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戴维在18世纪这段时间内,法国逐渐变成了世界的科学中心.
迈克尔法拉第的故事最新

迈克尔法拉第的故事最新法拉第蜡烛的故事篇一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是化学当中的一个最著名的实验。
那么生成二氧化碳的检验实验方法又是什么样子呢。
拿着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成乳白色,也就是变得浑浊了,这就说明了里边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了。
除此以外,我们还需要说明氧气、氮气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这个就是蜡烛的故事法拉第总结出来的。
这就是一种检验的方法,向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石灰水,然后就可以确定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还是什么其他的别的气体了。
这个故事就是与法拉第有关的著名的蜡烛的故事。
法拉第他从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学生,到他成为了戴维的助手跟学生,最后他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存在。
这个发现可是特别重大的,对于世界来说都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法拉第能有那样地骄傲成就,就是因为他善于做实验,善于观察,也善于注意实验中的每一个小点。
正是因为他这个样子,才有了后来的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还有电磁效应的发现。
法拉第的故事篇二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在1791年生于离英国伦敦不远的纽因格顿一个铁匠的家中。
他有九个兄弟姊妹。
由于家境贫穷,法拉弟幼年并没有受到完整的初等教育。
十四岁那一年,法拉弟在一间书店学习书本订装技术。
这份工作中给予了他很多阅读的机会,他尤其喜欢读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书。
此外,他经常去听各种科普题目的报告和演讲。
1812年,学徒期满,年轻的法拉弟决定献身于科学事业。
他终于在皇家学院的化学家戴维身边得到一份工作。
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
他的科学视野也渐渐地开阔了。
1815年,法拉弟陪同戴维教授自欧洲大陆旅行讲学归来后,除了协助戴维进行化学试验之外,自己开始独立从事一些小实验。
他在往后的十年中进行了各方面的实验。
1842年,法拉弟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一年后,他发现了一种重要的碳氢化合物──苯。
同年,任皇家实验室主任,不久,又任化学教授,并接替了戴维死后留下的职位。
戴维希尔伯特

感谢观看
1943年2月14日,希尔伯特在孤独中逝世。
主要成就
学术论著
科学研究
希尔伯特问题
希尔伯特是对二十世纪数学有深刻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领导了著名的哥廷根学派,使哥廷根大学成为当时 世界数学研究的重要中心,并培养了一批对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数学家。 希尔伯特照片
希尔伯特的数学工作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他几乎都集中精力研究一类问题。按时间顺序, 他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不变量理论、代数数域理论、几何基础、积分方程、物理学、一般数学基础,其间穿插的 研究课题有:狄利克雷原理和变分法、华林问题、特征值问题、“希尔伯特空间”等。
1900年8月8日,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提出了新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 问题,被认为是20世纪数学的至高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力推动了20世纪数学的发展,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希尔伯特领导的数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数学界的一面旗帜,希尔伯特被称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 他是天才中的天才。
人物经历
希尔伯特在哥廷根的故居 大卫·希尔伯特于1862年1月23日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苏联加里宁格勒)附 近的韦劳, 中学时代他就是一名勤奋好学的学生,对于科学特别是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善于灵活和深刻地 掌握以至能应用老师讲课的内容。他与17岁便拿下数学大奖的著名数学家闵可夫斯基(爱因斯坦的老师)结为好 友,共同走进了哥尼斯堡大学,最终超越了他。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1、沈括(宋)----地球磁偏角2、爱因斯坦(德国、瑞士、美籍)-----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3、中国的墨子(墨翟)-----小孔成像。
4、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光的色散。
即试验运用了理想模型,绝对光滑平面。
(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也就是惯性)5、伽利略(意大利)----伽利图实验(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托里拆利(意大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测为1.013×105帕。
7、阿基米德(古希腊)----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是:F 浮=G排=ρ液gV排。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8、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1831年)9、欧姆(德国)---------欧姆定律(I=U/R)10、焦耳(英国)-----焦耳定律(Q=I2Rt).11、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12、笛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不会改变。
