线:计算机中连接功能单元的公共线路,是一束信号线的集合。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构成的系统,计算机硬件是一个能够执行指令的设备。 软件:由程序构成的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种。 兼容:计算机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统:主要的系统软件,控制其他程序的运行,管理系统资源并且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汇编语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记符)表示的程序设计语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机器语言中的指令一一对应。 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的程序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 解释程序:解释执行高级语言程序的计算机软件,,解释并执行源程序的语句。 系统软件: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命令解释、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网络通信、软件开发和输入输出管理的软件。 应用软件:完成应用功能的软件,专门为解决某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任务而编写。 指令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指令序列。 数据流: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与CPU之间形成的不断传递的数据序列。 接口:部件之间的连接电路,如输入输出接是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 存储器的容量:是衡量存储器容纳信息能力的指标。主存储器中数据的存储一般是以字为单位进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字的信息如果是数据则称为数据字,如果是指令则称为指令字。

软件测试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综合题(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的结果。测试用例是执行的最小实体。 2、驱动模块 驱动模块是在进行单元测试时所设置的一种辅助测试模块,它用来模拟被测试模块的上一级模块,相当于被测模块的主程序。驱动模块在单元测试中接收数据,把相关的数据传送给被测试的模块,启动被测模块,并打印出相应的结果。 3、回归测试 在集成测试策略的环境中,回归测试是对某些已经进行过的测试的某些子集再重新测试一遍,以保证上述改变不会传播无法预料的副作用或引发新的问题。在更广的环境里,回归测试就是用来保证(由于测试或者其他原因的)改动不会带来不可预料的行为或者另外的错误。 4、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是指不利用计算机运行被测程序,也就是说,计算机并不真正运行被测试的程序,而是通过其他手段达到检测的目的。静态测试是对被测程序进行特性分析的一些方法的总称。 5、桩模块 桩模块是在进行单元测试时所设置的一种辅助测试模块,它用来模拟被测试模块工作过程中所调用的模块。桩模块由被测模块调用,它们一般只进行很少的数据处理,以便检验被测模块与其下级模块的接口。 6、强度测试 强度测试的目的是要检测非正常的情形,测试是想要破坏程序。强度测试需要在反常规数据量、频率或资源的方式下运行系统,以检验系统能力的最高实际限度。 7、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查。它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通常对软件测试的定义有两种描述: 定义1: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定义2: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的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运行程序,以及发现错误的过程。 8、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得一般定义为:各种测试活动的管理与实施,包括测试脚本的开发与执行,均使用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来验证测试的需求。 9、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必须真正运行被测试的程序,通过输入测试用例对其运行情况(即输入与输出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达到检测的目的。 10、独立路径 某一程序的独立路径是指从程序入口到程序出口的多次执行中,每次至少有一个语句集(包括运算、赋值、输入/输出或判断)是新的和未被重复的。 二、问答题 1、软件测试涉及哪些关键问题? 软件测试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测试由谁来执行。通常的做法是开发者(机构或组织)负责完成自己代码的单元测试,而系统测试则由一些独立的测试人员或专门的测试机构进行。 (2)测试什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规格说明、详细设计规格说明和源程序都是测试的对象。 (3)什么时候进行测试。测试可以是一个与开发并行的过程,还可以是在开发完成某个阶段任务之后进行,或者是在开发结束后再进行测试。 (4)怎样进行测试。根据软件的功能规范说明和程序实现,利用各种测试方法,生成有效的测试用例,对软件进行测试。 2、简述软件测试过程的流程。 软件测试过程按测试的先后次序可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有效性)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用户)测试共5 项步骤。 (1)单元测试:针对每个单元的测试,以确保每个模块能正常工作为目标。

