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论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论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论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地理探索课引发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作者亲身体会的一堂新课改探索课,对新课程如何组织教学进行了思考,探讨了新课改的积极意义,讨论了新课改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

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探索课;分组讨论;乡土地理;任重道远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历时近三年之久,教师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课程改革。教师们无不认真专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在新课改下如何组织教学。数以万计的教育工作者在探讨新课改所具有哪些积极意义,以及面临哪些问题,如何更好的推行与落实好新课程改革。作为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地理教师,我也并不例外。在此,我以亲身体会到的一堂新课改地理探索课引发的思考,论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一、探索课设计思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第三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的安排是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认识和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而这段内容采取分组探究教学是比较好的。在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模式。

首先是各小组的内容分工。按照内容的安排我把学生分成5组。探究内容依次为:成土母质与土壤;气候与土壤;生物与土壤;地形与土壤;人类活动与土壤。依据教材给出的活动题,按8人一大组4人一小组布置以下讨论题。

第一小组:1.比较说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及联系。2.举例说明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

第二小组:1.大气能为土壤提供什么?2.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说明你判断的理由。3.寒冷气候比暖湿气候有机质积累更多,为什么?

第三小组:1.生物是土壤中什么物质的来源?2.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3.为什么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第四小组:1.举例说明地形对土壤的影响。2.比较说明下列土壤类型中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红壤。3.说一说黄土高原土壤的性状和成因。

第五小组:1.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一些什么途径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退化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危害。

其次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先是仔细阅读教材,再钻研教材中跟问题有关的内容。每人负责想一点,最后再综合讨论。我在旁边适时指导。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比较难,因为这些内容专业性比较强,跟土壤地理学联系紧密。然而虽然他们不怎么理解那些专业术语,却能知道大致的答案。老师在旁稍加指导就可以达到较好效果。如: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岩石的风化产物,不具备肥力特性,学生大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肥料,可引导他们这样去理解肥力,供应植物生长的能力,再发散可知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再次,问题讨论完毕,各小组推举代表发言。在此不赘述。

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师归纳总结:1.生物演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2.环境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3.说明了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也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

二、引发的思考

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新教材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上述分组讨论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讨论,使得原本很枯燥无味的、难于理解的东西变成是一种交流的方式,智慧的碰撞,形成地理思维的基础。最根本的目的不在于掌握多少知识,重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少要向学生传递要他们自己主动去学习的思想,慢慢的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并且确实能够在讨论合作之中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会产生成就感,就会乐于主动去学习了。当然这需要时间,需要我们这些老师去积极引导,首先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很多老师感到比较难,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落后山区学校来学更难。不过一旦培养出了学生这种勤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掌握地理知识还是其

他学科的知识也就是小菜一碟。通过实践证明,新课改的理念思想是很超前的,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也可以看出新教材的编写始终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教材在学生学与老师的教中具有很强的指引性。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通过土壤的形成了解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明白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建立整体性这一思想,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他们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而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新教材是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的现代思想和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表述形式。他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一些什么途径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后,便知道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一年生草本农作物代替天然植被,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通过使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养分的损失等等。并且有些家在农村的学生就会想到父母在家的耕作过程,想到劳动的艰辛,也就更能理解父母,因此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学生还想到了人类活动造成了土壤退化,并且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策,这无疑是一种创新,教材的其他部分也有体现,以后多注重这样的引导应该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新课程标准理念是让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学习与生活相关的地理。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无疑与生活相关,人们通过生产活动改造土壤影响环境。跟生活相关的地理,乡土地理开发势在必行。结合各地情况,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十分迫切。家乡的地形、土壤、河流、气候、民情风俗、历史沿革均须纳入计划,调查整理。乡土地理应进入课堂,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回到家乡,所以,了解有关的乡土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总之,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我认为新教材是成功的,因为它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的关

