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资料的整理的主要内容

统计资料的整理的主要内容
统计资料的整理的主要内容

统计资料的整理的主要内容:

1.统计资料的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心环节,他是统计资料调查的继续和深化;是统计分析的基础;是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连接点;

2.统计资料整理的目的是使收集的初级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便对总体内部规律性、相互联系、结构关系能够做出概括说明;

3.统计整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统计资料整理方案设计、统计资料审核、统计资料分组与分析、编制统计表与绘制统计图;

4.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核心,它是依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能够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所决定的;

5.统计分组主要有四个作用:发现统计资料的特点与规律性、分析总体众不同现象的类型、分析总体内部结构和总体结构的特征、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各组限的划分;

7.统计分组标志选择的原则:一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二是根据能够反映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选择、三是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选择;

8.分组按标志性质的不同分类(划分各组组限的方法):一是按品质标志分组,二是按数量标志分组(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

9.统计分组体系:简单分组与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与复合分组体系:

10.分布数列:分布数列的次数或频数、比率或频率;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上下限与组距、组中值,组距与组数的确定(上开下闭原则)(经验公式:组距=1+3.322lgN);

11.统计表的构成:主要由横向构造与纵向构造组成,包括: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一般情况还要有资料来源、填表说明、填报单位、填表人、填表日期等);

12.统计表的分类: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

13.编制统计表的要求(编制规则)

14.统计图:条形图、饼示图、曲线图等

第三章 统计资料整理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通过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只能反映总体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是分散的、零碎的、个别的,要说明事物的总体情况,揭示总体的一般情况,还需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对总体做出概括性的说明。 1、统计资料整理的一般问题 (1) 统计整理的概念、作用、重要性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或对已经初步加工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分析,以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统计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资料只有经过科学的审核、分类、汇总等整理工作,才能实现由个体到总体、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2) 统计整理的程序 1、制定整理方案 2、数据审核 就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全面审核,主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是否遗漏)和准确性(是否可靠),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搜集的资料准确无误,这是统计工作十分重要的环节,必须认真对待。 3、划类分组 根据研究目的和统计分析的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分类。 例如:研究性别构成可以按性别分组;研究不同职业的工资水平可以按照职业分组,又可以按照某一组距进一步细分。 4、综合汇总 即在分组的基础上,将各项资料进行汇总,得出反映各组和总体的总量指标。 例如:女性总人口数、男性总人口数、总人口数;金融业人均工资、会计类人均工资、教师类人均工资、公务员人均工资、农民工人均工资等。(注意:前者总量指标,后者为平均指标) 5、制表制图 将整理出来的统计结果用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反映出来,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 6、积累保管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第2章 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作业答案

第2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资料的特点是( 1 )。 ①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 ②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③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④科学性、具体性、社会性 2.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3 )。 ①平均数②相对数③绝对数④指数 3.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称为( 3 )。 ①横行标题②纵栏标题③总标题④主体栏 4.统计调查中的调查项目是( 2 )。 ①统计分组②统计标志 ③统计指标④统计数值 (说明:调查对象是被调查的总体;调查单位是被调查对象中的个体,总体单位;调查项目是标志;调查时间是收集资料的时间;调查时限是收集资料加上上报的时间)

5.调查单位就是( 2 )。 ①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②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 ③某项调查中登记其具体特征的单位 ④城乡基层企事业单位 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主要是指( 1 )。 ①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②调查工作的整个时限(期限) ③对调查单位的标志进行登记的时间 ④以上三个方面的时间概念的总称 7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组织方式是( 3 )。 ①普查②抽样调查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 8.要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4 )。 ①普查②典型调查③重点调查④抽样调查 9.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4 )。

