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知识点总结

建筑物理知识点总结
建筑物理知识点总结

1采光系数:室内某一点直接或间接接受天空光所形成的照度与同一时间不受遮挡的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之比。2吸声系数:用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力的基本参量,通常采用吸声系数,用a表示,等于入射声能减去反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3哈斯效应:直达声达到50MS以内到达的反射声会加强直达声,直达声到达后50MS后到达的强反射声会产生回声。4半直接型灯具:灯具光通量在下半空间所占的比例不小于百分之六十,在上半空间所占的比例不大于百分之四十。

5利用系数光源实际投射到工作面上的有效光通量和全部灯的额定光通量之比。

6二次反射眩光:大概观众本身或室内其他物体的亮度高于展品表面亮度,观众在画面上看到本人或物体的反射形象,干扰看清物品。7色温:当一个光源的颜色与完全辐射体(黑体)在某一温度时发出的光色相同时,完全辐射体(黑体)的温度就叫此光源的色温,用TC表示,单位K(绝对温度)色温低,光源呈暖色调,色温高光源呈冷色调。

8简并现象:当不同共振方式的共振频率相同时,出现共振频率的重叠,称为“简并”

9倍频程: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方式经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而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当=1时,f1=2fi称为一个倍频程。

10隔声的质量定律:对于单层匀质密实墙体,墙体越重,空气声隔声效果越好。1,面密度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DB。2,频率增加一倍,隔声量增加6DB。

11韦伯定律:能察觉到的光刺激变化同刺激水平的比值是一常数关系

12波阵面:声波从声源发出,在某一介质内按一定方向传播,在某一时间到达空间各点的包络面称为波阵面 13频谱:表示某种声音频率成分及其声压级组成情况的图形

14频带:在通常的声学测量中,不是逐个测量声音的频率,而是将声音的频率范围划分成若干个区段,成为“频带”15等响曲线:以1000Hz连续纯音作基准,测听起来和它同样响的其他频率的纯音的各自声压级,构成一条曲线叫“等响曲线”

16降噪系数”(NRC):把250,500,1000,2000Hz四个频率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取为0.05的整数倍)称为“降噪系数”17混响过程:当声音达到稳态时,若声源突然停止发声,首先直达声消失,反射声将继续下去,每反射一次,声能被吸收一部分,室内声能密度逐渐减弱,直到完全消失。这一过程即为混响过程声音衰减60dB所经历的时间叫混响时间混响半径:在直达声的声能密度与扩散声的声能密度相等处,距声源的距离

18驻波:在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位相同的位置上,振幅因相加而增大,在相位相反的位置上,振幅因相减而减小,这就形成了位置固定的波腹与波节。即驻波

19吻合效应:如果板在斜入射声波激发下,产生的受迫弯曲波的传播速度C f 等于板固有的自由弯曲波传播速度Cb时,即出现C f = Cb时,将产生“吻合效应”。声波无规入射时,每种隔声材料都会在某一频率上发生吻合效应,这一频率被称为“吻合频率”,在隔声曲线上的低谷称为“吻合谷”。20光亮度:是指某一单元表面,在某一方向上的光强密度.以符号L表示。亮度常常是各方向不同,是发光体在视线方向上单位面积发出的发光强度

21朗伯体这种材料无论入射光的方向如何,其表面各方向上的亮度都是相等的

22配光曲线:用极坐标图来表示照明灯具的光强分布。以坐标原点为中心,把各方向上的发光强度用矢量标注出来,连接矢量的端点,即形成光强分布曲线—配光曲线。

23灯具效率:在规定条件下照明灯具发射的光通与灯具内的全部光源在灯具外点燃时发射的总光通之比。24中心视野:视野周围1度到2度物体能在视网膜中心成像,清晰度最高。25光谱光视效率:人眼观看同样功率的辐射,在不同波长时感觉到的明亮程度不同。

26黑体:在辐射作用下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能把落在它上面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

