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模拟试题

IPV6模拟试题
IPV6模拟试题

《IPv6原理与技术》模拟试题一.选择题(共43分)

(2分)

A 分组交换理论的提出和TCP/IP协议的开发成功

B 自由的学术交流环境

2.下列字段中,()不是IPv4报头中的字段。(1分)

A头xx

B有效载荷xx

C业务类型

D标识符

3.目前来看,下面哪些描述可以认为是IPv4的不足?()(4分)

A IPv4地址空间即将耗尽

B路由表急剧膨胀

C无法提供多样的QOS

D网络安全令人担忧

4.如果某IPv4网络的IP地址为192.168.1.200,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那么该IP所在的子网ID为()(1分)

A 192.168.1

B 192.168

C 192.168.1.200

D 192.168.1.255

5.下列关于IPv6基本报头中有效载荷长度字段的描述是错误的()。(1分)A字段长度为16bit

B有效载荷xx不包含基本报头的xx

C一个IPv6数据报可以容纳64k八比特组的数据

D 有效载荷xx包含基本报头的xx

6.下面是一些由IPv6基本报头,扩展报头和高层报头组成的IPv6信息包,它们出现的顺序哪些是正确的?()(2分)

A 基本报头,路由报头,跳到跳选项报头,TCP报文段

B基本报头,认证报头,路由报头,TCP报文段

C 基本报头,路由报头,分段报头,TCP报文段

D基本报头,路由报头,TCP报文段

7.IPV6扩展报头选项中的选项类型(Option Type)字段的格式为()。其中X表示未定义。(1分)

A NNXXXM

B XXXNNM

C NNMMXX

D NNMXXX

8.如果跳到跳选项报头的报头长度(Header Length)的值为8,那么该报头的实际总长度为()。(1分)

A 0个8bit组

B 8个8bit组

C 16个8bit组

D 24个8bit组

9.路由报头中,哪个字段指明了在到达信宿前要访问的中间节点个数?()(1分)A 路由类型(Routing Type)

B 报头长度(Header Length)

C 剩余段(Segments Left)

D 跳数极限(Hops Limit)

10.如果一个超过路径MTU尺寸的原始分组由基本报头、上层报头和数据组成,那么下列列出的选项中哪些部分是可分段的部分?()(2分)

A 基本报头

B 上层报头

C 数据

D 全部

11.在认证报头中,紧随下一个报头(Next Header)字段之后的字段是()。(1分)A 保留字段(Reserved)

B 载荷长度(Payload Length)

C 安全参数指标SPI

D 序列号字段(Sequence Number)

12.为了将认证报头应用于安全网关,认证报头应工作于何种应用模式?()(1分)A传输模式

B隧道模式

13.IPv6基本报头或者扩展报头中“下一个报头”的值为(),表示这个报头后面没有其他的报头了。(1分)

A 43

B 44

C 59

D 50

14.下列哪一个IPv6地址是错误地址?()(1分)

A :

:FF

B :

:1

C :

:1:FF

D :

:1::

FF

15.若某个接口标识符的前24bit为:1010 0101 0101。

请问:

该接口标识符universal/local bit 的值为:

(1分)

A 0

B 1

16.判断:

地址0:0:0:0:0:0:0:0不能被分配给任何一个节点。(1分)

A 正确

B 错误

17.下列哪些地址是IPv4兼容的IPv6地址?()(2分)

A :

: 192.168.1.1

B :

: FF:192.168.1.1

C :

: 202.9.0.1

D :

:1000:192.17.1.1

18.()是本地的某个特定的站点或组织,仅仅对站点内部提供公共的传输服务。

(1分)

A公共拓扑

B站点拓扑

C接口标识符

D站点级聚类标识符

19. IPv6可聚类全局unicast地址格式如下图所示。图中字段F5表示()字段。

(1分)

可聚类全局unicast地址格式3F1

A 格式前缀FP

B 顶级聚类标识符TLA ID

C 站点级聚类标识符SLA ID

D 次级聚类标识符NLA ID

20.IPv6可聚类全局unicast地址中表达站点拓扑部分的字段是:

()(1分)A 格式前缀FP

B 顶级聚类标识符TLA ID

C 站点级聚类标识符SLA ID

D 次级聚类标识符NLA ID

21.请判断:

在IPv6中,可聚类全局unicast地址的SLA ID可以用来表示子网,且子网必须是扁平(flat)的,即不能创建2个或2个以上的层次。(1分)

A 正确

B 错误13

F28

F324

F416

F564bit

F6

22.下列哪些地址是IPv6 link-local unicast地址?()(2分)

A FC80::

FF

B FE80::

FF

C FE88::

FF

D FE80::1234

23.请判断:

IPv6 anycast地址不能作为IPv6分组的信源地址。(1分)

A 正确

B 错误

24.下列哪些地址是永久分配的IPv6 multicast地址?()(2分)

A FF01::1

B FF11::1

C FF02::2

D F002::2

A FF01:0:0:0:0:0:0:101

B FF02:0:0:0:0:0:0:101

C FF05:0:0:0:0:0:0:101

D FF0E:0:0:0:0:0:0:101

除非特别配置(例如,anycast地址),应用程序必须认为所有其它地址都是unicast地址。(1分)

