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十二个月

古罗马的十二个月
古罗马的十二个月

古罗马的十二个月

一月 Januarius

在罗马传说中,有一位名叫雅努斯的守护神,生有先后两副脸,一副回顾过去,一副要眺望未来。人们认为选择他的名字作为除旧迎新的第一个月月名,很有意义。英语January,便是由这位守护神的拉丁文名字January演变而来的。

二月 Februarius

每年2月初,罗马人民都要杀牲饮酒,欢庆菲勃卢姆节。这一天,人们常用一种牛、草制成的名叫Februa的鞭子,抽打不育的妇女,以求怀孕生子。这一天,人们还要忏悔自己过去一年的罪过,洗刷自己的灵魂,求得神明的饶恕,使自己成为一个贞洁的人。英语2月February,便是由拉丁文Februar-ius(即菲勃卢姆节)演变而来。

三月 Martius 3月

原是罗马旧历法的1月,新年的开始。凯撒大帝改革历法后,原来的1月变成3月,但罗马人仍然把3月看做是一年的开始。另外,按照传统习惯,3月是每年出征远战的季节。为了纪念战神玛尔斯,人们便把这位战神的拉丁名字作为3

月的月名。英语3月March,便是由这位战神的名字演变而来的。

四月 Aprilis

罗马的4月,正是大地回春,鲜花初绽的美好季节。英文4月April便由拉丁文April(即开花的日子)演变而来。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五月 Maius

罗马神话中的女神玛雅,专门司管春天和生命。为了纪念这位女神,罗马人便用她的名字--拉丁文Maius命名5月,英文5月May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六月 Junius

罗马神话中的裘诺,是众神之王,又是司管生育和保护妇女的神。古罗马对她十分崇敬,便把6月奉献给她,以她的名字--拉丁文Junius来命名6 月。英语6月June便由这位女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七月原名Quintilis,后改Julius

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原名Sextilis 后改Augustus

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屋大维是生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原来应排为小月,从二月中抽出一天补上,变为大月,将后面的月份重新排大小月。

九月 September

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十月 October

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 Novembris

拉丁语“第九”的意思。罗马市民和元老院要求当时的罗马皇帝梯比里乌斯用其名命名11月。但梯比里乌斯没有同意,他明智地对大家说,如果罗马每个皇帝都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月份,那么出现了第13个皇帝怎么办?于是,11月仍然保留着旧称Novem。英语11月November便由此演变而来。

十二月 December

拉丁语“第十”的意思。罗马皇帝琉西乌斯要把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用他情妇的Amagonius的名字来命名,但遭元老院的反对。于是,12月仍然沿用旧名Decem。英语12月December,便由此演变而来。

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弄清楚公历元旦的来历,只看到几个威名赫赫的大人物:恺撒、渥大维、梯比里乌斯。

没错,一切都要从他们开始。

浅谈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的异同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的异同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西欧古典文明,它们关系密切,人们也总是将二者相提并论。“光辉的希腊,伟大的罗马”,这是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特点的高度概括。如果说古代中国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源头,那么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却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头,罗马文化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 古希腊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足可见其文化内涵的深刻性。希腊是城联邦,各城即是独立的奴隶制国家,没有统一的政体。所谓的希腊文明是个包罗万象的文明,主要是包括雅典文明、特洛伊文明、斯巴达文明等等。比较注重文学、哲学、数学、天文学等科学,总得来说都是比较先进。 古罗马文化及其文化特征: 罗马文明更为复杂,一般我们说的古罗马文明好象说的是罗马第一帝国以及此前的罗马共和国。罗马从政体上看是统一的,实行联邦民主制度。较早地开创和实践了民主的概念。政体上很像现在的美国。与希腊文明相比较,罗马是个强大的国家,但文明远落后与希腊。因此罗马的文明是从希腊继承来的。这点与我国古代元、清等朝代有相似之处。古罗马受斯巴达很大,崇尚意志,有一种潜在的唯心哲学的雏形。另外,罗马的疆土的广大,使得罗马文明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包括继承吸收了希腊文明、迦太基文明、绯尼基文明、日尔曼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明等等。典型的强式文化,影响力大、多样、开放。在哲学、文学、建筑等方面,为全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比他们的不同: 一、政治与民主 一谈到民主,我们就会想到当代西方的“人权”社会,但民主这个字眼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希腊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给予几百人或几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与自由民参与政事的权力。当时希腊民主的要义就是:多数人的统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人生活自由。虽然此时的民主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只是对于公民的民主,但在几千年前,这种观点己远远超越了它的那个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的民主,我认为它们的内涵是一致的。虽然当代西方政界口口声声说的是“人人平等,维护人权”,可是这种民主真实存在吗?比如美国,它的政治还是掌握在少数有钱有权的大资本家手中,体现在表象上是一个由其资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国总统。处于中,下层的公民在很多时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于“民主”的假象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民主和古希腊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 古罗马早期的政治体制是仿照希腊的,后期从奥古斯都·凯撒起,“民主”便不存在了,转为君主专制,直到它的灭亡。罗马人最大的贡献是立法。在贵族

