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Ⅱ》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0041

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Ⅱ)

英文名称:Crop Cultivation Science(Ⅱ)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5

学分: 2.0

适用对象: 农学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作物育种学等

二、课程简介

作物栽培学Ⅱ主要围绕南方(特别是广东省)栽培作物,如水稻、玉米(超甜玉米、糯玉米)、薯类(甘薯、马铃薯)、花生、甘蔗、烟草等大田农作物,从生产实际、特征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和措施与原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系统的论述。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Ⅱof individual introduction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systematically the fe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principl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ultural technology, cultural measures and its mechanism for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crops those were cultivated in south china, especiall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uch as rice, maize, potato, peanut, sugarcane, tobacco.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等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其课程性质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以及优化决策等途径,来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性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能够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制定科学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用以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灵活地组织教学;讲解时要突出难点和重点,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理论,注重实践;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理论、新技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水稻栽培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水稻栽培的意义、稻种的起源与演变、栽培稻的分类及其特点、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水稻生产技术;

2、理解水稻栽培技术与环境和生长发育特点的关系。

3、了解不同的水稻栽培技术及其发展;我国水稻研究的现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水稻生产概述

1、主要内容:水稻生产的意义、国内外水稻生产的概况、我国稻作区的划分、我国水稻研究的现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稻生产的意义、我国稻作区的划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水稻生产的意义。

第二节稻种的起源与演变

1、主要内容:栽培稻的起源、野生稻的种类与分布、栽培稻种的演变、栽培稻的分类与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野生稻的种类与分布、栽培稻的分类与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野生稻的种类与分布、栽培稻的分类与特点;了解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

1、主要内容:生育时期的划分、器官建成、光温反应特性、需水需肥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露白、断奶期、爪根、叶蘖同伸、需水临界期、功能叶、积温、返青期;水稻的生育时期划;种子萌发的特点与环境的关系;根、叶、茎、分蘖的分化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幼穗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判断;幼穗分化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光温反应特性与应用、需水需肥规律、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与调节。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水稻的生育时期划分;种子萌发的特点与环境的关系;根、叶、茎、分蘖的分化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幼穗分化发育过程及其判断;幼穗分化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光温反应特性与应用、需水需肥规律、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与调节措施。

第四节水稻栽培技术

1、主要内容:水稻安全生长期、用种量及秧龄的确定、育秧技术、大田管理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稻安全生长期、适宜秧龄、大龄秧、老壮秧、超龄秧、基本苗;用种量计算公式、壮秧标准、种子处理方法、催芽技术、秧田水肥管理要求、基肥使用、移栽规格、大田水分管理、大田施肥、病虫草鼠害防治;不同栽培方式特点比较和不同品种栽培技术特点比较。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用种量计算公式、壮秧标准、种子处理方法、催芽技术、秧田水肥管理要求、大田水分管理、大田施肥、病虫草鼠害防治方法;理解栽培技术与环境和生长发育特性的关系;了解不同栽培方式及其特点;不同品种栽培技术特点。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水稻叶蘖同伸规律调查;

2、水稻生长特性调查;

3、不同品种区分;

4、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特点比较;

5、水稻种子处理和浸种催芽操作;

6、水稻播种操作;

7、不同时期大田栽培措施的确定;

8、病虫草鼠害调查与防治措施的拟定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胶片、操作练习、讨论。

第二章玉米栽培学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国内外玉米生产和发展现状。

2、掌握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与栽培环境条件的关系。

3、熟练玉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主要内容

玉米栽培学科的发展,国内外玉米生产的发展,玉米生产的经济地位,玉米增产的途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内外玉米栽培学科、生产发展概况及经济地位;玉米增产的途径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国内外玉米栽培学科、生产发展概况;掌握玉米增产的途径。

第二节玉米的生物学基础

1、主要内容

玉米的分类,玉米营养器官的形态、生长和功能,玉米生殖器官,玉米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之间的相关性,玉米的生育期与生育阶段,玉米对光照的要求,玉米产量形成的基础,玉米品质形成及影响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九大玉米亚种特征特性,早中晚熟玉米品种的特性与代表类型,鉴定叶位的方法,根茎叶花的生长、功能和特点,籽粒的成熟过程和成熟标准,生殖器官的形成与营养器官生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和田间管理中心任

务,玉米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和影响玉米品质的主要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有关理论和各种相关关系;熟悉玉米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各生育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等。

第三节玉米栽培技术

1、主要内容

玉米良种的应用,土壤耕作,施肥规律,播种和种植密度,田间管理,收获和储藏,病虫害防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玉米良种的特点特性,适合广东省玉米生产的土壤耕作、施肥规律、播种和种植密度以及田间管理的技术和措施,玉米大田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成熟标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广东省玉米良种的特点特性,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制定一套玉米高产、低成本、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措施。

第四节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技术

1、主要内容

特用玉米种类,超甜玉米栽培技术,糯玉米栽培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八大特用玉米的形态特征和经济意义;三大甜玉米特征特性和经济价值以及发展前景;鲜食型糯玉米和超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特用玉米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掌握鲜食型糯玉米和超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实习实践环节:

(1)玉米植株形态特征观察。

(2)玉米叶面积系数测定。

(3)玉米田间诊断。

(4)玉米幼穗分化过程观察。

2、课后复习内容:

(1)玉米根据籽粒形态分为那9大类型?其特征特性是什么?

