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脂大小蠹
红脂大小蠹

红脂大小蠹学名: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类属:鞘翅目小蠹科1.分布与危害主要危害已经成材且长势衰弱的大径立木,在新鲜伐桩和伐木上危害尤其严重。
2.形态特征成虫圆柱形,长5.7-10.0mm,淡色至暗红色.雄虫长是宽的2.1倍,成虫体有红褐色,额不规则凸起,前胸背板宽.具粗的刻点,向头部两侧渐窄,不收缩;虫体稀被排列不整齐的长毛.雌虫与雄虫相似,但眼线上部中额隆起明显,前胸刻点较大,鞘翅端部粗糙,颗粒稍大.生物学特性:主要危害已经成材且长势衰弱的大径立木,在新鲜伐桩和伐木上危害尤其严重.1年1-2代,虫期不整齐,一年中除越冬期外,在林内均有红脂大小蠹成虫活动,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雌成虫首先到达树木,蛀入内外树皮到形成层,木质部表面也可被刻食.在雌虫侵入之后较短时间里,雄虫进入坑道.当达到形成层时,雌虫首先向上蛀食,连续向两侧或垂直方向扩大坑道,直到树液流动停止.一旦树液流动停止,雌虫向下蛀食,通常达到根部.侵入孔周围出现凝结成漏斗状块的流脂和蛀屑的混合物.各种虫态都可以在树皮与韧皮部之间越冬,且主要集中在树的根部和基部.3.发生规律虫期不整齐,一年中除越冬期外,在林内均有红脂大小蠹成虫活动,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
雌成虫首先到达树木,蛀入内外树皮到形成层,木质部表面也可被刻食。
在雌虫侵入之后较短时间里,雄虫进入坑道。
当达到形成层时,雌虫首先向上蛀食,连续向两侧或垂直方向扩大坑道,直到树液流动停止。
一旦树液流动停止,雌虫向下蛀食,通常达到根部。
侵入孔周围出现凝结成漏斗状块的流脂和蛀屑的混合物。
各种虫态都可以在树皮与韧皮部之间越冬,且主要集中在树的根部和基部。
4.防治方法清除严重受害树,并对伐桩进行熏蒸等处理,消灭残余小蠢和避免其再次在伐桩上产卵危害.在成虫侵入期采用菊酯类农药在树基部喷雾,可防止成虫侵害。
红脂大小蠹

雄成虫体长5.9-8.1 mm,平均6.47 mm,初羽化的成虫棕黄色,后变为红褐色,少数黑褐色。
额部不规则隆起,在复眼上缘的下方至口上脊边缘的1/3处有一对瘤突,瘤突间凹下。
触角柄节长,鞭节5节,锤状部3节,扁平近圆形。
口上脊边缘隆起,表面平滑有光泽,口上片突起宽,约等于两复眼间距的2/3,其侧叶斜,与水平约呈20度角,仅侧叶的内角隆起,水平部分约为其总宽度的2/3,阔凹重叠,末端正好在口上边缘的上方,其端缘的下面生一稠密的黄色毛刷,除口上片毛刷外,毛被长度适中,稀疏而不明显。
前胸背板长为宽的0.73倍,两侧弱弓形,基部2/3近平行。
在宽阔线凹的前缘后方中度缢缩,•表面平滑有光泽,刻点很稠密,小而不规则,浅但明显下陷,背板后部刻点少,有时具稍隆起的中线,毛被稀少。
鞘翅长为宽的1.5倍,为前胸背板长度的2.2倍,两侧直伸,基部2/3近平行,后部阔圆形,基缘弓形,生一列约12个中等大小、隆起的重叠齿和几个更小的亚缘齿;鞘翅刻点细小深陷;沟间部宽度约为刻点沟宽度的1.5倍,具大量杂乱的小横齿,平均每个齿约为一条沟间部宽度的1/3,中域后部的齿不超过沟间部宽度的一半。
斜面中度倾斜、隆起,第1、第3刻点沟之间稍陷,沟中刻点略小于中域刻点;沟间部刻点细小交合至粗颗粒,茸毛密度适中,雌成虫体长7.5-9.6 mm,平均8.28 mm。
雌虫与雄虫相似,但额中部在复眼上缘高度处有一明显的圆形凸起;前胸背板上的刻窝较大些;鞘翅坡面上的粗突和鞘翅中部的锯齿状突均较大。
卵圆形至长椭圆形,乳白色,有光泽,长0.9-1.1 mm,宽0.4 -0.5 mm。
幼虫蛴螬形,无足,体白色。
老熟幼虫体长平均11.8 mm,头宽1.79 mm,•腹部末端有胴痣,上下各具有一列刺钩,呈棕褐色,每列有刺钩3个,上列刺钩大于下列刺钩,幼虫借助于此爬行。
虫体两侧除有气孔外,并有一列肉瘤,肉瘤中心有一根刚毛,呈红褐色。
蛹平均体长7.82 mm,翅芽、足、触角贴于体侧。
红脂大小蠹简介

红脂大小蠹红脂大小蠹是来自北美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1998年在我国山西省首次发现,为国内新记录种。
1999年底,该虫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相继大面积发生,个别地区油松死亡率高达30%;至2005年底,全国共发生面积16.2 ×104hm2,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造林绿化成果造成了巨大损失。
危害症状: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胸径在10 cm以上松树的主干和主侧根,以及新鲜油松的伐桩、伐木,侵入部位多在树干基部至1 m左右处。
以成虫或幼虫取食韧皮部、形成层。
成虫危害时先向上蛀食一段短坑道后,即转向向下蛀食,直达主根和主侧根。
