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精华复习资料

考研政治精华复习资料
考研政治精华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哲学都是

A.智慧之学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的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方面来定义“哲学”的。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不同于人们日常活动中自发产生的朴素观念。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不仅要提出一定的观点、原理和原则,而且要对哲学观点、原理和原则作出理论的解释和逻辑的论证,即不仅要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世界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的问题。因此,黑格尔认为,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把哲学称之为“智慧之学”,是古希腊哲人对哲学的定义。D选项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不是任何哲学的共同特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页;《大纲解析》第1页。

2.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所形成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方法论就是指在一定的世界观原则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是一切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B.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C.是一切哲学都主张的观点D.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人皆有之,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是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这是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方面来回答什么是“哲学”的。哲学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作为世界观的学问,哲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并自觉地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哲学方法论的具体内容。因此承认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一切哲学都主张的观点,因此选C。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页;《大纲解析》第1页。

3.爱因斯坦指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汇集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哲学在产生的初期,的确是同各门具体科学结合在一起的。后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知识逐渐积累起来,才逐渐从哲学的母胎中分化出来,产生了天文学、物理

学、数学、医学、历史学、军事学等一门门具体科学。

哲学和具体科学研究的领域和对象是有区别的。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某一特殊的领域或方面,研究它的特殊的本质和规律。哲学则是在具体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世界整体作出概括,它的任务是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最一般的规律。但是,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又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哲学不能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必须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的智慧是从具体的科学知识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另一方面,各门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A选项忽略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方面存在的区别。C选项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B选项本身正确,而且正确地指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但从题干的内容来看,本题显然是指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页;《大纲解析》第1页。

4.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和表述。

对于哲学的真正认识,首要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掌握了哲学基本问题,就把握了哲学的实质。哲学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亦称哲学的根本问题或哲学的最高问题。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明确地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来论述的是恩格斯。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提出的依据。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6.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

A.从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B.从唯物论和辩证法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C.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D.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

基本问题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植根于人们的实践之中,是对实践中主观和客观辩证关系的抽象概括。离开了实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将变得不可思议,因为实践既是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产生的根源,又是解决思维和存在之间矛盾的基础。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实践的观点去理解人与世界及其关系,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因此,真正科学地、直接现实地解决主观和客观、思维和存在之间的矛盾,只能靠人们的实践活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7.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D.二元论8.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是

A.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B.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C.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D.区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标准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考生要注意:哲学基本问题的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主要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同时,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解决。

如何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是否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分标准是是否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显然就是不可知论,因此,第7题的正确答案应是C选项。第8题的正确答案应是A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2页;《大纲解析》第1页。

9.哲学的党性即党派性是指

A.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B.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C.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的党性。

所谓哲学上的党性或党派性,既不是指哲学的阶级性,也不是指哲学上的政治派别,而是特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和斗争着的基本派别。哲学派别众多,但“任何哲学不是分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分属于唯心主义”,没有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哲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选项。

考生比较容易将哲学的党性和阶级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哲学的党性和阶级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哲学的阶级性是指由于哲学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所以他们对世界的根本问题的看法,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念,都明显地打上阶级的烙印,哲学思想的根本方向取决

于它所从属的那个阶级的根本利益。在阶级社会没有超阶级的哲学。哲学的阶级性的表现方式是非常复杂的。阶级、哲学、家学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1)某种哲学体系的阶级属性,并不完全取决于哲学家本人的阶级出身;(2)哲学的阶级性是就哲学的整个体系说的,而不是指其中的每一个命题、范畴或哲学判断;(3)哲学的阶级性并不排斥某个哲学体系中可能包含的真理因素及其对人类文化的积极贡献;(4)哲学理论的阶级实质和它在实际的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要区别对待。

虽然哲学的党性不等于哲学的阶级性,但二者又有一致性。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革命阶级或阶层和反动的阶级或阶层的对立、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1页。

