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升级配置实验报告

Linux内核升级配置实验报告
Linux内核升级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1、使用光盘linux-kernel-2.4.31.iso中linux-2.4.31.tar.bz2的内核复制到linux系统/usr/src目录,解压内核源代码,通过网络sshftp或ftp或u盘拷贝等方式把usb-2.4.31LE06.patch.tar.gz、squashfs3.0.tar.gz补丁包复制到linux系统解压后找到对应版本的补丁文件。

将光盘linux-kernel-2.4.31.iso中linux-2.4.31.tar.bz2的内核复制到linux系统/usr/src目录

解压内核源代码

通过ssh上传usb-2.4.31LE06.patch.tar.gz、squashfs3.0.tar.gz

版本的补丁文件

squashfs补丁为一种只读文件系统驱动补丁,usb-spca5xx为摄像头驱动补丁。

3、按内核编译配置步骤编译2.4.31的内核与模块:

(1)整理内核:make mrproper

(2)使用redhat9原来版本的内核2.4.20-8的配置文件

“/boot/config-2.4.20-8”,作为2.4.31的基本内核配置;

(3) 配置内核:make menuconfig

(1)对于网卡,只选中vmware虚拟机对应的网卡驱动模块pcnet32网卡,其他的网卡均不选择;

(2)对于usb 设备驱动,确保选中U盘驱动、usb-spca5xx。

(3)对于文件系统,确保选中了squashfs驱动

(4)对于vmware虚拟机,为了保证能正常启动,并支持initrd功能,确保选中scsi support中的BusLogic设备驱动,以及Filesystem中的ext3与ext2,以及block device中的ramdisk、initrd设备的驱动。

创建依赖性列表:make dep

编译内核:make bzImage

编译模块:make modules

安装模块:make modules_install

安装内核:make install

4、启动系统并测试新内核,检查新内核的版本,同时检测网卡能否正常使用,如不能使用,请查看/etc/modules.conf文件,并思考原因。

启动系统并测试新内核

检查新内核的版本

5、测试squashfs文件系统功能能否使用。按以下步骤测试:

(1)、复制cdlinux-squashfs.img到/root目录,该文件为一个squashfs格式的文件系统镜像。

(2)先建立一个目录/mnt/test,把该镜像文件使用loop方式加载到/mnt/test 目录。

(3)使用命令“mount -o loop -t squashfs /root/cdlinux-squashfs.img /mnt/test”,然后就可以在/mnt/test目录中来查看该文件镜像的具体内容。若能正常查看,则说明squashfs内核补丁安装正确。

Linux内核修改与编译图文教程

Linux 内核修改与编译图文教程 1

1、实验目的 针对Ubuntu10.04中,通过下载新的内核版本,并且修改新版本内核中的系统调用看,然后,在其系统中编译,加载新内核。 2、任务概述 2.1 下载新内核 https://www.360docs.net/doc/f38929046.html,/ 2.2 修改新内核系统调用 添加新的系统调用函数,用来判断输入数据的奇偶性。 2.3 进行新内核编译 通过修改新版内核后,进行加载编译。最后通过编写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3、实验步骤 3.1 准备工作 查看系统先前内核版本: (终端下)使用命令:uname -r 2

3.2 下载最新内核 我这里使用的内核版本是 3.3 解压新版内核 将新版内核复制到“/usr/src”目录下 在终端下用命令:cd /usr/src进入到该文件目录 解压内核:linux-2.6.36.tar.bz2,在终端进入cd /usr/src目录输入一下命令: bzip2 -d linux-2.6.36.tar.bz2 tar -xvf linux-2.6.36.tar 文件将解压到/usr/src/linux目录中 3

