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学习指南

《电磁学》学习指南
《电磁学》学习指南

《电磁学》学习指南

I.本科生学习电磁学基本要求

要牢固掌握自然界四大相互作用中的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并且要:

1.了解电荷、电流产生电场、磁场的规律;

2.了解电场与磁场的联系;

3.理解电磁场的物质性:它的能量、动量及角动量;

4.了解电场、磁场与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

5.理解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6.了解电磁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7.了解电磁学与实际应用、高新技术的关系;

8.了解一些科学方法,明白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II.学习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是静电学的基础。重点是电荷守恒原理;库仑的实验及库仑定律,静电力的叠加原理;静电场的描述,电场强度的引入;表述静电场整体性质的高斯定理及环路定理;用高斯定理求电场;由环路定理引出的电势,电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其中的难点是电场的基本概念理解;静电场的两条基本定理的把握及应用;电势的零点的选取问题。

第二章是从静电场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角度去研究各种物质中的静电场。重点是在静电场中的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的性质;电容的定义与电容器;在静电场中电介质的极化机理及其描述,极化强度矢量;电介质中静电场的两条基本定理,电位移矢量的引入,高斯定理的应用;两种介质界面上的边值关系;唯一性定理的阐述及电像法。难点是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的性质,导体表面电荷的分布;极化强度矢量的引入;电位移矢量的引入;对电像法的理解及运用。

第三章的重点是静电能储存在静电场中,静电场具有能量;非线性介质中有电滞损耗;可以用静电能求静电力。难点在点电荷系统的静电能与电场能量之间的关系;非线性介质及电滞损耗。

第四章的重点是电流密度的概念;电荷守恒定律的表达;稳恒条件及稳恒电路的欧姆定律;解复杂电路的基尔霍夫定律及应用。难点在于积分与微分形式的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及熟练应用。

第五章与第一章的许多内容有平行之处。其重点是奥斯特的实验发现;磁场的引入与表达;安培的著名实验与安培定律;毕奥-萨伐尔-拉普拉斯定律及其应用;描述磁场总体性质的两条基本定理的理解;安培环路定律的应用。难点是磁场概念的理解;毕奥-萨伐尔-拉普拉斯定律的应用;磁场的两条基本定理的掌握及其应用。

第六章与第二章的许多内容有平行之处。重点是理解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本质;磁介质的磁化及其表述的物理量;唯一性定理的表述及几种磁场的求解方法;洛仑兹力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特点。难点在于各种磁介质特性的微

观解释;磁荷法的理解与掌握;磁象法的熟练应用。

第七章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是重要的,其发现过程具有启发性;法拉弟对感生电动势的科学解释应该掌握,另外的重点是互感与自感的引入及计算;似稳电路的条件和暂态过程的分析、方程的建立。难点在于感生电动势的理解;暂态过程的掌握。

第八章与第三章的许多内容有平行之处。重点是磁能储存在磁场中,磁场具有能量;从N个载流线圈系统的磁能到磁场的磁能是一致的;利用磁能求磁力。在学好第三章的基础上,本章的难点仅在于熟练掌握磁能的求法。

第九章交流电流的重点是几种描述方法;复数表示法,相位的概念,复阻抗的引入;交流电的功率;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难点是几种描述方法的等效性与关联;相位、复阻抗的理解;几种功率的关系;谐振条件及谐振的应用。

第十章的重点在于麦克斯韦方程的丰富的物理涵意;平面电磁波的产生与性质;电磁场的能量、动量。难点在于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的对称性问题;电磁场的角动量。

第十一章的重点是理解介质的电磁性能方程的重要性,各种介质电磁性能方程如何取得;三种特殊介质的性能方程;在这三种特殊介质中的电磁场的特点。难点是学时不够情况下只能介绍其中之一;缓慢运动介质涉及到狭义相对论,难以理解和掌握;超导介质涉及一点量子力学。

III.其它要求

1. 独立解答电磁学教材中的习题,并要阅读1-2本相关的教学参考书。

2.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还要写一篇有关电磁学的小论文。

IV.参考书目

赵凯华,陈熙谋.2003.电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秉乾,王稼军.2004.电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陈秉乾,舒幼生,胡望雨.2001.电磁学专题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游.2004.电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2001.电磁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梁灿彬.2004.电磁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义成,王建中,谢晓梅,陈刚,张增常.2002.电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贾瑞皋,薛庆忠.2003.电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国栋.1999.当代磁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陈慧余.2004.课余谈磁.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程稼夫,胡友秋,尤峻汉.1990.高等物理精编.第一分册.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张之翔.2002.电磁学千题解.北京:科学出版社

张永德(主编),刘金英,陈银华,赵叔平,尤峻汉,朱俊杰,胡友秋.2005.物理学大题典-电磁学与电动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阮图南(主编),徐辅新,顾恩普(副主编).1994.大学物理解题法诠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Halliday D,Resnick R,Walker J.2003.Fundamentals of Physics (6th ed).Singapore:John wiley & Sons (Asia) Pte. Ltd.

