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和问题与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和问题与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和问题与对策

. . .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林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成就为世界所瞩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获得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基本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我国传统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保险条例》),《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这一过程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步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部分城市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试点改革,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了适用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包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其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残疾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有关的社区服务,完全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二是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资的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规定,属于用人

单位、职工个人和国家三方共同缴费的项目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统筹相结合,其他三项保险属于完全统筹的项目。与前项内容比较,现行我国社会保险是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实行的,既体现公平与效率,又注重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1.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

提取支取。截止2005年3月底,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554万[1]。

2.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明确提出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使医疗保险制度逐步覆盖城镇所有劳动者。1996年国务院再次批准了《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1998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该决定明确了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2708万

人。其中,参保职工人数为9238万人,参保退休人员为3470万人[2]。

3.失业保险制度。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在1986年和1993年待业保险规定的基础上,再次发布了《失业保险条例》,该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失业保险的范围,调整了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按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都要参加失业保险,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

1044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11万人[3]。

4.工伤保险制度。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所有企业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由用人单位交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设立工伤保险基金,对工伤职工提供经济补偿和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该条例对工伤的范围及其认定、劳动鉴定和工伤评残、工伤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等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工伤保

险参保人数为7009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29万人[4]。

5.生育保险制度。1994年12月,劳动部颁发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规定生育保险按属地原则组织,生育保险费用实行社会统筹。生育保险基金由企业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费提取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1%。女职工在生育期间

可享受生育待遇。截至2005年3月底,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4488万人[5]。

6.社会救济方面。国家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弱者,为了解决社会低收入人群的生活,199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根据规定,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据统计,全国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1998年为184万人,1999年为266万人,2000年为402万人,2001年为1170万人,

2002年为2064万人,到2003年9月底为2180万人[6]。

二、当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有:

(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问题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适用范围,它关系到社会成员中有多少人能够直接享受到社会保障权利,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低。例如,在社会保险五险中,养老保险是参保人数最多的,但也只有16554万人,而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为7374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等于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之和①(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为36870万人,占50.0%;第二产业15780万人,占21.4%;第三产业21090万人,占28.6%。资料来源:http://www.molss.gov.cn.)。从上述参加社会保障的人数与从业人员的人数相比看,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仍然很低。目前,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以及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而这部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大。因此,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还比较低,与国际相比,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

(二)个人账户与社会保障基金问题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所采取的筹资和管理模式(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是1993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所作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正式规定。具体的操作是:为每一个职工设立一个个人账户,由个人和企业共同缴费,个人缴费部分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企业的缴费一部分归为社会统筹,另一部分记入职工的个人账户。)。但在这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实现个人账户以后,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因缴费年限不同而出现个人账户资金的不同。针对这种情况,考虑历史遗留的问题,目前对不同年龄的职工采取了不同的办法来计发养老金,也即所谓“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由于“老人”和“中人”在过去的传统制度

下并没有养老金的缴费积累,所以他们也就无法凭借现在的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实际上,对于这两部分人的养老金问题,不得不依靠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缴费积累来支付,甚至动用“新人”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来填补“老人”的退休金,其结果是“老人”“中人”的账户是空的,“新人”的账户也是空的,再加上一些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或拖延缴费,这就使得个人账户变得有名无实。如果空账继续维持,将会在未来若干年后造成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危机。个人账户的做实,取决于“老人”和“中人”账户的资金来源。由于“老人”和“中人”在旧体制下没有实行缴费制,而是由国家包下来,在财务上有一部分工资不作为企业成本,而是作为企业的超额利润上缴给国家,当职工生老病死时再由国家补偿给劳动者。现在实行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对这部分劳动者予以补偿,在理论上是完全公平和合理的。

(三)就业与失业保险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就业将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最大的难点。目前我国就业主要面临着来自城乡的双重压力。据估计,现在我国每年最多能够创造的就业机会是900多万个,但竞岗的人数是2000多万。到2005年3月底,全国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2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但如果加上未登记的实际失业人员,失业率可能超

过10%[7]。今后10年,还将有1.5亿-2亿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需要向非农行业和城镇转移。此外,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就业矛盾的焦点。

(四)城镇贫困人口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在扩大。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但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而且还在快速扩大。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左右,而且居高不下,城镇20%富裕家庭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67%以上,城乡实际收入和福利差距接近6比1,城乡平均有20年的收入增长距离。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对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来源不足,保障的标准

较低。全国低保全年支出约150亿元,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人均水平从高的约

300元到低的不到40元不等,全国人均为55元[8]。实施范围有限,仅限于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广大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未能包括其中。

