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

生物统计学

论“生物统计学”在生物教育专业中的应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论“生物统计学”在生物教育专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利用生物统计方法,能够解释大千世界各种生物学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生物统计学是个领域,各种科学技术、生产建设、以至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有力武器。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与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之一,它以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统计问题,并对与生物统计学有关的数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

关键词:现实意义,应用,感想。

1、生物教育专业学习生物统计学的现实意义

生物统计在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作用。生物统计学是一门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异规律的学科。利用生物统计学能够对客观事物得出本质的和规律性的认识,使人们对所研究的资料作出正确的结论。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和数学相互渗透的学科,于生物学中应用的数理统计的方法,即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同时涉及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分析和解释生物界的种种现象和数据资料,以求把握其本质和规律性。应用数理统计学来处理生物现象的学问。与其说是生物学的一个分科不如看作是生物学的方法论。与生物测量学大致具有同一涵义,但前者几乎尚没有深入到现象的统计处理机制,因此生物测量学作为稍狭义的东西,有时也与生物统计学有所区别。

生物统计学作为一个数学和生物的边缘学科,历史并不算悠久,有意识地将数理统计学引入到生物学以及人类学领域的先驱者是19世纪的比利时科学家凯特莱。而最早运用数理统计于生物实验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是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但是他的成功结论是20世纪之后才为世人认同的。1889年,高尔顿指出,子代的身高不仅与亲代的身高相关,而且有向平均值“回归”的趋势,提出了“回归”和“相关”的概念和算法,奠定了生物统计学的基础。接着,泊松提出了实际测定数与理论预期数之间的偏离度指数即卡方差(x2),在属性的统计分析上起了重要作用。他们把人们观测的或能得到手的资料的全部作为对象,把平均值和离差作为问题,来考查其中的数学规律。数理统计学方法已适用于生物学和农业科学的实验或试验领域,但也是以整个资料或比试验资料更大的抽象资料为依据的,因此人们开始意识到,在其现实是一种不能以其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面。于是就提出母集团和样本的区别和关联,以及从少数资料进行正确有效的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被戈塞特和费希尔解决了。费希尔的工作指出,统计方法的目的在于得到资料的要点,为此,其分布法则是要以较少的母集团中的数目为特征推想到无限的母集团,而实际的资料就是从它们之中随机抽出的样本。这些方法对于农业科学、生物学特别是遗传学的研究,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生物统计学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萌芽和发展。1920年以后,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相

继创立,它们在生物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扩大到工业界,同时生物统计学得到稳步发展。70年代之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使本来由于计算量过大而不得不放弃的统计方法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应用更为广泛,生物统计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了21世纪,生物统计学的应用稳步发展,日趋成熟【1】。

2生物统计学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从事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科学。生物统计学主要应用于农学和医学【2】。

2.1在农学方面

2.1.1生物统计可以指导田间试验设计

农业科研人员根据不同目的、不同规模、不同条件来选择最佳的农业试验设计方案和相应的统计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处理,可以获得无偏的处理平均值及试验误差的估计量,从而能进行正确有效的比较试验因素之间的差异,以及试验设计的好坏。数理统计学家已为农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许多试验设计方法。如完全随机区组、拉丁方、裂区、条区设计、不完全随机区组、正交、回归设计等。农业科学工作者广泛应用这些试验设计方法来估计影响农业试验过程中的因素主效和交互作用的大小,作出有一定概率保证的统计推断。可以说,任何重要的农业科学试验。如品种比较试验,肥料试验、栽培条件试验及各种农艺措施综合配套试验都是采用一定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的。可见正确的试验设计方法保证了农业科学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其实际应用价值【5】。

2.1.2生物统计可以进行农业抽样估计

生物统计学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抽样理论和技术,而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对象往往是数量巨大且分布特性各异的群体,因此农业科学研究试验、生产管理和农村调查工作中要求合适的抽样理论和技术,这就要求生物统计学知识做指导。农业生物群体中除服从正态分布外,还有少数群体服从普洼松分布,二项分布及其它类型的偏态分布。生物统计学对不同分布采取不同的抽样理论和技术,在调查和生产管理中也应用了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系统抽样、阶段抽样、序贯抽样等方法和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于苗情、虫情、疫情等调查。

2.1.3生物统计可以对农业预测预报

正确预报作物的生长发育进度,产量和病虫害的发生时期与数量,对于确保农业生物的稳产和高产极为重要。这就要求研究农艺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自变量因素与因变量指标之间的数学函数,包括一元线性回归式,多元线性回归或非线性的回归函数,从而获得科学的回归预测式用于农业预报与控制【4】。早在50年代,回归技术就已普遍用于病虫害预测预报。到70年代后,这一技术又大量应用于作物产量的预报,回归技术由一元线性回归发展到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报公式的拟合效果和精度都在提高。可见预报技术成为人们了解生物生长发育动态、预测病虫害,从而指挥和调整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1】。

