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2概论

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2概论
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2概论

中药制剂与剂型

1.概念

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

2.剂型

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

根据药品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和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

一、中药制剂的原料

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1.中药材

来源于动物、矿物、植物,经过简单加工或未经加工而取得药用部位的生药材。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城乡集贸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

2.中药饮片

该定义强调了中药饮片作为药品的法定地位。

3.中药提取物

凡是经过一定的提取方式从植物、动物、矿物中制得的用于制剂生产的挥发油、油脂、浸膏、流浸膏、干浸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均为提取物。

有效部位:是指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组成的提取物,其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三、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疾病防治需要

起效快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急症患者: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水溶性基质)等速效剂型

慢性病患者: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

中药药剂学

皮肤疾患: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

腔道病变:栓剂、灌肠剂

(二)、根据药物性质

有效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不宜设计为口服剂型(多选题)。

活性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含水中不溶、难溶或不稳定成分的药物——不宜设计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水性液体制剂。

(三)、根据“用、产、带、运、贮”五方便的要求

方便服用、有利生产、适于携带、便于运输、利于贮藏。

第二节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

一、制剂卫生

(一)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表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3.口服给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1.致病菌(不得检出)

(1)口服:大肠埃希菌;

(2)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口腔黏膜、齿龈、鼻用: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耳、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呼吸道: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阴道、尿道: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梭菌+白色念珠菌。

直肠给药: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其他局部给药制剂:同直肠给药。

(二)、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药剂生产的各个环节(多项选择题)

主要途径:

①原药材

②药用辅料

③制药设备、器械等

④制药环境空气

中药药剂学

⑤操作人员

⑥包装材料

★背记技巧★

原料、辅料、设备、环境、人员、包材

二、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遮光、密闭、密封、熔封、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

第三节散剂

一、散剂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特点:

①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吸收,起效迅速;

②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

③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

④运、贮、带方便

中药药剂学

⑤口腔、耳鼻喉、伤科、外科、小儿多应用

⑥更易吸湿且刺激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加

二、散剂的分类

1.按医疗用途和给药途径:

即可内服又可外用散剂:九分散

2.按药物组成

3.按药物性质散剂(普通散剂、特殊散剂)

4.按剂量

三、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一)散剂生产与储藏的有关规定

1、内服散:细粉;儿科用及外用散剂:最细粉。

2、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剂量小的散剂应用配研法

3、含毒性药的内服散应该单剂量包装。

中药药剂学

4、散剂应密封保存(含挥发性、易吸潮)

(二)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

1、粒度: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通过七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

2、外观均匀度

3、含水量≤9.0%

4、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散剂取10袋,,其每袋(瓶)内容物重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超出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

第四节浸出制剂

一、浸出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

浸出药剂系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提取饮片中有效部位(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

的一类制剂。

二、浸出药剂的分类

①水:汤剂、合剂

②乙醇/酒: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

③含糖浸出药剂☆:糖浆剂、煎膏剂

④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滴眼剂

⑤中药提取物为原料: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

汤剂

一、汤剂的含义与特点

优点:

①组方灵活,适应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用药的需要,充分发挥复方综合疗效

中药药剂学

②以水为溶剂,制法简便,吸收、奏效较为迅速,目前仍为中医临床广泛应用的剂型

缺点:

①味苦量大,服用不便

②不宜久置,必须临时制备,多有不便

③挥发性及难溶性成分提取率或保留率低,可能影响疗效☆

★背记技巧★

三个缺点——味苦量大,服用不便;不宜久置,临时制备;挥发难溶,保留率低

二、汤剂的制备

1.汤剂制法:煎煮法,制备过程主要有浸提、过滤

2.影响汤剂质量的主要因素

①饮片:质量、炮制——汤剂内在质量首先在于饮片质量,使用优质饮片同时必须符合处方特定炮制要求。

③煎煮用水:自来水/制药纯水

④加水量:头煎5~8倍,或浸过饮片面2~10cm

⑤煎药火候:沸前武火,沸后文火

⑥煎煮时间:头煎45~60min,二煎20~30min

⑦煎煮次数:2~3次

⑧煎煮时间:煎煮前,冷水浸泡

合剂

一、合剂的含义

中药合剂:饮片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者也称“口服液”。

三、合剂的特点

①克服了汤剂临用制备的麻烦

②浓度较高,剂量较小(通常每次10~20ml,最多30ml)——经纯化、浓缩工艺

③质量相对稳定——成品中加入适宜的防腐剂,并经灭菌处理,密封包装,质量稳定

⑤用、携、贮方便

⑥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

四、合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①所加抑菌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超过0.3%,羧苯酯类的用量不得超过0.05%,必

乙醇

②含糖量不高于20%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 ④药液的pH 值、相对密度以及装量、微生物限度均应符合规定要求。 糖浆剂 一、糖浆剂的含义与特点

1.定义:含有原料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含糖量≥45%(g /ml )

二、糖浆剂的分类 1.单糖浆

不含任何药物,系蔗糖的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g /ml )或64.74%(g /g )。

四、糖浆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 澄清,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

含蔗糖量测定≥45%(手持糖量计测定)、pH 值、相对密度、装量、微生物限度。

煎膏剂(膏滋)

一、煎膏剂的含义与特点

煎膏剂系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 特点:

1.滋补为主,兼缓和治疗作用;

2.主要是中医滋补、防衰老、治疗慢性病的传统剂型之一;

3.体积小、较易保存、味美适口、服用方便;

