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B 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B 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B 教案

第一课

绪论

一、金属工艺学课程主要內容?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基本常识。

二、金属工艺学课程有什么特点?

三、怎样才能学好?

1.注意各章节的联系、学习、复习、巩固、应用、总结。

2.要理解、要提问题、不能累积问题。

3.抓住主要内容。

第一篇工程材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强度和塑性的指标及其意义。

2.掌握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的试验原理、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金属疲劳、冲击韧性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强度和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的概念。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机械性能)

材料的性能:

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

工艺性能: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焊接性能、锻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力学性能的定义: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性能。

一、强度与塑性

概念:应力;应变

拉伸实验,拉伸曲线,应力应变曲线

1.强度:

定义:抵抗塑性变形、断裂的能力。

衡量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1)屈服点:(2)抗拉强度:

2.塑性:

定义:发生塑性变形,不破坏的能力。

衡量指标: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1)伸长率:(2)断面收缩率:

总结:δΨ越大,塑性越好,越易变形但不会断裂。

二、硬度

定义:抵抗更硬物体压入的能力。

衡量:布氏硬度、洛氏硬度。

1.布氏硬度:HB

(1)应用范围: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

(2)优缺点:精确、方便、材料限制、非成品检验和薄片。

2.洛氏硬度:通常习惯用HRC

(1)应用范围:钢及合金钢。

(2)优缺点:测成品、薄的工件,无材料限制,但不精确。总结:数值越大,硬度越高。

三、韧性

冲击韧度:

定义: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

衡量指标:α

k =A

k

/A (J/cm2)

四、疲劳强度

概念:交变载荷、疲劳现象

试验:疲劳实验法。

衡量指标:疲劳强度σ

-1

第二节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2.了解它们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应用。

一、物理性能:

1密度:单位体积内物体的质量。

2.熔点:固体→液体的温度点。

3. 热涨性:金属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能。

4. 导热性:金属具有传导热能的性质。

5. 导电性:金属具有传递电流的性质。

二、化学性能:

1.耐蚀性(耐酸碱性):金属材料抵抗腐蚀的性能。

2.抗氧化性:高温时抵抗氧化的能力。

3.化学稳定性:在常温下,化学稳定的性能。

三、工艺性能:是指是否易于进行冷、热加工的性能。

包括: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焊接性能、锻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

第二章铁碳合金(钢和铸铁)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晶体与非晶体,晶格、晶胞、晶格常数的意义。熟悉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

2.了解结晶的概念、结晶基本过程,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影响及其控制措施,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

重点与难点:铁碳合金晶体结构和同素异晶转变。

第一节纯铁的晶体结构及其同素异晶转变

一、金属的结晶

结晶:液态金属凝结成固态金属的现象。

金属结晶的过冷现象: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n

总结:晶粒越小,则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

采用的主要途径是:

(1)提高过冷度:冷却速度越大,生核速率越大>长大速率。

(2)变质处理(孕育处理):在液态金属中,加入一些细小的金属粉末(变质剂)

二、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概念:晶格、晶胞、晶格常数(a、b、c、α、β、γ)

纯金属的晶格类型:

1.体心立方晶格:纯铁(α-Fe)

2.面心立方晶格;铜

三、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举列钻石和石墨)

纯铁:α-Fe→(912℃)γ-Fe(1394℃)→δ-Fe(1538℃)→L 二次结晶或重结晶。

第二节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合金、组元、相、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

合物。

2.熟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重点与难点:铁碳合金组织及其力学性能。

合金:定义;金属特性:导电性、导热性、塑性、光泽。

组元、相的概念

一、固溶体:

定义:溶质原子进入溶剂中,依然保持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

置换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1.铁素体F:C→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

机械性能:δ=30~50%、ψ=70~80%、α

ku =160~200J/cm2、σ

b

=180~

280MPa、HBS50~80

2.奥氏体A:C→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

机械性能:δ=40~60%、σ

=400~50MPa、HBS=170~220。

b

C、

二、金属化合物 Fe

3

硬度极高,而塑性、韧性极低。

三、机械混合物:

C

1.珠光体P:F+Fe

3

两相,机械混合物。 0.77%C。

机械性能:δ=20~25%、σ

=800~850MPa、 HBS=280~260。

b

2.莱氏体Ld、Ld′:含碳量:4.3%C。

第二课

第三节铁碳合金状态图

C状态图、分析:特性点、线和区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简化的Fe-Fe

3

域组织。

2.熟悉典型成分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及其在室温下的组织。

重点与难点:掌握铁碳合金状态图。

一、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建立

简要介绍相图如何建立

C合金状态图的分析:

二、Fe-Fe

3

1.点(特性点):

A ; D点;C; P ;E ;S。

2.线(特性线):

(1)AC线:(2)AE线:(3)PSK线;

3.分类:

含碳量分类工业纯铁:C≤0.0218%C

钢:0.0218%

铁:2.11%

钢分类: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

三、钢在结晶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1.共析钢:

L→L+A→A→P

2.亚共析钢:

L→L+A→A→A+F→P+F

3.过共析钢:

L→L+A→A→A+C→P+C

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工业纯铁:F 塑性好。

亚共析钢:F+P 取决于F、P的含量。

共析钢:P 强度高。

过共析钢:P+C 取决于P、C的含量(C为网状的二次渗碳体,脆、不合格)。

力学性能和含碳量的关系曲线图。

第四节工业用钢简介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碳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重点与难点:碳钢的分类、牌号、用途。

一、钢的分类

碳钢的分类、编号和用途:

分类:

①低碳钢:<0.25%C

②中碳钢:0.25%≤C<0.60%

③高碳钢:0.60%

质量:

①普通碳素钢:S≤0.05%、P≤0.045%。

②优质碳素钢:S≤0.04%、P≤0.04%。

③高级优质碳素钢:S≤0.03%、P≤0.035%。

用途:

