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脂大小蠹简介

合集下载

浅谈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浅谈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浅谈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及防治技术摘要:油松红脂大小蠹属国家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松属树种杆基部和根部,也可在树杆基段原木的树皮下进行危害,危害严重,防治效果不理想,加之该虫生活史不整齐,隐蔽性强,很难根除。

针对危害油松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套防治技术。

关键词:红脂大小蠹;危害;防治技术1生物学特征1.1来源红脂大小蠹,又叫强大小蠹,属鞘翅目小蠹科,是一种严重危害油松的大小蠹属森林害虫。

该虫原产北美,目前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等国。

该虫寄主树木很多,包括松属、云杉属、黄杉属、冷杉属和落叶松属的植物,但主要危害松属树种。

1.2生理习性该虫通常1年发生1代。

成虫体长5.70~10mm,成虫、幼虫和少数的蛹在树干基部或根部的皮层内越冬。

越冬后成虫于4月下旬开始扬飞,5月中下旬为扬飞盛期,6月中下旬扬飞结束。

5月下旬也是成虫产卵盛期,6月末7月初老熟幼虫开始化蛹,8月中旬为化蛹盛期。

8月上旬成虫羽化,8月下旬为羽化始盛期,9月上旬为盛期,成虫羽化后栖息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补充营养后进入越冬阶段。

雌雄成虫在坑道内交尾和产卵。

成虫产卵于母坑道的一侧,呈多层次排列,无单个产卵室;每头雌虫在母坑道内产卵数量在35~157粒之间,平均100粒左右,雌雄性比为1:1。

1.3传播途径该虫主要传播途径有扬飞和人为两种。

1.4危害特征该虫蛀食的坑道内充满红褐色粒状虫粪和木屑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随松脂从侵入孔溢出,形成中心有孔的红褐色漏斗状或不规则凝脂块,凝脂块大小不等,颜色随着时间推移由深变浅,直至变为灰白色。

当虫口密度较大、受害部位相连形成环剥时,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该虫传播速度快,危害油松林严重,可在短时间内使绿悠悠的油松林变成铜褐色。

2防治时间红脂大小蠹成虫在4-6月期间飞扬,把每年的防治时间安排在春季5月1日至7月15日,秋季9月1日至10月1日,最佳防治时间为4月中旬至4月底。

3防治部位红脂大小蠹主要为害胸径在10 cm以上油松的主干和主侧根,以及新鲜油松的伐桩、伐木,侵入部位多在树干基部至1 m左右处。

华山松大小蠹、红脂大小蠹、坡面方胸小蠹的检索表

华山松大小蠹、红脂大小蠹、坡面方胸小蠹的检索表

华山松大小蠹、红脂大小蠹、坡面方胸小蠹的检索表(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简介二、华山松大小蠹1.分类信息2.分布地区3.生态习性三、红脂大小蠹1.分类信息2.分布地区3.生态习性四、坡面方胸小蠹1.分类信息2.分布地区3.生态习性五、总结正文一、简介在昆虫世界中,小蠹科昆虫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昆虫。

本文主要介绍三种中国特有种的小蠹科昆虫:华山松大小蠹、红脂大小蠹和坡面方胸小蠹。

二、华山松大小蠹1.分类信息华山松大小蠹(学名:Polyphagus huashanensis)属于鞘翅目、小蠹科昆虫,为中国特有种。

2.分布地区华山松大小蠹分布于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即秦岭与大巴山地区的华山松林中。

3.生态习性华山松大小蠹主要为华山松林的害虫,成虫危害华山松的枝干、树叶,幼虫则蛀食华山松的树干和树枝。

三、红脂大小蠹1.分类信息红脂大小蠹(学名:Polyphagus erythrocephalus)属于鞘翅目、小蠹科昆虫,为中国特有种。

2.分布地区红脂大小蠹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3.生态习性红脂大小蠹主要为红脂树的害虫,成虫危害红脂树的枝干、树叶,幼虫则蛀食红脂树的树干和树枝。

