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溶解术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解析

合集下载

脂肪溶解术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要点

脂肪溶解术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应用要点

chemokine expression in 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J].J
Mol
Cardiol,2004,36(3):405—410.
F,Ronco C.Oxidative
stress
[8]Galli
in
hemodialysis[J].Nephron, (收稿Et期:2016-01-07)
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将脂肪溶解液注射于腋 窝脂肪结缔组织内,20 min后吸尽脂肪溶解液及溶解的脂肪细胞,然后结扎需切除的血管、淋巴管,清扫
淋巴结,并保护来源于同侧上臂腋窝处的淋巴管,以及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对照组按照
传统的方法进行手术。两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250
为了使ALND清扫术中的手术野更清晰,操作 直观,清扫更彻底和更精细化,以及误伤更小,我们 采用在ALND术中向腋窝脂肪组织内注射脂肪溶解 液的方法,利用溶解液的低渗性,使脂肪细胞肿胀破 裂№】。利多卡因属脂溶性麻醉药物更易与脂肪细 胞结合,肾上腺素可使血管、淋巴管等肌性管道收 缩,因而当吸尽被溶解的脂肪细胞及液体后,使腋窝 腔仅剩下一个走向明确的由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及 其悬吊于淋巴管间的淋巴结组成的网状结构,双氧 水冲洗后使腋窝腔更“清洁”,这样使得在行腋窝淋 巴结清扫时的视野更清晰、直观、简单、精细和彻底, 可获得更多清扫的淋巴结¨{J。也为病理医师的检 查提供方便,同时也更利于保护相应的血管和神经 等一】。由于确切的结扎了细如发丝的淋巴管,使得 术后的引流量减少,引流管拔管时间提前,皮瓣愈合 加快,更有利于术后早期上臂功能锻炼,疤痕减轻, 减少或减轻了患肢水肿的发生¨0|。腋窝有l一3条

介绍一种新的腋淋巴结清扫法

介绍一种新的腋淋巴结清扫法

介绍一种新的腋淋巴结清扫法李瑞华;何慧君;杨敏;李静;周子平【摘要】目的介绍一种保留血管神经及高位淋巴管的腋淋巴结清扫法.方法研究组70例乳腺癌患者施行腋淋巴结清扫术时,通过在腋窝腔内注射脂肪溶解液及用负压吸管吸出脂肪清除淋巴结, 保留腋动静脉的血管分支、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及腋静脉附近的淋巴管.与同期行传统淋巴结清扫的7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每例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上臂麻痹疼痛率、举肩运动受限率分别为(63.7±3.9)minvs.(108.5±16.7)min(P<0.05)、(17.2±15.9)枚vs.(11.4±18.7)枚(P<0.05)、8.6% vs.25.0%(P<0.01)、 4.3% vs.22.2%(P<0.01),差异显著;而两组在上肢水肿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为 0 vs.4.2%.结论该法具有操作安全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0(014)002【总页数】3页(P118-120)【关键词】乳腺肿瘤;腋淋巴结切除术;脂肪溶解;注射,腋窝腔【作者】李瑞华;何慧君;杨敏;李静;周子平【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心胸乳腺外科,佛山,5283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心胸乳腺外科,佛山,5283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心胸乳腺外科,佛山,5283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心胸乳腺外科,佛山,528300;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心胸乳腺外科,佛山,528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传统的腋淋巴结清扫术通常需结扎及切断腋静脉的血管分支,然后从上往下清除脂肪及腋淋巴结。

该法极易损伤神经及腋静脉附近的淋巴管,术后常出现上臂皮肤麻痹疼痛、举肩运动受限以及上臂淋巴水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经乳晕保乳手术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