27眩光:视野中由于亮度的分布或者范围不不适宜,或在空间或者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亮度对比。28临界照度:室外的有效照度,或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采光标准规定的标准值时的室外照度。29显色性:照明光源时物体色表的影响,它表示了与参考标准参考光源

相比较时,光源显现物体色的特征。 30声压级:将待测声压有效值与参考声压的有效值31,8分贝原则任一100到3150HZ的16个三分之一倍频程的构件隔声量比标准曲线低的分贝数不超过8DB。 32照度均匀度:照度均匀度以工作面上的(对于站立的工作人员水平面距地0.99M,坐着的人是0.75M或者8M)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表示(或采光系数最低值与平均值之比),不得低于0.7. CIE建议数字0.8 。cie还建议工作房间内交通区域平均照度一般不小于工作区平均照度的三分之一,相邻房间平均照度相差不超过5倍。

1简要分析比较侧窗和平天窗的优缺点侧窗优点:构造简单、维修方便、光线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有利于形成阴影,使人的容貌和立体物件形成良好的光影造型,并可扩大视野,故是最常见的采光形式。缺点:室内采光照度分布随离开窗子的距离迅速减低,照度分布很不均匀。平天窗优点:采光效率最高,小型的采光罩更有布置灵活,易于达到均匀地照度,构造简单防水可靠等。缺点:平天窗采用透明的窗玻璃材料时,日光很容易长时间照进室内,不仅产生眩光,而且夏季强烈的热辐射会造成室内过热。

2在室内音质设计时应掌握哪些原则1防止外部噪声及振动传入室内,使室内的背景噪声足够低。---室内音质设计的一个前提条件2充分利用直达声,使室内各处都有足够的响度,并保证声场分布尽可能均匀3听众各点应安排足够的近次反射声4使房间具有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混响时间5防止出现回声、多重回声、声聚焦、声遮挡、声染色等声学缺陷。主观评价标准1合适的响度2较高的清晰度和明晰度3足够的丰满度4良好的空间感没有声缺陷和噪声干扰客观指标1声压级和混响时间2反射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3在声学建筑中,侧墙后部及后墙部位易产生回声,如何做出处理?在有回声的部位处理措施1做吸声处理2做扩散处理3应改变其倾斜角度,使反射声落入近处的观众席。4吸声处理最好与扩散处理并用,并应当与大厅的混响设计一起考虑。

4实际应用中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并不采用声压或声功率的绝对值而采用相对单位声压级和声功率级,WHY?1,声压对人耳感觉的变化非常大(人耳能感觉声压范围较宽)1000Hz的声音听觉下限Po=2*10的-5次方n/m2,上限20n/m2,相差10的6次方倍。2,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变化的感觉并不与声压成正比,而与声压的对数成正比,两个同样的声源放在一起,感觉并不是响一倍- 。

5教室黑板上若存在反射眩光是怎么形成的,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消除它。主要是侧窗采光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处在人的视野范围之内。用毛玻璃背面图黑色或暗绿色油漆的做法可提高光反射比,避免眩光。如将黑板顶部向前倾斜放置,与墙面成10到20 度夹角,可将反射眩光减少到最小程度,且书写方便,制作简单,也可增加黑板照度,减轻窗口在黑板上的反射影像的明显程度。

6录音室或演播室等语言性用房窗户往往设计成下图形式进行隔声,请用声学原理加以分析。要点。1内外玻璃厚度设置不同,主要防止吻合效应产生的漏声2中间设置倾斜玻璃且厚度不同于内外,主要是在防止吻合效应的同时防止房间简并现象的发生。

7什么事简并现象?防止简并现象的根本原则和具体措施简并现象:当不同共振方式的共振频率相同时,出现共振频率的重叠,称为“简并”简并出现时共振频率的声音被大大加强,形成频率特性的失真,低频会产生翁声或产生声染色。防止简并现象的根本原则是:使共振频率分布尽可能均匀。具体措施有:1)选择合适的房间尺寸、比例和形状;2)将房间的墙或天花做成不规则形状;3)将吸声材料不规则地分布在房间的界面上。