4.热敏性及挥发性活性成分的药材不宜制成煎膏剂。

①炼糖(或炼蜜,或转化糖)的用量≤清膏的3倍; ②煎膏剂应无糖的结晶析出。

酒剂与酊剂 酒剂系指饮片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酊剂系指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酒剂(药酒) 酊剂 原料 饮片 饮片、流浸膏

溶剂 蒸馏酒(白酒、黄酒、米酒),可加糖/蜂蜜

乙醇

中药药剂学

第五节液体药剂

一、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1.定义

液体药剂:在一定条件下将药物(分散相)以不同的分散方式分散于分散介质(溶剂或连续相)中形成的不同分散程度的液体分散体系。可供内服或外用。

分散方式:溶解、胶溶、乳化、混悬等

分散形式: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微粒或其混合形式等

2.特点

②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性

④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分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具有“两亲性”。

中药药剂学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分类

按解离情况不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其他类型:增溶、乳化、润湿、起泡与消泡

(二)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

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

应用

>15:增溶剂;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改善制剂的澄明度,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8~16:0/W型乳化剂:乳剂或乳膏

3~8:W/0型乳化剂

7~9:润湿剂:提高饮片表面的润湿性促进浸提、提高片剂的表面润湿性而加快崩解、提高混悬微粒表面润湿性而促进分散。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 小于3的常用作消泡剂。含皂苷、树胶类药材提取时易产生泡沫,常加入少量戊醇、辛醇、醚类、硅酮类或其他表面活性剂消泡。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溶血作用: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吐温)

静脉给药毒性>口服>外用制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皮肤粘膜刺激性最小)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均相) 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 药物分散形式:分子或离子

药液:均匀、透明并能通过半透膜 均相

常用剂型:溶液剂、芳香水剂、醑剂、甘油剂、(糖浆剂)

2.芳香水剂、露剂、甘油剂的制备

(1)芳香水剂:系指挥发油或其他芳香性或挥发性药物的澄明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制法:溶解法。

(2)露剂:系指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饮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成的芳香水剂。 制法:水蒸气蒸馏法

(3)甘油剂:系指含有不低于50%(W/W )甘油的溶液或药液。 制法:溶解法、化学反应法。

(4)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二、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分类、特点及制备

高分子溶液(亲水胶体) 溶胶(疏液胶体) 是否均相 均相 非均相 分散相分散形

式 单分子形式 多分子聚合体(胶体微粒)

外观 澄明 澄明,有乳光 热力学 稳定 不稳定 动力学 稳定 稳定(布朗运动强,无沉降)

制备 溶胀胶溶

分散法:研磨~、胶溶~、超声波~

凝聚法

举例 明胶溶液、淀粉溶液、胃蛋白酶溶

氢氧化铁溶胶

1.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索

水化膜的形成是决定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脱水剂(乙醇、丙酮)、电解质可破坏

2.溶胶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的电性相反的双电层。

溶胶双电层ζ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粒之间斥力的大小,是决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水化膜。

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疏水胶体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强烈的布朗运动

B.具有乳光

C.具有双分子层

D.具有盐析现象

E.非均相分散体系

『正确答案』ABE

乳状液型液体药剂(非均相)

(一)乳状液的组成与类型

乳状液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经乳化制成一种液体以液滴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液体药剂,也称乳剂。乳剂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组成。

乳剂=油相+水相+乳化剂

中药药剂学

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是乳化剂的性质,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油水相的容积比、乳化温度及制备方法。

(二)乳剂的特点

1.液滴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快,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2.可制成静脉注射乳剂、静脉营养乳剂

3.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

4.还可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5.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粘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6.乳剂可口服、外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

(三)乳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2.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1)乳化剂的性质:适宜HLB值的乳化剂是乳剂形成的关键

(2)乳化剂的用量: 0.5%~10%

(3)分散相的浓度: 50%左右,过低(25%以下)或过高(75%以上)均不利于乳剂的稳定

(4)分散介质的黏度:适当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可提高乳剂的稳定性。

(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乳化温度50-70度。

(6)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油相、水相、乳化剂的混合次序及药物的加入方法

(7)其他:微生物污染、加适量防腐剂

配伍选择题:

A.乳滴破裂的前期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作用

D.乳滴合并与连续相分离成两层液体

E.乳化剂类型改变

1.分层

2.转相

3.酸败

4.絮凝

5.破裂

[答疑编号501230107203]