使用命令: ln -s linux-2.6.36 linux 在终端下输入一下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fakeroot sudo aptitude install libqt3-headers libqt3-mt-dev libqt3-compat-headers libqt3-mt 4

linux 内核参数修改

linux 内核参数修改 配置 Linux 内核参数(2种方法),修改后不用重启动更新: /sbin/sysctl -p 第一种:打开/etc/sysctl.conf 复制如下内容 kernel.shmall = 2097152 kernel.shmmax = 2147483648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 fs.file-max = 65536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net.core.rmem_default=262144 net.core.wmem_default=262144 net.core.rmem_max=262144 net.core.wmem_max=262144 第二种:打开终端 cat >> /etc/sysctl.conf< kernel.shmall = 2097152 kernel.shmmax = 2147483648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 fs.file-max = 65536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net.core.rmem_default=262144 net.core.wmem_default=262144 net.core.rmem_max=262144 net.core.wmem_max=262144 EOF 这里,对每个参数值做个简要的解释和说明。 (1)shmmax:该参数定义了共享内存段的最大尺寸(以字节为单位)。缺省为32M,对于oracle来说,该缺省值太低了,通常将其设置为2G。(2)shmmni:这个内核参数用于设置系统范围内共享内存段的最大数量。该参数的默认值是 4096 。通常不需要更改。 (3)shmall:该参数表示系统一次可以使用的共享内存总量(以页为单位)。缺省值就是2097152,通常不需要修改。(共享内存段的数量,以页为主,每个页是4K) (4)sem:该参数表示设置的信号量。一般大于maxproc的一点就行了。 (5)file-max:该参数表示文件句柄的最大数量。文件句柄设置表示在linux系统中可以打开的文件数量。 修改好内核以后,执行下面的命令使新的配置生效。 [root @linux1 /root]# /sbin/sysctl -p 以 root 用户身份运行以下命令来验证您的设置: /sbin/sysctl -a | grep shm /sbin/sysctl -a | grep sem /sbin/sysctl -a | grep file-max /sbin/sysctl -a | grep ip_local_port_range 例如: # /sbin/sysctl -a | grep shm kernel.shmmni = 4096 kernel.shmall = 2097152 kernel.shmmax = 2147483648

linux内核的网络配置

文章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f38929046.html,/p/2088592067 第9节, Networking support 关于网络支持 上图 讲解; RF switch subsystem support 这个一般是要的,因为有些无线和蓝牙放在一张卡上 选m,wireless(无线)里面的一些选项随之会自动选m,上图 注意: cfg80211 wireless extensions compatibility 这个兼容选项要选择,3.7默认是没有选择

如果没有选择,iwconfig会报告没有扩展 Bluetooth subsystem support 蓝牙,可以自己选择,如果有m就行 还有子选项自己看下 如果还有红外线,无线电,对应选择,这个设备应该是很少networking option最上面的,全局网络选项,上图

Packet socket和Unix domain sockets 备必,而且不能成模块,不然udev会报一段信息给你 Transformation user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选m,其实也很少用,像ipsec,下面的ipsec也可以选成模块 TCP/IP networking 要的,要的,子选项大部分不用,你也可以选上 IP: multicasting 多播 IP: advanced router 高级路由 你需要选上 IP: TCP syncookie support ~~sync flooding,同时还必须。。。个人没什么意义Large Receive Offload提高网络的东西,这个Y,如果你觉得现在不用,先m TCP: advanced congestion control这个你也可以Y The IPv6 protocol 很多要用到,虽然在兲现在没用,像systemd就要了 Security Marking和Network packet filtering framework (Netfilter) 个人没什么意义,你可以试下

LINUX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 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A 实验名称文件系统 实验时间2014 年12 月8 日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指导教师徐鹤 学生姓名王生荣班级学号B12040809 学院(系) 计算机学院专业软件工程

实验名称文件系统指导教师徐鹤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学时 2 实验时间2014.12.08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学习LINUX系统下对文件进行操作的各种命令和图形化界面的使用方法。 2. 深入学习和掌握文件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LINUX等操作系统下常用的系统调用,编写一个使用系统调用的例程。 3.实现一个文本文件的某信息的插入和删除 4.实现一个记录文件的某记录的插入和删除 二、实验环境(实验设备) Windows XP + VMWare + RedHat Linux 8

