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的最高境界

“不战而屈人”乃是谋略的最高境界,为攻心谋略家的首谋之策。

谋略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融合,一切都是天然而成,看不出人为策划的痕迹,而不能以人心谋天道。

个人认为第一个较好!
我认为两种:
1,战场上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连锁逆转。
2,战场下的。欺敌于自然(不是有意设局欺骗敌人。而是让敌人自己欺骗自己。)聚势于无形。(不知不觉中让形式转为对自己有利。)
最高的境界不好用 也可以说无用
谋略总的来说只是在于奇 在于变化
都是权宜 应变
要长远来看 能够避免用谋略的时候 就是最好的谋略
道德的修养与谋略的修练是统一的。因为谋略的最高境界是阳谋。
首先界定一下阳谋。(只能用描述性的)一、阳谋指指对整体的把握之后的策划;二、阳谋是指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的策划;三、阳谋带有半公开性或是仿真的疑是(不是似)性;四、阳谋对整体人性没有太大的负面作用。
因此阳谋是攻其所必趋,敌人是无法防范的。
阳谋是光明正大的。
阳谋是先守敌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必可胜。
阳谋重在气势。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因此学习谋略只能从论语而到孙子兵法。
能从论语中看到孙子兵法,才证明你真正读懂了论语。
从由论语而学习孙子兵法,才能得到真传。
将孙子兵法运用到论语中去,还可能读活论语。
但是要将道德或谋略运用到最佳境界,则非要达到道家所说的心境: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一种恍恍惚惚的感觉。一种潜意识?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谋略首先是练的心静。这对应仁的
孙子兵法第一篇是计篇,第一条是道,令民与上同意者。
作战篇对应于儒家的刚木毅讷近仁。
还有藏拙与留后手。
第二练的细心观察。这对应儒家的智。
九变篇与谋攻篇、九变篇等对应儒家的博闻谨思。
第三练的是取势或成势。这对应儒家的义。
儒家有经有权,兵家也有权,不过兵家的权更近诡。孙子兵法中:因利而制权也。
第四练的是有理有据有节。这对应儒家的信。
儒家有人无信不立的说法。兵家有: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第五练的就是兵器与建制、思想工作。这对应儒家的礼。
为什么说盗亦有道?因为他们从方法上来说,就是相通的。
为什么会大奸似忠?大忠似奸?因为大奸与大忠之间,差别是细微的,方法是相通的。
智人的思想都超出常人范畴,其投资策略,深谋远虑,取之于民,投之于民,财力生生不息,源源不断。无道胜有道,炉火纯青,一切又那么自然,没有出奇制胜,却又水到渠成!商道神人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