古罗马艺术鉴赏

古罗马艺术鉴赏 古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马其顿希腊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希腊大帝国时,在意大利半岛台伯河流域又兴起了一个国家,它经历600年左右的发展终于成为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大帝国。它于公元前146年征服了希腊本土,公元前30年击溃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自此,原来为希腊所统治的广大地区,包括希腊本土全部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成为希腊之后的西方政治、文化的中心。 罗马本身的艺术并不发达,当罗马人征服了许多文化艺术繁荣的国家,将那里的大量艺术品,尤其是雕塑和绘画当做战利品劫运到罗马,同时还把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艺术家、工艺师、工匠等当奴隶和人质集中到罗马,这就为繁荣罗马文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罗马人的艺术观是求实、写实,缺乏幻想和想象力。 古罗马的肖像艺术: 罗马人信仰多神教,相信祖先的灵魂常降临家庭享受祭祀,并保佑家庭成员。有地位的贵族家庭中总设置房间保存祖先的遗容。这遗容是从死者面部翻制的蜡模面具或是根据面具制作的雕像。这种保存祖先遗像的风俗的古罗马盛行肖像雕塑的社会原因。 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古罗马最早的青铜肖像就是运用希腊人和埃特鲁里亚所创造的青铜翻制技术,根据面具翻铸成青铜肖像的。这种肖像酷似真人,没有艺术的创造性,不过它却奠定了罗马肖像特别注重人物面部细节刻画的特点。罗马肖像的精神气质主要通过头部表现,所以罗马雕塑如果缺了头部,余下的部分就没什么意义了。 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求实的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敬神,那样神重于人,而是更重视自己在艺术中的地位。《捧着祖先头像的罗马人》,表现的是罗马人葬仪中出现的情节。在葬仪上送葬人要捧着祖先的遗像参加葬礼,因此肖像雕刻实际上成为这种独特葬仪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这组雕像中通体使用写实手法,着重刻画头部,身体被繁复的衣褶覆盖,质感很强,与头部形成繁简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头部的个性特征。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 因为讲求实际,罗马艺术的最高成就体现在无数的公共建筑上,他们修筑了规模浩大的公路、水道、桥梁、广场、公共浴池等设施。 最早的罗马建筑艺术来源于古希腊,但由于罗马人更注重实用和现实生活的享乐,在希腊主要为神庙增色的技术很快用于为人服务的大型公共建筑,宏伟的竞技场、公共浴室、广场、水道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罗马人爱好奢华,经常在典型的希腊造型基础上加以改造,比如在多利克式柱的柱底再加上一个柱基,把爱奥尼亚式柱头上的卷涡造型加在科林斯式柱头上得到复合式柱头,令建筑形式更为繁复华丽。

浅谈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浅谈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对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逐渐建立罗马文化。纵观这两个在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希腊是罗马的老师,罗马的法律来自希腊雅典;罗马神话基本都是来自希腊神话;罗马的政体吸收了希腊成分。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前146年被罗马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在雅典的领导下,成功抗击了波斯的侵略,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继续繁荣发展。 在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腊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有些古希腊城邦如斯巴达一样奉行君主制,将统治权集中在国王手中;有些城邦则如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由少数人控制的议会进行统治。虽然古希腊所处地域狭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广泛的时间上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发展。仅就政体来分古希腊就经历了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的演变。尤其突出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类对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尝试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形态与民族特性我们在探讨古罗马文化形态时,不得不涉及到古罗马文明的起源。根据英国大史学家阿诺德·约·汤因比的“母文明”与“子文明”学说,只有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才属于母文明,其他都属于子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理所当然地应当纳入子文明的范畴之中。 罗马国家是以罗马城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张而形成的地跨欧、亚、非三州的奴隶制大帝国。罗马城位于意大利半岛,而半岛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是伊达拉里亚人。伊达拉里亚人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便是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它通过商业贸易,外交往来,战争征服等等方式对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施加影响。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同属于地中海文明。在同一片海洋孕育下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从生活习性到社会变迁甚至是思想发展自然会有其相同之处。罗马人自称是特洛伊人埃涅阿斯的后代,当然这个可能只是罗马人抬高身价的做法。罗马人属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拉丁人的一支,之后融合了萨宾人。埃特鲁底亚人等意大利古民族,之后肯定还有希腊人,因为希腊人一直住在意大利南部,称大希腊地区。在罗马公民权普遍授于外省人后成分就更复杂了。 一.政治方面

