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根据世界国际铁路联盟给出的数据,运输行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的23%,现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在2007 年每辆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为193 克/公里,而从2009 年我国相应的限制法律实施的情况下减排13%,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下降到168 克/公里。这两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成果但是按照我国“到2020 年单位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45%”的减排目标,要实现每台汽车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降低到105 克/公里,我们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需要的下降值相当大,给我们的考验和压力也是巨大的。

上面的这些数据警示着我们全球因为能源利用而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与能源利用息息相关,面对着全球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产生的这些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匮乏等问题,全球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全新概念,“低碳经济”一方面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等手段来实现能源的节约、增效;另一方面指开发利用新的能源。

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的现实情况促使全球各国开始重新聚焦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并且寄希望于新能源能够改

善化石燃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可能会发生的能源枯竭问题。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零污染、高能效、低能耗和多元化的能源供给,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环保、节能、增效一直是受到诸多关注的话题,长久以来,我们用法律和经济以及科技等多种手段全面开展的低碳经济理念在现今是能看到一定的成效的。但是由于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日益扩大的石油能源的需求,与有限的地球资源背道而驰,由此而出现的社会震荡和担忧也越来越严重,新能源的利用就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不可忽视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全球各国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重要展览手段。

常规能源一般是指具有较成熟的利用技术并且已经被广泛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还没有被广泛采用的,正处在研究开发阶段的能源。常规能源是指像煤碳、石油、天然气等已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能源,而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及地热能和氢能等等这类在近代才开发利用的能源则被称为新能源。新能源具备很多优点,如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和风能,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释放污染物。新能源所共有的特点如下:第一,资源丰富并普遍都具备可再生性,可满足人类持续利用;第二,能量密集度较低,需要较大空间便于开发利用;第三,零碳含量或含量少,对环境污染小;第四,全球分布面积广,利于各个地区分散的小规模利用;第五,由于能源的持续性供应较差,波动性大使得不能用于持

续的能源供给利用;第六,开发利用的成本高导致大规模推广难。

1.1.1 太阳能

地球上最根本的能源是太阳能。传统能源如煤、石油中的化学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成的;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其实也都来自太阳能。太阳每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为50×1018KJ,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量消费的1.3万倍,因此利用太阳能的前景非常诱人。阳光普照大地,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并不大,如何把分散的热量聚集在一起成为有用的能源是有效利用太阳能的关键。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是光热转化或光电转化。太阳能的热利用是通过集热器进行光热转化的,集热器也就是太阳能热水器。它的板芯由涂了吸热材料的铜片制成,封装在玻璃钢外壳中。铜片只是导热体,进行光热转化的是吸热涂层,这是特殊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这类热水器曾有蓬勃发展,特别是在美国、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安装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住宅达到10%—15%。80年代在美国已建成若干示范性的太阳能发电站,用特殊的抛物面反光镜聚集热量获得高温蒸汽送到发电机进行发电。光电转化主要通过光电池,即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能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能量转换器。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当半导体材料受到光照射时,物体内产生电动势或电流。已有

使用价值的光电池种类不少,多晶硅、单晶硅(掺入少量硼、砷)、碲化镉、硒化铜铟等都是制造光电池的半导体材料。其中以单晶硅电池性能较好,光电转化率高,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不仅能满足当时的供电需求,而且还能将部分电能储存于蓄电池中,大的可用于微波中继站、卫星地面站、农村电话系统,小的可用于太阳能手表、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充电器等,这些产品已有广大市场。

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之一,其全年太阳能总量为917一2333kwh/m2,中值为1625kw/m2。与同纬度的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资源状况与美国相当,但比欧洲和日本优越得多,具体分布如表1.1所示。

表1.1中国太阳能辐射资源分布状况

1.1.2 风能

风能是因空气流动所产生的气流而提供给人们的一种可被利用的能量,即风能就是空气动能。空气流动速度越快密度越大,产生的动能就越大。风能较其他新能源来说,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它的蕴藏量巨大,分布极为广泛,永不殆尽,对一些离主干电网较远的岛屿及交通不便利的边远区域所产生的作用极为重要。

