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猜数——智力题的巅峰之作,奥数只是渣渣

鬼谷子猜数——智力题的巅峰之作,奥数只是渣渣
鬼谷子猜数——智力题的巅峰之作,奥数只是渣渣

鬼谷子猜数——智力题的巅峰之作,奥数只是渣渣

一段无厘头的对话,暗含曲折的推理,在哥德巴赫大神的指引下,居然能神奇地得出结论。禁不住想:数字到底是人造的、还是神造的?

---- 进入正题----

鬼谷子是孙膑、庞涓的老师,他从2到99中选出两个不同的整数,把两数之和S告诉了庞涓、把两数的乘积M告诉了孙膑。

1、庞涓对孙膑说:虽然我无法确定这两个数是什么,但我肯定你也不知道这两个数是什么。

2、孙说:我本来不知道,但是你这么说,我就知道了。

3、庞说:既然你知道了,那我也就知道了。

问:这两个数字是什么?

(题目到此戛然而止,如果是在考试的话,是不是有种被雷劈中、然后坠入万丈深渊的感觉?)

---- 推理步骤---- 其实就是推导三句话的数学含义

1、庞涓知道两数之和S,就敢说孙膑一定不知道,这意味着:这个和数S不是两个素数(质数)的和,否则孙膑就有可能猜出答案。

例如,庞涓的和S不能是16,否则万一两个数是5+11,孙膑拿着乘积M=55肯定能猜出来。再如,和也不能是15,因为可能是2+13,孙膑拿着2 6也能猜出来…等等。

因此这句话大大限制了庞涓可能拿到的和数S。原则上可以从2+3一直试到98+99,试出所有可能的和。但不用这么麻烦,哥德巴赫猜过:所有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所以庞涓的和S只能是奇数(一下子少了一半吔)。

(顺便说一句,哥猜还没有被最终证明,但计算机科学家们好像已经通过粗鲁的硬算,验证到10的100次方以内都是成立的。哥大神,你这么会猜,能猜六合彩不?)

但奇数和仍然有很多,怎么能简便写出所有可能的和数{Si}呢?

我家的王可意小朋友说:奇数和必然是一个偶数+一个奇数(聪明,有前途),所以鬼老师必然是选了一奇一偶的两个数。而且,别忘了,这两个数不能同为素数。

不妨来试一下,如果偶数大于等于4,它本身就不是素数,这样对另外一个奇数就没有任何限制了,也就没法缩小可能的和数{Si}的范围。

好在有个特别二的2,它既是偶数,又是素数,庞涓的和数S总是可以拆分为2+一个奇数,这时奇数就必须是非素数,即9、15、21、25、27、33…,而可能的和数{Si}就可以简便地写出来,即11、17、23、27、29、35…

这就是第一句话告诉我们的,庞涓同学的和数S只能是上面这些数当中的一个。

(微言大义啊,抹把汗,继续第二句)

2、孙膑同学作为兵圣孙子的后代,电光火石之间已经猜到可能的和数{Si},又风驰电掣地将每个和拆分为所有可能的两个数,再得出对应的可能的乘积{Mj}si(即每一个Si都对应一组Mj)。

例如,如果庞涓和是11,可能的积就是2*9=18、3*8=24、4*7=28、5*6=30。如果庞涓和是17,可能的积就是2*15=30、3*14=42、4*13=52、5*12=60、6*11=66、7*10=70、8*9=72……

接下来再跟鬼老师告诉自己的乘积一对比,只有一个能对上,不是它,还能是谁?

(孙膑心想,怎么这么巧,我手上的乘积刚好只出现了一次,而不像30=5*6也=2*15这样出现一次以上。如果我的乘积是30,就猜不出到底是5*6、还是2*15了。嗯,这手气得去买体彩啊!结果孙膑买彩票输惨了,回来给鬼老师哭诉,鬼老师哭笑不得:这那是手气呢?明明是题目给定的条件,不然哪里有解?这个月吃泡菜吧。)

可气的是,各位看官,我们不知道这孙子的孙子的孙子到底拿到的乘积M是多少,而只出现一次的乘积有很多,例如2*9=18、3*8=24、4*7=28、4*13=52、4*19=76……都只出现一次(大家动手试试,可以将庞涓可能的和数{Si}所对应的可能的积{Mj}si都写出来),所以我们还是不知道答案,还得再看庞涓第三句话怎么说。

3、更气人的,庞涓这会也猜出答案了。他知道他的和数S,他只需将和数S拆分为两个数并得出乘积,如果有且仅有一个乘积是与其它所有{Mj}si 都不相同的,就可以判定了。但苍天啊、大地啊,我们既不知道庞涓的和数S,也不知道孙膑的乘积M,这咋办呢?

这时奇迹出现了,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若你写出所有可能的和数{Si}所对应的所有可能的乘积{Mj}si,就会发现,只有和数S=17这一组中不重复的乘积是唯一的,即4*13=52,所有其它和数S'对应的乘积组中,都有多个不重复的乘积,例如和数=11这一组有2*9=18、3*8=24、4*7=28都是唯一的乘积,和数=23这组有4*19=76、7*16=112都是唯一的乘积。如果摊上这些和数的话,庞涓是猜不出来的。所以答案只可能是4和13!

---- 后话----

能一直看到这里,您辛苦了!

1)这道智力题是我见过推理最曲折的。从大学开始,20多年里,我至少做过4次,每次重做的时候,都完全想不起原来是怎么做的了。不知是谁想出这么目眩神迷的题,数论史上应该记下他的名字。

2)之前上小学5年级的儿子学习奥数,我们花了半天的时间研究出答案。虽然他做不出来,但学校讲过素数的概念,所以大致能听懂,而且还推了两步。相信我,到高中毕业,数理化大不了就这么难了,其他都是渣渣,怕什么,加油!