①灵活机动的程度不同 ②涉及的调查范围不同 ③对所研究总体推算方法不同 ④确定所要调查的单位方法不同 10.对无限总体进行调查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通常采用( 1 )。 ①抽样调查②全面调查 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 11.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中,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是( 2 )。 ①调查对象②调查单位 12.调查项目④填报单位 12.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1 )。 ①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②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③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④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3 )。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整理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 内容提要: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资料整理的概念,了解统计整理的步骤;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适当的统计分组;运用分配数列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掌握统计表的具体编配方法。 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 统计调查之后,就是统计整理。我们在统计调查阶段搜集得到大量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是分散、零乱、不系统、不规范的,只能反映统计总体每个具体单位的特征,不能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统计认识客观现象的目的不在于认识个体的状况,而在于通过个体来认识总体。因此,我们需要将调查资料进一步整理成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得出能反映客观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 1、什么是统计整理? 所谓统计整理,简单说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完整说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将统计调查阶段所收集到的分散的、零乱的、不系统、不规范的大量原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把它们转化为总体资料,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规范化,成为能够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它一般包括狭义的统计整理和广义的统计整理。狭义的统计整理也称为初级整理,仅指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统计资料的整理;而广义的统计整理也称为次级整理除了对原始调查资料的整理外,还包括对某些已经加工过的综合(或历史)资料的整理。 2、统计整理的作用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个阶段,是从统计调查到统计分析的中间环节,是统计调查工作的继续和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只有通过统计整理之后,才可能得出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统计活动既是一种从个体的实际表现到总体的综合表现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从对现象的感性认识到对现象的规律性认识的过程。统计调查虽然已经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资料,但从这些反映个体的零散的资料只能得出不全面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统计整理,才能提供全面系统的资料,使我们对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到理性认识。所以,统计整理是统计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二、统计整理的步骤 统计整理是一项细致而周密的工作,必须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统计整理由于手工整理、电子计算机整理的技术条件不同,具体步骤有差异,但其基本步骤是一致的,主要有: 1、设计统计整理方案 统计整理方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按照统计设计确定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以及我们将要介绍的统计分组体系具体地设计到统计整理表(过录表)和统计综合表(提供表)中,并详细规定整理、综合的方法。 (2)根据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的多少和统计整理表、综合表的要求,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上看包括【】和【】两部分。 2.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 3.分配数列按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数列和【】数列两种形式。 4.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 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组中值为480, 则末组组中值为【】,如果该数列为等距数列(5个组),则首组组中值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按照国民收入水平分组是() A、品质标志分组 B、复合标志分组 C、数量标志分组 D、混合标志分组 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100,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30.,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 A、60 B、70 C、80 D、90 4.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必须取小数 D、必须取整数 5.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 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只能进行复合分组 D、无法进行分组 三、多项选择题: 1.选择分组标志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选择 B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标志 C 、能反映现象的本质特征 D 、最好选择数量标志 2.从统计分组的含义来看,它意味着() A、对总体而言是“合” B、对总体而言是“分” C、对个体而言是“合” D、对个体而言是“分” 3.等距分组中() A、各组组距是相等的 B、各组组距绝大部分是等距的 C、标志值的变动在各组之间都是相等的 D、标志值的变动在各组之间不一定相等 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口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D、组距的一半 5.统计表从表式上看,包括()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 D、数字资料 E、主词 F、宾词