目前,风能因为其特殊的性质被最广泛的利用于发电产业,但是风能的开发利用也是利弊兼得,因为自然条件的影响风速具有不稳定性,它所产生的动能大小也就不稳定;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严重制约着风能的可利用性;风能的转换率较低且作为新型能源,其使用设备也并不完全成熟。

1.1.3 其他能源

还有其他各种新型能源,如光能、核能、铀能、生物能源、地热能以及水能和氢能等等。对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都是有利有弊,比如核能不但其资源利用率低,而且其反应之后产生的核废料将成为生物圈的危害因素之一,因为核废料的处理技术还未达到可以完全分解的阶段;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也存在隐患,且建设核电站的费用比常规能源发电站高的多,相应的投资风险必然大。

海洋能指蕴藏在海底的多种可再生能源,像潮汐能、海

水温差能及海水盐度差能等等,这类能源都具备可再生和零污染等特性,所以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将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利用策略。但是其局限性体具体表现在全球地域海洋面积的不同分布情况,各个地区要考察实地的利用条件才能加以开发利用。

铀能是原子能的其中之一,虽然此能源在地球上储藏量稀少,但其产生的功效却高于其他能源很多。如果一座普通发电站一天需要消耗大约一千吨左右的煤,但用铀来替代煤,那么只需要大约0.5千克量的就足够了。这样即能体现环保还能节约煤炭的消耗量,向地球环保道路又跃进了一步。

中国能源现状与展望

中国能源现状与展望 从类别上来讲,能源分成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 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是促进社会进步 和文明的主要能源。在讨论能源问题时,主要指的是常规能源。新能源是在新 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常 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以核裂变能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把 它用来生产电力和作为动力使用时,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到80年代世界上不 少国家已把它列为常规能源。太阳能和风能被利用的历史比核裂变能要早许多 世纪,由于还需要通过系统研究和开发才能提高利用效率,扩大使用范围,所以 还是把它们列入新能源,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2016 年全部类型发电中,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占比分别为 74。4%、17.8%、4.1%、3.6%。火电同比增速由 2011 年 13。9%下降至 2016 年 2。6%,同比增速放缓。水电受天气因素影响波动较大。2012、2014 年来水较好,水 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超过 20%。2015、2016 年来水较少,水电发电量同比分别 同降 6.4%、同增 5.6%.2016 年风电、核电同比增速分别为 30.1%、24。4%且近几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由于国家鼓励清洁能源、限制火电发展,因此在四种发电类型中火电增速最为缓慢,火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煤炭一直作为我们的主要利用资源,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丰富的煤炭资 源也正好提供了我们的开发利用,所以我们直到现在,无论多少新型能源的开发,也离不开煤炭对我们的帮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的飞速 发展,煤炭仍旧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能源。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 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 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 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我国煤炭从储量相当丰富,仅次于俄罗斯、美国,所以在能源结构中以煤为主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也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我国比较成熟太阳能产品有两项:太阳能光 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不过光伏发电占中国发电量的占比并不高。 水力发电始终是中国的强项,其占总发电比也比较高。三峡大坝,葛洲 坝我想无人不知。在水电的开发,设备,施工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并 不算早,但巨大的开发市场与倾向性较强的招标模式,使得中国与水电相关的 企业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全世界前十五大水电站中,中国占了七个,前十大水电站中占了四个,如果算上即将开工投产的乌东德和

我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论文)我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完成日期 授课教师 得分

我国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王宝增 能源学院 摘要:概述了世界和中国的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阐述了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概况。分析了我国新能源应以太阳能和风能为开发重点,分析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新能源开发的政策。 关键词:新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问题;政策 1能源危机与环境压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当前的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19 9 9 年世界能源结构见表 1. 2004年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见图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未来能源消耗量以每年2.7% 的速度递增,此速度前世界能源储量仅供全球消费1 7 2 年.根据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预测,石油能源可用4 0 年,天然气6 0 年内枯竭,煤炭也只能用2 2 0 年.正是化石能源的大量利用,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大幅度增加,致使地球在过去10 0 年里平均气温上升0.3一0.6 ℃,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1 0 ~ 2 5 cm.如不对温室气体采取措施,在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平均气温每 1 0 年可上升. 0 2 ℃.到 2 10 0 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一3.5 ℃,这对人类和地球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必须改变当前能源的开发、利用方式.着重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化石能源,合理高效利用能源.