3)很多人讨厌奥数,觉得坑害了孩子的童年,但其实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花时间陪着孩子,无论是奥数、还是弹钢琴,都可以像游戏一样,没有太大压力,甚至还可以有趣。如果家长以为给孩子报个培训班,让老师去教,家长可以偷懒,这才是最坑的。当然,很多奥数班老师也挺坑人的。

4)曾有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很不屑研究全球暖化的“环境专家”的数理能力。作为本科学物理、后来改行跟全球暖化沾边的人,必须承认他说的是事实。太多的“专家”严重缺乏基本的概念和逻辑思维锻炼。大学生和研究生也缺乏,早点意识到问题,还能补救。

5)如果小学生、初中生能看懂,而家长朋友看不懂,这对小朋友们是多大的精神鼓励啊!:-)

正如卡尔萨根所说:好奇是天性,理解是乐趣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doc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平均数问题 求平均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 =平均数×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例题一: 例 1、用 4 个同样的杯子,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 厘米、5 厘米、4 厘米和 3 厘米。这四杯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练习二 2、小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分别是90 分、 96 分、 92 分和98 分。小明这四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某学校1— 4 年级,分别有260 人、 300 人、 280 人和 312 人。这个学校平均每个年级多 少人? 4、甲筐有梨32 千克,乙筐有梨38 千克,丙、丁两筐共有梨50 千克,平均每筐梨有多少千克? 例题二 : 1、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明做了7 朵,小红做了9 朵,小花和小张合作了12 朵。平均每人做红花多少朵? 2、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 本,第二层放书和第三层共46 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练习二: 1、某工厂第一、第二车间共有工人180 人,第三车间有103 人,第四车间有81 人。平均每个车间有多少人? 2、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共 43 只,黄气球有 20 只,绿气球有 33 只。平均每种气球有多少只? 3、植树小组植一批树, 3 天完成。前 2 天共植了 113 棵,第三天植了 55 棵。植树小组平均每天 植树多少棵? 4、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是 197 分,英语考了 91 分,小明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例题三: 1、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 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 厘米,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厘米? 2、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 4 天每天读25 页,以后每天读40 页,又读了 6 天正好读完。 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练习三: 1、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 2 小时每小时行驶60 千米,后 3 小时每小时行驶70 千米,这辆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2、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鸡,第一批的 20 只每只重 60 克,第二批的 30 只每只重 70 克,小明家的小鸡平均每只多少克? 3、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 人,平均每人割13 千克,第二组 5 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 4、有一小组同学量身高,其中 2 人都是 124 厘米,另外 4 人都是 130 厘米。这组同学平均身高 是多少厘米? 例题四: 1、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的最高分是98 分,最低分是86,其余 5 名学生的平均分是92。这一组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2、一组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最远的跳了152 厘米,最近的跳了144 厘米,其余 6 名同学都跳了148 厘米。这一组同学平均跳了多少厘米? 练习四 3、一组学生测量身高,最高的是150 厘米,最矮的是136 厘米,其余 4 名同学都为143 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4、音乐考试中,一组学生中有 2 人得了最高分 90 分, 1 人得了最低分 70 分,其余 5 名同学都 得了 78 分。这组同学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奥数专题百分数应用题(一)

百分数应用题(一) 知识引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出勤率、收视率、成活率等词语,这些都叫百分率,也叫百分数和百分比。有关百分率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周围,例如,两杯糖水,比较哪一杯甜一些,农药的稀释等等,这些都是有关百分数的问题。本章,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百分数的应用问题。 经典题型 例1、某商品降价1200元后,售价为4800元,该商品打了几折出售 思路导航求打了几折,就是先要求 降低的价格是原价的百分之几,我们 把原价看做单位“1”,降低的价格和 原价比,关系为:降价÷原价,知道 了降低了百分之几,就可以求出现价 是原价的百分之几,最后再折算成折 扣就可以了。 1200÷(1200+4800) =1200÷6000 =20% 1—20%=80%=8折 答:该商品打了8折。 模仿提升1 1、一件商品第一次降价10%,第二次 又降价10%,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 几 2、姐妹两人上山采蘑菇,姐姐采的比 妹妹多20%,妹妹采的比姐姐少百 分之几 3、商场进行“买四赠一”的促销活动, 某商品原价为每瓶100元,如果购 买该商品10瓶比原来可节省多少 钱

例2 狐狸、小熊、小鹿、小猴得到了1千克饼干,怎样分配好呢大家请狐狸出主意,狐狸说:“饼干不多,我就少分一点吧,我先留下20%,小猴从我留下来的饼干中分25%,小鹿从小猴分剩后的饼干中分30%,小熊再从小鹿剩下的饼干中分35%,最后剩下的一点给我,怎么样”大家都觉得狐狸分得最少,便同意了。问狐狸、小猴、小熊、小鹿各分得多少饼干 思路导航狐狸首先分出了20%,即分去了100 20×1=(千克), 剩下的饼干为1—=(千克) 小猴分得的饼干为:×=(千克) 小鹿分得的饼干为:×=(千克) 小鹿所剩的饼干为:—=(千克) 小熊分得的饼干为:×=(千克) 剩下的饼干为:—=(千克) 狐狸分得的饼干为:+=(千克)答:狐狸分到千克,小猴分到千克,小鹿分到千克,小熊分到千克。方法总结:本题只要按百分比逐步计算就可以了,但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较为方便。 模仿提升2 1、运一批货,第一天运了这批货物的 9 4多300吨,第二天运了这批货物 的%少40吨,正好运完,这批货物 有多少吨 2、果园里有苹果树、梨树共800棵, 其中苹果树占60%,后来又种了一 些苹果树,这样苹果树占总数的 80%,后来又种了多少苹果树 3、甲数比乙数多20%,乙数比丙数少 20%,甲数相当于丙数的百分之几 4、甲车从A地到B地,需要8小时,