(2)如何划分玉米生育期的早熟、中熟和晚熟?

(3)什么是特用玉米?它主要有那些不同的类型?其主要特征特性是什么?(4)普通玉米、超甜玉米和鲜食型糯玉米高产、高效和优质栽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并采取哪些有效的技术措施?

(5)什么是玉米的可见叶令、展开叶令和叶令指数?

(6)广东省的春秋冬玉米在什么时候播种?

(7)玉米叶片的分组与各组叶片的功能?

(8)玉米雌雄穗分化的异同点?

(9)玉米对养分的吸收特点及如何施肥?

(10)玉米的光合产物积累与干物质分配?

(11)玉米穗、粒重关系与合理密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社会实习实践和PPT教学相结

第三章花生栽培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花生栽培的意义、栽培花生的分类及其特点、花生生长发育特性、花生栽培技术;

2、理解花生栽培技术与环境和生长发育特点的关系。

3、了解花生栽培技术的发展;我国花生栽培研究的现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花生生产概述

1、主要内容:花生生产的意义、国内外水稻生产的概况、我国花生生产的发展

与成就、我国花生栽培研究的现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花生生产的意义、我国花生生产的发展与成就。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花生生产的意义、我国花生生产的发展与成就。第二节栽培花生的类型与生长发育特点

1、主要内容:栽培花生的类型与特点、花生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花生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花生的生育时期及其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栽培花生的分类与特点、花生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主要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花生的生育时期及其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栽培花生的分类与特点、花生生长发育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主要器官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花生的生育时期及其特点。

第三节花生的栽培技术

1、主要内容:花生的栽培制度、播种技术、花生的需水需肥特点与水肥管理技术、高产群体特征与高产栽培措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花生的主要栽培制度、连作的危害、原因与克服途径、播种期确定、播种技术、花生的营养特点与科学施肥技术、花生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高产群体结构特点、高产栽培技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花生的主要栽培制度、连作的危害、播种期、播种技术、花生的营养特点与科学施肥技术、花生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高产群体结构特点、高产栽培技术。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花生生长特性调查;

2、不同品种区分;

3、不同时期大田栽培措施的确定;

4、病虫草鼠害调查与防治措施的拟定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胶片、操作练习、讨论。

第四章薯类作物栽培学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国内外薯类作物发展动向和生产状况。

2、掌握薯类作物生物学特征和特性。

3、掌握薯类作物大田生产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甘薯概述

1、主要内容

国内外甘薯生产概况,甘薯的营养价值和经济用途,华南地区主要种植的优良甘薯农家种和优良新品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甘薯的营养价值和经济用途;华南地区主要种植的甘薯优良农家种禺东白、鸟咬梨、乌骨企龙、蓬尾、标心红和优良新品种新种花、华北48、广薯62、广薯12和台农65的特征特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甘薯的营养价值和经济用途;掌握华南地区主要种植的甘薯优良农家种和优良新品种的特征特性。

第二节甘薯的生物学基础

1、主要内容

甘薯的形态与结构,甘薯的生长过程,甘薯块根的形成与膨大,甘薯茎叶生长与块根产量形成,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细根、柴根、块根、分枝结薯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期、初生形成层活动与块根形成、次生形成层活动与块根膨大、茎叶生长与块根产量的关系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基本概念;掌握分枝结薯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期、初生形成层活动与块根形成、次生形成层活动与块根膨大、茎叶生长与块根产量的关系等。

第三节甘薯栽培技术

1、主要内容

耕作与作垄,施肥,选用良种,插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地膜覆盖栽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知识点是甘薯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板田起垄法、全整田起垄法的要点和优点,甘薯对营养条件的要求,广东省使用的优质、高产、高效的甘薯品种,甘薯壮苗

的特征,广东省旱地甘薯的种植和收获时间,甘薯病虫害防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知识点。

第四节甘薯的收获与储藏

1、主要内容

收获、储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甘薯适期收获的时间和储藏时所要求的条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甘薯适期收获的时间和储藏时所要求的条件。

第五节马铃薯栽培学

1、主要内容

马铃薯的植物学形态特征与特性和生物学特征与特性,马铃薯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马铃薯退化与防止途径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马铃薯形态特征和退化的原因,防止马铃薯退化途径;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和延长或缩短休眠期的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熟悉马铃薯形态特征和退化的原因;掌握马铃薯块茎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高产栽培技术;熟悉马铃薯块茎的休眠和延长或缩短休眠期的方法;掌握防止马铃薯退化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实习实践环节

(1)甘薯和马铃薯植株形态观察。

(2)甘薯叶面积测定。

2、课后复习内容:

(1)华南地区甘薯农家种和优良品种有那些?其基本特征特性是什么?