我国一次能源结构见表2. 其中煤炭比例近7 0 % ,加上净化设施较差,致使对大气的污染十分严重.如二氧化硫的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已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4 0 % ;城市悬浮颗粒物( T S P ) 亦严重超标.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迫使我国只有生态环境形势迫使我国只有在有计划、有步骤开发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除依靠高效节能技术、洁净煤技术之外,着重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缓化石能源的枯竭,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概况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水能可开发资源为3. 78亿千瓦, 目前已开发利用11%; 生物智能资源, 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 利用量约为 2. 6亿吨标准煤, 占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70%, 占整个用能的50% ; 我国太阳能年总辐射量超过60万焦耳/平方厘米,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风能资源总量为16亿千瓦, 约10 %可供开发利用; 地热资源尚待继续勘探, 目前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约为4626亿吨标准煤, 现利用的仅约十万分之一; 我国海洋能源资源亦十分丰富, 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就有2000万千瓦以上。 风能开发利用继续发展。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 . 6万千瓦。20世纪80年代以来, 50~ 200瓦的微型风力发电机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 目前有12万余台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牧区草原和沿海无电网地区运行, 解决了渔、牧民看电视和照明问题。1千瓦~ 20千瓦的中、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达到小批量生产阶段, 目前正在研制50千瓦~200千瓦的中、大型风力发电机有14个风电场正在建设当中。与此同时, 低扬程大流量和高扬程小流量两种新型风力提水机已研制成功。此外, 全国风能资源调查显示, 在风力机性能测试技术基础理论研究、风能综合利用、国外风力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风电场的试验运行方面均取得进展。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地热资源现已利用的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西藏的地热开发利用, 羊八井地热电站现装机总容量2 5万千瓦, 年发电量达9700万度, 为拉萨电网供电的50%, 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氢能等极应用前景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尚处于实验室试验研究阶段。近20年来,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了很大发展, 已经成为现实能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各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年提供约3亿吨标准煤(其中大部分是生物质能源, 在目前的商品能源统计数字中并未计入), 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人民生活的能源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3新能源的开发重点 我国新能源的开发重点为太阳能和风能。 3. 1关于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较大,特别是在太阳能光电利用方面,产品供不应求,市场缺口较大。应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中近期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加速产业化。 要集中力量攻克太阳能光伏电池可大规模使用的关键性难点。这里主要是指大幅度降低太阳能光伏电池( PV) 元件的造价,及延长使用寿命。应集中力量开发价格便宜、寿命长、便于大规模制造的染料纳米半导体材料PV 系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西部太阳能丰富,大规模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资源与环境学院自地1501 朱楷2015212504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分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传统能源结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我国经济与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和开发清洁高效的可再生新能源已是当务之急,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关键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现状;展望。引言:本篇文献综述是为了探讨中国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的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新能源的开发问题已早早引起中国和国际上的关注,关于此类主题的文献在国内外已有较多发表,在未来仍将呈现上升的趋势。 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国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 计划,973 计划和产业化计划等,使先进的技术和政策支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利用、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的产业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风电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不匹配,上游的生产能力和在世界上的研究和发展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下游的风电建设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1] 主体部分 1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1 新能源的发展背景 20 世纪先后爆发了三次石油危机,油价不断上涨,人们开始意识到化石能源供应的不可持续性。同时,以伦敦雾事件为代表的环境公害事件频发,也引发了对化石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的担心。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由此促成了《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双重压力凸显了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终促成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兴起。[2] 1.2 国际新能源发展现状 1.2.1 日本 自身能源缺乏的日本是最早重视发展新能源的国家之一。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就实施“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也被称为“阳光计划” ), 其核心是大力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1993年,日本政府将“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阳光计划)、“节能技术开发计划” (月光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合并成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合理平衡。 根据2008 年 3 月修订的《京都目标实现计划》,日本新能源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到2020 年, 可再生能源占比为7 %,水电之外的新能源占比为 4 .3%;到2030 年, 日本的可再 生能源占比大约为11%, 其中, 新能源为7 %, 大约为 3 200 万千升原油当量。[3] 1.2.2 欧美 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最先开始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美国《2009年美国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所有电力公司的电力供应中要有15%来自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4] 欧盟于2007年通过“能源和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承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2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5] 到2010年,风电已经满足了欧盟 5.3%的电力消费,其中在丹麦,这一比例已经达到20%。[6] 2 国内新能源发展现状 2.1 国内新能源发展条件及方向 2.1.1 非常规油气资源 (1)油页岩资源丰富 我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探明资源量315 X 10 8 t ,预测资源量4520 X 10 8 t , 其

