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 导学案(教师版)

《物种起源》绪论 导学案(教师版)
《物种起源》绪论 导学案(教师版)

【专题学习目标】

1、学生能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学生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

3、学生能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一些新的特点,

4、学生能关注自己生活与周围世界中科学的存在,并能对科学的事物与道理进行说明。

5、学生能积极参与科学实践,阅读科学类读物,并能就一些人们关注的科学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物种起源>绪论》导学案

【自主学习】

(一)容易读错的音

1.给下列单音字注音

催.促()爵.士()抱歉.()

胚.胎()狭隘.()槲.寄生()

冒昧.()限.制()亲缘.()

答案:cu?ju?qiàn pyi ài húmai xiàn yuán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间.断()轻率.()累.积()

中间.()效率.()劳累.()

答案:jiàn/jiün shuài/lǜlti/lai

(二)容易写错的字

3.写对字形

原liànɡ()荣yù()慷kǎi()

liánɡ()爽t?nɡ()写ɡài()括

篇fú()分qí()züi()培

fú()射树zh?()zài()重

答案:谅/凉誉/誊慨/概幅/辐歧/枝(脂)栽/载

【精读细研】

4.提取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语(每词4字),概括达尔文的研究、成书过程。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答:

本题要求提取关键词,属于压缩信息类题型。首先要概括出语段内容,然后再提取关键信息。答案:搜集事实思索问题写出笔记形成纲要

5.阅读课文第1-3节,作者对《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做了哪些方面的说明?

答案:说明内容:成书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6.阅读课文第5、6、7节,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意义以及获得的认识分别是什么?

答案:

7.阅读课文第8、9节,本文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见《金榜》P3精读细研第4题)

8.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具有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

答案:

【达标训练】

(一)基础积累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栖.息(q?)间.断(jiün)

刊.印(kün)槲.寄生(hú)

B.胚.胎(p?)忽略.(lu?)

冒昧.(mai)啄.木鸟(zu?)

C.爵.士(ju?)荣誉.(yù)

地质.(zhì)创.造(chuànɡ)

D.亲缘.(yuán)繁殖.(zhí)

狭隘.(yì)抱歉.(qiàn)

10.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归纳纲要精密简短

B.分歧气侯洞察避免

C.栽陪摘要趋向起源

D.慷慨原凉信赖原稿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上海建立的“面向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______________到了8.1亿自然人的信用信息,还有18 030家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

②追寻10年来江苏高考改革的踪迹不难发现:注重素质______________,一直是江苏高考改革不变的“主题”。

③广州市的天桥下成片的水泥锥,显示出我们一些执政部门权力运行的______________、粗暴,也显示了这个城市人性温度的缺乏。

A.搜集考察草率

B.收集考查轻率

C.收集考察草率

D.搜集考查轻率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2年6月最受关注的十大新闻人物中,巴洛特利凭借其在欧洲杯上的出色表现高居榜首,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位居第二。

B.杨某的手机连续3个月产生高额上网流量费,特别是后两月的流量费达到了1531多元,这令她非常气愤。

C.至今,我国先后20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和“神舟”飞船,搭载了上千种作物种子、试管苗、生物菌种和材料,大量获得了产生变异的新性状品种。

D.山东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我国首次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人。

答案:9.选C。A项,“间”应读jiàn。B项,“胚”应读pyi;“略”应读l?a;“啄”应读zhu ?。D项,“隘”应读ài。

10.选A。B项,侯—候;C项,陪—培;D项,凉—谅。

11.选D。“搜集”意思是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收集”意思是使聚集在一起。句①语境体现了寻找并聚集的意思,所以用“搜集”。“考察”意思是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考查”意思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句②的语意是高考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所以应用“考查”。“轻率”形容(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草率”形容(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根据句③语境应用“轻率”。

12.选A。B项,“达到了1 531多元”自相矛盾,应删去“多”字。C项,“大量获得了”语序不当,应把“大量”移至“获得了”之后。D项,“首次”与“第一”语义重复,应删去其一。

(二)语言表达

13.将下面几个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内容不能省略,词语可调整、增删。(4分)