2.1.4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结合

农业科学研究包括农学、园艺、草业、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农业资源和环

境等,涉及的学科有抽样调查,也有科学实验,这些就是生物统计和田间试验的内容,生物统计为田间试验做理论指导,田间试验为生物统计作资料基础,田间试验的数据结果通过适当的统计处理,得到的结论将能直接用以指导田间的生产。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结合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科学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3】。

2.2在医学方面

2.2.1在遗传学方面

研究人类及动物的遗传病,家族种系某种病的遗传形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都用到了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归类统计。例如在史磊,姚宇峰等对壮族和裕固族群体HLAI类区域Alu插入多态性及其与HLA-A位点的相关性的研究中直接计数两群体的基因型频率,然后计算两群体等位基因的频率。群体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的比较用生物统计中SPSS16.0软件进行x^2检验等一系列计算,最后得出相关性。说明遗传学的研究离不开生物统计,生物统计对遗传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很重要【3】。

2.2.2在真菌学方面

生物统计学中的很多方法在对真菌的研究中也有很大的应用,在伊去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疗效及其对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中,王爱平,高那,刘伟等研究人员利用生物统计方法得到研究结果,他们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计算伊曲康唑和特比蒂芬在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时MIC的几何均数值和FIC值,单独和联合用药组间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和Fisher's exact test.P 小于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人员还可以利用生物统计中的方法计算研究对象的存活率凋亡率。真菌学方面的实验研究也离不开生物统计中的方法作为研究工具【4】。

3、生物统计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统计学课程贯彻辩证思维、归纳推理思维和反正思维,并与科学研究的培养关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及该课程的学习。

生物统计学包括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设计教学可提高学生设计研究课题实验方案的能力。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是同学掌握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最终目的【5】。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方法论课程。实践实习等实验教学环节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4生物统计学学习后的感想

生物统计学是在生物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统计分析,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运用的过程中,公式较多,应用性强,需要多记多用,才能充分的发挥其功能。生物统计学的内容包括试验设计、资料整理与描述、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这门课程,让我学会了怎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验设计(制定试验方案、实施试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学会了怎样从一堆无规则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通过整理数据和分析,进行相应的假设从而得出结论。

当我刚接触到生物统计学时,感觉它是一门很揪心的科目,部分理论非常抽象,学起来很困难,所以刚开始上课很不喜欢听。后来在老师的讲解下慢慢的觉得,其实它也没那么难。所以想要学好生物统计,就要先学会理解。最基本的就是熟悉概念,这样在审题的时候就能立刻明白题目的主干意思,有利于进一步寻找解题方案。明白了题目意思后,搜索脑海中所学的试验方法,选择相应的试验方案,就是什么类型的题目,对应什么类型的解题方案,这样才能解决一道困难的题目。为了更深入的学习生物统计,除了要求平时上课仔细听课,课后的作业也要认真完成。做完作业习题,还要学会总结分类,这样对书本的知识点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巩固了对生物统计学内容的掌握。

参考文献

(1)《生物统计学》(科学出版社;第4版 (2008年5月4日)李春喜、姜丽娜、邵云)

(2)王韵,曹祥山,吴强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与骨髓衰竭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Vol31 No.1 2011

(3)《数理统计》(中国林业出版社;第四版(2006年)贾乃光)

(4)王爱平,高那,刘伟,陈伟,涂平,李若瑜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疗效及其对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中国真菌学杂志Vol 6 No.1 2011

(5)章元明,生物统计学在农科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2,12.68—69

生物统计学考试复习题库

生物统计学各章题目 一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二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122 --∑∑n n x x )(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 ,其标准差( D )。 A. 扩大√a 倍 B.扩大a 倍 C.扩大a 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 C )。 A. 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三 填空 1.如果事件A 和事件B 为独立事件,则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发生的概率P (AB )= P (A )?P (B )。 2.二项分布的形状是由( n )和( p )两个参数决定的。 3.正态分布曲线上,( μ )确定曲线在x 轴上的中心位置,( σ )确定曲线的展开程度。 4.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 =( )。 5.t 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相比,顶部偏( 低 ),尾部偏( 高 )。 n /σx σ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解答-李春喜汇总

