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德国模式与中国借鉴
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型构建研究

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型构建研究作者:辜建军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7期摘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可以依靠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实现。
本文结合技术创新以及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阐述并界定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的内涵,说明企业开展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的必要,提出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型,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作互动的协同创新平台。
关键词:政产学研;技术创新;协同创新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009-020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益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企业的技术创新显得日益必要。
企业比其他创新主体能够集结更多的资源,不仅仅在政策支持上优先,在资源、市场的获取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企业凭借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方式推动了自身发展,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技术创新一再得到认同与支持。
但是,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开展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限制,技术创新得不到长足的发展,需要借助其他资源、组织进行协同创新,扬长避短。
若想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获取经这个优势,就需要不断丰富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不同的要素,与技术创新主体或组织共同、相互作用达到协同创新的效果。
由于企业能够获得政府的强大支持,可以走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道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1 研究述评创新是信息、知识时代应用广泛的概念,自从熊彼特提出广义的创新概念,包括多种创新形式,如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等等[1]。
发展至今,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开展对创新的研究,特别是针技术创新研究,这对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1.1 技术创新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Walt Rostow 提出将“创新”的概念发展为“技术创新”,并确认“技术创新”在“创新”中的主导地位[2]。
“政产学研用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及机理

第5期(2〇18年5月)中国科技论坛1政产学研用资”多元主体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及机理吴卫红,陈高翔,张爱美(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〇29)摘要:本文基于协同创新中的三螺旋理论,结合当前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探索性地构建了“政产学研 用资”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分析了政府、产业、大学、研究机构、用户和资本部门的定位和职能作 用,探索了三三螺旋模式的构成、主题及协同模式,设计了三三螺旋模式的协同创新机理,意在为多个 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定位选择、职能发挥提供指导,为多主体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转模式、核心机理的设置提供思路,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同时还为三螺旋理论的相关研究的完 善和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资;三三螺旋;模式构建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Three Triple Helix Model and Mechanism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User-Capital Synergetic InnovationWu W eihong, Chen Gaoxiang, Zhang Aimei(School o 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 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Abstract:Based on triple helix theory and the practical need of current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this study tried to build a three Triple Helix Model of Govem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User-Capital Synergetic Innovation. It analysed the role location and function o f government,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user and capital. Then it explored three Triple Helix ModeFs structure, theme and its synergetic pattern, and designed synergetic innovation mechanism o f the three Triple Helix Model. This paper wanted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innovation subjects to select role location and play function; and provided ideas for multivariate subjects synergetic innovation system to build operating mode and core mechanism. Meanwhile, it also provided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ountry; and provided ideas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 f related research o f the triple helix theory.Key words:Synergetic innovation;Govem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User-Capital;Three Triple H elix;Model construction〇引言迭,单一主体的创新早己不能满足社会资源有效随着经济全雜的不隨人械术膽輕,簡挪^了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髙校创新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研究”(17Y JA630111),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髙耗能 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协同发展机制研究”(16Y:丨B011),中央业务费文科专项项目“创新资源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一基于高校和高技术产 业的对比研究”(PTRW1704)。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摘要】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旨在探讨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分析了这一体系的内涵和特点、重要性、构建模式、实践效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研究发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有助于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该研究为推动创新创业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内涵、特点、重要性、构建模式、实践效果、未来发展、总结、展望、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双创(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等各方面都积极参与到双创活动中,为双创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
由于各方资源分散,服务分割,协同效率低等问题,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仍有待构建和完善。
在此背景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作为主导者,产业界提供市场需求,学术界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机构提供创新资源,共同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支持和服务。
这种全程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双创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促进各方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推动双创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通过对该体系的内涵、特点、重要性、构建模式、实践效果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双创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对政治、产业、学术、研究和应用的结合,可以促进双创全程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基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与机制建设探索(PPT 54页)

