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计

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计
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计

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4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重难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熟悉哪些科学家并讲讲他的事例。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科学家事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课件出示阿基米德的画像,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板书课题,自由读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二、初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把喜欢的词语抄在自选词句栏中。

2.通读全文标段弄清段意,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

1.再读文,从每件事中可以体会出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阿基米德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爱动脑筋

学生找3到14段有关语句回答,师追问从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样

学生:阿基米德沉着、冷静、果断。

师:怎样才能读出他的沉着、冷静、果断怎样读才能体会到人们战胜罗马军队的喜悦

学生:练读,汇报读。

师:为什么阿基米德说是太阳帮的忙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或课前实验谈谈。

师:在这里你明白了阿基米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他善于观察思考,并利用科学原理战胜了敌人。

2.读15到20段,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学生读完汇报:罗马侵略者残忍地杀害了阿基米德。

画出最使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谈你的感受。

学生:“阿基米德那么专心……抬起头来……”从他的行为中感受到他全身心地投入钻研的状态。

学生:“等一下……没完呢!”面对死亡他毫无畏惧,还关心自己的几何定理,可见他热爱科学胜过自己的生命呀!

学生:罗马士兵太残忍了,阿基米德求他等一下都不行,竟让璀璨的科学巨星带着遗憾陨落在他的利剑下。

四、回归全文。

再读全文,说说从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推荐阅读阿基米德的其他故事。课件出示:

1.金冠之迷2阿基米德的成就

《科学家阿基米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知道是谁说的吗(生:阿基米德)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六课《科学家阿基米德》。(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读文要求:

1.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两件:1、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2、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特点)

师:具体表现在那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读一读。

四、深入精读:(以学生自己朗读为主)。

1.了解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3----14自然段)

师:阿基米德怎么爱动脑筋的(让学生简单叙述阿基米德利用镜子的放射原理,把敌人的船烧着了的故事。)

理解重点句子:

a、“不要慌,不要慌!”忽然有个人大声喊叫起来。(体现阿基米德的沉着、冷静、果断。让学生读出沉着、冷静、果断的感觉)

b、“快回家去,把家里的镜子全拿来!”(体现阿基米德的沉着、冷静、果断,聪明。反复读读中感悟)?

c、这时候,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阿基米德指挥大家拿着镜子,把反射的阳光对准第一艘军舰上的帆蓬。也真奇怪,不一会儿,那艘军舰的帆蓬就着火了。海风呼啦啦一吹。火越烧越旺,把军舰也烧着了。(理解“越烧越旺”一词,并让学生举例说。)

师:为什么镜子的光反射到帆蓬上,帆蓬就着火了呢(引出下一段阿基米德说的话。)

d、“我有什么本事呀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体现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并利于用科学原理战胜敌人)

(通过这件事,师讲解有关的小知识,关于阿基米德的凹透镜反射的原理,让学生多了解课外知识,对知识进行扩展。同时,进一步体现阿基米德的爱动脑筋的特点)

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2.了解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特点。(15—20自然段)

师:阿基米德的热爱科学的特点表现在那呀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让学生自述课文,阿基米德为了科学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理解重点句子:

a、阿基米德那么专心,连罗马士兵站在他跟前也没有发觉。直到罗马士兵用剑尖碰了碰他的鼻子,他才抬起头来。

(体会到:从他的行动中,感受他全身心地投入钻研的状态。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感受到他的钻研精神。)

b、“等一下杀我,这几条几何定理我还没有证明完呢!”

师:这句话让你感动吗为什么让你感动?

(体会:面对死亡,他还关心着自己的几何定理,可见他热爱科学胜过于自己的生命)

师:如果是你,当别人拿着刀架在你的脖子上时,你害怕吗(生答)

然而我们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并没有害怕。(讲阿基米德死前的故事,让学生再次感受他热爱科学胜过于自己的生命)

师:从这件事中,你看出了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适时给予鼓励)

五、总结全文

说说从科学家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六、写作手法

总分的结构形式。(了解写作特点为习作做好基础)

《10.2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10.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鹿泉市宜安镇中学崔素梅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学习了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的选择 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六、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七、教学准备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1个)、盘子每组1个、弹簧秤每组1只、小石块每组1块、溢水杯每组1套、细线、烧杯、水等 八、课堂主线设计: 知识线索:(隐线)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情景线索:(明线)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掺假 逻辑线索:(思维线索)在不损坏王冠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测出王冠的体积,进而求出王冠的密度。 九、教学过程