社会化养老服务是一种养老服务新模式。

社会化养老服务为年老人提供专业化生活照料。

社会化养老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的。

社会化养老服务参与方有: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等。

社会化养老服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

答:

答案:社会化养老服务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共同参与,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生活照料的养老服务新模式。

14.(创新题)下面是一幅关于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漫画,请给漫画拟一个标题,不得写“无题”或“?”,并对漫画的寓意进行点评。

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画面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画面上,一个人拿着筷子,正要吃用老鼠的天敌——蛇、猫头鹰等做成的各种美食,突然,一群老鼠托着写有“田鼠给食客的感谢信”的书信向这人冲来,吓得这人转身就跑。画面描述的是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捕杀,使老鼠大量滋生,导致食物链断开,最终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应该抓住这一点进行点评。拟题目时,注意要能够直接反映画面内容,要简明、形象、生动。

答案(示例):标题:助鼠为患

点评:当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已经足以颠覆食物链的时候,“食客”们确实应该反思一下:贪图一时的味觉追求与这种失衡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孰轻孰重?

【拓展阅读】

挑战达尔文

英国伦敦大学的起源学教授史蒂夫?琼斯日前雄心勃勃地向物种起源学的开山鼻祖达尔文发起了挑战,并且发誓要写出一部比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更完美的学术著作来。 1858年,达尔文在伦敦将他的进化论公诸于众,然而,这种150年后仍有科学意义的学说在当时不但没有引起任何的轰动,反而遭到当时科学界的冷嘲热讽,伦敦科学家协会的主席在当年的年会上说:“今年没有任何的发现。”当然了,神学界对这一学说更是恨之入骨。殊不知,达尔文提出的这一理论成了日后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学说,并且因此创建了一门全新的学说——生物学。

然而任何学说都有其时代的局限和不足之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学说也不例外。按琼斯

教授的说法,达尔文最大的不足便是没有解释人类的起源这一最为人们关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有关人类起源的话只有一句:“人类的起源和它的历史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此外,琼斯教授还认为,达尔文的学说在其广义理论上也有许多缺陷。

针对达尔文进化论和《物种起源》一书的不足,琼斯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观点,并且准备写一本巨著。琼斯在他的著作中第一个要阐明的重要观点就是人类的起源。他认为,人类这一当今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也许已经步出了进化”历程,也就是说从生理上不再进化了,只是人奥的思想和创造出的机器仍在进化中。此外,琼斯教授还认为,达尔文在提出进化理论时回避了机会在物种起源与生物演变中的重大作用。琼斯主张,进化不只是像达尔文所说的那样仅仅只是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结果,机会在进化中也起了相当的作用。他指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有些物种的灭绝和进化是由于陨星撞击地球的结果,比如恐龙。他还举了个简单的例子说,大象产生的性激素与飞蛾产生的性激素化学成分完全相同,这当然容易造成大象的“误会”。琼斯说:“这对于飞蛾来说是危险的,然而这是进化中的一个失误,而绝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另外,琼斯教授还在他的著作中对当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的进化理论提出挑战。他首先攻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蒂文?杰伊?古尔德和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查德?道金斯是以“古怪”的方式对待进化这一课题的。他认为,道金斯提出的“自私基因”之说,也就是,任何生命都是按基因的利益进行进化的这一学说根本不足以说明生命有差异的原因。至于古尔德教授认为进化是突然间发生的,这与琼斯认为的进化是个逐步的过程的观点截然相反。琼斯教授满怀信心地说:“我的长处在于我对生物学有着特别宽的知识面。”琼斯教授打算用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方式写成自己的著作,也就是说他将用大量的轶闻趣事、丰富的例子,从细胞到现代艺术各个方面来谈物种起源这个问题。

15、1859年,达尔文的进化论公之于众,当时的反响是怎样的?

答:

16、琼斯教授向达尔文学说提出挑战的原因是什么?