四、坡面方胸小蠹1.分类信息坡面方胸小蠹(学名:Polyphagus pingmuensis)属于鞘翅目、小蠹科昆虫,为中国特有种。

2.分布地区坡面方胸小蠹分布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等地。

3.生态习性坡面方胸小蠹主要为坡面方竹的害虫,成虫危害坡面方竹的枝干、树叶,幼虫则蛀食坡面方竹的树干和树枝。

五、总结华山松大小蠹、红脂大小蠹和坡面方胸小蠹均为中国特有种的小蠹科昆虫,它们分别分布于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以及云南、贵州等地。

这些昆虫主要为华山松、红脂树和坡面方竹的害虫,对这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7 鞘翅目 红脂大小蠹 椰心叶甲 光肩星天牛

7 鞘翅目 红脂大小蠹 椰心叶甲 光肩星天牛

第六章 危险性大的害虫
5. 3 形态特征 幼虫: 体长50-60毫米,乳白色,无
足,前胸背板有凸形纹。
第六章 危险性大的害虫
5. 3 形态特征 蛹: 体长30毫米,裸蛹,黄白色。
第六章 危险性大的害虫
5.4 与星天牛区别 星天牛: 鞘翅白色毛斑大小排列较规
则。 鞘翅基部具大小不等颗粒。 前胸背板侧刺突较短。
洋的一些岛屿,我国台湾、香港、海南、广东、广西、 福.2 生物学 1)寄主与为害
椰子、棕榈、槟榔、山葵、鱼尾葵、假槟榔、蒲葵、 刺葵、西谷椰子等植物。
成虫和幼虫均取食椰子的心叶部分,形成与叶脉平行 的狭长褐色条纹。成年树受害后常出现褐色顶冠,严 重时,整株死亡。幼树和不健康的树易受害。
风险性: 红脂大小蠹被公认为是一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森林有害生物,
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构成极大威胁
第六章 危险性大的害虫 三、寄主与危害
❖危害油松、华山松和白皮松。
❖主要危害已成材且长势衰弱的 大径立木,在新鲜伐桩和伐木 上危害尤其严重。
❖侵入孔周围出现凝结成漏斗状 块的流脂和蛀屑的混合物。
钳状突起。
第六章 危险性大的害虫
2.4 检疫与防治
1)检疫处理 严格检验,发现虫情,立即处理或就地熏蒸。
第六章 危险性大的害虫
2.4 检疫与防治
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 化学防治:用西维因和敌百虫,心叶未展开期灌心,
展开后喷雾防治。
第六章 危险性大的害虫
2.4 检疫与防治
防治。
第六章 危险性大的害虫
3.4 检疫与防治 2)防治要点 化学防治: (1)幼虫防治:采取树干注药、塞毒签等方法,可选用

红脂大小蠹种群生态学特性和入侵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红脂大小蠹种群生态学特性和入侵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红脂大小蠹种群生态学特性和入侵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红脂大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是一种严重的森林害虫,主要危害松树、云
杉等树种,其幼虫在树皮下钻掘,破坏树干、枝条、树皮等部位,导致树木死亡。


于其繁殖能力强、传播迅速且难以有效控制,已经成为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严重
威胁之一。

红脂大小蠹入侵生态机制的研究对于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脂大小蠹的入侵机制涉及到其种群生态学特性和适应性演化等方面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
探究红脂大小蠹的种群生态学特性和入侵机制。

二、研究目的
1.探究红脂大小蠹的种群生态学特性,包括种群密度、生态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入侵机制奠定基础。

2.研究红脂大小蠹的入侵机制,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因素、种群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1.实地调查:通过对不同地区红脂大小蠹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生态环境和生境条件对其种群分布的影响。