系入手,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现在的地理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的理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推行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此简要的谈论一下,讲得不好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也发现教材有些活动可操作性不强,语言高度精炼,过渡性不强,思维跳跃性比较大,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难度加大。甚至有些内容老师都不太理解,当然也许是我的专业功底不够深厚所致。现在湘教版教材还没有多少配套的参考书,教师用书实用价值不够大,供学生参考的配套书籍质量不高,鱼龙混杂,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甚至有的学生干脆不买参考书,知识点又多以问题形式存在,学生有时真不知道从何下手来思考问题,所以在探究过程有时很难推进。甚至有的老师干脆不使用这种教学方式,仍旧使用老一套。大多老师认为人教版的教材问题与知识点衔接要好些,在此希望编者努力编出一些和教材相适应的教参,还有配套的习题,另外再给教师编一本知识衔接的书,让教师不用再为寻找资料发愁,而更加有精力去搞好教学。

其次很多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不透,不知道新课改下的新课程到底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虽然相关部门对新课改的理念、思想以及如何搞好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组织了大大小小的课程培训,但是效果不佳。老师对此的理解也是各有不同。我认为相关部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一些能很好体现新课改的示范课或者由新课改的相关负责人上几节示范课把这些

课录制下来制作成光碟共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观看研究,这样我想效果更好。加大培训力度,正确把握教改方向。改变传统的“传声”式的集中培训,多想办法“请进来”,让经验丰富的教师现身说课。要“走出去”学习,多向他人,特别是新课改已取得一定经验的学校教师取经,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优补缺,取长补短”。多级培训与教研相结合。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切实把教师培训、教研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乡本”培训、教研当作目前的工作重点来抓。同时,要加强县城内的大校本培训、学校内的校本培训、教研,做到县内有计划、有安排,校内有内容、有系统,充分发掘学校资源,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再次我认为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地区心不由己,在推行上很难。比如说有的地方教学设施跟不上,有地方怕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活动出问题。。。。。。。

最后考评机制不配套,教师实施新课改难以“正名”。“新的教学方法,旧的考评办法”是教师反映的最大困惑。许多农村小学虽然尝到了新课改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甜头”,但对考试分数却丝毫不敢放松,“轰轰烈烈抓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仍为农村小学的普遍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有55.7%的教师反映学校权衡教师业绩的法码仍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学校的考评机制如此,家长的“考评”也不容教师松口气,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被家长们认为是“旁门左道”、“业余爱好”,学生个性张扬被认为是对孩子的“误导”甚至是“教坏”,会影响孩子上重点、考名牌,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学校、家庭“考评”的双重压力,使得许多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只好亦步亦趋,谨小慎微。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小学教师难以修成实施新课改的“正果”,影响了新课改的顺利实施,进而影响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改革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

改革评价机制要以激发教师勇于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为重点。在学生评价上,改变只看考试分数的惯用做法.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多元化发展,变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个性的激发、能力的升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在教师评价上,关注教师的发展。重新摆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鼓励教师终身学习,以学历提高促能力提高,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引导教师把教室作为课改的实验室,把教学作为师生交往互动、民主对话的过程。不断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发展型转化;在学校评价上,注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学校的考评与学校声誉、校园文化建设挂钩,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潜能新课改的精神很好,但要真正落实任重道远,特别是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分数还是唯一的标准。需要学生、老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我期望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卢慕稚等《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改革重要性