部编版小学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三个关于科学家发现的故事,找出他们的相同点。 3.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初步学会用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总是很尊敬那些善于发现真理的科学家。同学们能说说在你的心目中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伟大的成就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谈话:是啊!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

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板书课题: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教师板书课题后,要求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能告诉大家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生字,把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学生朗读。 (1)坚持生字新词:洗澡机械逆时针玫瑰领域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特别好?或者是你认为难读的句子,或者自己读得不怎么好的句子?读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3)学生质疑。提问:有什么不懂的词语或不怎么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相机释疑) 3.教师谈话:这是一篇说明道理的文章。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打上“☆”)文中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打上“△”) (1)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八年级下册物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掌握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利用多种方法求浮力,建立用不同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浮力的计算 师同学们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生1:称重法:F浮=G-F. 生2:二力平衡法:F浮=G(漂浮时). 生3: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浮力的计算”,并讲解. 浮力的计算(多媒体课件) ①公式法(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排<V 物. b.对于同一物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再变化,它所受的浮力大小也不再变化. c.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由于大气的密度是变化的,所以大气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也是变化的.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之差. ③称重法:F浮=G-F拉(或F浮=G-G′). 空气中测得物体所受重力为G,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拉,则F浮=G-F拉(注: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则F 浮=G). 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体积为 1.0×10-3m3的实心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如图所示,静止时, 其下表面距水面0.06m.请根据此现象和所学的力学知识,计算 出两个与该木块有关的物理量.(不要求写计算过程,g取10N/kg) (1);(2) 答案:(1)木块所受浮力F浮=ρ水gV排=6N (2)木块所受重力G木=6N (3)木块质量m木=0.6kg (4)木块密度ρ木=0.6×103kg/m3 (5)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6N (6)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p=600Pa(任选两个) 知识点2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密度 师我们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求浮力,反过来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可以求出液体的密度呢?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我们想测物体的密度,又该如何呢? 生:可以通过公式ρ=m/V计算得出. 师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又如何求出呢?

《阿基米德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以及上初步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二、重点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 三、难点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回顾上节所讲的称重法测浮力,为阿基米德实验做铺垫 引出这一节我们要讲的阿基米德原理 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阿基米德原理 2、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读) 3、引导学生欣赏学生课下搜集的与浮力有关的图片(课件)结合老师演示的实验“铁块在水中下沉”。引出浮力大小与什么因

素有关的猜想 4、引导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猜想(老师将学生进行的猜想写到黑板的左侧) 5、引导学生用自己和老师准备的器材。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学生做实验老师在下面进行巡视辅导,实验结束让学生来展示自己根据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的猜想以及验证猜想的过程(小组合作在讲台上进行试验,),学生通过对自己猜想的验证,得出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生将得出的结果写到黑板的右侧)最后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6、老师讲解与阿基米德有关的内容,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出示课件)。并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推导,强调阿基米德原理是这一节所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要求学生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计算 五、课堂检测(牛刀小试)学生独立完成并解释 六、小结:学生和老师一起小结本节内容 七、结束语: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们进一步体验到了实事求是的实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实事求是反复验证。再下一节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学案,提前预习新课,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最新浮力总复习(内容全面详细)教学内容

课题:浮力总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求浮力的方法 3.能综合利用压强、浮力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求浮力的方法; 2.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内容】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一)浮力基本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浮力的测量:F 浮=G-F (G 等于弹簧秤在空气中的示数,F 表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弹簧秤示数)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G

(八年级物理教案)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学生实验:实验 1。 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 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课上出示写好的小黑板)并写出实验结论。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 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 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 12-7进行 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阿基米德原理 设计 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做到会操作、会 记录、会分析、会论证。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公式 排 浮 G = F和 排 液 浮 gV Fρ =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实验知道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情感态度 价值 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分析教学 重点 1、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水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 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 难点 难点 1、让学生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水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 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解决 办法 1、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重物。多媒体教师用书、教科书、 板书设计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大量实验结果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 排 浮 G = F 1 / 4

《杠杆》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精 品 “正 版” 资 料 系 列, 由 本 公 司 独 创。 旨 在 将 “人 教 版” 、” 第一节——杠杆苏 教 版 “、” 北 师 大 版 “、” 华 师 大 版 “等 涵 盖 几 乎 所 有 版 本