经乳晕保乳手术联合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乳腺癌临床研究
1 资料 与方 法
随后 进行 腋 窝 淋 巴结 清 扫 。于腋 窝 多点 、 层 次 注 分 入脂 肪溶 解 液 ( 生理 盐 水 20ml双蒸 水 20ml 0 、 0 、 2 利多 卡 因 2 和 肾上 腺 素 05mg的 混 合 液 ) % Oml . 20~ 0 l根 据患者 的胖 瘦 调整 注 射 量 。 1 0 40m , O~3 O mn后 , 腋 窝下 方腋 中线 乳头 水平 上方 戳孔 1c i 从 m,
伸人顶端钝 圆、 口在侧方负压抽吸器头, 抽吸腋窝脂 本 组 8例均 为女性 , 年龄 2 5 6~ 7
肪 。脂肪 抽 吸孔 置 人 1 l rcr固定 于皮 肤 , 01nToa, T l 充 人 C 使 气 压 控 制 在 8 m g左 右 。 从 1 O, mH 0 mm Toa 放 人 3 。1 腔 镜 , 腋 窝 上 部 前 后 胸 大 rcr O 0mm 在 肌 外侧 缘 和背 阔肌前 缘 各放 51nToa, 入 短 臂 l rcr插 T l 分离 钳 和 51n超声 刀分 离 钩 。分离 形 如 蜘 蛛 网样 l T l 的纤 维 间 隔 , 除 附着 在 血 管 神 经 间 隔 上 的脂 肪 和 剔 淋 巴结 。原 则上 先 找 到 胸 大 肌 和 胸 小 肌外 侧 缘 , 在 胸 小 肌后 方 可 见 到 腋 窝重 要 标 志一 腋 静 脉 , 腋 静 沿
20 04年 1 月 ~20 1 06年 8月 , 们 在 保 留乳 头 我 功能性 乳癌 根治 术应 用 解 剖 学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 施 行 经乳 晕保 乳手 术联合 乳 腔镜 腋 窝淋 巴结 清扫 治疗 I、 Ⅱ期 乳 腺癌 患者 8例 , 房 皮 肤 切 口小 而 隐蔽 , 乳 外 观 改善 , 效满 意 。现报 告 如下 。 疗

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应用

腋窝淋巴结清除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应用

I的淋 巴蓝染料 , 目前国内更多采用美 蓝 ,美蓝是其有 效的可靠的替 S I
代品,保乳治疗患者可能影响到美容效果,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仍
应使用专 利蓝染料 。 31 .2核素示踪剂 . 理想 的核 素示 踪剂 应有 稳定 的特 性 即局部示 踪剂 由第一 站淋 巴 结 而不 继续 穿行进 入第 二 、三站淋 巴结 。放射 性 同位紊 的优 点是术 前 即在 腋窝探 测 到 “ 热点 ” ,可 以更 为准 确地 发现 S N,术 前E T L C 检 查可 以发现 内? S N,降低S N 的假 阴性率 ,该 方法 的成功率为 LL LB 9 % 9%,注射 时间为2 ̄ d 1  ̄8 h l。 31 .3联合使用 .
感觉麻木 ,上肢水肿 ,肩关节活动迟缓 和腋 窝感染率低于A N 组 。 LD
4 O T 9 . E R C 8试验 ,将S N 3 1 1 0 L B阳性者分 成A N 和放射 治疗 两组进 LD
行临床试验。 4 C S G  ̄1和A O O Z l ,由于患者获益较低原先 的研 . A O O Z 0 C S G  ̄l试验 4
文章 编号 :1 7— 14 (0 1 2 0 5— 3 6 1 8 9 2 1 )0— 0 4 0
乳腺癌现 已成为女性最 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 ,约 占全身恶性 肿性 肿 瘤发病率 和病死率 之首 。全世界 每年新 发乳腺癌 约 lO 万例 ,死亡 5
约5 万例Ⅲ 7 。在 中国,其上升速 度更是惊人 。19 年美 国医师H le 84 a td s
这是公认 无疑的 ,但对 引流径路则有 不同的观点 。内乳淋 巴链是来 自 乳腺左半 和右半 的淋 巴引流的另一 重要途径 。其 他少见的淋 巴引流径 路有 :①淋 巴管 穿过 至腋窝或 内乳淋 巴链 的中途 淋 巴结 ,如胸肌 间淋 巴结 ,乳腺 实质 内淋 巴结 , ( 乳腺 内淋 巴结 ); ̄Mo  ̄首先 发现 mo 偶 有乳腺实质直接 引流至锁骨上 淋 巴结 ;③胸 骨后淋 巴引流 至对 侧 内