『正确答案』B、E、C、A、D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返砂” 注射用水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软胶囊的制法有()和()。 2、狭义上的丹药是指用()和()在高温下烧炼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 的化合物。 3、气雾剂的抛射剂作用有二,一是(),二是()。 4、缓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级,控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级。 5、水丸的制备关键是(),黑膏药的制备关键是()。 6、片剂润滑剂的作用有()、()、润滑。 7、除菌滤材及滤器常用的有()、()。 8、植物药材的浸提过程包括浸润、渗透,()和()三个阶段。 9、湿法粉碎包括()法和()法。 10、药剂学配伍变化包括()和()两方面。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药浓缩液直接制成浸膏粉的方法是()。 A、减压干燥 B、喷雾干燥 C、沸腾干燥 D、吸湿干燥 2、毒剧药材制成酊剂应采用()。 A、煎煮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蒸馏法 3、润湿、糜烂性的、有大量渗出液的皮损宜选用哪种基质()。 A、油溶性、 B、O/W型乳剂基质 C、W/O型乳剂基质 D、水溶性基质 4、注射剂精滤一般选用哪种滤材()。 A、0.6~0.8μm的微孔滤膜 B、0.22~0.3μm的微孔滤膜 C、2号砂滤棒 D、1号垂熔玻璃滤球 5、甘油在膜剂中的作用是()。 A、成膜材料 B、增塑剂 C、脱膜剂 D、填充剂 6、表面活性剂HLB值在多少可作增溶剂()。 A、7~9 B、3~8 C、8~16 D、15~18 7、脂质体在体内的吸收机理是()。 A、被动扩散 B、主动转运 C、吞噬 D、膜孔转运 8、适用于固体制剂灭菌的方法是()。 A、热压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γ?射线灭菌法 9、β-环糊精,它连接的葡萄糖分子数是()。 A、5; B、6; C、7; D、8; 10、药物溶解于熔融的载体中,呈分子状态分散者称为()。 A、低共熔混合物 B、固态溶液 C、玻璃溶液 D、共沉淀物 四、多选(每小题2分,共12分) 1、休止角的测定方法有() 液体置换法②固定漏斗法③固定圆锥槽法④倾斜箱法⑤转动圆柱体法 2、微囊制备属于物理化学法的方法有()。 ①单凝聚法②复凝聚法③溶剂--非溶剂法④界面缩聚法⑤空气悬浮法 3、片剂包肠溶衣的物料有()。

中药药剂学A卷(带答案)

《中药药剂学》模拟卷(A) 一、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 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剂。 3.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动植物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经适当精制与浓缩 得到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4.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性物质。 5.胶剂:是指用动物皮、骨、甲、角等为原料,用水煎取胶质,浓缩成干胶状的内服制剂。 二、单项选择题: 1. 制备含有毒性药材的散剂,剂量为0.05g,一般应配成多少比例的散剂?A A、1:10 B、1:100 C、1:5 D、1:1000 2. 二相气雾剂为:A A、溶液型气雾剂 B、O/W乳剂型气雾剂 C、W/O乳剂型气雾剂 D、混悬型气雾剂 E、吸入粉雾剂 3. 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是B A、维生素E油液 B、维生素AD乳状液 C、牡荆油 D、复合维生素油混悬液 E、维生素A油液 4. 制备胶剂时,加入明矾的目的是:B A、沉淀胶液中的胶原蛋白 B、沉淀胶液中的泥沙等杂质 C、便于凝结 D、 增加黏度E、调节口味 5.红丹的主要成分为( A )。 A.Pb3O4 B. PbO C.KNO3 D.HgSO4 E. HgO 6. 单冲压片机增加片重的方法为:A A、调节下冲下降的位置 B、调节下冲上升的高度 C、调节上冲下降的位置 D、调节上冲上升的高度 E、调节饲粉器的位置 7. 下列关于栓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栓剂是由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B、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纳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条件下能迅速软化、熔融 或溶解于分泌液中 C、栓剂既可用于局部治疗,也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D、栓剂基质有油脂性和水溶性基质两种 E、肛门栓一般为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型,阴道栓一般为球形、卵形、鸭嘴 形。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一、绪论 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 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中药药剂学任务:学习、继承和整理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经验;吸收和应用现代 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的理论、方法、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积极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加强中药药剂基本理论研究 3.中药药剂学地位作用:联系中医中药的桥梁,中药现代化的主要载体 4.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剂型; 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5.三小三效五方便。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 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 6.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1)药物与药品: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是 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制剂:根据药典或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 药品,称为制剂。 3)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目前 常用的有40多种。 4)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 的制品。 5)成药:系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 7.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夏禹时期已经发现曲,能酿酒和发现酒的作用;汤剂最早使用剂型,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记有药酒和汤剂:《五十二病方》记有丸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为近代制剂工艺规程的雏形;唐《新修本草》(载药844,特点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最早的药典;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宋官方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第一部制剂规范,设立专门生产成药和专门经营管理的机构 8. 质量控制分析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 9. 药剂分类:按物态分类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按制备方法分类 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类剂型、乳浊液类剂型和混悬液类剂型、固体分散体剂型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和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10.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11.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药品生产过程中, 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科学管理方法。GMP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GLP:指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 快速记忆版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 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3.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4.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5. 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 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6.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7. D值:微生物减少90%所需的时间。 Z值:降低一个lgD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F值: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Fo值: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 Z值10℃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也可认为是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 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8. 串料: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糖分、树脂、树胶、粘液质的 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 9.串油: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 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或将油脂类中药研成糊状再与其他药物粗粉混合粉碎成 所需粒度。 10.蒸罐: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或其他中药陆续掺 入,经干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 11. 休止角:粉体堆积层自由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物先放入研钵中(在混合之前 应先用其他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 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轻研混匀即是“套色”。 13. 等量递增法: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不易混合均匀时采用此法。其方法是:取量小的组分及 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 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14.低共熔现象: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现象称为低共熔

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模拟试题精选及答案0717-62

执业药师考试《药事管理与法规》模拟试题 精选及答案0717-62 1、根据《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2018年第19号),以下需要备案管理的传统中药制剂是()【单选题】 A.与市场上已有供应品种相同处方的不同剂型品种 B.中药配方颗粒 C.变态反应原以外的生物制品 D.由中药饮片用传统方法提取制成的酒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注意区分哪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可以备案,哪些不能备案。原规定是“备案管理的传统中药制剂包括: 2、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负贵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的遴选、审批、发布和调整工作的机构为()【单选题】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家发展和改革宏观调控部门

