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Ⅲ组淋巴清扫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对腋窝积液的影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的腋窝淋巴结清扫对腋窝积液的影响许焕玲;李尚仁;关健华;李晓平【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的方法对腋窝积液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确诊乳腺癌并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共178例随机分为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腋窝淋巴结清扫组(治疗组,n=98)及切除全部肩胛下肌群筋膜腋淋巴结清扫组(对照组,n=80),比较两组在切除淋巴结平均数目、拔引流管时间,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及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切除腋窝淋巴结平均数、腋窝皮下积液例数(发生率)、拔管时间、拔管时间超过14天例数及发生患侧上肢水肿例数依次为:15.1个/例,6例(6.1%)、7±0.5天、4例及3例,对照组为14.8个/例、9例(11.3%)、9±0.5天、12例及7例.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水肿.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切除淋巴结平均数目无显著差异,但前者拔管时间较后者短,腋窝皮下积液发生率及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肩胛下肌群筋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方法较常规方法损伤更小,发生腋窝皮下积液及患侧上肢水肿的几率低,不影响肿瘤分期.【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2(012)003【总页数】3页(P194-195,206)【关键词】乳腺肿瘤;外科手术;皮下积液;并发症【作者】许焕玲;李尚仁;关健华;李晓平【作者单位】529000,广东江门,江门市中心医院普外科;529000,广东江门,江门市中心医院普外科;529000,广东江门,江门市中心医院普外科;529000,广东江门,江门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随着研究的深入,乳腺癌手术范围呈缩小趋势,传统根治术已基本为改良根治术取代,甚至是保乳手术也越来越多[1]。
但是,就目前我国乳腺癌手术的普遍状况,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尚未成熟及普及,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手术的意义尚需更长时间的临床随访及观察,有学者提出目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尚不能代替腋淋巴结切除术用于临床[2],因此,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仍然是我国乳腺癌手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案,请了解一下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案,请了解一下乳腺癌是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类疾病,其会严重的影响到女性的身心健康。
根治性手术是用于治疗乳腺癌疾病的主要方式,但是患者在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或者改良根治术后的三个月至三年内,极其容易患淋巴水肿并发症,所以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管控措施,降低术后患者淋巴水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能够快速的康复。
一、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一)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部分病因首先,受到手臂功能障碍的影响,患者的肌肉对于静脉以及淋巴回流泵的作用会减弱。
其次,患者过于肥胖或者营养不良,会致使其引发感染局部淋巴管炎,降低了蛋白水平,患者伤口愈合速度会变慢,进而阻塞淋巴管。
再次,患者穿紧身衣等,受到外部挤压影响其余的淋巴管道。
最后,感染是引发淋巴水肿的核心因素,患者在感染之后,组织间的液体会聚集在一处,对其氧气交换形成不利的影响,这样就极其容易形成细胞纤维组织,同时感染的概率也会比较高,致使其产生淋巴水肿。
(二)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病机制清扫腋窝淋巴会阻断患者上肢的淋巴回流通路,无法充分引流上肢淋巴液,间质液内蛋白浓度会变高,血浆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差会减小,无法清除间质业内存在的蛋白质,毛细血管液体量不断递增,进而引发水肿。
蛋白质浓度的提升会吸收液体进入到组织,让其组织出现炎症以及纤维化等问题。
巨噬以及淋巴细胞循环受阻,患者皮肤细胞介质免疫力变低,所以皮肤容易产生继发感染的问题。
二、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案(一)热疗使用红外线、微波等一些加热仪器局部消炎,每天进行一次,每次时间为20分钟,连续热疗15天。
这种热疗方式的应用能够加速患者已形成的纤维条索溶解速度,软化瘢痕,利于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并且微波热效应能够扩张其局部血管,减少组织在静脉瓣的血液,降低血管腔内压力,提高血管壁通透性,预防并减轻患者淋巴水肿情况。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简化的腋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术 创 伤 和 并 发 症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 巴结活组 织检 查 微转移
腋淋 巴结 清扫
Ap l a i n o e t e y p i t fs n i ll mp o e b o s f b e s a c r i i l e x l r y p o e d s e t n c o n h n d i p y o r a t c n e n smp i d a i a y l i f l m h n d is c i WANG o
wt Ip fdaia mp o e i et n ( L D) i er —t ebes cne dt ivsgt te p l ao n i sIli lr l hn s c o A N h iIie x l y y d ds i n al s g rat acr n et a pi tnad y a a o n i eh a c i a cr yo p mu oiohmi a i yE h cdPlm r n・t ( P S o hc igmco e s s f cua f i i n h t e c s i n b na e o e eSe c a r dm sc l a tn g n y O p E O ) ncekn i m t t io r a as