三、古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教育 在西方教育史上,古罗马的教育也占有重要地位。古罗马不只是古希腊文化教育的传播者,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教育的创造者。古罗马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共和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前1世纪)、帝国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5世纪) (一)王政时期的罗马教育(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1.特点 ①教育场所:以家庭教育为主; ②教育目的:培养军人和农民; ③以农业经济为主。 (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教育(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1.共和国早期的教育 (1)特点:兼有农民和军人双重特点的教育; (2)过程: ①七岁前,家庭教育为主,由母亲抚养; ②七到十六岁,女童由母亲抚养,男童是父子+师徒道德式的教育以及公民教育、各种实践活动。 ③十六岁以后服军(兵)役。 2.共和国后期的教育 (1)特点: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两种教育系统共存。 (2)学制 ①初等教育(卢达斯):读、写、算和《十二铜表法》以及道德格言;私立学校为主;教师地位比较低。 ②中等教育:文法学校;希腊文和拉丁文以及地理、历史、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讲解、听写、背诵为教学方法;教师地位高。 ③高等教育:雄辩术学校或修辞学校,科目内容丰富。 (三)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①国家建立了统一的教育制度。严格监督和控制初等教育,改部分私立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为国立,但绝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初等学校)仍是私立学校。 ②改变了教育目的,把教育目的定位培养效忠帝国的顺民和官吏; ③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由国家委派; ④中等教育:拉丁文法与罗马文学压倒了希腊文法和文学;

⑤罗马帝国出现了法律私立学校、医护学校等; ⑥形式主义的分析教学法(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的方法)盛行。

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特征

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展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纪,这期间,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东罗马帝国消亡,整整进行了一千余年。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又有着上千年的演化历史,反映 在文化与艺术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著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

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 刻方面。 一、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 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 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 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

最新第三讲 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三讲.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1.古罗马的历史 古罗马是典型的奴隶公有制社会,经历了五政时期(前8世纪——前510年),共和时期(前510——前27年),帝国时期(前27——476)。前27年,屋大维在共和制的形式下建立元首制,标志罗马进入帝国时期。476年由于奴隶暴动、引省人民的反抗、蛮族的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 五政时期:国王最高权力包括:贵族咨询委员会、民众大会 共和时期:两名执政官包括:平民会议、元老院 屋大维:元老院授予其“奥古斯都”“大元帅”称号 帝国时期:早期(前27——284),后期(284——467),皇帝戴克里将帝国一分为二,公元313年,皇帝君世坦丁与基督教合作(米兰赦令),此后,皇帝的权力被认为从神那里得来的,而非公民授予的。 2.古罗马政治思想的特点: ①是希腊化影响的一部分,即罗马人用希腊现成的政治理论。为各自的政治要求服务。 ②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始终与政治、军事、立法等实际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现实斗争中形成表现出来的,因此缺乏独立性与系统性。 ③突破了狭隘的整体的城邦概念,从共和国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出发解释国家本质。“共和国”取代“城邦”成为政治研究的主题 3.波利比的政治思想(前201——120) 起源:认为罗马政治制度的形成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是一个不自觉的自然产物。 ①国家理论:描述了各种整体的起源及衰败的历史,把国家的发展看成是在自然本身规律支配下循环往复的过程。经历了专制主义——君主制——暴君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暴君制——专制主义.... 他的理论是柏拉图政体循环论与亚里士多德政体分类学说的综合。 ②混合政体学说:混合政体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种正常政治形式的因素和优点。认为罗马的制度不是单纯建筑在某一种政体因素基础上的,而是包含了三种政体要素,各要素平等具有各自的最高权力。如执政官代表了君主制、元老院代表了贵族制、平民会议代表了民主制。三者权力相互制约,防止对方无限扩张。 他认为任何单一形式的政治理论都容易走向极端,走向衰败,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巩固。

浅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浅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10历教1班肖芳 26 摘要: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而罗马则展现着欧罗巴文明的辉煌。古希腊的建筑开欧洲建筑的先河,从兴起到成就的顶峰,发展成自己的建筑风格—和谐、完美、崇高。而古罗马在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的同时,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因此,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关键字: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柱式 一、古希腊的建筑 古风时期,古希腊的建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形式:爱奥尼亚人城邦形成了爱奥尼亚式建筑,风格秀雅;多立安人城邦形成了多立克式建筑,风格雄健有力。到公元前6世纪,这两种建筑都有了系统的做法,称为“柱式”,柱式体系是古希腊人在建筑艺术上的创造。①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最意味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亚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的说,是一种建筑规的风格。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的建筑。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 古希腊人的生活受控于,所以理所当然的,古希腊的建筑最大的最漂亮的都非神殿莫属。古希腊人认为,神也是人,只是神比人更加完美,他们认为供给神居住的地方也不过是比普通人更加高级的住宅。所以,希腊最早的神殿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后来加入柱式,即神殿前面门廊是由四根圆柱组成,以后又发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纪,前后廊式又演变称希腊神殿建筑的标准形式—“围柱式”,即长方形神殿四周均用柱廊环绕起来,并且正立面和侧立面的柱子的关系为N和2N+1。建筑作为一门有原理、有规则,有计算的科学,是在希腊人手中建立的。古希腊人又是一个追求美得民族,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他们这里得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统一。在地中海的下,他们的神庙熠熠生辉,他们就在这样的广场、剧场、城市中谈论哲学、欣赏悲剧、实现留给人类历史的一段传奇。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9世纪起,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在公元5世纪的古典文化时期达到成熟,产生了雅典卫城这一伟大的、永恒的杰作。 公元前5世纪在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侵略者而建造的雅典卫城,达到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的最高水平,是西方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是建筑界、考古界、艺术界人士以及热爱古典文化的人们的顶礼膜拜的圣地,也是现代希腊人的骄傲。雅典卫城,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的石灰岩山岗上,是祭祀雅典