10.哲学家依照他们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而形成了两大阵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大阵营划分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C.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互相对立的两大基本派别。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所不同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唯物主义一元论则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关于世界的可知性,绝大多数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由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可知论者对世界可知性的解释也是有根本区别的。唯心主义者把世界看成精神的产物,思维能够认识那一开始就已经是思想内容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已经认识和尚未认识的事物,是彻底的可知论者。关于意识有无能动性的问题,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意识具有能动性,只是唯心主义者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性,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绝对化;唯物主义者则坚持辩证的反映论,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它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因此,A、C和D项都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而对两者进行划分的惟一标准就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自然界、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思维、意识、精神是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和物质;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表现,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是否可知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

凡是认为世界具有统一性,世界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就是一元论。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上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世界的本原问题就是世界的本质问题。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和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都是建立在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基础之上;同样,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也不能区分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因为坚持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哲学家有的主张可知论,有的主张不可知论。世界发展动力问题涉及的是矛盾学说、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问题,它解答的是事物发展变化问题。意识的本质问题实际上是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中解答的,它本身从属于这个问题。对实践的本质问题的解答也不能区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因为有的坚持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哲学家(如黑格尔)对实践的本质问题也有深刻精辟的解答,对实践的本质问题的解答是讲如何改造世界,而唯物主义—元论同唯心主义—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对本体论层面的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对实践的本质问题的解答不是对本体论问题的解答。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

12.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性观点

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和古希腊哲学关于水、气、火等是万物本原的学说。“水是万物的本原”是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观点。水既是实物,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

13.赫拉克利特指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题干引自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世界万物本原的观点。赫拉克利特从燃烧的火中观察到宇宙正是处在这样一种生生不息的永恒的活生生的火中,这个火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物质的意义。赫拉克利特的火近似于一个抽象的火,它是万物构成的法则,是世界的本原。这种本原具有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和秩序性。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复归于火,而且在其燃烧和熄灭的过程中,火本身也要受一定原则的限制或支配,因而其运动也不是随意的,它构成这个世界存在的永恒规律。赫拉克利特一方面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从而以“活火”为象征,说明自然万物始终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真正不变的东西恰恰是“变”本身;另一方面他也认识到,虽然只有变化是不变的,但这种变化也是有章可循的。列宁评价说“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绝妙的说明。”这样,赫拉克利特就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完美地结合起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

14.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杨泉的水一元论,认为水是根本。水里的混浊部分,下沉了就成为了土,水变为蒸汽,就成为了天。这种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

15.“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题干引自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一书。拉美特利是一位立场鲜明的哲学家,为了反击“上帝造人”说,拉美特利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他认为,心灵和肉体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他围绕这一根本问题将哲学分为唯物论体系和唯灵论(即唯心论)体系两大类。拉美特利认为:心灵依赖于身体,是肉体的一部分和原动力,因而都是由物质构造的,都服从于机械运动的规律。拉美特利把他的机械论思想贯彻到底,继笛卡尔提出“动物是机器”之后,提出了“人是机器”的思想。拉美特利关于“人是机器”的思想打破了自然哲学中唯心主义的最后壁垒,但是其错误也是显见的。他的哲学是极端形态的机械论哲学的代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

16.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指的是

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

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

D.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全面论述了马克思和他一起创立的唯物主义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区别,认为费尔巴哈在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也抛弃了辩证法。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很显然,这里的“半截子”唯物主义指的就是费尔巴哈等人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彻底性,也就是说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没有“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考生要注意的是:恩格斯在这里谈的“现实世界”,包括现实的自然界和现实的人类历史。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2页。

17.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没有科学的实践观

C.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以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主要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两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虽然和朴素的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对世界抱有整体的观念,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严重的理论缺陷,其主要表现是:一是机械性。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二是形而上学性。把物质世界看作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内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三是不彻底性,即没有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底,在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对于物质世界仅仅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不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只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直观的对象,而不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改造的对象,从而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相反地,能动性原则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科学地实践观引入,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

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具有能动性,成为生气勃勃的科学体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4页;《大纲解析》第2页。

18.把世界看作是从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从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体观点辨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具体表现在:第一,机械性;第二,形而上学性;第三,不彻底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懂得世界和事物是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因此,把世界和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同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只是从客体的方面去把握和直观世界,抹杀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因此,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了唯心主义。题中观点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否认世界和物质的变化、运动;承认了人的自然属性,但没有认识到人的社会属性,即人在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