该虫蛀食的坑道内充满红褐色粒状虫粪和木屑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随松脂从侵入孔溢出,形成中心有孔的红褐色漏斗状或不规则凝脂块,凝脂块大小不等,颜色随着时间推移由深变浅,直至变为灰白色。
当虫口密度较大、受害部位相连形成环剥时,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红脂大小蠹从侵入树木到该树死亡,仅需两至三年的时间。
传播途径:红脂大小蠹成虫飞行能力很强,飞行高度在10 m以上,飞行距离可达16 km以上,可自然扩散蔓延。
因某些人为因素,如害虫发生地未经检疫和脱皮处理的松树原木、伐桩和疫区大树的调运可造成该虫的远距离传播。
除害处理:在疫情发生区或毗邻林内,设置红脂大小蠹聚集引诱剂诱捕器对其种群动态进行监测。
也可进行大量诱杀,以降低种群数量。
在疫情发生区,利用新鲜油松伐根对红脂大小蠹成虫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在疫情发生区采取伐根诱集,然后再进行塑料布密闭磷化铝片剂(3 .2 g/片)熏杀。
在红脂大小蠹侵入早期,各虫态离侵入孔直线距离为30 cm,每根施药3片,杀虫效果可达到100 %;侵入中期,成虫、幼虫离侵入孔直线距离在50 cm内,每根施药4片,杀虫效果可达到100 %;侵入后期,幼虫离侵入孔直线距离在70 cm以内,每根施药5片,杀虫效果可以达到100 %。
在疫情发生区,也可采用20 %高渗甲胺磷乳油、40 %氧化乐果乳油、80 %敌敌畏乳油5倍稀释液在主干上用注射器进行虫孔注药(每孔注药5 ml ),成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初孵幼虫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奈曼旗红脂大小蠹危害初探

奈曼旗红脂大小蠹危害初探奈曼旗红脂大小蠹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害虫,它主要侵害松树和云杉等针叶树,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危害。
红脂大小蠹成虫体长约5-9毫米,呈椭圆形,背部呈深褐色,具有绒毛状鳞片。
它的幼虫主要以针叶树皮和木质部为食,会对树木造成直接损害,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树木死亡。
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松树的树干,幼虫在树皮和木质部活动,以深褐色的粘液覆盖身体表面,形成红脂状,因此得名。
它们以钻入树皮下为生,其食宿范围包括树干、树枝和根部等。
它们的活动会导致树干发生纵向裂缝,造成树干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倒伏和折断。
红脂大小蠹在幼虫期会将深褐色的粘液覆盖在树干上,形成红脂状,导致松树表面红褐色斑点,影响美观,对经济林的价值也造成损失。
红脂大小蠹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损害树干:红脂大小蠹在树皮下活动,钻孔后会将深褐色的粘液覆盖在孔口上,导致树干质量下降,容易发生纵向裂缝,造成树干的破损和倒伏。
2. 造成木材资源的损失:红脂大小蠹以松树为主要食宿对象,对松木的木质部造成直接破坏,导致木材质量下降,影响木材的使用价值。
3. 传播病菌:红脂大小蠹在进食过程中,可能会吸食寄生病菌,然后再传播到其他健康树木上,引发病害的传播。
对于红脂大小蠹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早期发现和监测:及时发现红脂大小蠹的侵染,做好监测工作,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害虫的扩散。
2. 积极防治:通过合理管理森林,采用合理的治理措施,监测和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
3. 强化害虫防治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红脂大小蠹等害虫的认识,提高宣传教育水平,加强社会参与,提高害虫防治的整体效果。
红脂大小蠹对奈曼旗的针叶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我们需要加强对红脂大小蠹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减少其对森林的危害。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参与,共同参与森林害虫防治工作,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朝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有着广阔的农业土地。