13、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4、摄尔修斯(瑞典)----摄氏温标。
15、开尔文(英国)----热力学温标。
16、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氏度、开尔文、焦耳。
17、格里克(德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8、奥斯特(丹麦)----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20、安培(法国)-----总结了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级;②磁场对电流有力是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第3讲 科学社会学的历史(二)

[德]普赖斯纳(H.Plessner)
• 从20年代起至50年代,一直进行科学职业的研究。
本·戴维
• 1971年,发表了专著《社会中的科学家角色》。
科学作为一种职业
科学的目的:探索真理、认识世界 职业的目的:获得收入、谋生手段
现状:科学已成为一种职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仅仅只是一种职业。
层》,1973;(Social stratifition in science ) ; 朱克曼(Harriet Zuckerman),《科学界的精英》,1977;
3、科学社会学的成熟
(四)普赖斯
[美]德里克·普赖斯(Derek J De Solla Price,1922-1983)
1963年,发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 普赖斯不再从科学发展中的单个事件、单项成就来说明科
进入80年代以后,苏联的科学社会学探讨逐步深化。 进一步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科学;科学在社会中的作 用,科技革命;科学与意识形态、科学与政治;科学 与文化;科学与道德,科学家伦理学;科学与宗教; 科学和科学成果的宣传与普及;科学家与社会。科学 家的社会地位、科学家为和平而斗争的社会责任、科 学家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科学活动奖励等。
总之,各个国家的研究各有侧重。德国重视科学理论和科 学组织研究。匈牙利则在科学计量学研究方面独树一帜, 世界性的权威杂志《科学计量学》编辑部就设在匈牙利, 杂志4位主编由两名美国学者和一位苏联学者、一位匈牙 利学者担任,科学计量学创始人普赖斯生前也是该刊主编。
3、美国的科学社会学
70年代以后,默顿发表了《科学社会学:理论研究 和经验研究》一书,全面论述了科学社会学的理论 和方法。
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科研管理、科学家生涯、科技革命三个方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解析)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材料工业革命还引起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
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人了什么时代。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能量概念的发展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能量概念的发展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量度,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对象之一。
19世纪中期发现的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是个守恒量,它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深刻地揭示了各种形式能量的相互联系和自然界的统一性,被恩格斯称为伟大的运动基本定律,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1]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以及能量概念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是人类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界的运动转化长期认识的结果。
从研究机械能守恒到得出广义的能量守恒定律其间经历了大约一百五十年的孕育时期。
从历史上考察,能量原理是从力学留传下来的。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在1638年出版的《关于力学和局部运动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简称《两门新科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的运动,提出了这样的假设:静止的物体不论是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还是沿不同倾斜度的斜面从同一高度下落,它们到达末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就是“等末速度假设”。
[2]伽利略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了这个假设。
摆球沿圆弧运动可看作是沿着一系列不同倾斜度的斜面的下落和上升运动。
实验表明:使单摆由一侧开始摆动,当它经过最低点而到另一侧时,会升到几乎相同的高度,如果摆线中途为钉子E或F等所阻,则摆球将沿新的弧线上升,但仍达到相同的高度。
这说明沿不同倾斜度的斜面对于下落速度没有任何影响。
[2]物体下降时所得的速度正好等于能够把它送到原来高度的那个速度,一个物体下降的速度只决定于下降的竖直高度而与下降时实际经过的路程的形状无关。
伽利略的这个假设为后来揭示重力场的保守性,即在重力场作用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开了先河。
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z,1646—1716)提出了“活力”概念及“活力”守恒原理。
1686年,莱布尼兹在他的论文《关于笛卡尔和其他人在确定物体的运动力中的错误的简要论证》中提出mv不宜作运动的原动力的量度,应把mv2作为原动力的量度。