课程改革 为实现终身教育的理想目标,形成终身学习社会,在构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模块时应以社会需求为前提,根据成人学生培养目标优化课程配置,并提供有关保障措施,为成人学生个人能力、人格、经验的发展提供生涯导向的学习活动课程以及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对象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是对现实劳动者的教育,其价值和功能是通过提高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素质和在职从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来实现的。 一、地方院校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课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内容应来源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只有从人的发展需要的角度对科学、文化、个体经验和社会活动的历史与现状有了完整而恰当的把握,课程结构才可能具有合理性和生命力。优化是课程结构的一种理想的存在状态,从根本上说,课程结构的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合目的性改造,其表现是课程整体功能的增强。课程结构优化的标志是以低的投入(简洁明快的课程体系)获得优化的整体功能(既定的课程目标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实现)。当前,地方院校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有了较大改善。与此同时,其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存在着一系列弊端,不适应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社会形成,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成人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建立起科学合理地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 课程结构不应是静止的,而应是动态发展的,它应随着社会的进化而进化。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相去甚远,任何学段的课程结构都必须具有较强的序变能力,方可适应这些差异。在课程发展史上,学科课程分化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单一的必修课分化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进一步分化为限选课和任选课:限选课是培养学生侧重于学科方向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任选课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个性、完善知识结构的课程。这些依照课程的内在逻辑进行的分化大大增强了课程结构的序变能力。当前,宏观课程结构中活动课程的增加,对校本课程和潜在课程的重视,实质性构成要素中知识、经验、情感、意志的并举,对提高课程结构的序变能力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增强课程的整体功能。地方院校成人高教的课程体系大体沿袭了普通高教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课程体系。由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性,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实际调查,致使整个课程结构偏重于理论性和学术性,基本理论课程占据主导地位,偏离了成人教育注重专业技术技能教育的初衷,难以实现成人高教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致使学生欲学的未学,所学的又无用。课程结构单一,必修课一统天下,限制了学校结合学员个体差异进行教学的可能,也不利于满足学员的多种兴趣和培养学员多方面的才能,致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能力。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缺乏综合性,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仍然处于隔离状态,这导致了理工科学员专注于学习科学知识,忽视主体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而文科学员则缺乏自然科学知识和严密的科学精神。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界限分明的弊端严重束缚了成人学员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使成人学员的科学素质与人文修养有机结合。(二)课程比例失调 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成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把重点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公共课和有些基础课则可适当减少课时量。而现实情况是这三大块的设置比例基本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无形中造成一种时间上的浪费。至于学科体系、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三要素则更是把学科体系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其他两项却很少顾

新课程改革、教育政策法规

专题七新课程改革page333——335 一、新课程的启动时间及改革范围 1、启动时间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改革范围 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不包括职高) 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题目: (单选09瑞安真题):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D)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单选09瑞安真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A)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态度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知识 (单选09瑞安真题):“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C)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分优中差分班教学 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具体内容及题目 (1)课程结构 题目: (多选10鹿城真题):新课改课程结构的特征有(ABC)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发展性 (填空09瑞安非题/11瑞安考题)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分为(学习领域)、学科科目和模块。 (单选10泰顺真题)基础教育改革中的(A)取代了原来的教学大纲。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学计划D课程大纲 (10江西统考题):课程标准是(D)的基本结构性文件。 A国家B地方C校本D学科 (2)课程标准 题目: 同以前的学科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有哪些优越性?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 2、课程标准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目标。 3、课程标准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教学大纲基本上是学科中心的。 4、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学大纲则强调教师的教。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意见。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3)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三个面向: 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生活、面向科技发展 题目: (名词解释09瑞安非题):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辨析09宁波真题):要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4)课程实施 题目: (多选10鹿城真题):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ABC)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