8室内采光来源于那三个途径,如何提高室内的反射光。叙述出一到两个措施。天空直射光,室外反射光,室内反射光。提高室内反射光的两种措施。室内深处的光主要来自顶棚和内墙的反射光,其措施为一种是把顶棚做成倾斜顶棚,以接受更多的天然光,提高顶棚

亮度。二是选择光反射比高的材料装饰内墙。9在高速公路或城市高架快速通道两侧设计声屏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1,是用来遮挡声源和接受点之间的直达声,常用在街道两侧对刺耳的高频最为有效,而降低高频声,认得主观感觉最为明显。2,在设计声屏障时,从经济方面考虑,声屏障自身的隔声量只要比隔声降噪最大10DB即可,如果在声屏障朝向声源的一面铺加一层吸声材料,并尽量靠近声源,会提高隔声效果。

10轻型墙体隔声差,请谈谈采用什么措施来加强轻型墙的隔声能力?根据国内外的经验,采用的主要措施与效果如下(1)将多层密实材料用多孔弹性材料(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分隔,做成夹层结构。则隔声量比同重量单层墙提高很多。用松软的吸声材料填充空气间层,一般可以提高轻型墙的隔声量2~8dB(2)薄板叠合,避免板材的吻合效应引起的谐振,应使各层材料的体(面)密度不同而厚度相同,在质量定律范围内,可以得到较理想的隔声。(3)弹性连接,双墙分离,避免声桥传声这种做法尽量提高空气间层的厚度,,当将空气层的厚度增加到7.5cm以上时,在大多数的频带内可以增加隔声量8~10dB。

11薄膜吸声结构,薄板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有哪些?薄膜吸声材料。皮革,人造革,塑料薄膜连同其背后封闭的空气层共同形成的薄膜吸声结构,对中频(300到1000Hz)有较好的吸收。薄板吸声结构石膏板,胶合板,硬制纤维板等板材周边固定在框架上,连同板后的封闭空气层构成振动系统,对低频(80---300Hz)有较好的吸收。两种结构,如在空气层中加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系数普遍提高。

12侧窗采光室内照度变化剧烈,谈谈如何提高房间深处照度的措施有哪些?1、提高窗位置,可提高房间深处的照度,均匀性能得到很大改善2采用乳白玻璃、玻璃砖等扩散透光材料,或采用将光线折射至顶棚的折射玻璃,提高房间深度的照度,利于加大房间进深,降低造价。3采用倾斜顶棚,接受更多的天然光,提高顶棚亮度,使顶棚成为照射房间深处的第二光源4在多层建筑中,侧窗位置较低时,将上面几层往里收,增加一些反射屋面,当屋面刷白时,对上一层室内采光效果明显。5在晴天多的地区,朝北房间采光不足,将对面建筑(南向)立面处理浅色14减少反射眩光的措施a)尽量使视觉作业的表面为无光泽表面,以减弱镜面反射而形成的反射眩光。(黑色漆面改为灰色毛面)b)使视觉作业避开和远离照明光源同人眼形成的镜面反射区域;(反射的眩光最好大于27°仰角以上)c)使用发光表面面积大、亮度低的光源;d)使引起镜面反射的光源形成的照度在总照度中所占比例减少,从而减少反射眩光的影响。(不可避免的眩光源可想法降低其照度、亮度,)15城市噪声在传播途径中有哪些课控制的方法①声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是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使噪声源远离安静区;②声的辐射具有一般指向性,低频的噪声指向性差,频率增高,指向性增强。因此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是降低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③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④利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声能吸收消耗。⑤对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再生的传播。⑥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的城市防噪规划。