计算机基础名词解释

计算机基础名词解释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基本集中包括128个字符与控制符 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作用的特制程序 黑客——非法入侵他人系统并进行肆意破坏的人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 软件——计算机中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程序及其说明文档(程序和文档)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CPU——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少量寄存器组成 MMX——多媒体指令集 CPU的作用——取指令、解释指令和执行指令 CPU的指标——字长(指CPU中数据总线的宽度,即一次可并行传递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主频(指CPU时钟频率)、指令处理能力(即每秒处理百万条指令数,以MIPS表示)ROM——只读存储器(PROM、EPROM、EEP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其主要特性为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数据,储存的数据不会因电源中断而消失(属于永久性储存)。一般用来储存系统程序,如个人电系统的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RAM——随机存储器(DRAM、SRAM、SDRAM)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内存其主要特性为可随时读出或写入数据,但电源一中断则所储存之数据即消失,主要用来暂存程序与数据。而RAM又可分成动态内存(Dynamic RAM, DRAM)与静态内存(Static RAM,SRAM)两种。 RAM刷新——重写数据或充电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介于CPU与内存之间,访问速度最快。为解决CPU与主存储器间速度差而在内存储器和CPU之间增加的一种存取速度远高于普通内存的特殊存储器 存取时间——又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存储周期——连续启动两次读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通常存储周期大于存取时间,其单位为NS(纳秒). 闪速存储器——在CMOS单晶体管EPROM存储元基础上制造的,实现了电擦除可编程能力 虚拟内存——用硬盘模拟主存从而扩大主存容量 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指令周期——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接口——CPU与主要外围设备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的逻辑部件,接口起动态连接部件之间的“转换器”作用 中断——指当出现需要时,CPU暂时停止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和执行过程。即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出现了一个必须由CPU立即处理的情况,此时,CPU暂时中止程序的执行转而处理这个新的情况的过程就叫做中断。 堆栈——是一种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计算机系统处理中断时,使用这个数据结构保护现场。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CMOS——是一种半导体材料,系统BIOS设置存储器 CD-ROM——只读光驱或光盘 OS——操作系统 DOS——磁盘操作系统(16位字符界面操作系统) PC——个人计算机 MPC——多媒体计算机 总线BUS——公用计算机信息通道,由一组传输导线组成。可分为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 ALU——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Logic Unit,ALU)负责数据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包括算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附简答计算

ACK 确认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NSI 先进的加密标准 AP 接入点/应用程序 API 应用编程接口 ARP 地址解析协议 ARPA 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规划局(高级研究计划署)ARQ 自动重传请求 AS 自治系统/鉴别服务器 ATU 接入端接单元 ATM 异步传递方式 BGP 边界网关协议 CCITT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DMA 码分多址 CHAP 口令握手鉴别协议 CIDR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 CSMA/CA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 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 DES 数据加密标准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NS 域名服务 EGP 外部网关协议 EIA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FCS 帧检验序列 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M 频分复用 FTP 文件传送协议 FIFO 先进先出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体制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HFC 光纤同轴混合(网)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TP 超文本传送协议 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GMP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MAP 网际报文存取协议 IP 网际协议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TU 国际电信联盟 LAN 局域网 MAN 城域网 MPEG 活动图像专家组 MTU 最大传送单元 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PF 开放最短通路优先 PCM 脉码调制 PDA 个人数字助理 PKI 公钥基础结构 PPP 点对点协议 RIP 路由信息协议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SID 服务集标识符 SSL 安全插口层,或安全套接层(协议)STDM 统计时分复用 STP 屏蔽双绞线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DM 时分复用 TIA 电信行业协会 TLD 顶级域名 TPDU 运输协议数据单元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培训资料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 解释

