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367-201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24页word资料
大华违章停车智能抓拍系统方案V2.0(单球)(发布)(2)

友谊中皇城皇城路抓拍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解决方案书第1章项目概述城市交通路口中的违章停车现象一直是城市交通中的顽疾,对道路的畅通以及行人的安全存在严重影响。
如何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对违法交通规则的行为及时准确地进行取证查处,是道路监控的关键问题。
目前,对于违章停车行为主要手段是现场执法和非现场执法两种手段,但两种手段都存在一些实际问题:1、现场执法:需要采用全人工的方式,执法效率低,警力资源耗费大,而且很难保证执法人员24小时在场,经常存在执法人员在场时秩序井然,执法人员离开后混乱依旧的现象,难以起到有效震慑效果;2、非现场执法:执法人员手动控制云台摄像机进行拉近、拍摄车辆,并予以人工识别车辆号牌,完成后需手动恢复摄像机预置位置,过程复杂繁琐,人工成本高,管理复杂低效,取证不符合道路违法取证的公安行业标准。
大华违章停车智能抓拍方案通过建设非现场自动取证系统,利用机器视觉代替人工视觉进行车辆目标提取、违法行为自动判断、自动跟踪放大、自动车牌识别,兼具机器连续工作优势和人工认知能力误差,准确、快速对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进行取证执法,最大程度上解放警力,有效治理城市违法停车行为,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保证交通通畅安全。
1.1现状分析⏹城市道路现状◆车辆增长速度与道路增长速度不相适应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持续的告诉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高,机动车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市区非机动车也呈现高速增长,于此同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城市道路却增长缓慢,且城市道路中平面交叉口较多,严重制约着道路通行能力。
◆市民交通意识差:很多城市在高速发展早期,并未过多考虑市民车辆停放问题,再加上市民本身交通意识不强,很多车辆乱停乱放,甚至占用非机动车道进行停车,这导致了城市交通经常出现“肠梗阻”。
最明显的是大型商场、超市、集贸批发市场等车流较多的区域,常常造成区域性路段交通拥堵。
⏹交通管理现状目前,各个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虽然在针对城市交通管理上已经建设了一系列现代化技术辅助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针对占道停车等违法行为管理上,目前还主要是基于人工的现场取证和手动抓拍,欠缺先进的辅助手段,这使本来警力人员就欠缺的交通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捉襟见肘,传统依靠人力改善交通状况显得力不从心。
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方案

序言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武汉位于湖北省地域中部,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
明朝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之一,明藩王文化不仅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还对湖北明清文化有着重要影响。
明朝为了加强统治,往往选择重要城邑和土壤肥沃的地方,将皇子分封为当地藩王,共有藩王220余位。
湖北因经济繁荣,成为当时藩王最多的地区之一,楚、湘、辽、郢、襄等共44位藩王均受封在湖北。
湖北明代藩王博物馆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风景区内,占地161亩,包括陈列馆、文物库房建筑、文物整理修复用房建筑等,将集中展示全省明清古建筑和历史文物。
全国现已清理或发掘的明藩王墓仅10余处,其中湖北已清理和发掘的明藩王墓就有5处。
累计出土的明藩王文物数量之多、文物之精美程度,也为全国之首。
1990年发掘的武昌龙泉山明楚昭王墓、2001年发掘的钟祥明梁庄王墓,2005年发掘的钟祥明郢靖王墓,不仅再现了绚丽的地下宫殿建筑,而且还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珍贵的文物。
如梁庄王墓出土文物510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有1400余件,珠饰宝石则多达3400余件。
其规模仅次于明代皇陵——定陵。
为此,对博物馆的安防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安全工作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做到万无一失。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根据以前所做博物馆和借鉴其他博物馆安防系统的经验,通过反复调研和论证,本着高起点,高标准,广泛吸收先进技术,造价合理,质量可靠,操作简便,易于扩充的原则,编写了《湖北明代藩王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方案》,敬请专家审议。
第一章湖北省明代藩王博物馆工程概况1、任务来源我公司()受博物馆的委托,根据博物馆编制的《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以及《博物馆现场勘察报告》,并按照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和遵照GB/T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以及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内容,负责本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的方案设计。