脂肪溶解液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脂肪溶解液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乳 腺 癌 是 妇 女 最 常 见 的恶 性 肿 瘤 之 一 , 目前 , 临床 』 = 治 疗 乳
可 。利 用 温 蒸 馏 水 的 低 渗 作 用 反 复 冲洗 腋 窝 既可 清 除 碎 的 淋 巴 结, 对 癌 细 胞也 有破 坏作 用 , 放置引流管 , 缝 合 并 加 压 包 扎 伤 口。 手 术 结 束 后 用 纱 布 过 滤 吸 引 瓶 内的 淋 巴结 , 送病理检查 。
面引流管 , 以免 气 体 及 管 内残 液 反 冲 人 皮 下 引 起 皮 瓣 浮 起 形 成
无 效腔 。
量 手 术 成 功 的 指标 之一 。我 院 2 0 1 2年 1月 一2 0 1 2 年 】 2 月 对 乳
比较 两 组 病 人 手 术 时 间 、 术 中 出血 、 术后弓 I 流 量 及 医疗 费 用 等指标 , 见表 1 。术 后 并 发 症 情 况 , 观 察 组 8例 , 对 照组 1 9例 ,
面, 接负压 引流盒 , 保 持 术 后 良好 的 引 流 , 让 皮 瓣 与 胸 廓 间 的腔
隙尽 量 缩 小 , 避免皮瓣长期处于游离状态 , 不 能 建 立 新 的血 液 循
2 . 2 物 品准 备源自乳 腺 癌 改 良器 械 包 、 脑 室穿刺针 、 8号 吸 宫 条 、
环, 成 为 皮 瓣 坏 死 的主 要 原 因 。更 换 负 压 引 流 盒 前 应 先 夹 闭 创
两 组 比较 , y =6 . 5 9 8 , P <0 . 0 i 。
表 1 两 组病 人手 术 情 况 比较
腺癌病人应用脂肪溶解 液进行淋 巴结清 扫, 通 过 与 对 照 组 进 行 手术 时间 、 术 中出血 、 术后引流 量、 术 后 各 种 并 发 症 及 手 术 费 用 的对 比 , 发 现 把 脂 肪 溶 解 液 应 用 在 乳 腺 癌 改 良根 治 术 中 具 有 医 生操 作 安 全简 单 , 缩 短 手 术 时 间 及 减 少 术 后 并 发 症 及 节 约 医疗 成本 等 的 优 点 。现将 术 中 配 合 及 护理 总结 如下 。

乳腔镜辅助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5例临床分析

乳腔镜辅助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5例临床分析

乳腔镜辅助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5例临床分析作者单位:161005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通讯作者:刘军目的探讨腔镜技术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

方法24例乳腺癌患者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淋巴结清扫数目,了解清扫效果。

结果24例腔镜,平均取出腋窝淋巴结15.5枚;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腋静脉、胸长神经、胸背神经损伤,未发生大出血、脂肪栓塞,1例出现皮下气肿。

平均引流量350 ml,术后4~5 d拔除引流管。

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已完全能够达到常规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技术要求,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上显示特有优势。

标签: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乳腔镜在乳腺外科发展进程中,缩小手术范围、微创保留功能和注重美容是近年的主要趋势。

乳腺癌保乳手术出现之后,乳腔镜手术成为乳腺外科技术的又一主要进展【sup】[1]【/sup】。

早期乳腺癌(Ⅰ、Ⅱ期)保留乳房治疗的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环节【sup】[2]【/sup】。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156例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45例行保乳治疗,其中25例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0例行腋下直切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另111例行传统改良根治术。

本文对乳腔镜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5例经术前组织学检查或术中冰冻快速病检确诊为乳腺癌,25例保留乳房行乳腔镜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腔镜组),年龄29~61岁,平均43.6岁。

入组原则:符合保乳条件、有保乳要求,按TNM分期,Ⅰ期10例,Ⅱ期15例。

20例传统腋下直切口腋窝淋巴结清扫(对照组),年龄27~67岁,平均48.7岁。

1.2 手术方法全麻下从腋窝下方腋中线乳头水平上方戳孔1 cm,注入脂肪溶解液(蒸馏水250 ml + 0.9%生理盐水250 ml +2%利多卡因30 ml +1%肾上腺素1 ml ),10 min后行皮下脂肪抽吸术抽吸完成后,自此孔置1 cm穿刺套管,注入CO【sub】2【/sub】气体,压力约8~10 mm Hg形成腋腔,再由该孔放入目镜,另于腋窝上部胸大肌外侧缘和背阔肌前缘各切0.5 cm小孔,分别置分离钳、超声刀行腋下淋巴清扫术,清扫结束后作乳房肿块的区段切除,术中冰冻切缘均阴性。