19.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的观点是

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对象、现实、感性”是指一切客观事物即客观物质世界。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两种最基本的关系,一种实践关系,一种是认识关系,二者之中前者更根本。因为人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客观世界的,首先是实践关系,其次才是认识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把实践观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从而表明了自己的“新唯物主义”的哲学性质。在分析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之后,马克思接着说:“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可见,唯心主义者看到并肯定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意义,但是他们却把这种主观能动性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即把人们实践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客观物质性抽象掉了,只剩下人们的意志、愿望等主观的东西。由于他们的哲学前提是精神决定物质,因而必然把人的精神因素、主观作用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绝对的、决定性的东西,必然把精神看成是一切现存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源泉,因而实质上,唯心主义者也是把实践活动排除在认识论之外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4页;《大纲解析》第2页。

20.“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派别的辨别。

题干选自《资本论》。马克思指出:“我们要考察的是专属于人的劳动。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

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很明显,马克思在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基础上视劳动为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无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页;《大纲解析》第2页。

21.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无限度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这说明,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B.世界观与方法论相分离

C.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离D.自然观与历史观相分离

22.之所以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强调“无实”是因为

A.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做出了贡献B.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C.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D.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唯心主义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方面加以扩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就会产生唯心主义。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感觉、经验因素,把它们看成不依赖于物质的、第一性的,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概念、理性因素,把它们看成不依赖于物质的、第一性的,就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列宁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这就必然导致了唯心主义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只是一朵不结果是的花。因此,21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22题的正确答案是C 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2页。

23.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既有社会历史和阶级的根源,也有认识论上的根源。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主要表现在

A.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屏障B.把绝对精神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C.把感性当作主客观之间的中介D.把主观精神夸大为派生物质的根源[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唯心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要是由于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展,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片面夸大了精神的作用,这是唯心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唯心主义产生的最初根源就在于在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灵魂不死的观念和自然力被人格化。此外,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总是受到社会没落反动阶级的拥护和利用,使其得以保存和广泛流传。唯物主义者认为,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感觉是迈向更高级的理性的桥梁和基础,因此感觉既不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也不是惟一的存在。显然,A选项是典型的不可知论的观点。一般来说,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地夸大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片面地夸大概念理性。B选项是客观唯心主义产生的原因,D选项是主观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2页。

2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类型是指

A.辩证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B.宗教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唯

心主义

25.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得两种不同回答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D.对世界的存在状态的两种不同观点[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两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都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者的区别在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两者在精神决定世界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认为只有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客观唯心主义的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它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观精神,而是由超时间、超空间的“客观精神”决定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实质上这里的“客观精神”不过是上帝的别名。第24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第25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2页。

26.“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这是一种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唯理论的观点

2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认为只有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

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主要有: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倡言“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尼采的“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的“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中国古代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万物皆在我心中”,等等。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把“心”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属于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这两题的正确答案都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5页;《大纲解析》第2页。

2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着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全部哲学中始终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同时也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围绕着如何理解世界的存在状态,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

法来把握世界所形成的。问题在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也离不开哲学基本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始终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相结合的。历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也存在过辩证的唯心主义;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也出现过具有辩证思维的唯物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3-4页;《大纲解析》第2页。

29.哲学史上的一元论是承认

A.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学说B.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的哲学学说C.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哲学学说D.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哲学学说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元论哲学。

在回答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即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形成了两种哲学观点即: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是指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一个本质或本原的哲学学说;二元论是指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两个独立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才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就在于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4页;《大纲解析》第1页。

30.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

A.坚决地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系的错误观点

B.坚决地以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C.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D.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统一的多样性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第一,它以发展的观点看自然、社会和人。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第二,它是具有彻底批判精神的理论,对自己的学说也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8页;《大纲解析》第4页。

31.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辩证法D.科学的实践观[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在:①在世界观中,它确认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使自然打上人的烙印,排除实践就不能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②在认识论中,它把实践放在首位,作为全部认识的来源、动力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③在历史观中,它把实践作为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正是因为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6页;《大纲解析》第3页。

3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以及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重要表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8页;《大纲解析》第4页。