16 从建筑声学角度确定厅堂容积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 不同的厅堂要有合适的容积,以保证有足够的响度,2 控制好每座容积以保证有合适的混响时间。17什么是主动光源和被动光源在光环境设计中,如何对待主动光源和被动光源?靠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灯管,灯泡等,才叫主动式光源有主动光源被照亮的界面也是一种光源,称被动式光源或二次光源。好的光学设计,应该让光的表现有非常强的目的性,每一种光都对应着一种实体,光照在屋面上把主动光源变成被动光源,形成了室内亮度和景色的互动。18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是什么,有哪些吸声特性和影响因素?吸声机理:多孔吸声材料如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毛毡等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不是因为表面粗糙而是因为多孔材料具有大量的内外联通的微小孔隙和孔洞。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上,声波能顺着孔隙进入材料内部,引起空隙中空气分子的震动,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空气分子与孔隙壁的摩

擦,使声能转化为摩擦热能而吸声。吸声特性及影响因素多孔吸声材料对声音中高频有较好的吸声性能,对低频声音的吸声系数小。影响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因素主要有:材料的厚度、密度、孔隙率、结构因子和空气流阻等。影响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具体影响因素:1、随着厚度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显著地增加,但高频变化不大2、厚度不变,容重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亦增加;但当容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材料变得密实,流阻大于最佳流阻,吸声系数反而下降3、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还与安装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4、使用不同容重的玻璃棉叠和在一起,形成容重逐渐增大的形式,可以获得更大的吸声效果5、多孔吸声材料表面附加有一定透声作用的饰面,基本可以保持原来材料的吸声特性。(塑料薄膜,高频吸声特性可能下降。低频吸声系数将有所提高。膜越薄、穿孔率越大,影响越小)6、高温、高湿会影响材料的吸声性能

19蓝天和夕阳瑞利散射可以解释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白天我们的头顶,当日光经过大气层时,与空气分子(其半径远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发生瑞利散射,因为蓝光比红光波长短,瑞利散射发生的比较剧烈,被散射的蓝光布满了整个天空,从而使天空呈现蓝色,但是太阳本身及其附近呈现白色或者黄色,是因为此时你看到更多的是直射光而不是散射光。当日落或者日出时,太阳几乎在我们视线的正前方,此时太阳光在大气中要走相对很长的路程,你所看到的直射光中的蓝光大量都被散射了,只剩下红橙色的光,这就是为什么日落时太阳附近呈现红色,而天空的其他地方由于光线很弱,只能说是非常昏暗的蓝黑色。如果是在月球上,因为没有大气层,天空及时在白天也是黑色的。

20消除或减轻直接眩光的措施:a)限制光源亮度b)增加眩光源的背景亮度,减少二者之间的亮度对比c)减少形成眩光的光源的视看面积,既减少眩光源对观测者眼睛形成的立体角。d)尽可能增大眩光源的仰角。当眩光源的仰角小于27°时,眩光影响就很显著,大于45°时,其影响就大大减少

21光环境的质量评价 1 适当的照度水平2舒适的亮度比3一人的光色,良好的显色性,4避免眩光干扰5正确的透光方向与完美的造型立体感。+

22 声波在室内封闭空间的传播1 距声源同样的距离,室内比室外响些。2.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不会马上消失,会有一个交混回响的过程,一般时间较短。3,当房间较大,而且表面形状变化复杂,会形成回声和声场分布不均,有时会出现聚焦驻波等。

24美术馆为了获得满意的展出效果,在采光方面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适宜的照度②合理的照度分布③避免在观看展品时明亮的窗口处于视野范围内④避免一、二次反射眩光⑤环境亮度和色彩不能喧宾夺主⑥避免阳光直射展品⑦采光口不占或少占可供展出用的墙面音乐厅1使大厅具有较长的混响时间以保证厅内声场有足够的丰满度,2充分利用近次反射声,使之均匀分布分布于观众席,以保证大多数作为有足够的响度和亲切感,特别注意增加侧向反射,使厅内有良好的围绕感3 保证厅内具有良好的扩散。体育馆 1 防止顶棚与场地间的多重反射,2控制混响时间,3设置强指向性扩声系统。