学生会学习部竞聘演讲稿

学生会学习部竞聘演讲稿 学习部主管学风建设和学术活动,以提高同学们学习意识、营造校园学习氛围为目的,开展各种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学生会学习部竞聘演讲稿,仅供参考。 学生会学习部竞聘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各位师兄师姐以及在座的各位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我要竞选的职位是学习部部长。 还记得一年前,我怀着无比憧憬和紧张的心情参加了学生会干事招聘面试,今天,同样怀着紧张的心情,我再次站在了这里,来参加我们学生会干部的公聘,却多了一份自信和从容。 在学生会工作的这一年使我成长了许多。从原来的懵懂无知开始变得理智与成熟。慢慢的,我喜欢上了这个部门,爱上了学生会这个团体,珍惜和大家在一起的每一刻的时光,喜爱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每一份喜悦。* 这一年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我们部门一起组织开展了如演讲赛、辩论赛等一系列活动,从中我也收获了许多经验,学会了如何组织策划活动,如何解决矛盾,如何协调好我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一切使我相信自己有能力胜任学习部副部长这一职位。在这一年里,我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也正是这些不足和错误让我一点点的成长,让我慢慢的积蓄了足够的勇气站在这个搭载了无数人的梦想的舞台;站在这里,些许的不舍和憧憬让我期许可以继续留在这个温馨的团体并为这个团体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去年的新生辩论赛场景仍历历在目*。从这次任务的准备到实施,我认识到要把事情做好,不仅要有效地落实各项计划,还应具备严谨而细腻的思维,要有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因而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直都在努力的弥补自己欠缺的一些地方,让自己符合学习部发展的需要,让自己能做好学生工作。 如果我能竞选成功,我想要在发挥我们部门特色的基础上对本部门进行改进创新,可以从部门建设和人文建设出发。 对于部门建设,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辩论队是学习部负责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一直以来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的地方,我院的辩论队缺乏一个合理的规范。学习部与辩论队的联系欠缺。我认为在这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改进。首先应加强与辩论队的联系,我们学习部可以派一个人分管我院辩论队,密切关注辩论队的相关事宜,同时对辩论队制定一个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激励内部成员参与工作的热情。我相信通过对辩论队的规范管理定能使我们院辩论队整体实力得到一定提高。 2、学风建设也是我们学习部所负责的一份重要任务,我们部门通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形式来促进我们学院的学风建设。但是和学习委员的联系仍然较少,在以后的工作中可将学习委员纳入为学习部的一特殊成员,通过学习委员这条纽带加强对各班学习情况的了解,了解学生学习需要,从而了解学院的整体学习情况,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需要来将强学院学风建设,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另外,我也定会以对工作饱满的热心和勇于担当的责任心来积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如何在教学中运用 如果说“旧”课程基本理念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要以教师的“教”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的话,那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而要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 教师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 课堂的气氛要从注重纪律的严肃氛围变为注重学习的活跃氛围; 师生相处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互动关系; 总体说,就是要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正是新课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 (1)个性创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它的出现,使得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知识,尤其是拥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就显得更加重要。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谁就将领导世界的潮流。 (2)目标转变,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教师不是教给了学生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 (3)主动学习。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新课程改革将突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而教师将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员,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探索新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索,强调研究性学习,将成为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又一方向。 (4)回归生活。旧课程的一个主要缺点是课程内容陈旧且脱离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缺乏意义,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献综述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绪言 在这一部分中,着重介绍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发生的历史背景,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取得的成就,通过对原有课程标准的深入分析,进而提出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并预测其走向和趋势,最后给出改革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第二部分历史发展 在我国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过去课程普遍反映为繁,难,偏,旧,很不适宜当今社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此年龄阶段的心理发育的特点,所以课程改革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自2003年起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思路,2007年开始加大了改革的深度和力度,从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现状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着重分析几个重点问题,并且以此为突破口,希望管窥蠡测对整个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进一步明白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当今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 在异彩纷呈的教学新现象中,我有一些明显的感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教学过程重合作探究,轻独立思考。从而在一些课程上造成了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三新课改与学校文化的重建 学校应该是一个目标明确的场所,一个相互交流思想的场所,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场所,一个纪律严明的场所,一个互相关心的场所,一个欢庆聚会的场所。构建和谐校园,追求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应该是终极追求。所以,它的基本观点有: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实验的基本途径有: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殿堂;优化家校合作。对于现行体制,有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传统教育改革和科研的范式。 四对于教师对于新课改的冷漠态度的审视 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教师个体被动,专业自主权欠缺;竞争专制的学校文化氛围;封闭保守的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如下建议仅供参考:倡导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发展;营造合作民主的学校氛围;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创立健康的社会运行机制和人文环境。 五新课改推行过程中的欠缺 难以拿捏指导的力度,教师的教学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担心失去尊严;难以整合过去的经验,教师对知道缺乏信心;难以通晓评估的理念,教师指导压力重重;难以整合多元化学习经历,教师的理解更添困惑。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教师的专业需要为起点;关注教师是环境互动的产物,伙伴协作致力于改变情景脉络。 第四部分未来趋向及建议