其中,红脂大小蠹是农业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以木材为食,危害林木、家具、房屋等建筑物。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及时发现、防治、消灭红脂大小蠹,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财产安全。
1. 红脂大小蠹的生态习性红脂大小蠹通称“二分蠹”,是蠹虫中的一种。
它们一般是在林区内生活的,但在被加工成木材后,它们也可以从木材内爬出来并繁殖。
它们的产卵期在春季和秋季,幼虫孵化后便侵入木材内部,以木材为食。
幼虫期间大约为3年左右,成虫也会自木材内爬出来,并在夜间进行繁殖。
红脂大小蠹在寒冷冬季能够存活,而在温暖的夏季则繁殖速度更快。
红脂大小蠹以木材为食,对建筑、家具和工艺品等制品带来了很大损害。
它们会使木材变为空心或产生洞孔,使物体的稳定性下降,甚至摇晃、倒塌。
此外,红脂大小蠹也危害人体健康,一旦被咬,可能会导致皮肤瘙痒和私处感染等疾病。
3. 防治措施因为红脂大小蠹是非常难以防治的害虫之一,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红脂大小蠹的生长和繁殖。
在木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木材进行蒸煮、干燥等处理工艺。
将木材深度处理,可以增加木材的耐用性,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杀死红脂大小蠹幼虫。
3.2 使用防腐剂为了防止红脂大小蠹,我们可以使用防腐剂。
防腐剂是一种化学品,可以防止木材被腐蚀。
它可以杀死红脂大小蠹幼虫和成虫,从而减少这些害虫对建筑和工艺品的损害。
3.3 定期检查木材我们需要定期检查木材,尤其是家具、建筑、房屋等需要长时间保存的物品。
如果发现它们有受到害虫侵袭的迹象,应尽快采取措施消灭它们。
定期检查不仅可以预防红脂大小蠹的产生,还能及时消灭已经存在的蛀虫。
3.4 养殖千丝万缕可以引进天敌,例如野生猫、蜜蜂等,让它们在红脂大小蠹的棲所周围徘徊。
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击杀红脂大小蠹的成虫与幼虫,减少它们繁殖的数量。
同时,也可以利用人造营养环境的方式,将红脂大小蠹的天敌,带进固定的平台之上,让它们能够在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与繁殖。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朝阳市红脂大小蠹是常见的害虫之一,会对林木造成严重的危害。
下面就红脂大小蠹的发生与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红脂大小蠹是一种以松树为寄主的害虫,主要分布在朝阳市的森林和果树园等地。
它的体长约为2-6毫米,成虫呈褐色,腹部有红脂斑,故得名红脂大小蠹。
该虫寄生在树干和树枝上,以木质部为食,造成林木的死亡和经济损失。
红脂大小蠹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寄主植物的健康状况、气候条件、树龄等有关。
一般在春季和夏季繁殖较为活跃,危害最为严重。
红脂大小蠹的危害表现为:害虫在树干和树枝上钻孔寄生,导致树体失去营养和水分供应,树皮发生溃疡,出现红色的树脂流出,严重时甚至导致树木的死亡。
针对红脂大小蠹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防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整治,改善环境条件,增加树种的多样性,提高林木的抗虫性。
合理进行森林经营管理,适当疏伐林木,移栽病虫害较少的品种,减少红脂大小蠹的寄主数量和分布范围。
2. 化学防治:根据红脂大小蠹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一般可选用磷酸盐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在虫害发生的季节进行定期喷洒。
重点防治树龄较大、受虫害较严重的树木,以阻断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3. 嫁接防治:将抗红脂大小蠹的品种嫁接到受害树木上,通过品种改良手段增强树木的抗虫性。
嫁接可在春季和秋季进行,选用健康的幼枝,将其与寄主植物的树干或树枝连接,促使其生长并代替受害部分。
4. 植保技术防治:利用早期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和记录红脂大小蠹虫危害发生的时间、地点、数量和严重程度等信息,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