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规范、争议与共识

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规范、争议与共识

2、清扫副作用:腋窝淋巴结清扫可能导致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如上肢水肿、 臂丛神经损伤、胸大肌损伤等。这些副作用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因 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而导致抑郁和焦虑。
四、共识阐述
尽管存在争议,但目前学术界对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共识仍以UICC和 AJCC的推荐为主。这些共识强调了腋窝淋巴结清扫在评估疾病分期、指导术后治 疗及预测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清扫 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乳腺外科医生和肿瘤内科医生应共同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 择。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省略腋窝淋巴结清扫可能成 为一种有效的策略。而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可能有助于控制局 部病变并提高生存率。
五、结论与展望
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规范、争议与共识是乳腺外科领域备受的话题。 虽然腋窝淋巴结清扫在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过度 清扫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未来研究应如何通 过更为精确的术前评估和术中操作技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食管癌手术治疗原则与淋巴结清 扫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手术治疗中,淋巴结清扫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本次演示将探讨食管癌手术治疗原则和淋巴结清扫的相关问题。
手术治疗原则
1、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对于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手术治疗是 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食管癌根治术等。在手术治疗中, 应尽量保留正常的组织结构,减少对患者术后生活的影响。
此外,随着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地位和作用也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临床 研究的最新进展,以适应医学科技的进步和患者的需求。