25热带地区使用平天窗,日光很容易长时间照射室内,不仅产生眩光,而且夏季强烈的热辐射使室内温度过热,要采用遮阳,加强通风降温。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在玻璃内表面会出现凝结水,应将玻璃倾斜成一定角度,使水滴沿着玻璃面流到边沿,滴到特制的水沟里。也可用双层玻璃以提高玻璃内表面温度,既可避免冷凝水,又可减少热损耗

26,改善楼板隔绝撞击声的性能。其主要措施有三:1)在楼板面层处进行处理,使撞击声能减弱,以降低楼板本身的振动。2)在楼板面层受撞击产生振动后,使面层与结构层之间进行减振而减弱振动的传播,并使振动不致传给其他刚性结构。3)当楼板整体已被撞击而产生振动时,则可用空气声隔绝的办法来降低楼板产生的固体声

27大厅体形的确定方法:几何声学法(声线法):原理是:以垂直于声波波阵面的直线(声线)代表声能传播的方向,在遇到反射体时,声能传播遵循如同光反射定律一样的反射定律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材料科学概论考点总结

材料科学概论考点总结

1·材料: 材料是人类社会所能接受的、可经济地制造有用物品的物质(Materials is the stuff from which a thing is made for using.) 2·材料的分类及类型: 按服役领域分类:结构材料 (受力,承载),功能材料 (半导体,超导体以及光、电、声、磁等) 按化学组成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材料尺寸分:零维材料,一维材料,二维材料,三维材料 按结晶状态分:晶态材料,非晶态材料,准晶态材料 3·材料科学:是一门以实体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固体物理,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力学,冶金,化工为理论基础的交叉型应用基础学科。4·材料的发展要素: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合成加工、性质与使用性能5·材料的力学性能:弹性模量,强度,塑性,断裂韧性,硬度 6·塑性变形: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去除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永久性变形称为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具有不可逆性 7·能带:满带,空带,价带,禁带 8·磁性的分类: 磁滞回线: H c :矫顽力 H m :饱和磁场强度 B r :剩余磁感应强度 B s :饱和磁感应强度 9·不同材料的热导率特性:金属材料有很高的热导率,无机陶瓷或其它绝缘材料热导率较低,半导体材料的热传导,高分子材料热导率很 低 10·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以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混合后形成的固相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的相同这种相就称为固溶体. 11·断裂韧度:是衡量材料在裂纹存在的情况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12·影响断裂失效的因素: (1)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2)零件几何形状的影响 (3)零件应力状态的影响 (4)加工缺陷的影响 (5)装配、检验产生缺陷的影响 13·穿晶断裂:裂纹在晶粒内部扩展,并穿过晶界进入相邻晶粒继续扩展直至断裂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直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只要为人眼所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都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比如:蒙蒙细雨、粉笔灰等。只要与气味、颜色变化等有关的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注: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露珠呈现球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吸盘被吸附在墙上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大压强的作用;带电的同种电荷相互吸引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电场的作用)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复习星级题。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注:一切与摩擦有关的现象都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具有、包含多少热量。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要狂记,记准确、记完整。 要理解: 1 内能说增大或减少;温度说升高或降低;热量说吸收或放出。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梳理 一.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辐射Ⅰ (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4.量子论的意义 ①与量子论等一起,引起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并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②量子论的革命性观念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 ③量子论成功的揭示了诸多物质现象,如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电效应 ④量子概念是一个重要基石,现代物理学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从量子概念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同时,在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论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 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 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二.光电效应光子说光电效应方程Ⅰ 1、光电效应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一、内能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热运动:(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2)分子间的斥力。 4、内能与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半导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半导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本章主要讨论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状态。主要介绍了半导体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半导体中能带的形成,半导体中电子的状态和能带特点,在讲解半导体中电子的运动时,引入了有效质量的概念。阐述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引入了空穴散射的概念。最后,介绍了Si、Ge和GaAs的能带结构。 在1.1节,半导体的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及结合性质。(重点掌握)在1.2节,为了深入理解能带的形成,介绍了电子的共有化运动。介绍半导体中电子的状态和能带特点,并对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入本征激发的概念。(重点掌握)在1.3节,引入有效质量的概念。讨论半导体中电子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重点掌握)在1.4节,阐述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构,由此引入了空穴散射的概念,得到空穴的特点。(重点掌握)在1.5节,介绍回旋共振测试有效质量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即可)在1.6节,介绍Si、Ge的能带结构。(掌握能带结构特征)在1.7节,介绍Ⅲ-Ⅴ族化合物的能带结构,主要了解GaAs的能带结构。(掌握能带结构特征)本章重难点: 重点: 1、半导体硅、锗的晶体结构(金刚石型结构)及其特点; 三五族化合物半导体的闪锌矿型结构及其特点。 2、熟悉晶体中电子、孤立原子的电子、自由电子的运动有何不同:孤立原子中的电子是在该原子的核和其它电子的势场中运动,自由电子是在恒定为零的势场中运动,而晶体中的电子是在严格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原子间运动(共有化运动),单电子近似认为,晶体中的某一个电子是在周期性排列且固定不动的原子核的势场以及其它大量电子的平均势场中运动,这个势场也是周期性变化的,而且它的周期与晶格周期相同。 3、晶体中电子的共有化运动导致分立的能级发生劈裂,是形成半导体能带的原因,半导体能带的特点: ①存在轨道杂化,失去能级与能带的对应关系。杂化后能带重新分开为上能带和下能带,上能带称为导带,下能带称为价带②低温下,价带填满电子,导带全空,高温下价带中的一部分电子跃迁到导带,使晶体呈现弱导电性。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1、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2、分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颗粒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称为分子。用10-10m做单位。 3、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固态物质,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物资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分子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 2、符号:m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6、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 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在刻度盘中间或左右摆动的幅度一样,表示平衡。在调节平衡螺母前,游码要放在0的位置。哪个肩高平衡螺母就向哪个方向移动。(3)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4)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等于向右盘中增加了一个更小的砝码。(5)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 7.复数测量法 三、密度符号:ρ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公式:密度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对应质量的单位kg 体积单位立方米。密度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对应克和立方厘米 3、单位: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1克每立方厘米= 103 千克每立方米 4、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同种物质, 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6、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由于热胀冷缩,物质的体积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密度。(水的反常膨胀——4摄氏度的水密度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水的密度都变小) 四、量筒使用方法、 1、以什么单位标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最大量程是多少 3、分度值是多少 4、读数时要与液面凹底相平。