6 临沂产学研基地
北航(临沂)产学研基地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特 色 磁悬浮动力机械产业园 定 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
位 磁悬浮动力机械工程
2
工程机械用液压元器件
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
机械加工与制造、生物医药
目 正在建设“磁悬浮动力机械产业园”
前 成立了磁悬浮动力机械技术中心和临沂华信磁悬浮动力公司
(正在与意向合作企业洽谈中。)
32
5 南方产业基地(顺德)
2
2011年1月13日,我校和顺德区政府在顺德签订了 《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技术南方产业基地框架协议》
33
5 南方产业基地(顺德)
北航先进技术南方产业基地(顺
德)
特 机械装备技术
色 工业设计
定
位 老年人产品工程中心
2
目 调研企业接近60家,收集各项技术创新需求接近300项;
研发总部技术创新基地 公共技术服务基地 创新型企业孵化培育基地
21
2 北京研究院
科学中心 先进制造 医疗器械
北航 昌平基地
通用航空
2
教育集团
赛会论坛
22
2 北京研究院
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园
特 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
色 通用航空器及其设备制造 定 无人机制造
位
共性及关键技术开发平台
2
适航验证系统
支持4:鼓励技术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并成立相应的产业公司, 开拓市场,目标是形成若干高科技企业和上市公司。
28
4 深圳研究院
2
2010年7月26日,我校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深 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框架合作协议。
29
4 深圳研究院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概述(一)“政产学研用”的概念。
“政产学研用”分指五个层面的内容,其中“政产学研用”里面的“政”是指政府机构,“产”是指企业,“学”是指学校,“研”是指科研中心,“用”则是指广大用户。
从本质上来讲,“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是对“产学研”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它是在充分结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而衍生出的一种新型育人模式。
从当前其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不难发现它在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背景和内涵。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今时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
而客观形势则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从而切实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此时,创新应用型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
所以,我国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以更好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则是基于这一过程的产物。
创新应用型性人才的培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要想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就要积极整合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即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机构、企业、学校、科研单位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具体来说,首先“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也就是说政府、企业、学校、科研单位等必须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为人才创新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有周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以保证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人才培养方向的准确性。
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一)政产学研用之间脱节现象严重,结构性问题明显。
从我国目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各个环节之间脱节的现象十分明显,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
这主要表现在大部分高校里,教师教学依旧墨守成规,即他们大都采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授课重点还是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层面,这必然严重阻碍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教学的展开,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能力,所以当这些学生毕业时,他们一般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
政产学研的中国样本

科技日报/2008年/9月/11日/第001版政产学研的中国样本记北京海淀科技园区政产学研探索之路王鼐 徐波近日,诞生于海淀科技园区的地道“中国标准”———“闪联”技术标准跃升为国际标准,获得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高票通过。
该公司总裁孙育宁认为,政产学研联盟的模式,是保证该标准研发成功的关键。
在这里,“政”主要指政府的工作重点由管理转向服务;“产”主要指现阶段企业的核心是国际化;“学”主要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合作;“研”主要指科研院所现在的主要任务是知识创新。
目前,海淀科技园区的政产学研联盟,已经成为最活跃的自主创新组织构架,成功拓展了政产学研合作的新境界。
除了闪联,海淀科技园区还活跃着TD-SCDMA、龙芯、新材料、SCDMA、下一代互联网、文化创意等10多个政产学研联合体,并且呈迅速成长的态势,他们已经开始从单个企业的独立创新走向了外部的联合创新,并向产业集群升级。
为政产学研结合搭建平台:目标明确路径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透视海淀科技园区2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园区的政产学研合作涵盖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医药、都市农业等重点学科群。
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区长、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于军表示,20年来政府从主动建立管理平台到被动提供服务到主动提供服务再到逐渐强化服务,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
通过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及合作示范基地,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和路径,健全政产学研合作的中介服务体系,总结和推广了一批政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模式,推进了园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提升了园区政产学研合作层次与水平。
据海淀科技园区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以提升产业聚合度为目的的企业技术联盟仅仅是政产学研合作的一大模式。
除此之外,还含有以下四种模式:以承担重大技术产业化专项的模式进行核心技术研究。
随着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逐步实施,海淀科技园区不断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
先进技术研究院探析——政产学研用协同新模式研究