D.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考查国家非处方药目录审批。注意《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颁布机构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3、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应()【单选题】 A.在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B.根据临床需要,随时增加总品种数 C.由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制定 D.选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抗菌药物品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保护道地中药材的措施主要包括()【多选题】 A.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 B.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C.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 D.鼓励采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考查《中医药法》对中药保护、发展和中医药传承的规定。 5、《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收购、经营、加工、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 绪论 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药物传递系统/DDS)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典: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府颁布实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中国的第一部药典是《唐本草》;新中国的第一部药典为195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知识要点 1.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及其选择原则 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基本形式。药物疗效主要决定于药物本身,但在一定条件下,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发挥也可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药物的释放、吸收的影响。其选择原则为:①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②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 ③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 ④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与浸出制剂 名词解释 1.浸渍法:浸渍法是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 2.渗漉法: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渗漉器内,溶剂连续的从渗漉器的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从其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3.汤剂:汤剂系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4.酒剂:酒剂又称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5.酊剂: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6.糖浆剂: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知识要点 1.湿法粉碎 系指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即加液研磨法)。通常选用药物遇湿不膨胀,两者不起变化,不妨碍药效的液体。湿法粉碎是因水或其他液体以小分子渗入药物颗粒的裂隙,减少其分子间的引力而利于粉碎;对某些有较强刺激性或毒性的药物,用此法可避免粉尘飞扬。 2.浸出制剂的分类与特点 浸出制剂具备以下特点:①浸出药剂能保留原药材各种成分的综合疗效,利于发挥药材的多效性;②作用温和持久,毒性较小;③减少服用量;④即可直接要用,又可作其他制剂的原料;⑤存在一些问题,变质、吸潮、结块;与西药比,作用不强,起效慢,服用量大。 浸出药剂的种类有:水浸出剂型,含醇浸出剂型,含糖浸出剂型,无菌浸出剂型,其他浸出剂型。 3.影响浸出的因素 ①药材粒度;②药材成分;③浸提温度;④浸提时间;⑤浓度梯度;⑥溶剂pH;⑦浸提压力;⑧浸提新技术的运用。 4.浸出方法的种类 ①煎煮法;②浸渍法;③渗漉法;④回流法;⑤水蒸气蒸馏法;⑥超临界流体提取法;⑦半仿生提取法;⑧超声波提取法。 5.渗漉法的操作方法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含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题库含答案 一、A型题 1.下列有关药典的叙述哪个不正确 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B.药典反映了我国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一般每隔几年需修订一次 C.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D.一般收载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 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在共七版,每个版本均分为一、二两部 2.第一次提出“成药剂”概念、药剂专著《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 A.葛洪 B.李时珍 C.王寿 D.张仲景 E.钱乙 3.以下哪一项不是药典中记载的内容 A.质量标准 B.制备要求 C.鉴别 D.杂质检查

E.处方依据 4.我国现行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哪一年版 A.2008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10年版 E.2005年版 5.我国历史上由国家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是 A.《普济本事方》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金匮要略方论》 D.《圣惠选方》 E.《本草纲目》 6.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 A.制剂 B.成药 C.药材 D.药物 E.处方药 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下列哪一个部门颁布实施的 A.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卫生部

C.药典委员会 D.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E.最高法院 8.下列哪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 A.植物油脂和提取物 B.生物制品 C.中药材 D.中药成方制剂及单味制剂 E.中药饮片 9.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是 A.《新修本草》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汤液经》 D.《本草纲目》 E.《黄帝内经》 10.药典收载的药物不包括 A.中药材与成方制剂 B.抗生素与化学药品 C.动物用药 D.生化药品 E.放射性药品 11.乳浊液型药剂属于下列哪一种剂型分类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1)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注射剂(附滴眼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A.肌肉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穴位注射 E.静脉注射2.供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pH值应为 A.酸性 B.偏酸性C.中性 D.偏碱性 E.碱性 3.在下列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法定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试验和鲎试验法 B.鲎试验法比家兔试验法更灵敏 C.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靠 D.鲎试验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 E.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可代替家兔试验法 4.注射用油的精制方法应为 A.除臭→脱水→中和→脱色→灭菌 B.脱水→除臭→中和→脱色→灭菌 C.中和→除臭→脱水→脱色→灭菌 D.中和→脱色→脱水→除臭→灭菌 E.脱色→脱水→除臭→中和→灭菌 5.下列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 A.吐温-80 B.月桂醇硫酸钠 C.硬脂酸钾 D.鲸蜡醇硫酸钠 E.硬脂醇硫酸钠 6.适用于注射剂偏碱性药液的抗氧剂应为 A.焦亚硫酸钠 B.亚硫酸氢钠 C.硫脲D.硫代硫酸钠 E.抗坏血酸7.为防止注射剂中药物氧化,除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外,可在灌封时向安瓿内通入 A.O2B.N2 C.Cl2 D.H2 E. O 2 CH2 8.在下列注射剂常用的抑菌剂中,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止痛作用的应为