1.存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用存储器中存储地址寄存器 MAR的编址数与存储字位数的乘积表示。 2.寻址方式:寻址方式就是寻找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方式。 3.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4.指令字长:一个指令字中包含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5.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存储一串二进制代码(存储字) 6.MIPS——百万条指令/秒,运算速度单位 7.指令——一组二进制代码,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8.程序——若干指令或命令的集合 9.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放存储单元地址 10.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储字长 11.主频——CPU响应速度 12.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周期数 13.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14.CPU——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15.PC——程序计算器,用于取指令并自动计数 16.IR——指令寄存器,分析指令 17.CU——控制单元,执行指令,产生微操作 18.ALU——运算单元,进行算数,逻辑运算 19.ACC——累加器,存放操作数和结果 20.MQ——乘商寄存器 21.X——操作数寄存器

22.I/0——输入/输出接口 23.总线——一种能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输线路 24.总线宽度——数据线的根数 25.总线带宽——每秒传输的最大字节数 26.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进出信息的最大数量 27.汉明码——有一位纠错能力的编码 28.字:数据运算和存储的单位,其位数取决于具体的计算机。 29.字节:衡量数据量以及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30.字长:一个数据字中包含的位数,反应了计算机并行计算的能力。 31.接口:计算机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递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电路 32.端口:接口中的数据中转站 33.DMA 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外设之间的数据直接传 输,传输过程本身不需CPU程序干预。 34.单级中断:CPU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中禁止所有其他外部中断。 35.多级中断:CPU在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过程中可以响应级别更高的中断请求。 36.现场保护:CPU在响应中断请求时,将程序计数器和有关寄存器内容等系统的状 态信息存储起来,以使中断处理结束之后能恢复原来的状态继续执行程序,称为现场保护。 37.中断向量:外设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时,由该设备通过输入输出总线主动向 CPU发出的一个识别代码 38.中断屏蔽:CPU处理一个中断的过程中,对其他一些外部设备的中断进行阻止。

软件测试的名词解释

目录 1. 什么是软件测试? (2) 2.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什么? (2) 3. 软件测试的目标? (2) 5. 什么黑盒测试? (3) 6. 黑盒测试方法都包括哪些? (3) 7. 什么是等价类划分? (3) 8. 什么是边界值分析法? (3) 9. 什么情况下使用决策分析法? (3) 10.你是如何利用决策分析法设计用例? (3) 11. 什么是因果图分析法? (4) 12. 你是如何利用因果图分析法来设计用例的? (4) 13. 因果图分析法中用到的五种约束分别是什么? (4) 14. 什么是测试用例? (4) 15 你觉得有必要写测试用例么,写测试用例的作用有哪些? (4) 16. 你知道软件生命的周期么?包括哪些阶段? (4) 17. 软件测试的对象是什么? (4) 18. 软件测试是否等于程序测试? (4) 19. 软件测试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哪些方面? (5) 20. 软件测试的原则包括哪些? (5) 21. 软件测试按照开发阶段划分为哪几类? (5) 22. 完成的软件开发过程?V模型? (5) 23. 按照测试技术来分测试分哪几类? (5) 24. 什么是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5) 25. 谈谈黑盒测试的特点?优点? (6) 26. 黑盒测试主要能够发现哪些方面的问题? (6) 27. 测试停止的依据? (6) 28. 什么是健壮等价类测试? (6) 29. 什么是错误推测法?你经常用的错误推测法来测试系统的经验有哪些? (6) 30. 你选择测试方法的原则是什么? (7) 31. 设计测试用例的原则有哪些? (7) 32. 测试用例模板的主要要素有哪些? (7) 33. 软件测试的过程有哪些? (7) 34. 写测试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7) 35. 测试计划中的5W1H什么意思? (7) 44. 什么是回归测试? (8) 45. 什么是确认测试? (9) 46. 请您谈一谈为什么要进行系统测试? (9) 48. 安全性测试你一般从哪几方面做测试? (9) 49. 什么是兼容性测试? (9) 51. 什么是验收测试? (9) 52. 验收测试一般有哪些方法? (9)