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

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txt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灯灭时,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 漫谈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不同及原因 9W-24E,36-45N,我们看到地中海的淼淼烟渚之上悠然泊着“三叶扁舟”。从东往西,它们分别叫做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这三个半岛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地域,它们都曾经作为“世界”的中心[1],无限风光:最早的是巴尔干,这里升起了古希腊文明的荣光;紧随其后的是亚平宁,古罗马文明钟情于它;最后轮到伊比利亚,它开启了乘风破浪的大航海时代。在这里,我们来谈一谈其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西欧古典文明,它们关系密切,人们也总是将二者相提并论。然而古希腊与古罗马之间却存有一道鸿沟。譬如橄榄枝与凯旋门——我认为这两个典型的意象能很好的反映它们各自代表的文明的特色,至少能表达其文明进程中一些主流的情绪:希腊向往和平,罗马热衷战争;希腊渴望与自然的血脉相亲相融,罗马梦想在交绕着各种复杂关系的人类社会里披荆斩棘。当然,用橄榄枝与凯旋门来类比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精神差异,这尽管是简便而直观的,但也是危险的。因为那容易使人误以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完全是孑然对立的。而真实的情形当然不是这样。 首先,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不同在于它们文明基调的不同,而这主要源自它们地理位置的差异所造成的各自文明形成初期对东方文化的汲收程度不同。 历史上溯到前三千纪,倘若说,那时的西方人自己已经有了一粒文明的种子,但还需要空气、阳光、土壤和水才能萌发,那么慷慨赠与西方人这些珍贵的生命因子的就是近东的两大文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确,西欧古典文明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东两大文明向外辐射的产物。在遥远的上古,希腊地区在地理上比亚平宁和伊比利亚更显优势,一则希腊的岛屿、良港众多,海上交通非常便利,二则希腊非常靠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样,希腊可以频繁地、充分地与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交流,从而在后者的浸润与滋养下率先成长起来。而罗马位于地中海中部,虽然这在后来有利于它的军事扩张,但在文明之初,这种地理上远离近东文明策源地的情况使它只能依赖希腊的带动来发展自身。这样,希腊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罗马则向希腊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换言之,如果说希腊已经是对东方文化的“二度审美”,那么罗马就只能算是对这个“二度审美”的“二度审美“了[2]。这样“审”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有很大差别——希腊文明的东方色彩浓烈一些;罗马文明的东方色彩淡薄一些。而我们知道,东方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那么希腊与罗马之间在文明基调上的不同就因各自身上所挟之东方色彩之强弱而显现了出来:前者与东方人一样,甚至更加强烈地追求着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后者则比较质朴、粗犷、务实和倾向武力。所以如果要给这样两个文明涂抹颜色,我会为希腊选择如梦如幻的蓝色,为罗马选择如火如荼的红色。