生物统计学课后习题解答-李春喜汇总

第一章概论 解释以下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互作、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准确性、精确性。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习题 2.1 某地 100 例 30 ~ 40 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mol · L -1 ) 测定结果如下: 4.77 3.37 6.14 3.95 3.56 4.23 4.31 4.71 5.69 4.12 4.56 4.37 5.39 6.30 5.21 7.22 5.54 3.93 5.21 6.51 5.18 5.77 4.79 5.12 5.20 5.10 4.70 4.74 3.50 4.69 4.38 4.89 6.25 5.32 4.50 4.63 3.61 4.44 4.43 4.25 4.03 5.85 4.09 3.35 4.08 4.79 5.30 4.97 3.18 3.97 5.16 5.10 5.85 4.79 5.34 4.24 4.32 4.77 6.36 6.38 4.88 5.55 3.04 4.55 3.35 4.87 4.17 5.85 5.16 5.09 4.52 4.38 4.31 4.58 5.72 6.55 4.76 4.61 4.17 4.03 4.47 3.40 3.91 2.70 4.60 4.09 5.96 5.48 4.40 4.55 5.38 3.89 4.60 4.47 3.64 4.34 5.18 6.14 3.24 4.90 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答案】=4.7398, s=0.866, CV =18.27 % 2.2 试计算下列两个玉米品种 10 个果穗长度 (cm) 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并解释所得结果。 24 号: 19 , 21 , 20 , 20 , 18 , 19 , 22 , 21 , 21 , 19 ; 金皇后: 16 , 21 , 24 , 15 , 26 , 18 , 20 , 19 , 22 , 19 。 【答案】 1 =20, s 1 =1.247, CV 1 =6.235% ; 2 =20, s 2 =3.400, CV 2 =17.0% 。 2.3 某海水养殖场进行贻贝单养和贻贝与海带混养的对比试验,收获时各随机抽取 50 绳测其毛重(kg) ,结果分别如下: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生物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说明:下列知识点为考试内容,没涉及的不需要复习。注意加粗的部分为重中之重,一定要弄懂。大家要进行有条理性的复习,望大家考出好成绩!) 第一章概论(容易出填空题和名词解释) 1、生物统计学的目的、内容、作用及三个发展阶段 2、生物统计学的基本特点 3、会解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变量、参数、统计数、效应和互作 4、会区分误差(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与错误以及产生的原因 5、会区分准确度和精确度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容易出填空和名词解释) 1、随机抽样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2、能看懂次数分布表和次数分布图,会计算全距、组数、组距、组限和组中值 3、会求平均数(算数、加权和几何)、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4、会求极差、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理解标准差的性质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选择、填空和计算) 1、理解事件、频率及概率,事件的相互关系,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的运用 2、概率密度函数曲线的特点和大数定律 3、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概率函数和标准分布图像特征,会计算概率值 4、理解分位数的概念,弄清什么时候用单尾,什么时候用双尾 5、样本平均数差数的分布 第四章统计推断(计算) 1、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显著水平、双尾检验和单尾检验、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会根据 小概率原理做出是否接受无效假设的判断 2、总体方差已知和未知情况下如何进行U检验 3、一个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例4.5) 成组数据平均数比较的t检验(例4.6和4.7) 4、一个样本频率的假设检验(例4.11),知道连续性矫正 5、参数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和点估计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闭卷 说明:1、答题请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工整. 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卷上答题作废.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 (已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生物统计学1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在畜牧科学研究和生产中,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们从科学试验或生产实践中获得的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只有对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如计算出某一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最大、最小值等基本统计量,才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在SAS系统中,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可以采用MEANS和UNIVARIATE 两个过程来完成。 2.1 MEANS过程 MEANS过程可提供单个或多个变量的简单统计描述,当对多个变量进行统计描述时,其输出格式较为紧凑,便于阅读。在畜牧试验数据的处理中,计算定量资料的描述性统计量以MEANS过程最为常用。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了解如何应用MEANS过程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 例2.1 某试验站香猪的6周饲养试验增重结果数据见下表,计算甲乙两种饲料每周各自的平均增重、最大值、最小值、方差、变异系数、标准差各统计量。 1周2周3周4周5周6周 甲种饲料 6.65 6.35 7.05 7.90 8.04 4.45 乙种饲料 5.34 7.00 7.89 7.05 6.74 7.28 Data ok ; Input siliao $ weekage addweigh @@ ; cards ; a 1 6.65 a 2 6.35 a 3 7.05 a 4 7.90 a 5 8.04 a 6 4.45 b 1 5.34 b 2 7.00 b 3 7.89 b 4 7.05 b 5 6.74 b 6 7.28 ; Proc sort out=bigsort; by siliao ; run ; - 1 -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题 2.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若干个体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 3.方差:用样本容量n来除离均差平方和,得到的平方和,称为方差 4.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就是标准差 5.标准误:即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分布的离散程度及衡量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尺度, 反映的是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 6.变异系数:将样本标准差除以样本平均数,得出的百分比就是变异系数 7.抽样:通常按相等的时间间隔对信号抽取样值的过程。 8.总体参数:所谓总体参数是指总体中对某变量的概括性描述。 9.样本统计量:样本统计量的概念很宽泛(譬如样本均值、样本中位数、样本方差等等),到现在 为止,不是所有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分布的关系都能被确认,只是常见的一些统计量和总体分布之间 的关系已经被证明了。 10.正态分布: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μ、标准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 正态分布又名 高斯分布 11.假设测验:又称显著性检验,就是根据总体的理论分布和小概率原理,对未知或不完全知道的总 体提出两种彼此对立的假设,然后由样本的实际结果,经过一定的计算,做出在一定概率意义上应该 接受的那种假设的推断。 12.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13.小概率原理:一个事件如果发生的概率很小的话,那么它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 在多次重复试验中几乎是必然发生的,数学上称之小概率原理。 15.决定系数:决定系数定义为相关系数r的平方 16.随机误差:在实际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其绝对值和符号无法预计的测量误差。 17.系统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 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二.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在正态分布N(μ ;σ)中,如果σ相等而μ不等,则曲线平移, ( ) 2. 如果两个玉米品种的植株高度的平均数相同,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玉米品种是来自同一总体() 3. 当我们说两个处理平均数有显著差异时,则我们有99%的把握肯定它们来自不同总体. 4小概率原理是指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可以认为不可能发生() 5 激素处理水稻种子具有增产效应,现在在5个试验区内种植经过高、中、低三种剂量的激素处理的水稻种此试验称为三处理五重复试验() 6.系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用来计算试验精度。() 7.精确度就是指观察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8.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9.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从全部组合的处理中随机选取部分组合进行试验。() 10.如果回归方程Y=3+1.5X的R2=0.64,则表明Y的总变异80%是X造成。()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有什么不同? 2. 什么是小概率原理?在统计推断中有何 作用? 3. 什么是多重比较中的FISHER氏保护测验?4. 样本的方差计算中,为什么要离均差平方和 除以n-1而不是除以n? 5. 如果两个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小于0.5,是否它们就没有显著相关性? 6. 单尾测验与双尾测验有何异同?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统计学 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基础课 学时:56学时,3.5学分 适用对象:农学、植物保护、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草业科学等本科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 统计学是论述收集、分析并解释数字信息的科学,生物统计学则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学数据资料的一般统计学。统计方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正确的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先开课程的重点是讲述没有量纲或单位抽象的数量规律,为生物学科应用这些规律打基础。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生物信息搜集、处理、分析,从而提炼新的生物信息的过程。教学重点是通过生物现象的数量观察、对比、归纳和分析,揭示那些困惑费解的生物学问题,从偶然性的剖析中,发现事物的必然性,指导生物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本课程的难点是概念较多、理论抽象、系统严密、实践性强、公式复杂、符号繁多、计算量大,因此,教学安排上除精讲48学时外,有针对性的安排上机操作8学时。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生物统计学与数学有密切关系,现代统计学用到了较多的数学知识,研究理论生物统计学的人需要有较深的数学功底,应用统计方法的人也应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统计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几乎生物学科所有的门类都要研究和分析数据,掌握生物学类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知识有利于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基本要求:理解什么是统计?什么是统计学;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的关系,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内涵;统计方法能解决生物学科中哪些问题,了解生物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生物统计学习题(1)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 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___变量和_____变量。 2 样本统计数是总体__估计量。 3 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__ __的一门学科。 4 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_、----两大部分。 5 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_ _3个阶段。 6 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_n大于等于30_称为大样本。 7 试验误差可以分为__ _两类。 二、判断 (-)1 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 )2 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 + ) 3 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 )4 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特征数的计算 一、填空 1 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_ _变量和__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__ _资料的次数分布。