(2)为什么说甘薯从初生形成层形成到初生形成层环的完成是决定块根形成的重要时期?

(3)甘薯茎叶生长与块根产量之间有那些关系?

(4)甘薯的板田起垄法要点是什么?

(5)甘薯的壮苗特点是什么?广东省的秋冬甘薯在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

(6)广东省甘薯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7)什么是马铃的薯退化,如何防止马铃薯退化途径有那些?

(8)什么是马铃薯的休眠?如何延长或缩短休眠期?

(9)广东省马铃薯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10)甘薯育苗期容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几种?怎样加以防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胶片、操作练习、讨论。

第五章豆类作物栽培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大豆栽培的意义、大豆的起源与分类、大豆的生长发育特性、栽培技术;

2、理解不同生育时期的栽培技术措施与原理。

3、了解国内外大豆生产的概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豆的生产意义与国内外大豆生产的概况

1、主要内容:大豆生产的意义、国内外大豆生产的概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豆生产的意义、我国大豆栽培区划。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大豆生产的意义与我国大豆栽培区划。

第二节大豆的起源与分类

1、主要内容:大豆的起源与分布、大豆品种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豆品种的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大豆品种的分类。

第三节大豆的生长发育特性

1、主要内容:生育时期的划分、器官建成、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豆生育时期、根茎叶的分化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花芽分化与开花结荚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根瘤菌固氮时期与固氮能力、不同生育时期的温光水肥要求、产量构成与形成过程、品质的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大豆的生育时期划分;不同生育时期的温光水肥要求、根茎叶的分化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芽分化与开花结荚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根瘤菌固氮时期与固氮能力、不同生育时期的温光水肥要求、产量构成与形成过程、品质的形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第四节大豆栽培技术

1、主要内容:耕作制度;播种、施肥、排灌与田间管理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大豆合理轮作的重要性、种子处理方法、播种条件与时间、需水需肥特点、施肥时期、施肥量、施肥方式、不同时期排灌要求、补苗间苗时期、中耕时期与方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大豆合理轮作的重要性、种子处理方法、播种条件与时间、需水需肥特点、施肥时期、施肥量、施肥方式、不同时期排灌要求、补苗间苗时期、中耕时期与方式。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大豆生育时期判断与栽培措施的拟订;

2、大豆生长特性调查;

3、不同品种区分;

4、产量构成调查与估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胶片、操作练习、讨论。

第六章糖料作物栽培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甘蔗栽培的意义、甘蔗的起源与分类、甘蔗的生长发育特性、甘蔗栽培

2、技术、不同植期类型的栽培特点。

3、理解甘蔗栽培技术与环境和生长发育特点的关系。

了解甘蔗利用现状与栽培技术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甘蔗生产概述

1、主要内容:甘蔗生产的意义、国内外生产的概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甘蔗生产的意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甘蔗生产的意义。

第二节甘蔗的起源与分类

1、主要内容:甘蔗的起源与传播、甘蔗的分类、甘蔗主要优品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甘蔗的起源与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甘蔗的起源、种类。

第三节甘蔗的生长发育特性

1、主要内容:生育时期的划分、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产量的形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理成熟与工艺成熟的概念、返糖现象、锤度、生育时期的划分、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产量的构成与形成过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甘蔗的生育期划;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产量的构成与形成过程。

第四节甘蔗栽培技术

1、主要内容:选地与整地、种植技术、施肥技术、水分管理技术、田间管理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甘蔗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蔗田准备内容、种苗的选择与处理、下种期的确定、下种的方式、深度与下种量、甘蔗的需肥特点、施肥时期与施肥量、甘蔗需水规律与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管理、田间管理的内容与实施时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甘蔗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蔗田准备内容、种苗的选择与处理、下种期的确定、下种的方式、深度与下种量、甘蔗的需肥特点、施肥时期与施肥量、甘蔗需水规律与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分管理、田间管理的内容与实施时期。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甘蔗形态观察;

2、甘蔗糖度测定与工艺成熟期确定;

3、不同品种区分;

4、不同时期大田栽培措施的确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胶片、操作练习、讨论。

第七章烟草栽培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栽培栽培的意义、烟草的分类、烟草的生长发育特性、烟草的产量构成形成、烟草品质的评定因素与形成。