(五)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同样是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难点。农村养老问题如何解决,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大的问题。我国有8亿多农民,对农民的养老问题不解决,就难以实现建立社会保障的目的,也会对社会构成巨大的不安全隐患。上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农民养老主要由农村集体组织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后随着土地和收入分配旧体制的瓦解,赡养老人的责任又转由家庭来承担,但由于制度的变迁,传统的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正逐步弱化,建立适合当前农村特点的养老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六)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管理分散、政出多门,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如养老保障问题,国企职工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公务员归人事部门负责,贫困群体归民政部门负责,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由于众多机构共同行使社会保险职能,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既缺乏宏观协调,又缺少综合平衡,同时,又加大了管理成本,阻碍了社会保障改革进程。

三、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以社会公平为基本原则,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

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只有实行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受益,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要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作为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在社会保险方面,应逐步将范围扩大到所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并最终包括一些自我雇佣者和自我服务者。在社会救助方面,应当加大国家财政的开支,建立完善的对贫困居民的救助制度,应进一步放宽救助条件,提高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使社会贫困人口都因此而受益。在社会福利方面,要提升社会福利在整个社会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改革现行的福利体制,重整

福利资源,将社会福利制度化、法律化,让全体国民都能够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以政府为主导,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运作中起主导作用。而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必须有资金的支持,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例如,通过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做实个人账户,也就是说将部分国有资产从国家财政转为社会保障基金,以偿还老职工的历史欠债。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的方式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如开征新的税种,除已经开征的利息税之外,还可以考虑开征消费税、遗产税等;还可以发行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国债等,通过多种开源方式来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

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是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制度保障,需要在立法上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予以规范,特别是要严厉制裁拖欠和逃避社会保障基金的行为。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上,既要考虑安全,又要考虑效率,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地使社会保障基金增值。要实现安全和效率的目标,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同时需要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运作,可以采取信托投资的方式来管理社会保障基金,使其在法律上成为相对独立的财产。此外,应当采取组合投资的模式进行投资,以降低风险,又保证必要的投资回报率,以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和效率。

(三)以均衡发展为基础,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应当根据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普遍偏低,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推行。就目前而言,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引导、鼓励措施推行养老金计划,关键是要确定合理的缴费比例,提高养老基金投资回报率,放宽养老金资本市场运作的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参加者,待条件成熟后,逐渐从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过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应当以传统的养老模式为主,继续实行农村五保户供应制度,同时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达到一定经济条件后再实行养老金计划。在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上,必须强调国家的责任,对实行强制养老金计划的,国家应当通过财政补贴

的办法对农民发放养老补贴,以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不具备实行条件实行养老金计划的,国家应加大社会救济的力度,以保障农民基本生存权的实现。

(四)以依法治国为目标,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近20年,但社会保障立法还相对滞后。迄今为止,我国未颁布专门的社会保障法或社会保险法,只颁布了一些国务院行政法规,这种立法滞后的现状不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发展的需要。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的步伐。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法,明确社会保险主体的权利义务,使社会保险各项制度在法律的强制性原则下有效运行。此外,还需制定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法等。惟有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其保障公民的生存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总结范本]养老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养老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为使民政局领导更好的了解和指导新康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现将过去几个月的进展汇报如下,包括中心规划、主要工作、典型服务、困难问题四部分。 一、中心规划 树立发展目标:把握需求,提供服务,注重实效,使老人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落实政策,开拓创新,办出特色,创建省级品牌养老示范机构。 明确服务思路:中心以老年人家庭为基本服务单位,依托家庭(家属)和社区,有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资源,组建高素质专业服务队伍,与社区紧密合作提供服务,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果。 理顺服务关系: 与老人:以老人需求和家庭支持为基础,老人和家庭充分参与; 与社区: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与社区紧密合作开展有效服务; 与政府:用好政府购买服务资源,实实在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规范服务流程:中心建立了规范的服务流程,建立关系——需求评估——服务设计——服务实施——效果评估——后续跟进。 打造专业团队:中心建立专业的工作队伍开展服务,目前全体工作人员15名,其中行政2人,社工3人,康复师2人,养老护理员6人,财务1人,厨师1人。 二、主要工作 1、中心建设,夯实基础 设施方面,在建筑面积有200㎡的营盘街社区的房屋投入资金进行装修和设备购置,安装了电风扇、电视机,配备了桌椅、饮水机、报架、书橱、培训室,铺设了地板,增加了户外健身设备,各种防火防电设施一应 第1 页共1 页