教 材 教案、课件、导 学 案 及 同 步 练 习 和 检测 题 分 享 给 需 要 的 朋友。 本资 源 创 作 于 202 0年 8 月,是 当 前 最 新 版

的 教 材 资 源。 包 含 本 课 对 应 内 容, 是 您 备 课、 上 课、 课 后 练 习 以 及 寒 暑 假 预 习 的 最 佳 选 择。 教学 内容 课题第一课时:认识杠杆课型:新授

课 程 标 准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3.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方 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 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 2.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从伟大科学家的身上,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 重点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 难点 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教具 学具 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 一、激发兴趣 师: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 言,说如果给他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 动整个地球。经科学研究证明,他办不到这件 事,但他讲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只是他无法 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那 么他所说的硬棒到底有多厉害!愿和我一起来 探究它的奥秘吗? 1.出示应用杠杆的一系列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 发现什么? 不论学生发现什么都应予以肯定,积极 鼓励学生寻找各图之间的共性或图与图之间的 共性。 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杠杆的共性。 ○1都有一个共同的可以转动的固定点。 聆听 思考 观察 思考

《_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浮力是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又一个重点;浮力是本章的关键,为以后研究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浮力”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等重要知识,还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在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称重法求浮力的方法,学习了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关键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①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②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的选择 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 六、学法的指导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七、教学准备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1个)、盘子每组1个、弹簧秤每组1只、小石块每组1块、溢水杯每组1套、细线、烧杯、水等 八、课堂主线设计: 知识线索:(隐线)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情景线索:(明线)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掺假 逻辑线索:(思维线索)在不损坏王冠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测出王冠的体积,进而求出王冠的密度。 九、教学过程

浮力经典例题及详解(强烈推荐)

初中物理浮力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的浮力越大 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 C.重的物体受的浮力小 D.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一样大 精析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为:F浮=ρ液gV排,公式表明了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小只跟液体的密度 .......有关.根据公式分析题目叙述的内容,问题就可以.....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迎刃而解了. 解A选项:物体浸没在水中,无论深度如何,V排不变,水的密度不变,F浮不变.A 选项不正确. B选项: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B选项不正确. C选项:重力的大小对物体所受的浮力无影响.例如:大铁块比小铁块要重一些,但将两者浸没于水中,大铁块受的浮力反而大些,因为大铁块的V排大.C选项不正确.D选项: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于水中,V排相同,ρ水相同,F浮铁=F浮木,铁块和木块受的浮力一样大. 答案D 注意:物体所受的浮力跟物体自身的重力、自身的密度、自身的形状无关. 例2质量为79g的铁块,密度是7.9g/cm3,这个铁块的质量是多少?重多少?将这个铁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所受浮力是多少?(g取10N/kg)精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计算物体重力和计算浮力的公式的区别. 计算物体重力:G=ρ物gV物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受的浮力:F浮=ρ液gV排.可以说:从计算的方法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计算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已知:m=79g=0.079kgρ铁=7.9g/cm3 求:m铁、G铁、m排、F浮 解m铁=0.079kg

G 铁=m 铁g =0.079kg ×10N /kg =0.79N V 排=V 铁= 铁 铁 ρm = 3 7.8g/cm 79g =10 cm 3 m 排=ρ液gV 排=1g /cm 3 ×10 cm 3 =10g =0.01kg F 浮=m 浮g —0.01kg ×10N /kg =0.1N 从上面的计算看出,铁块的重力和铁块浸没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完全不同,但计算方法委相似,关键 是区别ρ液和ρ物,区别V 排和V 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而不是死记硬背,乱套公式. 例3 用弹簧测力计拉住一个重为43N 的空心铜球,全部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3.25N ,此铜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___m 3 .(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 kg /m 3 ) 已知:G =43N ,浸没水中F =33.2N 求:V 空 解 可在求得浮力的基础上,得到整个球的体积,进一步求出实心部分体积,最后得到结果. F 浮= G —F =43N —33.2N =9.8N V 排= g F 水浮 ρ= kg /N 8.9m /kg 100.1N 8.93 3??=1×10—3m 3 浸没:V =V 排=1×10—3m 3 球中所含铜的体积V 铜= 铜 铜 ρm = g G 铜铜 ρ = kg /N 8.9m /kg 100.1N 433 3?? ≈0.49×10—3 m 3 V 空=V —V 铜=1×10—3m 3—0.49×10—3m 3 =0.51×10—3 m 3 答案 0.51×10—3m 3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案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轮船漂浮的原因,学习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静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是解决浮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从知识体系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定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并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 (2)教法建议 本节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阿基米德原理,所以让学生做好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浮力的产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向来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在这部分给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搭好台阶,修订教科书利用前面学过的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压强不同的知识,分析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从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引导学生得出与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这样就较原教科书的设计梯度更小些, 利于学生理解。不然学生在得出排开的液体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总是很难想