千古奇传鬼谷子电视解说词

[电视解说词] 千古奇传鬼谷子 [画面:繁花似锦的春天,美丽的马蓝河山水风光,清清的溪流,桃花遍野] 解说:一曲溪流潺潺的流过马兰河畔,一队队银白色的仙鹤鸣叫着飞过云梦村庄,伴随着千年古磬和丝竹的弹奏声,现在随着我们的镜头来到的就是天下第一军校——鬼谷子故里云梦村。 [画面:美丽、壮观的汝阳新大桥、奔腾的汝河水、笔直的大道] 解说:云梦村位于洛阳市西南也就是出龙门向南76公里的汝阳县城,它在县城的东南4公里,隶属城关镇辖区,全村2300多口人,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奇石多多,是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村。 [画面:雄伟的鬼谷石] 解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奇石就是鬼谷子的鲜明标志——鬼谷村。请继续前行。 传说鬼谷子故里是东周洛阳人苏秦、魏人张仪、孙膑、庞涓的从师之处。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与齐,而习于鬼谷先生。”《史记●张仪列传》也说,“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文中所说的“俱事鬼谷先生”、“习于鬼谷先生”。可见当时确是苏秦、张仪在这里向鬼谷先生学武、学习军事的地方了。 [画面:有关鬼谷子的传说、书籍及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1993年的题词挂图——天下第一军校、魏巍——孙子兵法传书处实物等] 解说:这里我们有必要说说鬼谷先生。鬼谷子,姓王名栩,因居于韩国的云梦山鬼谷村,自号鬼谷子。据《风俗通义》说:“鬼谷先生六国时纵横家”,其名就是因为居住在“鬼谷”得名。故文献《鬼谷子》说:“周有豪土居鬼谷,号为鬼谷先生,苏秦、张仪过往见之,择日而学”。 [画面:古代诗人的诗词实物] 晋人郭璞的《游仙诗》中层写道: 清溪千仞余,中有一道士, 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借问此和谁?云是鬼谷子, 翘迹企颖阳,临河思洗耳。 闾阖西地来,潜波涣麟起, 灵妃顾我笑,灿然启玉齿。

小学三年级奥数 平均数 知识点与习题

第9讲平均数 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数,相等的数的数值就叫做这个(总)数的平均数。例如,24平均分成四个数:6,6,6,6,数6就叫做24分成四份的平均数。又如,24平均分成六个数:4,4,4,4,4,4,数4就叫做24分成六份的平均数。 由此可见,平均数是相对于“总数”和分成的“份数”而言的。知道了被均分的“总数”和均分的“份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例如,某次考试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平均重量”,某辆汽车行驶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等,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求平均数的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可以得到它们的计算方法: 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全班同学人数=平均成绩, 几件货物的总重量÷货物件数=平均重量, 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平均速度。 我们在上一讲的例2中,已经接触到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下面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有关平均数应用问题的解法。 例1一小组六个同学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分别为98分、87分、93分、86分、88分、94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总成绩=98+87+93+86+88+94=546(分)。 这个小组有6个同学,平均成绩是 546÷6=91(分)。 答:平均成绩是91分。 例2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重量一样。每筐应装多少千克? 解:苹果和梨的总重量为 40+80=120(千克)。 因要装成6筐,所以,每筐平均应装 120÷6=20(千克)。 答:每筐应装20千克。 例3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多重? 解:两批猪的总重量为 66×3+42×5=408(千克)。 两批猪的头数为3+5=8(头),故平均每头猪重 408÷8=51(千克)。 答:平均每头猪重51千克。 注意,在上例中不能这样来求每头猪的平均重量: (66+42)÷2=54(千克)。 上式求出的是两批猪的“平均重量的平均数”,而不是(3+5=)8头猪的平均重量。这是刚接触平均数的同学最容易犯的错误! 例4一个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认真读一些书外,还规定自己每周(一周为7天)平均每天做4道数学竞赛训练题。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做3

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练习题(共四套)

百分数应用题练习(一) 1、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六 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 2、榨油厂的李叔叔告诉小静:“2000kg 花生仁能榨出花生油760kg。“这些花生的出油率是多少? 3、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 4、西藏境内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03年9月增加到10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5、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因水土流失引起沙沉积等原因,面积已由原来的大约4350km2缩小为约2700km2,洞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6、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 册图书? 7、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8、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某市正在进行道路拓宽。团结路的路宽由原来的12m增加到25m,拓宽了百分之几?9、新城市中小学校开展回收废纸活,共回收废纸87.5吨。用废纸生产再生纸的再生率为80%,这些回收的废纸能生立多少吨再生纸? 10、小明和妈妈到邮局给奶奶寄了2000元。汇费是1%。汇费是多少元? 11、百花胡同小学有480人,只有5%的

学生没有参加意外事故保险。参加保险 的学生有多少人? 12、2002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1263人,其中男院士有1185人。女院士占院士人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应用题练习(二) 1、李老师为某杂志社审稿,审稿费为200元。为此她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3.24%,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1)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如果是普能三年期存款,应缴纳利息税多少元? 3、小兰家买了一套普通住房,房子的总价为8万元,如果一次付清房款,就有九六折的优惠价。 (1)打完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