三、实验过程描述与结果分析 1. 目录/proc下与系统相关的文件和目录 (1) /proc/$pid/fd:这是一个目录,该进程($PID号码进程)每个打开的文件在该目录下有一个对应的文件。 例如:#ls /proc/851/fd 0 1 2 255 这表示,851号进程目前正在使用(已经打开的)文件有4个,它们的描述符分别是0、1、2、255。其中,0、1、2 依次分别是进程的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输出设备。 (2)/proc/filesystems:该文件记录了可用的文件系统类型。 (3)/proc/mounts:该记录了当前被安装的文件系统信息 例如:#cat /proc/mount (4)/proc/$pid/maps:该文件记录了进程的映射内存区信息。 例如:#cat /proc/851/maps 2.常用命令讲解 ls 命令 用来查看用户有执行权限的任意目录中的文件列表,该命令有许多有趣的选项。例如: $ ls -liah * 22684 -rw-r--r-- 1 bluher users 952 Dec 28 18:43 .profile

Linux设置内核参数的方法

Linux设置内核参数的方法 1内核参数的查看方法 使用“sysctl -a”命令可以查看所有正在使用的内核参数。内核参数比较多(一般多达500项),按照前缀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net.ipv4、net.ipv6、net.core、vm、fs、dev.parport、dev.cdrom 、dev.raid、kernel等等。相同的linux,安装的组件和使用的方式不一样,正在使用的内核参数是不一样的。 所有的内核参数的说明文档是放到/usr/src/linux/Documentation/sysctl中的,如果想知道对内核参数的说明,可以到该目录下查看相应的说明文档。 2内核参数的的设置方法 由于Linux的内核参数信息都存在内存中,因此可以通过命令直接修改,并且修改后直接生效。也可以通过文件的方式进行设置。下面就介绍这两种修改方法。 2.1命令设置的方式 可以用两种方法实现。 1、使用“sysctl -w 参数名=值”的方式 假设我们把net.ipv4.ip_forward的值修改为1,使用命令“sysctl -w net.ipv4.ip_forward=1”。 2、修改内核参数对应的proc文件 内核参数位于/proc/sys/之下,参数名称是以文件所在的路径,并将“/”以“.”来取代。举例来说,/proc/sys/net/ip_forward的参数名称为net.ipv4.ip_forward。 同样把net.ipv4.ip_forward的值修改为1,使用命令“echo “1”>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注意,这里proc文件跟普通的文件不一样。一般一个文件用echo写入内容之后,会变成一个文本文件,但echo修改proc文件之后还是个空文件。 2.2文件设置的方式 更改的内核参数默认保存在/etc/sysctl.conf文件中。修改的时候可以直接用vi编辑sysctl.conf文件,增加要修改的内核参数内容,修改的格式为:参数名=值。例如,把net.ipv4.ip_forward的值修改为1,在sysctl.conf中增加下面这行内容:net.ipv4.ip_forward=1 文件修改好后,进行保存。然后使用“sysctl -p 配置文件名”来使配置生效,如果配置文件是默认的,可以不用输配置文件名,即使用“sysctl -p”。 通过文件设置的方式修改的内核参数是在系统重启后将失效(我之前认为修改后的内核参数放在文件中,系统启动的时候会读这个文件,重启后设置应该不会失效。但经过验证,一般会失效,但如果把将默认的boot.sysctl服务打开,所以系统启动时就会执行这个文件的设置)。把我们修改参数的命令写入启动执行脚本文件里/etc/rc.local,这样系统重启后配置就不会失效。 文件方式的好处是内核参数设置的值可以用文件保留下来,调用“sysctl -p”可以使文