①结构钢:

②工具钢:

二、碳素钢:

碳素钢分如下三类:

(1)普通碳素结构钢:

≥235MPa。

新:Q235Aσ

s

通常用于制造型材、螺钉、铁钉、铁丝、建筑材料等。

(2)优质碳素结构钢:

(3)碳素工具钢:

优质碳素工具钢:T+数字。

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T+数字+A。

举例:T7、T8。含义:0.7%C、0.80%C、

三、合金钢:

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

1.合金结构钢

起首两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

例:12CrNi3:0.12%C、Cr<1.5%、3%Ni

2.合金工具钢

当含碳量≥1.0%时,不标含碳量数;当含碳量<1.0%时,起首数表示含碳量的千分之几。例:9Mn2V:0.9%C、2%Mn、V<1.5%

W18Cr4V、W12Cr4V4Mo、9SiCr。

第五节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

选择材料的一般原则如下:

1.应能满足零件的工作要求:安全第一。

2.应能满足工艺性能要求:质量第一。

3.必须重视材料的经济性:效率第一。(以铁代钢,以铸代锻)

二、选择对应的材料:

45 65 A3(Q235A) T13 T8A 10 ZG280-500。

弹簧主轴螺钉锯子锉子箱体油箱盖。

课后总结:

第三课

第四章钢的热处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的目的、方法及应用。重点与难点: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不同点。

热处理:钢在固态范围内,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

分类:

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热处理表面淬火:

表面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

一、钢的加热和保温时的组织转变:

1.钢加热时的变化:

2钢冷却时的变化:

根据组织分成三个转变区:

1.高温转变区(珠光体转变区):A

1

~550℃, P。

2.中温转变区(贝氏体转变区):550~M

s ,A→A′→B=C

+F。

3.低温转变区(马氏体转变区):M

s ~M

f

,A→A′→M+A′

M:C→α-Fe(过饱和地溶解),HRC65~66,硬度很高。

第二节退火和正火

一、退火: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炉冷)的热处理工艺法。

目的:①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②消除钢的内应力;③均匀组织;

④为随后的热处理做准备。

退火的种类:

(1)完全退火:(亚共析钢)A

C3

+30~50℃

组织分析:P+F→A→A′→P+F (重结晶退火)。

(2)球化退火:(过共析钢)A

C1

+20~30℃

组织分析:P+Fe

3C

→A+Fe

3

C

→A′+Fe

3

C

→P+Fe

3

C

(3)低温退火:(亚、共、过共析钢)

500~650℃用于消除加工硬化(650~750℃),空冷,则称为再结晶退火。

二、正火:

A C3线或A

CCm

线以上30~50℃经过保温后,随空气冷却的一种工艺。

目的:①提高低碳钢的硬度。②消除网状渗碳体组织。③改善钢的组织。因正火是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的组织晶粒细小,且缩短了冷却时间

组织分析:P+F→A→A→A′→S+F

P+Fe

3C

→A→A→A′→S+Fe

3

C

应用:①对一些大型或形状复杂的零件,淬火有开裂的危险,用正火;

②对于含碳量0.3~0.5%的钢件,用正火代替退火;

③含碳量低于0.3%的钢件,采用正火,能提高硬度利于切削。

第三节淬火和回火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淬火的目的、方法及其应用。

2. 熟悉回火的目的,掌握回火方法及其应用。

重点与难点:淬火和回火的目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淬火:

在固态范围内,把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大于或等于临界冷却速度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目的:获得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1)严格控制淬火加热温度。

(2)合理选择淬火冷却介质。

目的:既能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也不会产生变形、开裂。

二、回火:

定义: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

c1

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的一种工艺。

目的:①降低材料的脆性、消除内应力;

②获得要求的力学性能;

③稳定工件尺寸;

④降低合金钢的硬度,使之易被切削。

(1)低温回火(150~250℃):组织:回火马氏体 HRC58~64。

应用于需要高硬度,高耐磨的材料零件。例如: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等。

(2)中温回火(350~500℃):组织:回火屈氏体 HRC35~45。

应用于需要较高弹性、韧性的材料零件等。例如:弹簧、板簧、发条、冲击工具等。

(3)高温回火(500~650℃)组织:回火索氏体HRC15~25 (HB200~250)。

应用于受交变载荷作用的材料零件等。例如:轴、丝杠、齿轮、连杆等。

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处理。

课后总结:

第四节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表面淬火。

2.了解化学热处理。

一、表面淬火(中碳钢):

定义:

1.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需经正火、调质处理)

二、化学热处理:

定义:

课后总结:

第四课

第二篇液态成形

概述:铸造的概念、特点

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铸造的工艺。

2.了解合理地控制铸件的凝固,从而防止缺陷。

重点与难点:铸造工艺基础。

第一节液态合金的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

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合金的流动性

二、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

2.充型压力

三、铸型填充条件

1.铸型材料:

2.铸型温度:

3.铸型中的气体:

第二节铸件的凝固与收缩

一、铸件的凝固方式

1.逐层凝固:

2.糊状凝固:

3.中间凝固:大多数的凝固均是

这样。

二、铸造合金的收缩

合金的收缩经历三阶段:

(1)液态收缩(2)凝固收缩(3)固态收缩

收缩率与化学成分、浇注温度、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有关。

三、铸件中的缩孔与缩松

1.缩孔与缩松的形成

(1)缩孔它是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

(2)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

2.缩孔和疏松的防止

定向凝固:设置冒口。

课后总结:

第三节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铸造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2.掌握铸件质量的控制。

重点与难点:铸件质量的控制。

一、内应力的形成

1.热应力

减少热应力的基本途径是尽量减少各个部位间的温度差,使其均匀地冷却。

2.机械应力:它是合金的固态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内

应力。

二、铸件的变形与防止

防止铸件变形的措施:

使铸件壁厚均匀、形状对称,采用同时凝固和反变形。

也可采用时效处理: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

第五课

第二章常用合金铸铁的生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铸铁的分类、特点、石墨化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灰铸铁的牌号、组织、性能及其应用,灰铸铁的变质处理。

3. 了解可锻铸铁、蠕墨铸铁和合金铸铁简介

4.。熟悉球墨铸铁的牌号、组织、性能及其应用、

重点与难点:铸铁的性能及其应用。

第一节铸铁件生产

铸铁的分类:定义:含碳量6.69%>C>2.11%的铁碳合金。

铸铁分类:白口铸铁:普通铸铁。

C形式存在。

白口铸铁:C以Fe

3

普通铸铁:

灰口铸铁:C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G

可锻铸铁:C以团絮石墨状形式存在,G

球墨铸铁:C以球状石墨形式存在,G

蠕墨铸铁:C以蠕虫石墨形式存在,G

一、灰铸铁

灰铸铁的性能:

(1)铸造性能好;(2)减摩性能好;(3)减震性能好;(4)切削加工性能好;(5)缺口敏感性较低:(6)抗拉强度、塑性、韧性比相应的基体的钢低。

2. 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G=石墨)

(1)化学成分:(2)冷却速度:

3.灰铸铁的孕育处理(变质处理):变质剂:硅铁75% Si。

4.灰铸铁的牌号及其生产特点

(1)灰铸铁的牌号。(2)灰铸铁的生产特点

二、可锻铸铁

(马铁、玛钢、) C→G

絮状

成分:

+基体。

组织特点: G

絮状

黑心可锻铸铁、珠光体可锻铸铁

三、球墨铸铁

1950年,我国开始球铁的研究,1959年无锡柴油机厂利用球铁代替45、

1.球墨铸铁的组织和性能:

2.球墨铸铁的生产特点

(1)铁水;(2)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球化剂和变质剂。(3)铸型工艺

四、蠕墨铸铁

1.蠕墨铸铁的性能;

2.蠕墨铸铁的制取;

3.蠕墨铸铁的应用

课后总结:

第二节铜、铝合金铸件生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铸钢生产的特点。

2.了解铜、铝合金的生产特点。

重点与难点:铸钢、铸铝、铸铜的生产。

一、铸造铜合金

铜及铜合金

1.铜:99.95%Cu(紫铜)

2.铜合金:

加入Sn、Zn、Pb、Al、Ni等。

①黄铜:(Cu+Zn)

②青铜:(Cu+Sn)、(Cu+Cr)、(Cu+Pb)、(Cu+Al)。

二、铸造铝合金

1.铝:99.9968%Al,面心立方晶格,比重小,塑性好,强度低,耐腐蚀能力强。

2.铸造铝合金:

.铸造铝硅合金ZL1:Si、ZL101、Zl104铸造性能好、耐腐蚀。

三、铜、铝合金铸件的生产特点

1.铜合金的熔化

2.铝合金的熔化

3.铸造工艺

课后总结:

第六课铸造生产方法

第三章砂型铸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铸造生产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2.了解造型(造芯)材料,造芯方法

重点与难点:砂型铸造特点及生产过程

砂型铸造是传统的铸造方法,它适用于各种形状、大小、批量及各种合金铸件的生产。

第一节造型方法的选择

一、手工造型

1.单件、小批生产:

二、机器造型(造芯)

1.机器造型(造芯)基本原理

2.机器造型的工艺特点

第五章特种铸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特种铸造工艺。

重点与难点:特种铸造。

第一节熔模铸造

一、熔模铸造的工艺过程

1.蜡模制造;

2.型壳制造;

3.焙烧和浇注

二、熔模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

(1)型腔表面极为光滑

(2)能生产高熔点的黑色金属铸件

(3)生产批量不受限制。

第二节金属型铸造

一、金属型构造

二、金属型的铸造工艺

三、金属型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压力铸造

一、压力铸造的工艺过程

二、压力铸造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第四节低压铸造

一、低压铸造的基本原理

二、低压铸造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第五节实型铸造

1.泡沫述塑料模

2.铸造工艺

3.特点

课后总结:

第七课

第三篇金属压力加工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金属锻件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2.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热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金属的锻造性。

3.了解锻造温度范围、锻件的冷却。

4.了解自由锻的特点,设备,基本工序(镦粗、拔长、冲孔、切割、弯曲、错移、扭转)及其应用。

5.熟悉自由锻造工艺设计:绘制锻件图,坯料质量及其尺寸计算

6.了解模锻及其胎模锻简介。

重点与难点:金属的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第一章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一节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

塑性变形:当外力增大到使金属的内应力超过该金属的屈服点之后,既使外力停止作用,金属的变形也不消失。

金属的塑性变形的实质是晶体内部产生滑移的结果。

第二节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加工硬化:随变形程度的增大,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下降的现象。

冷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

热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

T

再=0.4T

加工硬化:塑性变形程度越高,强度和硬度就升高。

消除方法:再结晶退火。

第三节金属的锻造性

金属的可锻性是衡量材料在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制品难以程度的工艺程度。

一.金属的本质

1.化学成分的影响:含碳量;杂质含量等。

2.金属组织的影响:奥氏体;铁素体等组织。

二、加工条件

1.变形温度的影响

锻造温度:

温度过低:导致锻件破裂报废。

温度过高:将产生过热、过烧、脱碳和严重氧化等缺陷。

2.变形速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可忽略不计。

3.应力状态的影响:压应力较拉应力为易。

录像:锻造

第二章锻造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锻造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重点与难点:锻造方法