A 正确

B 错误

27.请判断:

为隧道分组解除封装的隧道出口节点和最终收到产生的原始分组的信宿节点不能是同一个节点。(1分)

A 正确

B 错误

28.如果一个IPv6分组由于没有到达信宿的路由而不能投递到其信宿地址,那么将产生一个代码值为()的目的不可到达报文。(1分)

A 0

B 1

C 3

D 4

29.如果一个IPv6节点在处理分组时发现在IPv6报头或扩展报头的某个域存在问题,节点无法完成对此分组的处理,则节点必须丢弃分组并应该向发送分组的信源地址发送()。(1分)

A ICMPv6参数出错报文

B ICMPv6尺寸过大报文

C ICMPv6目的不可到达报文

D ICMPv6超时差错报文

转交地址的子网前缀是移动节点所访问的家乡链路的子网前缀。(1分)A 正确

B 错误

31.移动IPv6定义的两种“邻居发现”选项分别是()。(2分)

A绑定更新选项

B宣告消息间隔选项

C家乡代理信息选项

D绑定请求选项

32.请判断:

为了通过隧道传送截获的数据包,家乡代理利用“IPv6封装”协议来封装数据分组,IPv6封装的外部报头的信宿地址是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2分)

A 正确

B 错误

二.填空题(共23分)

1.封装安全载荷(ESP)报头提供的()业务的范围是认证数据之前的部分(不包括认证数据)。(1分)

2.IPv6的地址可以分成anycast, ()和()(请用英文表示)(2分)

3.在IPv6地址空间中,目前有几种IPv6的Unicast地址分配:

如全局可聚类unicast地址、NSAP地址、IPX层次地址、()、link-local地址、IPv4兼容主机地址。(1分)

4.IPv6unicast地址设计时基于的一个假设是:

5.在IPv6可聚类全局unicast地址中,已经分配了TLA ID的机构可以采用()来创建地址层次和表示站点。(1分)

6.IPv6地址空间中,()地址设计用于单条链路上的地址分配,例如用于自动地址配置,邻站发现等。(1分)

7.一个发送给anycast地址的分组将被路由到具有该地址的“最近”的一个接口,其中“最近”的判断依据路由协议中对()的度量。(1分)

8.在IPv6中,为了标识自身,一台主机必须能辨认以下地址:

每个节点的()地址、()地址、所有节点的multicast地址、其它被分配的每一个unicast和anycast地址的请求节点multicast地址、该主机所属于的所有其它群组的multicast地址。(2分)

9.IETF提出的“双协议栈方案”中,如果应用程序使用的目的地址是IPv6地址中的IPv4兼容地址,则使用()协议。(1分)

10.IPv6隧道中,对于一个分组的嵌套封装的最大次数称为()。(1分)11.隧道IPv6报头由()和()组成。(2分)

12.IPv6隧道封装时,()将导致分段数量成倍增长。(1分)

13.当一个分组从信源到信宿的路径包含隧道时,分组所能跨越的最大跳数应被()和()两种机制共同控制,以避免路由环递归封装(Routing Loop)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分)

14.IPv6嵌套隧道的隧道MTU是()减去()后的尺寸。(2分)

15.如果移动节点使用()连接在外地链路上,那么发往这个()的数据分组将被直接路由到在这个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2分)

16.进行注册时,移动节点向家乡代理发送“绑定更新”消息;然后家乡代理要为移动节点返回“绑定认可”消息。移动节点把这个“绑定更新”消息中的转交地址向家乡代理注册,这个被注册的转交地址称为移动节点的()。(1分)

17.IPv6移动节点向“移动IPv6家乡代理”的“anycast”地址发送“I CMP家乡代理地址发现请求”消息时,这个数据包必须在数据包的IP报头的信源地址字段中使用移动节点的()。

(1分)

三.简答题(共34分)

2.请简述什么叫Loopback封装。(3分)

3.请简述ICMP报文可能遭受攻击的形式和防备方法。(8分)

4.请简述:

什么是安全关联?(3分)

5.请简述IPv6相对IPv4的改进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

6.当同一个分组中包含IPv6基本报头、IPv6扩展报头和高层报头时,请按顺序列出各报头的出现顺序(要求列出全部可能的扩展报头)。(8分)

在线监测系统运营解决方案

在线监测系统运营解决方案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1.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 一套完整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能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各监测参数及其变化状况;中心控制室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可打印输出日、周、月、季、年平均数据以及日、周、月、季、年最大值、最小值等各种监测、统计报告及图表(棒状图、曲线图、多轨迹图、对比图等),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收集并可长期存储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备检索。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维护检修状态测试,便于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特点 ?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与视频监测系统,在全面监测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现场的实时画面传送到环保局,实现污染源可视化管理。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彻底摆脱“有线”的束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 ?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的特点,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无线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人性化的报警和预警功能,可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地关注和处理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 ?监测仪表的类型不受限制,只要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对任意仪表类型自动进行识别,从而扩大了系统的监测种类和应用范围。 ?涵盖在线监测的多种应用,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烟尘在线监测。