如何安装Linux内核源代码

如何获取Linux内核源代码 下载Linux内核当然要去官方网站了,网站提供了两种文件下载,一种是完整的Linux 内核,另一种是内核增量补丁,它们都是tar归档压缩包。除非你有特别的原因需要使用旧版本的Linux内核,否则你应该总是升级到最新版本。 使用Git 由Linus领头的内核开发队伍从几年前就开始使用Git版本控制系统管理Linux内核了(参考阅读:什么是Git?),而Git项目本身也是由Linus创建的,它和传统的CVS不一样,Git是分布式的,因此它的用法和工作流程很多开发人员可能会感到很陌生,但我强烈建议使用Git下载和管理Linux内核源代码。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Git命令获取Linus内核代码树的最新“推送”版本: $ git clone git://https://www.360docs.net/doc/f38929046.html,/pub/scm/linux/kernel/git/torvalds/linux-2.6.git 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将你的代码树与Linus的代码树最新状态同步: $ git pull 安装内核源代码 内核包有GNU zip(gzip)和bzip2格式。Bzip2是默认和首选格式,因为它的压缩比通常比gzip更好,bzip2格式的Linux内核包一般采用linux-x.y.z.tar.bz2形式的文件名,这里的x.y.z是内核源代码的具体版本号,下载到源代码包后,解压和抽取就很简单了,如果你下载的是bzip2包,运行: $ tar xvjf linux-x.y.z.tar.bz2 如果你下载的是gzip包,则运行: $ tar xvzf linux-x.y.z.tar.gz 无论执行上面哪一个命令,最后都会将源代码解压和抽取到linux-x.y.z目录下,如果你使用Git下载和管理内核源代码,你不需要下载tar包,只需要运行git clone命令,它就会自动下载和解压。 内核源代码通常都会安装到/usr/src/linux下,但在开发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这个源代码树,因为针对你的C库编译的内核版本通常也链接到这里的。 应用补丁

2《Linux基础》实验报告 基本配置Linux

实验序号: 2 《Linux基础》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本配置Linux操作系统 姓名: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址:N6-113 实验日期:2017.3.7

说明 一.排版要求 1.实验报告“文件名”按模板要求填写。 2.一级标题:顶格排版。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 体,四号字体,加粗。 3.二级标题:顶格排版。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 体,小四号字体,加粗。 4.三级标题:顶格排版。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 体,五号字体。 5.正文:每段缩进量:2个汉字。两端对齐;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 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字体。 6.图形要求 (1)在正文中要有引用。 (2)要有图名,图名位于图的下方,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字体。 (3)图和图名“居中”。 7.表格要求 (1)在正文中要有引用。 (2)要有表名,表名位于表的上方,汉字用宋体,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五号字体。 (3)表和表名“居中”。 二.注意事项 1.复制、拷贝、抄袭者取消成绩。 2.没有安实验报告排版要求者不及格。

实验2基本配置Linux操作系统实验 【实验目的】 1.。。。。 2.。。。。 3.。。。。 4.思考: (1)Linux默认的系统超级管理员帐户是什么? (2)Linux的操作系统引导器是什么?它有哪几种的操作界面? (3)RHEL的支持哪几种X-Window图形管理器?默认是使用哪一种?(4)RHEL支持哪几种Shell?默认是使用哪一种? 【实验原理】 1.。。。 。。。 2.。。。 。。。 (1)。。。 。。。 (2)。。。 。。。 3.。。 【实验环境】 1.实验配置 本实验所需的软硬件配置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配置 本实验的环境如图1所示。