肿胀液溶脂法直视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肿胀液溶脂法直视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t l a f r o m D e c e m b e r 7 . O O 9 t o S e p t e m b e r 2 0 1 1 w e r e d i v i d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s u r g i c l a p r o c e d u r e s ,i n t o g r o u p s f a t d i s s o l v i n g( F D
移。结论 肿胀液溶脂 法可 以清晰暴 露乳腺癌 患者腋 窝血 管、神经和淋 巴结 ,直视 下行腋 窝淋 巴结 清扫术 简单 易行 , 对于保护肋间臂神经、减少术后 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乳腺肿瘤 ; 淋 巴结切除术 ;肿胀 液溶脂 法 【 中图分类号】 R 7 3 7 . 9 【 文献标 识码 】B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7 2 . 2 0 1 4 . 0 5 . 0 3 2
t i o n( A L N D )b y s w e l l i n g l i q u i d f a t d i s s o l v i n g me t h o d . Me t h o d s S i x t y f e m a l e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i n t h i s h o s p i —
C o n t r a s t S t u d y S H E N G Y u—w e i ,R E N J i a n— q i a n g ,Y U n—l i n g ,e t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B r e a s t S u r g e r y ,B a o s h a n B r a n c h ft o h e F i r s t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 A f il f i a t e d t o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9 4 0 ,C h i n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39例;I期23例,Ⅱ期32例,ⅢA期5例;乳腺肿块
直径3.0-5.0 cm,平均为3.4 cm。术前空心针穿刺
和乳腺旋切病理确诊各为9例和4例,术中快速冰 冻切片病理确诊108例。人组标准:(1)经术前评 估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患者同意;(3)术前 无放化疗病史;(4)同侧腋窝无融合肿大的淋巴结 及上肢水肿;(5)同侧腋窝无手术史及明显增大的 副乳;(6)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1)术中误伤 应保留的血管神经和来自于同侧上肢的腋窝处的淋 巴管;(2)各种原因所致二次手术及Ⅱ度以上皮瓣 坏死;(3)术后未能完成治疗计划;(4)瘢痕体质; (5)失访病例。
专艚
85.9±15.6 113.4±13.2 —9.160
拔瑟数
5.6士0.5 11.8±1.2
总勰量
265±10.5 398±14.1 —13.725 0.001
清瓣结耨措
22.1±8.4 14.2±3.5 10.064 0.022 6.3±3-2 11.3±4.8 —10.506 0.019
对照2日60 £值
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4.430、11.174、9.633。P均<0.05)。结论
脂肪溶解术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有操作简单、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多、神
经血管的损伤小和减少总引流量等优点。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脂肪溶解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 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使ALND的术野更清晰、操作
更简单、清扫更彻底,而又不损伤需保留的血管、神
例,Ⅱ期29例,ⅢA期8例;乳腺肿块直径2.3~5.2 cm,平均为2.9 cm。对照组60例中位年龄49.8
岁;中位BMI 28.2;左侧乳腺癌21例,右侧乳腺癌
经,减少并发症等,我们采用脂肪溶解液的方法进行 ALND,取得较好的结果,现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250
为了使ALND清扫术中的手术野更清晰,操作 直观,清扫更彻底和更精细化,以及误伤更小,我们 采用在ALND术中向腋窝脂肪组织内注射脂肪溶解 液的方法,利用溶解液的低渗性,使脂肪细胞肿胀破 裂№】。利多卡因属脂溶性麻醉药物更易与脂肪细 胞结合,肾上腺素可使血管、淋巴管等肌性管道收 缩,因而当吸尽被溶解的脂肪细胞及液体后,使腋窝 腔仅剩下一个走向明确的由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及 其悬吊于淋巴管间的淋巴结组成的网状结构,双氧 水冲洗后使腋窝腔更“清洁”,这样使得在行腋窝淋 巴结清扫时的视野更清晰、直观、简单、精细和彻底, 可获得更多清扫的淋巴结¨{J。也为病理医师的检 查提供方便,同时也更利于保护相应的血管和神经 等一】。由于确切的结扎了细如发丝的淋巴管,使得 术后的引流量减少,引流管拔管时间提前,皮瓣愈合 加快,更有利于术后早期上臂功能锻炼,疤痕减轻, 减少或减轻了患肢水肿的发生¨0|。腋窝有l一3条
chemokine expression in 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J].J
பைடு நூலகம்
Mol
Cardiol,2004,36(3):405—410.
F,Ronco C.Oxidative
stress
[8]Galli
in
hemodialysis[J].Nephron, (收稿Et期:2016-01-07)
淋巴管、神经和悬吊于淋巴管间淋巴结组成的网状
肿瘤的第一位…,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身心健 康,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 段。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 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手术四大历程旧J。 目前国内临床医师多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然而无论哪种术式,其中的ALND都是不可或缺的 步骤,它对正确分期、术后治疗和预后判断起到极其 重要的作用旧J。腋窝是一个充满脂肪组织以及血 管、神经和淋巴管组成的软组织结构,(1)主要有接 受胸短静脉、胸长静脉及肩胛下静脉的腋静脉;(2) 有起自腋动脉分支的腋外侧动脉、腋内侧动脉,及肩 胛下动脉;(3)有第1~3肋间发出的横跨腋窝至肩 部内侧皮肤的肋间臂神经,以及起自臂丛神经根部 C5一c7支配前锯肌的胸长神经和起源于臂丛后束 和部分起源于C6一C8支配背阔肌的胸背神经;(4) 还有纵横交错的淋巴管、淋巴结,以及平行于腋静脉 旁的收集上臂淋巴液的1~3条淋巴管,这给在行 ALND的操作带来复杂性,且易误伤应保留的极细 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也有可能遗漏隐藏于脂肪团 块中的极微小的淋巴结。若损伤上述组织,术后易 发生上肢肿胀、疼痛、感觉异常和提肩运动障碍”J。 撕断或剪断未被结扎的血管和细如发丝的淋巴管除 可导致出血量增加外,也致术后的引流量增多,造成 体液和淋巴因子的丧失。同时术后拔管时间延长增 加了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也增加了患者的痛 苦,而残留的微小淋巴结如有转移,则是术后局部复
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将脂肪溶解液注射于腋 窝脂肪结缔组织内,20 min后吸尽脂肪溶解液及溶解的脂肪细胞,然后结扎需切除的血管、淋巴管,清扫
淋巴结,并保护来源于同侧上臂腋窝处的淋巴管,以及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对照组按照
传统的方法进行手术。两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98.6±16.3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19.7±17.8 min和
min,术中出血85.9±15.6 ml和113.4±13.2 ml,术后住院天数为6.3+3.2 d和11.3+4.8 d,平均清