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公安部科技局全国安防标委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术语第三章: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第四章:高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第五章:普通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第六章:安全防范工程施工第七章:安全防范工程检验第八章:安全防范工程验收第一章总则一、概述《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是我国安全防范领域第一部内容完整、格式规范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该规范总结了我国安全防范工程建设2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是一部既具有实践性、适用性,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该规范对安全防范工程的现场勘查、工程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质量要求,较好地贯彻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我国安防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该规范的贯彻实施,对于确保安防工程的质量,维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安全防范工程设计、高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普通风险对象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安全防范工程施工、安全防范工程检验、安全防范工程验收。
该规范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共有8章,36节,384条,501款。
其中9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一)制定《规范》的背景及编制过程1.立项背景安全防范工作是公安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安全防范行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经济产业。
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安全需求的全面增长,特别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同时规划建设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已成为安防业和建筑业的共同需求。
和消防安全系统一样,技术防范系统是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防范设施。
与消防系统工程不同的是,我国消防工作上有消防法,下有一系列配套的消防产品标准和消防工程标准,消防工程的建设一直被纳入工程建设的计划管理之中,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的设,由于起步较晚,法规尚不健全,一直未能正式纳入国家工程建设的计划管理之中,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安防事业的发展。
某保密室安防设计方案

某保密室安防系统工程设计方案中国通信建设北京工程局有限公司目录一、前言 (1)二、需求分析 (1)三、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2)四、设计依据 (3)五、设计原则 (3)六、各系统设计方案 (4)第一部分、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 (4)1、概述 (4)2、设计依据 (5)3、系统设计 (5)第二部分门禁系统设计方案 (8)1、需求分析 (8)2、设计依据 (9)3、设计原则 (9)4、建设目标 (9)5、技术方案 (10)6、产品介绍 (11)第三部分、室内防盗报警系统 (13)1、用户需求 (13)2、设计依据 (13)3、系统设计 (14)一、前言目前主要采取传统地“人防”为主地模式,即在重点要害部位部署大量警卫力量.这样做消耗兵力大、监控“盲区”多、工作效率低,管理水平落后,安全隐患明显增加,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保密室安全保卫工作地要求.因此,建立先进地保密室安全防范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二、需求分析在保密室建立一套安全防范系统,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三、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1、指导思想按照“可靠、实用、经济、先进”地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安防系统建设地经验和先进成熟地技术,综合考虑,力争建设一个可靠实用、功能完善、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地安防系统.2、建设目标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电视监控、门禁、报警系统,发挥技术预防作用,提高某核心部位和重要部位地监控能力和预警防范能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四、设计依据1、某保密室安防系统要求2、规范和标准系统设计应遵守国家现行地规范与标准,未制定地规范可参照相应地国际标准.本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依据地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包括:(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T16-92(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4)《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12-2000(5)《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68(6)《国际商务布线标准》ISO/IEC11801(7)《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KJ-90(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9)《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10)《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设计规范》GB/T16572-1996(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200-94(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点安全规范》GB50194(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16)《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6(1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五、设计原则1、保证建成后地安防系统能适应部队安全管理地需要,建立相应地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网络信息集成.2、系统设计应采用先进、成熟、实用地主流技术,进行系统地优化集成设计.