第一节锻造方法

一、自由锻

1.自由锻工序

(1)基本工序;(2)辅助工序

2.锻件分类及基本工序方案

第八课

二、模锻

1.锤上模锻

(1)模锻模膛

(2)制坯模膛

2.曲柄压力机上模锻

3.摩擦压力机上模锻

第二节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绘制锻件图

二、坯料重量和尺寸的确定

三、锻造工序的确定

四、锻造工艺规程中的其它内容

第三章板料冲压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板料冲压的特点及其应用。

重点与难点:变形工序

板料冲压是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加工方法。

特点:

(1)可以冲出形状复杂的零件,且废料较少。

(2)产品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冲压件的互换性较好。

(3)能获得重量轻、材料消耗少、强度和刚度都较高的零件。(4)冲压操作简单,工艺过程便于机械化。

第一节分离工序

一、落料及冲孔(通称冲裁)

1.冲裁变形过程;

2.凹凸模间隙;

3.凹凸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4.冲裁件的排样

二、修整

三、切断

第九课

第二节变形工序

一、拉深

1.拉深过程;

2.拉深中的废品;

二、弯曲

三、翻边

四、成形

第三节冲模简介

一、简单冲模

二、连续冲模

三、复合冲模

课后总结:

第十课

第四篇焊接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焊接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2.了解焊接电流,电焊条,电弧焊工艺。

重点与难点:电弧焊

第一章焊接基础知识

第一节焊接电弧

焊接:用加热或加压的方法,通过材料的原子扩散,使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工艺过程。

切割:使材料切断、割离的工艺过程。

焊接分三类:①熔化焊:②压力焊:③钎焊:

特点:①省料省时。②拼小成大。③技术高。④能制双层金属。

手工电弧焊

工作原理:焊接电弧

阳极区:42~43%Q;

弧柱区:20~38%Q、6000~8000℃;

阴极区:36~38%Q 2400~3200℃。

阳极接焊件、阴极接焊条-正接法(厚焊件)。

阳极接焊条、阴极接焊件-负接法(薄焊件)。

第二节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一、焊接工件上温度的变化与分布

二、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1.焊缝

2.焊接热影响区

(1)熔合区;(2)过热区;(3)正火区;(4)部分相变区

三、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第三节焊接应力与变形

第十一课

第二章常用焊接方法

第一节焊条电弧焊

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焊接的特点、分类及其应用。

2.了解焊接电流,电焊机和构造,电焊条,手弧焊工艺。重点与难点:焊条电弧焊

一、焊条电弧焊的焊接过程

二、电焊条

1.焊条芯:导电、填充焊缝。

2.药皮:稳定电弧、隔绝空气、排除渣子。

3.焊条的种类、型号和牌号

4.焊条的选用原则

第二节埋弧焊

一、埋弧焊的焊接过程

二、埋弧焊的特点及应用

第三节气体保护焊

一、氩弧焊

1.不熔化极氩弧焊

2.熔化极氩弧焊

氩弧焊的特点:

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1.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原理、应用

第三章其它常用焊接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电阻焊、磨擦焊、钎焊、重点与难点:其它常用焊接方法。

第一节电阻焊

一、点焊

二、缝焊

三、对焊

第二节摩擦焊

摩擦焊的特点:

第三节钎焊

一、硬钎焊

二、软钎焊

钎焊的特点及应用

第十二课

第四章常用金属材料的焊件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金属材料的焊件性。

重点与难点:材料的焊件性。

第一节金属材料的焊件性

一、焊接性的概念

二、钢材焊接性的估算方法

根据经验:

W(C)当量<0.4%时,钢材塑性良好,淬硬倾向不明显,焊接性良好。

W(C)当量=0.4%~0.6%时,钢材塑性下降,淬硬倾向明显,焊接性能相对较差。

第二节碳钢的焊接

一、低碳钢的焊接

二、中、高碳钢的焊接

焊接的特点:

第十三课

第五篇金属切削加工

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金属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

2.熟悉刀具材料的选择,车刀主要角度、作用及其选择

原则。

3.了解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

4.了解金属的切削加工性。

重点与难点:刀具材料的选择,车刀主要角度、作用及其选择原则。

第一节切削运动及切削要素

一、零件表面的形状及切削要素

切削运动包括主远动和进给运动

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

二、切削用量

切削速度V,进给量f,背吃刀量a

三、切削层参数

1.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A;

2.切削层公称宽度b;

3.切削层公称厚度h 第二节刀具材料及刀具构造

一、刀具材料

1.对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2.常用的刀具材料

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刀具

二、刀具角度

1.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

前刀面,后刀面,切削刃

2.车刀切削部分的主要角度

(1)刀具静止参考系;(2)车刀主要角度

主偏角,副偏角,前角,后角,刃倾角

三、刀具结构

结构形式:整体式、焊接式、机夹式

课后总结:

第三节金属切削过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金属切削过程的物理现象。

2. 了解金属的切削加工性。

重点与难点:金属的切削加工性。

一、切削形成过程及切屑种类

1.切屑形成过程

2.切屑种类

(1)带状切屑;(2)节状切屑;(3)崩碎切屑

二、积屑瘤

1.积屑瘤的形成;

2.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3.积屑瘤的控制

三、切屑力和切削功率

1.切削力的构成与分解

(1)切削力F

c;(2)进给力F

f;

(3)背向力F

p

这三个切削分力与总切削力F有如下关系:

F=F+F+F

2.切削力的估算

3.切削功率

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1.切削热的产生、传出及对加工的影响

(1)切屑变形所产生的热量,是切削热的主要来源(2)切屑与刀具前刀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3)工件与刀具后刀面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

2.切削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五、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