同时加强害虫的监测和调查,将发现的虫卵或幼虫迅速消除,避免虫害进一步扩大。
同时宣传教育农民和林业工作者,引导其正确识别和掌握红脂大小蠹的特点,合理利用各种防治措施。
以上就是对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的介绍。
通过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红脂大小蠹的危害,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农林业的健康发展。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朝阳市是辽宁省的一个地级市,该地区经济发达,木材资源丰富。
因此,木材经济产业很发达,同时也存在着红脂大小蠹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朝阳市红脂大小蠹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红脂大小蠹的生物特性红脂大小蠹属于昆虫,在成虫期为木天牛科,幼虫期为蠹虫科。
该蠹虫为黑色或淡红色,身体狭窄而长,成年个体长度约4-7毫米,头部小而黑色,尾部较宽。
该蠹虫生活在树干内部的木材中,其幼虫能够在木材内构筑长宽不等的通道,并在通道内排泄,造成木材腐烂,破坏木材的物理、化学性质,导致木材损失严重。
二、红脂大小蠹的危害与发生情况红脂大小蠹能够危害人类的住宅,公共建筑以及木材加工厂等建筑物,此外还危害林木、果树等植物。
它们的危害会导致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降低木材使用寿命和市场价值。
在朝阳市,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建筑物,对于家庭而言,黑漆漆的小小虫子顾不上你们的房子是新房还是旧房,只要是木构建筑就有必要重视。
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下,容易出现红脂大小蠹在木材中的威胁,使木材的建筑结构变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木构建筑的坍塌。
1.机械防治机械防治就是通过切除已经被侵蚀的木材,将腐朽的木材清理出去,然后用新的木材进行补补补。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剔除已经被腐朽或被侵蚀的木材,避免虫害的发生以及减轻虫害对木材的二次损害。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寄主-天敌或者昆虫-昆虫的生物学原理,通过引入他处的用于控制蠹虫的生物控制剂使蠹虫受到控制。
这种方法比较温和,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生物防治的效果比其他方法要好,能够使虫害得到有效的控制。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也称为农药防治方法,是指利用农药控制害虫的生长繁殖过程,从而达到控制虫害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迅速地控制虫害,但长期使用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因此,多数情况下不建议使用这种方法。
四、总结前几种方法相对温和、对环境危害小,如果能迅速找到虫源,就可以使用机械防治;如果是略微的虫害可以直接使用生物防治;如果虫害较大,可以使用化学防治,但应注意使用的农药品质和农药用量。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

朝阳市红脂大小蠹发生与防治措施朝阳市是位于中国辽宁省东北部的一个地级市,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条件,农业发展相对较快,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害虫问题。
红脂大小蠹是朝阳市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
在以下的文章中,将介绍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一、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原因红脂大小蠹是一种以农作物种子为食物的害虫,主要发生在粮食作物中,如小麦、玉米等。
其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气候条件:红脂大小蠹的发生与气温和湿度有关。