Hucht E.2004.Physics: Calculus (2nd ed).Brooks/Cole,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Asia Pte.

Ltd.

Serway R A,Jewett J W.2003.Principles of Physics (3rd ed).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Asia Pte. Ltd.

费恩曼(Feynman R P),莱顿(Leighton R B),桑兹(Sands M)(著), 李洪芳,王子辅,钟万蘅(译),2005.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二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电磁学 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电磁学 所属专业:物理 课程性质:物理学 学分:4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电磁学课程是一切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电磁学所涉及的现象和规律贯穿 于一切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学好电磁学是学好其它自然学科的基本保证。 本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为基本电磁现象的实验定律和相关的导出定理以及它们在相 应领域和电路理论中的应用。力求通过对于它们的研究,深刻认识电磁现象的基本性质, 掌握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学会电磁学研究和处理问题方法。课程还适时地将 电磁学的理论与其它学科及有关自然现象相联系,以期获得对于电磁学理论较为全面的 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严密的思 维能力,熟练应用数学工具等诸方面获得全面的进步。 本课程针对我校物理学院近年来学生的平均水平编写教材。物理学院为理科学生培 养基地,设有“基地”和“普通”教学班,教材的编写考虑了两部分学生的需求。体现 在:教学大纲中带有“*”号的内容,作为提高课题对基地班讲授。对于普通班,相应 的时间用于习题课,讲解习题中的问题和补充例题。对于大纲中未打“*”号内容的讲 解深度,教师可视两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整个课程总学时72,基本上每小节 两学时。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和部分力学知识为基础,为后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关的知识做准备。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电磁学》第三版,赵凯华、陈熙谋著 主要参考书: 1.《费曼物理学讲义》费曼著 2.《磁性物理学》宛德福马兴隆著

2019年高级计量经济学考试

高级计量经济学考试 一、单选题(25 *2分)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rrectly identifies a difference between cross-sectional data and time series data? a. Cross-sectional data is based on temporal ordering, whereas time series data is not. b. Time series data is based on temporal ordering, whereas cross sectional data is not. c. Cross-sectional data consists of only qualitative variables, whereas time series data consists of only quantitative variables. d. Time series data consists of only qualitative variables, whereas cross-sectional data does not include qualitative variables. 2. A stochastic process refers to a: a. sequence of random variables indexed by time. b. sequence of variables that can take fixed qualitative values. c. sequence of random variables that can take binary values only. d. sequence of random variables estimated at the same point of tim e. 3. The model: yt = β0 +β1ct +μ , t = 1,2,……., n is an example of a(n): a.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 b. static model. c. 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d. in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4. Refer to the following model yt = α0 +β0st +β1st?1 +β2st?2 +β3st?3 +μt This is an example of a(n): a. in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b. 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of order 1. c. 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of order 2. d. finite distributed lag model of order 3. 5. Refer to the following model. yt = α0 +β0st +β1st?1 +β2st?2 +β3st?3 +μtβ0+ β1 + β2 + β3 represents: a. the short-run change in y given a temporary increase in s. b. the short-run change in y given a permanent increase in s. c. the long-run change in y given a permanent increase in s. d. the long-run change in y given a temporary increase in s.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assumption on which time series regression is based? a. A time series process follows a model that is nonlinear in parameters. b. In a time series process, no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a perfect linear combination of the others. c. In a time series process, at least on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a constant. d. For each time period,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 error ut, given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for all time periods, is positiv e.