E.硝酸苯汞 9.用水醇法制备中药注射剂时,为除去中药注射用原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应将含有醇量调整为 A.45% B.55% C.65%D.75% E.85% 10.当归注射剂的制备宜选用 A.渗漉法 B.蒸馏法C.双提法 D.水醇法 E.醇水法 11.注射剂最显著的优点为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E.比较经济 12.注射用水从制备到使用不得超过 A.5h B.10h C.12h D.10h E.20h 13.在水中溶解度低或为了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E.混悬型注射剂 14.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制成 A.粉针剂 B.注射用片剂 C.水溶性注射剂 D.乳浊型注射剂 E.混悬型注射剂 15.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胆固醇 B.生物激素 C.磷脂 D.脂多糖 E.蛋白质 16.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 A.澄清滤过法 B.电渗析法 C.反渗透法D.蒸馏法 E.离子交换 法 17.下列能彻底破坏热原的的是 A.60℃加热120min B.100℃加热60min C.150℃加热30min D.180℃ 加热30min E.250℃加热30min

中药药剂学试题 附答案

中药药剂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药物剂型符合的三性是指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2.药厂生产车间一般根据洁净度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洁净区一般要求达到(1万或100级)级标准)。 3.散剂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搅拌)、(过筛 )混合法。 4.为防止煎膏剂出现“返砂”现象,蔗糖的转化率宜控制在(40~50%)。 5.浸出制剂中规定流浸膏浓度为(1g/ml),浸膏为(2~5g/g)。 6.亲水胶体的稳定性可因加入(电解质)或(脱水剂)物质而破坏。 7.凡士林经常作为(软膏)剂型的基质,并常与(羊毛脂)合并使用。 8.片剂制备中,淀粉可用作(填充剂(稀释剂或吸收剂))、(崩解剂)。 9.红升丹主要成分是(氧化汞),采用(升法)制备。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适用于空气灭菌的方法是( B) A微波灭菌 B紫外线灭菌 C γ射线灭菌Dβ射线灭菌 E 60Co辐射灭菌 2.药材浸提时(D )

A浸提温度越高越好 B浸提时间越长越好 C药材粉碎越细越好 D细胞内外浓度差越大越好 E浸提压力越高越好 3.《中国药典》规定,糖浆中含蔗糖量应不低于( B) A50%(g/ml) B60%(g/ml) C65%(g/ml) D40%(g/ml) E75%(g/ml) 4.增溶作用是表面活性剂( A)起的作用 A形成胶团 B分子极性基团 C多分子膜 D氢键 E分子非极性基团 5.我国药典规定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为(A ) A重蒸馏法 B离子交换树脂法 C电渗析法 D反渗透法 E凝胶滤过法 6.脂肪乳剂输液中含有甘油2.5%(g/ml),它的作用是( D) A保湿剂 B增粘剂 C溶媒 D等渗调节剂 E药物 7.下列基质释药、对皮肤穿透力最强的是(B ) A凡士林 B O/W型 C W/O型 D PEG E卡波谱尔 8.要使药物迅速吸收,成人用栓剂纳入直肠的部位应在( D) A距肛门口3cm处 B距肛门口4cm处 C距肛门口6cm处 D距肛门口肛门内1~2cm 处 E距肛门口肛门内5cm处

2019 中药药剂学(标准习题答案)

中药药剂学 一.单选题(共20题,50.0分) 1 制备含有毒性药材的散剂,剂量为0.05g,一般应配成多少比例的散剂? A、1:10 B、1:100 C、1:5 D、1:1000 2 二相气雾剂为: A、溶液型气雾剂 B、O/W乳剂型气雾剂 C、W/O乳剂型气雾剂 D、混悬型气雾剂 E、吸入粉雾剂 3 不宜制成软胶囊的药物是 A、维生素E油液 B、维生素AD乳状液 C、牡荆油

D、复合维生素油混悬液 E、维生素A油液 4 制备胶剂时,加入明矾的目的是: A、沉淀胶液中的胶原蛋白 B、沉淀胶液中的泥沙等杂质 C、便于凝结 D、增加黏度 E、调节口味 5 红丹的主要成分为( )。 A、Pb3O4 B、PbO C、KNO3 D、HgSO4 E、HgO 6 单冲压片机增加片重的方法为: A、调节下冲下降的位置 B、调节下冲上升的高度 C、调节上冲下降的位置 D、调节上冲上升的高度

7 下列关于栓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剂是由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B、剂在常温下为固体,纳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条件下能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中 C、剂既可用于局部治疗,也可以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D、剂基质有油脂性和水溶性基质两种 E、门栓一般为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型,阴道栓一般为球形、卵形、鸭嘴形 8 下列哪种靶向制剂属于被动靶向制剂 A、PH敏感脂质体 B、长循环脂质体 C、免疫脂质体 D、脂质体 E、热敏脂质体 9 气雾剂中抛射药物的动力是: A、阀门杆 B、弹簧 C、浸入管 D、推动钮

E、抛射剂 10 下列粉碎器械即可用于干法粉碎,又可用于湿法粉碎的是: A、万能粉碎机 B、万能磨粉机 C、流能磨 D、球磨机 11 下列不适宜作为水丸赋形剂的是: A、蒸馏水 B、黄酒 C、淀粉浆 D、米醋 E、药汁 12 下列各组辅料中,可以作为泡腾片剂的发泡剂的是: A、聚维酮-淀粉 B、碳酸氢钠-硬脂酸 C、氢氧化钠-枸橼酸 D、碳酸钙-盐酸 E、碳酸氢钠-枸橼酸 13

2014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考试辅导(过关必背)