机动车尾气在线监测系统平台

机动车尾气在线监测系统平台 一、系统功能特点 本机动车尾气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严格对机动车环保检测场站的自动监督 结合GIS信息系统,在地图上直观显示区域内所有站点的具体地理位置、数据信息、实时视频、历史照片等,对全市检测场站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进行全过程在线自动实时监控,实现所有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处理,实现对车辆信息、车主信息、检测站信息、检测设备信息等的统一管理调用,实现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监控的自动化、网络化、即时化和智能化。 2)对检测过程、检测人员和设备进行动态、科学的管理 实时监控机动车尾气检测全过程,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将尾气监测参数的数据信息、车量基本信息、途经车辆图像等内容分别以模块形式进行展示,并提供实时视频监控功能,有效防止检测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监督和保证检测机构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检测数据,确保数据采集的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使超标车辆得到及时有效的查处和维修治理,全面提升监管水平。 3)全方位强化机动车污染控制的管理 充分利用自动化高科技手段,对新车上牌、环保分类标志管理、超标车辆查处与维修治理、车辆淘汰报废以及定期与不定期检测等污染防治的各个管理环节,优化和创新管理模式,最大程度提高监管质量、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 4)完善机动车排放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等系统 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大量的检测数据集中收集管理,通过建立机动车排放数据库,准确完整地收集机动车排放数据,按照各种分类方法和统计方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客观真实地反映机动车排放状况,为制定政策法规、进行机动车污染防治措施的评估与综合治理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城市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5)建设与公众信息交流的对外服务网络平台 及时为公众提供车辆尾气排放情况、检测与维修情况、超标处罚情况等信息的查询服务。

ipv6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ipv6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AR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学院年级 20XX 班级 4班 学号 3013218158 姓名闫文雄 20XX 年 6 月 17 日 目录 实验名称----------------------------------------------------------------------------------- 1 实验目标----------------------------------------------------------------------------------- 1 实验内容----------------------------------------------------------------------------------- 1 实验步骤---------------------------------------------------

-------------------------------- 1 实验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 实验结论----------------------------------------------------------------------------------- 1 一、实验名称 ARP协议分析 二、实验目标 熟悉ARP命令的使用,理解ARP的工作过程,理解ARP 报文协议格式 三、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步骤: (局域网中某台计算机,以下称为A计算机) ARP(地址解析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 ARP是建立在网络中各个主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网络上的主机可以自主发送ARP应答消息,其他主机收到应答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 整体方案 二〇一五年九月

第一章整体技术构架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整体架构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为了完善当地政府(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结合当地政府各局委办的实际需求,把握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四个着力点建立全覆盖防控、基础设施支撑、实战应用、指挥调度、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起点、群众最满意的智慧安防”的目标。 根据广电针对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智慧城市整体建设可以按照“感知、传输、管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将整个智慧城市的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整体结构如下: 图1:智慧城市整体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视频监控领域,提供了包括前端视频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管理平台以及视频业务应用在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支持体系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传输中心,是其他体系的正常工作桥梁;全覆盖防控体系是整个系统数据信息的源泉,是其他体系的数据采集之源;实战应用体系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结合实际业务应用流程,服务于实战应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体系。通过建立四大体系,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助推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打造智慧安防的新目标。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举措。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又能紧跟先进技术的前沿,本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依据“圈、块、格、点”的规划设计原则对省各地(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未来三到五年的建设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详细调研已建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进行指导。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标通常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两年):本阶段主要是建设当地政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建设的容包含了: 监控资源。主要是图像监控资源,扩充后的监控点要能基本覆盖全市各主要街道、各企业,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控。主要包含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等。 传输网络。数字视频专网传输网络计划在原有的网络上基础上进行扩容,将所有监控资源接入。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政府视频资源和社会单位视频资源的联网共享。同时基于现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单一的现状,对功能进行拓展,建成服务于公安实战的业务模块。 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基础支撑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对已建成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监控系统部分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各个监控区域进行整合,实现和市局平台的互联对接。 第二阶段(三年):高度整合,深度应用,服务创新,品牌效应

Ipv6协议的安装

一、安装前注意事项 1.建议你的计算机是直接连接在校园网的端口之上,在非校园网的端口上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获得IPv6的地址; 2.IPv6不能在未做设定的路由器/防火墙/代理之后工作,如果你的计算机在不支持IPv6的无线/有线路由器之后,将无法获得IPv6地址;如果你的路由器/防火墙硬件支持IPv6,请你的设备管理员与网络中心相关人员联系,以帮助设备接入校园网IPv6中; 3.除Windows 7/Vista/2008自带的防火墙外,其它防火墙皆有可能限制IPv6的使用,所以在安装使用前最好关闭防火墙的使用,或者查看相关手册看如何打开IPv6数据包的传输; 4.Windows XP在使用中由于其使用的是微软测试版的客户端,所以需要同时有IPv4的支持,另外可以选择一些第三方的IPv6客户端(如Dibbler,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f412445332.html,.pl/dhcpv6/)。 二、安装说明 1.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的安装 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对IPv6的支持不是很好,需要手工做一定的操作完成IPv6的安装,安装方式可以选择命令行模式或图形界面。 ●命令行模式的安装 对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在命令行模式下键入下面的命令,即可快速完成IPv6的安装: C:\ > ipv6 install 键入下面的命令,可以完成IPv6的卸载: C:\ > ipv6 uninstall ●图形界面的安装 打开“控制面板”的“网络连接”项,选择“本地连接”—“属性”,点击“安装”按钮,选择“协议”,添加“Microsoft TCP/IP 版本6”即可。安装步骤分别如图1~4所示。 注:本地连接的名称可以根据需要更改,也可以是无线连接,操作方式相同。