系统软、硬件配置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以适应系统灵活组网、扩展和系统能力提升地需要,并具有较强地系统兼容性.4、系统配置采用长期动态寿命地产品,不能使用短期过渡性技术地产品.系统设备配置在保证系统可靠性、先进性地同时,应本着经济、实用、合理地原则,使系统具有良好地性能比、价格比.6、系统必须具有极高地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和易维护性.系统采用设备和部件地视频输入和输出阻抗以及电缆地特性阻抗均应为75Ω.根据“等级风险防护”地要求,所选用地设备质量可靠,技术性能先进,关键设备均通过国际和国内认证,前端设备与建筑风格地美观浑然一体,中心控制室设备预留部分今后可扩充容量地端口.六、各系统设计方案第一部分、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1、概述安全防范闭路监控系统作为一项先进地高科技技术防范手段,通过安装在室内地前端摄像机,将图像传送到管理中心,进行统一全方位监控监视,形成幕帘状警戒面包围建筑,以立体空间监控某重要部位,使管理人员全面掌握保密室地动态,阻止治安事件发生.系统可以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镜头、云台等)直接观看被监控场所地一切情况;把被监控场所地图像内容传送到监控中心,使被监控场所地情况一目了然.同时,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还可以与防盗报警、门禁控制系统等其它安全技术防范体系联动运行,使防范能力更加强大.闭路监控系统通过数字硬盘录像机可以把被监视场所地图像全部或部分地记录下来,为日后对某些事件地处理提供了方便条件及科学、重要依据.2、设计依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1-200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3、系统设计3.1设计目标1.要建成一个渠道畅通、信息完整、互相配套、互相印证、管理集中地多功能、全方位地防范体系;2.达到向科技要安全,向管理要效益地目标;3.系统全面采集各个环节地信息,实现实时监督和控制,为首长及时提供方便、准确地信息服务;4.在发生意外事件、事故时,为侦破案件提供有效地线索或证据;3.2设计思想1.系统实用性设计地内容应符合各建筑实际需要,不能华而不实.如果片面追求系统地超前性,势必造成投资过大,系统离实际需要偏离太远.因此,实用性是首先应遵循地第一目标.2.系统实时性系统中任何一个关键部分出现差错或停机将直接影响到系统地可靠性, 因此,系统中地各部分应尽可能属于不停机系统, 以保证系统工作正常运行.3.美观性在满足系统各项功能地前提下,在对摄像机进行选型时,应尽量选择美观大方,并能与周围环境协调搭配地摄像机.4.系统安全性系统中选用地设备器材基本为当今世界上较为流行地名牌产品,都经过无数实践地检验,保证了系统地可靠性;所有设备及配件在性能安全可靠运转地同时,还应符合中国或国际有关地安全标准,并可在非理想环境下有效工作.另外,系统安全性还应体现在信息传输及使用过程中,不易被劫获和窃取等方面.5.系统可扩展性监控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用户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因此系统地设计与实施应考虑到将来可扩展地实际需要,采用开放式设计,大大提高系统地兼容、扩展性,不但可以方便扩展系统规模,灵活增减或更新各个子系统,也可将系统升级,满足不同时期地需要,保持长时间领先地位,使其更具先进和科学色彩,成为闭路监控系统地典范.6.系统易维护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地维护应尽量做到简单易行.系统地运转真正做到开电即可工作,插上就能运行地程度.而且维护过程中无需使用过多专用地维护工具.3.3功能描述可选地屏幕显示每台监视器可显示日期/时间,视频输入编号,用户定义地视频输入或目标地标题、报警标题和监视状态.屏幕显示使用白底黑字.用户可设置是否显示以下内容,视频输入编号和监视器状态,视频输入/目标(预置场景)标题和日期/时间.显示文字地控制包括:水平/垂直移动和高密度,所有这些调整都通过键盘进行.摄像机编号对于每个视频输入,用户可指定一个数字编号去代替缺少地视频输入编号,这样可帮助操作人区分视频输入,尤其是在多层建筑中.监视器巡视巡视是一个包含多台摄像机位置地序列.操作员可随时为巡视定义输出.每个摄像机位置包括一个关联地预置场景,图像和/或辅助触点动作.同一个视频输入可插入到同一个巡视地多个位置上.巡视可正向或反向运行.被监视器划去地视频输入将不显示.通用巡视可建立多巡视以随时调用到监视器上.每个巡视有多个视频输入地位置,每个位置还包括一个独立地驻留时间、目标和一个辅助触点动作,巡视可正向或反向运行.将多个视频输入同时切换到多个输出 .多个相互独立地组(成组切换),每组包括多个视频输出(每个有一个目标和一个辅助触点动作),可通过手工或作为通用巡视地一部分被调用.成组切换成组切换即将多个视频输入同时切换到多个输出 .多个相互独立地组(成组切换),每组包括多个视频输出(每个有一个目标和一个辅助触点动作),可通过手工或作为通用巡视地一部分被调用.可对报警输入编程,切换任意视频输入或成组地视频组输入到任意一个或多个输出.每个视频输出选择多种报警显示/清除方法中地一种.报警显示模式用户可为每个视频输出选择报警显示模式.保持方式:显示第一个报警直到被清除,以后发生地报警按顺序排队.顺序方式:顺序显示多个报警,每个显示一定时间.顺序与显示方式:显示第一个报警在一台监视器,直到报警被清除.其它报警按顺序显示在下一台监视器上.内部视频丢失检测提醒用户视频输入出现部分或全部丢失地情况.检测电路可检测每路视频输入是否丢失视频同步或丢失25%,50%或75%地视频信号.智能编程可对每台摄像机地图像显示信道、画面停留时间、时序切换组合方式、各分控点控制地电视摄像机和级别优选地设定,可对每台摄像机画面所迭加地时间/日期/地址字幕地预置,分配报警监视器,设定报警布、撤防时间等进行编程操作.并具有功能设置后地存储功能,停电后仍能保存所有地信息;图像处理功能系统软件可以提供强大地图像处理功能,调节图像地亮度和对比度等,即使是在很低地照明度情况下,也能得到高质量地被监控对象地图像,并且可以将图像保存为通用格式(增加PC 及相应软件),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中进行进一步地处理.也可选择采集多幅图像,同时对图像进行监控,并可对图像进行缩放和漫游及对图像地重要部位作局部放大处理.报警及联动功能系统可进行视频信号丢失报警、视频图像活动报警、外接报警探头报警等,系统与报警系统实现联动,通过矩阵控制主机及配套设备,将监控和报警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报警后自动开启相关地摄像机和照明电源,自动将报警画面切换至预先指定地监视器上,并迭加报警日期/时间/信息(警情地点和类别)字符同时自动开启录像机进行报警现场录像;应用图文管理软件(可扩展),在计算机上设置平面图,直观清楚、准确地将整个营区每一个设防点展现于管理人员眼前,提高整个营区重要区域地安全系数.A、报警信号与摄像机连锁控制、录像机与摄像机联动控制;B、报警设备与中心录像设备进行报警联动控制;C、闭路监控系统与门禁系统地联动控制;统一管理、集中监控简单统一地中心控制方式.在中心控制室,值班人员是通过“点对点”多任务图形窗口化地操作接口进行管理控制地,各种监控设备(如摄像机等)都可直观地用模拟实际地文字标注在平面图地实际位置上,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地浏览和管理该设备地运作.发生报警事件或其它事件(如夜间有人上楼),操作系统会自动以形象地方式显示有关信息和发生声光提示,值班人员从电脑上可以马上了解到信号源发生地、信号类别和发生原因,从而相应做出处理.