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

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统计有三个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总体数量特征及数量关系。(学科性质:方法论) 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统计工作的过程:设计、调查、整理、分析。 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统计总体: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标志:统计学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者特征;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不可量性). 指标:反应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名称或范畴;可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率、平均)。 变异:指可变的品质标志;变量:指可变化的数量标志,变量的树枝也叫做变量值(标志值)。 第二章 统计调查: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集各项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意义:是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是统计的重要环节、在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及时、系统、和完整性。 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组织方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和专门调查。2、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3、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时点状态)。4、按搜集资料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调查法。 统计方案的设计:一、确认调查任务和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四、确定调查时间地点,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专门调查可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特点:1、一次性调查2、主要调查一定时点的情况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较高;原则:1、必须统一规定普查的时点2、正确选择普查的时期3、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应尽可能的同时进行4、同类普查的内容在各次普查中应尽可能的保持一致。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原始资料杂乱无章,需加整理,才能为人所用。统计资料的整理,其基础是统计分组。所谓统计分组.就是按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总体单位或全部调查数据按一定的标志划分成若干组,使组内差异尽量小,而组与组之间则有明显差异,从而使原本杂乱无章的资料有序化,以便为在统计分析中提炼各种有用信息打下基础。 第一节统计分组的原则与标准 统计分组的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大类。按国际惯例,无论采用何种标志进行统计分组,都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1)分组应使各类别构成之和等于总体;(2)分组设计应能反映统计总体的分布规律性。 在统计资料搜集的基础上,按分组原则,将总体中所有单位依一定顺序归类整理,即可得到能够表明总体单位总数在各组分配情况的频数(或次数)分布数列,简称数列。频数分布数列是统计分组工作的产物。显然,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我们可以得到品质数列;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我们可以得到变量数列。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一般来讲,按品质标志来分组,其差别比较明确,区分也较容易。按数量标志来分组则不同,对于划分各组界限,变量数列有较大的任意性。如果划分不当,不仅容易混淆各组的差别,也可能无法反映变量的分布特征。在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中,广泛应用变量数列,借以观察某一数量标志的变动及其分布状况。因此,如何编制变量数列是我们重点需要掌握的。 第二节统计表 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往往是没有次序的原始资料,使原始资料有序化,列表和作图是两种基本方法,得到的分别就是统计表和统计图。变量数列是统计表的一种常用形式。 1.统计表的格式、内容与种类 统计表是表示统计资料的表格,在由横行、纵栏交叉结合而成的表格上,它能系统地组织和合理地安排大量数字资料。统计表的主要功用是汇总和积累统计资料,以简捷和有条理的方式表示统计资料的特征,从而使统计资料易于查对、比较、分析和记忆。 统计表通常有一定格式:总标题、横行标题(表侧)、纵栏标题(表头)、统计数值(表身)。统计表从内容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它可以是总体各单位的名称、总体的各个组或总体单位的全部。宾词是用来说明主词的标志和标志值(或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主词通常列于表的左瑞,宾词通常列于表的上端。但有时为了编排合理和阅读方便,也可以互换位置,将主词置于表的上端,将宾词置于表的左瑞。

第 3章 统计整理练习题与答案

第 3章统计整理练习题与答案

第 3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 1、统计整理的主要对象是( B ) A、次级资料 B、原始资料 C、分析资料 D、技术参考资料 2、统计分组时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 B ) A、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将总体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3、进行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B )。 A.划分各组组限 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C.确定各组组距 D.计算各组组中值 4、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5、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C )。 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 C.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 6、某连续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C )。 A.120 B.215 C.230 D.185 7、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B ) A、正比 B、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8、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D ) A、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B、组数多少不同 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9、等距分组适合于( B ) A、一切变量 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 C、呈急剧升降变动的变量 D、按一定比率变动的变量 10. 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 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 D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11.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C ) A.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 C.各组单位数 D.总体单位数 12、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 D ) A、将各组变量值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B、将各组次数或频率由小到大依次相加 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D、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高的一组向最低的一组依次相加 13、主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表称为( B ) A、简单表 B、分组表 C、复合表 D、调查表 14、变量数列是( A ) A、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 B、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 D、按数量指标分组的数列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整理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 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 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 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 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 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 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 C.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D. 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 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 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 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 5、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B ) A. 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 B. 工人按年龄分组 C. 工人按工种分组 D. 工人按民族分组 6、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B) A、正比 B、反比 C、无比例关系 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填空题 1、综合平均 2、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3、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4、人口按性别民族职业分组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人口按年龄,工资分组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5、统计复合分组表:是指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层叠分组的统计表 6、可量性综合性 7、简单分组复合分组 8、百分数或倍数复名数 9、调查单位报告单位 10 、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 二、简答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编制整理纲要、统计资料的审核、统计资料的分类汇总、编制统计表。 2、统计分组有何作用:区分事物的性质,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描述统计变量的分布状况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特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部分或组。 4、数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现的,用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一般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大小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5、比例相对指标有反映总体结构的作用,与结构相对指标有密切联系。所不同的是二者对比方法的不同,说明问题的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反映的比例关系是一种结构性比例,一般侧重有一个经验数据。(2)强度相对指标也反映一种比例关系,相对比例相对指标而言,它所反映的是一种依存性比例而非结构性比例,不存在经验数据。