1.刀具磨损的形式与过程

2.影响刀具磨损的因素

3.刀具耐用度

第四节切削加工技术经济简析

一、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机械制造基础第七章习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7-1试述生产过程、工序、工步、走刀、安装、工位的概念。 答:制造机械产品时,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是指在一个工序中,当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在一个工步内,如果被加工表面需切去的金属层很厚,一次切削无法完成,则应分几次切削,每进行一次切削就是一次走刀。 安装是指工件在加工之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正确的位置(即为定位),然后加以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工件经过一次装夹完成的工序称为安装。 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待加工位置称为工位。 7-2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答: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是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各项内容写成文件,用来指导生产、组织和管理生产的技术文件。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部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材料性能,使其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 7-3试指明下列工艺过程中的工序、安装、工位及工步。坯料为棒料,零件图如图题7-3所示。 1)卧式车床上车左端面,钻中心孔。 答:车左端面、钻中心孔分别为工步。 2)在卧式车床上夹右端,顶左端中心孔,粗车左端台阶。 答:夹右端,顶左端中心孔为装夹,粗车左端台阶为工步。 3)调头,在卧式车床上车右端面,钻中心孔。 答:车右端面、钻中心孔分别为工序。 4)在卧式车床上夹左端,顶右端中心孔,粗车右端台阶。 答:夹左端,顶右端中心孔为装夹。车右端台阶为工步。 5)在卧式车床上用两顶尖,精车各台阶。 答:两顶尖定位为装夹,精车左、右端台阶为工步。 图题7-3 7-4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原则与步骤有哪些?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制定原则各有哪些? 答: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1)分析研究部件或总成装配图样和零件图样;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是直接生产过程,其 原意是指采用金属切削刀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由于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所说的加工方法除切削和磨削外,还包括其他加工方法,如电加工、超声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激光束加工,以及化学加工等几乎所有的加工方法。 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四、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图4-2 工艺过程、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之间的关系 五、回顾如下几个概念以方便本章的学习 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以及操作者和加工对象是否改变,共四个要素。在加工过程中,只要有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即换了一个工序。 2、安装 在同一个工序中,工件每定位和夹紧一次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 由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引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再到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正确理解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的概念; 理解要点:三定一连续(四要素)

§4-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 卡片形式,我国未作统一的规定,但各机械制造厂使用表格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详细程度与生产类型、零件的设计精度和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有关。对应形式见表4-1。具体格式见图4-3、4-4及4-5。 表4-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格式特点对比 生产类型详细程度备注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单件小批(普通 加工方法) 简单 对于数控工序, 则需作出详细规 定,填写数控加 工工序卡、刀具 卡等必要的与编 程有关的工艺文 件,以利于编程。 机械加工工艺卡 片 中批生产较详细 机械加工工序卡 片 大批大量 (单件小批中技 术要求高的关键 零件的关键工 序) 详细(+调整卡、 检验卡) 图4-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知道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的特 点和应用场合 单件小批(普 通加工方法)

10《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1008 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6 实验:4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机械制造工程基础为主线,力图达到强化工程基础原理、扩大专业讲授知识面、反映专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一般现象和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技能,学会分析工程中出现的加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能根据具体条件,合理选择各种刀具及其切削用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寻找出改善加工表面质量,提高切削加工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有关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能按加工条件选择合理的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切削用量。了解常用刀具的类型、结构特点、使用范围并能正确地选择使用。 2.通过学习掌握设计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知识,掌握加工方法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了解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 3.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和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理论和方法。 (三)实施说明 1.要求课堂讲解内容简练、清晰,概念正确,突出重点、难点,取舍得当,举例合适。 2.严格遵守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3.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分析讨论案例。 4.实验是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用于基本实验的时间为6学时,每次实验每小组4人,使每个学生均有亲自操作的机会。 5.开展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先修课程为: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制图、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原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工艺规程设计综合练习举例讲解工艺规程设计设计过程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设计设计基本能力 2.实验: 实验内容学时分配 一、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2 目的:弄清车刀各几何角度的定义及其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掌握测量车刀几何 角度的方法 二、误差统计和分析实验 目的:作X-R控制图了解工序质量管理的意义;学会判断工艺过程的稳定性; 2 初步掌握分析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

机械加工技术教案

教学课程:绪论 教学目的: 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2.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4.了解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 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2.了解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所讲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指机械冷加工技术和机械装配技术。 内容包括: (1)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合理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切削加工参数,并初步具备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但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 1.数控机床在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普及率不高。 2.国产先进数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3.数控刀具、数控检测系统等数控机床的配套设备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4.机械制造行业的制造精度、生产效率、整体效益等都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及其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消耗、敏捷及无污染生产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制造技术向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CNC)机床、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自动化制造设备或系统的发展适应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它们将进一步向柔性化、对市场快速响应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敏捷制造设备将会问世,以机器人为基础的可重组加工或装配系统将诞生,智能制造单元也可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加速产品开发过程的CAD/CAM一体化技术、快速成形(RP)技术、并行工程(CE)和虚拟制造(VM)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2)制造技术向高精度方向发展 21世纪的超精密加工将向分子级、原子级精度推进,采用一般的精密加工也可以稳定地获得亚微米级的精度。精密成形技术与磨削加工相结合,有可能覆盖大部分零件的加工。以微细加工为主要手段的微型机电系统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军事、农业、家庭等领域,而成为下世纪最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前沿之一。

机械制造基础作业汇总 (3)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作业汇 总(3)