俱全,能同时容纳几十人共同活动;制度方面,健全了管理制度、服务指南、家政服务员工作职责、专职义工岗位职责、老年活动室制度、医疗保健室制度、志愿者服务探望制度等,初步建立健全了居家养老网络系统。 2、考擦学习,厚积薄发 过去四个月,中心工作人员中心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打造特色养老工作,在前期分别走访了长沙市各区的居家养老中心,通过各种方法学习了外省市和国外开展居家养老的各种服务方式,尤其是香港、上海等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特色,根据本区和本中心的资源优势,努力计划并逐步打造自己独特的养老服务特色。中心管理人员到长沙民政学院社工系、康复系考察学习,并邀请为员工开展培训。 3、员工培训,建设队伍 新康养老服务中心与长沙市阳光新青年职业技术学校于XX年10月30日起,按教学大纲实施,实行全日制养老护理员培训,组织了46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120个课时统一专业居家养老护理培训。培训结束后,统一考试,95%通过考核,统一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为给所服务的老人们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工作做好充分的人员储备工作,为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摸底调查,分类建档 中心与开福区九个街道签定了合作协议,与各社区达成了友好合作关系,对开福区符合标准的244位老人进行了统一上门摸底,分类建档。其中76位老人因拆迁、死亡等原因造成无法提供服务,另14位老人因不在家等原因待继续跟进,对其余156位老人签署了服务协议,并对老人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实际困难等作了全面了解,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汇总,登记分类归档。低保老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将作为我们重点服务对象;在摸底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负责,详细对第一个老人讲解了居家养老服务性质以及中心的基本情况,绝大部分老人对我人们的服务表示期待。在摸底服务过程中,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社区、老人亲属、邻居

2020年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20年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总结2020年,我中心的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就 业促保障的工作思路,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于后: 一、注重理论学习,加强作风建设,以廉洁自律为准则,树立服务为民的良好形 象 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知识在更新。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唯有不断的加 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结合人社系统开展的综合素质和践行党的群众教育实践 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以十八大精神 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努力用新思维、新方法去观察、分析解 决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坚定性。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和党委、政府保 持一致,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本领。按照科学、民主、依法行 政的要求,坚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民主与集中,少数与多数,下级与上级的关系,切实提高整体水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执 行党的政治纪律,严格遵守党的章程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自觉同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凡党委、政府的决策和措施都能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不打折扣,不铺张浪费,不利 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不参加赌博活动,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认真对待群 众来信来访,主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以廉政促勤政,整体推进各项工作 一年来,按照党委、政府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部署,以不断统一思想 为先导,以目标责任制为总抓手,以狠抓落实、创新工作为重点,以切实维护群众的 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廉政促勤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有了很大的突破。 (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培训和劳动就业新突破。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重点是抓好上级精神的落实。一是加强国家就业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一年来,累计为下岗失业人员申请社 保补贴960人,补贴金额达109.4万余元;申报失业保险178人,发放失业保险金 238.5万元。二是加强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把培训 工作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对培训合格者免费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使 农民技工得到社会认可。一年来,共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参加各类培训967人,

中国社会保障现状与不足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121308143 戴振伟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持社会秩序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之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民生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取得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体系并不完善,诸多问题存在其中。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正确认识并分析这些问题,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不足;建议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保险条例》),《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1978年不仅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特别的一年,而且也是这个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扭转中国的混乱正太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条件。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一种待遇特殊的退休制度——离休制度由此建立,并于一般退休制度一起构成了中国的退休养老制度。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跳过的《中华

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情况 区人社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宜人xx区、创业新天地、幸福新家园”的总体目标,围绕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人事管理、劳动维权、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xx区政府被xx市表彰为“全市就业促进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区人社局作为xx市唯一一个区县被推荐为“全国__就业安置先进单位”,已报人社部待批;区人社局监察大队被国家人社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联合表彰为“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突出成绩单位”。 (一)深入推进就业服务,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是技能培训成效显著。共培训农民工10806人,其中在岗培训3644人,品牌培训11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7052人。通过培训,城乡就业面和就业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411人,完成全年目标比例116.35%;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10413人,完成全年目标比例169.7%;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7%以内。二是居家就业积极推进。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就业服务基层平台作用,通过政府主导,街道、村、社区搭台,市场推动,探索出了“项目进家不出户、定点加工众人助、社企搭桥来帮扶、创