2、理解烟草栽培技术与环境和生长发育特点的关系。

3、了解不同的烟草栽培技术及其发展;我国烟草生产的现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烟草生产概述

1、主要内容:烟草生产的意义、国内外烟草生产的概况、烟草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烟草生产的意义、烟草的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烟草生产的意义、烟草的分类。

第二节烟草的生长发育特性

1、主要内容:生育时期的划分、生态因子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烟草产量构成与形成;烟草品质的评定因素与形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团稞、劲头、施木克值、烟草生育时期的划分、生态因子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烟草产量构成及其形成规律、烟草品质的评定因素、烟草品质形成规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烟草生育时期的划分、生态因子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烟草产量构成及其形成规律、烟草品质的评定因素、烟草品质形成规律的生育期划。

第三节烟草栽培技术

1、主要内容:种植制度、选地与整地、育苗与移栽、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田间管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种植制度、对土壤与环境的要求、整地要求、苗床整理与施肥、播种时期、苗床管理、移栽技术、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田间管理内容与实施时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种植制度、对土壤与环境的要求、整地要求、苗床整理与施肥、播种时期、苗床管理、移栽技术、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田间管理内容与实施时期。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烟草生长特性调查;

植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植物栽培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 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 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质的变化。 6.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 线呈S形。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 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 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 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18.中性作物——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要求,四季开花的作物,如荞麦。 19.定日性作物——只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的作物,如甘蔗12.75h。 20.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期——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 的营养生长期。 21.生物学起点温度——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 22.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23.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4.叶龄余数——即总叶数减去已抽出的叶数。 25.叶龄指数——即已抽出的叶片数占总叶数的百分比。 26.经济系数——即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 27.相对生长率——单位重量的植株在单位时间增加的重量。 28.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干物质。 29.比叶面积——也叫比叶重,即叶面积与叶干重的比值,用于衡量叶片相对厚度。 30.作物生长率——即群体生长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作物栽培学试卷和答案(十八套)

作物栽培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https://www.360docs.net/doc/f517096797.html,I 2.生活因子 3.长日照作物 4.NAR 5.生育时期 6.作物布局 7.群体 8.反馈 9.光补偿点 10.蒸腾系数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小麦主茎叶片数达7片时,理论上计算单株分蘖数(包括主茎)应为个 子蘖上出现叶时,开始同时发生该子蘖的第一个孙蘖。 2.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及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3. 作物栽培学中将作物分为粮食物、、。 4. 试写出一篇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农学论文的名称,该篇提 出。 5. 玉米根系为,其次生根形成后的作用便减弱。 6. 玉米叶片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其叶子的维管束呈 结构。 7. 玉米大喇叭口期,雄穗穗分化处于,叶龄指数在左右。 8. 在前茬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其它作物的种植方式, 叫。 9. 作物对太阳总辐射的最大利用率的理论值为,在日辐射中,散射光的比率越 大,群体光合强度。 10. 作物生产上的“种子”,包括由发育而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和进行 的作物的根、茎等。 三、判断是非(每题1分,共10分,你认为“是”在题后划“√”号,“非”则在题后划“×”号,不划号不给分)。 1.根据小麦分蘖发生规律,在正常条件下,当小麦III蘖出现时,其主茎叶龄应为6。 () 2.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 3.在0-7℃温度下,经过15-35天可通过春化类型的是冬性小麦。() 4.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天数测量株高、根条数、叶片数、分

蘖数等。() 5.容重指单位面积的重量。() 6.在播种覆土过深或肥水极好的条件下,一株小麦可能有两个或多个分蘖节。 () 7.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类型是硬粒型和普通型。() 8.生产上确定播种深度时,一般子叶出土或根茎短的作物播种要浅一些;子叶不出土或根 茎长的作物播种可深一些。() 9.作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发育的温度范围窄一些,而维持生命的温度范围更窄。 () 10.玉米的生育时期分为出苗期、起身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抽丝期和成熟期。 () 四、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前字母写在题后括号内,不选或选错均不给分,共7分)。 1.符合麦类作物特征特性的有() A.籽粒腹部有纵沟 B.茎通常为髓所充实 C.有冬性及春性类型D对温度要求较高 2.以下可以作为油料作物的是() A.花生 B.大豆 C.高粱 D.油菜 E.向日葵 F.小麦 G.烟草 H.蓖麻 I.高油玉米 J.芝麻 3.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有( ) A.小麦、玉米、棉花 B.玉米、马铃薯、花生 C.玉米、高粱、水稻 D.玉米、油菜、高粱 4.运城的大豆品种引到太谷种植,其生育期() A.延长 B.缩短 C.不变 D.有的品种延长,有的品种缩短 5.玉米特有的生育时期是() A.抽雄期、吐丝期 B.抽穗期、吐丝期 C.抽雄期、拔节期 D.大喇叭口期、出苗期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合理轮作增产的原因。 2.小麦一生分为几个生育时期,各是什么? 3.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 4.玉米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 5.复种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6.什么是小麦的分蘖节?小麦分蘖节的作用有那些? 7.比较小麦和玉米根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8.简述小麦穗的结构。 9.简述作物间作、套作、混作的区别。