王阳明和鬼谷子

他,曾经放荡不羁,天性叛逆,却成为一代圣贤,他,曾经泛滥词章,错会圣人之意,却功成名就,他,不拘一格,立德立言立功,对于这么一个曾经的浪荡子弟,却最终能流传千古,开山立宗,成为一代圣人,致良知,行知合一,格物致知,心即理也,影响无数华夏儿女。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圣人,他是王阳明。另一个他,是诸子百家之中最鹤立鸡群的门派纵横家的鼻祖,千百年来,是否有其人,众说纷纭。谋略高深,踪影飘忽,隐于鬼谷,不争而与天下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弟子人人卓越,个个非凡,皆能立不世之功,他是纵横家的创立者——鬼谷子。从古至今,人们喜欢王阳明,厌恶鬼谷子,但却不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尊称——圣人。王阳明自幼立志要做第一等事,做圣人,阳明心学更是成为后世显学,流传百年。鬼谷子纵横捭阖,更以圣人之智,圣人之能让其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无不成为一代雄杰。若论百家学派智慧,阿信佩服三人,分别是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儒家集大成者荀子和新儒家心学开创者王阳明。鬼谷子的思想虽主要以游说为主,但其实是权谋谋略学,修辞学的著作,其弟子中苏秦张仪为纵横家,孙膑庞涓为兵家,在战国,纵横家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有人说鬼谷子是道家之学,其实鬼谷子融合了道家,儒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的思想,以纵横捭阖为学派思想核心,为出世入世之学。鬼谷子思想并非只能用于游说,其弟子孙膑也是兵家的翘楚。荀子,思想深邃,首提人性本恶之说,其弟子韩非,李斯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于荀子之言,博大精深,不敢妄加论断。王阳明,新儒家心学的创立者,被称为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其创立的心学称为明朝中晚期的显学,徐阶,张居正,黄宗羲等人无不受其影响,其学说远传日本,朝鲜,甚至影响了明治维新时期西乡隆盛、広瀬武夫等人。日本战神东乡平八郎的一句“一生伏首拜阳明”更是道出了阳明学的神奇。那么有趣的问题出来了,心学难道不是学问吗?怎么能用来打仗呢?而实际上王阳明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下马可以传道授业解惑,上马就可征战沙场,建立不世之功。其江西剿匪,平叛宁王之乱,更被传为美谈。通过这对比鬼谷子和王阳明,我们会发现,原来圣人并不是挂在墙上的,他们曾经都在各自的时代发挥了最大的能量。鬼谷子纵横学可以游说诸侯,合纵连横,也可以成为带兵打仗,王阳明的心学可以开坛讲学,也可以征战沙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古人说的圣人其实是一样的,他们不是挂在墙上的,而是他们的思维虽然有分歧,方向不同,但是圣人之道是一样的。王阳明说,去人欲存天理,这点与理学高度相似。格尽私欲就是天理,心即理也。去除蒙蔽心之私欲,回归心之本然。王阳明又说行知合一,行与知是一体,提出要想恢复良知本来面貌的前提就是行知合一。所以才要致良知,并且王阳明认为心的纯度很重要。人欲不除,则心不复明。或许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可以说明问题。心的本体本来是无善无恶的。鬼谷子的命题是捭阖人心,纵横天下,作为权谋学的鼻祖,鬼谷子和荀子一样看到了人性本恶的特点,简而言之,鬼谷子看到了人性是自私的这个特征,加以利用,也就是“用私欲成天理”。前面我们说了鬼谷子思维融合了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那么会不会消化不良呢?答不会,因为鬼谷子看的是人,其次才是学说。每一个学说都是在人的基础上建立的,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每个人的悟性不同,每个人的私欲不同,所以如果说是融合,不如说是利用。比如儒家的一些人好名声,轻财货,法家的一些人好财货,轻交情等等,鬼谷子在用在扩大他们的私欲,而利用他们,而鬼谷子自己本人则是一个格尽私欲之人,就像棋手一般是一个理性人,输赢才是关键。其实王阳明也说过,心存大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只要最终目的是好的,我心是光明的,其他并不重要。王阳明在平叛宁王朱宸濠之时,用过假传圣旨的方法招募部队,这个事情上

2019年三年级数学平均数问题应用题复习

2019年三年级数学平均数问题应用题复习 例题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6厘米,5厘米,9厘米,8厘米。这4个杯子里的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答]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这个数量关系式,可以根据以知条件先求出4个杯子里水的总高度,再用总高度除以杯子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杯子里水的高度。列式如下: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想:先把水面高度5厘米设为一个基数,把其他三个杯子中高度多于5厘米的数相加得(6-5)+(9-5)+(8-5)=8(厘米),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又多分到8÷4=2(厘米),再与5厘米相加,同样得到7(厘米)。 试一试1、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这4个杯子里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例题2、工人叔叔修机器,第一天修了4台,第二天修了6台,第三天上午修了3台,下午修了2台。平均每天修了多少台?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要求平均每天修的台数,要先求出三天一共修的总台数。在用总台数除以天数3,就可以得到平均每天修的台数。 想一想:为什么总数中有4个数相加,却要除以3? 试一试2、光华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2800吨,二月份上半月生产化肥1600吨,下半月生产化肥1700吨,三月份生产化肥3500吨。这三个月平均每个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例题3、幼儿园教育小朋友做红花,小画做7朵,小方做9朵,小林和小宁合做13朵。平均每个人做多少朵? [分析与解答]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做花的总朵数,再用花的总朵数除以人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人做花的朵数。 试一试3、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了46本书,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了70本书,第四层放了52本书,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例题4、小明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小明平均每天读多少页书? [分析与解答]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这本书的总页数:25×4+40×6=340(页),再求读完这本书所用的天数:4+6=10(天),最后求出小明平均每天读的页数。列式如下: 试一试4、一小组同学量身高其中2人都是124厘米,另外4人都是130厘米,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例题5、张华前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5次数学测验的了95分,算一算他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分析与解答]根据数量关系式,要求他5次测验的平均成绩,应该先知道5次测验的总成绩。根据前4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可求出前4次数学测验的总成绩是90×4=360(分),再加上第5次测验的分数就得出5次测验的总成绩。 这道题还可以这样想:第5次数学测验得了95分,比前4次的平均成绩多了5分,把多的