业开启致富路”的新型居家就业模式,累计实现居家就业6500人次,受到市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三是就业援助大力开展。按照“走访到户、登记到人、帮扶到位”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万份,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456户,登记认定未就业困难人员265人。依托就业援助基地,开发公益性岗位654个,吸纳就业困难人员563人就业。发放就业困难人员各类补贴639.18万元,其中企业社保补贴及岗位补贴136.5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502.68万元。“xx年全国就业援助月”启动仪式在我区顺利举行。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成效明显。通过建立实名制信息库和举办“成都武侯大学生就业‘千百十’工程大型公益活动”等一系列专项就业促进活动,对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对一”动态跟踪服务等措施,686名武侯籍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初次就业率达到93.1%;促进7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完成全年目标112%,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同时,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贴息服务,全年提供贴息贷款438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54%,总量在全市各区市县中遥遥领先,帮扶创业项目93个,吸纳300余名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二)不断健全社保体系,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一、劳动就业工作 1、宣传贯彻执行《劳动法》以及国家地方劳动保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负责管理辖区内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掌握本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状况,建立失业人员跟踪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十一本台帐”(即:高校毕业生台帐、下岗职工台帐、失业人员台帐、就业困难对象台帐、用工单位台帐、离退休人员数据库、下岗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安置台帐、用工信息台帐、职业培训台帐、职业介绍台帐、小额担保贷款台帐)。办好用工信息版,摸清外来、外出人员情况。 3、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组织实施社区就业项目,动员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及新生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组织开展就业服务。 4、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及时发布各类用工信息,并按时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每月的用工洽谈会,并及时协助区劳务办做好辖区内社区、各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宣传工作,建立社区服务平台。 5、指导社区劳动就业组织开展工作,核发《再就业优惠证》,协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办理小额贷款。跟踪调查领取《再就业优惠证》及申领小额贷款人员的再就业情况。 6、负责辖区内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在离退休人员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7、负责本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和流动人口管理统计和基本信息工作。 二、社会保障工作 1、认真负责地做好城市居民、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低保对象的审核上报、审批,对申请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发放低保资金。对低保户进行季度审核,半年一大审,记台帐,分类建档、建卡。 3、负责本辖区内低保人员廉租住房的申请上报工作,对申请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填写各种帐、卡、册,建立上报人员的电子、手工档案,一年一大审。 4、负责本辖区内失业人员及低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工作,对申请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审核审批上报,填写各种帐、卡、册,建立参保人员的电子、手工档案。 三、残联工作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与宣传。 2、维护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权利。 3、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的事业。 4、负责本辖区内残疾人的调查摸底工作。 5、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开展社会性的娱乐活动及社区康复工作。 6、协助社会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四、双拥工作 1、开展拥军优属工作,按时拨付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在乡红军老战士、在乡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的抚恤金。 2、搞好军民共建,军民联谊活动。 五、老龄工作 1、负责宣传有关方针、政策 2、开展尊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的活动。 3、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开展送温暖活动。 4、开展娱乐文体活动。 5、给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建国开始就非常关注社会保障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9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但是,正如《世界人权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受到国家的组织和资源情况制约的。新中国成立后50年来,实现宪法规定的社会保障权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49年到196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当时的基本国策。政务院于1950年发布施行《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对减轻工人生活困难,保护劳动力,帮助失业者就业、转业,特别是对恢复各国营、私营企业的生产,扩大经营范围以及创办新企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施行。由于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是在国家财政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的困难情况下制定的,某些保险待遇较低,在实施范围上也只能采取重点试行的办法。随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1953年1月2日政务院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劳动保险的覆盖范围,又提高了若干劳动保险的标准,到1956年已扩大到商业、外贸、粮食、供销社、金融、民航、石油、地质、水产等部门,部分集体企业参照执行,经济条件差的集体企业可以订立劳动合同。 1957年国家对原有的保障制度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放宽退休条件,适当提高了退休的待遇标准,并实行了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职工统一的退休制度,从而解决了企业和机关职工退休办法不统一的矛盾。这段时期的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由人事部门管理,企业由劳动部门和工会共同管理。 这个阶段还修改、补充了干部和工人退休、退职的规定,加强了对女工的保护,在医疗保险中增加了对职业病的保障,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 第二阶段 从1969年到197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劳动保险管理机构被撤销。1969年2月,国家财政部规定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在营业外列支,劳动保险业务由各级劳动部门管理。这样,在整个70年代,社会化的劳动保险又被办成了“企业保险”。 第三阶段

劳动与社会保障论文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慢慢进入老年化社会,农村社会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寻找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关键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老龄化社会集体保障一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目前,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以上,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 其中农业人口占75%, 因此要解决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关键, 如同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一样, 没有九亿农民的养老保障, 也就没有真正实现中国居民的养老保障。然而与城市不同的是, 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主要以家庭自我养老为主。家庭自我养老—农村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封闭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现实以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决定了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养老的主要方式。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已成为我国农村居民的传统思维与行为模式,子女赡养老人不仅成为一种社会道德责任, 而且旱已写人我国的宪法、婚姻法、继承法及刑法等法律。据调查, 截至年, 我国农村以上的老年人依靠家庭赡养, 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及少量生活照料。 集体养老主要是对于农村中的特殊人群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

