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证据规则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证据与证明PPT课件

证据与证明PPT课件
30
证据制度:证人出庭
▪ 第63条(证人补偿) 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
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 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5
证明责任
▪ 侦查机关通过收集证据为检察机关的出庭公诉作 准备,但因为不是出庭控诉的主体,也不具有证 明责任。
▪ 被告人有辩护权,但基于无罪推定原则,一般也 并不负有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例外:巨额财产 来源不明罪(刑法395条),非法持有国家绝密、 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刑法282条),非法持 有枪支、弹药罪、非法持有毒品罪(这几个罪名 中都存在法律上的推定,这些推定免除了检察官 的部分证明责任,但被告人可以比较便利地推翻 之)。
16
推定不同推理
▪ 推理是逻辑学研究的核心,是一种逻辑演 绎工具,是思维的方式或者过程,不会发 生证明责任的转移,而推定会发生证明责 任的转移。
17
▪ 推定不同于拟制。拟制是指法律在特定情 况下将某种事实视为另一种事实,规定二 者发生相同的法律效果,即有意将明知不 同者等同视之。在立法上,拟制一般表述 为“视为···”,“以···论”。拟制不允许 反驳,而可反驳性是推定的必然属性。
▪ 草案中“人民法院认为”前是“或者”。
▪ 并非真正的警察出庭,只是目击证人出庭。
▪ 在证人不出庭的情况下,法庭质证是对纸张质证,只能是双 方在咬文嚼字。
▪ 有时不是证人不愿出庭,而是检察院、法院不想让他出庭。
主要是怕出现意外,比如证人取得证言的过程有问题,一旦
出庭,会经受不起质证。
28
证据制度:证人出庭
7
证明责任
▪ 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被 告人不负证明责任,例外:提出反诉时, 对反诉事实负证明责任。

刑事诉讼证据 ppt课件

刑事诉讼证据 ppt课件

刑事诉讼证据
• 只说两点。一是“象”。真象是大象,不是相片 。
• 第二点 上面明确规定了三类文书,好象不太对。 为什么没有起诉意见书和不起诉决定书?
刑事诉讼证据
• 一、第一款修改证据的定义。
• 以前对于证据的定义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我们 如果对于此定义作简化的话,变成事实是证据,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属性。 这与我们司法实践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对于不真实的证据仍然是作为证据使 用的。一个犯罪事实的发生,具有既定性。一经发生不可改变。但是在我们 办案实践中,一份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述,包含有事实,但是也经常包 含不真实的事实。那么这不真实的部分是证据吗?按照先前的定义,不应当 是证据。
• 我们另外注意到,此款的规定,与第三款规定有相互矛盾的地方。说的是真 实的情况是证据,第三款却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 案的根据。既然证据都是“真实情况”,又何须“查证属实”?
刑事诉讼证据
• 新刑事诉讼法采用“材料说”。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都是证据。 证据成了反映案件事实的载体,而非案件事实本身。至于证据实质上能否证明 案件事实,只有经过审查判断、经过法定程序查证以后才能确定。因此,按 照证据的新定义,相关性是证据的本质属性。
问题的规定》第29条有规定。
• 五、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最佳证据规则。物证、书证能用原物的,不能用照片和复制件。能用书证、
物证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不得用证人证言。
• (二)1.单位不能作证人,因为单位本身没有感觉和知觉,不能感知案件情况,也 无法承担作伪证的法律责任。

2.证人作证的两个基本规则:一个是证人的不可替代性,另一个是证人身份的优先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高科技, 不是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 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PPT课件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PPT课件
第十六条 除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人民法院调查收 集证据,应当依当事人的申请进行。
whqishan@
第十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
➢ 在行政诉讼中收集证据的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34条:
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院收集调查证据,应由两人以上共同进行。调查材料 要由调查人、被调查人、记录人签名或盖章。(《民事诉讼 法适用意见》第70条)
依职权的程序: 民诉法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 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人民法院对有关单位和个人 提出的证明文书,应当辨别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
(三)律师: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 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 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 向当事人收集证据:
― 查阅、摘抄、复制控方掌握的诉讼材料: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 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 诉之日起,可以whqi查sha阅n@1、63.c摘om 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 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
whqishan@
民事证据规定第15条:(依职权)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 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
(一)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 法权益的事实;
(二)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 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
民事证据规定第16.17条(依申请)
第九章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Evidence law