新能源发展展望

新能源发展展望 赵新一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北京 100034) 0 前言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又称非常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一般来讲,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是常规能源,而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前,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常规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后就开始受到重视,不过,其快速发展还是这一两年的事情,主要是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推动的。新能源技术被广泛认为是继蒸汽机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改变全球发展的第四次技术革命。 1 新能源发展动因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能源消费不断增加。1971~2006年,全球GDP 年均增长率为3.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4,在35年里全球能源消费量增长了1.2倍。2007年全球能源消费量高达158亿吨标准煤,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长了2.4%。 1.1 全球能源安全危机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替代传统生物质能木材;上世纪60年代石油替代煤炭;目前

2009.10 第? 10?期 是化石能源为主多种新能源互补。2007年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5.6%,天然气占25.6%,煤炭占28.6%,核能占5.6%,水力占6.4%。由此可见,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当中90%左右仍然是不可再生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据统计,全世界发电量80%以上同样来自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燃煤发电占40.8%,燃气发电占20.0%,燃油发电占5.8%,核电占14.7%,可再生能源发电当中除了水电占16.4%以外,太阳能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总共还不到3%。 由于全球能源需求总量大、增长快,而且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化石能源,这给不可再生能源的勘探开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世界能源矿产已探明的储量巨大,石油已探明储量为170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75万亿立方米,煤探明储量为9400亿吨,铀生产成本小于40美元/kg 的探明储量为2.8亿吨。但根据2005年的生产水平,石油、天然气、煤、铀分别只可以开采42年、65年、168年和68~115年。虽然探明储量仍然在增加,但消费量增长更快,国外多个预测表明,整个化石燃料平均开采峰值将在本世纪中叶到来。以目前对经济影响最大的石油为例,1990~2007年世界石油消费年增长率为2.6%,最近几年呈加速增长趋势,2000~2007年增长率达到4.2%。 世界能源矿产虽然在未来50年内不会出现枯竭,但是局部性能源短缺现象将不可避免,传统能源的价格必将节节攀升。人类能源结构在本世纪前半期必须进行重大变革,以保证能源安全供应。 1.2 全球环境加速恶化 化石能源释放的温室气体被认为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IEA 指出,全球与能源有关的CO 2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61%。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已经导致全球变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年(1906~2005)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74±0.18℃。 如果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球气候变化将使人类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根据IEA 的预测,如果在现有政策框架体系下不采取更为严厉的碳减排措施的话,全球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2006年的280亿吨增长到2030年的410亿吨,涨幅45%。到本世纪末,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将使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一倍,这最终将导致全球的平均温度上升6℃。届时,农牧业、森林及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海岸带、社会经济及其他领域将会遭受极端冲击,人类生存面临严峻挑战。由此表明,当前全球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将气候变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已迫在眉睫。当前,大部分发达国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全球气候变化政策体制下已经开始承受温室气体减排压力。2012年后的最新的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将会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基础上建立。能源行业将是讨论的核心,特别是将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什么目标,及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稳定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长期目标将决定全球能源体系转型的步伐。 1. 我国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2007年我国GDP 总量达到32508亿美元,占世界6.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7.1%。不过,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工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产值约占GDP 的50%),高耗能产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非常高,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水泥和氨制品等原材料商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目前由高能耗而引发的能源以及环境问题已越来越突出。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08年达到了28.5亿吨标准煤,位居全球第二。自1990年以来,我国消耗了全球50%以上的新增能源、70%以上的新增煤炭以及40%的新增石油。庞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导致了能源供应的全面紧张,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很不合理,2008年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了68.7%,远高于世界28.6%的水平;相对清洁的天然气只占了3.8%,远低于世界25.6%的水平;而更加清洁的水电、核电、风电消费量之和只占了8.9%,同样低于世界12%的水平。 因此,我国因为能源消费而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更加严重。这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两