计算机重点名词解释

计算机重点名词解释 1 .操作系统是用于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方便用户充分而高效地使用计算机的一组程序集合。 2 .RAM:可读写随机存储器,是临时存储器,断电后信息就会丢失。 ROM: 只读存储器,只读不可写,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在RAM与CPU之间,用来提高存取、访问速度。 3. 机器语言是用计算机机器指令表达的语言,是由0和1组成的一系列机器指令的集合,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 汇编语言是一种为了帮助记忆而用一些简单的英文字母组合替代冗长的机器命令的语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被称为低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一种独立于特定的机器,类似于自然语言和数学描述语言的程序语言,先要通过语言处理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后才能在计算机上执行。 4.应用程序是用来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机程序,包括一些系统自带的或用户编写的各种各样的程序。例如,画图程序、记事本程序。 5.文档是Windows应用程序创建的对象。 6.文件是存储在外存储器(如磁盘)上的相关信息的集合。各种文档和应用程序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磁盘上的,即它们都是文件。 7.图标是代表Windows XP 各种对象的小图标。 8.剪贴板是内存中的一个临时存储区,它是应用程序内部和应用程序之间交换信息的工具。 9.回收站的主要作用是为删除文件提供一个缓冲区,用户删除的文件一般不会直接从硬盘上删除,而仅仅是先放到回收站中,这叫做逻辑删除。

10.快捷方式是对相应对象的一种链接,以图标形式表示,打开快捷方式便能打开相应的对象。 11.资源管理器的用途:是处理文件的主要程序,它显示了用户计算机中的文件、文件夹和驱动器的分层结构,同时显示了映射到用户计算机上的驱动器的所有网络驱动器的名称,使用Windows XP 的资源管理器,用户可以复制、移动、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12.样式是Word 的主要功能之一,它是已命名的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组合。用户通过使用样式可以在文档中对字符、段落和版面等进行设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3.模板是具有固定版面格式、公用文字内容和特别工具的特殊文件。适用于提供了特定文档外观的特殊文档,使用模板时无须定义文档的格式和布局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文档效果。 14.Word 2003 视图: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阅读视图。 15.工作簿是处理和存储工作数据的文件,后缀是.xls.打开Excel应用程序的同时,Excel会相应地生成一个默认名为Book1.xls的新工作簿。 16.工作表:每组密切相关的资料存放在一个二维表格中,这个二维表格就称为工作表。 17.单元格:工作表中由行与列交叉形成的一个个小格被称为单元格。 18.单元格地址是单元格在工作表中的位置,可以用行号和列号的组合标识。 19.填充柄:活动单元格粗线框的右下角的一个黑色的方块。使用填充柄可以按照某一种规律或方式来填充其他的单元格区域。 20.数据清单是一系列包含类似数据的若干行,是一个二维关系表。数据库管理是对数据清单进行管理,主要用于管理工作表中的数据。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1. 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网络互联起来。 2. 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的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3. 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如一栋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4. 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线路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5. 资源子网:由各种主机、外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6. 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7. 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8. 公用数据网: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9. 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10. 宽带骨干网:是指传输速率达到2Gbps的骨干网。 11. 全光网:以光结点取代现有网络的电结点,并用光纤将光结点互联成网络。 12. 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13. 基带传输:在数字通信信道上直接传输基带信好的方法。 14. 频带传输: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 15. 线路交换: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前,首先要在资源子网中建立实际的物理线路连接的方法。 16. 数据报:同一报文中的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的方法。 17. 虚电路:同一报文中的所有分组可以通过预先在通信子网中建立的传输路径来传输的方法。 18. 单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的方法。19. 半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信号可以双向传送,但一个时间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的方法。 20. 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21. 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送表示字母、数字、符号的二进制代码0、1比特序列的过程。 22. 媒体: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与半导体存储器;二是指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语音、图像与图形。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3. 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的表示形式。 24. 模拟信号:电话线上传送的按照声音的强弱幅度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称为模拟信号。 25. 数字信号:计算机所产生的电信号是用两种不同的电平去表示0、1比特序列的电压脉冲信号,这种电信号称为数字信号。 26. 调制解调器:在数据通信中,用来完成调制解调功能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 27. 调制解调:如果通信信道不允许直接传输计算机所产生的数字信号,则需要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在接收端再将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这个过程被称为调制解调。 28. 串行通信:是指将代传送的每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代码按由低位到高位的顺序依次发送的通信方式。 29. 并行通信:是指将表示一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代码同时通过8条并行的通信信道发送的通信方式。 30. 同步:是指要求通信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 31. 位同步:要求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发送数据的起止时间和时钟频率,来校正自己时间基准与时钟频率,这个过程称为位同步。 32. 字符同步:是指保证收发双方正确收发字符的过程。 33. 同步传输:是