鬼谷子读书笔记

捭阖第一: 重点:纵横家分化、拉拢的游说之术。 世间中优秀的人才一定是要成为众人的先导,仔细观察事情变化,并勇于做出决策,顺应事情和人心的变化规律,才能把握关键,一击必中。 通过考核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分析嗜好和欲望来挖掘他们的志向和意愿(如何打开言谈局面:①跟性格积极的人说话,要用高远言论来迎合志向远大的人,跟消极的人说话,要用低下的言论来迎合志向卑微的人。如何消除分歧,结其诚信:②保持相同的情趣使其开放,然后显露本职,注意跟踪对方的思想活动。) 要做小事的时候没有“内”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时候没有“外”有疆界。事情分开放和封闭两种类型,一种需要考虑周详,另外一种需要严守机密。 商业中,领导与员工之间,领导用爵位、金钱等褒奖对方的德行:而员工要结识处于上位的人,则要尽力办事让对方发现。 不怒而威,比别人高明,先知先觉,领导者必须知道趋势和方向,走在众人前面,方能成为领导者。 反应第二 要学会从反面听别人言论,从而刺探到实情。这样随机应变很得当,对对手的掌握也很周到。如果控制不周到,心底把握就不全面。要把模仿和类比灵活运用,就要说反话,以便观察对方的反映。想要讲话,反而先沉默;想要敞开,反而先收敛;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获取,反而先给与。想掌握内情,就要善于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以分辨对手的情报是否真实。用逆反的心态来关注每一个点。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自己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手的行动十分迅速。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就战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战术来战胜对方。其门道所 内楗第三(采纳建议和进谏策略)神”。 出来时候不留洞痕,进去时不留标记,亲近、疏远并不能用距离代表,人与人间关系的连接靠四方面①道德②朋友③钱财④艺术,永远把自己放在主动的位置,不要受到距离的影响,创造一切让别人信任、依托的你条件,这样谁也无法阻止你的前行。 考虑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先揣测、度量顺畅的途径,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彻辨明所得所失

三年级奥数平均数

教育个性化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知识点回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等,求平均数就是把几个不相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平均数的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是: 总数÷总份数 = 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二.例题精讲 例1.小刚这学期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五门功课分别得分是95、87、92、99、97,求小刚这学期平均成绩是多少? 反馈练习1 1.某工厂,上半年一共生产4800台冰箱,下半年每个月生产冰箱700台。这一年中平均每月生产冰箱多少台? 2.小英4次语文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5次测验得了94分。问她5 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例2.有6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27,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23,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34.求第4个数?

反馈练习2 A、B、C、D四个数的平均数是38,A与B的平均数是42,B、C、D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6,那么B是多少? 例3.张宁周六骑车去郊游,先行了2个小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后来又用3小时行了一段长26千米的山路,到了目的地。张宁途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反馈练习3 1.甲地到乙地的全程是120千米。小明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10千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 2.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这辆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例4.小芳期末考试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3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小芳英语考了多少分? 反馈练习4 期末考试,莉莉音乐、美术的平均成绩是92分,体育考了95分,莉莉三门功课的平均分是多少? 例5.某班学生42人,一次数学测验有两位同学因病未考,这时班级的平均成绩为89分,后来这两位同学补考的成绩分别为93分、85分,现在这个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是多少? 反馈练习5 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20。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成4,这时候5个数的平

(小学奥数讲座)百分数应用题(三)利润和折扣

百分数应用题(三)利润和折扣 导言: 利润问题是一种常见的百分数应用题。商店出售商品,总是期望获得利润。例如某商品买入价(成本)是100元,以120元(卖价或售价)卖出,就赚了120-100=20元(利润)。通常,利润也可以用百分数来说,这个商品赚了20÷100=0.2=20%,我们说获得了20%的利润(利润率)。 解答利润问题的百分数应用题首先要理解以下关系: 售价(卖价)=成本+利润 利润=卖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价-成本)÷成本×100% 售价=成本×(1+利润率) 成本=售价÷(1+利润率) 注意:当赚时,利润率前是“+”号,当亏时,利润率前是“-”号商品有时会降价销售,俗称“折扣”或“打折”出售。“几折”就是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比如说某种商品打“七折”出售,就是按原卖出价的7/10或70%出售;某商品打“六五折”,就是按原卖价的65%出售。 例1.一种彩电,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又降价20%,第二次降价后,这种彩电的价格比原价降低了百分之几?