2.试验研究:通过进行室内和室外试验,探究不同生态条件下红脂大小蠹的种群适应性和生长发育情况,分析其入侵机制。

四、预期研究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了解红脂大小蠹的种群生态学特性,包括其种群密度、生态适应性等方面的特点;
2.深入了解红脂大小蠹的入侵机制,主要包括其生态环境因素和种群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
3.提出一些有效的控制和治理措施,为防止和控制红脂大小蠹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朝阳市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红脂大小蠹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它们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叶片黄化、卷曲、畸形甚至死亡,同时还会分泌大量的蜜露,促使黑烟霉等真菌滋生,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一系列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红脂大小蠹的发生,采取以下措施十分重要。

1. 积极调整种植结构。

根据红脂大小蠹的生活习性和寄主偏好,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和间作,减少红脂大小蠹的寄主植物,阻断其繁殖和传播途径。

在果园种植枣、核桃、苹果等果树时,可以在果树行间种植辅助作物,如四季豆、大豆、核桃等,以减少害虫的滋生和扩散。

2. 加强病虫害监测。

定期巡查农田和果园,及时发现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和滋生源,做好记录和记录,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引进天敌。

通过人工引入红脂大小蠹的天敌,如瓢虫、寄蝇等,打击害虫的滋生和扩散。

这是一种生态友好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减轻农药的使用压力。

4. 草地覆盖。

在果树林地和蔬菜地上覆盖草席,既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又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环境,减少红脂大小蠹在地面上滋生和繁殖的机会。

5. 农药防治。

在红脂大小蠹大量繁殖和危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选择安全、效果好的农药,确定正确的施药时间和剂量,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农药,以免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加强病虫害监测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天敌、草地覆盖和适量使用农药等手段,全面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从而切实减少红脂大小蠹的危害。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农民的科学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防治工作的效果。

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农业产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奈曼旗红脂大小蠹危害初探

奈曼旗红脂大小蠹危害初探

奈曼旗红脂大小蠹危害初探奈曼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城市,位于南部边境地区,属于典型的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农业地区。

红脂大小蠹是该地区的一种常见害虫,对农作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对奈曼旗红脂大小蠹的危害进行初步探讨。

红脂大小蠹(学名:Litoria reticulata),属于鳞翅目昆虫,是一类专性寄生物。

其以根部为寄生对象,会侵入寄主植物的根部,从而营养来源的依赖性极高。

它的生活史非常独特,一年只有一代。

雌虫在寄主植物的根部产卵,并将寄主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自己的体内,雌虫逐渐由红色变为黑色,体内的卵巢也逐渐发育。

待雌虫发育完成后,会产卵于寄主植物的根部,卵孵化后的幼虫便通过吸食寄主植物的根部来获取营养。

幼虫在根部形成一个卵形腔,并与植物根系形成密切的联系。

幼虫在根部内摄食并发育,经过数次蜕皮后,幼虫会侵入植物根部的韧皮层,并将部分虫体获取的养分输入寄主。

在经过一定的发育期后,幼虫会破坏寄主植物的根部结构,导致植物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奈曼旗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红脂大小蠹的生长繁殖。

该地区夏季阳光充足,气温适宜,且潮湿的土壤条件有利于红脂大小蠹的发育。

蠹害较为严重的植物有大豆、玉米、麦子等。

当幼虫侵入植物根系后,会破坏植物的根部结构,使植物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受阻,导致植株出现生长不良、凋谢、干枯等症状。

特别是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可以引发植株的死亡。

由于红脂大小蠹的天敌数量较少,且它的生活史短,繁殖迅速,所以蠹害的扩散速度较快,对农作物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为了减少奈曼旗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农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应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气性,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

合理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培养耐寄生虫的植物。

农民还可以采用药物防治的方法,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红脂大小蠹的繁殖。

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频率,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奈曼旗红脂大小蠹是该地区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奈曼旗红脂大小蠹危害初探