3 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_和__ _。 4 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_____ __,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__ _。 5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__√∑(x-x横杆)平方/(n-1)_____。 二、判断 ( - )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 - )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四、单项选择 1 下面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_____。 A 身高 B 体重 C 血型 D 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时,可做成__ _图来表示。 A 条形图 B 直方图 C 多边形图 D 折线图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__。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与几何平均数相等

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

漳州师范学院 生物系_____________专业_____级本科_______班 《生物统计学》课程期末考试卷(A)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试时间:2011-12-29 一、名词解释(6×2) 1统计数: 2小概率原理: 3无偏估计: 4准确性: 5纳伪错误: 6方差: 二、判断题:请在下列正确的题目后面打“√”,错误的打“×”。(12×1) 1 t分布曲线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等(√) 2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个体的次数。(×) 3 正态分布曲线形状与样本容量n无关(√) 4 假设检验显著水平越高,检验效果越好(×) 5 样本频率假设检验如果需要连续性矫正时,矫正系数=0. 5(×) 6 样本标准差是总体标准差的无偏估计(×) 7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8 试验因素的任一水平就是一个处理(×) 9 在同一显著水平下,双尾检验的临界正态离差大于单位检验(√) 10 LSD检验方法实质上就是t检验(×) 11对多个样本平均数仍可采用t测验进行两两独立比较。(×)