解析:第一个“20%”的单位是“1”是原价,第二个“20%”的单位“1”是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而题目最后的问题中的单位“1”是原价,所以要把第二个单位“1”转化成以原价做单位“1” 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是1-20%=80% 第二次降了80%×20%=16% 即第二次降了原价的16% 二次总降低了20%+16%=36%,即比原价降价了36% 例2.某商品按定价的80%(八折)出售,仍能获得20%的利润。定价时期望的利润是多少? 解析:题目未告之一个具体的数量,可见求定价时期望的利润就是求利润率。 利润率=(售价-成本)÷成本×100%,很明显,想要求出利润率,必须先求出售价和成本。 假设原来售价是100元(可以假设任何具体的钱数,或就是1)打折后的售价是100×80%=80元 卖80元仍能获20%的利润, 根据公式:成本=售价÷(1+利润率) =80÷(1+29%) =200/3(元) 原来的期望的利润率=(售价-成本)÷成本×100% =(100 – 200/3)÷ 200/3

鬼谷子:遇事三思而行,要先谋而后动;

鬼谷子:遇事三思而行,要先谋而后动;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先谋而后动”,做事要先订好计划然后再行动。事先有准备,才不会陷入窘迫之中。所以,不要等待危机出现时才启动理智,而应该充分利用理智来预测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危机。与其事到临头辗转难眠,不如有备无患,高枕安卧。 鬼谷子说:“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忤合之术。”意思是,做事前,一定要预先谋划、分析、设定范围,然后再运用对立与顺和的方法,相背为忤、相向为合,即灵活应变的谋略。古之成大事者,莫不是先谋而后动。谋,既可称之为谋略,亦可称其为想法,若无谋略。即使是力拔山兮,都只能被称为勇夫;先谋而后动,不但容易成功,还会留下千古美名。 项羽勇不可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可他最终却败于刘邦之手。其原因是他有勇无谋。虽然他深知刘邦可能对他造成的威胁,可是却只听信片面之词便放刘邦入蜀;他早已深知韩信的能力,却不懂得重用此人,而后又不听范增所言并试图杀之而后快;不谋而动,不思而定,末了使自己命丧江边。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人生应该三思而后行。既有先见之明,遇事又作深思熟虑,才是未雨绸缪的长远之计。鬼谷子告诉我们:“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

是谓‘天神’。”自己首先确定斗争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这才可以称为“天神”。北宋初年的渭州知州曹玮就是一位以“谋而后动”战胜敌人的“天神”。 北宋初年,西夏人经常侵犯边境。一次他们又来骚扰,曹玮领兵出战打败了他们。他们丢下财物逃跑了,曹玮派人打探到他们已经走远了,命令士兵赶着敌人丢下的牛羊,抬着他们丢下的物资,慢慢地往回走。西夏兵将逃了几十里后,听说曹玮贪图财物行动迟缓,队伍零散,就又返回去想袭击他们。曹玮得到情报后,仍然不慌不忙地带着队伍慢慢走,部下担心地对曹玮说:“把牛羊丢下吧,带着这些东西,跑也跑不动,打也打不了,敌人追上来怎么办?”曹玮对这些话全不理会,叫队伍继续向前走,又走了半天,到了一个比较有利于战斗的地形,曹玮才命令停下来等待敌人的到来。敌人快要逼近的时候,曹玮派人迎上去对他们的首领说:“你们从远道而来,一定很疲劳,我们不想乘你们疲劳的时候和你们作战,请你们的人马先休息一会儿,然后咱们再决战。”敌人正跑得精疲力竭,听了这话非常高兴,于是坐下来休息。过了好长时间,曹玮派人对敌人说:“休息好了,咱们可以交战了。”于是双方击鼓进军,曹玮的部队毫不费力就把敌人打得大败。 曹玮的部下对如此轻易取胜都感到奇怪。曹玮解释说:

《鬼谷子》读后感

《鬼谷子》读后感 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专业:共公共事业管理班级:2班 学号:201912210702013 姓名:梁龙莹 当我慢慢合上《鬼谷子》这本书时,仍回味无穷,仿佛击响心中的鼓,余音袅袅。 闭上眼,我似乎梦见了时隔几千年的时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公孙衍;神机妙算、坐镇深山的鬼谷子;老辣有度、料事如神的卫公;好胜欲强、利欲熏心的魏卬…… 在跌宕起伏的故事里,多少我也收获到了些感悟。其一,好胜心太强,终究不能成功;其二,我们生活处事总是要有个度的。 不得不承认,鬼谷子高深莫测。他的理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一本书看下来,当场记得很清晰,可是历经时间的消磨,如今看完已是忘记了大半。刘备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当曹操问刘备当今谁为英雄之时刘备避重就轻,装傻充愣,适当地在响雷之际表现出吓得哆嗦掉了酒杯,解除了曹操对他的忌惮和怀疑,使自己免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态。 杨修能揣摩人之思虑,聪明绝顶,可是锋芒毕露,处处表现,不知韬光养晦和收敛,被曹操嫉恨,最终命丧黄泉,不得善终。 我不禁庆幸生在现代公平公正,宪法面前人人平等的人权社会。若是我有刘备之贤,那我无需担心自己太过贤能被人陷害;若我有杨修之能,我无需忧虑太过聪明却不能寿终正寝。

