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长度计算公式

预应力管桩长度计算公式
预应力管桩长度计算公式

预应力管桩长度计算公式:

1、入土总深度=送桩(+)砍桩(-)长度+配桩长度

2、实际桩顶标高=自然地面标高-送桩(+)砍桩(-)长度

3、桩尖标高=自然地面标高-(入土总深度+桩尖高度)

4、桩顶高出或低于设计标高=实际桩顶标高-桩顶设计标高

5、有效桩长=配桩长度-桩顶高出或低于设计标高+桩尖长度

6、名词解释:

⑴、I:自然地面标高;

⑵、K:桩顶设计标高;

⑶、M:入土总深度;

⑷、O:送桩(+)砍桩(-)长度;

⑸、Q:实际桩顶标高;

⑹、S:桩尖标高;

⑺、U:桩顶高出或低于设计标高;

⑻、A L:配桩长度;

⑼、A O:有效桩长;

桩基承载力计算公式(老规范)

一、嵌岩桩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计算公式 采用嵌岩的钻(挖)孔桩基础,基础入持力层1~3倍桩径,但不宜小于1.00m,其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P]建议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第4.3.4条推荐的公式计算。 公式为:[P]=(c1A+c2Uh)Ra 公式中,[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 Ra—天然湿度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KPa),按表4.2 查取,粉砂质泥岩:Ra =14460KPa;砂岩:Ra =21200KPa h—桩嵌入持力层深度(m); U—桩嵌入持力层的横截面周长(m); A—桩底横截面面积(m2); c1、c2—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而定的系数。挖孔桩取c1=0.5,c2=0.04;钻孔桩取c1=0.4,c2=0.03。 二、钻(挖)孔桩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计算公式 采用钻(挖)孔桩基础,其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P]建议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第4.3.2条推荐的公式计算。 公式为:[]()R p A Ul Pσ τ+ = 2 1 公式中,[P] —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 U —桩的周长(m); l—桩在局部冲刷线以下的有效长度(m); A —桩底横截面面积(m2),用设计直径(取1.2m)计算;

p τ— 桩壁土的平均极限摩阻力(kPa),可按下式计算: ∑==n i i i p l l 11ττ n — 土层的层数; i l — 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个土层的厚度(m); i τ— 与i l 对应各土层与桩壁的极限摩阻力(kPa),按表 3.1查取; R σ— 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kPa),可按下式计算: {[]()}322200-+=h k m R γσλσ []0σ— 桩尖处土的容许承载力(kPa),按表3.1查取; h — 桩尖的埋置深度(m); 2k — 地面土容许承载力随深度的修正系数,据规范表 2.1.4取为0.0; 2γ— 桩尖以上土的容重(kN/m 3); λ— 修正系数,据规范表4.3.2-2,取为0.65; 0m — 清底系数,据规范表4.3.2-3,钻孔灌注桩取为 0.80,人工挖孔桩取为1.00。

如何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一)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什么? 1、单位桩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力也就是最大静载试验压力除以安 全系数2.0得出的标准值 2、指单桩在外荷载作用下,不丧失稳定,不产生过大变形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特征值。符号为Ra 3、由荷载试验测定的单桩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二)最近在搞水泥土搅拌桩(桩径500mm),设计给的复合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是250kp,现在要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该怎么计算?《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上有公式计算,但是有好多公式中的符号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求高手解答。另外,能不能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推算出单桩的承载力特征值? 楼主的原意是不是这样:设计给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250kp,这是设计要求,桩径500mm,其它还不太清楚,在此条件下,可以按下述步骤依据3楼公式反算: 首先参数确定: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50kPa,设计要求值; Ap─搅拌桩截面积(m2),500mm桩径为0.19625m^2; fsk─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可查勘察报告确定,一般水泥搅拌桩加固作复合地基的地层承载力都不高,假设查勘察报告应取100kPa; m─面积置换率,由计划的加固桩桩间距确定,我们暂时假设按

3d桩间距布桩,则置换率为0.19625/(1.5*1.5)=0.0872;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一般取0.7。 按3楼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可按下式估算: fspk=m(Ra/Ap)+β(1-m)fsk 则要求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Ap(fspk-β(1-m)fsk)/m =0.19625(250-0.7(1-0.0872)100)/0.0872=418.8(kN)就是说按3d桩间距均布500mm搅拌桩,要达到设计要求的 250kPa复合地基承载力需要,当地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时,要求的搅拌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20kN,按此方案,就可依据 勘察报告提供的搅拌桩桩基参数,进一步确定单颗搅拌桩应该多长,能够达到420kN。 上述步骤才是正确的确定满足设计需要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正确方法。