新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点 1 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可在液 体中进行,也可在气体和固体中进行,V 气>V 液 >V 固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 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相互作用力,它们同时存在,不能抵消。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但并不是说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3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3)固体很难被分开,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4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主要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等有关。两种正确的说法:①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②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一定越大。 5 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用功和能量可以量度物体内能的变化量。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6 (1)热传递条件:物体的温度不同;(2)热传递最终结果:物体的末温相同。(3)热传递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热量从高温传到低温(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都能发生热传递)。练习:下面每句中的热指什么,用热量、温度、内能填空:(1)摩擦生热:内能(2)今天的天气很热:温度(3)热传递:热量(4)放出热,温度降低:热量。 7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吸热或放热的多少等无关。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oC),表示1 kg的水温度升高1oC吸热4.2×103J。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实例:①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炎热,冬季比沿海寒冷;②用热水取暧;③用循环流动的水冷却机器或机器用水作冷却剂;④傍晚向秧田灌水,白天放水;⑤用水来缓解“热岛效应”。 8 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即“1循环4冲程1次功转2圈”)。其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汽油机的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顶部是喷油嘴。 9 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质量、体积、燃烧情况等无关。木炭的热值是3.4×107J/kg,表示完全燃烧1 kg木炭放热3.4×107J。 10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例:①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起来;②化纤布衣裤容易打脏;③夜间脱毛衣时看见火花。摩