计算机组成原理名词解释问答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复杂系统 硬件: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软件:计算机程序、过程、规则及与这些程序、过程、规则有关的文档,以及从属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数据 存储程序:计算机的用途和硬件完全分离。硬件采用固定逻辑提供某些固定不变的功能。通过编制不同的过程来满足不同用户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 主机:将一系列硬件都安装在一个机箱内部的机架上,机箱及其上硬件被统称为主机 虚拟机:通过解释和翻译,使用户在使用计算机时仅看到软件界面而不必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主存储器:主板上可以被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断电或关机后其上的数据会消失 辅助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断电或关机后不会令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消失的存储介质 透明性:下一层机器的属性在上一层机器的程序员看来是透明的;计算机系统中客观上存在的事务或属性,从某个角度去看好像是不存在的 吞吐率:指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 响应时间:指用户在输入命令或数据后到得到第一个结果的时间间隔 软件兼容性:分为向上(下)兼容和向前(后)兼容。向上(下)兼容:为某档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更高(低)档的机器上。向前(后)兼容:为某个时期投入市场的某种型号机器编制的软件,不加修改就可以正确运行在比它早(晚)投入市场的相同型号机器上 可伸缩性:指一个计算机系统能够在保持软件兼容性的同时,不仅可以通过向上扩展性能和功能,还能通过向下收缩来降低价格 C/S模式:客户机与服务器结构。网络上的计算机根据所担当角色不同被分为客户机或服务器。客户机提出请求,接受结果不做太多运算,服务器接受请求,进行处理并返回结果。计算机体系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机器属性,即机器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结构的逻辑实现,一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物理实现,一种计算机组成可由多种不同的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组成的基础 主存:又称内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 辅存:又称外存,CPU不直接访问的存储器 相关联存储器:也称按内容访问的存储器,是通过存储内容的片段来访问的存储器 易失性:在电源关闭时不能保存数据的性质 随机访问的存储器:分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周期均等 顺讯访问存储器:存储单元的访问周期随其地址的增大而增加的存储器 访问时间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开始到存储器发出完成信号的时间间隔 访问周期Ta:指从一个读(写)存储器操作开始到下一个存储器操作能够开始的最小时间间隔 双口RAM:是在一个SRAM存储器上具有两套完全独立的数据线,地址线和读写控制线,并允许两个独立的系统同时对该存储器进行随机性访问 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对一小块聚集的指令或数据的访问只会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处理器的访存地址将转移到存储器的其他区域,但在转移到其他区域后又将对一小块相对聚集的程序或数据反复访问的现象 模N交叉存储器:多模块并采用交叉方式进行地址分配的存储器 Cache:高速缓存存储器,介于主存和处理器之间 存储器带宽:每秒传送的二进制位数