12假设测验结果或犯α错误或犯β错误。( × ) 三、选择题(18×2) 1、某学生某门课成绩为75分,则其中的变量为[ ] A. 某学生 B. 某门课成绩 C. 75分 D. 某学生的成绩 2、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之一是离均差之和[ ] A 、最小 B 、最大 C 、等于零 D 、接近零 3、在回归直线y=a+bx 中,若b <0,则x 与y 之间的相关系数[ ] A. r=0 B. r=1 C. 0<r <1 D. -1<r <0 4、假定我国和美国的居民年龄的方差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方 法抽取本国人口的1%计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的标准误 [ ] A.两者相等 B.前者比后者大 C 前者比后者小 D.不能确定大小 5、1-α是[ ] A.置信限 B.置信区间 C.置信距 D 置信水平 6、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一个变数10的离均差是2,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12 B 、10 C 、8 D 、2 7、两个二项成数的差异显著性一般用[ ]测验。 A 、t B 、F C 、u D 、卡方测验 8、测验回归截距的显著性时,()/a t a s α=-遵循自由度为[ ] 的学生氏分布。 A 、n -1 B 、n -2 C 、n -m -1 D 、n 9、对一批大麦种子做发芽试验,抽样1000粒,得发芽种子870粒,若规定发芽率达90%为合格,测验这批种子是否合格的差异显著性为[ ]。 A 、不显著 B 、显著 C 、极显著 D 、不好确定 10设容量为16人的简单随机样本,平均完成工作需时13分钟。 已知总体标准差为3分钟。若想对完成工作所需时间总体构 造一个90%置信区间,则[ ] A 应用标准正态概率表查出u 值 B.应用t 分布表查出t 值 C.应用卡方分布表查出卡方值 D.应用F 分布表查出F 值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统计选择题 1,由于(1,研究对象本身的性质)造成我们所遇到的各种统计数据的不齐性。 2,研究某一品种小麦株高,因为该品种小麦是个极大的群体,其数量甚至于是个天文数字,该体属于(4,无限总体) 3,从总体中(2,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4,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获得一个样本的过程称为(3,抽样) 5,身高,体重,年龄这一类数据属于(3,连续型数据;1,度量数据) 6,每10个中男性人数,每亩麦田中杂草株数,喷洒农药后每100只害虫中死虫数等,这一类数据属于(1,离散型数据;2,计数数据) 7,把频数按其组值的顺序排列起来,称为(3,频数分布) 8,以组值作为一个边,相应的频数为另一个边,做成的连续矩形图称为(2,直方图)9,绘制(4,多边形图)的方法是在坐标平面内点上各点(中值,频数),以线段连接各点,最高和最低非零频数点与相邻零频数点相连。 10,累积频数图是根据(3,累积频数表)直接绘出的。 11,样本数据总和除以样本含量,称为(算数平均数 12,已知样本平方和为360,样本含量为10,以下4种结果中(2,6.0)是正确的标准差。 13,概率的古典定义是(2,基本事件数与事件总数之比) 14,下面第(2,概率是事物所固有的特性) 15,对于事件A和B,P(A∪B)等于(2,P(AB)) 16,对于事件A和事件B,P(A|B)等于(P(AB)/P(B)) 17,对于任意事件A和B,P(AB)等于(P(B)P(B|A)) 18,下述(3随机试验中所输入的变量)项称为随机变量 19,关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有以下4种提法,其中(1,可取某一区间内的任何数值)20,总体平均数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2,μ) 21,样本标准差可以用以下4种符号中的一种表示,它是(1,s) 22,在养鱼场中,A鱼塘的面积占10%,A鱼塘中鱼的发病率为1%,问从养鱼场中任意捕捞一条鱼,它既是A鱼塘,又是生病的鱼的概率是(4,0.003) 23,以下4点是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特征的,其中(2,f(x)=lim △x→0P(x