预制管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PHC桩在施工过程中,会碰到各种质量通病,主要有: 1.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2.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3.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承载力不足; 4.压桩阻力与地质资料或试验桩所反映阻力相比有异常现象; 5.桩体破损,影响桩的继续下沉。 二、原因分析: 1、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 主要原因分析:1)压桩设备选型不合理,设备吨位小,能量不足;2)压桩中途停歇时间过长;3)压桩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排除时间过长;或突然停电;4)没有详细分析地质资料,忽略了浅层杂填土中的障碍物及硬夹层等情况;5)忽略了桩距过密或压桩顺序不合理,人为形成“封闭桩”,使地基土挤密,强度增加;6)桩身强度不足,沉桩过程中桩顶、桩身、或桩尖破损,被迫停压;7)桩就位插入倾斜过大,引起沉桩困难,甚至与邻桩相撞;8)桩的接头较多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停在硬夹层中接桩。 相应预防措施:1)配备合适压桩设备,保证有足够的压入能力;2)一根桩应连续压入,不应中途停歇;3)进场前对设备进行大修保养,施工时进行例行检修,确保压桩施工时设备能正常运行,避开停电时间施工;4)分析地质资料,排除浅层障碍物。配足压桩,确保桩能顺利穿过硬夹层等;5)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及流程,严禁形成“封闭桩”;6)严把制桩各个环节质量关,加强对进场桩的质量验收,保证桩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7)桩就位插入时如倾斜过大应将桩拔出,待清除障碍物后再重新插入,确保压入桩的垂直度;8)合理选择桩的搭配,避免在砂质粉土、砂土等硬土层中焊接桩,采用3-4台焊机同时对称焊接,

尽量缩短焊接时间,使桩能快速连续压入。 2、桩偏移或倾斜过大 主要原因分析:1)压桩机大身(平台)没有调平;2)压桩机立柱和大身(平台)不垂直;3)就位插入时精度不足;4)相邻送桩孔的影响;5)地下障碍物、场地下限的影响;6)送桩杆、桩头、桩身不在同一轴线上,或桩顶不平整所造成的施工偏压;7)桩尖偏斜或桩体弯曲;8)接桩质量不良,接头松动或上下节桩不再同一轴线上;9)压桩顺序不合理,后压的桩及先压的桩;10)基坑围护不当,或挖土方法、顺序、开挖时间、开挖深度不当。 相应预防措施:1)压桩施工时一定要用顶升油缸将装机大身(平台)调平;2)压桩施工前将立柱和大身(平台)调至垂直状态;3)桩插入时对中误差控制在10mm,并用两台经纬仪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保证其垂直度;4)送桩孔应及时回填;5)施工前详细调查掌握施工环境、厂址建筑历史和地层土性,填土层的土性及分布状况,预先清除障碍物;6)施工时确保桩杆、桩头、桩身不在同一轴线上,并在施工时及时调整校验;7)提高桩的制作质量,加强进场桩的质量验收,防止桩顶和接头面的歪斜及桩尖偏心和桩体弯曲等不良现象发生,不合格的桩坚决不用;8)提高施工焊接质量,保证上下节同轴,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隐蔽工程验收;9)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尽量采取“走长线”压桩,给超空隙水压力消散提供尽量长的时间,避免其累计叠加,减小挤土影响;10)压桩结束10天左右,待超空隙水压力充分消散后方可开挖;且围护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避免侧向土体位移,机械开挖至桩顶30mm时采用人工开挖,避免挖斗碰撞桩头。 3、桩达到设计标高或深度,但桩承载力不足 主要原因分析:1)设计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2)地质勘察资料不详细,造成桩长设计不足,桩尖未进入持力层足够的深度;3)试桩时休止期未达到规范规定的时间而提前测试,或测试时附近正在打桩,桩周土体仍在扰动中。 相应预防措施:1)当知道桩端持力层面起伏较大时,应对其分区并采取不

桩基础作业(承载力计算)-附答案

1.某灌注桩,桩径0.8d m =,桩长20l m =。从桩顶往下土层分布为: 0~2m 填土,30sik a q kP =;2~12m 淤泥,15sik a q kP =;12~14m 黏土,50sik a q kP =;14m 以下为密实粗砂层,80sik a q kP =,2600pk a q kP =,该层厚度大,桩未穿透。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20.8302151050280426000.84 1583.41306.92890.3uk sk pk Q Q Q kN π π=+=???+?+?+?+??=+= 2.某钻孔灌注桩,桩径 1.0d m =,扩底直径 1.4D m =,扩底高度1.0m ,桩长 12.5l m =,桩端入中砂层持力层0.8m 。土层分布: 0~6m 黏土,40sik a q kP =;6~10.7m 粉土,44sik a q kP =; 10.7m 以下为中砂层,55sik a q kP =,1500pk a q kP =。试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解】 1.00.8d m m =>,属大直径桩。 大直径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为: p pk p i sik si pk sk uk A q l q u Q Q Q ψψ+=+=∑ (扩底桩斜面及变截面以上d 2长度范围不计侧阻力) 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为: 桩侧黏性土和粉土:() 1/5 1/5(0.8/)0.81.00.956si d ψ=== 桩侧砂土和碎石类土:()1/3 1/3(0.8/)0.81.00.928si d ψ=== 桩底为砂土:() 1/3 1/3(0.8/)0.81.40.830p D ψ=== ()2 1.00.9564060.956440.831500 1.410581505253.3564 uk Q kN ππ =????+??+???=+= 3.某工程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径1.2m ,桩端进入中等风化岩1.0m ,中等风化岩岩体较完整,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1.5a MP ,桩顶以下土层参数