《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 第一章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剂型选择 1~2分 9 小单元细目要点 (一)中药药剂学及其发展1.常用术语 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饮片、植物油 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等术语 ☆ 2.历史回顾与现状 (1)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及中药制剂相关文献 (2)中药制剂剂型、技术、辅料研究与应用现状☆ (二)中药剂型的分类与选择1.中药剂型的分类不同分类方法及所涉及的剂型 2.中药剂型的选择 (1)剂型与疗效☆ (2)剂型选择基本原则 (三)药品标准药典、部(局)颁药品标 准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1)药典的性质、作用 (2)《中国药典》的沿革、组成及相关内容 (3)部(局)颁药品标准的性质和作用 第一节概述 学习要点: 1.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 2.10大术语: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 一、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 1.概念 中药药剂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指导思想:中医药理论 研究的对象:中药制剂 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 综合性技术科学 2.中药制剂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1)组方符合中医药理论,并能联系组方药物的成分与药理进行相关解析; (2)制剂工艺应关注组方药物尤其君药、臣药中有效部位或活性成分的转移率; (3)质量标准制定,除符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要求外,应首选君、臣药中的有效或活性成分作为定性鉴别和含量控制指标,同时尽量考虑以多成分作为指标;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散剂(答案解析)

(精)执业中药师考试题库-中药药剂学:散剂(答案解析) 一、最佳选择题 1、散剂制备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质量检查 B.粉碎 C.过筛 D.分剂量 E.混合 2、散剂按药物组成可分为 A.吹散与内服散 B.内服散和外用散 C.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 D.单味药散剂与复方散剂 E.溶液散与煮散 3、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 A.11.0% B.12.0% C.8.0% D.9.0% E.10.0% 4、某药师欲制备含有毒剧药物的散剂,但药物的剂量仅为

0.0005g,故应先制成 A.500倍散 B.1000倍散 C.10倍散 D.50倍散 E.100倍散 5、一般配置眼用散剂的药物需过 A.五号筛 B.六号筛 C.七号筛 D.八号筛 E.九号筛 6、100倍散是指 A.1g药物加入99g赋形剂 B.临床上用时稀释100倍后使用 C.药物的习惯名称 D.药物以100g为包装剂量 E.作用强度是同类药物的100倍 7、有关制备含低共熔物散剂叙述不正确的是 A.薄荷脑和樟脑的混合易形成低共熔物 B.可采用先形成低共熔物,再与其他固体粉混合 C.混和时可弃去形成的低共熔物

D.可分别以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混和均匀 E.低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8、下列哪一项是散剂在混合操作中常用的方法 A.等量递增法 B.饱和乳钵 C.球磨机 D.套色 E.过筛法 9、中药散剂不具备以下哪个特点 A.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 B.奏效较快 C.刺激性小 D.对创面有机械性保护作用 E.适于口腔科、外科给药 二、配伍选择题 1、A.无菌操作 B.制成倍散 C.制备低共熔组分 D.蒸发去除水分 E.套研 <1>、益元散制备时,朱砂与滑石粉应

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品:一般指将原料药物经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的应用形式。 制剂: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调剂: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配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 中成药:指以中瑶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法定处方和制法大批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标注有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实行批文号管理的药品。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1.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 2.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 3.根据常规要求选择剂型三效——————高效、速效、长效 三小——————剂量、毒性、副作用 五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储存 中药制剂剂型的重要性: ①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作用性质冰片入丸剂口服,发挥开窍醒神作用以治疗闭证之神昏 ②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起效速度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 ③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作用强度 ④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商汤时期,伊尹首创汤剂《汤液经》,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战国时期,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记载了汤、丸、散、膏、酒。 东汉时期,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论及制药理论、制备方法。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八卷,首次提出“成药剂”概念。 唐代,由政府组织编撰颁布的《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宋元时期,由太医院颁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制剂规范。

中药药剂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四)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章散剂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内服散剂应是 A.最细粉B.细粉 C.极细粉 D.中粉 E.细末 2.在倍散中加色素的目的是 A.帮助判断分散均匀性 B.美观 C.稀释 D.形成共熔物 E.便于 混合 3.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少于95%的规定是指 A.单散 B.外用散剂 C.儿科用散剂D.内服散剂 E.倍散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毒性药物的散剂不应采用容量法分剂量 B.倍散用于制备剂量小的散剂 C.散剂含低共熔组分时,应先将其共熔后再与其他组分混合 D.散剂含少量液体组分时,可利用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吸收 E.液体组分量大时,不能制成散剂 5.外用散剂应该有重量为95%的粉末通过 A.5号筛 B.6号筛C.7号筛 D.8号筛 E.9号筛6.《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儿科和外用散剂应是 A.最细粉 B.细粉 C.极细粉 D.中粉 E.细末 7.散剂按水份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Ⅺ B)测定,除另有规定外,水份不得超过 A.5% B.6% C.7% D.8% E.9% 8.通常所说百倍散是是指1份重量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重量为 A.1000份 B.100份C.99份 D.10份 E.9份 9.单剂量包装的散剂,包装量在1.5g以上至6g的,装量差异限度为 A.±15% B.±10% C.±8%D.±7% E.±5%10.制备含毒性药物散剂,剂量在0.01g以下时,应该配成