5 % . Ax l r r i ig t , r ts o f s n a d e e r e u e n e p r n r u o a e t o t l 0 i ay d an n i l me ae f u i e o n d ma we r d c d i x e me t o p a c mp rd wi c nr e i g s h o go p T e f n t n o v le mb e o e d s t fc o l . T e e wee n x l r e u rn e n ts ssb h r— r u . h c i fi o v d l s rc v r ai a t r y h r r o a i ay rc r c sa d mea t i y s o t u o n i s i l e a
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分析

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比较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7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都进行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诊疗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腋窝皮肤感觉异常及远期疗效。
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腋下淋巴液引流量和引流管放置时间都更低,而手术时间则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腋窝皮肤感觉异常率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12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相比对照组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关键词:腋窝淋巴结清扫;乳腺癌;临床疗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开放淋巴结清扫术不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会增加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为此本文将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年龄在25-47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初发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39例,平均年龄(38.6±2.3)岁,其中有生育史者30例,无生育史者9例,TNM临床分期中Ⅰ期患者22例,Ⅱ期患者17例,病灶位于外上部者14例,外下部者10例,内上部者9例,内下部者6例,手术治疗方式中保乳术25例,改良根治术14例,病程在4-13周之间,平均病程(6.5±0.6)周,术前病灶直径在3-6cm之间,平均直径(3.93±0.31)cm。
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

汇报人: 2023-12-11
目录
• 引言 • 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概述 • 腋网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 • 腋网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评估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
腋网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其预防和治 疗具有重要意义。
02
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概述
定义及临床表现
定义
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是指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腋窝淋巴 结清扫及术后放疗等因素导致的腋窝淋巴网结构破坏,淋巴 回流障碍及局部组织水肿,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腋窝及上肢水肿分患者还可出现上肢淋巴水肿并 发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皮温升高等。
腋网综合征是指乳腺癌术后由于腋下 淋巴结清扫导致上肢淋巴回流障碍而 引起的上肢水肿、疼痛、功能障碍等 一组综合征。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的发 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临 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研究意义
通过对腋网综合征的深入研究, 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手术效果,改 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该怎样护理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该怎样护理近些年来,乳腺癌的发病概率逐渐提升,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因为乳腺癌的最佳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所以医护人员应在治疗实践过程中重视乳腺癌病人的术后上淋巴水肿护理工作落实效果,发挥自身工作价值保障治疗质量。
一般情况下,进行乳腺癌手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需要切除乳腺及胸肌筋膜等组织。
由于在手术治疗完成之后,患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功能训练,比较容易出现上肢功能障碍等问题。
因此,针对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问题落实有效的护理操作势在必行。
一、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原因分析如果患者的上臂右侧淋巴管在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那么在完成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淋巴可能出现引流不畅问题,从而引发上肢淋巴水肿。
由于乳腺癌的根治手术需要对腋窝的淋巴结进行清扫,因此手术过程难免会对患者腋下一直到手臂内侧的淋巴管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从而提高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问题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患者的腋静脉在手术包扎过程中遭受压迫也会使上肢的回流受阻,从而引起淋巴水肿。
具体来看,为了在手术完成后进行伤口包扎时进一步促进腋窝部位的伤口愈合,需要通过在腋窝部位垫加敷料的方式来提高压力,这样一来会使腋静脉受压。
另外,如果患者本身身体具有肥胖问题,那么在术后也更加容易形成恢复难度较大的上肢淋巴水肿;术后护理过程中未能进行及时的上臂活动,会使淋巴管的再生速度相对迟缓,导致水肿的发生时间较长;腋窝长时间积液以及轻度感染问题,同样能够让上肢淋巴水肿问题迟迟难以解决,甚至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水肿。