3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表现在:(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批判精神。第一,它以发展的观点看自然、社会和人。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第二,它是具有彻底批判精神的理论,对自己的学说也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科学的成果,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以及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重要表现。33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但试题要求选出“根本特征”只能是选项D。33题的正确答案是34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8页;《大纲解析》第4页。

3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及其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从广义上来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知识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所以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列宁还多次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的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三种主要的思潮就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法国一般革命学说相连的法国社会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6-7页;《大纲解析》第3-4页。

36.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容是

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物史观D.认识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直接的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在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主体是“绝对理念”。“绝对理念”是普遍的,而且是绝对的形式,它经过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过渡环节而展现自己的辩证发展过程。马克思站在人类认识史的高度,一方面对黑格尔辩证法做出了科学评价,另一方面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也进行了批判改造。马克思指出:“我的辩证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造物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马克思批判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要把辩证法从思维王国拉回到人的尘世生活,使辩证法由思维辩证法变成实践辩证法。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除了以黑格尔的辩证法作为其理论来源外,更主要的还有其现实的根源,那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对立、冲突的分析和研究。由于题干问的是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什么合理内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5-6页;《大纲解析》第3-4页。

37.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其理论体系中有各自的地位。第一个层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二个层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剩余价值学说;第三个层次:在前两个理论层次基础之上的理论结论——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教材链接]该相关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7页;《大纲解析》第4页。

38.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被称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

A.坚持科学的实践观B.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只是贯彻到自然领域,在社会历史观上,唯心主义占据着统治地位,旧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因此被称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所以选D。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与社会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形成了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这样就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7页;《大纲解析》第3-4页。

39.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先于本质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统一于存在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40.现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的根本特点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强调人的主体性

C.高扬人的理性和人道主义的精神D.反对科学和理性,提倡非理性主义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观点。

人本主义反对科学和理性,批判科学技术,认为科学不能回答人的价值问题,主张哲学应抛弃外界的认识而回到人的存在的本身,注重对人的内心生活的非理性的发掘,重建“现代性”崩溃后人类的精神价值,强调人的存在的本体论,具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人本主义哲学将世界和人生的本质归结为非理性的生命意志和本能冲动等,认为把握世界和人生的本质不能借助于理性、逻辑和科学,而只能借助于非理性的生命直觉和神秘的内心体验。因此,40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选项。

人本主义哲学主要包括: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伯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存在主义和当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特殊认识,对某些哲学问题的研究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但总的来说,它们在本质上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立的。B选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的观点,C选项是具有二元论倾向的杜林的观点,黑格尔在《法律哲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因此,39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页;《大纲解析》第7页。

41.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潮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经验论和唯理论D.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潮。

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哲学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和积极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另一个是反对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理性主义传统,转向非理性主义的现代西方哲学。在当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潮,即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因此选D。

[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应试精华》第11页;《大纲解析》第7页。

2017考研政治复习时政模拟题

2017考研政治时政复习策略要善于分析命题思路 一、选定教材 备考中,常会存在有不少考生为选择哪本教材而纠结的现象,也有部分考生存在盲目 跟风现象,最终各种教材应有尽有,但不知从何处着手复习。事实上,同类书籍所涵盖的知识点大都是大同小异的,考生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教材即可。与选教材相比,更为重要的在于自己如何有计划地展开复习,在于能否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及能否把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分析。 二、探析命题规律 通过分析近年来真题,每年都不乏有以热点作为材料来命制的一些试题,考生需要对 热点问题引起足够重视。时政所考查的内容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这四道记忆性试题,其他试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很可能会结合热点问题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比如,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中就不乏对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等内容的考查。考生今年在复习时政时,需要重点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中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发展 新常态”、”三严三实”等热点问题。 三、学会多角度分析 考生在备考时政热点时,除了要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还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因为 同一热点所涵盖的知识点往往并非只有一个,考生做题时需要多方面分析,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准确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热点问题。例如,考生在备考“生态文明”这一热点时需要与以下知识点相链接:一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二是2016考研新大纲增加的考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三是“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四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五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以上就是本期文都2017考研网分享给各位考生的2017考研政治时政部分的复习资料。政治复习开始时间最好不要太晚,许多理论性质的东西不仅需要背诵,理解同样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早作准备。

2008年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解析(完美打印版)

