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与基督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1-04-16
作者简介:李正奎(1951-),男,朝鲜族,吉林和龙人,延边大
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副主任。
2001年6月第34卷第2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 anbian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 J un.2001Vol.34 No.2
韩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与基督教
李 正 奎
(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在韩国,基督教是作为西学被传入的,它对韩国近代的社会变迁既起到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启蒙作用,也起到对
西方的科学、思想文化以及教育注入与普及的媒介作用,从中也流露出要征服异教民族的文化殖民主义本性。
[关键词]韩国;近代社会;基督教
[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311(2001)022*******
On the Changes of Modern K orean Society and Christianity
L I Zheng 2kui
(Social Sciences Depart ment ,Y anbian U niversity ,Y anji Jili n 133002,Chi na )
Abstract :was introduced into K orea as a western culture.It played important roles not only in enlightening people ’s anti 2feudalism thinking but also in introducing and spreading western sciences ,thinking and education in the changes of K orean modern society.Among it ,we can see its nature of cultural colonialism clearly in conquering nations with different religional be 2liefs.
K ey w ords :K orea ;modern society ;Christianity
韩国是一个宗教多样化的国家。然而,在韩国的诸多宗教中,佛教、儒教(儒学)、道教、基督教[1]等主要宗教不仅都是外来宗教,而且组成韩国宗教文化主脉的主要宗教。诸如大亻宗教、园佛教、甑山教、天道教以及基督教等,这些都是同韩国近代的社会开化运动相联系而新创建或传入的年轻宗教。如果说根基于韩国传统文化的大亻宗教等新宗教的创立,表明了近代韩国人正视日益没落的社会现实,试图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改造,以寻求救国之道,走向富民强国之路的愿望,那么,基督教在韩国的传播,可以说是韩国人学习并接受西方文明的直接渠道。基督教在客观上起到了韩国近代开化进程中的催化剂作用,这种作用在现代韩国社会走向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表现得依然比较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国的“五・四”以后,由于中韩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走向根本不同,在学习和接受西方文明方面所选择的内容、采取的方式也各
不相同,因而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区别。与中国不同,韩国的现代文化特别是文化的基础理念主要是以西方基督教文化为媒介所展开的,[1]因此,了解韩国基督教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我们比较完整而清楚地把握韩国思想文化的整体内容及其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天主教传入韩国及对社会的影响
众所周知,基督教具有无孔不入的传教习性,然而,基督教传入韩国有其更深层的原因。自16世纪末的壬辰倭乱以后,统治朝鲜几百年的李朝封建制度开始走向没落,到了17世纪,朝鲜社会陷入了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思想僵化、民生受威胁的严峻境地。可是封建统治者们却置国难与民生于不顾,依旧热衷于争权夺利的党派之争,社会危机更加恶化。面对这种现实,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对传统思想进行反思与批判,寻求能够挽救社会危机和民族命运的新的思想和理念,这就是实学和西学。落后的朝鲜需要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而这种需要恰恰成了韩国人接受基督教的最初的动机。
・
29・
基督教传入韩国是壬辰倭乱时期。朝鲜使臣李日卒光从我国(明朝)带回《天主实义》并以西学名义介绍给本国为起点的。尔后,1784年,朝鲜人李承熏在北京受洗礼。[2]他归国后相继为李蘖、权哲身等人举行洗礼。不久,随着信徒数量的不断增加,便逐步形成了朝鲜最初的天主教团体。然而,在李朝统治者看来,天主教思想和信仰活动是威胁儒教体制的异端邪说,是反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行为。于是,就颁布“西教禁压令”,对其加以镇压和根除。纵观韩国基督教历史,天主教传入朝鲜后的前100年是殉教的历史,是韩国封建传统文化与新传入的西方文化之间正面冲突的历史。
朝鲜王朝时期一直处于支配地位的思想是正统的朱子学,那么,能够对这种儒教传统提出正面挑战的天主教的新思想是什么呢?