高级计量经济学练习试题精编版63137

第一讲作业题 为分析不同州的公共教育支出花费在学生身上的教育经费,估计了如下的回归方程: 式中,S代表第i个州花费在每个公立学校学生身上的教育经费;Y代表第i个州的资本收入;G代表第i个州公立学校学生的增长率。 1A 说明变量Y与变量G的参数估计值的经济意义。 作业题2 1B 你预期变量Y和G的参数符号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估计结果与你的预期一致吗 作业题3 1C 变量G是用小数来衡量的,因此,当一个州的招生人数增加了10%时,G等于。如果变量G用百分比的形式来衡量,那么当一个州的招生人数增加了10%时,G等于10。此时,方程的参数估计值会如何变化(文字说明即可) 作业题4 Jaime Diaz发表在《体育画报》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美国职业高尔夫球协会(PGA)巡回赛中不同距离的推杆次数。论文中建立了推杆进洞次数百分比(P)关于推杆距离(L,英尺)的关系式。推杆距离越长,进洞的可能性越小。可以预测,L的参数估计值为负。回归方程如下: 2A 说明L的参数估计值的经济意义。 作业题5 2B 利用该方程估计一个PGA高尔夫球员10英尺推杆进球的次数百分比。再分别估计1英尺和25英尺的情况。结果是否符合现实 作业题6 2C 上一题的答案说明回归分析时存在什么问题 第二讲作业题 作业题1 1 查尔斯·拉弗(Charles Lave)发表了一篇驾驶员交通事故率的研究报告。他的总体结论是驾驶速度的方差(同一公路上汽车驾驶速度差异的程度)是交通事故率的重要决定因素。在他的分析中,采用两年的全美数据分别估计,得出的回归方程为: 第一年: 第二年:

式中,代表第i个州州际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数量(单位:车辆每行驶一亿英里的交通事故数);代表一个不确定的估计截距;代表第i个州的驾驶速度的方差;代表第i个州每名驾驶员的平均罚单数量;代表第i个州内每平方英里医院的数量。 1a.考察变量的理论依据,给出其参数符号的预期。 作业题2 1b.这两年的参数估计的差异是否值得重视请说出你的理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关注这些差异呢 作业题3 1c.通过比较两个方程的调整的判定系数,哪一个方程具有更高的判定系数调整的判定系数越高,回归方程越好吗为什么 作业题4 假定你决定建一个离你学校最近的冷冻酸奶商店的销售量模型。店主很乐意帮助收集数据,因为她相信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她的主要顾客。经过长时间的数据收集以及无限量的冷冻酸奶供给之后,你估计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式中,代表第t个两周内冷冻酸奶的销售总量;代表t期的平均温度(单 位:华氏温度);代表t期该商店冷冻酸奶价格(单位:美元);代表反 映是否在学校报纸发布广告的虚拟变量(1=店主在学校报纸上做了广告); 代表反映是否为学校学期时间的虚拟变量(1=t期是学校学期时间,即9月初到12月初、1月初到5月底)。 2a.为什么要假定“无限量的冷冻酸奶供给”(提示:考虑模型是否满足经典假设) 作业题5 2b.说明变量和变量的参数估计值的经济含义。

高级计量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 计量经济分析的步骤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①确定模型包含的变量;②确定模型的数学形式;③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理论期望值区间 3)收集数据。数据质量: 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一致性 4)估计参数。参数估计为经济理论提供了实际经验的内容,并验证经济理论。 5)假设检验。①经济意义检验:根据拟定的符号、大小、关系②统计检验③计量经济学检验 ④模型预测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①结构分析②经济预测③政策评价④实证分析(理论检验与发展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 2.统计假设 ②E(ui uj)=0,③E(ut 2)=σ2④Xjt 是非随机量,⑤(K+1)< n; ⑥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格的线性关系。 2)A1. E(u)=0 A2. A3. X 是一个非随机元素矩阵 A4. Rank(X) = (K+1) < n 3.β的统计值及其分布 ~ 4.拟合优度(决定系数、修正决定系数) 使用修正决定系数原因:决定系数是一个与解释变量的个数有关的量,解释变量个数增加,RSS 减小,从而使R 2 增大。人们总是可以通过增加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方法来增大 R2 的值。 5.假设检验 1)单个系数显著性检验 2)若干个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联合假设检验) ~t(n-k-1) ~F(g,n-k-1) 3)全部斜率系数为0的检验 4)检验其他形式的系数约束条件(同联合检验) ~F(g,n-k-1) 6. 回归结果的提供和分析: DW 检验值说明是否存在扰动项的自相关。 7. 斜率和截距都变动(分别检验β2和β4的显著性即可) n I u u E 2)(σ='?''-1β=(X X)X Y )6(??)5()()())((?2222X Y x y x X X n Y X Y X n X X Y Y X X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βαβ-==--=---=∑∑∑∑∑∑∑∑∑β?),(22∑t x N σβ2?~(,)j j jj N c ββσ()TSS RSS TSS ESS R Y Y e R -==--==∑∑112222或总变差解释变差()∑∑-----=22)1()1(1Y Y K n e n ())1()1(1222-----=∑∑n Y Y K n e R 1)1)(1(12-----=K n R n /2?(1)j t n k αβ±--σ)?(?)?(?j j j j ββββVar Se t ==())1(---=K n S g S S F R )1()1(22---=K n R K R u DX X D Y u X D D Y ++++=++++=)()()(43214321ββββββββ即:

电磁学_赵凯华_教学大纲

第1章电磁学教学大纲 (包括讲座共60学时) 第2章静电场参考学时 10 §1 库仑定律 ?扭称实验及其它实验,电力平方反比律?库仑定律的物理内涵 ?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量子性§2 电场电场强度 ?电场,电场强度矢量?场强叠加原理 §3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源与旋,通量与环流?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关于静电场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几点说明?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5静电场的基本微分方程* 讲座:“电力平方反比律的理论与示零实验”; 第3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参考学时 8 §1导体和电介质 §2 静电场中的导体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导体空腔与静电屏蔽 ?导体的静电平衡的基本性质?静电场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 ?尖端放电及其应用 §3电容和电容器 ?孤立导体的电容?电容器及其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同轴柱形电容器 ?分布电容?电容器的串并联 §4 电介质极化 ?极化的微观机制?极化的描绘 ?极化强度矢量P和极化电荷q’的关系

?极化强度矢量P和总电场E的关系——极化规律 ?各向异性电介质铁电体?例题 §4有介质时的静电场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电位移矢量?应用例举 §5静电场的边界条件 ?D的法向分量连续?E的切向分量连续 §5带电体系的静电能 ?带电体系的静电势能?电容器储存的静电能 ?静电场的能量 第4章直流电参考学时 4 §1电流的连续性方程恒定条件 ·电流和电流密度矢量·电流的连续性方程恒定条件§2欧姆定律 · 欧姆定律(积分形式)·电阻率和电导率 ·欧姆定律(微分形式)·焦耳定律 ?金属导电的经典微观解释 §3 电源和电动势 ?电源的电动势?电源的路端电压 ?电源的功率?直流电路中的静电场的作用?温差电动势 §4 直流电路 ?简单电路·复杂电路基尔霍夫定律 第5章恒定磁场参考学时 10 §1奥斯特实验 ?磁的基本现象?奥斯特实验?相关实验?研究课题§2毕奥-萨伐尔定律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磁感应强度?载流回路的磁场§3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律”