在线监测系统运营建设方案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部分正文预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1.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 一套完整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能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各监测参数及其变化状况;中心控制室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可打印输出日、周、月、季、年平均数据以及日、周、月、季、年最大值、最小值等各种监测、统计报告及图表(棒状图、曲线图、多轨迹图、对比图等),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收集并可长期存储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备检索。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维护检修状态测试,便于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特点 ?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与视频监测系统,在全面监测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现场的实时画面传送到环保局,实现污染源可视化管理。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彻底摆脱“有线”的束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 ?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的特点,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无线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人性化的报警和预警功能,可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地关注和处理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 ?监测仪表的类型不受限制,只要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对任意仪表类型自动进行识别,从而扩大了系统的监测种类和应用范围。 ?涵盖在线监测的多种应用,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烟尘在线监测。 ?围绕污染源在线监测的核心,拓展了在环境监理方面的功能,使得本系统同时也是一套环境监理信息系统。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功能

环境监测平台系统产品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云平台系统 产 品 解 决 方 案 成都远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目录 一、引言 (3) 二、产品系统概述 (3) 三、方案特点 (4) 1. 数据精准、监控图像清晰度 (4) 2.网络适应性强、带宽要求低,支持多种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入方式 (4) 3.可集成性 (4) 4.高传输可靠性 (4) 5.系统建设成本低 (4) 四、系统组成及架构 (5) 五、平台服务端操作及功能介绍 (7) 六、相关硬件产品介绍 (15)

一、引言 防治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一直是国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所有的扬尘污染中,工程施工扬尘,如房屋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等为主要污染源。为此,在国家各级城市出台的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都对建设工程施工提出了明确的防尘要求和相应的处罚条款。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工程施工每天都在众多的、分散的地点同时进行着。而环保部门人员数量有限,不可能每天都到各个施工地点去巡查,因此,对众多分散的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违反防尘要求、出现扬尘污染的施工地点并及时处理,无疑是监管工程施工扬尘污染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视频监控一方面呈现的图像分辨率极为有限,不利于对现场情况的准确辨别;另一方面,远程视频监控需要较高的通信网络带宽做支持,往往需要铺设专门的光纤或电缆、租用昂贵的通信信道;可是工程施工地点数量众多、地理分布复杂,且对于扬尘监控只是阶段性的需求,为此部署大量的视频监控点无疑会给环保部门带来庞大的资金压力,为国家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消耗。有没有成本更低、部署更方便的监控手段,来实现对工程施工扬尘污染进行远程监控的目的呢? 二、产品系统概述 成都远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环境监控云平台系统”即是以安装在远程的终端设备通过3G/4G网络实时向云平台服务端上传相关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监控画面的一种新的监控应用方式。工作人员亦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登陆“环境监控云平台系统”,对远端现场环境作时实监控,提取相关环境污染数据;当环境污染达到上峰值时,安装在施工现场的环境探测感应器或摄像头,将自动记录下相关环境数据并抓拍下现场的高清晰数字图片,并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自动传输回来,即时呈现在环保机关的各种显示终端上(PC、PDA),让环保工作人员通过高清晰的数字图片,即时了解施工现场的防尘措施实施情况和工地现状,达到对众多分散的工程施工地点进行远程联网监控的目的。 此软硬件系统借助先进的数字通信手段,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种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基于低带宽的IP网络,实现了高清晰图片远程抓拍、即时传输和应用的一体化过程,是一种低成本、易部署、易操作的基于图片的远程监控解决方案。

IPV6协议

IPV6协议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IPv6是为了解决IPv4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而提出的,同时它还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改进,例如路由方面、自动配置方面。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在互连网上占据统治地位。 1IPv6简介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今天的互联网大多数应用的是IPv4协议,IPv4协议已经使用了20多年,在这20多年的应用中,IPv4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它也面临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危机,例如地址匮乏等等。 IPv6是为了解决IPv4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而提出的,同时它还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改进,例如路由方面、自动配置方面。经过一个较长的IPv4和IPv6共存的时期,IPv6最终会完全取代IPv4在互连网上占据统治地位。 2IPv6特点 对比IPv4,IPv6有如下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可以称作是IPv6的优点:简化的报头和灵活的扩展;层次化的地址结构;即插即用的连网方式;网络层的认证与加密;服务质量的满足;对移动通讯更好的支持。 简化报头灵活扩展 IPv6对数据报头作了简化,以减少处理器开销并节省网络带宽。IPv6的报头由一个基本报头和多个扩展报头(Extension Header)构成,基本报头具有固定的长度(40字节),放置所有路由器都需要处理的信息。由于Internet上的绝大部分包都只是被路由器简单的转发,因此固定的报头长度有助于加快路由速度。IPv4的报头有15个域,而IPv6的只有8个域,IPv4的报头长度是由IHL域来指定的,而IPv6的是固定40个字节。这就使得路由器在处理IPv6报头时显得更为轻松。与此同时,IPv6还定义了多种扩展报头,这使得IPv6变得极其灵活,能提供对多种应用的强力支持,同时又为以后支持新的应用提供了可能。这些报头被放置在IPv6报头和上层报头之间,每一个可以通过独特的“下一报头”的值来确认。除了逐个路程段选项报头(它携带了在传输路径上每一个节点都必须进行处理的信息)外,扩展报头只有在它到达了在IPv6的报头中所指定的目标节点时才会得到处理(当多点播送时,则是所规定的每一个目标节点)。在那里,在IPv6的下一报头域中所使用的标准的解码方法调用相应的模块去处理第一个