学生会学习部工作总结(精选3篇)

学生会学习部工作总结(精选3篇) 【第1篇】学生会学习部工作总结 随着时间的飞逝,短暂的一个学期又在紧张而有序中结束。学习部各成员本着理工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宗旨,积极行动,认真落实各项活动,并在部长认真带领下,部门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现做出如下总结: 一、日常例会 为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我部门在这学期开展的部门会议较多。在例会中,我们刻守时间,按时组织签到工作,各成员认真倾听部长关于工作的安排与总结。在面对着一系列活动持续时间较长,进行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较多,我部门在前期会议中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虑,详细的分工,并在完成后也做了相应的部门成员讨论总结。 二、晨跑工作 晨跑工作作为这学期工作的重点。虽然现在处在南方雨季,连绵的细雨一再阻碍着晨跑的进行,但在这为数不多的晨跑中,部门成员还是做到了学生会成员认真负责的形象。尽管近期班级部分成员到田径场的时间越拖越晚,班级队伍在人数上明显有所缺少,但从部门都按时签到进入田径场,跟随着班级队伍进行了晨跑,。纵然夏季天气较热,每个人都会感到劳累,但我们还是坚持提前到场,从而认真履行了各自的职责。

三、关于学干培训 为了更有效的提升理工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及其能力,我们迎来了理工学干培训会,关于这次活动,在我们听取了老师认真的讲说后让我们明白了学干该起的作用及其价值。在这段时间里,学习部负责活动中嘉宾牌和班级标签的制作、粘贴。在部门人员相互配合下,我们在一直剪贴,相互帮助,在不耽误活动开展的情况下保质量的完成了。这一切都在慢慢磨炼着各成员耐心做事的意志,经历了也就更加让我们在不断的成熟。 四、“学雷锋,暖童心”捐款活动 为更好的响应上级关于开展关爱贫困孤儿爱心字典捐赠行动,增强大学生献爱心意识,我们开展了捐款活动。在活动前期,学习部成员在慧苑各楼栋张贴了宣传海报,并以电话形式向各班进行了通知,认真做好了前期宣传动员。在捐款现场,我部门成员与各兄弟部门代表进行了认真整合捐款,并做到了金额公开公正。此次活动进行的较顺利,共筹到捐款----元,这也使得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奔波显得很有价值。 五、关于辩论赛 在为期较长的辩论赛中,学习部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负责部门,一直在精心准备着各项事宜。从前期的班级动员会,到开始的理工初赛,复赛及决赛,我们在辛勤着做着其中每一项工作,从参赛班级及部门签到表的制作,到各赛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及培训,从准备各类会场物品,到整理相关辩题,从比赛中发现问题吸取教训,到夜晚开会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1)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新课改是以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还有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建构主义在对待学习和教学方面的主张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后现代主义主张“非中心化”、“多元化”和“零散化”。这二者作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在课改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主要表现为: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模式;师生关系的平等化,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全方位的交互式师生关系;教育目标多元化,教育目标提倡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人;教材的多样化,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提倡教材层次性、选择性,以适应不同需要;课程类型多元化,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把综合课程作为一个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备课程;教育评价的理性化,改变国家评价机构大一统的局面,在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形式方面都走向多元化,评价内容更丰富和灵活。此外,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联系我国实际,以它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有助于转变教育观,端正学生观,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教学观,有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为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实施新课改,应该是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 认识、体验和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体验和感悟也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一个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必然会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而且体验、感悟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可能是挫折、失败,也可能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都与学生认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成长必然要求。新课程目标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的革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学会生存》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向我们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三层含义:第一,注重每一位学生。注重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第二,注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协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注重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但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注重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协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下面,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师角色等方面阐述新课程改革的几个重要理念。 一、确立“课程是经验”的新型课程观。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所以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而新课程改革奉行的课程观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促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这意味着: 1、课程是一种经验,强调体验。这意味这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理解,从而对给定的内容持续实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内容持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2、课程是一种过程,强调参与与生成。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换言之,课程不但包括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所以说,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注重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 “整体的人”包括两层含义: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人是一个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生活的完整性表明人与世界的其它构成——自然、社会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 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传统课程忽略乃至割裂了儿童的整体性。一方面,把学习等同于“读书”,读“专家编的书”,特别是几本要考试的“书”,而忽略了非学术性知识,如儿童的生活环境、经验、阅历,从而导致了学生片面发展。另一方面,机械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割裂了个体知识学习和精神构建。 A、制定国家课程标准,替代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为学生的经验进入课堂打开了方便之门。 B、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 2、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A、个体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个体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说:“只有建立起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世界,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 B、新课程突破学科领域的束缚,强调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回归,把自然、社会与自我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 三、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1、增强课程的生活化。 2、凸现课程的综合化。