史上最全linux内核配置详解

对于每一个配置选项,用户可以回答"y"、"m"或"n"。其中"y"表示将相应特性的支持或设备驱动程序编译进内核;"m"表示将相应特性的支持或设备驱动程序编译成可加载模块,在需要时,可由系统或用户自行加入到内核中去;"n"表示内核不提供相应特性或驱动程序的支持。只有<>才能选择M 1. General setup(通用选项) [*]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设置界面中显示还在开发或者还没有完成的代码与驱动,最好选上,许多设备都需要它才能配置。 [ ]Cross-compiler tool prefix,交叉编译工具前缀,如果你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的话输入相关前缀。默认不使用。嵌入式linux更不需要。 [ ]Local version - append to kernel release,自定义版本,也就是uname -r可以看到的版本,可以自行修改,没多大意义。 [ ]Automatically append version information to the version string,自动生成版本信息。这个选项会自动探测你的内核并且生成相应的版本,使之不会和原先的重复。这需要Perl的支持。由于在编译的命令make-kpkg 中我们会加入- –append-to-version 选项来生成自定义版本,所以这里选N。 Kernel compression mode (LZMA),选择压缩方式。 [ ]Support for paging of anonymous memory (swap),交换分区支持,也就是虚拟内存支持,嵌入式不需要。 [*]System V IPC,为进程提供通信机制,这将使系统中各进程间有交换信息与保持同步的能力。有些程序只有在选Y的情况下才能运行,所以不用考虑,这里一定要选。 [*]POSIX Message Queues,这是POSIX的消息队列,它同样是一种IPC(进程间通讯)。建议你最好将它选上。 [*]BSD Process Accounting,允许进程访问内核,将账户信息写入文件中,主要包括进程的创建时间/创建者/内存占用等信息。可以选上,无所谓。 [*]BSD Process Accounting version 3 file format,选用的话统计信息将会以新的格式(V3)写入,注意这个格式和以前的v0/v1/v2 格式不兼容,选不选无所谓。 [ ]Export task/process statistics through netlink (EXPERIMENTAL),通过通用的网络输出工作/进程的相应数据,和BSD不同的是,这些数据在进程运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相关命令访问。和BSD类似,数据将在进程结束时送入用户空间。如果不清楚,选N(实验阶段功能,下同)。 [ ]Auditing support,审计功能,某些内核模块需要它(SELINUX),如果不知道,不用选。 [ ]RCU Subsystem,一个高性能的锁机制RCU 子系统,不懂不了解,按默认就行。 [ ]Kernel .config support,将.config配置信息保存在内核中,选上它及它的子项使得其它用户能从/proc/ config.gz中得到内核的配置,选上,重新配置内核时可以利用已有配置Enable access to .config through /proc/config.gz,上一项的子项,可以通过/proc/ config.gz访问.config配置,上一个选的话,建议选上。 (16)Kernel log buffer size (16 => 64KB, 17 => 128KB) ,内核日志缓存的大小,使用默认值即可。12 => 4 KB,13 => 8 KB,14 => 16 KB单处理器,15 => 32 KB多处理器,16 => 64 KB,17 => 128 KB。 [ ]Control Group support(有子项),使用默认即可,不清楚可以不选。 Example debug cgroup subsystem,cgroup子系统调试例子 Namespace cgroup subsystem,cgroup子系统命名空间 Device controller for cgroups,cgroups设备控制器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要点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05月16 日 实验一在LINUX下获取帮助、Shell实用功能 实验目的: 1、掌握字符界面下关机及重启的命令。 2、掌握LINUX下获取帮助信息的命令:man、help。 3、掌握LINUX中Shell的实用功能,命令行自动补全,命令历史记录,命令的排列、替

换与别名,管道及输入输出重定向。 实验内容: 1、使用shutdown命令设定在30分钟之后关闭计算机。 2、使用命令“cat /etc/cron.daliy”设置为别名named,然后再取消别名。 3、使用echo命令和输出重定向创建文本文件/root/nn,内容是hello,然后再使用追加重定向输入内容为word。 4、使用管道方式分页显示/var目录下的内容。 5、使用cat显示文件/etc/passwd和/etc/shadow,只有正确显示第一个文件时才显示第二个文件。 实验步骤及结果: 1.用shutdown命令安全关闭系统,先开机在图形界面中右击鼠标选中新建终端选项中输入 命令Shutdown -h 30 2、使用命令alias将/etc/cron.daliy文件设置为别名named,左边是要设置的名称右边是要更改的文件。查看目录下的内容,只要在终端输入命令即可。取消更改的名称用命令unalias 命令:在命令后输入要取消的名称,再输入名称。 3.输入命令将文件内容HELLO重定向创建文本文件/root/nn,然后用然后再使用追加重定向输入内容为word。步骤与输入内容HELLO一样,然后用命令显示文件的全部内容。 4.使用命令ls /etc显示/etc目录下的内容,命令是分页显示。“|”是管道符号,它可以将多个命令输出信息当作某个命令的输入。