生物统计学课堂作业及答案

1. 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何区别? 答:(1)资料一般可以分为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资料、半定量资料三大类,其中 数量性状资料又包括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 (2)区别:数量性状资料是能够以量测或计数的方式获得的资料,质量性状资料是只能观察而不能直接测量的资料,半定量资料既有计数资料的特点又有程度或量的不同。联系 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料有时可根据研究目的和统计方法的要求将一种类型资料转化成另一种类型的资料。 2. 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计量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答:(1)由调查或试验收集来的原始资料往往是零乱的,无规律可循。只有通过统计整理,才能发现其内部的联系和规律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资料整理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2)计量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包括:①求全距,全距即为资料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②确定组数,一般根据样本含量及资料的变动范围大小确定组数。③确定组距,通常根据等距离分组的原则,组距等于全距除以组数。④确定组限和组中值,各组的最大值为组上限,最小值为组下限 每一组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⑤归组划线计数,作次数分布表。 3. 在对计量资料进行整理时,为什么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为好?答:在对计量资料进行整理时,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可以避免第一组中观察值过多的情况,同时也确保资料中最小值不会遗漏。 4. 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表、统计图有哪些?列统计表、绘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答:(1)统计表用表格形式来表示数量关系 统计图用几何图形来表示数量关 系。用统计表和统计图可以把研究对象的特征、内部构成、相互关系等简明、形 象地表达出来,便于比较分析。 (2)常用的统计图有长条图、圆图、线图、直方图和折线图等。 (3)常用的统计表有简单表和复合表两大类。 (4)列统计表的注意事项: ①标题要简明扼要、准确地说明表的内容,有时须注明时间、地点。 ②标目分横标目和纵标目两项,横标目列在表的左侧用以表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标志,纵标目列在表的上端说明横标目各统计指标内容,并注明计算单位。 ③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数字小数点对齐,小数位数一致,无数字的用“—”表示,数字是“0”的须写“0”。 ④表的上下两条边线略粗、纵、横标目间及合计用细线分开 表的左右边线可以省去表的左上角一般不用斜线。 (5)绘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①标题简明扼要并列于图的下方。 ②纵、横两轴应有刻度,注明单位。 ③横轴由左至右,纵轴由上而下,数值由小到大,图形长宽比例约为5:4或6:5。 ④图中需用不同颜色或线条表示不同事物时应有图例说明。 5. 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答: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算术平均数较常用,简称平均数,当资料呈正态分布时可用算术平均数描述其中心位置。几何均数主要应用于畜牧、水产业的动态分析,畜禽疾病及药物效价的统计分析,如畜禽、水产养殖的增长率,抗体的滴度,药物的效价,畜禽疾病的潜伏期等。调和均数主要用于反映畜群不同阶段的平均增长率或畜群不同规模的平均规模。当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呈偏态分布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优于算术平均数。众数也适用于资料呈偏态分布的情况。

生物统计学名词解释

生物统计学 1、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是指从总体中计算所得的用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是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特征数。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 统计量,是指从样本中计算所得的数值称为统计量,是反映样本基本情况的特征数,一定程度上是对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 2、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是反映离散性的特征数即变异数中的一种。 标准差有总体标准差和样本标准差之分:б=N x 2) (∑-μ、S=1)(2--∑n x x 。标准差的大小受多个变量影响,若各变量间差异大标准差也大。标准差的值较大时,x 的代表性受到削弱。要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间的变异程度时,必须满足:标准差相近似,且单位相同。 变异系数是度量数据资料变异程度的常用指标。变异系数CV=x s ×100%,是样本变量的相对差异量,是为不带单位的纯数。变异系数CV 可比较多个样本的变异系数。 3、精确性与准确性 准确性也称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大小。 精确性也称精确度,是指多次测定值的变异程度。 4、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 双侧检验是指进行假设检验时将拒绝性概率分置于理论分布的两侧。备择假设为

HA :0μμ≠(或21μμ≠)。单侧检验是指进行假设检验时将拒绝性概率分置于理论分布的一侧。备择假设为HA :0μμ> (0μμ<),或:21μμ>(21μμ<) 5、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若H0是真实的,经过假设检验却否定了它,则犯了一个否定真实假设的错误—即第一类(Ⅰ类)错误,亦称“弃真”。犯第一类错误(“弃真”)的概率即为显著性水平α。若H0不是真实的,经过假设检验却接受了它,则犯了一个接受非真实假设的错误—即第二类(Ⅱ类)错误,亦称“纳伪”。犯第二类错误(“纳伪”)的概率为β。当样本含量相同时,显著性水平α↓,则β↑;反之,β↓,则α↑。 6、比较五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时,检验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若用t 检验对四个样本进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分别对两个样本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提高了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假设每次比较所确定的检验水准α=0.05,则每次检验拒绝H0不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 1-0.05=0.95。比如对五个样本进行t 检验,需比较1025=C 次,那么10次检验都不 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1-0.05)10=0.5990,而都拒绝H0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为401.0)05.0(11=P 10=--。 故比较多个样本平均数时不适用于t 检验,而用方差分析可有效地控制第一类错误。 用方差分析比较四个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按照变异原因的不同,将测量数据资料的总变异分解成处理效应和试验误差,通过比较各种原因在总变异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并作出其数量估计。方差分析比t 检验运算简便,也比t 检验更为精确。 7、独立事件和概率的乘法原则