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害虫的发生往往更加严重。
2.种植密度和收割期:种植密度较高的农作物容易形成蠹害。
收割期过迟也容易使害虫的数量激增。
3.土壤条件: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水分,容易提供害虫的栖息环境,从而促进其繁殖。
4.缺乏预防措施:在农田管理中,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如适当的灭虫药物喷洒、合理施肥等,会增加害虫的发生。
针对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合理种植密度和收割期: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和掌握好收割期,防止害虫的大面积繁殖。
2.加强农田管理:做好农田的翻耕和深翻,清除田间的杂草和残留物,防止害虫的滋生和繁殖。
3.适时施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适时施肥,保持土壤的适宜水分和养分含量,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4.释放天敌:释放一定数量的天敌,如瓢虫、寄生蜂等,来控制红脂大小蠹的数量。
5.喷洒农药:在发生严重的情况下,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使用农药的剂量和频率,避免对环境和作物造成负面影响。
6.轮作:合理安排农田的轮作,减少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种植同一作物的频率,从而降低害虫的发生概率。
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和防治是朝阳市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农田管理、采取适时的防治措施和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可以有效控制红脂大小蠹的数量,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还需要加强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农民对红脂大小蠹防治的认识和实施能力,共同应对害虫问题,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雄成虫体长5.9-8.1 mm,平均6.47 mm,初羽化的成虫棕黄色,后变为红褐色,少数黑褐色。
额部不规则隆起,在复眼上缘的下方至口上脊边缘的1/3处有一对瘤突,瘤突间凹下。
触角柄节长,鞭节5节,锤状部3节,扁平近圆形。
口上脊边缘隆起,表面平滑有光泽,口上片突起宽,约等于两复眼间距的2/3,其侧叶斜,与水平约呈20度角,仅侧叶的内角隆起,水平部分约为其总宽度的2/3,阔凹重叠,末端正好在口上边缘的上方,其端缘的下面生一稠密的黄色毛刷,除口上片毛刷外,毛被长度适中,稀疏而不明显。
前胸背板长为宽的0.73倍,两侧弱弓形,基部2/3近平行。
在宽阔线凹的前缘后方中度缢缩,•表面平滑有光泽,刻点很稠密,小而不规则,浅但明显下陷,背板后部刻点少,有时具稍隆起的中线,毛被稀少。
鞘翅长为宽的1.5倍,为前胸背板长度的2.2倍,两侧直伸,基部2/3近平行,后部阔圆形,基缘弓形,生一列约12个中等大小、隆起的重叠齿和几个更小的亚缘齿;鞘翅刻点细小深陷;沟间部宽度约为刻点沟宽度的1.5倍,具大量杂乱的小横齿,平均每个齿约为一条沟间部宽度的1/3,中域后部的齿不超过沟间部宽度的一半。
斜面中度倾斜、隆起,第1、第3刻点沟之间稍陷,沟中刻点略小于中域刻点;沟间部刻点细小交合至粗颗粒,茸毛密度适中,雌成虫体长7.5-9.6 mm,平均8.28 mm。
雌虫与雄虫相似,但额中部在复眼上缘高度处有一明显的圆形凸起;前胸背板上的刻窝较大些;鞘翅坡面上的粗突和鞘翅中部的锯齿状突均较大。
卵圆形至长椭圆形,乳白色,有光泽,长0.9-1.1 mm,宽0.4 -0.5 mm。
幼虫蛴螬形,无足,体白色。
老熟幼虫体长平均11.8 mm,头宽1.79 mm,•腹部末端有胴痣,上下各具有一列刺钩,呈棕褐色,每列有刺钩3个,上列刺钩大于下列刺钩,幼虫借助于此爬行。
虫体两侧除有气孔外,并有一列肉瘤,肉瘤中心有一根刚毛,呈红褐色。
蛹平均体长7.82 mm,翅芽、足、触角贴于体侧。
初蛹为乳白色,之后渐变浅黄色,头胸黄白相间,翅污白色,直至红褐、暗红色,即羽化为成虫。
该虫一般1 a发生1代,较温暖地区1 a发生2代。
以成虫和幼虫以及少量的蛹在树干基部或根部的皮层内越冬。
越冬成虫于4月下旬开始扬飞,5月中下旬为扬飞盛期,6月中下旬扬飞结束。
•成虫产卵期始于5月中旬,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
•初孵幼虫始见于5月下旬,6 月中旬为孵化盛期。