1.何谓合金的铸造性能?可以用哪些性能来衡量?铸造性能不好会引起哪些缺陷? ①铸造性能是表示合金铸造成形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 ②充型能力、收缩性等来衡量。 ③充型能力不好,铸件易产生浇不到、冷隔、气孔、夹杂、缩孔、热裂等缺陷;收缩是造成缩孔、缩松、应力、变形和裂纹的基本原因; 2. 简述熔模铸造、压力铸造的工艺过程、特点和适用范围。 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工艺过程: 熔模铸造主要有以下过程:制造压型、制造熔模、制造型壳、脱模、焙烧、浇注、清理。 熔模铸造特点: 1)铸件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高;尺寸公差IT11~IT14,Ra12.5~Ra1.6; 2)可制造形状较复杂的铸件; 3)适用于各种合金铸件,尤其是高熔点和难以加工的高合金钢,如耐热合金、不锈钢、磁钢等。 4)工艺过程较复杂,生产周期长,使用费和消耗的材料费较贵,多用于小型零件。 熔模铸造适用范围:熔模铸造适用于制造形状复杂,难以加工的高熔点合金及有特殊要求的精密铸件;主要用于汽轮机、燃汽轮机叶片、切削刀具、仪表元件、汽车、拖拉机及机床等零件的生产。 压力铸造: 压力铸造的特点

优点: 1)铸件的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尺寸公差IT11 ~IT15,Ra 3.2~Ra 0.8;2)可压铸形状复杂的薄壁精密铸件,如可直接铸出螺纹、齿形; 3)压铸件在高压下结晶,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其强度比砂型铸件提高25%~40%; 4)生产率很高,生产过程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缺点: 1)压铸时,高速液流会包住大量空气,凝固后在铸件表皮下形成许多气孔,故不能太多加工和热处理。 2)设备投资大,生产准备周期长,只适于大量生产。 压力铸造的适用范围: 压力铸造主要用于生产铝、锌、镁等有色合金铸件,如发动机缸体、缸盖、箱体、支架等。 3.常用铸造合金有哪些? (1)铸铁 (2) 铸钢(3)铸造铝合金 (4) 铸造铜合金 4. 什么是铸造结构工艺性?为了满足金属的铸造性能,铸造结构应该考虑哪些要求? (1)概念:指所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铸造成形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即铸造成形难易程度。良好的铸件结构应满足金属的铸造性能和铸造工艺性。 (2) 铸件结构必须满足金属铸造性能要求,否则可能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缩松、变形和裂纹等缺陷!应有如下考虑:1) 铸件壁厚的设计(合理壁厚)2)铸

机械制造技术试讲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授课教案 试讲人:陈启安授课时间:2015年12月30日 课题第三章工件的定位与夹紧 3.2.3工件的定位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自由度的概念、六点定位原则。 2、熟悉常见几何体定位方式。 3、正确理解四种定位方式,学会判断工件的定位方式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把新学到的内容运用到夹具及定位装置设计实践中。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热情。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过定位、欠定位概念。 难点:1、常见几何体定位方式。2、工件定位中过定位的问题。 教学 设想 讲解有关概念、工件定位实例。从简单实例到复杂实例逐步掌握各项功能操作。 教学 方法 示范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 用具 网络多媒体教室 教学 课时 1课时

学情背景 授课对象学生,已了解一些夹具的基本概述,能够认识一些夹具的夹紧原理,再学习专业的工件定位,对工件的定位、定位装置的设计会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2分钟) 1、新课内容、重难点、目标概括。 2、引入情景(引导学生对前后知识的串连)简单说说上一节课夹具的功能、夹具的组成、夹具的分类以及与本节知识的关系(即学习工件定位是定位元件与夹具设计的基础),并提出如何对不同工件定位。 3、导入新课 提出如何对不同工件定位: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为避免工件出现偏转或移动而使加工质量无法保证,需要对工件进行定位,那么工件怎么定位?定位时应注意什么?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节新的知识。 【讲授新课】 本节课我们来了解掌握工件定位方式及应用。 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10分钟) 1、讲解一些必备的基本概念 如:自由度的概念、六点定位原则 自由度的概念:一个位于空间自由状态的物体,对于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说,具有六个自度:三个位移自由度和三个旋转自由度 六点定位原则:使用合理设置的六个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被确定的方法称为六点定位法则 2、运用六点定位原则对不同形状工件进行定位 运用六点定位原则对矩形工件定位、圆柱形工件定位、圆盘形工件定位进行讲解,配合图形,使学生更深刻了解六点定位原则。 工件的定位方式(25分钟) 1、教师讲授:讲解四种定位方式的概念,结合课本,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来阐述概念 分别讲述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的概念。 完全定位:指工件的六个支承点完全被限制工件在空间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

机械制造基础课后作业教案资料

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及其所表示的机械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σs,σb,HRC,180HBS10/1000/30 答:σs屈服强度符号,材料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σs=F S/S O. σb 抗拉强度符号,材料被拉断前承受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值称为抗拉强度。σb= F b/S O. HRC洛氏硬度符号,压头为1200金刚石圆锥体。180HBS10/1000/30表示用直径为10mm的淬火钢球在1000Kgf的载荷作用下,时间保持30s所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80。 2,为什么冲击韧性值不直接用于设计计算?它与塑性有何关系? 答:冲击韧性值是通过一次摆锤冲击试验测得的,测试时要求一次冲断,而生产实地中的工件大多数都是多次冲击后才被破坏的,这与冲击试验中一次冲断的情况相差较大,所以冲击韧性值常规下只用于判定材料是塑性的还是韧性的,而不用于直接设计。韧性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指标,当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都很好时,材料的韧性才会很好。 3,何谓金属的疲劳和蠕变现象?它们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 答:金属在连续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发生突然性的断裂称为疲劳断裂。金属在高温长时间应力作用下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现象称为蠕变。在设计零件时,必须考虑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及持久强度。 4.Fe—Fe3C相图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有何局限性? 答:铁碳合金相图的指导意义:(1),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2),铸造方面的应用;(3),锻造方面的应用;(4),热处理方面的应用; 由于铁碳相图是以无限缓慢加热和冷却速度得到的,而在实际加热和冷却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 第二章钢的热处理 一,何为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钢在固态下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并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改变钢的组织从而改变其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类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基本类型。 二,退火和正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如何选择正火和退火? 答:正火比退火的冷却速度快些,故正火的组织比较细,硬度强度比退火高。 根据其加工性、使用性、经济性来选择。 三,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些,说明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 答:1,单液淬火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2,双液淬火法:适用于高碳工具钢制造的易开裂工件,如丝锥、板牙等。 3,分级淬火法:适用于由合金钢制造的工件或尺寸较小、形状复杂的碳钢工件。 4,等温淬火法:适用于形状复杂、且要求具有较高硬度和韧性的工具、模具等工件。 5,局部淬火法:对要求局部有高硬度的工件。 四,回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回火方法有哪几种?指出各种回火方法得到的组织、性能及应用范围。 答:回火的目的有四个: 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 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 3,稳定工件的尺寸。 4,降低工件硬度,利于切削加工。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一般为工模具钢要求高硬度高强度的工艺。