古罗马与古希腊城市特点

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城市特点 摘要:古罗马与古希腊都是孕育欧洲文明的两大古国,而且其城市规划也一直为后人所借用,是现今城市规划的启蒙者。这两个国家传统文化上有相似也有不同,此篇文章则描述了古罗马与古希腊的城市特点。 关键词:城市、文化、希腊、罗马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到拜占庭和中世纪时期,希腊又是东方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汇点。悠久的文明给后代留下了绚丽灿烂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希腊人的,也是全人类的无价瑰宝。希腊文明诞生于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域。与起源于大河流域尽享水土之利的民族相比,这里的自然条件可谓恶劣。 古风时期的希腊城市(雅典、科林斯)为防止来自海上的侵袭,大都与远离海岸,而城堡一般都依靠陡峭地势。希腊的城市往往由两个中心,一个是以城堡、市场和卫城为中心,它们作为城市的管理中心,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地势上也处于城市的高地,另一个是以广场和市场为中心,它位于城市边缘或者处于低地,作为城邦公民集会的场所。此外,在希腊还有其他类型的城市,譬如一些宗教和文化中心。 希腊语"Polis",愿意就是城邦,它是指一座自治城市,但也可能由多座城市组成。地中海天然的山地地形使人们自然的围绕着山体建设城市,城市的最主要活动的中心,城市全 部实在的精华,便是卫城,因为卫城首先是城市神的家园, 自然和历史流传下来的各种神圣职司也都设立在这里,雅典卫城只局限于自身那些高大的建筑物。 希腊城市的城墙与街道都依地势而筑,城市的中心一方面是神庙,另外还有广场(Agora),它具备政治、法庭、宗教仪式和集市等多重用途,并依广场建有一系列公共建筑。在希腊的本土城市的结构因规划而各异,而与此同时的殖民城市却鲜有规划可言,直至波斯战争后,米利都被毁后重建,采用了棋盘式规划。古希腊的城市规划已经不是简单的加法了,已经能明显的看出规划中将私人和公共用地及建筑分离的思想,而广场和公共建筑大部分都是位于街道交叉的空旷地带。 古希腊人口不多,规模不大,城市形成统一整体,无封闭,独立区域,功能分区不明确,广场剧院只是一种特殊点,居住区无等级之分,都能达到公共区。城市分三个部分,建居住区,祭祀区,公共活动区之间并无明确界限。国家体现全 体利益和公共区管理,祭祀区是景观观赏区,因此应有一定距离。城市力争与自然取得平衡,建筑整体用不规划达到与不规划的自然协调。古典时期以前,古希腊城市的发展基本没有规划,城市规划理论十分有限,善于创造、富有天赋的希腊人并没有创造出城市规划的方式,没有刻意地去创建一座新城市,而是自由地任其发展。 罗马地处于地中海亚平宁半岛且农业条件好与希腊,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罗马人不断开疆拓土,随着一系列政府扩张,罗马将整个希腊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其文化成就对后世的欧洲有深远的影响,使之成为古典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世文艺复兴的重要内容。 如果说在古罗马之前,城市是神和人的城市,那么古罗马之后,城市就转变为君主的城市。当古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以后,古罗马的统治者就以空前的城市建设规模、形式众多的建筑炫耀其国力的强盛。所以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干道”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城市广场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圣才出品】

第四章 古罗马教育的蜕变 学习目标及考点 学习目标:本章大部分内容为了解和理解,为理解和掌握之后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做准备。 考点: 1.罗马帝国时期国家对教育的干预(简答); 2.雄辩术原理(名词解释)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4.古罗马的历史可分为: 王政时期: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末; 共和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前1世纪; 帝国时期:公元前1年至公元5世纪. 第一节 概 述

一、共和时期的学校教育类型 王政时期保留下来的史料很少,因此人们无法具体描述那时罗马的教育情况;共和初期,古代罗马虽然有了文字,但是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由家庭来承担的。 在共和前期,罗马教育主要是一种家庭教育以培养农民、军人为宗旨的教育,后期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到共和后期,由于罗马人向外扩张,因此,大量吸收了古代希腊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1)初级学校(7-12岁),为平民设立的,贵族子弟请家庭教师教育,学校的主要内容是读写算,“十二铜表法”(罗马法律刻在十二块铜牌上); (2)文法学校(12-16岁),为贵族和其他富裕人家子弟设立的,也是私立的,学校教育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修辞等。教师多数由希腊人担任。 (3)修辞学校(16-20岁),为贵族、富裕人家子弟设立。课程有修辞学、哲学、希腊文、法律、数学、天文、音乐等,主要培养学生的雄辩、演说才能,准备将来担任国家高级职务。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特点 公元前30年,共和政体结束,罗马将军乌大维称帝,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1.国家干预和控制教育;一切学校由国家管理,把学校大部分变为国立的,对私立学校实行监督; 2.给予教师豁免权:免税、免服兵役等; 3.把教师变成国家官吏教师,由政府任命并提高薪水;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Part 1概括: 本章的前面部分介绍了古罗马思想的渊源,包括了古罗马发展的简单历程与古罗马思想的渊源与演化。关于古罗马思想的内核,主要涉及了古罗马思想的“伦理化的倾向”;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从斯多葛派到宗教唯心主义和Zero提出的超级国家的思想。 Part2 重点 1)古罗马的城市生活形态 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征——古罗马时代毫无疑问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繁 荣阶段。该时期的城市建筑风格明显表现出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的特征。2)繁荣背后的“罗马病” 与古希腊简陋的城市但却拥有充实的城市文明所不同的情况是,古罗马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却始终未能造就出健康的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城市的物质繁荣与精神空虚的矛盾,使得罗马人渐渐迷失了方向。 客观地说,在城市建设、市政技术乃至城市管理等方面,罗马的成就均大大地超越了希腊。但可悲的是,罗马人的梦想一直是努力将城市造就成一个巨大的、舒适的享乐容器,却在根本上忽视了城市文化与精神功能,忽视了城市环境所应具有熔炼人、塑造人的特质要求。 在当今许多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功能的认识上也常常存在着同样的误区,因此常称其为遗传了“罗马病”。(书上对罗马病的解释是:奴隶主们几乎把创造的全部财富都用于非生产性的消费,而广大的罗马市民普遍对劳动表现出厌恶的情绪,残酷的剥削使得奴隶们消极怠工而毫无工作热情……)当今城市规划设计中遗传了罗马病的实例有哪些,“罗马病”如何防止和治疗? Part3对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总结 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古罗马人通过城市规划所追求的主要不是精神上 与自然、宇宙的和谐,而是自身生活范围内的种种“现实”利益。 凸显永恒的秩序思想——古罗马在城市的总体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和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富于纪念性的效果。高超的空间设计手法及对建筑群体秩序的把握与创造,成为了后世城市规划设计的典范。 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手法——为了使城市和建筑显现出一种具有 征服力的崇高感与震撼感,罗马人在规划、建筑实践中通常热衷于选择大模数,许多建筑的空间尺寸与规模远超其使用功能需要。(实际上就是挥霍)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提出了理想城市模式,将理性原则与直观感受、理想美与现实生活的美结合起来,统一了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同以人体美为依据的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了建筑物整体与局部及局部、整体间的比例关系,且充分考虑到了城市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该理想城市模式能否在当今或是未来切实存在?是否已有这样的例子?)