答:

17、根据文意,归纳出达尔文理论的三点不足之处。

答:

18、请归纳琼斯教授新进化论著作的主要内容。

答:

(答案见《金榜》答案本P147 一《物种起源》绪论1、2、3、4)

《物种起源》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 2、通过文本阅读引导学生感悟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 3、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悟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可由学生完成,老师适当补充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的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物种起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变

论”的传统观念,成为划时代的巨着。 (三)解题 绪论,亦称导言,是指着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自己撰写着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的观点和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帮助读者理解整部着作。 与序言的区别: (1)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但绪论一定是着作者本人来写; (2)序言可以用于文学作品,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着作,而绪论只用于学术类着作; (3)序言与原作者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表达自由,而绪论则是着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一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 (四)文本研习 1、请同学们结合绪论文体的特点,迅速浏览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可应到学生找出每一节的关键句进行归纳 小结:怎样找关键句(可根据时间选着讲解与否)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 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 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 2、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高中语文《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苏教版必修5

《物种起源》绪论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物种起源》是奠定生物进化理论基础的一本重要的著作。作者根据二十余年积累的资料,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物种起源,即生物界进化的现象。尤其重要的是说明了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即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作用。绪论,亦称导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帮助理解整部著作。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本文的最大特点是语言准确、严密,掌握阅读科普类文章的基本技能。本文的教学难点是作者选词讲究,善于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意思,首先要解决这些难句的句意理解问题。 思路方法 从这篇文章的行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正是一个科学研究者所必备的素质和科学家的精神所在。本文内容比较艰深,在教学时可以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帮助学生疏通一些疑难词语,引导学生找文章中的关键句,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师生互动,展开讨论,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前提下列出文章结构提要。接着分析达尔文作为一个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1~2课时 三维目标 1.积累文章中的重要字词句。 2.了解绪论的写作体例,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3.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5.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语设计 解题导入 由题目导入课文。《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论述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物种”即生物的种,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屏幕随同显示)“起源”即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 故事导入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那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扬扬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达尔文。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

《物种起源绪论》优质课学案

《物种起源》绪论 教学目标: 1.熟记重点字音字形,背诵作者的名言。 2.品味语言,体会科技文准确、严密的特点。 3.学习达尔文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态度。 重点:体会说明文准确、严谨的语言。 难点:学习达尔文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态度。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资料链接 (1)进化学说的创始人——达尔文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激起阅读的兴趣的绪论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绪论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而导言则侧重议论、说明。绪论的作者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绪论的内容与著作的内容一定要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绪论,但导言只有一篇。 (3)生物界的革命——进化论 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三、自主积累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狭隘(ài) 分歧(q í) 槲寄生(h ú) 摘要(zh āi) 胚胎(p ēi) 慷慨(k ǎi) 冒昧(m ai) 栖息(q ī) (2)多音字 ????? 间断 ji àn 中间 ji ān ????? 轻率 shu ài 效率 l ǜ ????? 累积 l ěi 劳累 l ai 2.辨形组词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物种起源》绪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训练学生筛选各种信息的能力,使筛选信息迅速、准确的要求落到实处。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训练学生筛选各种信息的能力,使筛选信息迅速、准确的要求落到实处。 教学难点: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设计思想 《〈物种起源〉导言》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论述类文章,由于学生对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较为缺乏,本文文本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存在较大的阅读难度,所以语文课学习的目标不在于纠结于科学原理的发现与论证,而在于用心揣摩达尔文论证立场的基本思路。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筛选信息的一定技巧,迅速准确地筛选出有关信息,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根据语文新课标对论述类文本“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对关键词语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课的学习适合采用讨论法,由学生思考、讨论,老师点拨,找出相关信息,并总结出筛选信息的方法,加以灵活运用。 为了增加教学知识容量,作好文本教学的知识准备,本课的学习应当用PPT课件在辅助教学。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早年学医,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比格尔号”作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感悟并学习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 2、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学法建议】 1、学习本文时要注意抓住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全文的结构。 2、可以从本文语言的推敲品位中感受达尔文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医生家里。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祖父是

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资料链接 (1)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该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

高一语文: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一语文: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高一语文: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 言(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阅读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媒体设计 1.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投影 达尔文头像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