无劳动能力的“三无”老人及优抚对象由村集体供应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方式, 资金主要来源是村集体计提的公益金和乡镇统 筹资金, 供养的主要形式有集体人住敬老院和分散供养两种。据统计, 至年由集体供养及人住敬老院的老人仅占农村老人总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迅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决定, 民政部门从年开始在农村经济 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年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 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规范, 年月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工作的意见》。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都比较重视, 至年底, 全国已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多个县市、区开展了这项工作, 占全国应参加保险县市、区总数的。有多万农村居民参加了保险, 约占应该参加保险一岁人口的, 积累基金多亿, 目前全国已有万农 民已经领取了养老金。 二发展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农村养老方式 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快速地步入老龄化时代。人口的老龄化使家庭养老不堪重负。由于市场经济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人们的道德水平开始滑坡,许 多一子女舍老家顾小家据调查, 目前农村子女基本能尽赡养义务的 不足, 半数以上的老人在年老体衰时, 经济上无保障, 生活上缺少 照料。随着农村的非农化和城镇化,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 有些甚至常年居外, 就业的巨大压力以及自身社会保障问题的困扰

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总结

社区养老服务站工作总结 篇一:创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创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总结 []为顺应老龄化发展趋势需要,更好地为辖区老年人办、办实事,XX 年在渭阳西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整合辖区资源,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社区自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至今,我们从摸底、健全体系、健全制度、建立台帐、成立队伍、开展、特色服务开始,使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就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工作开展做一:一、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服务对象 为了了解辖区内养老对象的基本情况,社区开展了老年人状况和需求的摸底调查工作,社区从状况、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并收集装订成册。据统计,辖区内的60岁以上老年人为536人,其中60-69周岁的307人,70-79周岁的153人,80-89周岁的50人,90-100岁有8人,100岁以上的有2人。孤寡老人30名,特困老人18名,病残老人5名。现享受低保的老人有23人,空巢老人24人,对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持赞成态度的有750人,占老年人总数比例的71%。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第一,成立小组。社区成立了专门的居家养老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

副主任任副组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兼职工作人员3名,负责调查养老需求、受理、签订、派工服务、监督工作,充分发挥者作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平时通过网络、上班,系统养老护理员的、老年心理学、营养与、常见老年病、老年人护理知识等。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了服务人员的水平,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有很大提升。 第二,建立服务网络。为使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化,社区成立了以居委会为中心,四家医疗、卫生服务机构,7家餐饮服务店面、三家超市,两家足疗,四家美发在内的以及娱乐活动中心等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并且与这些服务机构签订协议,采取就近原则,为辖区的老年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 第三,建立七大台账。为了对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有一个统一的,建立七大台帐。一是老年人基本信息台账,对老年人按照年龄、身体状况和状况分类下设三个子信息库。二是志愿者信息台账。包含、生、医疗、法律、文体五大类志愿者信息库。三是助老机构信息台账。包含助老人员信息,服务单位信息等。四是邻里互助信息台账。包含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两大类。五是心台账。六是贴台账。七是谈心小组台账。 三、搭建服务平台 为了更好地为辖区的广大居民服务,社区成立了五支服务队。 一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者,牢记党的宗旨,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使

20XX年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作总结

20XX年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作总结20XX年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作总结 今年,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在镇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圆满完成市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强化政策宣传。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顺利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0XX年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在去年的基础上,市下达我镇今年的扩面任务为1089人,由于近几年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较多,可能用人单位承诺过二、三年内给他们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对这部分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难度较大,镇政府多次召开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会议,要求强化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对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惠民政策进行解读,参报后到龄人员养老保险金怎么计算,按缴费档次能拿多少,如果将来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了,可以申请退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方面,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同时要求该项工作以村为主工作制,村(社区)干部包租、村民组长保户、党员同志包到人的“三保”工作方式,镇保险服务所将各村(社区)未参保人员花名册发给他们,便于他们分解落实。通过全镇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今年扩面完成1091人,圆满完成下达的扩面任务。 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今年年初,市人社局下达我镇计划任务数470人,于六、七月份镇保障服务所,对全镇无业城镇居民进行摸底,并登门进行医保政策宣传,截止11月底,新增参保341人,累计参加总数为816人,占下达指标任务的173.6%。 三、协助企业签订集体用工合同。根据市人社局年初下达计划任