A.5倍散 B.10倍散 C.20倍散 D.50倍散 E.100倍散 11.制备10倍散可采用 A.配研法 B.套研法 C.单研法 D.共研法 E.加液研磨法 12.下列不是散剂特点的是 A.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 B.口腔和耳鼻喉科多用 C.对创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 D.分剂量准确,使用方便 E.易吸潮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13.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分剂量常用 A.容量法B.重量法 C.估分法 D.目测法 E.二分法 14.用酒渍或煎汤方式服用的散剂称为 A.倍散 B.单散 C.煮散 D.内服散 E.外用散15.散剂的制备工艺是 A.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 B.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包装 C.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D.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 E.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16.散剂混合时常用 A.打底套色法B.等量递增法 C.单研法 D.共研法E.加液研磨法 17.下列关于散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挥发性药物也可制成散剂 B.适合于刺激性强的药物 C.由于没经过提取,所以分散速度慢 D.易吸潮、剂量大

药事管理学期末复习模拟考试试题

药事管理学期末复习模 拟考试试题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药事管理学期末复习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本题共6分,) 1.知识产权 2.药品标准 二、选择题(本题共75分) A型题:每体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弧内,1.我国已成为世界医药生产大国是指() A.传统中药生产 B.化学药品制剂生产 C.化学原料药生产 D.生物制剂生产 E.进口原料生产 2.确保医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 A.医药基础研究 B.医药应用研究 C.生产管理研究 D.市场竞争研究 E.新药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3.中药在中医临床治病用药中的特色是() A.复方为主,多成分入药 B.药物处方成分单一明确 C.单味中药处方为主 D.补益为主

E.新剂型为主 4.中药药理学研究中的发展方向应是() A.单味中药研究 B.复方药研究 C.提纯单一成分实验 D.剂型改造研究 E.药效研究 5.以为人类防病治病提供安全有效药品、增进人类健康为目标与活动的社会体系是()A.药学事业 B.药品生产 C.药品经营 D.经济事业 E.药事管理 6.药事管理是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对药学事业的管理,其特点是() A.技术性强 B.专业性强 C.政策性强 D.学科互相渗透 E.体制性强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模式不断发展完善,逐步过渡转化向()A.行政管理模式 B.法制管理模式 C.经济管理模式 D.经验管理模式

E.技术网络模式 8.世界各国在药品管理中全面系统控制各类药事工作活动的重要方面是逐步发展完善()A.药事组织 B.药事管理人员 C.药学教育并培养人才 D.药事法立法 E.执业药师考试制度 9.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药房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贮藏药物的管理 B.养护药物的管理 C.配制药物的管理 D.发售药物的管理 E.合理用药的管理 10. 通过药物经济学的分析应用达到的目标是() A.降低医疗费用 B.提高用药安全系数 C.建立用药病例报告 D.增加高技术附加值 E.提高服务质量与治疗成本 11.新中国通过现代立法程序颁布的药事法律是() A.《药政管理的若干规定》 B.《药政管理条例》(试行) C.《麻醉药品管理条例》 D.《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A

中药药剂学试卷及答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科教材) (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 型题 1 ?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称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制剂学 B.调剂学 C.药剂学 D.方剂学 E.临床药学 2?口服药品的卫生标准之一是大肠杆菌在每克(每毫升)制剂中(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 不得检出 B. 不得超过50个 C. 不得超过100个 D.不得超过500个 E.不得超过200个 3?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的洁净标准是(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核心、记忆)级级级级级 4. 中药浓缩液直接制粒的方法是(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第四节制粒一般、记忆) A.挤出制粒 B. 高速搅拌制粒 C.喷雾干燥制粒 D.滚转法制粒 E.滚压法制粒 5. 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第五章散剂第二节散剂的制备核心、记忆) 份份份份份 6. 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药材粒度 B.浸提温度 C.浸提时间 D.浓度梯度 E. pH值 7. 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 浸提核心、记忆) A.挥发油 B.叶绿素 C.生物碱 D.树脂 E. 有机酸 8. 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

的浸提核心、记忆)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铵 C.碳酸钠 D.碳酸钙 E.生物碱 9. 用下列方法提取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 浸渍法 B. 渗漉法 C. 煎煮法 D. 回流热浸法 E. 水蒸气蒸馏法 10. 下列干燥设备中利用热气流达到干燥目的的是(第七章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第二节干燥核心、记忆) A. 鼓式薄膜干燥器 B. 微波干燥器 C. 远红外干燥器 D. 喷雾干燥器 E. 烘箱 11.按浸提过程和成品情况分类流浸膏属于(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一节概述一般、记忆) A. 水浸出剂型 B. 含醇浸出剂型 C. 含糖浸出剂型 D. 无菌浸出剂型 E. 酒浸出制剂 12.含人参等贵重药材的汤剂,该药材的处理方法是(第八章浸出药剂第二节汤剂核心、记忆) A. 先煎 B. 后下 C. 包煎 D. 另煎 E. 冲服13.下列液体药剂中,分散相质点最大的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A. 真溶液型液体药剂 B. 高分子溶液 C. 混悬型液体药剂D.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E. 溶胶型液体药剂14.可形成昙点的表面活性剂是(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十二烷基硫酸钠 B. 溴苄烷铵(新洁尔灭) C. 卵磷脂 D.聚山梨酯类(吐温类) E.碱金属类 15.下面哪一种表面活性剂属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九章液体药剂第二节表面活性剂核心、记忆) A.肥皂类 B.硫酸化物 C.氯苄烷铵(洁尔灭) D.磺酸化物 E.吐温-80 16. 下列注射剂中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A. 肌内注射剂 B. 皮下注射剂 C. 皮内注射剂 D. 脊椎腔注射 E. 静脉注射剂 17?脊椎腔注射剂应使用不含有任何微粒的纯净水溶液,pH值控制的范围是(第十章注射 剂第一节概述重点、记忆) ?6 ?7 ?8 ?9 ?10 18.根据热原的基本性质,下述方法中能除去或破坏热原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二节热 原核心、记忆) A.用强酸强碱溶液浸泡容器C高温湿热灭菌30分钟C干热灭菌4小时 D.溶液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E.溶液用微孔滤膜滤过 19.下述表面活性剂中,可用作注射剂增溶剂的是(第十章注射剂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重点、记忆)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2-14] A糖浆剂B煎膏剂C酊剂D酒剂E醑剂 12、多采用溶解法、稀释法、渗漉法制备的剂型是() 13、多采用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法制备的剂型是() 14、多采用煎煮法制备的剂型是() 答案:C、D、B [15-18] A分散相大小<1nmB分散相大小1~100nmC分散相大小0、1~100μm D分散相大小0、5~10μmE分散相大小>10μm 15、乳剂 16、溶胶剂 17、高分子溶液剂 18、溶液剂 答案:C,B,B,A [19~22] A、自来水 B、制药纯水 C、注射用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饮用水