二、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相关危险因素(一)乳腺癌治疗因素在乳腺癌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开展规模较大的切除清扫手术,在此过程中,患者的上肢淋巴系统比较容易受到损伤,由此患者的淋巴输送能力和滤过能力都会在术后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淋巴系统整体的功能负荷大幅提升的前提下,上肢淋巴的引流能力将会显著减弱,可见,上肢淋巴水肿问题容易在手术因素影响下进一步加重。
电视内腔镜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应用

电视内腔镜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应用梁阔;康骅;海涛;张雁;罗斌;王晓辉;张锋良【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07(15)11【摘要】目的:总结应用电视内腔镜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6年11月我院35例乳腺癌患者接受电视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结果:35例乳腺癌患者中26例行乳房切除,9例行保乳手术.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平均时间111.3min(75min~177min).切除淋巴结平均每例17.5枚(8~37枚).其中吸脂液中检出淋巴结0~19枚,每例平均2.2枚,最大直径0.6cm.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4.6个月).35例患者均无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切口种植转移.结论:选择临床体检和/或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直径小于1cm的乳腺癌病例行电视内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可达到开放手术效果,既缩小手术切口、又改善美观效果.【总页数】3页(P1598-1600)【作者】梁阔;康骅;海涛;张雁;罗斌;王晓辉;张锋良【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J], 胡墨;刘铁军;孙浩2.腹腔镜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 [J], 蒋楠3.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应用进展 [J], 王健4.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张江华; 刘冰; 尚培中; 张伟; 王海峰5.环乳晕切口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J], 魏常胜;骆成玉;张树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与保乳手术原则

早期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与保乳手术原则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期乳腺癌是指肿瘤局限于乳腺内,未侵犯淋巴结或远处器官。
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保乳手术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
本文将重点讨论早期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以及保乳手术的原则。
早期乳腺癌的病理特征早期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可以通过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得到。
组织学特征早期乳腺癌的组织学特征包括肿瘤的大小、分级和浸润程度。
1.肿瘤大小:早期乳腺癌的肿瘤一般较小,直径通常小于2厘米。
2.分级:乳腺癌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组织的异型程度和增值速度来划分的。
常用的分级系统为Elston-Ellis系统,分为I级、II级和III级。
I级为低分级,表示异型程度低,增值速度慢;III级为高分级,表示异型程度高,增值速度快。
3.浸润程度:早期乳腺癌的浸润程度一般较浅,大多数肿瘤仅浸润到乳腺导管内或乳腺小叶,未浸润到周围组织或淋巴结。
分子生物学特征除了组织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也对于早期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选择有重要意义。
1.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乳腺癌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是否阳性对于治疗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ER和PR阳性的乳腺癌对于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较高,预后较好。
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HER2阳性的乳腺癌对于靶向治疗药物(如赫赛汀)有较好的响应。
HER2阳性的乳腺癌预后一般较差。
3.Ki-67:Ki-67是细胞增殖标志物,高表达的乳腺癌预后一般较差。
保乳手术原则保乳手术是指尽可能保留患侧乳腺的副乳腺和皮肤,切除肿瘤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进行乳房整形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乳房外观。
适应症保乳手术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肿瘤大小: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
2.浸润程度:肿瘤未浸润到周围组织或淋巴结。
3.乳房外形:乳房外形适合进行整形术。
手术方法保乳手术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乳腺部分切除术、肿瘤切除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三组腋淋巴结转移率比较 50 40 30 20 10 0 I组 II组 III组
腋淋巴结转移率
图2 乳房不同部位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率比较 60 50 40 30 20 10 0
腋淋巴结转移率
外部中部内部 Nhomakorabea图3 不同大小肿瘤在三组腋淋巴结的转移 率比较 100 80 60 40 20 0 I组 II组* III组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 腋窝Ⅲ组淋巴结清扫
一. Ⅲ组淋巴结清扫的方法
• 有学者认为,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 治术无法清扫腋上组(Ⅲ组)淋巴结
1. 胸大肌劈开法 (Kodama法) .
2. 胸大、小肌牵开法
二. Ⅲ组淋巴结清扫的意义
• 乳腺癌淋巴转移规律 • 腋淋巴结清扫的范围
T1转移率 T2转移率 T3+T4转移率
腋淋巴结清扫应包括 所有三组淋巴结
• 腋窝Ⅰ、Ⅱ、Ⅲ组淋巴结(不是Ⅰ、Ⅱ、
Ⅲ站淋巴结)是解剖学上的人为分组,在病理
学上三组淋巴结为乳腺癌转移的同一站淋巴结, 均可为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