浅谈影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因素

浅谈影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 摘要:我国的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十分有限,具有很大上升空间。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指出目前影响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六个因素:新能源的成本、利用的难易程度、环境问题、能源供应安全的需要、技术问题以及国家政策。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新能源发展的合理建议。 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主要铀矿有5个,已探明的铀储量居世界9大产铀国(储量超过10万吨)之列;每年我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 000亿吨标准煤;可供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54亿kW;生物能资源丰富,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和各种有机废物,可供发展沼气电力;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相当于4 626亿t标准煤,现已开发利用的仅为10万分之一;可开发的潮汐能也在2 000万kW以上。因此,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目前受到了以下六个因素的制约: 一新能源的成本 近年来新能源的成本在不断降低,而传统能源的成本在不断升高,这正是新能源的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然而,就目前而言,新能源的成本同常规能源相比明显偏高。新能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转化为电能使用,我们可以比对一下目前各类能源的发电上网价格[1](单位元/kWh):水电0.266,火电0.355,核电0.449,风电0.542,太阳能发电约1.5。新能源发电的成本明显高于传统的水电和火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更是高出三倍左右。高成本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近年来,关于新能源发电的投资上涨很快,但其中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大力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发电的成本有关,以目前新能源的发展速度看,这种大力补贴无法持续太久,一旦补贴减少,成本问题将会再次浮出水面。 二利用的难易程度 同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的利用要困难许多。利用核电[2]必须建立复杂的核反应堆,并做好严密的安全措施,同时必须妥善处理各种核废料;太阳能[3]和风能[4]发电往往具有间歇性、随机性、低同时率(60%左右)、低发电小时数(2000以下)等特性,给电力并网带来一系列的技术难题,这使得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只能作为传统发电方式的补充,另外,太阳能和风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能源需求则主要在东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电力输送也存在很大的难题,以致出现了发出的电由于无法输送出去而白白浪费的局面。生物能[5]技术并不成熟,目前比较普及的是制沼气,且仅限于农村地区使用,利用生物能制备各种燃料供人类利用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有待进一步发展。地热能[6]利用受到热水分布区域的限制,因为地热蒸汽与热水难以远距离输送,另外,地热发电也存在电力无法输送出去的窘况。潮汐能[7]的利用首先必须具备较好的地质条件,可以建立水库,发电机结构也必须适应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这一切都给其利用带来了很大问题。新能源利用较传统能源更难是肯定的,如何解决新能源利用难的问题,将是新能源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环境问题 作为一种名义上的清洁能源,新能源的利用依旧会带来多种环境问题。核能作为一种极富潜力的能源,其最大的诟病就是放射性污染,尽管核电站有极为严密的安全措施,但前苏联切诺贝利,美国三里岛,日本福岛核电站还是发生了核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

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分析

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分析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处在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电力需求量逐渐提升,对电力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种背景下,电力部门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就电力资源的供应层面来看,当前仍然面临着电力能源不足、断电、停电等问题,一旦遇到用电高峰情况,形势更加险峻,严重制约着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为了有效改善这一问题,电力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电气节能措施,同时加强新能源开发力度,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平稳发展。 标签:电力新能源;新能源开发利用;电气节能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不断创新,导致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多,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对电力能源的使用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人们需要提高研究、开发和创新电气节能技术的力度,扩大电气新能源的应用范围。 1电气节能与电力新能源開发的意义 由于我国电力能源消耗较大,必要的使用电器节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控制资源浪费的情况,在一定投入上,还能够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我国现在的能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有效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能够改善煤矿石油勘探地的周边情况,增加所在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所在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所在地,通过合理利用风能、太阳能以及地热能等新型资源,不但能够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也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而且使用的新型能源为可再生资源,是清洁型资源,通过对这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缓解了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大大改善了开采地区周围的环境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开发以电气节能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电力的不足,确保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2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电气节能措施 2.1实施变压器节能设计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变压器设备运行过程中应用节能技术能够充分保证变压器运行效率,同时还可有效提高电能传输的安全性,进而达到降低电能消耗的目的。变压器节能设计通常是指降低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不同用户需要的电量存在明显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用户的输送电压力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在使用变压器的过程中,其会受到一定的损耗,所以降低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对于节能工作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应用非晶合金铁心来完成变压器制作,更好地保证其环保性能,这一方面可有效降低损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 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个人对新能源的认识