Linux内核配置编译与文件系统构建要点

Linux内核配置编译与文件系统构建 南京大学 黄开成101180046 2012.11.1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内核与文件系统的下载和启动; 2.了解Linux内核源代码的目录结构及各自目录的相关内容,了解Linux内核各配置选项内容和作用,掌握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 3.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类型和应用、了解JFFS2文件系统的优点及其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掌握利用Busybox软件制作嵌入式文件系统的方法,并且掌握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的挂载过程。二:实验环境说明 1.PC机使用openSUSE 14 Enterprise 系统。 2.开发板使用深圳市武耀博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基于Inter 的PXA270处理器的多功能嵌入式开发平台EELIOD。 3.PC机通过RS-232串口与开发板相连,在PC机终端上运行minicom 程序构造一个开发板上的终端,用于对开发板的控制。 4.PC机与开发板通过ethernet网络相连接,并可在开发板上通过加载网络文件系统(NFS)与PC机通信。 5.Bootloader可以通过tftp协议从PC机上下载内核镜像和根文件系统镜像。下载目录为/tftpboot 。 6.用于开发板的Linux内核源码为linux-2.4.21-51Board_EDR,

busybox版本为busybox-1.00-pre5。 7.交叉编译器的路径为/usr/local/arm-linux/bin/arm-linux。 三:实验操作过程和分析记录 1.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和开发流程: 1.1启动minicom和开发板 在PC机上打开一个终端,输入: >minicom 按Ctrl+A-o进入minicom的configuration界面。对串行通信接口进行配置,串口设置为:/dev/ttyS0(串口线接在PC机的串口1上)、bps=115200、8位数据、无校验、无流控制。 然后打开开发板电源,看到屏幕有反应之后,按任意键进入配置界面,如果长时间没有按下任何键,bootloader将会自动从flash中读取内核和根文件系统并启动开发板上的Linux系统。 分析:嵌入式系统中,通常并没有像PC机中BIOS 那样的固件程序,因此整个系统的加载启动任务完全由bootloader来完成。bootloader的主要作用是: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完成内核的加载,为内核设置启动参数。 按0进入命令行模式,出现51board>,可以设置开发板和PC机的IP 地址: 51board> set myipaddr 192.168.208.133(设置开发板的IP地址) 51board> set destipaddr 192.168.208.33(设置PC机的IP地址)注意IP地址的设置:使其处于同一网段,并且避免和其他系统的

linux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名称:Linux 基本命令的使用 实验时间:2学时 实验目的:熟练使用Linux字符界面、窗口系统的常用命令。 实验内容 (一)Linux操作基础 1.重新启动linux或关机(poweroff,shutdown,reboot,init 0,init 6) 2.显示系统信息(uname),显示系统日期与时间,查看2014年日历(date,cal) ①uname:查看系统与内核相关信息 uname -asrmpi 参数: -a :所有系统相关的信息; -s: 系统内核名称; -r: 内核的版本; -m:本系统的硬件名称,如i686或x86_64; -p: CPU的类型,与-m类似,只是显示的是CPU的类型; -i :硬件的平台(ix86). ②date:显示日期的命令 ③cal:显示日历 单独cal:列出当前月份的日历 cal 2014:列出2014年的日历 cal 5 2014:列出2014年五月的目录 3.使用帮助命令(man,help) ①man:是manual(操作说明)的简写,是在线帮助系统 man后跟某个命令就会详细说明此命令,例如:man man就会详细说明man 这个命令的用法; ②help:也是帮助命令,一般会在命令后,例如:cd --help 就会列出cd命令的使用说明。 4.查看当前登陆用户列表(who),显示当前用户(whoami) ①who:显示目前已登录在系统上面的用户信息; ②whoami:查询当前系统账户 5.建立一个新用户mytest,设定密码(useradd,passwd) ①useradd mytest(建立新用户mytest);