扫淋巴结数为22.1±8.4枚和14.2+3.5枚,总引流量为265±10.5 IIIl和398±14.1 ml,拨管天数为5.6±0.5
和11.8±1.2
d,患肢上肢水肿分别为l例和8例,患肢上臂外侧皮肤麻痹疼痛分别为4例和18例和提肩
运动障碍分别为3例和15例。两组在术后总引流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和留置引流管天数,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一13.725、10.064、一10.506、-9.794,P均<o.05)。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组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上肢水肿、患肢上肢外侧皮肤麻痹疼痛和提肩运动障碍
(纱布称重法);(3)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4)术后 总引流量;(5)清扫淋巴结数;(6)住院时间;(7)术 后3个月患肢水肿情况;(8)患肢上肢外侧皮肤麻 痹疼痛和提肩运动障碍。 2.手术方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侧乳腺切 除+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1)患侧乳腺切除:术 前肿块切除病理明确或术中冰冻快速病理已证实为 浸润性乳腺癌。全身麻醉完成后,根据肿瘤所在位 置设计梭形切13,切开皮肤后,在皮肤与浅筋膜之间 游离皮瓣,上缘达锁骨下方,下至腹直肌上缘,内至 胸骨旁,外达背阔肌前缘。自内侧开始,将乳腺连同 胸大肌筋膜与胸大肌纤维相分离。当到达胸大肌外 侧缘时,用肌肉拉钩向内上方牵拉胸大肌,廓清胸肌 间淋巴结。(2)清扫腋窝淋巴脂肪组织:观察组:当 游离乳腺至胸大肌外侧缘显露腋窝后,剪开喙锁胸 筋膜,用50 rnl注射器将脂肪溶解液均匀地注入腋 窝皮下及腋窝脂肪囊内(切勿注射到血管内),使脂 肪组织充分肿胀,15—20 min后用负压吸引器将溶 解液和被溶解的脂肪细胞吸尽,少量未被溶解的组 织可用手指或薄剪轻轻分离,再用双氧水50 IIll和 蒸馏水冲洗后吸尽,此时腋窝腔仅剩下一个由血管、
二、方法
全组121例术前临床分期为I、Ⅱ期、部分ⅢA 期(T3N1M0)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类型均为浸润 性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均被告 知各种疗法的可能获益和风险,并取得同意。随机 分为脂肪溶解组(观察组)和传统方法组(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61例,中位年龄50.2岁;中位BMI 27.5;左侧乳腺癌23例,右侧乳腺癌38例;I期24
Cancer
Res,2014,26(1):48—58.
[2]姜军.乳腺癌外科治疗理念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2011,31(10):920-922.
来自于同侧上肢回流的淋巴管,损伤此处淋巴管极 易发生患肢水肿¨1|。由于视野清晰,损伤此处淋巴 管的机率变小,术后水肿发生率下降。本观察组术 后患肢水肿发生率为1.6%,低于报道¨}”J。由于 术野清晰,使得相应的神经、淋巴管得以保留¨引。 两组在术后上肢水肿、患肢上肢外侧皮肤麻痹疼痛 和提肩运动障碍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同时本方法在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 院时间和留置引流管天数两组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均<0.05),与文献一致【l5|。术中出血量及手 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手术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这与术中的等 待有关。本方法简单、适用、经济、安全无需特殊的 器械,在降低乳腺癌ALND术后并发症和相关方面
-9.794 O.035
P佰0.134
0.065
表2
组别
t2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例数 患肢水肿 麻痹疼痛 提肩运动障碍
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ChenW,ZhengR,ZhangS,et
in
a1.Annual report
on
status
of
cancer
China,2010[J].Chin J
DOI: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6.04.018 作者单位:234000安徽医科大学宿州临床学院肿瘤外科
1.观察内容:(1)手术时间;(2)术中出血总量
万方数据
史旦绽金蜷压垫!!生堡旦筮!!鲞箜!塑g堕!i型丛!i型堂堂£!i磐:垒P巫!垫!垒:y尘:!!:盟!:兰
・350・
生垦堡盒蝤压垫!鱼生堡月筮!!鲞筮垒翅垦!蛳型丛鲤i!i些垡g丛些:垒P堕!垫!!:!坐:i!:塑!:堡
S,Kumares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