综合监控平台

1.1综合监控平台 本项目的综合监控平台通过集成多媒体交互平台,构建信息实时交互系统,实现移动客户端、桌面客户端、编解码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视频信息的实时交互和实时分享,实现跨地域、跨终端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1.1.1建设目标 本项目设计建设一套综合监控平台,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用户价值为落脚点,该系统的设计可带来以下几点用户价值,具体如下: 1)系统部署的便利:该方案实现了软件与硬件部署的一体化、可对网络、数字摄像机、视频存储设备等进行集中处理的,方便安装调试,减少了部署时间; 2)系统扩容的便利:综合监控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设计时留有一定的冗余,方便系统后期的升级与扩容; 3)良好的视觉效果:系统实现了全高清模式,且可实现对各种视频设备的高清监控,满足用户对高清监控的需求,提高用户的体验度; 4)便捷的管理效果:系统实现了全网络监控,满足用户对数字化组网的要求,方便用户对系统网络化管理,轻松做到足不出户就能管控管局。

1.1.2建设原则 综合监控平台采用多级分层架构,每级可单独组成一个系统,上级系统可管理和监控下级系统。按项目的规模大小,用户可选择建设单级监控平台或多级监控平台。 1.1.3设计方案 综合总控平台采用J2EE和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具有扩展灵活,维护便捷的特点,平台技术架构如下所示: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综合监控平台技术架构图

平台架构从下而上分为四层:支撑层、服务层、应用层及表现层。支撑层包括硬件支撑和软件支撑结构,屏蔽差异,实现上层应用的平台无关性,提高系统兼容性;服务层包括编码、存储、解码等设备的接入服务,提供基础服务、传输服务、存储服务、控制服务及事件服务;应用层提供丰富的视频应用操作功能。表现层:为用户提供多样的操作应用终端服务,满足用户多样的操作需求。 平台采用J2EE和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满足不同系统对接整合、兼容应用的需要。同时具备开放式架构、组件式封装、总线式集成、分布式部署等优良技术特性: (1)开放式架构 平台设计开发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方法,采用J2EE标准技术框架和实现技术路线,从底层架构设计上保障了应用软件开发结构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优越的基础平台,确保了应用软件平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广泛的适应性、强大的兼容性和可靠的稳定性;确保了软件平台能满足高并发负载的性能要求;确保平台软件能满足用户构建整体信息化大集成的技术要求。 (2)组件式封装 组件化封装是实现软件本身“高内聚、低耦合”最有效途径,是优化软件内部结构的基本策略。同时,组建化封装技术是满足面向未来大型、超大型“云”环境下的应用系统部署策略的基本前提,是系

安全监测监管一体化系统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安全监测监管一体化系统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摘要】本文在分析现有煤矿安全监测联网系统数据集成与业务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日常安全监测监管业务,提出了安全监测监管一体化平台。通过实时安全监测、日常监管业务、智能决策分析相融合,构建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提高了基层单位安全监测管理人员从被动的监管到主动的安全工作服务的转变,提高了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的有序性,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预警能力和整体调度指挥能力。 【关键词】监管;一体化;主动服务;SOA;整体调度;跨地域 1.前言 煤炭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煤矿安全等因素制约着我国煤炭行业走向大而强的进程,而煤矿安全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各大煤业集团公司不断整合、扩张发展以及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形成了跨地域、跨行业的多级管理架构,如何满足多层级监测监管,实行跨地域、跨行业的运作和管理,企业安全生产的跟进,成为公司领导思考的话题。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领导对安全监测监管决策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管理上需要增加对新矿井安全监控数据、瓦斯抽放数据以及后期的非煤监测监控子系统、矿井其他“六大系统”的接入,满足集团公司的长期发展需要。 项目主要依托现有的“安全监测联网系统“项目进行研究,结合煤矿安全监测类系统研发、实施与项目管理经验,研制出一套“安全监测监管一体化系统平台”,主要解决集团公司对下辖安全监测管理业务的需求,基于SOA架构,综合运用数据字典、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具有矿井环境工况实时在线监测、日常安全监管与智能决策分析相融合的安全监测监管一体化平台,解决基层单位分散、管理层级多、系统异构带来的集中监管难度大的难题,构建新型的安全监测监管模式,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2.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基于集团公司层面,实现对下辖基层单位涵盖安全在内的所有系统的数据集成与分析应用,为从公司到下属各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起到辅助作用。主要研究满足日常监测监管应用需求可扩展的系统架构、建立公司级安全监测监管数据中心、多系统多业务数据集成方法、大容量数据压缩存储技术等方面内容,实现安全监测类系统数据的有机集成、区域环境评估、报警等级判定与消息预警、在线标校与计划性故障管理、安全监测指令下发、事故追忆与通知公告、专家智能决策分析等功能。在最大限度保护矿井原有投资的基础上,提升整个安全监测监管平台对安全生产管理决策依据,构建新型的安全监测监管模式,提高整体调度能力与管理效率。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通用化开放式平台架构