6、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要使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而质量指标指数要使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称之为“数基质报”原则。 三、计算题 1、 某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 绘制直方图如下: 2、(1)线图如下:

心理统计学知识点完整版资料整理

1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让整理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2推论统计: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的情形。 3连续数据: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个大小不同的数值。 4统计量:样本的那些特征值,代表样本的特性。 5参数: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代表总体特性是一个常数。 6组限:分组区间即一个组的起点值和终点值之间的距离;组下限起点值;组下限终点值。组限分类表述组限,精确组限散7点图:用相同大小圆点的多少或疏密表示统计资料数量大小以及变化趋势的图。 8中数: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 9众数: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 10平均差:次数分布中所有原始数据平均数绝对离差的平均值。 11方差: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 12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反应一个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 13概率:用一个比值来概括某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 14置信区间:指在某一置信度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或区域长度。置信区间的上下二端点值称为置信界限。 15组内变异:由组内各被试因变量的差异范围决定的,主要指由实验误差,或组内被试之间的莪差异造成的变异。 16组间变异:由于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造成的各组之间的变异,可以用两个平均数之间的离差表示。两组平均差异越大,组建变异也就越大 17二项分布:试验仅有两种不同性质结果的概率分布。 18样本分布:指样本统计量的分布,它是统计推论的重要依据。 19回归模型:用来表达变量之间规律的数学模型 20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优点:可比性可加性明确性稳定性 21符号检验:是以正负符号作为资料的一种非参数检验程序他是一种简单的非参数检验方法适用于检验两个配对样本分布的差异,与参数检验中配对样本差异显著性t检验相对性 22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共变关系,相关关系 r取值范围-1到1 23根据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将数据分类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比率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离散数据、连续性数据24算数平均数的使用原则:同质性原则,平均数与个体数值相结合的原则,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的原则。 25良好估计量的标准1无偏性 2有效性 3一致性 4充分性 26皮尔逊平均数、中数和众数三者间的关系:1、在正偏态分布中,M>Md>Mo 2、负……MMd>Mo 27点二列相关:多用于评价由是非类测验题目组成的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等问题。 28二列相关适用条件:两列数据均属于正太分布,其中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为人为划分的二分变量。(二列相关系数的取值在-1.00~1.00之间。绝对值越接近1.00,其相关程度越高。) 29肯德尔W系数:适用于两列以上的等级变量;使用情况:A、原始数据资料的获得一半采用等级评定法,让K个被试对N件事物或N种作品进行等级评定,每个评价者都能对N件事物(或作品)的好坏、优劣、喜好、大小、高低登排出一个等级顺序。因此,最小等级序数为1,最大等级数据为N,这样K个评价者便可得到K列从1至N的等级变量资料;B、一个评价者先后K次评价N件事物或N件作品,也是采用等级评定法,这样也可得到K列从1至N的等级变量资料。 30肯德尔U系数适用:评价者对偶比较的方法,即将N件事物两两配对,可配成……..对,然后对每一对中两事物进行比较,择优选择,优者记1,非优者记0,最后整理所有评价者的评价结果。 31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1、总体正态分布2、变异的相互独立性3、各试验处理内的方差要一致。 32、X^2检验的假设:1、分类相互排斥,互不包容;2、观测值相互独立;3、期望次数的大小 33分布特点 1是一个正偏态分布 2值都是正值 3 是连续分布 34秩和检验法:适用资料:秩和检验法与参数检验中独立样本的t检验想对应。由于t检验中要求“总体正态”,当这一前提不成立时就不能使用t检验,此时可以用秩和检验代替t检验。当两个独立样本都为顺序变量时,也需要用秩和法来进行差异检验。计算过程:A、两个样本容量均小于10时(n1<=10,n2<=10)1、将两个样本数据混合由小到大作等级排列(最小的为1等);2、设n1

(完整版)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判断题部分 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

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B )。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统计学原理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习题答案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一. 判断题部分 1: 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 2: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就是确定组距与组数。( ×) 3: 组中值就是根据各组上限与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 3: 分配数列的实质就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4: 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 5: 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就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 6: 连续型变量与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 7: 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就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就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 8: 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与等于1 或100%。( ×) 9: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与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