高级计量经济学复习精要

高级计量经济学复习精要 一、简答题(10分x 2): (一)多重共线性问题:(主要看修正方法) 1、多重共线性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 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完全共线性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岀现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 共线性,即近似共线性。 2、产生原因主要有3各方面:(1)经济变量相关的共同趋势;(2)滞后变量的引入;(3)样本资料的限制。 3、造成的后果:(1)完全共线性下参数估计量不存在;( 2)近似共线性下 OLS估计量非有效;(3)参数估计量经济含义不合理;( 4)变量的显着性检验失去意义;( 5)模型的预测功能失效。 4、识别方法:(1)经验识别:对模型估计后,R1 2 3极高,多个变量不显着,出现与理论预期 相悖的情况,有理由怀疑存在多重共线性。(2)相关系数法:计算变量间两两相关系数。只要 其中一个大等于 0.6或0.7,则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的共线性。(3)膨胀因子法:计算每个解释 变量的VIF,若某一个 VIF > 10,则表明存在严重的共线性。 5、修正方法[(※※※[根据潘老师讲课内容进行整理 共线性的修正方法有很多,按照优劣程度排序,主要有五种方法: 方法1:扩充样本以减弱共线性。主要通过增加自由度来提高精度,如将时序数据或截面数 据变为面板数据,从而将一维数据变为二维。 评价:这种方法最理想,但存在的缺点是:①效果不定;②不可行。 方法2:工具变量法(IV)。主要通过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完成。 评价:这种方法目前最受欢迎,高质量的期刊论文通常都采用该方法。缺点是:①由于相关 关系具有传导性,工具变量S很难找;②用S替代X,有时经济正当性不足。 方法3:变量变换法。可以通过对数变换、绝对转相对和方程变换进行变量变换。 评价:这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但存在的缺点是:①简单相关系数描述的是线性关系,而对数 是非线性化过程;②功效不足;③不是所有变量都能用来做变换,必须有明确的经济学指代。 方法4:逐步回归法。主要是通过降维减少变量来减弱共线性。 评价:这种方法要慎用,最大的缺点是:虽然能很好地解决共线性问题,但是却引发了更严 重的内生性问题。 方法5:主成份分析法或因子分析法。具有降维的作用,主要用于多指标评价。 评价:该方法很好地消除了共线性。但这种方法要慎用,最大的缺点是:经济含义伤害过大。 (二)内生性问题 2内生性是指: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与扰动项相关。通常我们做古典假设①;i为白噪声, _ 2 叮叮 E(;)=0,var () =;- ,cov(j)=0 :②X是非随机变量(微观可以通过固定抽样得到 解决,宏观则不可),贝U cov (X, )=0成立。但是当cov (X,'、丰0时上述假设便不再成立,我们称之为内生性,进而导致OLS失效,是非一致性的。 3 内生性产生的原因:①X与丫存在双向因果,即 X影响丫的同时,丫也影响X;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经济增长;犯罪率与警备投入。②模型遗漏重要解释变量。无论是缺失重要解释变量导致,还是无法获取数据导致,被遗漏的重要变量进入了残差项, 如果与其他解释变量相关,就会岀现 cov(U t,X t)工0,也就是内生性问题。③度量误差:由于关键变量的度量上存在误差,使其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可能会成为回归误差的一部分,

电磁场原理教学大纲

《电磁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001140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课程负责人:汪泉弟 学时与学分:64学时,4学分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工科电气工程类本科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为电工基本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电磁场理论是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师必须 具备的知识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程具有理论性和逻辑推理的 特点,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非常有益的。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选课对象:本科大二学生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电路原理 课程教材:俞集辉主编,《电磁场原理》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冯慈璋、马西奎主编,《工程电磁场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谢处方、饶克谨编,赵家升、袁敬闳修订,《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三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倪光正主编,《工程电磁场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雷银照编,《电磁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Robert R. G.等编著,《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6 开课单位: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大学物理电磁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宏观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介绍其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能应用电磁场的观点和方法对电工领域中的电磁现象、电磁过程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的能力以及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描述: 矢量分析 三度(标量场的梯度、矢量场的散度与旋度)的概念与运算,矢量场的高阶微分运算,三种正交坐标系中三度的表示与运算。 矢量场的高斯散度定理和斯托克斯定理,矢量场的分类与赫姆霍兹定理。 静电场 电场强度,电位。电偶极子,电介质的极化,极化电荷。电位移,高斯通量定理及电场的计算。 静电场的基本特性与基本方程。介质分界面上的衔接条件。静电场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静电场解的唯一性。 一维边值问题的求解,基于唯一性定理的镜象法。 电容及其计算。部分电容。电场能量及其分布的计算。电场力及其计算。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doc