扩展功能采用硬件数字压缩监控系统,可随计算机地不断升级而升级,再发展潜力巨大.可在原有地监控系统基础上升级或改装,并保留部分原有设备不至于浪费.视频共享图像经硬件压缩后通过公共电话线或者局域网、广域网远程传输,再以软件解压重现压缩后地视频图像,通过调制器与解调器在公共电话线或者局域网、广域网上发送与接收,在接收端通过软件解压重现画面.3.4闭路监控系统技术方案设计安全防范系统中地闭路监控子系统由前端摄像机、信号传输部分、显示与记录部分、控制部分组成.3.4.1安全防范闭路监控系统前端摄像部分设计闭路监控系统前端设置红外半球摄像机1台.3.4.2安全防范闭路监控系统显示记录部分设计记录部分设计4路PC数字硬盘录像机1台、显示部分设计17寸液晶显示屏1台.3.4.3安全防范闭路监控系统控制部分设计通过鼠标对监控软件地操作,实现对监控系统地控制.第二部分门禁系统设计方案1、需求分析在某重点部位安装门禁系统,对人员地出入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2、设计依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安全防范工程工序与要求》GA/T7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0-94GA/T75-9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16-9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63、设计原则安全及可靠性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即将任务分配给系统中每个现场处理器,免除因系统内某个设备地损坏而影响整个系统地运行.扩展性及灵活性系统具有可扩充性,以便将来扩展网络服务范围地需要.系统可在日后增加现场控制器及操作员终端而不影响本系统操作.实用性系统配置强调实用性,技术上应符合先进技术地发展趋势.系统中地一卡通系统足够应付日后技术地快速发展,现阶段地投资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及保护.同时注意系统配置地经济效益.经济性:系统配置应满足性能价格比在各种同类系统和条件下达到最优,并充分考虑系统运行成本,并使之达到最小化.开放性:系统配置遵循开放性原则,各系统应提供国际标准地软件、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多方面地接口与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地灵活性、兼容性和可移植性.4、建设目标1.可控制多个用户,系统容量满足扩展要求;2.可按时段方便地设置为任意开关门或读卡开门等方式;对部分重点区域实现两人同时读卡+双人指纹开门地方式(可选);3.通道门安装断电常开型电控锁;4.系统能以电子地图方式显示所有门禁控制点信息;5.实现考勤功能,可设置自动记数功能,随时查询进、出办公楼地总人数和办公楼内现有人数;6.可实现与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联动功能,在有人员出入时,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可自动进行录像;在出现异常情况时,闭路电视监控子系统既可自动进行录像又能在电视墙上显示相应区域地图像;7.系统应具有声光报警功能.5、技术方案5.1功能门禁子系统地基本功能是可以在指定时段按授权出入允许地区域,实时监控,随时设置统开、统关,或指定若干通道门开关,可随时查询、统计、分析出入信息档案,感应卡读写距离在10CM以上,支持远程通信控制功能.考勤管理是门禁子系统地附加功能,利用门禁子系统地出入门禁信息用专用软件实现考勤管理功能,软件可以对机关人员地上下班时间,法定节假日,以及加班、请假、出差登记等自动生成个人、部门出勤报表,查询方便,数据准确,全面实现考勤管理工作地自动化和考勤无纸化,避免各种人为因素造成地考勤记录失真等弊端.5.2系统组成硬件设备包括管理计算机、系列控制器、通讯转换器、系列读卡器、出门按钮及紧急玻璃破碎开关等设备.软件主要是门禁控制软件1、系统结构RS485结6、产品介绍1、控制器NSL4控制器是纯粹地工业化控制器,坚固可靠.系列控制器采用集成化设计,集处理、存贮、通讯功能于一块4层印制电路板上,具有多重电气保护措施,选用记忆接口处理单元,具有很高地稳定性和可靠性.支持多种读卡技术,包括感应卡、磁卡、条码卡、水印卡、生物识别和各种韦根接口键盘,可进行卡识别、密码识别、卡加密码或指纹和卡双重识别.系列控制器是多年全球经验积累地结晶,工业控制级工艺,使得目前系统易于安装,易于维护,易于升级,易操作,控制两个门,管理上完全独立.控制器有4路报警输入,3路控制输出.可完成局部和全局地联动控制.标准内存可管理2000个用户,可以扩展到10000用户.控制器可以脱离控制网络独立工作,并保存4000条各种事件记录,锂电池提供5年地失电数据保护.控制器具有超低功耗,小于2瓦,停电情况下,同样容量地后备电池支持更长久.2、识别设备非接触智能读卡器•韦根输出•门框安装•尺寸:86盒大小•读取范围:5到15厘M3、输入设备控制器地输入点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通过软件灵活定义,例如定义为出门按钮输入或报警监视输入,作为报警监视输入,可以连接门磁开关或各种状态探测器及钥匙开关等,用以监视设备状态、实现防盗报警和巡逻确认功能,并可以通过软件、读卡或输入密码进行布防和撤防.经过软件设置,输入点地状态变化可以连动整个系统内地任意一个或一组输出点动作,并以多种方式在计算机上产生提示反映(声音、电子地图、文字框等等),常用于与消防系统地联动.4、输出设备磁力锁输出设备是由门禁控制器输出继电器控制地各种执行设备,包括电锁、挡车器、声光报警器、和开关其他用电设备.动作与否及动作种类(脉冲、定时、翻转等),则根据控制器对识别设备和输入设备地信号进行甄别执行,或由软件直接操作.电锁包括:电插锁、磁力锁、电锁口,大部分电锁都是采用断电开作到消防标准,但有地特出情况要求安装断电锁,一旦断电门将可钥匙打开门,保证屋内东西以免丢失.同时也考虑到消防地要求可以实现在紧急情况人员不用刷卡将可逃生,在每个门地内侧加装了紧急逃生钮,如有问题击碎玻璃破碎电锁电将被断.在重要通道可以安装滚闸人员将排队进出,防止了人员不刷卡跟着进入地情况.第三部分、室内防盗报警系统1、用户需求当系统前端报警探测器探测到人员进入重点防范区域时,能与保安监控系统联动,进行录像和核实,做到事前防范;当确认发生盗情时,能够及时报警通知警卫人员,进行事中干预,确保安全.2、设计依据《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入侵探测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10408.1-2000《入侵探测器第四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GB 10408.4-2000《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16677-199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实验方法》GB16796-199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3、系统设计3.1系统设计目标上对重点部位进行重点防范地安全防范措施,与保安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联动,构建一个从空间到平面地立体安全防范网络,将物防、技防、人防有机结合,有效地防止不法分子入侵和破坏.3.2系统设计思想可靠性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调试、安装等环节都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有关标准及技术防范地要求,贯彻质量条例,保证系统地可靠性.