首先,“天”观与“神”观的对立。儒教中的“天”是内在于宇宙的“理”与内在于人的“性”的统一,它虽然是一种绝对的存在,但是并不是超人格的,而立足于这种“理”和“性”的现实社会体制是由于它的“天”性而被绝对化的,因此,对这种社会体制的批判当然是不容许的。与此不同,天主教的“神”或“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一种超自然超人间的存在,它的存在虽然也是绝对的,但是它与世界的关系是造者与被造者之间的主从关系,所以,在天主教那里,被创造的世界及现实体制总是相对的,就绝对的“神”的意志而言,现实与体制又总是批判的对象。这种与儒教的“天”观相区别的“神”观,就是天主教带给韩国的新思想,它为李朝封闭的传统思想和封建体制打开了缺口。
其次,“天人相与”的天人观与“神人相分”的神人观的对立。李朝的封建社会结构是以“天人相与”的礼教传统思想为基础的身份等级社会,也就是根据人与天的相与程度即人的“天性”的大小来把人分为两班、中人、良人及贱民等不同身份的等级。天主教则主张神人相分,它从“天主面前,人人平等”的教理出发,提倡对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天主教的平等人权思想源于其信仰的灵魂不灭说和天主审判的教义。天主教认为,人皆有灵魂,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人的肉体死后灵魂依然不灭,而每个人都凭借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最终受到天主的公正审判,其中行善者的灵魂能升到天堂,亨受永福,行恶者的灵魂却被打入地狱,受罚受苦。就科学无神论来说,这当然是荒唐无稽的,但是对于当时李朝封闭的传统思想和不合理的身份社会体制,这种思想确实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 新教传入韩国及对社会的影响
新教传入韩国是19世纪80年代的事情。19世纪末,朝鲜终于解除了持续100多年的“西教禁压令”,允许对西教的信教自由和布教自由。在这个时期,致力于韩国传教活动的主要是美国和各国新教的传教部选派的传教士。1885年,美国传教士阿盆泽勒牧师夫妇和思德伍德牧师同船到达朝鲜,开始了他们在朝鲜的新教传教活动,并分别创办了韩国最初的监理教会和长老会。不久,各国的监理教、长老会、浸礼教、圣公会、安息教、圣洁教、救世军等新教传教部纷纷向朝鲜选派传教士,开展传教活动,设立教堂,掀起了一股基督教新教热。
在近代的韩国之所以出现空前的新教热是有其原因的。首先,从社会现状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朝鲜被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民族大灾难时期,而对处于民族危机的韩国人来说,新教所带来的福音是一种新的精神寄托。其次,与天主教不同,新教的传入和传播一开始就伴随着西方科学教育和思想文化的注入与普及,许多传教士把自己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教育、医疗等其它领域。这时的新教对于韩国的科学文化和教育的普及、民族语言的使用以及社会运动的开展等诸方面,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由此看出,韩国近代的新教热与其说是宗教热,倒不如说是韩国人自我觉醒的文化启蒙运动。
诚然,作为宗教的新教所要传的是拯救的福音,而韩国人是在何种意义上接受新教的呢?
首先,以拯救灵魂为目的的纯宗教意义接受福音的信仰运动。在韩国,新教传教初期的传教士中,清教徒型的人较多。因此,新教以克服所面临的民族危机的基本态度,掀起教会非政治化的救灵运动。他们认为,韩国在政治上是无可救药的,而挽救韩国的真正道路是拯救韩国人灵魂的救灵运动。他们采取教会不干预政治、也不被政治所利用、教会对参与政治的教徒个人不负任何责任的传教方针的同时,在传教内容上强调通过圣灵求得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以拯救个人的灵魂。这种所谓的救灵运动实际上是正统的基督教保守思想在韩国的表现。
其次,试图在基督教福音中重新发现民族精神真谛的文化自由主义。初期传教士的多数人把韩国传统文化视为落后的东西而加以否定,但在教会上层中,也有努力寻找民族文化的真义、有探究挽救民族文化整体性问题的人们,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崔炳宪。
崔炳宪(1858—1927)是儒教出身的牧师,他的
・
3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