《作物栽培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 C、H、O 2. N、P、K 3. S、N、P 4.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132 【英文名Experiment of Crop Culture 【课程学时】32学时,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各16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是在《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从事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及相关生产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属于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以《作物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必须把本实验课程与以这些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还应将本课程内容与《作物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小麦、油菜田间种植密度测定 【目的要求】掌握作物田间种植密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内容】实测小麦、油菜的种植规格,计算其种植密度。 【方法】选择不同种植方式的小麦、油菜田各2-3块,学生分小组分别测定不同田块的行距、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根据株、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计算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并做出比较。 实验二、小麦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小麦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小麦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调查小麦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小麦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小麦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种植一定面积的小麦,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小麦茎蘖数,并根据小麦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三、水稻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水稻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水稻育秧、移栽及田间管理;调查水稻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水稻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水稻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培育水稻秧苗和大田移栽,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水稻茎蘖数,并根据水稻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四、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观察和识别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 【内容】观察和比较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种子的形态、结构。 【方法】以不同类型的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后在实验室观察和比较,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五、主要农作物幼苗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幼苗形态特征。 【内容】观察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蚕豆、豌豆、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的幼苗形态特征。 【方法】在盆栽条件下播种上述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后分2-3个不同时期观察幼苗形态,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幼苗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六、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 【目的要求】熟悉冬、春常见农田杂草的名称、所属科及特征特性 【内容】观察常见冬、春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现场识别和采集不同种类农田杂草。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喷灌技术 B.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地下灌技术 E.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1340064《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植物细胞工程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为主线,系统传授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植物快速微繁殖、人工诱发单倍体、植物胚胎培养、植物单细胞培养与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人工种子、超低温冷冻贮藏种质、细胞遗传转化体系等内容。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作物遗传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其涉及当今生物科技领域的许多高新技术。本课程在专业性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和作物遗传学作为本课程的基础课程;基因工程和作物育种学则是本课程的延伸和提高课程。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性教学融为一体,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开发的重要工具。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植物细胞工程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 三.面向专业: 本课程适宜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选修。 四.先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前,应先修《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作物遗传学》、《作物栽培学》等有关课程。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植物学》为本课程打下植物发育的基础知识;《植物生理生化》为本课程打下植物生理生化的专业基础知识;《作物遗传学》为本课程打下植物遗传变异的专业基础知识;《作物栽培学》为本课程打下作物对光、温、水、肥环境条件要求的专业知识。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作物育种学》提供细胞水平的育种手段;为后续课程《基因工程》提供组织培养手段。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教学要求按从高到低分掌握-A、理解-B、了解-C三种) 0 绪论(1学时) 0.1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和任务 植物细胞工程概念(A)。 植物细胞工程的内容(C):器官培养、胚胎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培养技术的延伸。 植物细胞工程的任务(B):研究剌激因子和营养条件(无机和有机营养、激素);环境条件(光、温、湿);形态发生规律、遗传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作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作物:广义的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被人们所栽培的一切植物。狭义的作物则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等,俗称庄稼。 耐寒作物: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蚕豆等。 喜温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如稻谷、玉米、高粱、棉花 短日照作物:凡在日照长度短于临界日长的条件下,通过其光照发育阶段的作物。作物栽培学: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轮作复种、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本质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生长:指作物器官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量变过程。 发育:指作物体内新器官(性器官)的分化、形成的质变过程。 临界日照长度:指诱导长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短光周期,以及诱导短日作物花芽分化所需的最长光周期。 作物的生长中心:指作物生育过程中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或相对量较大的器官 种子:农业生产上凡是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播种材料都统称为种子。农业生产上的种子包括 分蘖节(tillering node):节间不伸长,腋芽萌发形成分蘖。 伸长节:腋芽通常休眠。节间伸长呈向顶式,波浪状。 拔节:作物生产上,当基部第一节间伸长达1-2cm时。 穗:圆锥花序、穗状花序、肉穗花序 受精: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进入子房,之后释放精细胞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极核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和初生胚乳核细胞过程。 生物产量: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产品收获量。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作物产品品质:指作物产品的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作物群体:是指该种作物的许多个体的聚集体。 作物群体结构:主要是指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及整齐度等。作物群体组成:是指构成群体的作物种类以及主茎与分枝(蘖)比例和分布情况。群体大小:指作物群体的密度、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枝)数、叶面积指数、穗(铃、角、荚)数、根系发达程度等情况。 群体分布:指群体内个体以及个体各器官在群体中的时空分布和配置。 水稻:幼苗期、分蘖期、长穗期和结实期 小麦幼穗分化形成进程:生长锥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分化期四分体形成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苗期穗期花粒期 大豆:萌发发苗期、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结荚期、谷粒期、成熟期 棉花:萌发发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成熟期(吐絮期) 油菜:萌发发苗期、苗期、蕾薹期、开花期、荚果成熟期 甘薯:发根还苗、分枝结薯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块根盛长,茎叶渐衰 水稻产量: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 小麦的经济产量:由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 大豆:单位面积柱数、每柱荚数、每荚粒数、粒重 棉花:单位面积铃数、单铃重、衣分 油菜:单位面积角果数、每果粒数、每荚粒数、粒重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1119]《作物栽培学》作业标准答案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C、H、O .N、P、K .S、N、P .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气生根 .须根 .块根 .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水稻 .玉米 .马铃薯 .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热量 .水分 .地力与肥料 .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大麦 .小麦 .黑麦 .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插播 .条播 .点播 .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颖果 .块茎 .块根 .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砂土类 .黑土类 .壤土类 .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小麦 .大豆 .玉米 .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熟制不一样 .复种指数不一样 .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小麦 .烟草 .大麦 .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光照 .温度 .水分 .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生育期缩短 .生育期延长 .生育期不变 .营养生长期缩短 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作物生长是不可逆的。 .各种促控措施,都应该在生长最快速到来之时应用。 .作物生长是可逆的。 .控制某器官应考虑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判断题 18、马铃薯种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5~20℃。 . A.√ . B.× 19、一般说来,油料作物在低温和水分充足条件下,种子中积累脂肪相对较多。. A.√ . B.× 20、无霜期是指一年中没有霜冻的天数之和。 . A.√ . B.× 21、一般来说,玉米比小麦的光饱和点高。 . A.√ . B.× 22、间作与套作涉及两种作物的共生期是一样的。 . A.√ . B.× 23、块根块茎都可以作为繁殖下一代的种子。 . A.√ . B.× 24、冬小麦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耕作学学分:2.5总学时:40 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层次:本科开课学期:8适用专业:农学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昆虫学、农业经营管理、植物营养与肥料、植物病理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I、农业生态学 后续课程:种子生产学、试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荒漠土壤培肥与改良、现代农业专题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1、课程性质: 耕作学以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并阐明耕作制度形成、发展、演进和改革的规律,探讨气候、作物、土壤之间以及它们和农业技术措施之间的辨证关系,而达到既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好社会资源,提高农作物的单产,又积极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改善环境,培养地力,为作