古罗马和古希腊主要神话人物

古罗马和古希腊主要神话人物 古罗马神话对欧洲文化影响较深,天上诸星座原来都是希腊人以神话人物和诸神命名的,但目前学术界使用的都是罗马名。 雅努斯 Janus 门神,具有前后两个面孔或四方四个面孔,象征开始。 朱庇特 Jupiter 神王。木星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宙斯Zeus. (木星位置处于中心地位唯我独尊) 朱诺 Juno 神后,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赫拉Hera. 墨邱利 Mercury 神的使者,水银水星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赫耳墨斯Hermes. 手持盘蛇杖(水银无孔不入神通广大) 维纳斯 Vénus 美神、爱神,金星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佛洛狄德Aphrodite。 玛尔斯 Mars 战神,三月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瑞斯Ares。但形象较阿瑞斯正面许多。(三月由来:三月是古罗马年历的第一月,在这月常举办祭奠Mars的活动) 萨敦 Saturn 朱庇特的父亲,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科罗努斯Kronus。 玛亚 Maia 墨邱利的母亲,花神。 狄安娜 Diane 月亮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 阿波罗 Apollo 太阳神,希腊和罗马名字相同。 米诺娃 Minerve智慧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雅典娜Athena。 赛尔斯 Cérès 谷物和丰收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狄蜜特Demeter。 伏尔肯 Vulcain 火神,维纳斯的丈夫,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赫斐斯托斯Hephaestus。 尼普敦 Neptune 海王神,海王星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波赛东Posidon,朱庇特的弟弟。 普鲁托 Pluton 冥神,冥王星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哈底斯Hades,朱庇特的弟弟。 邱比特 Cupid 小爱神,维纳斯的儿子,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爱罗斯Eros 萨杜恩Saturne农神土星铅播种之神,将葡萄种植业引入罗马古代炼金术的铅 阿特拉斯Atlas地图册古希腊巨神受罚用肩顶住天穹 地图册由来:16世纪地图册封面常用Atlas的形象。 弗尔图娜Fortune 古罗马命运女神 弗洛拉Flore 古罗马花卉女神植物志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 对西方政治制度这门课的学习中,我接触了许多不同国家,以及他们不同时间段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不过要说对于哪部分最感兴趣,我想就是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了。自由,平等这几乎是所有人,无论平民还是许多政客终其一生所奋斗或者所希望的。而在对于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学习中,我从中看到了自由和平等的种子,而在如此长的时间以前,就有一个国度对于自由和平等有了那么好的体现也让我感到非常佩大学网服。 古代希腊、罗马是世界闻名的中心之一,以各自的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一直占有突出地位。古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航海民族”之誉的特性以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赋予了希腊文明独特的魅力,经过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的努力,雅典民主政治臻于鼎盛。继希腊之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文明中心,而罗马法又构成这一文明的重要内核。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严格界定了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阐明了相关法理,为人们提供了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依据。罗马法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古希腊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雅典城邦的民主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古代一位诗人说:光