法国科学启蒙教育

法国科学启蒙教育法国科学启蒙教育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它在18世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科学启蒙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推崇理性、实证主义和科学方法,强调人类通过理性思维和实验观察来认识世界,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法国科学启蒙教育的推动下,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涌现出来,如伏尔泰、卢梭、达朗贝尔等,他们对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怀疑一切,不要相信任何东西”的思想,强调理性思维和实证主义,对当时的迷信和宗教教条进行了批判,提倡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
卢梭则提出了“人民的意志”和“社会契约”的理念,对法国大革命和后来的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科学启蒙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推崇理性、实证主义和科学方法,这一理念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法国的科学家们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如拉瓦锡的热力学理论、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等,这些成就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法国科学启蒙教育也对教育体制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法国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法国科学启蒙教育的核心理念,推崇理性、实证主义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验观察能力,推动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法国科学启蒙教育是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18世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科学启蒙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推崇理性、实证主义和科学方法,这一理念对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法国科学启蒙教育的核心理念,推动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

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
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
盛时期; ……大清王朝 268 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 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
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
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
将傲视全球。
1765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瓦特 发明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 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后来人们把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的瓦特蒸汽机,作为工 业革命的标志。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
——《大国崛起》解说词
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公司制、垄断制
电力、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重点 ②以从纺织重工业工为业代表开的始轻工业
以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为代 表的重工业
规模 ③局科限学于少与数国技家术,时相间结长、合进 在欧源自先进国家几乎同时展开,展慢。
发展快。
新时代 ④一“蒸些汽国时代家”两次工业革命进入交“叉电气进时行代”和“钢铁时代”
扩展
首发英国,向欧美扩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新的太阳是指谁, 除了它,还有哪个国家也威胁着“日不落帝国”。是如何表现的?
二、“科”“技”结合的典范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2、理论基础:
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这些科
学理论
• A.解释了改良蒸汽机的工作过程 • B.应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而产生 • C.证明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百科全书对启蒙时代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众期刊
• 17世纪的定期期刊几乎全是各个学术会社的出版物。 两个重要的例外是1665年在巴黎出版的《学人杂志》 和培尔于1864年在荷兰创办的《文学界新闻》 • 18世纪,出现了一批流行甚广的期刊,其中英文期刊 处于带头地位。如《闲谈者》、《旁观者》等。1722 年巴黎也出版了一种类似《旁观者》的杂志叫《法国 旁观者》 • 1756年,受《百科全书》的影响,法国出版了一份重 要大众期刊叫《百科全书杂志》。 • 这些期刊对促进学问由大学、学院、图书馆、书房走 进俱乐部、咖啡馆、茶桌起了重要作用
历史进步观的形成