19、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是 20、中药注射剂制备时,药材的提取溶剂是 21、口服液配制时,使用的溶剂是 22、滴眼剂配制时,使用的溶剂是 答案:D、B、B、C 解析:本组题考查制药是制药用水的种类及其应用。 饮用水可作为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器具的粗洗用水。制药纯水常用作中药注射剂、眼用溶液等灭菌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必要时亦用作非灭菌制剂用药材的提取溶剂。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的溶剂或稀释剂,静脉用脂肪乳剂的水相及注射用容器的精洗,亦可作为眼用溶液配制的溶剂。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医学`教育网学员搜集整理。 [23-25] A含水不超过6、0% B含水不超过9、0% C含水不超过12、0% D含水不超过15、0% E含水不超过20、0% 23、《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水丸的含水量为 24、《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水蜜丸的含水量为 25、《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规定,浓缩蜜丸的含水量为 答案:B、C、D

中药药剂学题库

中药药剂学题库

中药药剂学综合考试题库 1.关于剂型的分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胶剂为液体剂型 B.软膏剂为半固体剂型 C.栓剂为半固体剂型 D.气雾剂为气体分散型 E.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为经呼吸道给药剂型 2.具有水溶性的药物粉末在较低相对湿度环境时一般不吸湿,但当相对湿度提高到某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叫 A.临界相对湿度 B.绝对湿度 C.边界相对湿度 D.物理相对湿度 E.表面相对湿度 3.粉体的流动性可用下列哪项评价 A.接触角 B.休止角 C.吸湿性 D.释放速度 E.比表面积 4.散剂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是

A.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B.物料前处理→过筛→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C.物料前处理→混合→过筛→粉碎→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D.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分剂量→混合→质量检查→包装储存E.物料前处理→粉碎→分剂量→过筛→混合→质量检查→包装贮存5.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D《本草经集注》 E《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6.关于颗粒剂的错误表述是 A.飞散性、附着性较小 B.吸湿性、聚集性较小 C.颗粒剂可包衣或制成缓释制剂 D.干燥失重不得超过2% E.可适当加入芳香剂、矫味剂、着色剂 7.下列是片剂的特点的叙述,不包括 A.体积较小,其运输、贮存及携带、应用都比较方便 B.片剂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 C.产品的性状稳定,剂量准确,成本及售价都较低

D.可以制成不同释药速度的片剂而满足临床医疗或预防的不同需要E.具有靶向作用 8.下列哪种片剂可避免肝脏的首关作用 A.泡腾片 B.分散片 C.舌下片 D.普通片 E.溶液 9.在粉碎目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增加表面积,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 B.延缓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 C.有利于制备各种药物剂型 D.便于调配和服用 E.便于新鲜药材的干燥 10.处方中主要药物的剂量很小,片剂可以采用下列何种工艺制备A.结晶压片法 B.干法制粒法 C.粉末直接压片 D.湿法制粒压片 E.空白颗粒法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A

中药药剂学试卷及答案(中国中医药本科教材) (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称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制剂学 B.调剂学 C.药剂学 D.方剂学 E.临床药学 2.口服药品的卫生标准之一是大肠杆菌在每克(每毫升)制剂中(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一节概述核心、记忆) A.不得检出 B.不得超过50个 C.不得超过100个 D.不得超过500个 E.不得超过200个 3.制药厂的生产车间根据洁净度的不同,可分为控制区和洁净区。控制区一般要求达到的洁净标准是(第三章制药卫生第二节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核心、记忆) A.100级 B.10000级 C.100000级 D.1000000级 E.1000级 4.中药浓缩液直接制粒的方法是(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第四节制粒一般、记忆) A.挤出制粒 B.高速搅拌制粒 C.喷雾干燥制粒 D.滚转法制粒 E.滚压法制粒 5.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第五章散剂第二节散剂的制备核心、记忆) A.100份 B.99份 C.10份 D.9份 E.101份 6.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理解) A.药材粒度 B.浸提温度 C.浸提时间 D.浓度梯度 E. pH值 7.乙醇含量在50%—70%时,适于浸提(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记忆) A.挥发油 B.叶绿素 C.生物碱 D.树脂 E.有机酸 8.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中药的浸提核心、记忆)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铵 C.碳酸钠 D.碳酸钙 E.生物碱 9.用下列方法提取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第二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