个人对新能源的认识 摘要 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首先介绍了能源、新能源的定义、特点、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细分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光伏能源 无论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这么多年的学习,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能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对各种能源的认识应用的历史。传统的能源已经发展到十分成熟的地步,在人类社会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但随着近代以来科技的飞速发展,能源的使用量猛增,在促进社会进步,人类的发展的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为了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新能源这一新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本文就最近几年常见的能源问题和新能源的发展问题展开具体的论述。 我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能源的供应,能源的充分利用也让人尝到了许多甜头,但人类本身的贪婪的本性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挑战,如: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的学者甚至将能源与环境的两难问题形容为人类的“阿喀琉斯之踵”,认为能源与环境的二律背反将成为人类的致命伤。人类能够医治自己的“能源之踵”,避免潜在的能源灾难吗?对此我们既不能过于悲观,也不能盲目乐观。同时我们必须处理好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问题的关系。 人类不得不发展新的能源技术来解决面临的日益紧迫的能源紧张与环境问题,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而使得问题的解决多了些许的可能。太阳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其他的许多能源都属于新能源的范畴。新能源不同于以往常见能源的最大不同就是低碳环保,在满足人类无尽需求的同时,尽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我国生物质能蕴藏丰富,潜力巨大,自古以来,生物质能曾经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即便在用电普及的今天,生物质能仍然是广大农、林、牧区的重要能源。据“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管理办公室”2010年6月出版的“生物质有关技术装备及产业化应用调查报告”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源十分丰富,生物质废弃物的总量,约相当于我国煤炭年开采量的50%,总计约6.56亿吨标煤。但是长期以来,这些生物质并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目前利用率仅在30%左右,而且其能源利用方式极为原始,大多数物质以直接燃烧为主,这是一项巨大的资源浪费。”其实,生物质能发电在我国早已有之,如造纸业、制糖业作为废料处理的黑液发电、甘蔗渣发电;近年开展的垃圾发电和填埋气发电卓有成效。由于生物质能发电有保证出力,调节性能好等特点,它可以参加电网调峰,和电网容易匹配,它不受煤矿、铁路的能力和价格变动制约。在各种电力中,生物质能电力是最好的电力。因此,近年来,对生物质能发电,国家无论在规划层面还是在开发利用层面的投入和政策优惠都优于其他可再生能源。例如:2010年风力发电的规划容量为500万千瓦,而生物质能发电的规划容量为550万千瓦;风电上网电价按竞价确定,生物质能电价按标杆电价加二角五分。可是令人惋惜的是,生物质能发电的发展速度,明显地 1

新能源技术展望_上海电气新能源建设_袁建华

文章编号 1671-2730(2010)02-0116-04 收稿日期:2009-11-05 作者简介:袁建华(1960-),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专业方向为汽轮发电机设备开发研制, E -mail:yuanjh@shang ha-i electric.co m 新能源技术展望 )))上海电气新能源建设 袁建华, 张 云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上海201100) 摘 要:在国内外新能源的发展前提下,从低碳经济角度出发着重阐述了上海电气的火电、气电、核电、风电现状,提出了新能源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低碳经济;火电;核电;风电;气电中图分类号:T K 文献标识码:A New Energy So urce Perspectiv es ) Dev elopment o f New Pow er So urces o f Shanghai Electric YUAN J ianhua, ZH A N G Yun (Shanghai Electric Po w er Gener ation Group,Shang hai 201100,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global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sources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w -carbon economy,we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rmal power,gas power,nuclear pow er and wind pow er of Shanghai Electric,and bring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energy sources. Key words:low -carbon econom y;thermal pow er;nuclear po w er;w ind pow er;g as pow er 20世纪,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利用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在现有技术下,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既给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也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现实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不是取之不尽的能源资源库,也不是可以随便排放的垃圾场。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的共识,人类使用能源时伴生的大量有害物排放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全世界,人类在强烈呼唤新的能源技术革命。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CO 2)的排放量要有效得到控制。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CO 2显著降低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其核心是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型。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非常广泛,主要 第13卷第2期 2010年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JO U RN AL O F SH A NG HA I DI AN JI U N IV ER SI T Y Vol.13No.2 2010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对能源的认识 (3) 1.1能源的定义 (3) 1.2能源的源头 (3) 1.3能源的种类 (4) 第二章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5) 2.1 多元化 (5) 2.2 清洁化 (5) 2.3 高效化 (5) 2.4 全球化 (6) 2.5 市场化 (6) 第三章启示与建议 (7)