在设计中应用地技术必须是成熟地,稳定地;系统选用地设备(前端、主机、多媒体技术、传输介质及处理系统等)要经过UL等国际质量认证机构认证,系统设备可靠性高,故障率低.系统采用UPS集中供电方式,停电后系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8小时.先进性从现代技术发展地前瞻性出发,引进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系统要求具有网络化传输功能,具体体现如下:●系统采用标准通信协议、开放性好、易于升级.●系统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地控制技术,通过网络实现联结,易于扩展.●着眼于自动化与智能化,人防与技防有机结合.●采用成熟可靠地监控报警系统,操作简便.●系统具有自身地安全防范措施,防止非法用户地使用.●采用模块式结构,便于维护.经济性在满足系统功能地前提下,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地基础上,合理选择设备.不但满足了防盗报警要求,还降低了系统地成本.3.3技术方案设计防盗报警系统由前端探测器部分、信号传输部分、控制部分组成.系统采用统一管理、集中可控原则.系统控制部分由硬盘录像机实现,系统采用星型接法.3.3.1前端探测器设备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主要设置红外幕帘1台和三鉴探测器1台.3.3.2控制部分设置报警主机1台.报警主机功能:●四个报警防区●远程布防撤防●远程现场监听●远程警号操作●警戒功耗小于25mA●六组报警电话号码●10秒报警录音留言●电话外线防剪线功能●主机有紧急求助按钮●主机面板带按键输入●24小时后备电源供电●延时布防设置(延时时间可设定为0~90秒)●延时报警设置(延时时间可设定为0~90秒)●警号鸣响时间设置(时间可设为1~25分钟)●各防区可单独关闭和打开,不受遥控器布防影响●电话外线防剪线功能可自行选择关闭和打开(在不需要电话拨号地场所可选择关闭电话外线防剪线功能)遥控器上设有有声紧急求助按钮(报警时发声和拨号)及无声紧急求助按钮可在各个防区配多个无线门磁开关和无线人体红外探测器●联网功能,能与接警中心电脑联网.。
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

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第九版)教育部考试中心二〇〇七年三月目录前言.............................................................................. 引言.............................................................................. 提要.............................................................................. 1.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通用技术规范................................................1.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4 系统设计原则..................................................................................................................1.5 系统结构 ........................................................................................................................1.6 系统技术要求..................................................................................................................1.7 系统设备要求..................................................................................................................1.8 音视频传输要求...............................................................................................................1.9 安全性要求 .....................................................................................................................1.10 电磁兼容性、电源要求....................................................................................................1.11 音视频编码检测技术要求.................................................................................................1.12 可靠性要求....................................................................................................................1.13 音视频调用和控制流程说明..............................................................................................2.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通用管理规范................................................2.1 巡查中心等级划分与基本建设要求......................................................................................2.2 系统涉密信息管理与安全性管理规范...................................................................................2.3 报警处置操作与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管理规范 ......................................................................3.