光电检测名词解释题集

1、响应度 响应度(或称灵敏度):是光电检测器输出信号与输入光功率之间关系的度量 2、信噪比 是负载电阻上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3、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使物体的电学特性发生变化 4、亮电流 光敏电阻两端加电压(直流或交流)。无光照时,阻值很大,电流(暗电流)很小;光照时,光生载流子迅速增加,阻值急剧减少,在外场作用下,光生载流子沿一定方向运动,形成亮电流 5、光电信号的二值化处理 将光电信号转换成“0”或“1”数字量的过程称为光电信号的二值化处理 6、亮态前历效应 (亮态前历效应是指光敏电阻测试或工作前处于亮态,当照度与工作时所要达到的照度不同时,所出现的一种滞后现象 7、热释电效应 在某些绝缘物质中,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极化状态改变的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 8、暗态前历效应 暗态前历效应是指光敏电阻测试或工作前处于暗态,当它突然受到光照后表现为暗态前历越长,光电流上升越慢 9、坎德拉(Candela,cd) 发光频率为540×10Hz的单色辐射,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Wsr-1时,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1cd 10、外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某种物质时,若入射的光子能量hv足够大,它和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致使电子逸出物质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电发射效应,又称外光电效应。 11、量子效率 一定波长的光子入射到光电阴极时,该阴极所发射的光电子数与入射的光子数之比值 12、象增强管 把微弱的辐射图像增强到可使人直接观察的真空光电成像器件。 13、本征光电导效应 本征半导体价带中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跃入导带,产生本征吸收,导带中产生光生自由电子,价带中产生光生自由空穴,使得材料的电导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计算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 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 2、数制: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简称数制。 3、BCD码:是一种二-十进制的编码,即使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 十进制数。 4、虚拟存储技术:利用硬盘的支持以小的物理内存模拟大的内存 从而程序能够使用整个内存地址空间的技术。 5、终端:是连接大型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和服务器的输 入输出设备。 6、操作系统: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提高计算机系 统资源的使用效率、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7、多道程序设计:指在主存储器中存放多道用户的作用,使其按 照一定的策略插空在CPU上运行,共享CPU的输入输出设备等 系统资源。 8、分布式数据库:是物理上分散在计算机网络各结点上,但在逻 辑上属于同一系统的数据集合。 9、数据仓库:支持管理决策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定 期更新的数据集合。 10、数据挖掘:从大型数据库中或数据仓库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 识的高级处理过程。 11、媒体:是指分发和表示信息的方法。 12、带宽:一个信道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的能力称为带宽。 13、数据通信:是指通过通信信道在各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与信息 的收集、传输、交换或重新分布的一个过程。 14、计算机网络:由各自具有自主功能而又通过各种通信手段相互 连接起来以便进行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或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组 成的复合系统。

15、协议:计算机之间交换数据的规则。 16、调制解调器:是调制器和解调器合在一起的总称。所谓调制, 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即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合称调制解调器。 17、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 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是信息服务不中断。 18、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在计算机运行中 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破坏作用的程序。 19、电子商务:是组织或个人用户在以通信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系 统支持下的网上商务活动。 20、网上银行:是指通过Internet或其他公用信息网,将客户的计算 机终端连接至银行,实现将银行服务直接送到企业办公室或者家中的信息系统。

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大全

一英文名词 ACK 确认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NSI 先进的加密标准 AP 接入点/应用程序 API 应用编程接口 ARP 地址解析协议 ARPA 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规划局(高级研究计划署)ARQ 自动重传请求 AS 自治系统/鉴别服务器 ATU 接入端接单元 ATM 异步传递方式 BGP 边界网关协议 CCITT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DMA 码分多址 CHAP 口令握手鉴别协议 CIDR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 CN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 CSMA/CA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 DDOS 分布式拒绝服务 DES 数据加密标准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NS 域名服务 EGP 外部网关协议 EIA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FCS 帧检验序列 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M 频分复用 FTP 文件传送协议 FIFO 先进先出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体制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HFC 光纤同轴混合(网)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 HTTP 超文本传送协议 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EEE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GMP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MAP 网际报文存取协议 IP 网际协议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TU 国际电信联盟 LAN 局域网 MAN 城域网 MPEG 活动图像专家组 MTU 最大传送单元 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PF 开放最短通路优先 PCM 脉码调制 PDA 个人数字助理 PKI 公钥基础结构 PPP 点对点协议 RIP 路由信息协议 SMTP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SID 服务集标识符 SSL 安全插口层,或安全套接层(协议)STDM 统计时分复用 STP 屏蔽双绞线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DM 时分复用 TIA 电信行业协会 TLD 顶级域名 TPDU 运输协议数据单元