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 D、编制统计表 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就是重叠的 B、必须就是间断的 C、可以就是重叠的,也可以就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就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4: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A、60---70分这一组 B、70---80分这一组 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 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B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 6: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通过统计调查,我们得到许多原始数据,但这些数据是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分散的、不系统的,为此必须对数据进行整理,使之由“个别”上升到“一般”,成为既便于储存,又便于传递的反映总体特征的资料。统计数据的整理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关系到整个统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数据整理的主要内容有:数据预处理、数据的分组(类)、汇总、整理后的数据显示。 第一节数据预处理 一、数据的审核 在分类汇总之前,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审核。审核的内容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所谓完整性审核,一是审核各调查单位的调查表或调查问卷是否汇集齐全,比如,已对500个学生分别发放了调查问卷,要审核是否全部回收,如果回收不全要及时催收;若无法催收,要清点已回收的数量;若回收的数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进行补充调查。其次,要审核各份调查表或调查问卷的项目是否填写齐全。若填写不全要补充完整;若一些缺失的重要项目无法补充填写,视为无效调查表或调查问卷对其剔除。 所谓准确性审核,就是审核各调查项目的填写内容是否准确。数据的准确性审核主要采用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逻辑检查就是根据项目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逻辑上或常识上判断其合理性,以确定其正确与否。计算检查就是根据有些项目之间数量上的依存关系,通过简单的计算,检查数据有无错误。 对于二手数据,应该弄清楚数据的来源、数据的口径、数据的时效性以及有关的背景材料,以便确定这些数据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是否需要重新加工整理。 二、数据的录入 在对数据审核基础上,应该将调查所得的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文件,以便进行分组与汇总。用计算机Excel录入数据的文件格式为:第一列为各总体单位(或调查单位)的名称或编号,以后各列分别为调查所得的各变量的具体数据。应该注意的是,必须标示每列变量的名称——标志。 【例3-1】用单一表对重庆市5个企业2006年的销售收入等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资料(单位:万元),将其录入到计算机Excel表格中。 企业名称销售收入利税资产负债 红星公司1050 5 152 142 嘉林公司3600 19 420 290 红光公司3750 40 670 370 白云公司400 5 54 35 渝乐公司380 3 60 33 录入后的文件格式如图3-1。

社会统计学 第三章 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daan

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 第一节统计分组的原则与标准 “穷举”与“互斥”·频数(或次数)分布数列·品质数列(定类和定序)与变量(定距)数列 第二节统计表 统计表的格式、内容与种类·统计表的制作规则 第三节变量数列的编制 离散变量数列与连续变量数列·单项数列与组距数列·组距和组数的确定·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开口组与闭口组·频数密度与标准组距频数·累计频数第四节统计图 频数分布曲线(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频数分布曲线·洛仑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一、填空 1.统计表从内容上看,是由()和宾词两部分构成的。 2.主词是统计表要说明的();宾词是用来说明主词的()。 3.变量数列有两个构成要素()和()。 4.基尼系数为(),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基尼系数为(),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5.统计表通常有一定格式,统计表各部位的名称分别是()、横行标题、纵栏标题、()。 6.实际收入分配情况则由洛仑兹曲线表示,一般表现为一条下凹的弧线,下凹程度愈大,收入分配(),反之,则收入分配()。 7.对于连续变量,恰是某一组限的数据应按照()的原则归入相应的组别。 8.统计表按主词的分组情况,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 9.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和划分各组界限。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表的数字部分中符号“……”代表的含义是()。 A.某项数字不存在B.缺少某项数字 C.某项数字较大D.提醒注意核计 2.某城市男性青年27岁结婚的人最多,该城市男性青年结婚年龄为26.2岁,则该城