热统知识点总结

第一类知识点 1. 大量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作物质的热运动. 2. 宏观物理量是微观物理量的统计平均值. 3. 熵增加原理可表述为:系统经绝热过程由初态变到终态,它的熵永不减小.系统经可逆绝热过程后熵不变. 系统经不可逆绝热过程后熵增加. 孤立系中所发生的不可逆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4. 在某一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和. 5. 在等温等容条件下,系统的自由能永不增加.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吉布斯函数永不增加. 6.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积无关,这个结论称为焦耳定律. 7. V S S p V T ??? ????-=??? ???? 8. V T T p V S ??? ????=??? ???? 9. p S S V P T ??? ????=??? ???? 10. p T T V P S ??? ????-=??? ???? 11. pdV TdS dU -= 12. Vdp TdS dH += 13. pdV SdT dF --= 14. Vdp SdT dG +-= 15. 由pdV TdS dU -=可得,V S U T ??? ????= 16. 由Vdp TdS dH +=可得,S p H V ???? ????= 17. 单元复相系达到平衡所要满足的热平衡条件为各相温度相等. 18. 单元复相系达到平衡所要满足的力学平衡条件为各相压强相等. 19. 单元复相系达到平衡所要满足的相变平衡条件为各相化学势相等. 20. 对于一级相变,在相变点两相的化学势相等.在相变点两相化学势的一阶偏导数不相等. 21. 对于二级相变,在相变点两相的化学势相等.在相变点两相化学势的一阶偏导数相等.在相变点两相化学势的二阶偏导数不相等.

九年级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三章 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体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分子间存在着。 2、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物体的内能与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内能越, 还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等因素有关。 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和,两者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 的。 5、燃料燃烧过程是把燃料的能转化为能。燃料的热值是指1Kg 的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或,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特性,它与燃料的有关,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或。 6、物体的吸热能力与、和有关,比热容是指单位的物质,温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7、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1、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并转化为的装置。常见的内燃机有和。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其中做功冲程把把能转化成能,压缩冲程把能转化成能,一个工作循环包括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次,曲轴连杆转周,飞轮转转,只有冲程对外做功一次,把能转化成能,其他三个冲程靠来完成。 2、热机效率的公式。 第三章认识电路 1.物体具有吸引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着________________。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本领强,它就会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电,束缚电子本领弱,它就会________电子而带_____电;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发生了______。 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__________,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_________。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 4.________是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5.电荷的_______移动形成电流。我们把_____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根据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______极流向______极。 6.用导线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