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中旬化蛹盛期。
8月上旬成虫羽化,8月下旬羽化始盛期,9月上旬为盛期,成虫羽化后栖息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补充营养后进入越冬阶段。
越冬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为化蛹始盛期,7月中旬盛期。
7月上旬成虫羽化,下旬为羽化盛期。
但由于幼虫大部分在树基和根部皮层内越冬,且虫龄不整齐,地下温度低、湿度大,幼虫发育较慢,羽化后的成虫出孔扬飞期较长,7-10月上旬林内一直有成虫扬飞。
成虫产卵期始于7月中旬,8月上中旬为盛期。
孵化期始于7月下旬,8月中旬为孵化盛期,以老熟幼虫或2-3龄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越冬。
越冬成虫的子代和越冬幼虫于翌年发育成子代,两者世代交替、重叠。
除冬春季见不到卵外,其它虫态可在一年四季都能见到。
成虫于翌年春季由根基部蛀咬羽化孔爬出。
羽化孔为圆形,直径3.03-4.04 mm,平均3.35 mm。
一般雄成虫先出孔,雌成虫后出孔,羽化时间以10:00-16:00时最多。
雌成虫首先寻找寄主,危害胸径10 cm以上的健康油松,以及新鲜伐桩,然后引诱雄成虫侵入。
成虫直接侵入到形成层蛀食危害,木质部表面也被刻食。
成虫先向上蛀食一段短坑道后,即回转向下蛀食,直达主根和主侧根。
成虫侵入部位一般位于树干基部至1m左右处,距地面30-50 cm范围最多[9-11]。
母坑道长•30-65 cm,宽1.5-2.0 cm,坑道内充满红褐色粒状虫粪和木屑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随松脂从侵入孔溢出,形成中心有孔的红褐色漏斗状或不规则凝脂块,凝脂块大小不等,颜色随着时间推移由深变浅,直至变为灰白色。
侵入孔略大于羽化孔,直径为5-6 mm。
雌雄成虫在坑道内交尾和产卵,交尾一次所需时间1 min 25 s-3 min 55 s。
成虫产卵于母坑道的一侧,呈多层次排列,无单个产卵室;每头雌虫在母坑道内产卵数量在35-157粒之间,平均100粒左右,雌雄性比为1:1。
室内饲养卵期为10-15 d,平均11.2 d。
幼虫期发育完成需60-75 d,幼虫为4龄。
幼虫群集取食,不筑独立的子坑道,在邻近形成层的韧皮部内背向母坑道取食形成扇形的共同坑道,坑道内充满红褐色细粒状虫粪。
随着虫龄增大,取食量剧增。
由于群集性危害,2-3龄幼虫就可环树干一周将韧皮部食尽,切断形成层,破坏树木输导系统,造成树木濒死。
幼虫沿母坑道两侧向下取食,距树基3 m之外的侧根仍可见幼虫危害,将根部韧皮部食尽,仅残留根的表皮,并栖居根内,于11月中旬以老熟幼虫或2-3龄幼虫进入越冬期。
当幼虫老熟后,沿着坑道外侧边缘形成彼此分离的单独蛹室化蛹,蛹室在韧皮部内由蛀屑形成,也有的幼虫筑蛹室时常蛀食木质部形成。
蛹室为肾形、椭圆形或圆形,长10-13.6 mm,平均11.3 mm,宽7.8-10.5 mm,平均9.1 mm。
蛹期11-13 d,平均12.4 d。
初羽化成虫停留在蛹室6-9 d,直到外骨骼硬化,虫体颜色由浅红褐色变为红褐色后,成虫开始活动,并由蛹室转移到坑道,然后咬食羽化孔爬出树皮,几个成虫可使用同一羽化孔飞出。
成虫寿命在活动取食期可达几个月[5,7-9]。
国内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井陉县、平山县),邢台市(沙河市、邢台县、内丘县、临城县),邯郸市(武安市、涉县);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娄烦县、古交市、阳曲县),临汾市(尧都区、蒲县、古县、安泽县、大宁县、汾西县、翼城县、浮山县、乡宁县、吉县、永和县、隰县),阳泉市(郊区、盂县、平定县),吕梁市(汾阳市、方山县、交城县、中阳县、岚县、兴县、临县、文水县、交口县),长治市(郊区、长子县、沁源县、沁县、长治县、武乡县),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县、昔阳县、和顺县、左权县、榆社县、平遥县、祁县、寿阳县、灵石县),晋城市(城区、泽州县、高平市、沁水县、陵川县、阳城县),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岢岚县、五台县、代县、宁武县、静乐县),朔州市(右玉县),五台山森林经营局,管涔山森林经营局,黑茶山森林经营局,关帝山森林经营局,太行山森林经营局,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吕梁山森林经营局,中条山森林经营局,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新乡市(辉县市),焦作市(修武县),济源市;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黄龙县、洛川县、黄陵县、黄龙山林业局),渭南市(韩城市),铜川市(印台区、宜君县),咸阳市(旬邑县)。