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轮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编号 考试课程:[120770] 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命题负责人曾汉元 适用对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5级审查人签字 考核方式:上机考试试卷类型:A卷时量:15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答案中要求保留必要的计算和推理过程,全部答案保存为一个Word文档,文件名 为学号最后两位数+姓名。考试结束后不要关机。提交答卷后,请到主机看一下是否提交成功。第1题12分,第3题5分,第10题13分,其余的题各10分。 1、下表为某大学96位男生的体重测定结果(单位:kg),请根据资料分别计算以下指标:(1)算术平均数;(2)几何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5)极差;(6)方差;(7)标准差;(8)变异系数;(9)标准误。(10) 绘制各体重分布柱形图。 66 69 64 65 64 66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66 68 64 65 71 61 62 69 70 68 65 63 66 65 67 66 74 64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2、已知1000株水稻的株高服从正态分布N(97,3 2),求: (1)株高在94cm以上的概率? (2)株高在90~99cm之间的概率? (3)株高在多少cm之间的中间概率占全体的99%? 3.已知某批30个小麦样品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4.5%,σ=2.50%,试进行95%置信度下的蛋白质含量的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4、有一大麦杂交组合,F2代的芒性状表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三种,观察计得其株数依次分别为348、11 5、157,试检验其比率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率。 5、某医院用某种中药治疗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现将血红蛋白含量(g/L)变化的数据列在下面,假定资料满足各种假设测验所要求的前提条件,问: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 患者编号 1 2 3 4 5 6 7 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65 75 50 76 65 72 68 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82 112 125 85 80 105 128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 ,其标准差( D )。 A. 扩大√a 倍 B.扩大a 倍 C.扩大a 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 C )。 A. 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第三章 12 2--∑∑n n x x )(

生物统计学学习心得

生物统计学学习心得 一、《生物统计学》这一门课。你学到什么?谈谈你学习这一门课的心得体会。 (一)、《生物统计学》这门课,首先,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生物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相关的应用,还学习了如何设计试验。 在第一章,我学了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首先学习的是总体与样本的概念,统计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样本推断总体,因此,总体与样本是生物统计学中的两个最基本概念。总体是我们研究的全部对象。构成总体的一个研究单位称为个体。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样本内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含量。接着学习了数据类型及频数分布。生物统计学中经常遇到的数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连续型数据,指与某种标准做比较所得到的数据,采用变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另一种是离散型数据,指由记录不同类别的个体的数目所得到的数据,采用属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学习了样本的几个特征数,平均数、标准差、方差。 在第二章,我学了概率和概率分布。概率是事件所固有的,且不随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总体分布是建立在概率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因此在研究总体分布之前首先应对概率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试验的每一最基本的结果称为基本事件,指不能再分的事件。复合事件指由若干个基本事件组合而成的事件。概率的基本运算法则包括概率加法法则、条件概率、概率乘法法则、独立事件。概率分布包括离散型概率分布和连续型概率分布。 在第三章,我学了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律。首先学了二项分布,二项分布的基本情况是:设有一随机试验,每次试验都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成功的(事件A)和失败的(事件A’);生男孩(事件A)和生女孩(事件A’)。显然这两种可能的结果是互不相容的,独立地将此试验重复做n次,求在n次试验中,一种结果出现y次的概率。接着学了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负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等。 在第四章,我学了抽样分布。首先学了从一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学了一些基本概念,如标准误差、样本标准误差、自由度、查表。然后学了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取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包括标准差已知时两个平均数的和与差的分布、标准未知但相等时两个平均数的和与差的分布、两个样本方差比的分布----F分布。 在第五章,我学了统计推断。对总体做统计推断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首先对所估计的总体提出一个假设,称为统计假设检验,二是通过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总体参数估计。首先学习单个样本的统计假设检验,检验的基本步骤:1.提出假设。2.构造并计算检验统计量:利用原假设所提供的信息,而且抽样分布已知。3.确定否定域(临界值):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比较检验统计量和临界值的关系,确定其落在否定域还是接受域。主要学了t检验,u检验、x2检验。接着学了两个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包括两个方差的检验----F检验,标准差已知时两个平均数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标准差未知但相等时,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标准差未知且可能不等时两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检验,配对数据的显著性检验-----配对数据的t检验,二项分布数据的显著性检验。 在第六章,我学了参数估计,即由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估计量是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一个好的估计量应该满足三个条件:无偏性、有效性、相容性。对总体参数的估计,可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是指在一定概率保证下指出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所给出的可能范围叫置信区间,本章我学习了μ的置信区间、σ的置信区间、平均数差的置信区间、配对数据的置信区间、标准差比的置信区间二项分布总体的置信区间。 在第七章,我学了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是用来检验实际观测数与依照某种假设或模型计算出来的理论数之间的一致性,以便判断该假设或模型是否与观测数相配合。做拟合优度检验一般需一下各步:1.对数据进行分组。2.计算理论数Ti。3分别合并两个尾区的理论数。4.零假设。5.计算出x2与x2临界值(查附表6)做比较。