2 0 0 8 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 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 ~ 1 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 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 项的字母涂黑。) 1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 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 . 坚持人的主体地 位 B .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 识世界 C .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 二性 D .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 解现实世界 【答案】。 D 【解析】( 1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 1 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 概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指出:“ 从前的一 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 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 主体方面去理解。” “ 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 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同以往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体系的中心范畴。( 3 ) D 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正确观点。 A 选项是人本主义的观点, B 选项是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共同观点, C 选项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故无论 采用正选法还是排谬法,正确选项 只能是 D .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大全

全国2009年4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广延性B.存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联系的B.精神的 C.发展的D.实践的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A.质量互变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 C.政治制度D.生产方式 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D.直接动力 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还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能推动历史进步 C.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都是天然合理的 D.人民群众的活动是不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15.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6.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劳动力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旧价值转移过程的统一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A.政党制度B.三权分立制度 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 19.产业资本循环中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2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c B.I(v+m)=IIc C.I(c+v+m)=Ic+IIc D.II(c+v+m)=I(v+m)+II(v+m) 2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A.不变资本的产物B.可变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全部所费资本的产物 22.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 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 C.垄断利润D.企业利润 23.资本主义地租是() A.农产品价值低于生产价格的差额B.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平均利润 C.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D.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D.金融寡头 25.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26.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 A.无产阶级B.科学技术 C.巨大的社会财富D.社会化的生产力 27.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 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 28.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列宁B.斯大林 C.布哈林D.托洛斯基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0.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人人平等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有() A.民主社会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 A.朴素唯物主久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B.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2012、34)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4分) 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了质的飞跃的原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4分) 答: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实质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和谬误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真理和谬误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离不开谬误,任何真理都离不开谬误,离开了谬误,真理也不存在了。谬误离不开真理,任何谬误都离不开真理,离开了真理,谬误也不存在了。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真理渗透着谬误,谬误渗透着真理。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真理,又要看到谬误。“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此题也可以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4分) 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2讲述的是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她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并发明了“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引起了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启发,理论创新是人们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拓展新视野,开辟新思路,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只有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成功,如果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放弃了理论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必然失败,所以,我们应该像材料中的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和迪迪?艾伦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实践活动就能成功!

考研政治真题_历年考研真题

考研政治真题 单选题 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再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率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则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皆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度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 A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 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 7,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 )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doc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 (总分:20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7,分数:9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2008年单选)(分数:2.00)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 (2007年单选)(分数:2.00)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分数:2.00)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2000年单选文科卷)(分数:2.00)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2005年单选)(分数:2.00)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7.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2012年单选)(分数:2.00)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8.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2001单选文科卷)(分数:2.00)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1999年单选文科卷)(分数:2.00)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 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4.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1)

马原在考研政治中有一席之地,马原的知识点有很多易错的地方。下面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1)”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1) 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2.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3.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是世界本原问题。 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6.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这说明人们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没有的东西。 7.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逐渐改进的时间测量精度说明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注意区分时间(客观性)和人的时间观念(主观性))。 9.非传统指数(比如口红指数)可以反映经济走势的例子给我们启示是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10.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注意不是时间和空间) 马原的复习需要方法,讲知识点难点记忆清楚。以上是考研小编整理的“2019考研政治马原考试难点精华整理(1)”相关文章,提醒大家冲刺复习注意方法,预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更多马原信息请关注考研马原频道。

2018考研政治五大科目构成

2018考研政治五大科目构成 要想考研政治考出高分,按照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来复习市必然的。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就是揭示考研政治的内容在本质上是考什么的规律。纵观历年考研政治真题,我们不难发现,考研政治无非是考5门课程的内容。 什么是考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根据历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规定,考研政治的学科范围包括5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法基)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称形政以及当代)约16%。从这5门课程考点的特点来看:第一门课是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结构来看,《原理》这门课程的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第1章)。主要是从整体上说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第2—4章)。其中,第2章介绍的是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第3章介绍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第4章介绍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5、6章)。其中,第5章主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关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第6章主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四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7、8章)。其中,第7章介绍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第8章介绍的是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的内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 从考研的出题来看,《原理》这门课程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根本,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门课程主要考三个方面的考点:第一是概念;第二是观点;第三是意义。 第二门课程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基本规律和经验的总结。 从结构来看,《概论》这门课程的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第1—2章)。其中,第1章从总体上介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条件、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2章从总体上介绍了贯穿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精髓。 第二部分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第3—4章)。其中,第3章介绍的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4章介绍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政治考研复试题