Linux常用命令实验报告

实验二 姓名:陈辉龙学号:201407010201 班级:14计科(1)一.实验目的: 掌握Linux常见命令,为今后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 1.新建用户为chenhuilong,配置密码为passwd: 2.切换到chenhuilong用户,并在/home/chenhuilong目录下新建文件夹dir: 3.在文件夹dir下新建文件hello(内容为"printf hello world!"),并将其拷贝至/home/user目录: 4.统计/home/user目录下文件的个数,包括子目录里的首字符为-的普通文件:

5.统计/home下目录的个数,包括子目录里的目录: 6.显示/home/user目录下名为hello的文件的行数、字数以及字符数(使用输入重定向): 7.将上步的结果输出重定向到名为cnt_hello的文件: 8.删除/home/user目录下的hello文件: 9.进入/home/user/dir文件夹,将hello文件属性变为-rwxrw-r--(使用符号标记方式),并为hello文件在/home/user目录下建立软链接,链接文件名为link_hello:

10.查看/home/user/dir/hello文件的详细信息: 11.切换至根目录下查找hello文件: 12.打包home/user/dir/hello文件,并进行压缩,然后再进行解压缩解包: 13.退出user用户,删除/home/user文件夹:

14.将文件夹/home的所有者改为user用户,并删除user用户: 三.实验总结: 本实验旨在熟悉Unix的常用命令,实验较简单,操作起来还算顺利,做了一遍感觉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做了两遍,第二遍就很得心顺手。通过这次实验,熟悉了一些常用的命令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

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 对内核进行正确配置后,才能进行编译。配置不当的内核,很有可能编译出错,或者不能正确运行。 1.1.1 快速配置内核 进入Linux内核源码数顶层目录,输入make menuconfig命令,可进入如图0.1所示的基于Ncurses的Linux内核配置主界面(注意:主机须安装ncurses相关库才能正确运行该命令并出现配置界面)。如果没有在Makefile中指定ARCH,则须在命令行中指定: $ make ARCH=arm menuconfig 图0.1基于Ncurses的Linux内核配置主界面 基于Ncurses的Linux内核配置界面不支持鼠标操作,必须用键盘操作。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键盘的方向键移动光标,选中的子菜单或者菜单项高亮; ?按TAB键实现光标在菜单区和功能区切换; ?子菜单或者选项高亮,将光标移功能区选中回车: ◆如果是子菜单,按回车进入子菜单; ◆如果是菜单选项,按空格可以改变选项的值: ●对于bool型选项,[*]表示选中,[ ]表示未选中; ●对于tristate型选项,<*>表示静态编译,表示编译为模块,<>表示未 选中。 ◆对于int、hex和string类型选项,按回车进入编辑菜单。 ?连按两次ESC或者选中回车,将退回到上一级菜单; ?按斜线(/)可启用搜索功能,填入关键字后可搜索全部菜单内容。

配置完毕,将光标移动到配置界面末尾,选中“Save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后回车,保存当前内核配置,默认配置文件名为.config,如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所示。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保存内核配置为.config文件 保存完毕,选择退出内核配置界面,回到终端命令行。 当然,也可以将配置文件命名为其它文件名,如config-bak等,但该配置不会被Makefile 文件使用,Makefile默认使用文件名为.config的配置文件,所以重新命名配置文件通常在保留或者备份内核配置信息时使用。 也可以不用“Save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操作,连按ESC或选择退出内核配置界面,将会出现如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3所示的保存配置提示信息,选择后回车,内核配置将会被保存为.config文件。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3保存内核配置提示信息 备份内核配置,在命令行下将.config文件复制为其它文件名来得更简单快捷: $ cp .config config-bak 装载某个配置文件,可在配置界面选中“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然后填入已存在的配置文件名称。也可在命令行下将配置文件复制为.config: $ cp config-bak.config 在目录下有很多*_defconfig文件,这些都是内核的预设配置文件,分别对应各种不同的参考板。如果要使用其中的配置文件作为内核编译配置,可用“make xxx_defconfig”命令来完成。对于已经设定好的内核配置,也可以命名为某个文件名,放到目录下,在以后直接用make来调用该配置即可。例如将当前配置命名为m3352_defconfig并放到目录下,后续只需执行下列命令即可使用当前配置: $ make m3352_defconfig或者 $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m3352_defconfig