物稳产提供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的一门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是农学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地位: 耕作学把农业生产当作一个系统,从农业发展的全局研究综合的农业技术体系,解决农业生产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问题,是一门综合性农业应用科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农业的总体战略观点和组织指导生产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农业生产问题。因此本课程在农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课程的任务: 耕作学在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及相关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内容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复种、间混套作、轮连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对策,又属应用科学,有较强的技术性,同时也包含农业宏观决策管理等一些软科学内容。耕作学的任务就是在自然与社会条件下建立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耕作制度。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耕作学是农学及其他相关农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农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耕作学》这一课程时应了解耕作学发展的阶段、耕作制度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第一章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驯化 2、引种 3、作物栽培学 4、喜温作物 5、短日照作物 6、食物安全 7、可持续农业 8、作物生长模拟 9、作物的起源中心 二、单项选择 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 A.环境 B.措施 C.品种 D.肥料 2、研究作物栽培的基本方法是进行()。 A.田间试验 B.温室试验 C.实验室栽培 D.大田示范 3、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的天数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如稻、麦分蘖消长、穗分化状况等,这种研究法称为()。 A.生物观察法 B.生长分析法 C.发育研究法 D.生长发育研究法 4、()的具体做法是,间隔一定的天数,在田间进行取样调查,测定叶面积消长和干物质动态,有时还将植株各不同器官分别进行测定。 A.生物观察法 B.生长分析法 C.发育研究法 D.生长发育研究法 5、()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以及各个地区的作物(品种)多样性,促进了作物生长的发展。 A.作物育种 B.作物引种 C.作物栽培 D.作物生产 6、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 A.5℃左右 B.10℃左右 C.15℃左右 D.20℃左右 7、作物种植三元结构为()。 A.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B.谷类作物—油料作物—纤维作物 C.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 D.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 8、现在自然界还存在很多与作物亲缘关系很近的野生植物,被称为()。 A.作物的原始祖先 B.作物的野生种 C.作物的近缘种 D.作物的原始种 9、作物原产地与引种地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或者由于被引种的作物本身适应范围较广泛,不需要特殊处理和选育过程,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2020年春西南大学[1119]《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