1.物种起源绪论 教案

《物种起源》教案 一、认知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情感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四、学法提示: 1、问题讨论法,筛选出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2、分析文章中的一些长句,挖掘一些词语的深层含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示 1、字音 搜集札记琐屑狭隘 2、释义 琐屑: 审慎: 札记: 变异: 遗传: 不足为奇: 二、初读课文,知识点积累 1.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2.初步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A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B 进化论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自学课文,了解本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讨论以下问题: A 《物种起源》是怎样由来的,完成KKL 第5小题。 B 《物种起源》为什么会提前发表? C 《物种起源》为什么还比较简短,完成KKL 第10小题。 D 达尔文研究物种用了主要方法是什么? E 关于物种起源问题,作者有哪两个主要观点,完成KKL 16—20小题。 4、本节课内容小结。 5、完成课后作业 a 课后练习四 b 用圈点法划出文章中你所认为的关键语句,并说明原因 C 读本第八课《奇妙的克隆》 第二课时 1、精读课文,筛选关键句。

物种起源绪论 [苏教版必修5《物种起源》绪论·学案4]

物种起源绪论[苏教版必修5《物种起源》绪论·学案4] 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物种起源》绪论 第一课时(教师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感悟并学习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 2、能够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高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学习方法】 1、问题讨论法,筛选出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2、分析文章中的一些长句,挖掘一些词语的深层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 课前准备: 1、作者简介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他出生在英国一个世代医生家里。祖父、父亲不仅都是当地的名医,而且都是生物学的爱好者。祖父是一个早期生物进化论者,发表过《动物心理学》的著作,提倡生物进化观念。这样的家庭环境,生物进化思想,对幼小的达尔文的心灵,有着深刻的影响。达尔文16岁进大学学医,但他并不想做一个医生,而是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后来他又去大学神学系学习,但他依然用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自然科学著作,同不少地质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交往。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2、资料链接 (1)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严复译为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该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

《物种起源》导言教案 2008-01-21 一、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说的内容。 (2)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3)通过筛选重要信息和关健词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能力目标 (1)辨别和筛选文章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2)筛选文章的关键语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情感目标 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以前的语文教材里,我们曾学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恩格斯运用类比的表述,肯定了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同学们还记得那个表述吗7(通过旧知引发思考)它就是:"正如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恩格斯通过这样的类比,充分肯定了这两个发现的划时代意义。其中达尔文所发现的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指的就是他的进化论学说,也就是《物种起源》一书的思想精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物种起源导言》,去大致了解一下生物进化论的几个主要观点。 1、作者简介

达尔文(1809一1882)是"进化论"的创始人。出生于英国一位名医之家,1825年进爱丁堡大学学医,1828年进剑桥大学学神学,但他从小就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1831年至1836年,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惟荐,以自然科学家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贝格尔号环球航行。五年间,他考察了许多地方,对各种生物进行了搜集研究,从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事业。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成为划时代的巨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关于"导言" 导言,亦称绪论,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自已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阐述的观点和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帮助理解整部著作。 (二)整体感知 一、[思考]课文哪些段落中概括表述了作者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 [明确]文章的第四、五、六、七小节。 据此,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节)说明《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经过和摘要发表的有关情况。 第二部分(4-7节)扼要介绍《物种起源》一书的内容体系。 二、积累词语。 博物: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琐屑:琐碎,细小而繁多。琐,细碎。屑,碎末。 遗传: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等由上代传给下代。 趋向: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信奉:文中指相信并奉行。 归因于:归结原因到(某方面)。 渐感不支:渐渐感到(体力或精力)支持不住。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达尔文、了解绪论的特点,学习达尔文尊重事实、重视实践、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句、理清思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品味分析文章准确严谨的语言、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检查预习——筛选关键句子,理清思路——品味语言——学习精神——分析探究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完成《新新学案》“自主预习”中的“自主积累”“基础积累”。 2.思考:(1)本文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请根据第7、8两段的内容整理《物种起源》的目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个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树皮下,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个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