Linux实验报告

Linux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Linux基本使用方法; 2. 掌握Linux基本设置方式; 3. 掌握Linux基本操作命令使用。 二、内容要求 1. 了解进程管理、文件管理与内存管理 2.掌握系统设置文件与命令 3. 熟练使用系统操作与维护命令 4. 熟练使用系统操作与维护命令 三、实验原理 Linux 系统常用命令格式: command [option] [argument1] [argument2] ... 其中option以“-”开始,多个option可用一个“-”连起来,如 “ls-l -a”与“ls-la”的效果是一样的。根据命令的不同,参数 分为可选的或必须的;所有的命令从标准输入接受输入,输出结果显示在 标准输出,而错误信息则显示在标准错误输出设备。可使用重定向功能对这 些设备进行重定向。如: ls –lh > a.txt 命令在正常执行结果后返回一个0值,如果命令出错可未完全完成,则返回 一个非零值(在shell中可用变量$?查看)。在shell script中可用此返 回值作为控制逻辑的一部分。 DSL命令操作: 帮助命令: man 获取相关命令的帮助信息 例如:man dir 可以获取关于dir的使用信息。 info 获取相关命令的详细使用方法 例如:info info 可以获取如何使用info的详细信息。 基本操作: echo 显示字符串 pwd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 ls 查看当前文件夹内容 ls -a 查看当前文件夹内容(包括隐藏项) ls -l 查看当前文件夹内容(详细) ls / 查看根目录内容 cd / 移动到根目录

pwd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 ls -al 查看根目录文件夹内容(详细情况并包括隐藏项) cd /home/dsl 回到“家”目录 pwd 显示当前工作目录 df -h 显示剩余磁盘空间,参数“-h”表示适合人读取(human readable) du -h 显示文件夹(及子文件夹)所占空间 mkdir fd0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目录fd0 touch a.txt 创建一个空文件a.txt ls / -lh > a.txt 利用重定向功能将根目录中的内容写入a.txt。 cat a.txt 显示a.txt内容 wc a.txt 显示a.txt的行数,字数与字节数 find / -name *conf 在根目录下(包括子目录)查找以conf结尾的文件 sudo mount /dev/fd0 fd0 将软盘镜像挂载到目录fd0上 cd fd0 进入软盘镜像所挂载的目录 ls -lh 查看软盘镜像中的文件 cd .. “..”表示进入上一层目录 gzip a.txt 使用gzip压缩a.txt ls -lh 查看当前文件夹 sudo cp a.txt.gz fd0/ 将a.txt复制到fd0目录下,即将其复制到软盘镜像中 sudo mv fd0/a.txt.gz ./ 将a.txt移动到当前目录下,“.”表示当前目录 sudo umount /dev/fd0 将软盘镜像卸载 ls fd0 显示fd0 目录内容 gzip -d a.txt.gz 解压缩a.txt.gz ls -lh 查看当前文件夹 权限管理: 假设当前处于/home/dsl 目录下,且有a.txt(文件)与fd0(目录),当前用户名为dsl。 sudo cat /etc/passwd 用户 sudo cat /etc/shadow 密码 sudo cat /etc/group 组 users 查看当前登录用户 sudo chmod -x fd0 更改文件夹权限 ls fd0 fd0不能被执行,则意味着无法打开! sudo chmod +x fd0 更改文件夹权限 ls fd0 fd0能被打开 sudo chown root fd0 更改目录fd0的所有者 ls -lh 注意看fd0目录的属性 sudo chown dsl:root fd0 更改目录fd0的所有者为dsl,所属组为root ls -lh 注意看fd0目录的属性 chmod a-r a.txt 现在a.txt不具有“读”权限,不能被读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