预应力管桩的检测方法

1 前言 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是本地区应用最广的基础型式。如何保证管桩的承载力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桩的承载力决定于土的承载力和桩身质量两个方面。管桩的检测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考验这两个方面,以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目前,管桩常见的检测方法有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高应变动力试桩、基桩反射波法等三种。本文就这三种方法进行介绍并讨论它们的适应性和应注意的地方,供同行参考。 2 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 2.1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的目的 静荷载试验是采用接近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来考验桩,主要是为了获得桩的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的依据。或者在桩的验收阶段确定桩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2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的原理 在桩顶施加了竖向荷载后,桩土间产生相对位移,桩身表面则出现向上的侧阻力;桩身上部产生压应力和压缩变形。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桩土间的位移进一步加大,桩身的应力进一步往下发展,桩下部的侧阻力也逐渐发挥出来;当桩顶荷载足够大时,侧阻力达到最大值,桩端土产生压缩变形和土反力。继续增加荷载,直到桩顶沉降大于期望值或桩端土出现了刺入破坏为止。此时桩顶荷载就是其极限承载力。在试验的过程中,若桩身有质量缺陷可能会出现先期破坏(桩身发生破坏先于土承载力),这样也就一并对桩身质量作了检验。 通过静载试验获得桩的承载力,可分为按强度控制和按沉降控制两大类:①桩侧、桩底的土承载力均发生破坏,荷载~沉降曲线表现为陡降型,此种情况按强度控制,取荷载~沉降曲线出现陡降段的前一级荷载作为桩的极限承载力。②土的承载力没有发生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加,虽然沉降量也进一步增大,但桩端土的承载力也进一步增大,荷载~沉降曲线表现为缓变型,此种情况按沉降控制,可依据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取某一沉降所对应的荷载作为桩的承载力。 2.3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的适应性讨论 静载试验对桩地承载力检测是最适宜的。试验施加的荷载,加载速度极为缓慢,桩的沉平均速度为0.0001m/s,加速度接近于零,静载试验测到的承载力,被认为是最接近于工程实际。因此,静载试验也用作检验动力试桩的准确与否。 静载试验对桩身质量检测的适应性是不充分的,表现为以下四点:①如果试验中出现桩身上部的先期破坏,无法判明破坏的位置:②如果桩身急剧沉降而通过补加荷载,发现桩所能承受的荷载没有明显降低的时候,难于判明是桩身下部破坏还是土承载力的破坏;③试验对于桩身的水平裂缝无法检测;④无法对桩身强度进行充分检验。 3 高应变动力试桩 3.1高应变动力试桩的目的 检测土的承载力和桩身的质量。还可进行打桩监测,确定桩锤效率、桩身应力等。 3.2高应变动力试桩的原理和作法介绍

PHC管桩质量控制要点

PHC管桩质量控制要点 一、进场控制 1.管桩的强度达到设计值100%方可运至现场。 2.进场时需对其产品合格证书、外观、外形尺寸进行检查: ⑴外观: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裂缝。 ⑵外形:桩径±5㎜,管壁厚度±5㎜,桩尖中心线<2㎜,顶面平整度<10㎜, 桩顶弯曲<1/1000L(L为桩长)。 ⑶桩身有管桩标记、制造日期、管桩编号的标记。 二、场地堆放 1.管桩吊桩时采用两支点法,也可采用在两端板处勾吊,绳索与桩身水平交角大于45° 2.装卸起吊时要平移,严禁抛掷、碰撞、滚落。 3.管桩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要有排水措施。 4.管桩最下层按两支点法设置垫木,支撑点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间距2/3L(L为桩长) 5.管径400㎜可堆放四层,管径500、600㎜可堆放三层,每层均需按两支点法设置垫木。 6.按管桩的不同规格、型号分别堆放。 三、施工流程 1.测定坐标、轴线及桩位。 2.压桩机就位调整。

3.将管桩压入压桩机夹腔。 4.将管桩对准桩位调直。 5.压桩至底桩露出地面2.5—3m时调入上节桩与底桩对齐,压底桩至桩头露出地面0.5—1m。 6.调整上下节桩与底桩对中。 7.电焊接桩、再静压、再接桩、直至设计深度或达到一定终压值,必要时适当复压 8.终压前用送桩器将工程桩头压到地面以下。 四、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审查施工方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包括:⑴工程概况⑵水文地质资料⑶总平面图⑷管桩结构图⑸定位放线⑹桩的吊运⑺施工流水⑻沉桩方法及机械设备⑼对周围建筑或地下管线影响⑽劳动力及材料设备供应计划⑾总进度计划及安全施工措施。 2.轴线的施放应以国家三角网控制点引入,并应多次复核确定。施工现场轴线控制点的位置不受沉桩作业的影响,数量不宜少于两个。 3.设置控制标高的水准点,桩基施工的标高控制应遵照设计要求进行,每根桩入土后均应做标高记录。 4.检查施工现场附近是否有建筑物、上空是否有杆线、地下是否有管线,并采取措施: ⑴挖防震沟,沟宽0.5—0.8m,深度按土质情况以边坡能自立为准。 ⑵设置袋装沙井,直径70—80㎜,间距1—1.5m,深度10—12m。 5. 根据桩的密集程度以及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确定打桩顺序:

试桩处单桩承载力经验公式计算

1.1技术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DL5022-2012) (5)《辽阳国成芳烃基地热电厂新建工程详勘设计岩土工程勘察》 (2012年9月) 1.2桩型选择 桩型拟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桩径拟选Ф600mm。 1.3 桩端持力层的选择 根据初设勘测报告所揭露的地层,碎石4及碎石5均可考虑作为桩端持力层。当采用碎石4层为桩端持力层时,需考虑呈透镜体状分布的粉质粘土③层对桩基变形的影响。 对于电厂主要建筑物的桩基,要求承载力高、沉降小且均匀,并结合工艺要求与承台布置合理的原则,同时考虑综合造价合理,对于主厂房、烟囱等主要建筑桩端持力层考虑采用碎石5。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一倍桩径。 1.4 材料 (1)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 钢筋:HRB335,为HRB400。 1.5 试验桩处单桩承载力经验公式计算 本次试桩桩型为Φ600mm长螺旋钻孔压灌桩,试验桩共布置1组5根桩。其中3根在主厂房固定端附近C轴和D轴之间,试桩点位置靠近地勘钻孔孔位59点,桩长13.5米;2根在锅炉炉后附近,试桩点位置靠近地勘钻孔孔位61点,桩长19.5米。桩顶标高-4.5米,零米绝对标高40.1米。 (1)13.5米长桩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经验公式): 桩侧土高度:粉质粘土2(8.4米), 碎石4(3.5米), 粉质粘土3(1.1米), 碎石5(0.6米) 桩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粉质粘土2(68kPa), 碎石4(140 kPa), 粉质粘土3(84 kPa), 碎石5(160 kPa) 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碎石5(3000 kPa) 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经验公式): Q=3.14x0.6x(8.4x68+3.5x140+1.1x84+0.6x160)+3.14x0.3x0.3x3000 =2354.2+847.8 =3202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860-42 预应力管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 点(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筑工程领域的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也在飞跃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内,预应力管桩基础在国内得到了大力的推广,特别是昆明地区许多小区的多层、高层的基础都在大量使用预应力管桩作为基础;预应力管桩与沉管灌注桩相比具有自身的优点:管桩工厂化生产、质量易于控制和检查,施工速度快,沉桩质量比灌注桩有保证(特别是软土地基,沉管灌注桩因挤土效应容易产生断桩),施工现场噪音小、对环境污染小、振动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相对较小。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虽然预应力管桩基础具有以上特点,但作为桩基础工程,其施工质量尤为重要,不能有半点马虎,笔者通过近年来负责过大面积(100万平米建筑面积)的预应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第5.2.2条公式5.2.2计算: R a=Q uk/K 式中: 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K——安全系数,取K=2。 1. 一般桩的经验参数法 此方法适用于除预制混凝土管桩以外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中第5.3.5条公式5.3.5计算: 式中: 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u——桩身周长; l i——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 A p——桩端面积; q sik——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 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 2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 pk=0; 2.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d≥800m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 此方法适用于大直径(d≥800mm)非预制混凝土管桩的单桩。按JGJ94-2008规范第5.3.6条公式5.3.6 计算: 式中: 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1取值,用户 需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范围不计侧阻力;对于端承桩取q sik=0; q pk——桩径为800mm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6-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pk=0; ψsi,ψp——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JGJ94-2008表5.3.6-2取值;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10页)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摘要:结合某电厂试桩施工探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沉桩;断桩;桩锤;质量;缺陷;控制 前言: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实现工厂化生产、桩材生产速度快而且质量易于控制、沉桩施工方便、设计单桩承载力高、能有效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地用于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市政设施、码头、烟囱以及各类高塔、碑等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的桩基础。根据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可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桩)和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根据其桩尖的型式又可分为敞口型桩和闭口型桩;根据桩身配筋情况有A型、AB型和B型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由于其圆柱型形状和单桩设计承载力较高的特点,沉桩施工采用打入式和静压式。本文结合******某电厂试桩施工的情况,浅谈锤击打入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的质量控制。 1.工程施工概况: 本工程试桩采用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沉桩方式为锤击打入式,桩锤选用DELMAG-80型筒式柴油打桩锤,共施打试桩、锚桩等56根,桩长37m,每根桩由三节桩组成,接桩形式为CO2气