奈曼旗红脂大小蠹危害初探

奈曼旗红脂大小蠹危害初探奈曼旗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害虫,以木材为食,对木结构建筑和家具造成严重的损害。

本文将对奈曼旗红脂大小蠹的危害进行初步探讨。

奈曼旗红脂大小蠹的学名是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属于长脚天牛科。

成虫体长3-4厘米,黑色,有金属光泽。

它们以树木内皮和木质部为食,孳生于郁闭的森林和造林地。

大小蠹更为常见,主要孳生于松树、云杉和柳树等松科树种。

对于木材结构建筑,奈曼旗红脂大小蠹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穿孔和破坏木材:奈曼旗红脂大小蠹通过在木材表面钻孔并产卵,孵化后的幼虫在木材内部取食,使木材内部形成许多径向孔道。

这些孔道不仅会破坏木材的完整性,还会导致木材失去结构强度。

2. 木质部腐败:奈曼旗红脂大小蠹不仅取食木材的寄主部分,还通过排泄物和被感染的真菌引起木质部腐败。

这些腐败物质进一步削弱了木材的结构强度,使建筑物容易发生结构性故障。

3. 转移和扩散:奈曼旗红脂大小蠹可以通过成虫或幼虫随风飞行,从一个寄主树转移到另一个寄主树上。

这种转移和扩散能力使得它们在短时间内对大片的森林和林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除了木材结构建筑外,奈曼旗红脂大小蠹还对家具造成危害。

它们以老旧、潮湿、虫蛀过的家具为食,进一步破坏家具的美观和使用功能。

在家具制造和销售过程中,如果未能对奈曼旗红脂大小蠹进行有效的防控和溯源,将会导致虫害家具的大量流入市场,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和健康隐患。

为了控制奈曼旗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应采取以下几种管理方法:1. 早期发现和监测:通过定期巡视、查看孔道和树皮异常、引入喷洒荧光素等方法,早期发现和监测奈曼旗红脂大小蠹的存在。

及时并有效地进行防控行动,可以减少害虫的扩散和危害程度。

2. 管理和治理寄主树:使用机械和化学方法,及时移除感染了奈曼旗红脂大小蠹的树木。

对于较为严重的疫情,可以考虑采用杀虫剂喷洒、幼虫采集和树木焚烧等综合治理措施,以遏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朝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有着广阔的农业土地。

其中,红脂大小蠹是农业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木材为食,危害林木、家具、房屋等建筑物。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发现、防治、消灭红脂大小蠹,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财产安全。

1. 红脂大小蠹的生态习性红脂大小蠹通称“二分蠹”,是蠹虫中的一种。

它们一般是在林区内生活的,但在被加工成木材后,它们也可以从木材内爬出来并繁殖。

它们的产卵期在春季和秋季,幼虫孵化后便侵入木材内部,以木材为食。

幼虫期间大约为3年左右,成虫也会自木材内爬出来,并在夜间进行繁殖。

红脂大小蠹在寒冷冬季能够存活,而在温暖的夏季则繁殖速度更快。

红脂大小蠹以木材为食,对建筑、家具和工艺品等制品带来了很大损害。

它们会使木材变为空心或产生洞孔,使物体的稳定性下降,甚至摇晃、倒塌。

此外,红脂大小蠹也危害人体健康,一旦被咬,可能会导致皮肤瘙痒和私处感染等疾病。

3. 防治措施因为红脂大小蠹是非常难以防治的害虫之一,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红脂大小蠹的生长和繁殖。

在木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木材进行蒸煮、干燥等处理工艺。

将木材深度处理,可以增加木材的耐用性,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杀死红脂大小蠹幼虫。