ipv6的协议结构

第二章 IPv6协议的结构 本章将阐述IPv6报头的结构并将其与IPv4报头相比较。此外还将讨论Extension (扩展)报头,这是IPv6所新加的内容。 在RFC 2460中定义了IPv6数据包的报头结构。该报头固定为40字节长。源和目的地址各占16字节(128位),因此,只有8字节是用于普通报头信息的。 普通报头结构 在IPv6中,IPv4报头中的下面五个字段被去除了: ●Header Length(报头长度) ●Identification(标识) ●Flags(标志) ●Fragment Offset(段偏移量) ●Header Checksum(报头校验和) 除去Header Length(报头长度)字段是因为对于固定长度的报头,它是不起作用的。在IPv4中,报头最短长度为20字节,但是如果添加一些选项,则会以4 20

IPv6协议的结构21 字节长度递增,最长可达60字节。因此,对于IPv4来说,报头的总长度信息是很重要的。在IPv6中,选项由扩展报头定义(将在本章后面部分作介绍)。 Identification(标识)字段、Flags(标志)字段和Fragment Offset(段偏移量)字段处理IPv4报头中的数据包分段。如果要在只支持小数据包的网络中发送大数据包,就需要进行分段。在这种情况下,IPv4路由器把数据包分割成更小的片段,并转发多个数据包。目的主机收集数据包并进行重新组合。即便只有一个数据包丢失或出错,都需要重新进行传输,因此效率很低。在IPv6中,主机通过一个叫做路径MTU发现(Path MTU Discovery)的过程来了解路径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的大小。如果IPv6的发送主机想要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就需要使用扩展报头来实现。数据包传输路径上的IPv6路由器不像在IPv4中那样进行数据分段。因此,在IPv6中去除了Identification、Flags和Fragment Offset字段并将会按需插入一个扩展报头。扩展报头将在本章后面进行介绍。 注意:路径MTU发现将在第四章中论述。 去除Header Checksum(报头校验和)字段是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如果路由器无需检验并更新校验和,则处理会变得更快。校验和的计算也是在介质访问层完成的,这样未检测到的错误和错误路由的数据包所引起的风险最小。传输层(UDP 和TCP)中有一个校验和字段。IP是一种“尽力而为”的传输协议,保证数据完整性的责任属于其上层协议。 Type of Service(服务类型)字段由Traffic Class(流量类别)字段代替。IPv6处理参数的机制与IPv4不同。请参考第六章来了解更多的信息。Protocol Type (协议类型)和Time-to-Live(TTL,生存期)字段被重新命名,且稍稍做了些修改。IPv6报头中还添加了一个Flow Label(流标签)字段。 IPv6报头中的字段 对IPv6报头中各个字段越熟悉,你对IPv6的工作方式越理解。

企业在线监测软件平台方案

企业生产在线监测平台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将隐患排查结果上报安监管理部门。 基于上述政策背景,共同研发能够满足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政策要求又能够切实支撑企业实际生产的相关服务平台产品和终端应用,同时通过中国电信QChat系统平台,为解决各地安监局和众多企业的投资压力,本项目采用基于云平台的终端应用服务提供模式。 ◆不需要采购平台设备和软件系统,只需企业通过与当地合作运营商 签署服务合约,每月通过电信收费渠道缴纳一定的通信和业务功能费用就能够使用到云平台提供的安全生产在线监测服务并按照安监总局的要求便捷完成隐患自查上报的工作。 ◆由于每个行业的生产模式都不一样,生产在线监测系统的原理及软 硬件也不一样,所有通过行业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解析、转换数据保存。 经过设备仪器、自动分析与检测,检测后的数据信息通过RS232/RS485现场总线进入数据采集器。除仪器、仪表外的其它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通过远程数据传输设备DTU无线数传方式连接,通过子站的计算机进行现场监测; 围绕数据采集器将监测现场的监测仪器、仪表、计算机联结成完整的子站监控系统。 二、产品构成 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子站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在线监测网络三部分。监测子站包括水样采集、分析仪表、GPRS通信、计算机监控等,作为企业标准版的有力补充、企业自查的高效工具。 2.1产品模块 2.1.1数据中心服务器

图-数据中心服务器结构2.1.2监控中心服务子系统 图-监控中心服务子系统2.1.3信息管理子系统

ipv6邻居发现协议

IPv6地邻居发现技术 2、工作原理 邻居发现协议是IPv6协议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实现了在IPv4中的地址解析协议(ARP)、控制报文协议(ICMP)中的路由器发现部分、重定向协议的所有功能,并具有邻居不可达检测机制。 邻居发现协议实现了路由器和前缀发现、地址解析、下一跳地址确定、重定向、邻居不可达检测、重复地址检测等功能,可选实现链路层地址变化、输入负载均衡、泛播地址和代理通告等功能。 邻居发现协议采用5种类型的IPv6控制信息报文(ICMPv6)来实现邻居发现协议的各种功能。这5种类型消息如下。 (1)路由器请求(Router Solicitation):当接口工作时,主机发送路由器请求消息,要求路由器立即产生路由器通告消息,而不必等待下一个预定时间。 (2)路由器通告(Router Advertisement):路由器周期性地通告它的存在以及配置的链路和网络参数,或者对路由器请求消息作