国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1,2,3,4]。
红脂大小蠹图册国内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皮松P. bungeana、华山松P. armandi、樟子松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白?Pic ea meyeri[5-7]。
国外亚利桑那松Pinus arizonica、墨西哥白松P. ayacahuite、济华松P. chihua huana、小干松(扭松)P. contorta、大果松P. coulteri、短叶松(萌芽松)P. echi nata、食松P. edulis、灰叶山松P. hartwegii、约弗松(黑材松)P. jeffreyi、糖松P. lambertiana、劳森松P. lawsonii、光叶松P. leiophylla、山松P. montezumae、山白松P. monticola、玛利亚那松P. murrayana、卵果松P. oocarpa、展叶松P. pa tula、西黄松P. ponderosa、拟北美乔松P. pseudostrobus、辐射松P. radiata、美加红松(多脂松)P. resinosa、刚松P. rigida、沙滨松P. sabiniana、欧洲赤松P. s ylvestris、类球松P. strobiformis、北美乔松P. strobus、细叶松P. termifolia、北美二针松(矮松)P. virginiana、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科罗拉多冷杉Ab ies concolor、美洲落叶松Larix laricina、白云杉Picea glauca、欧洲云杉P. abi es、红云杉P. rubens[3,4]。
红脂大小蠹- 生活环境根据该虫在美国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分布,以及我国松科植物的分布情况判断,该虫在我国的寄主植物主要是松属植物,云杉属、冷杉属和落叶松属植物也可能被侵害。
利用CLIME X系统,对全国636个气象站点的数据与4属植物组成的植被群系在中国的分布区与红脂大小蠹的气候潜在分布区叠加,得到红脂大小蠹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见图1-2-1)。
根据红脂大小蠹对寄主植物的喜好程度和EI值(生态气候指数,EI>0表示该地点适合其生存,E I=0则不能生存,其值大小反映适合度大小)的大小将潜在分布区分为核心区和边缘区两部分,核心区主要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山东、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的部分地区,核心区之外的潜在分布区为边缘区。
红脂大小蠹在新疆北部边缘区建立种群的可能性低于其它边缘区。
西藏的局部地区也适宜红脂大小蠹分布。
由此可见,红脂大小蠹在我国的适生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0 %左右红脂大小蠹又称强大小蠹,是来自北美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1998年在我国山西省的沁水县、阳城县首次发现,为国内新记录种。
该虫主要危害胸径在10 cm以上松树的主干和主侧根,以及新鲜油松的伐桩、伐木,侵入部位多在树干基部至1 m处。
以成虫或幼虫取食韧皮部、形成层。
当虫口密度较大、受害部位相连形成环剥时,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199 9年底,该虫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相继大面积发生,2001年陕西省也发现该虫危害,至2004年底,全国共发生面积16.2万hm2,对当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造林绿化成果造成了巨大损失[5-7]。
红脂大小蠹成虫飞行能力很强,飞行高度在10 m以上,飞行距离可达16 km以上,可自然扩散蔓延。
因某些人为因素,如害虫发生地未经检疫和剥皮处理的松树原木、伐桩以及疫区大树的调运均可造成该虫的远距离传播。
1 干基喷药成虫扬飞期,在树干基部(1m以下)喷洒触杀类药剂,如绿色微雷等,有效阻止红脂大小蠹传播。
2 虫孔施药每年扬飞后越冬前,发现新侵入孔(凝脂红色、新鲜、发软),用医用注射器从侵入孔注入具有熏蒸、触杀作用的药剂(如敌敌畏、虫线清等),或塞入毒丸、毒签,施药后用凝脂或湿泥把侵入孔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