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那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了,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 这个大学生就是日后成为“进化论之父”的查理·罗伯特·达尔文。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名为“达尔文”。 (投影展示达尔文画像和达尔文虫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世界。 (投影或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展示答案) 1.自主积累进化论、《物种起源》、“神创论”“物种不变论” 2.基础积累槲(hú)寄生琐屑(xiè)狭隘(ài)分歧( qí)冒昧(mèi) ①札记②椽屋③胚胎④栽种 挣扎缘分坯布剪裁 轧钢置喙一抔土载荷 3.自主思考 (1)本文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明确:第9段观点一: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观点二: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或者第 5段观点一: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观点二:但是要把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

1《物种起源》教案(最新)

《物种起源》绪论 知识与能力: 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达尔文(1809一1882)是"进化论"的创始人。出生于英国一位名医之家,1825年进爱丁堡大学学医,1828年进剑桥大学学神学,但他从小就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1831年至1836年,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惟荐,以自然科学家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贝格尔号环球航行。五年间,他考察了许多地方,对各种生物进行了搜集研究,从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事业。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成为划时代的巨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三、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如何筛选关键句?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教学过程:一、解题:1.辨析绪论与序言。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2.关于《物种起源》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解释下列词语琐 屑:。审 慎:。趋 向:。札 记:。二、研习课文 1.通读全文和注释。(1)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解说:1、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34 2019--2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教学过程:一、解题:1.辨析绪论与序言。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2.关于《物种起源》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解释下列词语琐 屑:。审 慎:。趋 向:。札 记:。二、研习课文 1.通读全文和注释。(1)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解说:1、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34 2019--2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及说课稿

《物种起源》导言 教学目标: 1、筛选文章的主要观点,概括要点,整体把握文意,感受科技文严密的逻辑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体会达尔文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体会达尔文坚持真理等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筛选文章的主要观点,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领会达尔文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关于人类的起源、关于物种的起源,我们现在已得到了无可争议的答案,可是,仅一百多年前,人们却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世界,是上帝创造出亚当和夏娃,从而人类诞生了,这种说法就是当时愚弄着芸芸众生的著名的“神创论”。 1859年一本举世震惊的《物种起源》,敲响了“神创论”的丧钟,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其意义又远远超越自然科学的范畴,对社会、宗教等观念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恩格斯说: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 二、由于本文内容比较艰深,专业性强,基本都是长句,请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筛选重要信息。 筛选重要信息的方法:要抓住文中关键句,如果从内容入手,要找文章的中心句,如果从思路结构入手,要找文章的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分析全文。 三、请一位同学读第5小节,其余同学思考: 1、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作者推想出什么样的结论?(注意筛选信息) (评价读书,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是一个长句,同学们将它压缩一下,看看句子主干是什么?(板书:物种由演变而来) 2、那么作者作出这个推想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根据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关系,地理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度等等事实) 亲缘关系:各种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比如老虎和猫的亲缘关系,人和猿猴的亲缘关系。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第三单元发现和创造第14课《物种起源》绪论 使用道具:教材习题册教师用书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认识进化论学说在否定“神创论”“物种不变论”以及推动生物科学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2、感受达尔文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 3、领略文本运用简明准确的词语、复杂严密的句式来严谨周密地表达思想观点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体会达尔文这种不囿于成见、大胆怀疑、坚持真理、实事 求是、谦虚谨慎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选文章的主要观点,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领会达尔文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文本内容的解读 一、导入: 根据《圣经·创世纪》和《古兰经》记载,人类的袓先神·耶和华用 五天时间创造了天地万物,第六天,用尘土创造了亚当。亚当是世上 第一个人类和第一个男人,后来神·耶和华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 了第一个女人——夏娃,并让他们结为夫妻,共同生活在伊甸园,因 此才有了人类,曾经,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的达尔文也是这样觉得,