新课程改革的利弊

论题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利 弊

新课程改革的利弊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科学的理念支持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作为一名师范类学生,在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之后,用个人的视角浅析新课改的利与弊。 关键字:新课改利弊 正文: 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因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大大提升,面对时代在不断发展,人类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旧的教育理念终将被淘汰,于是迎来了新课程改革,在探索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文明。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本次“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这次课改的灵魂。有了这样的核心理念,就意味着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的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新课程是改善课程的一种伟大的尝试,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必要探索阶段。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本次课改,总体来讲优大于弊。 具体而言,在课程的功能上,改变了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增添了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研究一些成功的教学实例,我们发现教师的本职不再是讲授,更多的是引导了。而学生在被指引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真理”更增强了自信,并培养了互帮互助的优良品德,也对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在课程结构方面,改变了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强调了学科整合,最大限度采取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有效将课程综合化、多元化,深刻挖掘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从本质上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机制,一步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在课程内容方面,改变了繁、难、偏、旧的知识,不再过于重视书本,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新课改让教学不再教条主义,自主多一点,兴趣多一点,创新多一点,学问才可以更深一点。钱学森老先生曾提出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1、教育部与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 3、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①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⑤建立于素质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4、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指标应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5、新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箱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6(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7、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新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9、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主体性和互惠性)。 10、新课程中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有规律、有巨大发展潜能、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都有自身独特性、与成人之间有巨大差别 ③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独立于老师之外、是学习主体、债权主体。 1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全面发展的教学观、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各自特点: ①研究性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班集体讨论相结合。探究学习的过程: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②合作学习:互动性、目标性、平等性、群体性、情境性、激励性 ③自主学习:能动性、独立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灵魂)、异步性 13、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①敬业乐业精神(核心);②博爱精神;③务实精神。 14、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专业素质:①更新自己的观念;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③要有创新精神。 15、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着;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16、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①对待学生上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上,强调合作。 17、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18、教师评价的依据: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19、教师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可行行原则、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的原则。 20、教师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矫正功能。 21、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对学习部的一个认识的月总结范例

对学习部的一个认识的月总结范例 篇一:学习部3月份工作 部门:学习部 日期:20xx年3月31日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部 3月工作总结 在一个短暂的寒假过后,学习部的每一位成员又以新的面貌相见,又以更加朝气蓬勃的精神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来。在经历了上半期对学习部工作的了解与熟悉,即使一个月相隔,但熟悉工作也比刚开始容易的多,处理所遇到的问题也更加的得心应手,处变不惊。或许这就是收获,这就是成长,这就是我们在学习部的意义。下面便是我们刚回到学校第一个月的成果展示。 (一)日常考勤工作 1. 早晚自习考勤 学习部的日常工作早晚自习考勤,在悠闲懒散的暑假过后,学习部组织管理同学们积极参加早晚自习,不迟到,不早退。让同学们有效的利用好早晨这个美好而短暂的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另外,