行政执法证据 ppt课件

行政执法证据  ppt课件
(3)合法性:第一、证据的主体必须符合有 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第二、证据的形 式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第 三、证据的收集程序和提取方法必须符合法律、 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PPT课件
3
案例:李某诉某公安局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案 [基本案情]自2012年9月起,李某在其个人博客 中发表多篇日志,表达了其欲以“杀人、放火、 砸车”等行为来实现其个人利益诉求的意向。某 公安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 三)项之规定,于2013年3月9日作出行政处罚决 定,对李某处以行政拘留十日。李某不服,提起 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了某公安局的处罚决定 。李某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问题:1、对李某的行为能否作出行政处罚? 2、对行政诉讼中的电子子证据如何审查?
(九)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 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PPT课件
20
举证责任分配及期限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 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 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 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 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PPT课件
22
行政诉讼的证据来源
1.被告举证: 由被告行政机关负担举证责任是行政
诉讼证据的主要来源。 2.原告举证 3.法院依职权收集和保全证据
PPT课件
23
行政诉讼的证据来源
被告举证
1.事实依据 (1)提供当事人行为违法的事实依据。 (2)提供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且具有充
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刑事诉讼法学全套课件 PPT

刑事诉讼法学全套课件 PPT

22
一、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学是
以刑事诉讼法律规范、 刑事诉讼实践和刑事诉 讼法理论为研究对象, 具有特定理论体系的法 学分支学科。
23
刑事诉讼法律规范
刑事诉讼法学 的研究对象
刑事诉讼实践
刑事诉讼法理论
24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辩证思维的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三)比较与借鉴的方法。
刑事诉讼法,依照法从不同角度的 分类。它属于:(1)程序法。 (2)公法。 (3)基本法。
19
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1.宪法 2.刑事诉讼法典 3.相关法律规定 4.司法解释 5.行政法规和规章 6.地方性法规 7.国际条约
20
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 诉讼法的关系
相同:(1)都是程序法。(2)都是为正确实施
43
(三)近现代刑事诉讼的模式和特征
近现代刑事诉讼中存在三大诉讼模式: 职权主义诉讼 对抗制诉讼 混合式诉讼
44
1、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职权主义诉讼是资产阶级将公正、理性、人权 等观念融入纠问式制度,同时摒弃其野蛮、落后的 诉讼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的结果,主要为德 国、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所实行。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特征是: (1)法官推进诉讼进程。 (2)法官主动依职权调查证据。 (3)采行不变更原则。
联系:诉讼程序受诉讼阶段的制约,在什么诉
讼阶段便相应采用什么样的诉讼程序。
14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 性质 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三、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 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异 同
15
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事诉讼法学全套课件 PPT

刑事诉讼法学全套课件 PPT
36
(一)(直接任务)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 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 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二)(重要任务)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 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根本任务)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 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5
第四节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
26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这两个刑事诉讼的 直接目共同处于刑事诉讼程序的统一体中,并 贯穿始终,相互依存。 但是,在刑事诉讼实际运作过程中惩罚犯 罪与保障人权往往难以协调而出现冲突,有些 情况下甚至是对立的。 因此,刑事诉讼法应当把惩罚犯罪与保障 人权两者妥善地加以协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刑事诉讼法(总论)
3
刑事诉讼法(分论)
第十六章 立案 第十七章 侦查 第十八章 起诉 第十九章 第一审程序 第二十章 第二审程序 第二十一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二十二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十三章 执行 第二十四章 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 第二十五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 第二十六章 刑事赔偿法程序 第二十七章 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
22
一、 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
(一)讼实践和刑事诉 讼法理论为研究对象, 具有特定理论体系的法 学分支学科。
23
刑事诉讼法律规范
刑事诉讼法学 的研究对象
刑事诉讼实践
刑事诉讼法理论
24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辩证思维的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三)比较与借鉴的方法。
43
(三)近现代刑事诉讼的模式和特征
近现代刑事诉讼中存在三大诉讼模式: 职权主义诉讼 对抗制诉讼 混合式诉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