2020年春西南大学[1119]《作物栽培学》作业答案单项选择题 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 1. 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 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 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 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 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 1.蛋白质 2.氨基酸 3.脂肪 4.颜色 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 1.C、H、O 2.N、P、K 3.S、N、P 4.N、P、S 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 1.气生根 2.须根 3.块根

4. 不定根 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 1.水稻 2.玉米 3.马铃薯 4.小麦 多项选择题 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 1.热量 2.水分 3.地力与肥料 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 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 2.小麦 3.黑麦 4.油菜 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 1.插播 2.条播

3. 点播 4.重播 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 1.颖果 2.块茎 3.块根 4.鳞茎 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 1.砂土类 2.黑土类 3.壤土类 4.黏土类 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 1.小麦 2.大豆 3.玉米 4.棉花 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 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 2.熟制不一样 3.复种指数不一样

4. 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 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1.小麦 2.烟草 3.大麦 4.油菜 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 1.光照 2.温度 3.水分 4.氧气 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生育期缩短 2.生育期延长 3.生育期不变 4.营养生长期缩短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本科)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111883--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本科)期末备考题库111883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38. 通常年平均气温在12-16℃的复种制度为()。 A.一年一熟 B.一年二熟 C.一年三熟 D.二年三熟 正确答案:B (2)13.下列各对种植方式中,都是由两种播栽期相近的作物在田间构成复合群体的是() A.间作与套作 B.间作与混作 C.混作与连作 D.间作与轮作 正确答案:B (3)29.短日照作物的水稻北种南移,生育期将() A.变长 B.变短 C.不变 D.不定 正确答案:B (4)16. 在下列化学物质中,能促进农产品成熟的是( )

A.吲哚乙酸 B.激动素 C.2,4—D D.乙烯 正确答案:D (5)46. 根据油菜麦的温光反应特性,油菜属于()。 A.高温长日作物 B.高温短日作物 C.低温长日作物 D.低温短日作物 正确答案:C (6)43. 当水稻第n叶抽出时,其主茎哪个节位长出分蘖?() A.n B.n-1 C.n-2 D.n-3 正确答案:D (7)15. 根据水稻对温、光条件的反应,水稻是( ) A.高温、长日作物 B.高温、短日作 C.低温、长日作物 D.低温、短日作

正确答案:B (8)32.下列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 A.豆类 B.棉花 C.油菜 D.高粱 正确答案:D (9)33.茎是空心的作物是()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甘蔗 正确答案:A (10)48.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 A.间作 B.套种 C.复种 D.连作 正确答案:B (11)28.在田间一般有多少植株达标时为某生育时期的始期?() A.10%

作物栽培学本科作业题

作物栽培学本科作业题 (一) 一、名词解释 1.叶龄指数展开叶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 2.支持根玉米地上1~3节长出的起着支持和吸收作用的根。 3.有限结荚习性当主茎生长高度接近整株高度前不久,才在茎的中上部开始开花,然后向上、向下逐步开花,花期集中。当主茎顶端出现一簇花后,茎的生长终结。 4.结荚高度大豆植株最下面的荚与地面的高度 5.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二、填空 1.作物栽培具有以下(严格的地域性)、(明显的季节性)、(技术的实用性)和(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复杂性)特点。 2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将作物分成为 (4)大部分, (9)个类别。 1.3.小麦产量成因子为(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 4.按株型可将玉米分为(紧凑型)、(平展型)和(紧凑型)等几种类型。 5.我国的栽培稻可分为(粳稻)和(籼稻)两个亚种。 6.大豆叶子有(子叶)、(单叶)和(复叶)之分。 三、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中打√,错的划╳)

1、(对)水稻营养生长期的天数随品种而变化,生殖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天数大致固定不变。 2、(对)xx是较耐连作的作物。 3、(错)水稻旱育稀植靠主穗增产。 4、(对)高纬度地区大豆脂肪含量高;低纬度地区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 5、(错)小麦是短日照作物。 四、简述题: 1.简述水稻的施肥技术。 1)施足基肥:3 ~5年施一次农家肥,磷钾全部作基肥,氮肥的50%~60%作基肥。 2)早施分蘖肥: 可促进地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第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总量的20%,第二次占氮肥总量的10%。 3)xx粒肥: 后期施氮占氮肥总量的10%以内 2.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xx品种? 1)根据xx种植类型选用品种 2)不同生育期的品种搭配种植 3)喜肥水与耐瘠抗旱品种搭配种植 4)平展型、紧凑型和半紧凑型品种搭配使用 3.大豆种植为什么忌连作?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基本名称:植物学 2、课程英文名称:Bontany 3、课程编号:011192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动植物检疫专业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数44,实验学时数10) 10、学分:3.4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农林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必须以辩证的观点,正确地认识植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联系专业和地区实际,着重介绍基本要领及基本理论,较系统地学习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育的一般规律,有性生殖等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如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准备必要的条件。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和农业科学研究,扩大知识面,培养和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 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目的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为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原生质体;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及细胞器的主要功能;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其作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死亡。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的概念,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理解原生质的概念,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了解植物细胞后含物及细胞的死亡。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 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系统类型。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理解组织系统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功能;了解分泌结构的类型及复合组织。 教学重点: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和胚乳),种子的基本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种子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理解种子休眠的原因和打破方法,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幼苗的类型。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种子的休眠。