计算机组成原理样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50分) 1、名词解释(10分) 机器字长 SRAM EPROM 指令系统 微指令 2、选择题(10分) 1)设字长32位,使用IEEE格式,则阶码采用______表示。 A.补码 B. 原码 C. 移码 D. 反码 2) 四片74181ALU和一片74182CLA器件相配合,具有如下进位传递功能______。 A.形波进位 B. 组内先行进位,组间先行进位 C.组内先行进位,组间行波进位 D. 组内形波进位,组间先行进位 3) 某SARM芯片,其存储容量为64K×16位,该芯片的地址线数目和数据线数目分 别是___。 A. 16, 16 B .16, 64, C. 64, 8 D. 64, 16 4)单地址指令中为了完成两个数的算术运算,除地址码指明的一个操作数外,另一个 数常需采用______。 A. 堆栈寻址方式 B. 立即寻址方式 C. 隐含寻址方式 D. 间接寻址方式微 5)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______。 A.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B. 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执行 C. 一条微指令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 D.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解释执行 3、 填空题(10分) 1)存储___①___并按__②____顺序执行,这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相联存储器是按 ③ 访问的存储器。 3) 主存与cache 的地址映射有__④___、 ⑤ 、 ⑥ 三种方式。 4) 通常指令编码的第一个字段是 ⑦ 。 5) 异步通信方式可分为 ⑧ 、 ⑨ 、 ⑩ 三种类型。 4、问答题(20分) 1)在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多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 2)简述CPU 的功能. 3)试比较水平型微指令与垂直型微指令。 4)简述总线集中控制的优先权仲裁方式。 二、综合应用(50分) 1、已知X=-0.1101,Y=0.1011,试用补码一位乘法计算X ×Y (15分) 2、指令格式如下所示。OP 为操作码字段,试分析指令格式特点。 (10分) 3、某32位机共有微操作控制信号52个,构成5个相斥类的微命令组,各组分别包含4个,5个,8个15个可20个微命令,已知可判定的外部条件有CY 和ZF 两个,微指令字长29位。 (1)给出采用断定方式的水平型微指令格式 (2)控制存储器器的容量应为多少位? (10分) 4、某8位机采用单总线结构,地址总线16根(A 15~A 0, A 0为低位),双向数据总线8根 (D 7~D 0,,控制总线中与主存有关的有MREQ (允许访存,低电平有效),R/W (高电平 为读命令,低电平为写命令) 主存地址空间分配如下: 0~8191为系统程序区,由只读存储器芯片组成; 8192~32767为用户程序区;最后(最大地址)2K 地址空间为系统程序工作区,上述地址为十进制数,按字节编址,现有如下存储器芯片: ROM:8K ×8位(控制端仅有CS ) RAM(静态):16K ×1位,2K ×8位,4K ×8位,8K ×8位 请从上述芯片中选择适当芯片设计该计算机存储器,画出主存储器逻辑框图,注意画 出选片逻辑(可选用门电路及3:8译码器74LS138)与CPU 的连接,说明选哪些存储器芯片,选多少? 三、基础知识(50分) 1.选择题(10分) 1)在机器数______ 中,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A .原码 B .补码 C .移码 D .反码 2)主存贮器和CPU 之间增加cache 的目的是______。 A 解决CPU 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15 10 7 3 2 0 偏移量(16位) 基值寄存器 源寄存器 O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