1.样本回归函数:样本散点图近似于一条直线,画一条直线以尽好地拟合该散点 图,由于样本取自总体,可以该线近似地代表总体回归线。该线称为样本 回归线。记样本回归线的函数形式为:称为样本回归函数(sample regression function,SRF)。 2.随机的总体回归函数:函数或者在线性假设下, 式称为总体回归函数(方程) PRF的随机设定形式。表明被解释变量除了受解释变量的系统性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随机性影 响。由于方程中引入了随机项,成为计量经济学模型,因此也称为总体回归 模型。 3.线性回归模型: 假设 1、回归模型是正确设定的。 假设 2、解释变量 X 是确定性变量,不是随机变量,在重复抽样中取固定值。 假设 3、解释变量 X 在所抽取的样本中具有变异性,而且随着样本容量的无限增加,解释变量 X 的样本方差趋于一个非零的有限常数,即 n __ ( X i X )2/ n Q, n i 1 假设 4、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和不序列相关性: E( i )=0 i=1,2, ,n Var ( i )= 2 i=1,2, ,n Cov( )=0 i≠j i,j= 1,2,,n i, j 假设 5、随机误差项与解释变量 X 之间不相关: Cov(X i , i )=0 i=1,2, ,n 假设 6、服从零均值、同方差、零协方差的正态分布 ) i=1,2, ,n i ~N(0, 2 以上假设也称为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设,满足该假设的线性回归模型,也 称为经典线性回归模型 4. 随机误差项()和残差项():(1)i为观察值Y i围绕它的期望值E( Y| X i)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本科 学时:50 学分:3学分 课程代码:B01000252 一、教学目的、任务与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切电现象,都会产生电磁场,而电磁波的辐射与传播规律,更是一切无线电活动的基础。因此,在各国的理工科大学中,《电磁场与电磁波》都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系统性很强,逻辑严谨,学习它不仅可以获得场和波的理论,而且有助于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磁场与电磁波”还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点,它不仅是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的理论基础,而且各种现代通信方式,如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以及电视、雷达等各种专门学科,都是以电磁波携带信息的方式来实现的。广泛应用的超小超薄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更是充满了电磁场的问题。由于“电磁场与电磁波”是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从而成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课程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两大部分。电磁场部分是在《电磁学》课程的基础上,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描述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的基本物理概念,在总结基本实验定律的基础上给出电磁场的基本规律,研究静态场的解题方法。电磁波部分主要是介绍有关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天线的基本理论,其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内容方面,应使学生牢固掌握矢量运算,梯度、散度和旋度概念,高斯公式和斯托克司公式;掌握恒定和时变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泊松方程、电磁波的波动方程等;掌握分离变量法、镜像法、有有界空间中电磁波的求解方法等;理解电磁场的矢势和标势、规范变换、规范不变性、库仑规范、洛仑兹规范、时谐平面电磁波、推迟势、电磁辐射、截止频率和谐振频率等概念。 (二)能力方面,应使学生学会和掌握如何通过数学方法求解一些基本和实际问题,对结果给予物理解释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运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受到初步而又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风。 (三)方法方面,着重物理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问题的解释和阐述,注意本课程与大学物理电磁学的衔接,以及与后继课程联系,注重解决常见基本问题和实际问题。在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前提下,坚持教学内容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使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渗透到本课程内容之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主要分析方法,具有基本的电磁问题解题能力,对天线理论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现代通信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矢量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标量场与矢量场的概念,了解标量场的等值面和矢量场的矢量线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新06年8月课程编号:02300009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英文名称: Atomic Phys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4 学分: 2.5 适用对象: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 1.课程简介 本课程着重从光谱学、电磁学、X射线等物理实验规律出发,以原子结构为中心,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实验到理论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并利用这些基本概念说明原子、分子以及原子核和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介绍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是近代物理的入门课程,是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需在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光学之后开设,是理论物理课程中量子力学部分的前导课程,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出。 2.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课。是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后续课程、近代物理课的入门课程。是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激光、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实验入手,用量子化和微观思维方式,分析微观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对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有概括而系统的认识。通过对重要实验现象以及理论体系逐步完善过程的分析,使学生建立丰富的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和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用微观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发展的历程,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了解原子和原子核所研究的内容和前沿研究领域的概况,培养有现代意识、有远见的新一代大学生。 (3)掌握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处理原子、原子核物理学现象及问题的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了解无限分割的物质世界中的依次深入的不同结构层次,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基本性质、基本运动规律; (5)结合一些物理学史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对物理结构的实验——理论——再实验——再理论的认识过程,了解微观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并为以后继续学习量子力学和有关课程打下基础。 4.教学内容及要求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与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 B.数学 C.经济学 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 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前定变量 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 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横截面数据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B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 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 B.政策变量 C.内生变量 D.外生变量 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总体估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11.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 )。 A.虚拟变量 B.控制变量 C.政策变量 D.滞后变量 12.( B )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A.外生变量 B.内生变量 C.前定变量 D.滞后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修匀数据 D.原始数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 )。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B.弹性分析、乘数分析、政策模拟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 D.季度分析、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A )。 A.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16.相关关系是指( D )。 A.变量间的非独立关系B.变量间的因果关系C.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D.变量间不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2019级博士高级计量经济学指南共118页文档