政治 1.如何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曾经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zhidao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事求是是我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内和核心。 第一、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沦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二、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由于实事求是是我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容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的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如何理解我国初级阶段的特征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来 第一,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第二,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源相应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必须把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间的辩证统一度关系,进一步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3. 如何完善和保障民生 一、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是因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闭门自给自足,如果自给自足,这样会导致与世界脱轨,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从而导致国力衰退,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我们可以吸取到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导致主权被迫害。没有主权就难以保证人民的利益。 二、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包含着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善基础设施,对提高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方便人们出行,提供更多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场所。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过程,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善民生。 四、加大对科学教育发展的投入。科学教育教育的发展,能促进科学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科技的发展,能够方便人们生活,同时科学教育能够保障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破除落后观念,促进社会进步。 五、保护生态坏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性气候问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保护生态环境是改善人民的重要内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住的美好城市或者美丽乡村,是人心所向。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当代的需求,也造福后代,给后代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六、总结。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科学教育的投入、保护生态坏境可以提高保障民生并且可改善民生 4.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一切为了人民。 2、实现共同富裕。 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1)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2.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总结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及其辩证统一关系 江泽民指出,总结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21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胡锦涛认为“三个代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只是三句话,不仅仅是三句话。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2020考研政治5大科目题型及分值比例

2020考研政治5大科目题型及分值比例 考研政治各个科目题型及分值比例,在此帮大家整理好了,希望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在最后的两个多月抓好重点。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共3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各科目分数占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三、题型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题1分,题号1-16)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题2分,题号17-33) 分析题50分(每题10分,题号34-38) 四、各科目对应题号 (一)马原(24分) 单选题:1、2、3、4 多选题:17、18、19、20、21 分析题:34 哲学:1、2、17、18、34

政经:3、4、19、20 科社:21 (二)毛中特(24分) 单选题:5、6、7、8、 多选题:22、23、24、25、26 分析题:35 (三)纲要(20分) 单选题:9、10、11、12 多选题:27、28、29 分析题:36(纲要或毛泽东思想+纲要)或 单选题:9、10 多选题:27、28、29、30 分析题:36(纲要或毛泽东思想+纲要) (四)思修法基(16分) 单选题:13、14 多选题:30、31 分析题:37(思修或思修+法基) 或 单选题:11、12、13、14 多选题:31

分析题:37(思修或思修+法基)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分) 单选题:15(国内时政)、16(国际时政) 多选题:32(国内时政)、33(国际时政) 分析题:38(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五、几个解释 (1)马原分析题一般情况下只考哲学,哲学集中在辩证法和理解论; (2)纲要的分析题要么是纯考纲要,要么就是纲要和毛泽东思想的 结合; (3)思修法基分析题要么纯考思修,要么就是思修与法基的结合, 没有单纯考法基的先例; (4)形势与政策只考选择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只考分析题,考 察的方向一般与中国相关。形势与政策亦会渗透进其他科目实行考察,在毛中特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5)毛中特大纲规定考察30分,但是实际考察24分,纲要大纲规 定考察14分,但是实际考察20分。因为纲要与毛中特的毛泽东思想 部分联系非常紧密,二者经常结合起来实行考察。 PS:此总结只针对一般情况,因为个别科目可能会出现特殊情况,比如2020年(含)之前,思修考察18分,2020年马原分析题是12分,当代分析题是8分。

2019考研政治:历年重大会议汇总(四)

2019考研政治:历年重大会议汇总(四) 14、七届三中(1950.6):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树敌太多,造成全国紧张,而应该集中力量向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进攻。按照*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国*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增强党的自身建设。 15、八大(1956.9):“八大”准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增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 (1)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2)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3)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点、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有哪些需要重点看的精华知识点?小编为大家梳理。下文,介绍知识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 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当今世界,科学越来越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力量,成为代表一个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应当更加自觉地依靠科学,发扬尊重科学、追求知识的精神,努力在全民族范围扎扎实实地组织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2019考研政治时政热点:2018年6月10日_毙考题