总体来讲,本书还是很不错的,鬼谷子的谋术可以恰如其分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它也是一本可以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的哲学好书。学习并借鉴这些谋略,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益处。它教导我们要顺应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抓住事物的关键点加以分析,找到它的突破口,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做事时要胆大心细,胆大就是看准机会,果断出击;心细就是在做事前要深思熟虑,把各个方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到,分析整个事情的利与弊,做好应对之策,进退有度,确保万无一失。在工作中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不能固执己见,思维不要僵化,汲取他人的经验与教训,才能少走弯路。同时要注重团队合作,让大家各抒己见,选出最合适的最好的方案执行。毕竟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鬼谷子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我们老师也经常提到自己的一些教育方法,我都能在书中看到或者领悟到。有人可能会说读《鬼谷子》会让人变得虚假,带着有色的面具在面对大家。其实不然,我认为把自己变得虚假了,那就是做过头了。比如金钱一样,我们需要金钱、追求金钱,但是不能过分追求,我们要操控金钱而不是被金钱所操控,这就说到反噬了。反噬会潜隐,它无声无息,还忠诚的属于你!物可以人化,但人绝不能物化,物化的人会变得冷漠和残忍。总之清醒的认识自我,然后再领悟《鬼谷子》里面的智慧使自己步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良性循环使自己工作生活的

六年级奥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汇总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一、单位“1”定长短。 1)两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1/4,第二根用去1/4米,两次用去的一样长吗? 2)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1/4,第二根用去1/4米,两次用去的一样长吗? 3)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4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4)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4/7,第二次用去4/7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5)一根绳子分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1/3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6)一根绳子分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2/3,第二次用去余下的部分。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练一练: 1)两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1/3,第二根用去1/3米,两次用去的一样长吗? 2)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1/3,第二根用去1/3米,两次用去的一样长吗? 3)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1/6,第二次用去1/6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3)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3/5,第二次用去2/5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4)一根绳子分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2/5,第二次用去3/5米。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5)一根绳子分两次用完,第一次用去3/8,第二次用去余下的部分。哪一次用去的长一些? 二、量率对应 1、修一条水渠,已经修好了2/5. (1)水渠全长20千米,已经修了的比剩下没修的少多少千米? (2)正好已经修了8千米,这条水渠全长多少千米? (3)还剩12千米没修,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4)已经修好了的比剩下没修好的少4千米,还剩下多少千米没修? 2、六年级一班,男学生人数相当于女学生人数的4/5,问: (1)女生20人,全班多少人? (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4人,女生有多少人? (3)男生16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多少人? (4)全班36人,男生有多少人? 3、等候公共汽车的人整齐的排成一排,小明也在其中。他数了数,排在他前面的人数是总人数的2/3,排在他后面的是总人数的1/4.小明排在第几位?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及练习题平均数问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及练习题:平均数 问题 (一) 专题简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问题:有几个杯子,里面的水有多有少,为了使杯中水一样多,就将水多的杯子里的水倒进水少的杯子里,反复几次,直到几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移多补少”,通常称之为平均数问题。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然后再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 例题1 用4个同样的杯了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这4个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4个杯子里水的总厘米数,再用总厘米数除以杯子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 (8+5+4+3)÷3=5厘米 练习一 1,小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社会分别得了90分、96分、92分、98分,这四门的平均分是多少? 2,某校1——4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312人,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 3,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多少千克? 例题2 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华做了7朵,小方做了9朵,小林和小宁合做了12朵。平均每个小朋友做了多少朵? 思路导航: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做花的总朵数,再用花的总朵数除以人数就可求出平均每人做花的朵数。 (7+9+12)÷4=7朵 练习二 1,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本,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70本,第四层放了46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2,某工厂第一、二车间共有工人180人,第三车间有103人,第四车间有81人。平均每个车间多少人?

3,商店有蓝色气球和红色气球共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平均每种气球多少只? 例题3 植树小组植一批树,3天完成。前2天共植113棵,第3天植了55棵。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思路导航:要求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的棵数,必须知道植树的总棵数和植树的天数,植树的总棵数用前2天植的113棵加上第3天植的55棵:113+55=168棵,植树的天数为3天。所以,平均每天植树:168÷3=56棵。 练习三 1,小佳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为197分,外语考了91分,小佳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厘米,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例题4 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根据已知条件,先求这辆摩托车行驶的总路程:60×2+70× 3=330千米,再求行驶的总时间:2+3=5小时。所以,平均每小时行驶:330÷5=66千米。 练习四 1,小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鸡,第一批的20只每只重60克,第二批的30只每只重70克。小华家的小鸡平均多重? 2,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人,平均每人割草13千克,第二组5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 3,一小组同学量身高,其中2人都是124厘米,另外4人都是130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例题5 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的分是98分,最低分是86分,其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92分。这一组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思路导航:要求平均分,应用总分数÷总人数=平均分,依题意,总分数为:98+86+92×5=644分,总人数为:1+1+5=7人。 所以,这组学生的平均分为:644÷7=92分。 练习五 1,一组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最远的跳了152厘米,最近的跳了144厘米,其余6名同学都跳了148厘米。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跳远成绩是多少? 2,一组学生测量身高,的是150厘米,最矮的是136厘米,其余4名同学都是143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3,音乐考试中,一组学生中有2人得了分90分,1人得了最低分70分,其余5名同学都得了78分。这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国学精粹鬼谷子(三十九)

国学精粹鬼谷子(三十九) 摩篇第八第三节:圣人独用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字面理解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使用“摩之术”的人,利用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等手段。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平就是静;正就是宜;喜就是悦;怒就是动;名就是发;行就是成;廉就是洁;信就是守时;利就是求;卑就是巴结。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众人都知道,只有圣人会用;一般人使用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失败。感悟1、深层次理解鬼谷子阐述了实施“摩之术”的手段。要成功的使用“摩之术”,就要运用“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等手段。所谓“平”就是:要体现出心平气和,没有体现出任何追求和奢望,让别人感觉一切都是顺其自然、顺理成章;所谓“正”就是:要体现出一团正