3.2 使用防腐剂为了防止红脂大小蠹,我们可以使用防腐剂。

防腐剂是一种化学品,可以防止木材被腐蚀。

它可以杀死红脂大小蠹幼虫和成虫,从而减少这些害虫对建筑和工艺品的损害。

3.3 定期检查木材我们需要定期检查木材,尤其是家具、建筑、房屋等需要长时间保存的物品。

如果发现它们有受到害虫侵袭的迹象,应尽快采取措施消灭它们。

定期检查不仅可以预防红脂大小蠹的产生,还能及时消灭已经存在的蛀虫。

3.4 养殖千丝万缕可以引进天敌,例如野生猫、蜜蜂等,让它们在红脂大小蠹的棲所周围徘徊。

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击杀红脂大小蠹的成虫与幼虫,减少它们繁殖的数量。

同时,也可以利用人造营养环境的方式,将红脂大小蠹的天敌,带进固定的平台之上,让它们能够在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与繁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脂大小蠹
红脂大小蠹是来自北美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1998年在我国山西省首次发现,为国内新记录种。

1999年底,该虫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相继大面积发生,个别地区油松死亡率高达30%;至2005年底,全国共发生面积16.2 ×104hm2,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造林绿化成果造成了巨大损失。

危害症状:
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胸径在10 cm以上松树的主干和主侧根,以及新鲜油松的伐桩、伐木,侵入部位多在树干基部至1 m左右处。

以成虫或幼虫取食韧皮部、形成层。

成虫危害时先向上蛀食一段短坑道后,即转向向下蛀食,直达主根和主侧根。

该虫蛀食的坑道内充满红褐色粒状虫粪和木屑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随松脂从侵入孔溢出,形成中心有孔的红褐色漏斗状或不规则凝脂块,凝脂块大小不等,颜色随着时间推移由深变浅,直至变为灰白色。

当虫口密度较大、受害部位相连形成环剥时,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红脂大小蠹从侵入树木到该树死亡,仅需两至三年的时间。

传播途径:
红脂大小蠹成虫飞行能力很强,飞行高度在10 m以上,飞行距离可达16 km以上,可自然扩散蔓延。

因某些人为因素,如害虫发生地未经检疫和脱皮处理的松树原木、伐桩和疫区大树的调运可造成该虫的远距离传播。

除害处理:
在疫情发生区或毗邻林内,设置红脂大小蠹聚集引诱剂诱捕器对其种群动态进行监测。

也可进行大量诱杀,以降低种群数量。

在疫情发生区,利用新鲜油松伐根对红脂大小蠹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在疫情发生区采取伐根诱集,然后再进行塑料布密闭磷化铝片剂(3 .2 g/片)熏杀。

在红脂大小蠹侵入早期,各虫态离侵入孔直线距离为30 cm,每根施药3片,杀虫效果可达到100 %;侵入中期,成虫、幼虫离侵入孔直线距离在50 cm内,每根施药4片,杀虫效果可达到100 %;侵入后期,幼虫离侵入孔直线距离在70 cm以内,每根施药5片,杀虫效果可以达到100 %。

在疫情发生区,也可采用20 %高渗甲胺磷乳油、40 %氧化乐果乳油、80 %敌敌畏乳油5倍稀释液在主干上用注射器进行虫孔注药(每孔注药5 ml ),成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初孵幼虫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在红脂大小蠹成虫扬飞期间,在寄主树干下部喷洒25倍缓释微胶囊(绿色威雷)药剂,可杀死其成虫。

对疫区伐下的病材和发现携带大树、原木及其根桩等,必须进行处理,办法如下:
剥皮处理。

对带虫原木剥皮,剥下的树皮烧毁、深埋或用2.5%菊酯类农药1 500倍液喷洒毒杀。

熏蒸处理。

对带虫原木采用56%磷化铝片剂熏蒸,用药量分别为20
–30 g/m3和12–15 g/m3,熏蒸24 h和72 h;对带虫大树采用树
干及树根包裹塑料布内施磷化铝熏蒸处理,每株树用56%磷化铝3—4片(3.2 g/片);无处理条件的严禁调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