机械设计基础学习知识教案

授课内容:绪 论 目的要求: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研究对象及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重点:课程学习要求 难点:课程学习要求 计划学时:2 绪 论 第一节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本课程研究对象:机 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机器的定义: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机器的分类 机器主体部分由机构组成 曲柄滑块机构: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转变为曲轴连续转动 凸轮机构:凸轮和顶杆用来启闭进气阀和排气阀; 齿轮机构:两个齿轮保证进、排气阀与活塞之间形成协调动作;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第二节 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一、本课程的特点 是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工实习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同 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家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设备的能力,为今后操作、维护、 机构的分类 通用机构 专用机构 用途广泛,如齿轮机构、连杆机构等 只能用于特定场合,如钟表的发条机构 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 :研究机器、机构运动原理 :研究组成机器、机构的零件设计原理 设计基础 机械 机器 工作机 原动机 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机器 机器的功能组成 动力部分 传动部分 控制部分 执行部分 6 5 4 3 8 7 1 2 9 10

管理、革新工程机械设备创造条件 三、怎样学好本课程 1.重思考,常想几个问题: A.什么样子 B.怎么运动 C.工作原理、方式 D.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2.会查表、会用工具书 3.不注重公式的记忆——哪些公式要记忆,会在课堂上和考试前提醒 4.多看一些设计方面的书,如工业设计、机械优化设计等 5.一定要会几个设计软件二维的:AUTOCAD 三维的:Pro/E、UG等 授课内容: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1.1—§1.2) 目的要求:熟悉运动副的分类 重点难点:重点:运动副的分类难点:运动副的分类 计划学时:2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 ---------定位误差分析教案 课题定位误差分析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1)了解定位误差的种类。 (2)正确进行定位误差分析。 (3)掌握定位误差计算要领。 要求通过教学过程的互动、探讨与交流,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作风。 教学重点1)定位误差形成的分析。 2)定位误差的计算。 难点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渐进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和flash动画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45分钟) 班级G08DSC1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4分钟) (1)夹具定位常用定位元件有哪些重点复习与本次课教学有关的支承板、支承钉、V形块、定位销、定位心轴。

(2)夹具的定位方式有哪几种? 对本节课教学中所采用的定位方式重点进行复习:平面定位元件和孔定位方式。 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回答。不会的同学可以看书,鼓励他们踊跃回答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设计目的:经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再进行总结性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复习相关知识;设置的问题既是对前面重点的复习,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 2、新课导入 (2分钟) 创设情境:通过在实际生产中工件在夹具中定位进行加工,产生了加工误差的动画演示,提出问题:这些工件在加工中会出能否保证加工精度?引导学生分析加工过程中,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导出项目教学任务: 如何分析工件在夹具中存在的误差? 设计目的: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采用这种形象生动的导入法,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到了如何对误差进行分析的探索研究上来。 3、新课 (39分钟) 10.2.4定位误差分析 一、定义 定位误差(△D ):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 二、定位误差分析 1、基准不重合误差 定位误差 基准位移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

机械制造技术教案

课程情况简介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任教班级:模具051、052 计辅051 五年专数控031 周课时:4节 总学时:80节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华主编焕峰副主编高等教育

教学课题:第1章机械制造过程概述 教学目的:1、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容 2、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4、了解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5、熟悉生产过程和机械制造过程 6、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分析 教学重点: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生产过程和机械制造过程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2节课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绪论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容 本课程所讲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指机械冷加工技术和机械装配技术。 容包括: (1)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 合理选择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切削加工参数,并初步具备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2)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但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 1、数控机床在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普及率不高。 2、国产先进数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3、数控刀具、数控检测系统等数控机床的配套设备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 需要。 4、机械制造行业的制造精度、生产效率、整体效益等都不能满足市场经 济发展的要求。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及其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及现代

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消耗、敏捷及无污染生产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制造技术向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CNC)机床、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自动化制造设备或系统的发展适应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它们将进一步向柔性化、对市场快速响应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敏捷制造设备将会问世,以机器人为基础的可重组加工或装配系统将诞生,智能制造单元也可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加速产品开发过程的CAD/CAM一体化技术、快速成形(RP)技术、并行工程(CE)和虚拟制造(VM)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2)制造技术向高精度方向发展 21世纪的超精密加工将向分子级、原子级精度推进,采用一般的精密加工也可以稳定地获得亚微米级的精度。精密成形技术与磨削加工相结合,有可能覆盖大部分零件的加工。以微细加工为主要手段的微型机电系统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军事、农业、家庭等领域,而成为下世纪最重要的先进制造技术前沿之一。 (3)综合考虑社会、环境要求及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制造技术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绿色制造过程将在下个世纪普及。 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加工技术和基本理论,再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有关知识,从而为将来胜任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上的专业技术工作、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手段应用、具备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系统、表面成形和切削加工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加工方法及其工艺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知识、应用及发展。 2、掌握常用加工方法的综合应用、机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设计的方法,初步掌握工艺装备选用和夹具设计的方法。 3、初步具备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和产品质量控制的能力 §1-1 机械制造过程 一、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它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与准备,产品的技术、生产准备,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及热处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 教案