摘要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对能源的需求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关键字: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

建筑能与新能源开发利用

建筑节能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供应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国家已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作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建筑行业节能效果更为显著。我国的建筑节能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996年前,居住性建筑执行1980~1981年的设计标准,能耗大,每平方M耗能约25公斤标煤,基本不属于节能建筑。1996年至2000年有部分执行节能30%的设计标准,能耗20公斤标煤;2000年后执行国家节能50%的设计标准,能耗指标12.9公斤标煤。2008年实施节能65%标准。 以下从三方面详述建筑节能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1,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内容主要有:外墙保温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屋面节能技术和地面、楼板及楼梯间隔墙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等等; 2,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技术:建筑供热制冷系统和建筑设备节能内容主要有:热电冷联产技术、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空调系统变频控制技术、热回收技术; 3,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内容主要有:太阳能(包括光热、光电)利用技术、浅层地源热泵(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海水源、淡水源、污水源)和太阳能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 一、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存在问题 (一)、外墙保温隔热技术基本情况 1、外墙保温隔热技术应用与发展 这方面的技术有: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简称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机械固定发泡聚苯板钢丝网架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还有国内独立研发的技术有:如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发泡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这些技术系统代表了我国当今技术主潮流,应用广泛。 随着我国部分先进地区开始执行节能率达65%的第三步建筑节能标准,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最近几年国内还研发了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简称XPS)外保温技术、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保温技术(EPS系列)以及聚氨酯(简称PU)高效外保温技术,现在,我公司的鹭港工程建筑设计全部执行节能65%标准,外墙保温为XPS和EPS两种 此外,针对现在保温材料以有机材料为主,其应用性能在建筑类型、建筑尺度上受限制的情况,还研发了以矿(岩)棉、玻璃棉、为代表的无机保温材料外保温系统,多应用于外装修如玻璃幕墙或铝塑板,铝单板内的保温层。 还有一些企业正在研究外墙外保温系统上贴瓷砖的技术,这些技术还有相当多的研究工作需要完成才能可靠的应用于工程。 与外墙内、外保温系统同时存在的还有,以加气混凝土墙体、保温夹心墙系统、现浇砌模墙体为代表的结构墙体保温隔热系统。 我国外墙保温隔热技术作为建筑节能事业的一个主要技术组成部分,正在朝着:

浅谈中国新能源发展与新能源汽车的不足

浅谈中国新能源发展与新能源汽车的不足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1503 李子扬 15290173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能源利用与能源储备国情探讨中国新能源发电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新能源发电的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其发展,除此,浅谈了个人对电动汽车的看法。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煤炭、石油等资源的紧缺,中国能源发展将面临供需缺口不断加大,石油后备资源不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据计算,为了保证GDP年增长7%以上,中国面临能源供应保持每年递增4%左右的压力。到2050年,中国能源年消耗量将达到标煤38 亿t,相当于2000 年的3 倍,成为世界第一能耗大国。 “挖动大半个地球”,展现了中国热火朝天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一面,但是中国的土地、空气、河流必然无法承载大半个地球的污染物,“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中国正面对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因此从长远看来,中国必将逐步过渡到以可再生新能源为主的可持续能源系统。新能源不仅是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而且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既是近期重要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新能源发电发展现状 目前,在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一般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核裂变发电之外的太阳能、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一次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等二次能源。这些能源不仅可循环再生,清洁无污染,而且在中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最具有前景的替代能源,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的基石。 经过近10 年的艰苦努力,中国新能源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2012 年风电累计并网容量位居全球第一,2013 年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位居世界第二,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与欧美等先进国家相当。2014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发展势头