药用植物栽培学名词解释

药用植物栽培学 第一章绪论 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标准操作规程(SOP):各生产基地应根据各自的生产品种、环境特点、技术状态、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到GAP要求的方法和措施,这就是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中药区划的概念:研究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统,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经济和技术角度,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时空变化、区域变异,以及与中药数量、质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级别的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生产区域。 第一章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基础 生长:是植物植物体积和重量的量变过程。生长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发育: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经过一系列的质变以后,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现象。发育的结果,产生新的器官—花、种子、果实。 定根: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 不定根:是由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其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 直根系:主根发达,垂直向下生长,侧根小而少。如:桔梗,党参等。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侧根发达,根系簇生。如:龙胆,麦冬等。 根的变态:药用植物的根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其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异常的变化,形成了变态根。 贮藏根:指根的一部分或全部肥大肉质,其内贮藏营养物质。依形态不同可以分为圆锥形根(白芷、桔梗)、圆柱形根(丹参、菘蓝)、块根(麦冬、乌头)等。 气生根:生长在空气中的根,如石斛等。 支持根:自地上茎节处产生一些不定根深入土中,并含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增强支持作用,如薏苡等。 寄生根:插入寄主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如菟丝子、列当、桑寄生等。 攀缘根:不定根具有攀附作用,如常春藤等。

川农《作物栽培学(本科)》17年6月在线作业

2018春2017秋春川农《作物栽培学(本科)》17年6月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21. 油菜的花序为( ) A. 伞形花序 B. 穗状花序 C. 伞房花序 D. 总状花序 正确答案: 2. 2 3. 下列作物中属于茄科的是() A. 甘薯 B. 马铃薯 C. 棉花 D. 魔芋 正确答案: 3. 1 4. 在下列植物生长调节剂中,促进花木插条生根的是() A. 萘乙酸 B. 乙烯利 C. 三十烷醇 D. 多效唑 正确答案: 4. 32.下列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 A. 豆类 B. 棉花 C. 油菜 D. 高粱 正确答案: 5. 38. 通常年平均气温在12-16℃的复种制度为()。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二熟 C. 一年三熟 D. 二年三熟 正确答案: 6. 2.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A. 玉米 B. 水稻 C. 小麦

D. 油菜 正确答案: 7. 18. 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是( ) A. 出苗期 B. 分蘖期 C. 拨节期 D. 孕穗到抽穗期 正确答案: 8. 8.我国优质籼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 A. 10%左右 B. 20%左右 C. 30%左右 D. 50%左右 正确答案: 9. 37.不宜连作的作物是()。 A. 水稻 B. 小麦 C. 玉米 D. 马铃薯 正确答案: 10. 24.以营养器官收获为主的是() A. 棉花 B. 果树 C. 烟草 D. 水稻 正确答案: 11. 11.禾谷类作物稻、麦的收获指数大致为() A. 0.1 B. 0.5 C. 0.9 D. 0.8 正确答案: 12. 42. 收获水稻的适宜期是() A. 乳熟期 B. 蜡熟期 C. 完熟期 D. 枯熟期 正确答案: 13. 17. 作物种子进行层积处理的目的是( ) A. 延长休眠 B. 防止腐烂 C. 打破休眠 D. 吸收氧气

0h-bzsza农学《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 .~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011101 适用专业:适用于农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总学时:116学时 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100学时,实验课学时16学时,实践课学时120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主要讲授作物栽培学总论,着重作物栽培的理论基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控,制定高产、优质、低耗的栽培技术体系。各论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课堂采用启发式,重点讲授教材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作物栽培的最新科技动向。要求学生掌握主要作物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即掌握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和所投入的生产资料,获取作物最优品质、最佳产量和最高效益的栽培理论与技术。 2、地位和任务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它的任务,是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与技术,阐明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及其与生活条件的相互关系,综合研究农作物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措施,实现在作物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目的。 3、总体要求 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作物的器官建成,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农艺措施的原理、效应等理论,初步具备制订大面积作物生产的技术措施,进行实际技术指导和从事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能力。 本课程还设有实验课和田间教学实践课,以加深理解学习实验技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丰富实践经验,为农业生产服务。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在修完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土壤学、遗传学、育种学、耕作学等课程后开设此课程。 5、修订的依据 本大纲修订主要依据2003年制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进行。 二、教学大纲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