体保护半自动焊接;其中桩身完整的39根,其余17根桩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其中深层断裂13根、桩顶破碎2根、沉桩困难无法达到设计标高2根。沉桩锤击数3根超过2000击,最高锤击数为T8桩2426击,其余都在1200—2000击之间。对于深层断裂的桩,4根桩的锤击数在1000击以下。 2.地质情况: ①1粉质粘土:褐黄色,很湿,软塑,含少量氧化铁斑纹及有机质,表层0.5m为耕植土,下部较软,逐步过渡到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厚度一般为1.2~1.5m。 ①淤泥质粉质粘土:深灰色,流塑,含有机质及少量云母碎屑,夹少量薄层粉土或粉砂,本层厚度1.5~7.0m,一般厚度3.5m左右。 ③粉质粘土:灰绿色或灰黄色,可塑~硬塑,含铁锰结核和少量钙质结核。层厚2.0~8.8m,除个别地段较厚外,一般层厚2.4~3.5m。④粉土:灰黄色或黄褐色,稍密~中密,水平层理清晰,夹薄层粉砂或粘性土层厚2.3~13.3m,变化较大。 ⑤粉细砂:灰~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夹有1~2层的钙质墙胶结物,呈砂岩状,结构致密,强度大,穿越困难,厚度3~10cm 直径大于10cm,分布不连续。该层还含有姜结石,粒径约1~3cm。本层层厚4.0~15.0m,变化较大。 ⑥粉质粘土夹粉土:粉土为灰黄色,中密~密实,粉质粘土为灰黄色,可塑~硬塑,夹有少量粉砂薄层。层厚1.0~4.1m。 ⑦粉质粘土:黄褐色或深灰色,硬塑,含少量铁锰结核及姜结石,夹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与特征值的关系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与特 征值的关系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 与特征值的关系 (一)、计算公式: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计算: 1、管桩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的确定: 根据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标准图集中的说明第6.2.5条的计算式可以计算出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Rp=AfcΨc。式中Rp—管桩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KN;A—管桩桩身横截面积mm2;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Ψc—工作条件系数,取Ψc=0.70 。 2、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确定: 根据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标准图集中的说明第6.2.6条的计算式可以计算出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Ra= Rp/1.35。 3、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的确定: 第一种确定方法:根据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中单桩竖向桩身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2 Ra。

第二种确定方法:根据以下公式计算Qpk=(0.8fck-0.6σpc)A。式中Qpk—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A—管桩桩身横截面积mm2; fck—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pc—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加应力。 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相当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压桩控制力。 4、综合以上计算公式,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与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关系如下: Ra= Rp/1.35; Qpk=2 Ra=2 Rp/1.35约等于1.48 Rp。 (二)、举例说明: 一、例如,根据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家标准图集标准,现对PC —A500(100)的管桩分别计算管桩桩身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与特征值如下,以验证以上公式的正确性: 1、管桩桩身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p的计算: Rp=AfcΨc=125660 mm2×27.5 MPa×0.7=2419KN;03S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中为2400 KN,基本相符。 2、单桩竖向承载力最大特征值Ra的计算: Ra= Rp/1.35=2419 KN/1.35=1792 KN。 3、管桩桩身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k的计算: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常见质量缺陷的产生及预防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常见质量缺陷的产生及预防(1) 第一节外观质量管桩的外观质量包括粘皮和麻面、漏浆、空洞和蜂窝、表面露筋、表面裂纹、镦头脱落、端面平整问题、桩身弯曲、露石等,外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外观销售能力,也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体现。下面详细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般的解决办法。 一、粘皮和麻面 粘皮是指管桩表面的混凝土与模具粘连,拆模时局部混凝土从管桩外表面撕裂的现象;而麻面是指脱模后管桩外表面的局部混凝土呈现无强度,表面有细小孔洞,颜色一般与正常混凝土相异,成类似粘土粉状的浅黄色。上述缺陷有时也修补的,但严重影响管桩的耐久性,特别是有腐蚀性的土壤中使用。粘皮和麻面均发生在管桩的外表面。粘皮严重时甚至预应力钢筋均能肉眼见到;而麻面的管桩外表面 可用钢筋等硬物刮去。 1、粘皮产生的原因及处理 1)管桩混凝土的脱模强度不足 按国标要求,管桩的脱模强度必须达到C40以上,但编者认为一般以控制在C50左右为宜,否则脱模时很容易出现粘皮现象,即便不出现粘皮现象,外表面也不是很光滑,特别是采用自用锅炉供蒸汽的情况,由于蒸汽一般为过饱和蒸汽,管桩外表面强度往往比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要低,这一点尤其要引起重视。 合理的养护制度对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要注意充分的静停时间和控制升温曲线,在冬季生产时显得较为突出。当然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是前提,当采用多组分矿物外加剂如粉煤灰、矿渣微粉等设计混凝土配方时,为达到较合理的管桩脱模强度,可适当提高蒸汽养护的恒温温度,可比纯硅 酸盐水泥配方提高5--10度。 2)脱模剂性能问题及涂抹工作不到位 脱模剂对管桩外表面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能否把混凝土在终凝前及在蒸汽存在条件下有效的隔离模具和混凝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常用的脱模剂分为皂化油和不饱和酸酯等,国外现在有使用矿物油做脱模剂的,但总的来说,脱模剂要求有较好的挥发性、耐磨性、蒸汽稳定性、无毒及一定的保护厚度。 冬季和夏季使用的脱模剂要有区分,否则容易出现问题。性能良好的脱模剂应在使用后3--5分钟就在钢模内形成一层厚约0.5mm左右的较光滑的憎水性保护膜。脱模剂使用时一定要做到热模热涂,等完全干燥后才能浇注混凝土,这点在冬季生产时要特别注意,有的厂家往往未等干透就去喂料,加上冬季室温低,很容易 产生粘皮。 涂刷时要做到面面俱到,不遗漏一处,必要时可补涂一次。有时在雨天,由于脱模剂一般容易与水形成乳液,第一次刷完后,空气中的水分较多,往往需刷 二次才能解决问题。 3)模具内壁粗糙及清理不干净 模具内壁的粗糙度也会影响脱模效果,但这种情况一般较少见,关键是要把内壁清理干净,不留余渣,必要时可用砂轮机打磨光滑。 2、麻面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麻面产生的原因较简单,一般为钢模过热所致,高温使新拌混凝土失水严重,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一.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收锤标准 1.除设计明确规定桩端标高控制的摩擦桩应保证设计桩长外,其他管桩应按设计、质检、施工和监理等单位共同确认的收锤标准收锤。 2.收锤标准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桩的规格和长短、锤的大小和落距(冲程序设计等因素,纵合考虑最后贯入度、桩入土深度、总锤击数、每米沉桩锤击数及最后1米沉桩锤击数、桩端持力层的岩土类别以及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桩土弹性压缩量等指标后给出。 收锤标准应以到达的:(1)桩端持力层、(2)最后贯入度或(3)最后1米沉桩锤击数为主要控制指标,其他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选择作为参考指标。 3.一级及地质条件复杂的二级管桩基础的收锤标准控制指标应通过试打桩确定,其他管桩基础的收锤标准控制指标宜通过试打桩确定。 4.正常情况下,最后贯入度不宜小于20mm/10击;当持力层为较薄的强化风化岩层且上覆土层较软弱时,最后贯入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宜小于15 mm/10击。