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专业技术标准................................................3.1 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3.2 系统服务器技术要求.........................................................................................................3.3 用户终端设备..................................................................................................................3.4 设备端口定义.................................................................................................................. 附录A. 推荐采用的网上巡查系统组网模式 ................................................. 附录B. 已建系统的兼容解决方案 ......................................................... 附录C. 规范性引用文件摘抄............................................................. 附录D. 建议音视频编解码的测试方法 ..................................................... 附录E. 云台控制指令定义...............................................................前言请注意,本规范的基本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规范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保密室系统建设方案

保密室系统建设方案一、前言目前主要采取传统的“人防”为主的模式,即在重点要害部位部署大量警卫力量。
这样做消耗兵力大、监控“盲区”多、工作效率低,管理水平落后,安全隐患明显增加,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保密室安全保卫工作的要求。
因此,建立先进的保密室安全防范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二、需求分析在保密室建立一套安全防范系统,包括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和报警系统。
三、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1、指导思想按照“可靠、实用、经济、先进”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安防系统建设的经验和先进成熟的技术,综合考虑,力争建设一个可靠实用、功能完善、达到国内较先进水平的安防系统。
2、建设目标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电视监控、门禁、报警系统,发挥技术预防作用,提高某核心部位和重要部位的监控能力和预警防范能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四、设计依据1、保密室安防系统要求2、规范和标准系统设计应遵守国家现行的规范与标准,未制定的规范可参照相应的国际标准。
本工程智能化系统设计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包括:(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T16-92(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4)《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12-2000(5)《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68(6)《国际商务布线标准》ISO/IEC11801(7)《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KJ-90(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9)《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10)《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设计规范》GB/T16572-1996(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200-94(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点安全规范》GB50194(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16)《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6(1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7401(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五、设计原则1、保证建成后的安防系统能适应部队安全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网络信息集成。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前言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是GA 27-199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的》的修订版。
本标准与GA 27-1992 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1. 增加了新的名词术语,如:单位风险、部位风险、目标风险、单位防护、目标防护、入侵延迟、处警响应时间等;2. 规定了实体防护装置防破坏能力的要求;3. 规定了保卫人员到达现场的要求;4. 对原标准的章节和内容重新做了调整: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对原标准第3、4、5章(现标准第4、5、6章)的内容进行了充实和补充.将原标准的第6章“组织措施”和第7章“认定、审批与验收”合并为一章:“管理要求”。
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联合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公安部三局、公安部一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文起、刘起富、杜绍熔、顾岩、刘希清、杨志蓬、刘铭威。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文物系统博物馆及其藏品、藏品部位风险等级的划分、防护级别的确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忽然管理要求。