可是,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登上了贝格尔舰,历时5年,环球考察,发现,并不是神创造了人类,观点渐渐被推翻,发现了新的论点,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下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物种起源》,通过学习《物种起源》绪论,来了解一下物种起源。揭题:第十四课《物种起源》绪论 二、新授内容: 1、介绍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 2、用“跳读法”初读课文,本文共9段。每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可大致分为几个部分?请画出每段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主要是指能够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表达观点的句子以及一些重要的过渡性、提示性的句子)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三、布置学习任务: 1、用“跳读法”初读课文,本文共9段。每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可大致分为几个部分?请画出每段的关键句 四、课堂讨论: 1、用“跳读法”初读课文,本文共9段。每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可大致分为几个部分?请画出每段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主要是指能够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表达观点的句子以及一些重要的过渡性、提示性的句子)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物种起源》绪论 教案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教学设计《物种起源》绪论 教学日期: 知识与能力: 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 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 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 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 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 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见《学习与评价》页 2、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 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苏教版语文高二《〈物种起源〉绪论》学案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 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 筛选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2 体会作者在表达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 有关资料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学说 查理·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恩格斯称达尔文的进化论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自主学习指导 一文中有比较多的长句子,注意理清结构,把握中心词。不理解的划出来,问老师。 二注意理解部分段落开头的过渡句的意思。主要是5、6、7三段。 1 第6段开头说:“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这里的“所以”相对于什么原因说的? 2 第7段开头说“由于这种理由”,“这种理由”指什么?

《物种起源》课文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课文教学设计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1.点拨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1课时 一、导语设计 投影2 达尔文头像 二、课题解析 1.板书课题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⑴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⑵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⑶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⑷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全书的内容。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投影3 查力罗伯特达尔文 投影4 进化论 三、课文研习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速读课文。 ①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 ②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⑵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两位同学回答。 ⑶教师明确并板书。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⑴请一学生说出其关键句,然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⑵如何筛选关键句?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学生讨论,圈点。 明确: 4.课堂训练。 印发以下材料,课堂讨论完成。 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鸟类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离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像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 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①认为

《物种起源》绪论教案

《物种起源》绪论(【英】达尔文)教案 孙奕丹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语句的形式标志把握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作者的思路与观点态度。 2.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 3.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⒉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三、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想:先把握文章脉络,再筛选信息;鼓励学生化繁为简,抽取严密、繁难的长句所包裹的核心信息;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实例去思考相对枯燥的说明文字;用多种途径的比较精细研读文句。 五、预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文,划出重要词语,查字典注音,标注好小节。 2、划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大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1895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 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一书的第一版一千二百五十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许多读者因买不到它而悻悻然。原先不甚乐意承印它的出版商突然精神一振,又再版三千册,也很快卖光了。欧洲各国不少读者还要求邮购。这在当时确是罕见的。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士·达尔文的头一部巨著。 2、著名的革命家李卜克内西对达尔文的贡献作过生动的比喻:“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个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嚣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正是这种革命,差别只是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 二、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⑴[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摘自《辞海》(1999年版) ⑵[进化论]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苏教版必修

文本1《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核心素养目标1.思维目标:筛选并整合文章有效信息,整体把握结构,感受科技文严密的 逻辑性。2.审美目标:鉴赏准确严谨的语言,体会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文化目标: 体会达尔文坚持真理等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激趣导入我们的祖先究竟是谁?生命从哪里起源?基督教《圣经》曾说“上帝六天创造世 界万物”,我国也有充满想象力的神话传说一一女娲捏土造人,而古埃及则盛传“第一个人 是由一个名叫哈奴姆的神在陶器场里塑成的”。那么,物种到底起源于何处?19世纪自然科 学有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今天,我们就在“进化论之父” 达尔文的带领下,赏读他的《〈物种起源〉绪论》,一探究竟。 ------------------------ 文本精准导读< -------------------------- 《〈物种起源〉绪论》是一篇逻辑严密的科技文,请根据图中已有文字内容,概述文章要点, 在①②处填上相应内容,初步感知文章。 答案①物种由演变而来②家养变异的作用 微任务活动一在完成导图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对每部分内容进行具体梳理和整合,把握文 章关键内容 1?阅读全文,找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并按要求概括。 第1段关键句:_________ 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一一(环球远航-搜集思索,写简短笔记-扩大纲要,专心研究)。 第2段关键句:……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 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主观方面一一“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 “我的健康很坏”;客观方面一一华莱斯的结论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 第3段关键句: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 主要内容是:内容过简的原因。第4段关键句: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主要内容是:对支持者表达感激。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