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管桩基础工程,可采用高应变动测法检测工程桩单桩竖向承载力。 (1)工程桩施工前,已按规定进行试打桩,且试打桩时采用高应变动测法配合测试并作静载试验的管桩基础; (2)地质条件不太复杂的二级管桩基础; (3)三级管桩基础。 2.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管桩基础工程,若检测采用静载试验,检测桩数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总桩数的0.5%,且整个工程不应少于2根。 (1)施工前已按规定进行试打桩; (2)施工中实行监理制度; (3)采用收锤回弹曲线测绘纸测定最后贯入度; (4)桩端持力层为强化风化岩层;

管桩基础搅拌站各基础承载力和配筋等演算

搅拌站基础设计及验算 **项目部拟采用HZS100和HZS75搅拌站各一台,现在根据厂家图纸和现场地基条件设计和验算搅拌站基础。 搅拌站基础主要分五大基础:筒仓基础、主机架基础、送料系统基础、操作室基础和配料系统基础。计算中,筒仓考虑风荷载并根据地质条件使用钢管桩增强抗拔。其他基础均根据图纸采用混凝土扩大基础,其中土质承载力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基承载力取90kPa。 1.筒仓基础设计及验算 根据肇花项目东岸搅拌站选址地质情况,筒仓基础拟采用钢管桩配上混凝土承台作为承载基础。 图1.1 筒仓基础结构 混凝土扩大基础拟采用□3.5m×3.5m×0.5m的混凝土结构。钢管桩拟采用直径Ф630mm,壁厚为6mm。 将混凝土如图均分4份,根据北江特大桥勘探资料,表面土层为素填土,允许承载力为90kPa。 1.1抗拔及承压工况计算 根据实际工作分析,抗拔最大工况为风荷载最大且筒仓空载:

如图所示,风荷载作用位置H=15m ,风级按12级风,风压p 取1.3kPa : kN kPa F 21.54)]8.03(35.0123[3.1=+??+??=; 风荷载产生弯矩:m kN FH M ?=?==15.8131521.54; 另外,考虑m e 1.0=偏心,其中筒仓空载载荷载取kN g m k 200=,kN g m m 1400=,则:m kN kN m M ek ?=?=202001.0,m kN kN m M em ?=?=14014001.0 对钢管桩产生附加荷载F ?的计算: 0='++=∑M M M M e ,Fd M ?='; 风向平行钢管所在正方形的边长和对角线时,力偶臂分别为:m d 95.11=和 m d 76.22=。 故,kN m m kN d M M d M F e 6.21395.1215.83322111=??=+='= ?; kN m m kN d M M d M F e 9.30176.215.833222=?=+='= ?; 所以,钢管桩承载力: 每份混凝土质量:kN vg g m t 8.39105.075.175.16.2=????==ρ kN g m R m 7.6919.3018.394max =++= ,kN g m R k 1.2128.394 9.301min =--=(方向向上)。 图1.2 筒仓风荷载 每份混凝土承压:kN A R h 6.2759075.175.1=??==σ