到为什么要称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3)学情分析 教材通过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当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二G排液,还可推导出F浮二,从而了解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初二学生的思维多停留在感性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一点,更不能熟练应用。因此,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教学之前,首先安排了一课时时间,让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学生亲身感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材料、形状、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无关。同时,通过该探究活动,也可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问题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一切,都能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很好的基础。 4)学法建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个体合作” 的相 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浮力教学设计公开课

浮力 朱意 一、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决定的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悬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三、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NaCl溶液。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力? 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 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 导入新课 1. 演示实验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NaCl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2. 板书 一、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 ↓↓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方向)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①部分浸入;②浸没。 讨论: 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 (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3)求浮力 2. 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 演示实验: 图1 (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放入乒乓球。 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 (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用实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公式和适用条件. 4.能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5.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问题. 教具: 量筒、弹簧秤、金属块、装有水的烧杯、橡皮泥、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示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a)用这些器材怎样测量金属块浸入水中的浮力? 用称量法求浮力的公式F浮=G-G'(G代表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代表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 (b)怎样知道金属块浸入水的体积(即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公式:V排=V2-V1(V1代表没浸金属块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2代表浸入金属块时水面到达的刻度) (c)怎样计算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的计算公式:G排液=p液Gv排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注意测浮力时金属块不能与容器底、壁接触.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例如:学生根据游泳体会到人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物体浸在液体中越深受到浮力越大;物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根据曹冲称象的故事,象或石头越重,船吃水深度越大,船排开的水越多,受到浮力越大等等. 教师乘机导入新课:你们当中到底谁说得对,请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索分析得出结论.二、学生通过实验,找出规律,认识新知 先请学生依次做以下几个实验: (a)用实验桌上的仪器:量筒、弹簧秤、金属块,并根据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算出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b)用实验一的器材,测出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 (c)把实验一中量筒里的水倒出改装酒精,把金属块浸没到量筒里的酒精中,测算出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酒精的重力,并请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入预先设计印发的表格里.如下所示: 以上三个实验完成后,提问:“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出液体的重力) 教师讲解:大家通过实验探讨得到的结论,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就研究了这个问题,并总结了一条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请学生看书上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引导他们推导出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液=G排=ρ液gV排. 根据这个公式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三、学生做实验,排除生活错觉,加深理解新知 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实验前自己对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认识上有哪些观点是错误的,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桌子上的实验仪器动手做实验验证其错误.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启发学生选做了以下的五个实验: (a)在量筒中多装些水,用一定长度的细线系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钩上,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不同的深度,看弹簧秤的示数是否变化,从而看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化.(b)将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分别挂在弹簧秤上,浸没到水中,看两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有何关系,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力及做成物体的物质密度有无关系.(c)将同一橡皮泥做成圆的、方的、扁的、三角形的分别挂在弹簧秤上浸没到量筒里

《阿基米德原理(第1课时)》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 1、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 2、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教具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1个)、盘子每组1个、弹簧秤每组1只、小石块每组1块、溢水杯每组1套、细线、烧杯、水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由阿基米德原理的灵感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做做想想 让学生将空易拉罐慢慢按入水中,学生在实验时观察易拉罐浸入水的多少与排开水的多少的关系,同时感受浮力的大小。 易拉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水的体积就越大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易拉罐浸入水中越深,排开水越多越费力,说明水向上的浮力越大。 教师: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教师: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上述结论也可以说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教师: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乘等于什么?可以求出什么? 学生:液体的质量,液体的重力 教师: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二者怎样怎样的数量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 (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我们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①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②如何测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实验所需的器材:弹簧测力计,重物,盛有液体的烧杯,溢水杯,空杯等。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看我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G物; ③将石块体浸没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水小桶的总重力G桶+水; ⑤计算出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和排出水的重力G排。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进行实验,分析总结: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相等。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2、能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浮力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让学生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情景观察体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科学猜想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意识 2、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力、运动和力及什么是浮力之后再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感性认识,第一节浮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称重法求浮力,知道了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又是以探究为基础,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关键问题。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及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3.称重法:F 浮=G-F 拉 4.产生浮力原因:F 浮=F 向上-F 向下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5.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所受 浮力越大。 二、新课导入 决定浮力大小因素:液体密度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由于ρ?=v m 即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如果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液体 的密度越大,溢出在盘中的液体质量越大。由此推想,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 质量有密切关系,而且,G=m x g 液体的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有密切关系,故, 进一步推想,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也密切相关。 三、新课讲解 (一)、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及需要哪些器材,并自己设计实验 方案及实验表格。 设计实验方案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量计测 出:先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再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两者之差 就是浮力的大小。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用溢水杯和测力计测出:溢水杯中盛满液体,再把