我们提出了一个晚自习考多次勤的方法来管理同学们晚自习早退的情况,让更多的同学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来学习。完成早晚自习考勤后在10428汇总资料发给曹老师和陈丹老师你,并上传百度网盘。 2. 正课考勤 在学校的第一天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正课考勤,刚开始以手写档,临时考勤人员进行正课考勤,到工作进入正轨后边采用正规的表格以及正式的考勤人员进行考勤。并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开展了请老师在下课时间对指定及某些同学点到来提高同学们的正课出勤率,更好的创建信科学院的学风。我们的考勤数据纪检组也在每周一对前一周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分析归总。 3. 晚上值班 我们部门每晚都会有两三位同学到10428进行值班,值班内容是将各班每天上 交的教学秩序检查表、早晚自习考勤、正课考勤进行汇总,并且负责将缺勤请假的名单整理,然后再一周综合整理。在汇总完之后值班的人负责发考勤表给对应的老师,并登录学监会官方qq在空间发当天正课考勤的qq截图和#考勤天天播# ,并将当天的正课考勤表发到学习委员群,让各班级学习委员转到自己班上,让同学们了解到班级的出勤况。 4. 部门例会 学习部每周定时召开一次例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涉及每个成员各自分配的任务的进展情况,有什么问题或困难,以及活动结束后的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 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的收益,这已经成为了老师们急需研究的课题。下面是我整理收集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积极主动的预习习惯,只有学生自主地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才能变成自觉行为。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 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

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教会学生通读课文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题目好比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华。因此,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把题目

课改的必要性和意义

新课改下英语有效课堂的探索 郑静玲 一.课改的必要性和意义: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过去我们的教育是“学生是适应教育”的教育,现在,教育必须适应学生,去满足不确的定社会的变化与需求.这颠覆了教育思想的习惯性思维.教学也就从灌输中心转化为对话中心,教师也由孤独的熟练技术工人转化为伙伴式的实践团队.时代改变了,社会的需求变了,学生改变了, 在诸多的变化因素下,我们要提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依赖知识灌输式的课堂为什么不好?---这样的课堂在培养厌学的人,或者说在培养憎恶学习的大多数。因为课堂的不快乐、被胁迫、被顺从、被修正,才长期以往造成“受教育者”心灵的被扭曲,我们实施这样的教学就犹如施暴。而课改是拯救课堂的良药.课改就是要学生获得安全感,变得自信甚至自恋,让学生越来越留恋课堂. 二.课改成长的基础. 1.不断的教学反思是课改成长的基础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遗憾不可避免,但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则可以促进英语课程的改革,减少遗憾.著名心理学者林崇德就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作为老师如果没有反思,便只是重复。新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作为课程改革者,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促进课程的改革. 2.集体研讨是课改有效实施的基础. 集备的流程化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人补充(二度设计)--教学实践--课后反思,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分享交流的过程.而集体研科(研讨课),”多人上一课".更是能促进教师之间教学思想的跟进,比较,优化整合的功效,以利于课改的不断深入. 三.课堂模式 1.3+X英语"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 英语课改教学模式既要有对传统课堂的传承又要有创新突破. 将英语的"五步教学法"Revision-Presentation-Drill-Practice-Consolidation.与”先学后教"的理念相结合,提出先学后教的3+X 课堂模式. “3”指预习交流、展示点拨、当堂训练三个必备环节;“x”表示灵活机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型(如听说课、阅读课, 写作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个人风格等自行调整,灵活嵌入。几个x由教师掌握. 在此基础上能形成一系列的具体课堂教学模式. 听说课. 预习交流--情境导入---模仿操练(drill)--替换练习(practice)-展示点拨--当堂检测(听力检测. 对话创新检测.和书面知识检测.)