管桩检测及承载力计算

管桩检测及承载力计算 管桩检测 1、管桩检测规范应严格按照《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 106-97)中相关规定执行。 2、检测仪器管桩高应变动力检测仪器目前国内市场种类较多,所选进口或国产仪器均应满足规程中相关规定。目前国外引进的仪器有瑞典PID打桩分析仪、荷兰TNO基桩诊断系统、美国桩基动力学公司PDA打桩分析仪,国内的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FEI-C型桩基动测分析系统、中交三航局SDF-1型打桩分析仪、中科院武汉岩土所RSM系列动测仪、武汉岩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S系列桩基动测仪等型号。武汉岩海公司 RS-1616K(PLUS)/1616K动测仪高应变系统主要用途: ?高应变测桩主要特点: ?电性能指标高,机械故障率低?即现速度、力曲线和承载力与打击力?高应变实时监控大于130锤/分钟存取信号?任选RS模式和PDA模式从事高应变检测?自动实现连续采集、叠加、平衡调节功能?兼容速度计和国产或进口内装式加速度计中科院武汉岩土所RSM—24FD浮点工程动测仪是针对目前市政工程、铁路交通、地质勘察等检测工作研制开发的产品,应用多项最新技术,能有效完成基桩高低应变法检测;单孔波速、振动、瑞雷波测试;其它工程动态信号检测;…。是目前我国工程界广泛采用的主流机型,深得广大用户的喜爱。美国桩基动力学公司PAK型PDA高应变桩基动测专用仪器 Case法承载力。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最大压应力、加速度和位置。桩身最大拉应力。计算的桩端应力。桩身结构完整性,缺损程度及位置。传递给桩的最大能量。锤垫层刚度(蒸汽锤/钢桩)每分钟锤击数,检验打桩系统。可显示力、速度、动能、位移、阻力、上下行波的时标曲线,可以用

预应力管桩质量通病的防治方法

预应力管桩质量通病的防治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其单桩承载力高、施工方便等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关于预应力管桩的质量通病你又有多少方法防治呢? 预应力管桩七大质量通病及防治 1、桩体倾斜 ⑴产生原因 1)施打前未按要求双向校核垂直度。 2)遇有地下障碍物。 3)场地不平整,桩机底盘不稳固水平。 ⑵防治措施 1)施打前,应按要求在桩机的正方和垂直的管桩侧面双向架设经纬仪或线坠,垂直度满足要求(小于0.5%L)后方可起锤,打入约1m左右再用仪器校核一次桩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常施打。 2)地下障碍物如果较浅,可以先将桩拔出,清除障碍物后,将坑填实填平,重新放点打桩;如果障碍物较深,无法处理,可会同监理、设计院等单位商议解决办法,更改桩位。 2、焊缝不饱满,接桩处开裂 ⑴产生原因 未按规定进行焊接作业,未分层焊接。 ⑵防治措施 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焊接时必须将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再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 3、贯入度剧变 ⑴产生原因 1)地质情况不明,地下存在有空洞、溶洞、夹层等。

2)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 3)桩身破碎断裂。 ⑵防治措施 1)在施打过程中,出现贯入度突然变大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可采取超前钻等方法,先探明桩位处的地质情况,将空洞、溶洞等先用中砂或粘土等填塞密实后再重新打桩,或改用其他形式的基础处理方法。 2)在即将收锤时,遇到贯入度突然加大的情况,一般均因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导致桩身折断或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这种情况下,采用从桩身内孔吊灯和吊重物检查桩身的完整看是由何种原因造成。 ①如是因地质起伏大造成的,则需采用特殊桩尖,采用嵌岩力强的桩尖进行施工。 ②如是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则需对进场的管桩质量进行检查,采购质量合格的管桩;管桩桩身强度必须达到100%时方可使用;同时,在施打过程中,要控制好总锤击数,PH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5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300。 4、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⑴产生原因 1)桩基础密集,土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浮起。 2)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⑵防治措施 1)采用“植桩法”(先钻孔,钻透硬夹层,将桩插入孔内,打至设计要求)以减少土的挤密及孔隙水压力的上升。 2)采用开口型桩尖,让部分土体进入桩空腔内,减少土体挤密;同时采用“跳打法”施工,控制每天打桩根数,同一区域内不宜超过12根桩。 3)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4)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地质情况、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一般应在两周左右。 5、桩身断裂 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

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1.1锤击预应力管桩 1、适用范围 锤击预应力管桩适用于各种粘性土、粉土,当需要穿透较厚砂性土中间夹层或含砾卵石较多的硬夹层时,采用锤击管桩效果更佳,但因噪音大,在城市建设中应限制使用。 2、工艺流程