务数15家企业,结合我镇企业实际情况,保障服务所深入到飞龙公司以及劳动用工密集型玩具、服装行业进行沟通协调,帮助企业制定合同文本,今年共签订集体合同企业15家,完成数占计划数的100%。 四、开展《失业就业登记证》申报工作。按市人社局就业股安排,各镇居民《失业就业登记》申请办证,由各镇在金保工程系统申报,分村(社区)录入,在由镇所审核,今年我镇共办理申请办理人员25人。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5月25日,忆百孝心网携手深圳市罗湖义工协会走进了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在那里我们贴身体验了颐养院老人们的生活以及居住环境;感受了老人们的快乐与忧愁。作为忆百孝心网的主编,在与老人们的闲谈与相处中,有四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一个是颐养院的生活设施不够完善,二是颐养院一床难求;三是老人们的精神需求无法达到满足;四是农村养老何去何从。 我们把中国的养老院一般被简单的划分为两种,公办的养老机构和民办的养老机构。这两种养老机构都存在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民间出资的的民办养老机构设施完善,服务全面,管理健全,但民办的养老机构瞄准的是养老市场这块蛋糕,在提供服务的目标群体上,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部分老人上,大多数收入水平比较的低的老人只能望而止步。普通民众无法享受该项待遇,无法符合社会的需求,并不是适合中国养老行业的现状。 公办办养老机构有着门槛低、数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但因为中国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存在养老机构设施欠缺、一床难求、服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一、生活设施不够完善 中国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占地面积十分有限,住进去的老人虽然生活上有保障,但是,一些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却不到位,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政策表示:房间入住率和集中供养率达到了85%以上,生产用地人均面积不少于亩,院区绿化不低于可绿化面积的50%。很多的养老机构连租地都是一种困难,更何况是这样的标准呢!国家示范的养老机构包括了“十六个一”的建设。:一片绿地、一片果林、一片菜地、一口鱼塘、一群鸡鸭、一圈肉猪、一间娱乐活动室、一间阅览室、一间理发室、一间医务室、一间室内洗衣房、一个小卖部、一座太阳能浴室、一个沼气池、一处室外活动场地、一项院办支柱经济项目。就上述标准而言,普通的公办养老机构是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的。除非是一些民办的高级养老机构,但这些高级养老机构入住的门槛却十分高。 另外,据忆百孝心网调查了解,养老机构内存在专业人员队伍严重缺乏的现象,特别是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康复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基本上是空白。现有养护员基本上是下岗职工或外来打工人员,没有工作技能,年龄偏大,虽然经过简单培训,但接受能力差,观念陈旧,与老人多元化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目前解决所有养老机构生活设施不完善问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中国老年人口庞大,并不是所有老人的需要如此完善的生活设施,我们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分成中、低、高档次以及三个档次都有的混合型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老人需要照顾的程度不同分为健康自理型、需要部分护理型和需要全面护理型的养老设施,使老人能有目的地选择。例如需要全面护理型的老人在营养、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较大,而在娱乐设施方面的要求较小。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养老院的设施可以有偏重,这样既利于老年人的需求,又有利于资源的高度利用。

乡镇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乡镇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总结 篇一: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20xx年以来,本人在县局和镇党委、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树新风、讲团结、求发展”的工作目标,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工作任务,现将近三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不足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政治思想表现情况:三年来,在单位领导及同志们的帮助、支持下,我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对自己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思想上,我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己的思想统一到上

级的决策上来,并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工作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开展情况:在工作中,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苦干上,主要开展了一下几项工作。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一是积极做好群众的参保工 作。我们结合政策、积极宣传,确保不漏保。据统计, (二)全镇参保人员达7000多人次;二是养老保险费收取工作。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工作。协同镇党委、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和再就业工作,为返乡农民寻找新的就业门路。深入各村走访调查,摸清了外出农民工返乡的基本情况,并建立了基础台账,了解了返乡农民工的数量和分布以及各自的特长、想法、要求等基本信息。其次根据返乡农民工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免费进行专业技能、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和维权等方面的培训,拓宽就业领域,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为返乡农民工再务工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打好基础。 (三)劳务输出工作。按照“全面调整工作思路,全力 破除思想障碍,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的要求,立足本职,整合资源,采取“政府推、干部带、宣传促、政策引”的办法,

就业和社保服务工作方案

就业和社保服务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组织起来培训和组织起来就业试点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百善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功能,更好地方便群众,现结合我镇实际工作需要,经研究,特制定百善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总体情况 百善镇位于濉溪县城南约15公里,全镇11.99万人。百善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便民服务劳务代理有限公司,共拟配套12名工作人员,现已建成办公室和服务大厅总面积约300多平方米,位于百善镇政府办公区内(百善镇隋园路中心小学对面)。 服务大厅窗口设置(4个) 1、就业培训。主要办理劳动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企业委托招聘,《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及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技能鉴定服务等。 2、社会保险。主要办理居民医保,失地农民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协助社保经办机构办理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 3、劳动关系。主要办理劳动用工备案,调解本辖区的劳动争议,协调处理一般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等。 4、政策咨询。主要办理就业培训,创业扶持政策、社保政策等咨询服务,以及帮助创业人员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补贴等。 门头标识:“百善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服务大厅”为蓝底白字,“濉溪县百善镇劳动监察中队”及“濉溪县百善镇便民服务劳务代理有限公司”统一用不锈钢牌子。 设备申请