2019考研政治时政热点:2018年6月10日 【国内要闻】 1、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9日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外方领导人。习近平强调,青岛是著名的帆船之都,许多船只从这里扬帆起航、追逐梦想。明天,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全面规划本组织未来发展蓝图。让我们以青岛峰会为新起点,高扬上海精神的风帆,共同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征程。 2、由西安交通大学贺西京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三维(3D)打印技术重建脊柱脊髓功能的临床应用与相关研究项目,结合金属三维打印技术,研制出可动人工颈椎假体,为解决颈椎次全切、减压融合术后活动度丧失这一难题提供新思路。 3、6月9日,由中核集团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磁体支撑首批产品在贵州遵义正式交付,将被运往位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现场,成为进入厂房并进行安装的首批基础性部件。 4、国家统计局6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涨幅与上月相同。 5、6月8日至6月10日,2018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和第十届中国海洋文化节主场活动在浙江省舟山市举行。今年海洋日的主题是奋进新时代,扬帆新海洋。 6、6月8日,司法部向社会发布《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告》,标志着首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工作正式启动。 【国际要闻】 1、当地时间6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登上空军一号前往新加坡,预计周二(12日)在新加坡会见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 2、七国集团(G7)峰会6月8日在加拿大揭幕。峰会前夕,美、法、加三国领导人在社交媒体上率先唇枪舌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更上演一场兄弟反目。目前,特朗普没有等到G7峰会结束,就于9日离开了加拿大魁北克,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表示,各国

考研政治精华:毛中特30条“根本”

考研政治精华:毛中特30条“根本” 考研政治复习要注意分类总结,把握重点,掌控全局。梳理好每个科目框架,把握好答题的技巧。本文分享,希望助大家一臂之力: 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它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它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3.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4.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 7.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8.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9.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0.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12.人民军队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这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1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14.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指导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考研政治时政热点:环境保护

考研政治时政热点:环境保护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国民经济获得了超高速的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城市人口只有1.7亿人,占人口总数不到20%,但经过30年的发展,到去年我国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率达到了51%(包括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0%,城市人口会接近10亿。其实,这个城市化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低,但是中国的城市化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城市人口总量惊人,人口总量问题给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历程,但是今天仍然呈现出非常有潜力的经济增长态势。首先,我们的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规模巨大,资金充足和行动力极强的区域发展。从2008年金融危机投资四万亿提出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开始,一系列的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都在迅速制定和实施,同时我国经济开发区的数量和范围也在几年之间向中部和西部迅速扩大。 中国的产业结构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一直保持着鲜明的特色。产业结构既决定着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结构。所以我预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将继续处在一个快速城市化和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这样的产业结构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第二产业是一个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污染的产业。如果产业结构一直如此的话,中国的环境压力就将继续而且长期存在。 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大量消费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是因煤炭消费而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早在上个世纪就达到了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间,我国首次将这个污染物规定为约束性指标。第二个约束性指标是氮氧化物,它同样来源于化石燃料的消费,同样已经成为了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限制氮氧化物排放也写进了“十二五”规划当中,要求在五年期间,全国的氮氧化物总量减少10%。除此之外,由于二氧化碳浓度不断提高而引发的气候变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 但问题是中国的经济还要继续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费也还要继续增长。假如我们仍旧保持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到了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将至少增加一倍。如果能源消费模式不改变、治理模式不改变,那么碳排放的净增长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想要在不改变模式的情况下降低碳排放,唯一方法就是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只有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4%,才能够在十年之后获得碳排放的净减少。但显然我们是不能够接受这种增长速度的。 中国的农业可以说是一个虚弱但庞大的产业,它创造的经济价值很低,但是它的消耗却十分巨大。中国的农业消耗了中国全部水资源的60%以上,这个比重远远超过了工业和城市。农业同时也是中国水污染物的最大排放者,全国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水污染物是农业排放出来的。比如:由于化肥利用率的低下,大量没有利用的化肥进入水体从而造成富营养化问题。 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相伴而生的还有另外一种不平衡,那便是环境、资源、能源区位的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