3、施工工艺 ⑴放线定桩位 1)根据设计图纸编制桩测量定位图,并保证轴线控制点不受打桩时振动和挤土的影响。 2)根据实际打桩线路图,按施工区域划分测量定位控制网,一般一个区域内根据每天施工进度放样10-20根桩位,在桩位中心点地面上打入一支φ6.5长30-40cm的钢筋,并用红油漆标示。 3)桩机移位后,应进行第二次复核,保证桩位偏差小于10mm 。 4)桩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桩长在匹配的工程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便观察桩入土深度及记录每米沉桩的锤击数。 ⑵桩机就位 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⑶起吊预制管桩 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及索具,管桩在施工中起吊,可采用一点法(位置距桩头0.29L处),启动吊车吊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管桩起吊) (管桩就位,焊接桩尖并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 ⑷稳桩 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桩锤自重将桩插入地下30-50cm,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500管桩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书

管桩单桩水平承载力(地震)特征值计算书 一.基本资料 桩类型:125A -PHC500 桩顶约束情况:铰接,半固接 混凝土强度等级: C80 二.系数取值 1.桩入土深度 h = 15.000~25.000m 2 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44/5000/5m KN m MN m ==(松散或稍密填土)44/2500/5.2m KN m MN m ==(淤泥或淤泥质土) 3.桩顶容许水平位移a X 0= 10mm 4.砼弹性模量C E = 38000N/mm 2=7108.3?KN/m 2 三.执行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13-86-2007) 四.计算内容 1.管桩截面惯性矩: 64)1(44απ-=D I =64) 50.01(5.014.344-?=3 1087.2-?m 4 其中,α==D d 500.0500250= D ——管桩外径,d ——管桩内径 2.管桩截面抗弯刚度: EI =237927011087.2108.385.085.0m KN I E C ?=????=- 3.管桩桩身计算宽度:

m 125.10.5)0.9(1.5D b0=+= 4.管桩水平变形系数: 5 0I E mb c =α=5 92701125.15000?=)/1(571.0m 5.管桩桩顶水平位移系数: 桩的换算深度al >4.0 查表得:441.2=x V 6.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 a x C H X V I E R 03α==KN 701.7001.0441 .292701571.03=?? 7.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KN R R H Ha 5337.5235.1/701.70/≈===γ 五.结论: 根据《福建省结构设计暂行规定》第4条规定: (1) 单桩和两桩承台基础中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取值为: KN R Ha 53= (2) 三桩及三桩以上承台基础(非单排布置)中的单桩水平承载力 特征值取值为:KN KN R Ha 4.775346.1'=?= 注:桩顶约束为固接时,940.0=x V ,故,桩顶约束介于铰接与固接之间 假定桩顶水平位移系数为线性变化(供参考): 675.12 940.0441.2'=+=x V ,KN R V V R Ha x x Ha 24.7753675.1441.2''=?=?= (3) 当地基土为淤泥或淤泥质土(44/2500/5.2m KN m MN m ==)时, KN R Ha 5.34=,KN R Ha 3.50'=

桩基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方法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对于宽度为b的正方形基础 对于直径为b′的圆形基础 b.汉森承载力公式 式中Nr,Nq,Nr——无量纲承载力系数,仅与地基土的内摩擦角有关,可查表8.4.1 S c ,S q ,S r ——基础形状系数,可查表8.4.2

d c ,d q ,d r ——基础埋深系数,可查表8.4.3 c q r 注: H,V——倾斜荷载的水平分力,垂直分力,KN ; F——基础有效面积,F=b'L'm; 当偏心荷载的偏心矩为e c和e b,则有效基底长度, L'=L-2e c;有效基底宽度:b'=b-2e b。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很多,有理论的、半理论半经验的和经验统计的,它们大都包括三项: 1. 反映粘聚力c的作用; 2. 反映基础宽度b的作用; 3. 反映基础埋深d的作用。 在这三项中都含有一个数值不同的无量纲系数,称为承载力系数,它们都是内摩擦角φ的函数。 下面介绍三种典型的承载力公式。 a.太沙基公式

式中: P u ——极限承载力,K a c ——土的粘聚力,KP a γ——土的重度,KN/m,注意地下水位下用浮重度;b,d——分别为基底宽及埋深,m; N c ,N q ,N r ——承载力系数,可由图8.4.1中实线查取。 图8.4.1 对于松砂和软土,太沙基建议调整抗剪强度指标,采用 c′=1/3c , 此时,承载力公式为:

式中N c ′,在这三项中都含有一个数值不同的无量纲系数,称为承载力系数,它们都是内摩擦角φ的函数。 下面介绍三种典型的承载力公式。 N q ′,N r ′——局部剪切破坏时的承载力系数,可由 图8.4.1中虚线查得。 对于宽度为b的正方形基础 对于直径为b′的圆形基础 b.汉森承载力公式 式中Nr,Nq,Nr——无量纲承载力系数,仅与地基土的内摩擦角有关,可查表8.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