由于百善镇条件有限,目前仅有的4套办公桌椅、4台电脑及档案柜、档案盒等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恳请上级支持下列必要设备:6平方液晶显示屏一个,让求职者能及时了解用工信息和就业政策等;办公所需空调4台、电脑8台、打印复印一体机4台、一体机1台、办公桌椅8套、沙发茶几3套、电话3部、摄像机照相机各一部、档案柜20个、档案盒180个、大厅三人等候椅4个、饮水机3台。随着我镇失地农民不断增加,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量不断增大,还需要公用车辆一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保障方式。首先,它是由社会向个人和家庭提供的经济保障,超出了家庭和社区的界限;其次,社会保障一般由政府主导,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不同于私人的慈善行为或个人的自我保险行为;第三,现代社会保障除了提供实物援助以外还提供现金援助,并建立起发放这些援助的全国性社会行政体系。 1、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传统的单位保障制度已经逐步转变为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基金成为社会保障总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前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面向正规就业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另一类是面向城乡居民和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2004)、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08)和正在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2008),正在酝酿推出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图1是我国社会保险参加人数折线图: 图一中国社会保险参加人数折线图(万人) 2、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救济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给付标准低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城乡困难户救济等。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00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城镇和农村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

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社会保障工作事关全县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于缓解社会压力,协调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已逐步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安全网”、“稳定器”。日前,劳动保障局对全县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认为我县的社会保障形势依然严峻。 一、我县社会保障工作的现状 依据《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县自86年起逐步建立起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农村在内的养老保险和医疗、失业、工伤、女工生育等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到目前,全县累计参保人数达到22万人次,累计结余社会保险金9406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1899万元,企业养老保险费2045万元,工伤保险费110万元,生育保 险费99万元,医疗保险费1423万元,失业保险费63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 费3200万元),为全县的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社会稳定起到了很重要的 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实现“两个确保”、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险费收缴异常困难形成尖锐矛盾,社会保障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显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 一、社会保险费拖欠现象严重。截止目前,全县共累计拖欠各项社会保障费8215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费3937万元,企业养老保险费1810万元,医疗保险费1598万元,失业保险费870万元。从机关事业单位征缴情况来看,上半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1827万元,为3685名离退休人员发放离退休费2754万元,收支相抵,负927万元。全县17个乡镇,缴至2003年6月份的乡镇6个,缴至2003年3月份的乡镇2个,缴至2002年12月份的乡镇3个,其他6个乡镇2002年均未缴齐,共拖欠2897万元,占机关事业养

企业社保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_________企业社保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企业社保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紧扣社会保障工作“保障民生”的主题,紧紧咬住工作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措施,各项工作快速平稳推进。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目标完成情况 1、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xx。 2、预计到6月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新增达750xx,完成市计划的7xx,参保总数可达30.xx人,完成省计划的9xx;工伤保险扩面新增参保人员5xx,其中农民工参保新增3xx,分别完成市计划的5xx 和3xx。工伤保险参保总数可达19.xx人,其中农民工参保达3.xx人,分别完成省计划的9xx和9xx。生育保险扩面新增参保人员250xx,完成市计划的5xx,参保总数达10.xx人,完成省计划的9xx。 3、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做实率、上解率保持10xx。 4、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人数达到10.xx,完成省计划的9xx。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以建立社保扩面长效机制为中心,全面巩固社保扩面工作成果。一是继续落实社保扩面目标责任管理,各县(市)区召开会议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二是继续落实上两年行之有效的社保扩面工作措施。对社保扩面难点企业实行领导包户;市直3xx联动部门继续对未按规定参保缴费的企业依法制约;各级劳动监察部门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监察;坚 持扩面回访,防止企业中断缴费或不按规定缴费。三是全力抓好社保扩面企业欠费清理工作,5月份对全市扩面参保企业欠费情况进行核查,并制定了清欠工作计划。四是继续做好社保扩面政策宣传,营造社保扩 第 2 页共 6 页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 第三章项目场址概况与建设条件 (15)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0)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23) 第六章公用工程 (36)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 (45) 第八章节约能源 (49) 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52) 第十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54) 第十一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58)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63) 附件及附表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某某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项目负责人:某某 建设性质:新建 1.1.3建设地点 某某县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选址在行政新区内,位于411省道与某某行政新区中原大道交叉路口东南侧,紧临县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项目占地15亩。 4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基础设施建在乡镇主要街道附近。项目规划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环境优美,是各乡镇人口集中的区域,适宜本项目建设。 1.2编制依据、内容及范围 1.2.1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2、《关于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试点的通知》(发改办就业[2011]761号) 3、《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4、《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未来发展中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未来发展(中) 郑功成 2012-11-06 13:38:37 来源:今晚网 2012年10月23日 基于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已经奠定的发展平台,以及亿万人民要求解除生活后顾之忧的愿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目标,应当是从弥补制度缺失、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入手,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差距,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沿着公平、普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解除人民生活后顾之忧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切实维护个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最终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家应当通过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三大系统的综合、协调发展,再加上面向军人的特殊保障系统,同时辅以发达的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补充保障,循序渐进地满足国民的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保障需求,实现人人公平地享有全面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从现行制度结构出发,除继续完善综合型的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系统,并使这三大支柱性制度安排走向成熟外,还需要大力促进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同时调整相应的制度安排,如适应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建立护理保险制度,将只面向职业妇女的选择性制度安排。生育保险转化为普惠性的生育津贴,以及促进包括企业年金在内的各种职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的发展。因此,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全面建设、全面发展。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是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基础性保障制度,其重要