本标准试用于文物系统博物馆,也试用于考古所、文物管理所、文物商店、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文物系统博物馆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使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于本标准。
GB/T 16571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试用于本标准。
智能安防平台投标书模板

目录1.系统概述 (2)1.1 建设背景 (2)1.2 建设原则 (3)1.3 设计依据 (4)1. 系统架构 (6)1.4 系统总体架构 (6)1.5 系统逻辑架构 (8)1.6 系统数据流程 (10)1.7 系统性能指标 (11)1.7.1 人像识别系统 (11)1.7.2 用户网络环境 (12)1.7.3 其他性能指标要求 (12)1.8 系统关键技术 (12)1.8.1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识别算法和行为分析算法 (12)1.8.2 全新云架构,微服务化设计 (13)1.8.3 强大的智能能力资源池 (13)2. 系统功能 (14)2.1. 人脸抓拍子系统 (14)2.1.1. 设备管理 (14)2.1.2. 抓拍功能 (15)2.1.3. 比对功能 (16)2.1.4. 事件回溯 (17)2.2. 人脸布控子系统 (19)2.2.1. 以图搜图 (19)2.2.2. 区域防控 (21)2.2.3. 布控抓拍 (22)2.2.4. 布控设置 (24)2.2.5. 人脸属性分析 (27)2.3. 人脸追踪子系统 (28)2.3.1. 多人物共同检索 (28)2.3.2. 人物轨迹图 (30)2.3.3. 数据可视化 (32)1.9 术语释义 (34)人脸识别技术 (34)人脸识别流程 (35)公安业务库 (36)1.10 建设原则 (37)1.11 设计依据 (38)1.12 设备选型 (42)1.系统概述1.1建设背景20**年,随着人工智能算法能力的大幅提升,业内掀起了人脸识别应用浪潮,加速推进了城市前端采集点位的建设效率,多数城市前端点位覆盖能力直线上升,以“人脸识别”为核心技术的城市级人像防控系统的建设,逐步将“事后被动侦查”转换到“事前主动预警”。
但目前,人像防控系统实战应用能力仍然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业内存在多家算法厂家,不同地市、区县,采用系统方案架构不尽相同,算法厂家各自为阵,数据源无法互通,应用开展受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内部及周边地区安全技术防范用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技术要求,是设计、验收安全技术防范用电视监控系统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以安防监控为目的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的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技术内容仅适用于模拟系统或部分采用数字技术的模拟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T 15211-1994 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 15408-1994 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idt IEC 60839-1-2)GB 16796-1997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 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JGJ/T 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视频video基于目前的电视模式(PAL彩色制式,CCIR黑白制式625行,2:1隔行扫描),所需的大约为6 MHz或更高带宽的基带信号。
3.2视频探测 video detecting采用光电成像技术(从近红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感知并生成视频图像信号的一种探测手段。
3.3视频监控 video monitoring利用视频探测手段对目标进行监视、控制和信息记录。
3.4视频传输 video transmitting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直接或通过调制解调等手段,将视频图像信号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从一台设备传到另一台设备。
本系统中通常包括视频图像信号从前端摄像机到视频主机设备,从视频主机到显示终端,从视频主机到分控,从视频光发射机到视频光接收机等。
3.5视频主机 video controller/switcner通常指视频控制主机,它是视频系统操作控制的核心设备,通常可以完成对图像的切换、云台和镜头的控制等。
3.6报警图像复核vide check to alarm当报警事件发生时,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实时调动与报警区域相关的图像,以便对现场状态进行观察复核。
3.7报警联动 action with alarm报警事件发生时,引发报警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进行动作(如报警图像复核、照明控制等)。
3.8视频音频同步environmental of video and audio指对同一现场传来的视频、音频信号的同步切换。
3.9环境照度 environmental illumination反映目标所处环境明暗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参见附录A。
3.10图像质量picture quality指能够为观察者分辨的光学图像质量,它通常包括像素数量、分辨率和信噪比,但主要表现为信噪比。
参见附录A。
3.11图像分辨率picture resolution指在显示平面水平或垂直扫描方向上,在一定长度上能够分辨的最多的目标图像的电视线数。
参见附录A。
3.12前端设备terminal device指分布于探测现场的各类设备,在本系统中,通常指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设备(如镜头、云台、解码驱动器、防护罩等)。
3.13分控 branch console通常指在中心监控室以外设立的控制和观察终端设备。
3.14视频移动报警 video moving detecting指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现场图像变化,一旦达到设定阈值即发出报警信息的一种报警手段。
3.15视频信号丢失报警video loss alarm指视频主机对前端来的视频信号进行监控时,一旦视频信号的峰峰值小于设定值,系统即视为视频信号丢失,并给出报警信息的一种系统功能。
4技术要求4.1 系统基本构成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一般由前端、传输、控制及显示记录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前端部分包括一台或多台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镜头、云台、防护罩、解码驱动器等;传输部分包括电缆和/或光缆,以及可能的有线/无线信号调制解调设备等;控制部分主要包括视频切换器、云台镜头控制器、操作键盘、各类控制通信接口、电源和与之配套的控制台、监视器柜等;显示记录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等。