市男性青年结婚的年龄分布为()。 A.正偏B.负偏 C.对称D.不能作出结论 3.上限与下限之差是()。 A.组限B.组距 C.组中值D.极差 4.累计频数分布曲线一般都呈()。 A.钟型曲线B.U 型曲线 C.J 型曲线D.逻辑斯蒂曲线 三、多项选择题 1.累计频数分布曲线()。 A.只有持续增长或持续减少两种形状 B.呈对称的钟型 C.一般呈S状 D.斜率为零处对应于空组 E.曲线最高处对应于含有最多单位的间距 2.如果某连续变量的数值分布很不均匀,且有极端值出现,则数列应编制()。 A.开口组B.闭口组C.等距数列 D.异距数列E.单项式数列 3.统计表从格式上看,可以分为()等部分。 A.总标题B.主词C.宾词 D.横行、纵栏标题E.指标数值 四、判断题 1.对于直方图,如果矩形的总面积为1,各矩形的面积必定等于各组的相对频数。 ()2.洛仑兹曲线一般表现出为一条下凹的曲线,下凹的程度愈大,收入分配愈平均。 ()3.将收集到得的数据分组,组数越多,丧失的信息越多。()4.离散变量既可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也可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五、名词解释 1.统计分组 2.统计表 3.洛仑兹曲线 4.基尼系数 六、应用题 1.指出下表格各部分的名称

第三章 统计整理习题(1)

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1)

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一) 一、单选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A.组中值B.组距C.组数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2.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 3.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A.变量值的大小B.组数C.组中值D.组距 4.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再分组D.平行分组 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按品质标志分组D.以二都不对 6.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 A.本组变量的最大值B.本组变量的最小值 C.总体内变量的最大值D.总体内变量的最小值 7.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B.各组次数不等的数列 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D.各组组距不等的数列 8.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元,最低者为2700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A.7108 .B260 C.1560 D.3480 9.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A.组中值B.组平均数C.组距D.组数 10.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标志值单一组B.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C.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D.将此值归人作为上限的组或下限的组均可 11.企业按资产总额分组()。 A.只能使用单项式分组B.只能使用组距式分组 C.可以单项式分组,也可以组距式分组D.无法分组 1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Vl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 A.2608 B.215 C.230 D.285

第三章统计数据整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统计数据整理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统计数据整理:统计数据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对统计调查阶段所搜集到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资料的工作过程。 数据的预处理:数据的预处理是统计数据整理的第一步,是在对数据进行分类或分组之前所做的必要处理,包括数据的审核、订正、排序等。 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根据客观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组或类型,使组和组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大,同组内的差异尽可能小。 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次数分布或分配数列。构成分配数列的要素有两个,即分组标志序列(或分组)和与各组对应的分布次数。 组距式数列:用变量值变动的一定范围(或距离)代表一个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称为组距数列。 单变量数列: 以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的分组标志值所编制的变量数列称为单项数列。 组距: 组距是指每组所包含变量值的变动范围,实际上组距就是每组上限、下限之间的距离,即组距=上限—下限。 组限: 组限是指各组的数量界限,即数列中每个组两端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分为上限和下限。每个组较小的组限称为下限,较大的组限称为上限。 组中值: 组中值是组距数列中各组所有变量值的代表值,实际上就是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 统计表: 统计表是统计用数字说话的一种最常用的形式。把搜集到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出一些系统化的统计资料,将其按一定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内,这个表格就是统计表。 二、单项选择 1~5: B C B A A 6~10: A A A C B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5:√√×√√ 6~10:××√××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统计数据整理?统计数据整理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答案

《统计学》习题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出(①)。 ①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②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差异性 ③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同质性④组内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 2、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②)。 ①将总体分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②将总体分成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③将总体划分成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④将总体划分成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④)。 ① 490 ② 500 ③ 510 ④ 520 4、某同学考试成绩为80分,在统计分组时应将其计入(③)。 ①成绩为80分以下人数中②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 ③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④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 5、分布数列是说明(①) ①总体单位总数在各组的分配情况②总体标志总量在各组的分配情况 ③分组的组限④各组的分配规律 6、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以分为(②)。 ①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②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 ③开口组数列和闭口组数列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7、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①)。 ①从表式结构看②从内容上看③从作用上看④从性质上看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主要有(③④⑤)。 ①反映总体的规模②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③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 ④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⑤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②③④⑤)。 ①职工按工龄分组②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③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④工人按技术等级分组⑤人口按居住地分组 3、组距数列中,在组数一定的情况下,组距大小与(②⑤)。 ①组数的多少成正比②组数的多少成反比③总体单位数多少成反比 ④全距的大小成反比⑤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4、在分布数列中,次数(①④⑤)。 ①是指各组的总体单位数②只有在变量数列中才存在