学习部的年终总结六篇

学习部的年终总结六篇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又积累了许多经验,请务必在年终中记录好这一年的经历。但是拿起笔的时候却发现不知道写什么,下面是关于学习部的年终总结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期末临近,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20xx-20xx学年的各项工作也已接近尾声。学习部作为管院学生会的重要分支机构,一年来在院团委和学生会主席团的领导下,在学习部各位部长干事的齐心努力下,在其他各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部门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时间﹑精力和组织成员个人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学习部本学年的各项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现将学习部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以期服务于学习部今后发展: ㈠.工作开展 1 . 院辩论队的组建与培训。在新生辩论赛的基础上,以大一优秀辩手为主体组建了院辩论队。随后,邀请校最佳辩手对院队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并在随后与食品等兄弟学院辩论队进行了友谊赛以增加交流﹑锻炼队伍。

2举办了“超越平凡,率先突破”第二届象棋比赛,为进一步丰富我院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增进友谊、建设和谐校园做出了努力。 3. 组织院辩论队参加第九届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辩论赛。 4. 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大型活动。在校运动会和“我们一起走过”送老生晚会,学习部按照统一安排积极投入到协助工作中。 ㈡.部门建设 1. 建立完善部门例会,在学生会的统一要求下建立了学习部的例会制度,每两周举行一次学习部例会,时间为隔周的周三中午12 点半,并进行详细的。 2. 在早晚自习的检查制度上做了细致的,使检查早晚自习更加规范。 ㈢.人员发展

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理解

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也迫切需要转变。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世纪之初,我国正在开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课程实施的行为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层次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制度的创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这个核心理念的理解: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和学校文化;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1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主要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指以能力、个性和人格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全的良好的个性品;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 2 新课程是面向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我国的发展的基础,面临的任务是不仅要为知识经济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技术人才,还要为社会其他领域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也就是要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应该面向每位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使每位学生在能够在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拥有应该具备的技能,使每位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来适应我国发展的要求。 3 新课程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人”的涵义包括:人的完整性与生活得完整性。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关注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包括两层面的容:

对学习部的认识

首先,我谈谈个人对学习部的认识。 学习部的职能说简单简单,说难也难。简单的说学习部无非就是组织一些讲座,交流会之类的活动,以及配合学院将同学们的学习抓牢。但是,在我看来,这些简单的东西却比想象中的要难一些。 作为学习部的部长,我觉得我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在提高工作素质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使学习部的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努力分配好任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学习部围绕学院的学风、校风建设,为广大同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的部门。 (一)与学院教务部门建立和保持联系,配合学院的教务工作,反映同学们的愿望和要求,解决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院教学工作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条件的改善; (二)根据广大同学求知成才的需要,规划和组织学习竞赛、知识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演讲朗诵比赛等各种学术科技活动,并协助学院组织科技文化节等学术科技活动。促进校园良好学风形成,活跃第二课堂;

(三)通过自己的工作,调动物电学院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为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 (四)定期检查学生上课迟到、出勤、自习情况,做好记录,并把情况通报各系部.其次,简单介绍一下本学年我部的活动安排如下: 1.在开学初期,面对的12月将要举行的全国四六级考试,为了使同学们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并有一个较好的复习方案,我部将邀请太原新东方的老师举办关于四六级考试的专题讲座. 2.根据高年级的同学的经验,大一的同学刚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等方面都

会有或多或少的不适应,将会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部将在本学期举办一年一次的经验交流会。届时将邀请老师以及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为高年级同学讲一些学习和生活经验。并回答一些低年级提出的问题。让同学们能更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来适应大学不同于高中的教学模式。 3.为了加强低年级同学与高年级同学的联系,能让低年级同学更好的向高年级同学学习交流,我部将举办乒乓球比赛时,望全学院的同学都能参加,通过这个机会使各年级之间有更好的联系,取得互帮互助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