生物统计学标1

一单项选择题 1. 数列1,3,5,7,9,11的中位数是(C) A.3 B. 5 C. 6 D.7 2. 1,4,6,6,7,7,9这组数中其众数是(C) A.6 B.7 C.6和7 D.9 3. 若事件A与事件B互为逆事件,则(D) A A∪B=Ω B A∪B=Ω或A∩B=Φ C A∩B=Φ D A∪B=Ω且A∩B=Φ 4. 若事件A与事件B是互不相容事件,则P(AB)=(B) A.1 B.0 C.0.5 D.Ω 5. 下列不属于随机试验的特点是(D) A.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只一个,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B.进行试验之前不能够确定到底哪个结果会发生。 C.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 D.试验不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 6. 设F1(X)与F2(X)分别为随机变量X1与X2的分布函数,为使 F(X)=a F1(X)-bF2(X)是某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在下列 给定的各组数值中应取(A) A.a=3/5,b=-2/5 B.a=2/3,b=2/3 C.a=-1/2,b=3/2 D.a=1/2,b=-3/2 7.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C) A. 身高 B. 体重 C. 血型 D. 血压 8. 下列不属于随机试验的特点是(A) A. 试验不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 B. 进行试验之前不能够确定到底哪个结果会发生. C. 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 D. 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不只一个,且能事先明确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 9. 在下列分布中,其中(A)分布是与自由度无关的。 A. 正态分布 B. t分布 C. F分布 D. 分布 10. 两样本平均数进行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平,以(D)所对应的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最小。 A. α=0.01 B. α=010 C.α=0.05 D.α=0.20 11. 下列哪个概率不可能是显著水平α的取值(A) A. 95% B. 5% C. 10% D. 2.5%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离均差总和为零,离均差平方和最小 B. 离均差总和不为零,离均差平方和最小 C. 离均差总和为零,离均差平方和最大 D. 离均差总和不为零,离均差平方和最大 13. 若事件A与事件B是互不相容事件,则P(AB)=(B) A. 1 B. 0 C. 0.5 D.Ω 14. 一批种蛋的孵化率为80%,同时用两枚种蛋进行孵化,则至少有一枚能孵化出小鸡的概率为(B) A. 0.90 B. 0.96 C. 0.80 D. 0.64 15. “真作假”属于(B)

《生物统计学-2019》复习题

《生物统计学》复习题 1.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因果关系),(平行关系) 2.在统计学中,常见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3.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1 ) (2 --= ∑n X X S ) 4.小概率事件原理是指(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人为的认为不会发生) 5.在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时,一个变量X 确定,Y 是随着X 变化而变化,两变量呈因果关系,则X 称为(自变量),Y 称为(因变量) ADCAA BABCB DADBB ADBCB 1、下列数值属于参数的是: A 、总体平均数 B 、自变量 C 、依变量 D 、样本平均数 2、 下面一组数据中属于计量资料的是 A 、产品合格数 B 、抽样的样品数 C 、病人的治愈数 D 、产品的合格率 3、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一个变数10的离均差是2,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 、12 B 、10 C 、8 D 、2 4、变异系数是衡量样本资料 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A 、变异 B 、同一 C 、集中 D 、分布 5、方差分析适合于, 数据资料的均数假设检验。 A 、两组以上 B 、两组 C 、一组 D 、任何 6、在t 检验时,如果t = t 0、01 ,此差异是: A 、显著水平 B 、极显著水平 C 、无显著差异 D 、没法判断 7、 生物统计中t 检验常用来检验 A 、两均数差异比较 B 、两个数差异比较 C 、两总体差异比较 D 、多组数据差异比较 8、平均数是反映数据资料 性的代表值。 A 、变异性 B 、集中性 C 、差异性 D 、独立性 9、在假设检验中,是以 为前提。 A 、 肯定假设 B 、备择假设 C 、 无效假设 D 、有效假设 10、抽取样本的基本首要原则是 A 、统一性原则 B 、随机性原则 C 、完全性原则 D 、重复性原则 11、统计学研究的事件属于 事件。 A 、不可能事件 B 、必然事件 C 、小概率事件 D 、随机事件 12、下列属于大样本的是 A 、40 B 、30 C 、20 D 、10 13、一组数据有9个样本,其样本标准差是0.96,该组数据的标本标准误(差)是 A 、0.11 B 、8.64 C 、2.88 D 、0.32 14、在假设检验中,计算的统计量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A 、正比关系 B 、反比关系 C 、加减关系 D 、没有关系 15、在方差分析中,已知总自由度是15,组间自由度是3,组内自由度是 A 、18 B 、12 C 、10 D 、5 16、已知数据资料有10对数据,并呈线性回归关系,它的总自由度、回归自由度和残差自由度分别是 A 、9、1和8 B 、1、8和9 C 、8、1和9 D 、 9、8和1 18、下列那种措施是减少统计误差的主要方法。 A 、提高准确度 B 、提高精确度 C 、减少样本容量 D 、增加样本容量 19、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常用的方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