2009级博士高级计量经济学学习指南 第一部分条件期望与条件方差 第二部分古典假设与最小二乘 第三部分最小二乘的有限样本 第四部分最小二乘的大样本性质 第五部分非球型扰动与广义回归模型 第六部分异方差与自相关 第七部分工具变量和两阶段最小二乘 第八部分广义矩估计 第九部分极大似然估计 第十部分检验与推断(Wald检验、LM检验和LR检验) 第十一部分模型的设定和检验 (第十二部分上机操作) 第一部分条件期望与条件方差 在正式进入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之前,需要对条件期望以及条件方差熟练掌握,它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遇到。 一、条件期望 1、条件均值的定义 条件均值的定义为: 应当指出的是,条件期望是谁的函数。 2、条件均值的性质 条件均值有几个简单而有用的性质:

(1)迭代期望律 ( Law of Iterated expectations, LIE) 条件期望的条件期望等于无条件期望。 [][]|x E y E E y x ??=??,其中,记号[]x E ?表示关于 x 值的期望。 Interpretation: the expectation of Y can be calculated by first conditioning on X, finding E(Y |X) and then averaging this quantity with over X. Proof: 离散情形: We need to show: ()[]()|X x E y E y X x P X x ===∑ Where []()|||Y X y E Y X x yP y x ==∑. We have Continuous Case: ()()X x E g gf x dx =?Q ,and ()()||y E y x yf y x dy =? Q.E.D. 迭代期望律的一般表述方式 其中,()g =x w ,x 是w 的子集,()g ?为非随机函数。 语义:若已知w 的结论,我们也就知道x 的结论。 记: ()()()()12|, |E y E y μμ≡≡w w x x 则:()()()()21||E y E μμ≡=x x w x Proof 需要较多的测度论的知识,这里只是加以说明证明的思路。 ()||E E y ????w x 中,w 的信息多于x 。因此,当()()1|E y μ≡w w 时,运用x 的信息,也可描述()()2|E y μ≡x x 。例如,w 和x 分别为天平的

《电磁学》教学大纲解析

《电磁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s 授课专业:物理学学时:72学分:4 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 适用对象:物理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磁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磁学已渗透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研究物质过程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和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思想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论上的教益。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正确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基本粒子、静电场、库仑力、电场强度、电通量、电位、电位差、电功、静电平衡、静电屏蔽、电容、加速器、静电能、极化强度、电位移向量、电流密度、超导、电功率、经典金属电子论、电动势、非静电力、温差电动势、静磁场、磁感应强度、安培力、磁通量、磁矩、电磁感应、感生电场、自感、互感、涡电流、趋肤效应、磁能、磁化强度、磁化电流、磁场强度、顺磁性、抗磁性、铁磁性、磁畴、铁磁屏蔽、位移电流、电磁场、能流密度、电磁波谱。 2 、掌握以下基本规律及分析计算方法 (1)静电场基本定律和定理: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高斯定理、环路积分定理、叠加原理。 (2)稳恒电流和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节点方程、回路电压方程)

(3)稳恒磁场的基本定律和定理:毕——伐定律,安培定律、高斯定理、环路积分定理。 (4)交变电磁场的基本定律和定理: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 (5)掌握以下物理量的分析计算方法:电场强度、电位、电位差、电通量、电容、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力、磁矩、电动势、电磁能量等。 3 、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分析电磁运动规律及物理实验构思方法,重视对实验现象的总结,培养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积极思考并总结研究方法、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 (3)灵活有效应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进一步提高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科学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静电场的基本规律(12课时) 第二章有导体时的静电场(8课时) 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8课时) 第四章恒定电流和电路(8课时) 第五章恒定电流的磁场(12课时) 第六章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12课时) 第七章磁介质 (8课时) 第九章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4课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位,静电平衡时导体的性质,用电力线工具讨论静电平衡的若干电现象,电介质存在时场的讨论方法及场强计算,电介质存在时高斯定理的应用,电动势的物理意义及数学表示方法,基尔霍夫方程组求解电路,磁感应强度矢量的概念,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的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是模拟试卷