出响应。路由器通告消息包含在连接(on-link)确定、地址配置的前缀和跳数限制值等。 (3)邻居请求(Neighbor Solicitation):节点发送邻居请求消息来请求邻居的链路层地址,以验证它先前所获得并保存在缓存中的邻居链路层地址的可达性,或者验证它自己的地址在本地链路上是否是惟一的。 (4)邻居通告(Neighbor Advertisement):邻居请求消息的响应。节点也可以发送非请求邻居通告来指示链路层地址的变化。 (5)重定向(Redirect):路由器通过重定向消息通知主机。对于特定的目的地址,如果不是最佳的路由,则通知主机到达目的地的最佳下一跳。 3、主机的数据结构 IPv6的一个设计要求是:即使在一个有限的网络内,主机也必须正确工作,而不像路由器不能储存路由表,不能有永久的配置,因此主机必须能自动配置,必须能学到交换数据的有关目的地的最小信息。这些信息储存的存储器叫做缓存,这些数据结构是一系列记录的排列,称作表项。每个表项储存的信息有一定的有效期,需要周期性地清除缓存中的表项,以保证缓存的空间大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要 本综合管控云平台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综合管控云服务平台。平台可适配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时监控管理接入设备的状态与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通过云平台对接物联网设备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提供稳定、可靠、低成本维护的一站式云端物联网平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现场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PM2.5、气压等参数的数据采集,将参数数据远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现场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实时查看,可以自由设置各个参数的标准值上下限,如果数据超限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或是微信报警提醒,做到提前预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在远程就能值守现场设备。 二、拓扑图 现场传感器数据通过物联网中继器上传云平台,客户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现场设备数据。

三、系统构成 3.1系统登陆 ①PC端登陆: 本系统采用B/S架构,PC端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通过IP地址进入管理系统,凭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管理。(登陆界面可定制企业logo及信息)如下图: ②手机端登陆: 用户可在任何有本地局域网信号的地方,通过IOS或Android版本APP登陆系统,登陆账号与PC端账号相同。IOS 版本APP请在Apple Store搜索“易云系统”进行下载,安卓版本请在“易云物联网系统”公众号或PC端系统中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 3.2数据监控 能够便捷监控实时数据,并且可通过数据变化自动启停其他设备,各项数据可用数值、图片、文字分别展示,并通过短信等功能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另外,可设定不同的监控点,更直观的监测每个测温点实时情况,模拟真实的设备位置分布。如下图: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 整体方案 二〇一五年九月

第一章整体技术构架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整体架构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为了完善当地政府(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结合当地政府各局委办的实际需求,把握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四个着力点建立全覆盖防控、基础设施支撑、实战应用、指挥调度、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起点、群众最满意的智慧安防”的目标。 根据湖南广电针对湖南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智慧城市整体建设可以按照“感知、传输、管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将整个智慧城市的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整体结构如下: 图1:智慧城市整体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视频监控领域,提供了包括前端视频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管理平台以及视频业务应用在内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支持体系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传输中心,是其他体系的正常工作桥梁;全覆盖防控体系是整个系统数据信息的源泉,是其他体系的数据采集之源;实战应用体系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结合实际业务应用流程,服务于实战应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体系。通过建立四大体系,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助推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打造智慧安防的新目标。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举措。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又能紧跟先进技术的前沿,本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依据“圈、块、格、点”的规划设计原则对湖南省各地(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未来三到五年的建设内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详细调研已建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进行指导。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标通常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两年):本阶段主要是建设当地政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建设的内容包含了: 监控资源。主要是图像监控资源,扩充后的监控点要能基本覆盖全市各主要街道、各企业,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控。主要包含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等。 传输网络。数字视频专网传输网络计划在原有的网络上基础上进行扩容,将所有监控资源接入。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政府视频资源和社会单位视频资源的联网共享。同时基于现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单一的现状,对功能进行拓展,建成服务于公安实战的业务模块。 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基础支撑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对已建成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监控系统部分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各个监控区域进行整合,实现和常德市局平台的互联对接。 第二阶段(三年):高度整合,深度应用,服务创新,品牌效应期. 智慧公共安全继续按照“滚动发展、迭代促进”的思路,在湖南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平台.doc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平台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点污染源排放状态的自动监控,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环境评价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采用了计算机、通讯和自动化领域最新的产品和技术,从而构建新一代的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 关键词:物联网;环境;检测(监控);平台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在2009年12月举行,许多国家希望达成一份具有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协议。与此同时,各国都陆续将物联网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旨在通过物联网的应用实现节能减排,成就低碳经济。物联网作为低碳经济革命的技术创新之一,是要在能源流的整个过程中提高能源生产率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经济社会的特点是要建立能源互联网,使得不同形式、不同时空的能源可以得到聪明的使用。这既可以大幅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又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异构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 拟采用三层架构:底层节点包括信息采集设备等;中间层由车载设备节点或多跳转发设备构成;上层由位置固定的网关节点组成。 1.2 平面型环境监测气体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一是提高灵敏度和工作性能,降低功耗和成本,缩小尺