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如果说希腊的光荣体现在其城邦民主制度的话,那么古代罗马的伟大又体现在何处?罗马本来是一个弹丸小国,后来却形成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罗马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血与火的历史,罗马的兴衰成败已经成为过去,但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仍千古犹存。关于古罗马起源的传说有这样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特洛伊城在火光和叫喊中陷落了,全城遭到大屠杀,幸免于死的人全都沦为奴隶。混乱之中只有特洛伊国王的驸马阿伊尼逃出来,他的后人建立了一个王国。后来有一个公主,但公主的叔父在篡夺了王位后,为了防止公主结婚生子威胁自己的王位,便任命未婚的公主为巫女。这是主管祭神的职位,像修女一样不得结婚,美丽的公主和战神玛尔斯一见钟情,生了双胞胎,起名罗莫路和勒莫。叔父闻知此事大怒,将公主投入大牢,又把那双胞胎放在篮子里抛入台伯河,指望那篮子飘入大海将那双胞胎淹死。再说那兄弟俩的篮子被河口附近茂密的灌木丛构住而停了下来,两人的哭声引来了一只过路的母狼。意大利的狼都带点慈悲心,不但没 吃掉双胞胎,反用自己的奶去喂养他们。后来一个放养人经过,发现了兄弟俩,将他们抱了回去抚养成人。这两人便是罗马的建造者。 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中叶,据罗马人推算是公元前75年,罗慕路斯在

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的关系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对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逐渐建立罗马文化。 纵观这两个在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同属于地中海文明。在同一片海洋孕育下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从生活习性到社会变迁甚至是思想发展自然会有其相同之处。 罗马人自称是特洛伊人埃涅阿斯的后代,当然这个可能只是罗马人抬高身价的做法。罗马人属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拉丁人的一支(当然是说“纯种”的罗马人)。之后融合了萨宾人。埃特鲁底亚人等意大利古民族,之后肯定还有希腊人,因为希腊人一直住在意大利南部,称大希腊地区。在罗马公民权普遍授于外省人后成分就更复杂了。 希腊是罗马的老师,罗马的法律来自希腊雅典;罗马神话基本都是来自希腊神话;罗马的政体吸收了希腊成分;整个罗马时期,罗马人虽然不愿意接受希腊对戏剧,竞技的爱好,但是很多艺术,文学,还有哲学却仍然来自希腊。 一、政治方面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雅典民主政治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同时也要理解其无法逾越的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性;罗马法为罗马文明的内核,有力的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世的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启示。 1.就政治文明拓展的方式而言,古希腊是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来拓展希腊文明的;而古罗马却是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来拓展罗马文明。 2.就国家的形式而言,古希腊是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古罗马实行统一的集权制,采取行省制度,实行总督统治。 3.就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而言,古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而古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始全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古罗马的教育总结

古罗马时代的教育 古代罗马教育思想的形成 ?吸收希腊教育思想的精华基础。 ?具有鲜明的罗马民族的特性。 ?较为重视实用力行。 古罗马的民族特质及文化特性 ?农业民族,重实用,有毅力。敬古尊古。保守。重父权。 ?重视传统,力主安定。 ?Monroe说希腊人是年青的,罗马人则是成熟的。后者常产生杰出的法政人才。 ?罗马以实用性来过滤希腊的理论性。 古罗马的文化成就 ─特别在法律方面 ?450B. C.制定了罗马的第一个成文法─十二铜表法(The Twelve Tables)。为传统罗马人共同遵守的法律。 ?公元后六世纪初编制了查士丁尼法典 (Justinian Code)。为民法的大成,是中世纪大学的主要法学教材。 ?建筑与道路建设发达。 十二铜表法 Lex Duodecim Tabularum 查士丁尼法典(民法大全) ?至公元534年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之为《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读者可以从这里节选的一些条文中领略到罗马法的博大精深,如对证据、公正、思想自由和契约精神的肯定。 古代罗马历史的分期 ?公元前8世纪至六世纪─王政时期 ?公元前509年至前1世纪─共和时期 ?公元前30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帝国时期