浮力复习教案---公开课

浮力(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浮力的方法。 (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知识结构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复习知识点。 二、计算浮力的方法: 称重法: F浮=G-F′(弹簧测力计)要使用弹簧测力计才可以计算 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 =ρ液gV排这个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的物体都适用。计算时,要求ρ液、v排已知。 二力平衡法: F浮=G (漂浮、悬浮 ) 条件限制:只适用计算漂浮或悬浮物体所受的浮力 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多注意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在不同情况下的分析 三、必须弄清楚的一些概念 1.物重G与视重G视(F′) 2.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 3.浸在(浸入)与浸没(没入) 4.上浮、漂浮、悬浮。 5.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 6.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积v排、物体露出液而的体积v露。 四、解浮力问题经常用到的一些规律和概念 1.二力平衡条件(推广到三力平衡) 2.密度的概念 3.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浮力的概念 5.阿基米德原理 6.物体浮沉条件 五、解综合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审题,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对象所处的状态。 2.分析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 3.根据状态列出方程式方程组。 4.进行数学运算。 六、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七、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液=ρ液gv排。 2.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如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浮力及拉力,这三个力平衡。 即G物=F浮+F′,F浮=G物-F′ 3.根据漂浮,悬浮条件:F浮=G物 4.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 七、作业布置: 物理学生用书P59 章末练习

浮力总复习(全面内容超详细)

个性化辅导教案 授课时间: 2013年5月日备课时间: 2013年5月 15 日年级:初三科目:物理课时:2 学生姓名: 课题:浮力总复习老师姓名:张婉 教学目标1.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求浮力的方法 3.能综合利用压强、浮力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求浮力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内容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一)浮力基本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 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5、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 (3)说明: G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 浮 = G 则:ρ液V 排g =ρ物Vg ρ物=( V 排/V )·ρ液= 2/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 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 排=V 物 漂浮ρ液 >ρ物;V 排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精编版

9.2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目标】 1、知道与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据此推导出出计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其他公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引导猜测—演示实验验证猜想); (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F浮与G排大小的关系 2、难点:探究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课型】新授、实验探究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大烧杯、小烧杯(或小桶)、细线、水、食盐、溢水杯、鸡蛋、圆柱形物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进行新课] 一、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探究1: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由生活、生产中实例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生:猜想并填写学案。 师:对学生的猜想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并概括。 猜想1: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3:浮力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 师: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很多因素有关,今天我们主要对这三个因素进行,那么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学生不能正确回答,师可类比液体压强的规律进行引导) 生:控制变量法。 探究猜想1: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课堂演示:(1)把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出现的现象。 (2)在清水中加盐,改变水的密度,再观察出现的现象。

生观察并回答两次实验出现的现象。 师: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根据实验现象不难归纳结论——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探究猜想2:浮力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师课堂演示: (1)把同一物体浸入水中。 (2)物体逐渐在浸入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视数如何变化?物体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观察并回答:排开的水的体积越来越大,浸入水中的深度越来越深。 师:两个因素都变化,那么浮力的变化究竟是排开的液体体积引起的呢?还是浸入液体中 的深度变化产生的?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探究猜想3:浮力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师课堂演示: (3)物体不断浸入水中,直至完全浸没,再增大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4)此时排开的水的体积、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弹簧测力计的视数及浮力的大小如何 变化? 生:排开的水的体积不变,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变大,弹簧测力计的视数不变,物体受 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师:实验说明了浮力的变化是由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而不是由深度变化而 引起的。 生:归纳得出实验结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的深度无关。 师:总结归纳,得出的实验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 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深度拓展: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引导学生根据各物理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 浮力ρV = m→ m排= G排/g (F浮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