练习题一 一、单选题(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有关经济计量模型的描述正确的为( ) A.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 B.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C.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D.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2.在X 与Y 的相关分析中( ) A.X 是随机变量,Y 是非随机变量 B.Y 是随机变量,X 是非随机变量 C.X 和Y 都是随机变量 D.X 和Y 均为非随机变量 3.对于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样本回归直线,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0i e =∑ B.0i i e X =∑ C. 0i i eY ≠∑ D.?i i Y Y =∑∑ 4.在一元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2β通过了显著性t 检验,表示( ) A.20β= B.2?0β≠ C.20β=,2?0β≠ D.22 ?0,0ββ≠= 5.如果X 为随机解释变量,X i 与随机误差项u i 相关,即有Cov(X i ,u i )≠0,则普通最小二乘估计β?是( ) A .有偏的、一致的 B .有偏的、非一致的 C .无偏的、一致的 D .无偏的、非一致的 6.有关调整后的判定系数2 R 与判定系数2 R 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2 R 与2 R 均非负 B.模型中包含的解释个数越多,2 R 与2 R 就相差越小 C.只要模型中包括截距项在内的参数的个数大于1,则2 2 R R < D.2 R 有可能大于2 R 7.如果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性,则最小二乘估计量( ) A .不确定,方差无限大 B.确定,方差无限大 C .不确定,方差最小 D.确定,方差最小 8.逐步回归法既检验又修正了( ) A .异方差性 B.自相关性 C .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 9.如果线性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则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 ) A .无偏的,但方差不是最小的 B .有偏的,且方差不是最小的 C .无偏的,且方差最小 D .有偏的,但方差仍为最小 10.如果dL

电磁学本科教学大纲

《电磁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407206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全面地,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具有分析和处理与讲授高中物理课程电磁学部分的能力;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了解电磁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等。 (三)开课对象:物理系物理学专业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一)教学方法:讲授式为主 (二)考核方式:考试 四、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72学时;理论讲授58学时;习题讲授14学时。大纲中代*号内容不是必讲的,未计入学时之内。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第一章静电场的基本规律(10学时) [主要内容]: 1.1电荷 1.2库仑定律 1.2.1库仑定律 1.2.2电荷的单位 1.2.3库仑定律的矢量形式 1.2.4叠加原理 1.3静电场 1.3.1电场强度 1.3.2场强计算1.4高斯定理

1.4.1 申通量 1.4.2 高斯定理 1.4.3 用高斯定理求场强 1.5电场线 1.5.1 电场线 1.5.2 电场线的性质 1.6电势 1.6.1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1.6.2 电势和电势差 1.6.3 电势的计算 1.6.4 等势面 1.6.5 电势与场强的微分关系 习题 重点难点:电场强度矢量和电位两个概念,静电场的两个方程,梯度的概念和对电场对称性的分析。 学生掌握要点: 1牢固掌握电势差和电势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理解高斯定理和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所表达的静电场的特性。 3、了解“点电荷”模型概念和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4、牢固掌握电场强度矢量概念和其基本计算方法。 5、理解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并结合实例加深理解;应用高斯定理求场强的特定条 件; 第二章导体周围的静电场(9学时) [主要内容]: 2.1静电场中的导体 2.1.1静电平衡 2.1.2带电导体所受的静电力 2.1.3孤立导体形状对电荷分布的影响 2.1.4导体静电平衡问题的讨论方法 2.1.5平行板导体组例题2.2封闭金属壳内外的静电场 2.2.1壳内空间的场

“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安交通大学 “电磁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ory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课程编码:PHYS2012 学时:64 学分:4 适用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数理方程,矢量与张量分析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金泽松,《电磁场理论>>,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 郭硕鸿,《电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冯慈璋,《电磁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李承祖,《电动力学教程》(修订版),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工程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电磁场的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规律,加深对电磁场的性质和时空概念的理解,获得分析和处理一些电磁现象的方法和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掌握库仑定律、高斯定理、毕奥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方程组, 熟悉电磁场的边值关系。 2. 了解静电场和稳恒电流磁场的性质,熟悉静电势和微分方程、磁矢势和微分方程,掌握求解静电场和磁场问题的常用分析方法。 3.掌握波动方程和亥姆霍兹方程,熟悉平面电磁波的性质, 掌握电磁波传播的规律。 4.了解时变电磁场的性质和势,掌握辐射电磁场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5.了解狭义相对论和相对论电动力学,掌握电磁场量在不同参考系间的变化规律。了解带电粒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掌握运动带电粒子的位和电磁场,了解加速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1.了解电荷和电场、电流和磁场。 2.掌握库仑定律、高斯定理、毕奥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3.重点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场的边值关系。 4.了解介质的电磁性质。 5.掌握电磁场的能量和能流密度表示式,了解电磁能量的传输。

计量经济学期末复习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B.数学 C.经济学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 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D.1926年计量经济学 (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D.前定变量 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D.横截面数据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B )。 A.内生变量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D.前定变量 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B.政策变量 C.内生变量D.外生变量 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