希腊罗马文教的交流 ?罗马人征服希腊后,两种不同型态的文教活动产生大幅度的交流。 ?文化交流也像作战一样,都是在屈人之兵。但文化战是渐进的,是透过双方原有文化优劣的比较,彼此取舍长短,而使双方人员能由衷吸取较高层次的文化价值。 ?希罗文化交流有几种结果:希腊文教输入罗马;罗马人反对希腊文教;罗马文教希腊化。 希腊文教输入罗马 ?部份希腊人早在公元前八世纪时就定居于意大利南部。 ?公元前四五世纪之交,罗马世界中不管宗教、艺术、甚至城市建筑,都有希腊文化的痕迹。 ?荷马史诗翻译为拉丁文。希腊人学者Livius Andronicus(c.284-204 B.C.)被俘成为奴隶,他267B.C. 时至罗马。其将奥德塞译为拉丁文,并被罗马人使用三四百年之久。 ?罗马学者研习希腊学术。有罗马学者赴希腊求学者,如Ennius(240-169 B. C.)、Cicero、Caesar(100-40 B. C.)、M. J. Brutus(85-42 B. C.)、Horace, 65-8 B. C.);聘请希腊学者至罗马教学。包括文法师、修辞师、辩者、画家、雕刻家等,贵族家庭还有沙龙(Salon),希腊学者经常出入其间。 ?另外,罗马人学习希腊文字,认为熟练希腊文是一种身份高贵的象征。希腊文教遭受罗马人反对 ?批评希腊文教带来了“松软”及“伤风败俗”的毒素。 ?反对希腊修辞辩说术,如政治家M. P. Cato, 234-149 B. C.),认为希腊雄辩之士“油腔滑调,徒逞口舌之学”;痛恶伊比鸠鲁派哲学家,因其“宣扬快乐学说”;反对轻浮不具实用性举动,特别是舞蹈,Cicero:”没有人舞蹈,除非他跛脚“,罗马人也反对希腊体育竞赛。罗马文教希腊化 ?Cato死后,罗马希腊化运动步入坦途。公元前二世纪后的议员大都倾心希腊学术,整个罗马社会都有希腊文化的意味。Horace:”罗马以铁蹄横扫希腊,希腊则以文化奴役了罗马。“ ?罗马可说以实用的民族特质适应希腊的理论学术。他们以文法与修辞两学科为主科。 ?重视双语学习。教育史上同时学习本国语文及外国语文大概始自罗马。

古罗马的历史

古罗马历史 第一节伊达拉里亚文明和王政时代的罗马 历史概况: 大约从公元1000年起,意大利进入了铁器时代。早期的铁器文化以维兰诺瓦文化为代表。公元前8世纪起,又有新的移民浪潮涌向意大利。先是伊达拉里亚人来到意大利,后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又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建立了许多殖民城邦。 伊达拉里亚文明:伊达拉里亚人从公元前8世纪起来到意大利半岛,起初活动于亚努河和第伯河之间的地区,后又向外扩展势力。伊达拉里亚人的语言不属于印欧语系,公元前7世纪起,伊达拉里亚人出现了城市国家,重要的有卡勒、塔奎尼、伏尓西、维图洛尼亚、沃尔西尼和维爱等。国王称作卢库摩。后来卢库摩被季拉特(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取代。伊达拉里亚人始终没有建立统一国家,各个城市国家各自为政。 传说伊达拉里亚人在6世纪强大,并曾入主罗马建立了塔克文王朝。但是在公元前524年和公元前474年两次丘米战争中败于希腊人。后来萨莫奈人又攻占了他们的重要据点卡普亚,伊达拉里亚人退出了意大利中部地区。罗马兴起后伊达拉里亚城市国家被全部兼并。 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城邦开始了大举的殖民活动。希腊人在意大利最早建立的殖民地是那不勒斯湾北面的皮特库赛岛,它是由优卑亚人在公元前760年建立的。希腊人战胜了伊达拉里亚人和入侵西西里岛城邦希墨拉的迦太基人。但是由于希腊城邦的内部矛盾重重,最终被罗马所吞并。 罗马的起源和王政时代:传说,罗马人的始祖是特洛伊城的王子埃涅阿斯。希腊人攻占了特洛伊之后,埃涅阿斯逃了出来,最后渡海到了意大利,其后代罗慕路斯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罗马城。从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建城到公元前510年高傲者塔克文被推翻前后有七个王统治罗马,这个时期被称为王政时代。王政并非统一的制度,王政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王政时代传说有7位王分别是:罗慕路斯、努玛、图努斯、安库斯、老塔克文、塞尔维乌斯、小塔克文。据说第一和第三是拉丁人,第二和第四是萨宾人,后三位是伊达拉里亚人。前四王统治时期,罗马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之下。罗马的公社包括3个特里布斯,每个特里布斯分为十个库里亚。元老院是王的咨询机构,发挥顾问作用。库里亚大会则是全体公民的大会,决定公社一切重大问题。 塞尔维乌斯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调整内部关系,塞尔维乌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内容有(1)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氏族部落。将罗马分为4个城区部落,又把罗马乡村分成15个乡村部落。(2)对人民的财产进行普查,按照财产的多寡将人民分成五个等级。第一等级中的富有者组成18个骑兵森都利亚。(3)创设森都里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库路亚大会从此丧失了在政治上的作用。森都里亚大会实行集体投票制,每个森都里亚大会只有一个表决权。投票顺序先是骑兵,后是五个等级依次进行。 第二节早期罗马共和国 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10年,贵族联合平民的力量,终于驱逐了塔克文及其家族,继而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474年伊达拉里亚人在丘米海战中败于希腊,罗马才彻底摆脱其影响。废除王政之后,执掌国家政权的是两个执法官,后被称为执政官。两个执政官权力相等,彼此拥有否决权,执政一年。他们主持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共和初期,元老院有300人,成为了贵族势力的堡垒。由于元老是终身任职地位显赫,这就使得执政官听从于元老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