寸,简化电路,与应用整机相结合,这也是气体传感器一直追求的目标。二是增强可靠性,实现元件和应用电路集成化,多功能化,发展MEMS技术,发展现场适用的变送器和智能型传感器。 1.3 环境与气象监测信息处理中心及通讯终端 监控中心采用标准的B/S系统架构,同时采用通用的软、硬件产品,并规范数据存储格式,使系统具有兼容性强、规模易扩展的特性。定制移动终端采用CPU+DSP核的硬件架构,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丰富的外部接口和高亮度大屏幕,坚实的外壳能很好满足特殊要求。终端采用VISION公司的VISION225+TI公司的OMAP5910构成的硬件平台。 2 系统技术难点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异构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平面型环境监测气体传感器。 2.1 异构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 信息采集节点:由传感模块和数据处理传输模块组成,能够自组织成无线网络的节点。传输距离50-100米,功耗休眠期10mW,工作时间100mW,传输距离可扩展为500米,接口包括模拟4-20MA和RS485接口。车载节点和多跳转发节点:是具有较强数据收集能力的中心节点,把传感节点汇集来的数据进行接收和处理,传输距离500-1000米,功耗随传输距离变化。网关节点:把车载节点和多跳转发节点通过Internet转发给中央控制系统,具有无线接入网络和宽带接入网络功能。终端设备:是由能够上网的PC、PDA或智能手机构成,实现远程浏览。中央控制管理:通过节点收集的各类信息最终汇总到中央控制系统,自主设计开发的中央控制系统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介绍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一、系统概述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通过各种物联网技术,对全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状态监视和智能控制,完成环境、视频、火灾消防、采暖通风、照明、SF6、安全防范、门禁、变压器、配电、UPS等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实现集中管理和一体化集成联动,为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从而解决了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和“易控”等问题。 二、系统组成 (一)、系统架构 (二)、系统网络拓扑

交换机服务器 站端后台机 网络视频服务器 门禁 摄像摄像头 户外刀闸温 蓄电池在线监测开关柜温度监测 电缆沟/接头温度监测SF6监测 空调仪表 电压UPS 温湿度电流烟感 电容器打火红外对射 门磁 非法入侵玻璃破碎电子围栏 水浸 空调 风机灯光 警笛 警灯 联动 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协议转换器 消防系统 安防系统 其他子系统 TCP/IP 网络 上级监控平台 采集/控制主机 智能变电站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将各种子系统通过以太网或RS232/485接 口进行连接,包括前端的摄像机、各种传感器、中心机房的存储设备、服务器等,并通过软件平台进行集成和集中监视控制,形成一套辅助系统综合监控平台。 (三)、核心硬件设备: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 PDAS-100系列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大批量应用在变电站、开闭所和基 站,实践证明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能够兼容并利用现有绝大部分设备,有效保护客户的已有投资。能够实现大部分的传感器解析和设备控制,以及设备内部的联动控制,脱机实现联动、报警以及记录等功能。工业级设计,通过EMC4级和国网指定结构检测。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装置是针对电力配电房的电缆温度以及母线温度无线 检测,变压器运行情况以及油温检测、配电、环境、有害气体以及可燃气体和腐蚀性气体检测、安防、消防、采暖通风除湿机控制、灯光控制以及门禁而设计生产的一款产品。它通过以太网TCP/IP 或者GPRS/3G/4G 网络,主要解决分布式无人值守配电房的监控和管理问题。 1) 置触摸屏支持单机管理

环境监控云平台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控云平台系统解决方案 一、引言 防治扬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一直是国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所有的扬尘污染中,工程施工扬尘,如房屋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等为主要污染源。为此,在国家各级城市出台的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都对建设工程施工提出了明确的防尘要求和相应的处罚条款。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工程施工每天都在众多的、分散的地点同时进行着。而环保部门人员数量有限,不可能每天都到各个施工地点去巡查,因此,对众多分散的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违反防尘要求、出现扬尘污染的施工地点并及时处理,无疑是监管工程施工扬尘污染的有效途径。然而,传统的视频监控一方面呈现的图像分辨率极为有限,不利于对现场情况的准确辨别;另一方面,远程视频监控需要较高的通信网络带宽做支持,往往需要铺设专门的光纤或电缆、租用昂贵的通信信道;可是工程施工地点数量众多、地理分布复杂,且对于扬尘监控只是阶段性的需求,为此部署大量的视频监控点无疑会给环保部门带来庞大的资金压力,为国家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消耗。有没有成本更低、部署更方便的监控手段,来实现对工程施工扬尘污染进行远程监控的目的呢, 二、产品系统概述 成都远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环境监控云平台系统”即是以安装在远程的终端设备通过3G/4G网络实时向云平台服务端上传相关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监控画面的一种新的监控应用方式。工作人员亦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登陆“环境监控云平台系统”,对远端现场环境作时实监控,提取相关环境污染数据;当环境污染达到上峰值时,安装在施工现场的环境探测感应器或摄像头,将自动记录下相关环境数据并抓拍下现场的高清晰数字图片,并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自动传输回来,即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