根据使用目的、保护范围、信息传输方式、控制方式等的不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可有多种构成模式。
本标准仅对各种不同类型视频监控系统的共同部分提出了通用技术要求。
各种不同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共同部分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共同部分基本组成4.2系统设备要求4.2.1 系统各部分设备选型4.2.1.1应满足现场环境要求和功能使用要求,同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关技术要求。
4.2.1.2前端设备可为分离组合型摄像机、也可为一体化摄像机。
4.2.1.3传输设备可以为普通的电缆,也可以为光调制解调设备与光纤配合,也可以为微波开路传输设备。
4.2.1.4显示设备可以是普通的电视机、专业监视器,也可以是显示器和/或其他设备如投影机、组合大屏幕等;记录设备可以为普通录像机,长时延录像机,也可以是数字记录设备如数字硬盘录像设备,以及可能配置的多画面分割器、大屏幕控制器等。
4.2.1.5显示设备的配置数量应满足现场监视用摄像机数量和管理使用的要求,即应合理确定视频输入输出的配比关系。
4.2.1.6显示设备的屏幕尺寸应满足观察者监视要求。
4.2.1.7数字图像记录设备应根据管理要求,合理选择。
设备自身应有不可修改的系统特征信息(如系统“时间戳”、跟踪文件或其他硬件措施),以保证系统记录资料的完整性。
4.2.1.8控制设备中的切换器与云台镜头控制器等可以是分离的,通常在稍大的系统内,切换器、云台镜头控制器等采用集成式设备。
4.2.2协调性各种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保证系统的图像质量损失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3 系统设计要求4.3.1 规范性和实用性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应基于对现场的实际勘察,根据环境条件、监视对象、投资规模、维护保养以及监控方式等因素统筹考虑。
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有关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要求,符合有关设计规范、设计任务书及建设方的管理和使用要求。
4.3.2先进性和互换性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在技术上应具有适度超前性和设备的互换性,为系统的增容和/或改造留有余地。
4.3.3准确性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在现场环境条件和所选设备条件下,对防护目标进行准确、实时的监控,应能根据设计要求,滑晰显示和/或记录防护目标的可用图像。
4.3.4完整性4.3.4.1系统应保持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的原始完整性和实时性,即无论中间过程如何处理,应使最后显示/记录/回放的图像和声音与原始场景保持一致,即在色彩还原性、图像轮廓的还原性(灰度级)、事件后继性、声音特征等方面均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相似性(主观评价),并且后端图像和声音的实时显示与现场事件发生之间的延迟时间应在合理范围之内。
4.3.4.2除4.3.4.1外,还应对现场视频探测范围有一个合理的分配,以便获得现场的完整的图像信息,减少目标区域的盲区。
4.3.4.3当需要复核监视现场声音时,系统应配置声音复核装置(音频探测)。
4.3.5联动兼容性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与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联动。
当与其他系统联合设计时,应进行系统集成设计,各系统之间应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
对于中型和大型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够提供相应的通信接口!以便与上位管理计算机或网络连接,形成综合性的多媒体监控网络。
4.4 系统功能要求4.4.1概述系统应具有对图像信号采集、传输、切换控制、显示、分配、记录和重放的基本功能。
4.4.2视频探测与图像信号采集4.4.2.1视频探测设备应能清晰有效地(在良好配套的传输和显示设备情况下)探测到现场的图像,达到四级(含四级)以上图像质量等级。
对于电磁环境特别恶劣的现场,其图像质量应不低于三级。
4.4.2.2视频探测设备应能适应现场的照明条件。
环境照度不满足视频检测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
4.4.2.3视频探测设备的防护措施应与现场环境相协调,具有相应的设备防护等级。
4.4.2.4视频探测设备应与观察范围相适应,必要时,固定目标监视与移动目标跟踪配合使用。
4.4.2.5音频探测范围应与其监测范围相适应。
4.4.3控制4.4. 3.1根据系统规模,可设置独立的视频监控室,也可与其他系统共同设置联合监控室,监控室内放置中心控制设备,并为值班人员提供值守场所。
4.4.3.2监控室应有保证设备和值班人员安全的防范设施。
4.4.3.3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功能操作应在控制台上进行。
4.4.3.4大型系统应能对前端视频信号进行监测,并能给出视频信号丢失的报警信息。
4.4.3.5系统应能手动或自动操作,对摄像机、云台、镜头、防护罩等的各种动作进行遥控。
4.4.3.6系统应能手动切换或编程自动切换,对所有的视频输入信号在指定的监视器上进行固定或时序显示。
4.4.3.7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存储功能,在市电中断或关机时,对所有编程设置、摄像机号、时间,地址等信息均可保持。
4.4.3.8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与报警控制器联动的接口,报警发生时能切换出相应部位摄像机的图像,予以显示和记录。
4.4.3.9系统其他功能配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和冗余度要求。
4.4.3.10大型和中型系统应具有与音频同步切换的能力。
4.4.3.11根据用户使用要求,系统可设立分控设施;分控设施通常应包括控制设备和显示设备。
4.4.3.12系统联动响应时间应不大于4s。
4.4.4信号传输4.4.4.1信号传输可以采用有线和/或无线介质,利用调制解调等方法;可以利用专线或公共通信网路传输。
4.4.4.2各种传输方式,均应力求视频信号输出与输入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详见4.3.4.1。
4.4.4.3信号传输应保证图像质量和控制信号的准确性(响应及时和防止误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