固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晶格(定义):理想晶体具有长程有序性,在理想情况下,晶体是由全同的原子团在空间无限重复排列而构成的。晶体中原子排列的具体形式称之为晶格,原子、原子间距不同,但有相同排列规则,这些原子构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晶格;由等同点系所抽象出来的一系列在空间中周期排列的几何点的集合体空间点阵;晶格是属于排列方式范畴,而空间点阵是属于晶格周期性几何抽象出来的东西。 晶面指数:晶格所有的格点应该在一簇相互平行等距的平面,这些平面称之为晶面。将一晶面族中不经过原点的任一晶面在基矢轴上的截距分别是u、v、w,其倒数比的互质的整数比就是表示晶面方向的晶面指数,一般说来,晶面指数简单的晶面,面间距大,容易解理。Miller 指数标定方法:1)找出晶面系中任一晶面在轴矢上的截距;2)截距取倒数;3)化为互质整数,表示为(h,k,l)。注意:化互质整数时,所乘的因子的正、负并未限制,故[100]和[100]应视为同一晶向。 晶向指数:从该晶列通过轴矢坐标系原点的直线上任取一格点,把该格点指数化为互质整数,称为晶向指数,表示为[h,k,l]。要弄清几种典型晶体结构中(体心、面心和简单立方)特殊的晶向。 配位数: 在晶体学中,晶体原子配位数就是一个原子周围最近邻原子的数目,是用以描写晶体中粒子排列的紧密程度物理量。将组成晶体的原子看成钢球,原子之间通过一定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晶格;所谓堆积比就是组成晶体的原子所占体积与整个晶体结构的体积之比,也是表征晶体排列紧密程度的物理量。密堆积结构的堆积比最大。 布拉格定律: 假设:入射波从晶体中平行平面作镜面反射,每一各平面反射很少一部分辐射,就像一个轻微镀银的镜子,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来自平行平面的反射发生干涉形成衍射束。(公式)。其中:n为整数,称为反射级数;θ为入射线或反射线与反射面的夹角,称为掠射角,由于它等于入射线与衍射线夹角的一半,故又称为半衍射角,把2θ称为衍射角。当间距为d的平行晶面,入射线在相邻平行晶面反射的射线行程差为2dsinθ,当行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来自相继平行平面的辐射就发生相长干涉,根据图示,干涉加强的条件是:,这就是所谓布拉格定律,布拉格定律成立的条件是波长λ≤2d。 布拉格定律和X射线衍射产生条件之间的等价性证明 假设:若X射线光子弹性散射,光子能量守恒,出射束频率:入射束频率: 2dSinθ= nλ Hω ω'= ck' ω= ck因此,有散射前后波矢大小相等k’=k 和k’2=k2根据X射线衍射产生条件得到(k’-k)=G 及k+G=k’两个等式;第二个式子两边平方并化简得到:2k.G+G2=0;将G用-G替换得到2k.G=G2也成立;因此得到了四个等价式子:;k+G=k’;2k.G+G2=0;以及2k.G=G2上面说明了X衍射产生条件的四个表达式等价性;下面就进一步证明布拉格定律与X射线衍射产生条件等价:证明:由 可以推出: 即可以得到即: 即:,命题得证 布里渊区定义 为维格纳-赛茨原胞(Wigner-Seitz Cell)。任选一倒格点为原点,从原点向它的第一、第二、第三……近邻倒格点画出倒格矢,并作这些倒格矢的中垂面,这些中垂面绕原点所围成的多面体称第一B.Z,它即为倒易间的Wigner-Seitz元胞,其“体积”为Ω※=b1·(b2×b3)布里渊区边界上波矢应该满足的方程形式为(公式) 因此,布里渊区实际上包括了所有能在晶体上发生布拉格反射的波的波矢k。 范德华耳斯-伦敦相互作用 答:对于组成晶体的原子,尤其是惰性气体原子,由于原子电子云是瞬间变化的,因此各个原子电子云间存在互感偶极矩,这种互感偶极矩将原子之间联系在一起形成晶体。也就是通过互感偶极矩作用即耦合作用后比没有耦合作用时要来得低,这种由于原子之间互感偶极矩所产生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之为范德华耳斯-伦敦相互作用 离子晶体中存在的相互作用: ? 异号离子间的静电吸引相互作用(主要组成部分)? 同号离子间的静电排斥相互作用(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具有惰性气体电子组态的离子,他们之间排斥作用有类似于惰性气体原子间的排斥相互作用? 存在很小部分的吸引性相互作用的范德华耳斯作用(大约占1%~2%)离子晶体中,吸引性相互作用的范德华耳斯部分对于晶体内聚能贡献比较小,大约1%~2%范德华耳斯相互作用是一种互感偶极相互作用,只要存在正负中心不重合的偶极子,就会存在这种相互作用,只是在离子晶体中,这种相互作用较小。

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 0(r 0=10-10m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 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温度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 水=4.2×103J/(kg ·℃),物理意义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 吸=cm (t -t 0) c =Q 吸 m (t -t0) m =Q 吸 c (t -t0) t =Q 吸 cm + t 0 t 0=t- Q 吸 cm ②温度降低时用:Q 放=cm (t 0-t ) c =Q 放 m (t0-t ) m =Q 放 c (t0-t ) t 0=Q 放 cm + t t =t 0 - Q 放 c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 =cm △t c =Q m△t m =Q c△t △t =Q c m Q —热量—焦耳(J );c —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 ·℃));m —质量—(kg );t —末温—摄氏度(℃);t 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 ),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 由公式Q =cm △t 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 1、 热机: 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 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