•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此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一 个愚昧无知、迷信盲从的时代,只有到了他们 的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走向光明。因而, 启蒙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有了“进步”观念。 • 此前欧洲与中国一样,都持循环论历史观,认 为历史像车轮一样周而复始,由黄金时代进入 黑暗时代,复兴后再次进入黄金时代,随后又 跌入黑暗时代。也就是说,不存在历史不断地 朝好的方向发展的观念。
对理性的绝对信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由于启蒙,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状况会 不断改善,每一个时代的境况都会比前一个时代 的要好。
• 为什么明天一定会更好,人类的幸福会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不断增大呢?回答非常简单,因为人具 有理性。 • 通过运用自身的理性,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会不断深化,从而推动社会向前稳步发展。这种 对理性的信任是启蒙运动的另一特点。
用理性审视一切
• 18世纪法国的哲人们相信,科学革命不仅 改变了自然研究,也正在改变人类的所有 活动。科学是理性的产物,人类通过使用 理性完全能够改正过去的错误,创造美好 的未来。
• 因此,他们以根植理性的新知识对民众进 行启蒙,号召以理性重新审视一切。
自然法思想
• 在启蒙思想家们看来,欲讨论真正合理的社会,即自然社 会,必须回溯到原始时代。原始时代,不存在支配着他人 的特权阶层,人是自由的,并进行着平等的交往。维系着 这种自然秩序的是自然法。这种自然法思想与“君权神授” 论显然格格不入。
1 启蒙运动与科学精神的传播
• 启蒙运动是一场科学精神的普及运动。
– 以科学、理性来批判宗教、迷信, – 以民主、自由来对抗封建、专制。
• 科学、理性不仅适用与自然、也适用社会
– 对世俗的审视、批判导致自然法、反君权神授论 – 对宗教的审视、批判导致理神论、唯物论、不可知论 – 进步主义思想的形成与理性的解放、知识的增长
科学普及的展开
• 既然人类通过理性和科学的运用完全可以获得幸 福,并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那么弘扬理性、宣 传科学当然就成了非常神圣的事业。 • 18世纪中期前后,启蒙思想家面向无知、迷信的 一般民众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科学普及运动。
• 他们纷纷出版百科全书、发行刊物、建造展览馆、 演示实验、举办讲座、甚至创建传授实用知识的 学校。
• 本· 戴维:“在18世纪这段时间内,法国 逐渐变成了世界的科学中心。到该世纪 的最后十年,法国科学的质量在每一个 领域都超过了英国。法兰西科学院成为 世界上最有声望的科学组织。欧洲各国 的高级学者为了熟悉和了解科学方面的 最新进展都来到巴黎,整个欧洲的科学 家和科学团体都把法语作为国际语言使 用”
法国《百科全书》的出版
• 法国《百科全书》(1751-1772)17卷正文,11卷图 版,1776~1777年又出了5卷增补卷。 • 主编狄德罗(1713-1784)和达兰贝尔。1757年第7卷 出版后,不像狄德罗敢当战士的达兰贝尔退却了。 • 内容 特点
– 高举人文主义旗帜。 – 将大量篇幅用于科学、技术。对工艺过程的说明很详细,且 有配图。继承培根科学与工艺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 技术、科学、艺术并列为人类知识三大门类。
• 在经济领域,哲人们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即 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的发展。
–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主张可谓是典型代表。
• 在宗教方面,启蒙思想家运用理性思考的结果,他们 抛弃了上帝支配着世界并决定着人类命运的传统信仰。 • 他们在寻找与理性相一致的自然宗教过程中,催生了 一批与正统宗教观背道而驰的新思想。结果: – 有人成了自然神论者 如伏尔泰 – 有人成了不可知论者 – 有人成了唯物论者 如狄德罗 • 无论是唯物论者、不可知论者,还是自然神论者,他 们都反映高举理性大旗的启蒙思想家对“天启”、或 “超自然”宗教的怀疑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 启蒙思想家们发现了自然法之后,便开始对法国及欧洲的 种种不合理的不自由、不平等社会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 与此同时,他们还根据自然法确立了一些列改造社会的基 本原则,并对政治、经济、宗教三大领域的改革提出了不 少具体建议。
• 在政治领域,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强调人民的主权。
– 卢梭认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 人民的公仆;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 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 有服从”
涌现了象布丰、朱西厄、道本顿、拉马克、希雷尔、居维叶等著名 生物学家, 还有象泊松、拉普拉斯这样的数学家兼分析(天体)力学家。
这一大批科学家使当时法国在数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分析 (天体)力学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上述法国科学的兴起显然是一个值得深入 研究的问题。
欲解释这种现象,不能不从启蒙运动和法 国大革命的影响等角度入手。
第7讲 法兰西:科学职业化的向导
周 程 100871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法国近代科学的兴隆
十八世纪后期与十九世纪初期,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法国,在科 学史上出现了一个法国近代科学的兴隆期。
在这段时期,法国涌现了象达朗贝尔、蒙日、拉格朗日、柯西、傅 立叶、伽罗华等一批杰出的数学家; 涌现了象拉瓦锡、路布兰、盖 -吕萨克、泰纳尔、杜隆、贝蒂等著 名化学家, 涌现了象安培、比奥、马吕斯、萨伐尔、阿拉果、菲涅尔、卡诺等 著名物理学家;
科学观的变化
• 对“天启”、“超自然”学说质疑的结果,启蒙思想家们 极力排斥自然哲学中的神学话语,从而使科学的性格发生 了巨变。 • 科学研究不再是为了证明上帝的伟大,而是为了人类的幸 福和社会的进步。 • 伏尔泰在《哲学书信》中说道:“我不是基于信仰的启示, 而是基于哲学之光论述的。以人为出发点考虑问题乃是我 的义务。…理性和信仰完全不同。” • 理性、科学与信仰、宗教在这里已经被彻底分离了,而且 前者优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