性虽然会相对下降,但维护的是底线公平;社会保险是面向劳动者并调节劳资利益关系及初次分配格局的基本制度安排,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将占有主体性地位;社会福利则是老幼妇残群体及全民分享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军人保障是面向军人的特殊制度安排,补充保障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体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即是上述体系由残缺不全走向健全完备。 四、发展步骤与目标任务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将最终实现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到制度健全、完备,从选择性保障制度安排到公平、普惠的保障制度安排,从只能维护人的生存条件到维护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的转变,这个目标任务将分解成如下三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2008-2012):以这一届政府任期届满为期,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保障制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是:通过强力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与养老保障制度,初步实现二免除一解除0的民生保障目标,即让全体人民享有起码的社会保障,能够免除生存危机、疾病忧患和从制度上解除养老后顾之忧。因此,这一阶段搭建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平台,维护的是底线公平。上述目标任务还可分解为如下主要指标: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制度统一、差距缩小,并走向定型、稳定,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贫困线标准达到人均每天少于1美元(2007年国际标准为1.25美元)。政府对低保及其他社会救助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5%,受助人口不低于总人口的8%。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现状及认识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迄今为止,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6年至1993年)为试点探索时期,第二阶段(1994年至2000年)为全面展开时期,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修改完善时期。 (一)试点探索时期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保障并没有被摆上议事日程。被誉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把增强企业活力确定为改革的中心环节,像计划体制、价格体系、劳动工资制度以及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等方面的改革,均被列为配套改革的范畴。当时,社会保障改革甚至未被列为配套改革。但到了1985年2、3月间,中央决策层意识到:社会保障也是个大问题,是改革中必然提出和必须予以配套改革的重要方面,并责成有关部门制订方案。经过1年的研讨,最后确定:改革和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放在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上。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对新招用的工人试行社会保险。1986年7月,中国政府决定改革国营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自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在新招收工人中普遍推行劳动合同制,同时为合同制工人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以解决其退休养老和失业保险(当时叫待业保险)问题。为此,中国政府专门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此举可,被看做是中国社会保险的“预演”,它旨在关闭“新人”踏进旧制度(劳动保险)的大门,并依靠“新人”规模不断扩大,让留在旧制度的“老人”随时间推移逐年减少,最终用新制度取代旧制度。从制度转轨看,这是明智之举。但在社会保险的全面建设中,这种改革策略渐渐被遗弃了。 第二,失业和养老保险是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重点。失业保险是配合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而实行的新措施。由于企业同新招收工人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拥有辞退工人的权力,被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势必会失业。为保障失业工人的基本生活,中国政府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费用全部由企业负担,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失业工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对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采用基金积累式,费用由企业和合同制工人共同缴纳,费率为企业缴纳工资总额的15%、合同制工人缴纳本人标准工资的3%。同时,还对合同制工人的医疗费、丧葬补助费等做了规定,而且明确:合同制工人同本企业同工种、同岗位的固定制工人,在劳动保险待遇方面保持同等水平。据统计,到1991年末,全国劳动合同制工人人数达到1971.9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合同制工人1588.6万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合同制工人322.9万人,其他所有制合同制工人60.4万人,分别占全民、集体、其他所有制职工总数的14.9%、8.9%、27.9%,少数达到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制工人已开始按月领取退休金。 此外,1991年6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国家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建立多渠道的费用筹集机制,要求个人也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并确定了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自1992年起,劳动部还组织進行了养老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