浅谈新能源与绿色革命

浅谈新能源与绿色革命 【引文】新能源在当下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在传统能源即将告急的当下,这个现实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迫切地需要进行一场绿色革命。本文将简略阐述新能源的研发情况、绿色革命的进行程度,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绿色革命低碳 一,新能源情况概述 能源是人类社会在大工业时代赖以运转的物质条件。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正在不断衰竭,人们需要新型的能源来对此进行替代,以进行人类生活的基本运转。于是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则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特别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联合国在1981年在肯尼亚召开的内罗毕会议上,规定了新能源的基本概念。它不同于常规能源,可以是一些古老的能源,但是需采用先进的方法或技术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资源丰富。 目前为止,得以研究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等,它们应用于工业、农副业,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结构;但是技术的不成熟也使其遭到一些质疑,因此人们对于新能源的评价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褒贬不一。下面将选取两个具有不同代表意义的新能源加以具体介绍,希望对理解新能源的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个是风能。人类使用风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风车作为大工业时期之前的主要生产动力被广泛应用于航行、磨面、灌溉、提水等等。但正如前文所说,新能源中的“新”是针对开发与利用的程度而言的1,在这里,风能就是代表自然界可再生新能源的尤为典型的一个例子,而当代风能的重新开发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的爆发和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风能主要用于发电、做动力、制热,具体载体表现为风力发动机和发电机。风能的优点不言而喻,持久、成本处于下降趋势、风机可靠性的提高、经济性强、能有效地维护人员2。但同时,它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会不断提高去1《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李全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P17,P125 2《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版本同上,P197

浅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不可缺少的资源。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世界上研究的重大问题之。 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认真节流,其二是广泛开源。 所谓节流,就是要大力提倡节约能源。节能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甚至有人把节能称为世界的“第五大能源”,与煤、石油和天然气、水能、核能等并列。在节能方面,在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重点要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各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如果世界各国家和各地区都能改进各种用能设备,不断提高能源的质量标准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加强科学管理,适当控制生活能源的合理使用,就能使能源更加有效地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从而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 所谓开源,就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能源。在继续加紧石油勘探和寻找新的石油产地的同时,积极开发丰富的煤炭资源,还要大力开发水能、生物能等常规能源,加强核能、太阳能、风能、沼气、海洋能、地热能以及其他各种新能源的研究和利用,从而不断扩大人类的能源资源的种类和来源。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以及可燃冰这些能源在将来的发展,以及它们在解决能源问题上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太阳能 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的总量很大,相对于人类的有限生存时间而言,太阳能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国有2/3 以上的地区,年辐照总量大于502 万千焦/ 米2,年日照时数在2000 小时以上,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能就相当于1700 亿吨标准煤,但十分分散,能流密度较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每平方米只有1000瓦左右。同时,地面上太阳能还受季节、昼夜、气候等影响,时阴时晴,时强时弱,具有不稳定性。 太阳能开发利用是当今国际上一大热点,经过最近20 多年的努力,太阳能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太阳能利用领域已由生活热水、建筑采暖等扩展到工农业生产许多部门,人们已经强烈意识到,一个广泛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新时代——太阳能时代即将来到。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它与常规能源相比有三大优点: 第一,它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据估计,在过去漫长的11 亿年中,太阳消耗了它本身能量的2%,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二,地球上,无论何处都有太阳能,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尤其对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海岛和边远地区更具有利用的价值。 第三,太阳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在开发和利用时,不会产生废渣、废水、废气,也没有噪音,更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太阳能的利用也有它的缺点: 第一,能流密度较低,日照较好的,地面上1 平方米的面积所接受的能量只有1 千瓦左右。往往需要相当大的采光集热面才能满足使用要求,从而使装置的面积大,用料多,成本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