作者: 张华伦 宋伟 王金金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26
出版物刊名: 中国高校科技
页码: 64-6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先进技术研究院 协同创新 战略协同 知识协同 组织协同
摘要:鉴于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科技成果应用在低水平重复的现状,依托高校等科研机构优势资源与区域发展战略对接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先进技术研究院正在兴起。
基于先进技术研究院兴起背景的基础上,对其内涵和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利用“战略-知识-组织”框架对其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期望对我国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视角和思路。
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协同创新”能够让资源按照任务进行汇聚,通过对跨行业、跨领域的知识体系和资源仪器进行整合,发挥每一个成员单位的优势性资源,即不需要重复进行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又无障碍的自由进行任务分配,让每一个任务都有专业的人去做,是未来产学研合作的主体模式。
标签:协同创新、产学研一、绪论“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无障碍聚合,打破原资源所属单位所有制的壁垒,彻底释放“人员尤其是专家、技术人员,物质,技术”等创新要素,从而让要素因事可以自由汇聚使用。
协同创新是打破原有机制体制的全新的组织机构,其关键是形成以政产学研用为纽带的研究机构为重心,以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化创新新模式,通过对跨行业、跨领域的知识体系和资源仪器进行整合,发挥每一个成员单位的优势性资源,各个成员单位之间不必重复建设,可以进行资源互补,同时合作推进技术的推广和市场化,在各自的意向客户范围内开展产业推广活动,使得创新的思路可以在多元的空间进行拓展,从而引领未来的技术变革。
协同创新的本质是将优势资源依据项目进行自然聚集,这种聚集应该是有机和和谐的,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模式(1)校校协同创新模式。
高校与高校之间进行联合创新,可以让高校在坚持本校专业化的同时,实现跨界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多元化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最优路径[1]。
因为每所高校对本校的专业、学生培养、教改等方面有很多兼容的地方,而每一所高校,由于办校历史、所在地域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又兼具各自学校的特色,在师资、课程、科研攻关能力、教育信息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可以进行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协同。
(2)校院(所)协同创新模式。
科研院(所)有更多的目标明确,现代化的科研设备及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专业化知识储备的科研人员。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既可以深化科研院所的理论知识储备,为科研院所培养后备的科研人团队,也可以让高校有途径接触科研院所的高精尖设备,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双方的合作空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u Ya n hu a , 。
( 1 .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i n a n c e& E c o n o m i c s ,J i n a n 2 5 0 0 1 4 ,C h i n a ; 2 .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J i n a n 2 5 0 0 1 4,C h i n a )
g o v e r n me n t s h o u l d b e d e v e l o p e d, i n n o v a t i v e c a p a b i l i t y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s b e e n h a n c e d,t h e e d u c a t e s y s t e m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r e — f o r me d,a n d a n o n—p r o i f t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b e d e v e l o p e d t h u s t o b u i l d t h e i n t e r me d i a t e s e r v i c e we b f o r t h e t r a n s i t i o n o f " t e c h n i c a l a c h i e v e me n t s .An d i t a l s o s u g g e s t s s t r o n g l y t h a t t h e c o n n e c t i o n a mo n g t h e i n n o v a t i v e p r i n c i p a l s h o u l d b e s t r e n g t h — e n e d a n d t h e c o mb i n e d f o r c e s or f c o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b e f o m e r d . Ke y wo r d s :Ge ma r n y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g i n n o v a t i o n;e n l i g h t e n me n t
许 艳 华
( 1 .山东财经 大学,山 东济南 2 5 0 0 1 4 ; 2 .山 东大 学,山东济 南 2 5 0 0 1 4 )
摘要 :德 国科技能 长期保持世界领 先水平 ,是 因为 它有一套政 产 学研 用协 同创新 的科技 创新体 系。德 国成 熟的 科技 创新模式 为我 国创新 型国家建设提 供 了许 多有 益的启 示。建 设创新 型 国 家,我们 要发挥 政府 的主 导作 用,
增强企业 的创新 能力,改革 高等教 育体制 ,发展非 营利性研 究机 构 ,为科技 成果 的转化 打造 中介服 务 网络 ,并
且 加 强 创 新 主 体 间的 联 系和 互动 ,形 成 协 同创 新 的 合 力 。
关 键 词 :科技 创 新 ;德 国 ;启 示 中 图 分 类 号 :F 1 2 4 .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3 )0 9— 0 0 0 5— 0 5
a t i on o f“g o v e r n me nt— e n t e r p r i s e—u ni v e r s i t y—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n d a pp l i c a t i o n”. Th i s ma t ur e i n n o v a t i o n mo d e l pr o — v i de s be n e ic f i a l e nl i g h t e nme n t s f o r Chi n a.To bu i l d Chi n e s e na t i o na l i nn o v a t i o n s y s t e m ,i t s u g g e s t s t ha t t he d o mi n a n t r o l e o f
2 0 l 3年第 9期
S c i e n c e d T 。
。 m。 t R 。 mh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7 6 9 5 . 2 0 1 3 . 0 9 . 0 0 2
政 产学o de l o f“Go v e r nme nt—En t e r pr i s e—Un i v e r s i t y —Re s e a r c h
I ns t i t ut i o n a n d Ap pl i c a t i o n” a nd i t s Enl i g h t e nm e nt s f o r Chi na
Ab s t r a c t :T h e r e a s o n t h a t Ge r ma n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ma i n s t h e wo r l d l e a d i n g l e v e l i s t h a t i t h a s a n i n n o v a t i v e s y s t e m o f c o o p e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