气,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完全是为了别人,没有一点为自己的意思,这样就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抵触;所谓“喜”就是:要处处体现出好事,完全是对别人有益处的好事,这样就会讨得别人的欢心,而不会遭到拒绝了;所谓“怒”就是:在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抛出别人不高兴的事来,让他怒不可遏,在他不能自控的时候,就可以捕捉到变化的机会了;所谓“名”就是:在捕捉到变化机会以后,马上就要制定出应变策略,然后义正词严的深明大义,告诉他功过是非、成败利害,再观察变化先兆,再制定应变策略;所谓“行”就是:已经发展到可以大胆实施谋略的程度了,就要不失时机的大胆实施,确保“言必行,行必果”;所谓“廉”就是:在实施谋略的过程中,不能体现出任何一点是为了自己,完全是为了别人着想,让别人始终认为自己是廉洁无私的;所谓“信”就是:自始至终都要诚实守约,言必行、行必果;所谓“利”就是:始终要围绕让别人获得好处这个宗旨,让别人无法拒绝利益的诱惑;所谓“卑”就是:不要在别人面前体现出强势,要谦虚低调,不要锋芒毕露。上面阐述的这些手段,众人好像都知道,但很难做到,只有圣人会用;一般人使用方法不当,所以就会导致失败。2、摩之术鬼谷子说:“平者,静也。正者,宜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老子的“道”和鬼谷子的“术”

老子的“道”和鬼谷子的“术” 心平气和是生命本能 悟老子做人“道”,学 鬼谷子做事“术” 中国文化概括为两个字,就是“道”和“术”。“道”的最高代表,道家祖师老子必是其中之一;“术”的最高代表,“谋圣”鬼谷子必是其中之一。把握了老子的道和鬼谷子的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住中国文化的智慧精髓。再用这些指导人生,我们做人就能更通透,做事就能更通达,人生就会更有境界。悟老子做人“道”:6大要点,打通境界 老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道德经》开创道家学派,深远影响中国文化2000多年。老子的人生智慧,可归纳为一个精神、四个原则、一种理想;落到人生上,就如一个脑袋、四根血管、一颗心脏。 一个脑袋就是“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只是自然,不刻意搞什么。这种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人只须依从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事情临到了,人自会知道怎么做;事情还不明朗,也别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这

就是顺其自然。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不强求、能知足。如此,内心才会安然,外在才会和谐。 四根血管,第一根就是“独立思考”。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社会和人往往是这样,越缺什么越标榜什么,那些表面美好的东西,背后的真相可能恰恰相反。所以看人看事千万别看表面,要往深了琢磨。而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容易被唬住和忽悠,变成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还傻呵呵地觉得很美。 第二根就是“眼光长远”。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切事情放长远了看,都会“不一定”,好的不一定好,坏的不一定坏,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能看到这点,处顺境就不会得瑟,而有危机意识;处逆境就不会沉沦,而知道跨过去就是进步成长。于是不利就能降到最低,有利就能保持最久,这是真智慧。 第三根就是“做人适度”。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少私寡欲”——“私心”要少一点;欲望不是不可以有,但是别过分。如果过度,人的能力、时间精力、机遇都有限,就会活得很累、很苦。况且“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过度了反而会适得其反,比如过度勤奋而劳累成疾、挣的钱还不够买药的,这就是得不偿失。 第四根就是“懂得柔弱”。老子主张“不敢为天下先”,因为“木

风云人物-卫庄是谁 卫庄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人吗

风云人物-卫庄是谁卫庄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人吗 卫庄是3D武侠动漫《秦时明月》里的一位男性角色,这位卫庄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这个人。卫庄冷酷,他是一位纵横家,不管实力、行事、信仰都很符合那个年代的纵横家,成为了新一代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雪眉,白发,冷眸,鲨齿横,从乱世而来。初见卫庄,大概给人的印象就是这样的。卫庄的身世我们不是特别清楚,他神秘、低调又显得有些冷漠,他是孤独的行者也是冷漠的剑客。负剑走天涯,为心中的道而坚持不懈。 卫庄是从鬼谷子,鬼谷子我们知道,他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是春秋末战国初时人。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庄里,后世人对鬼谷子的称呼是“王禅老祖”,鬼谷子是是先秦诸子之一,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相传鬼谷子为纵横家的鼻祖,他的学生有庞涓、苏秦、张仪等等,因其学生在历史上的成就和名声颇高,所以后人又称其为“最牛的老师”。 《秦时明月》里卫庄的师父就是鬼谷子,纵横派自古就是一个神秘莫测的门派,每一代只收两名弟子。而这两位弟子一个代表纵,一个代表横,两位弟子之间必须要决出胜负,只能留下一个人。卫庄,师出鬼谷,他一开始就注定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卫庄是个冷漠的人,他高冷得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其实在他的心里,自有他的公道和王道。他深知这个世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生性冷漠的他不喜欢行侠仗义,在他的心里,凌驾于万物之上,站在高处睥睨天下,才是强者和王者的体现。 他认为,真正强大的人不是让人来评论,来仰望,来膜拜,而是见到强者心生敬畏,在心里油然而生的敬畏。在他的心中不管是乱世还是盛世,可以说他都是不在乎的,身处顺境、逆境自有他自己的抉择和态度,因此他并不在乎,别人对自己有着怎样的评价。他在乎自身,在天行九歌里庄叔对白凤说,这只能怪你,因为你,还不够强。卫庄通过一次又一次修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像赤焰一样燃烧,在修行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把自己变得更强,不管是苦难红寺湖幸福,他都能平静地接受。 作为一个习武之人,卫庄的武功很高,不亚于任何人,但是这并不是纵横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