统计学复习资料整理

极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也称全距,用R表示。其计算公式为:R=max(xi)-min(xi) 离散系数:也称为变异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V=S/X。离散系数是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三大统计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 卡方分布(χ2) 定理:设n个相互独立并且都服从正态N(0,1)分布的随机变量X1、X2,……Xn,记 则随机变量χ2服从自由度为n的χ2分布。 统计变量服从卡方分布,其含义是:在给定概率α的条件下,满足 或者说表达式的概率为α。 T分布 定理: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X~N(0,1),Y~χ2(n)记。则随 机变量T服从自由度为n的t分布。 设T~t(n),0<α<1,对于满足下列等式 的数t a(n),称为t(n)分布的上侧分位数。对于较大的n(>45)可以同标准正态分布的上侧分位数u a作为t(n)分布的上侧分位数 F分布 定理: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X~χ2(n1),Y~χ2(n2)记,则随机变量F服从第一自由度为n1,第二自由度为n2的F分布,记作:F~F(n1,n2) 若F~F(n1,n2),易知:,若 则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完全由样本决定的量,叫做统计量;或者说不含有其他未知量的样本的函数称为统计量。统计量可以看做是对样本的一种加工,它吧样本中所包含的关于总体的其一方面的信息集中起来。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样本均值和样本

方差S 2。 自由度:随机变量所包含的独立变量的个数。 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参数。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 量的名称称为估计量,用符号θ表示。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都可以是一个 估计量。而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参数估计的方法 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 点估计:就是用样本统计量θ的某个取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θ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区间围,该区间通常由样本统计 量加减估计误差得到。与点估计不同,进行区间估计时,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可 以对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给出一个概率度量。 样本量: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为样本,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为样本量。样本 量的大小是选择检验统计量得一个要素。 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很多次,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 例称为置信水平。表示为(1-α)%,α为是总体参数未在区间的比例。也称置信度或 置信系数。 假设检验:利用样本信息,对提出的命题进行检验的一套程序和方法。事先对总体参数或分 布形式作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有参数假设检验和非参 数假设检验。采用逻辑上的反证法,依据统计上的小概率原理。 单侧检验:拒绝域在右侧或者在左侧的假设检验,左单侧检验 右单侧检验 双侧检验:拒绝域在两侧的假设检验 原假设:提出一个或两个参数是否等于或大于、小于某个特殊值的命题。H0:有待检验的 假设,又称0假设,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总是有等号) 备择假设:H1:又称研究假设,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与原假设相对立的假设(总是 有不等号) 方差分析:缩写为ANOV A ,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对数值型变 量是否有显著影响的统计方法。 因子和处理:在方差分析中,所要检验的对象称为因素或因子,是所研究的分类型变量的另 一个名称。因素的不同表现称为处理或水平。 总平方和:记为SST 。它是全部观测值xij 与总均值x 的误差平方和。 组间平方和:记为SSA ,它是各组均值xi 与总均值x 的误差平方和,反应各样本之间的差 异程度,因此又称为因素平方和。 组平方和:记为SSE ,它是每个水平或组的各样本数据与其组均值的误差平方和,反应了每 个样本观测值的离散情况,因此称为组平方和。该平方和反应了随机误差的大小。 SST 、SSA 、SSE 之间的关系: 组间方差:SSA 的均方,也称为组间均方,记为MSA ,其计算公式为: MSA=组间平方和/自由度=SSA/k -1 组方差:SSE 的均方,也称为组均方,记为MSE ,其计算公式为: MSE=组平方和/自由度=SSE/n -k 将上述MSA 与MSE 进行对比,即得到所需要的检验统计量F 。当H 0为真时,二者的 比值服从分子自由度为k -1、分母自由度为n -k 的F 分布。 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同数值型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k i n j ij k i i i k i n j ij i i x x 11 212112()()()∑∑∑∑∑=====-+-=-k i n j ij k i i i k i n j ij i i x x x x n x x 11212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