第一讲绪论 课题:1、讲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 课题形式:讲授、两课时 教学目的:1、讲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 2、讲解机械制造一般过程概述 教学要求:1、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 2、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 教具: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本课程题目为《机械制造基础》,因此我们研究的内容都是围绕机械制造过程展开的。那么到底机械制造过程有哪些呢? 二、教学内容: 1.本课程学习意义 熟悉各种工程材料性能,合理选择材料; 初步掌握和选用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及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方法; 选用公差配合 了解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方法 扩大知识面(特种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2.本课程知识体系 “工程材料”部分:以剖析铁碳合金的金相组织为基础,以介绍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合理选材为重点; 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压”、“焊接”,认识这些加工方法的用途和实现方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解公差配合概念与选用;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毛坯选择”、“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特殊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了解用途与应用场合 3.学习方法 总结归纳各章节学习目的,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宏观) 突出各章重点与细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认识(微观) 在相关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继续自学 4.机械制造的概念 将原材料(毛坯)和相关辅料转变成为成品(机械零件)的过程 5.机械制造主要过程 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检验和装配产品检验和装配 (1)技术准备阶段 制订工艺规程 原材料选则与供应 刀具、夹具、量具的配备 热处理设备和检测仪器的准备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 (2)

机械制造基础教案主讲教师:吴斌方 使用教材:机械制造基础 主编:肖华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3月) 2007.4

第一讲 章节题目: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教学内容] 5.1基本概念; [教学安排] 讲授2学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 知识点: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序、工位、安装、工步、生产纲领、工艺规程等基本概念; 工艺规程的种类、作用、制定原则、步骤等。 基本要求: 了解:工艺规程有关的基本概念。 掌握:掌握工艺过程、工序、工步、安装、工艺规程制订原则等。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工序和工艺规程制订原则。 [教学法设计] 1.通过几个零件加工应用的实例,引入工艺规程有关概念,以讨论的形式给出工艺规程有关的定义和特点; 2.较系统地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步骤,特别是原始资料,加深对工艺规程作用的理解。 [应用]

[板书设计] 0. 开场白 5.1基本概念 5.1.1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工序 2)安装 3)工位 4)工步 5)走刀 5.1.2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5.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种类 2)作用 3)原则 4)技术资料 5)步骤 [小结] 本次课主要讲述了工艺规程有关的概念,重点掌握其工序和工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后记]

[教学资料补充]

第二讲 章节题目: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教学内容] 5.2工件加工时的装夹与基准。 [教学安排]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 [知识点及其基本要求] 知识点: 工件的装夹、工件的定位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基本要求: 理解机器人的基本机构构,掌握其各种类型的特点,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重点和难点] 重点: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机构。 难点:工业机器人的结构特点。 [教学法设计] 1.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机构构,并对每个机构进行详细讲解; 2.较系统地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对比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工业机器人的结构特点,让学生积极思考工业机器人的构造特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应用] 无。 [板书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答案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3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以下哪种加工,前角应选大些。(C) A.加工脆性材料B.工件材料硬度高; C.加工塑性材料; D. 脆性或塑性材料。 2、以下哪种磨削,选用软的砂轮。(A) A.磨削硬材料;B.磨削软材料; C.磨削断续表面; D.精磨。 3、粗加工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A)。 A.选取大的切削深度;B.在单位时间内切除尽量少的加工余量; C.选取小的切削深度;D.选取大的切削速度。 4、精加工时,应选用哪种切削液。(C) A.水溶液;B.乳化液; C.切削油; D.温度较高的水溶液。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5、车床刀架的横向运动方向与车床回转轴线不垂直,车出的工件将呈现出( A )。 A.端面中凸形;B.腰鼓形; C.锥度;D.腰鼓形和锥度。 6、钻孔有两种基本方式,其一是钻头不转,工件转,这种加工方式容易产生 (B)误差。 A.轴线歪斜;B.锥度; C.轴线歪斜和锥度; D轴线歪斜和腰鼓形。 7、加工一个窄长平面如图1所示,精度为IT9,Ra≤6.3um,应选用(C)。 A. 铣削;B.磨削; C. 刨削; D.车削。 图 1 8、主要用于连接的螺纹是(A) A. 三角螺纹;B.梯形螺纹; C. 方牙螺纹; D. 三角螺纹和梯形螺纹;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9、在安排零件的切削加工工序时,常遵循的原则是( A )。 A.先加工基准面,后加工其它表面;B.先加工加工其它表面,后加工基准面;C.先精加工,后粗加工;D.先安排次要表面的加工,穿插加工主要表面。 10、孔的作用尺寸是在配合面的全长上(C)。 A 、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 B、孔的最大实体尺寸; C、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 D、孔的最小实体尺寸。 11、当两要素在0?~90?之间的某一角度时,用(A)公差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的方向误差。。 A.倾斜度;B.垂直度; C.平行度; D位置度。 12、轴承的配合的基本尺寸是(C)。 A. 轴承的内径和宽度;B. 轴承的外径和宽度; C. 轴承的内径和外径; D. 轴承的宽度; 13、机床主轴齿轮,(B)要求高些。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B.传动的平稳性; C.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D.侧隙。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B11040077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 (三)修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三)总学时数: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 (四)修课学分:3.5学分 (五)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占80% + 平时成绩占20% ) (六)相关课程:《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七)内容提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且教与学相结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二)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Machinery Manufacturing Base) (三)修读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三)总学时数:63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9学时) (四)修课学分:3.5学分 (五)考核方式:考试(笔试占80% + 平时成绩占20% ) (六)相关课程:《金工实习》、《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材料力学》 (七)内容提要: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传统与现代制造技术结合为内容,以加工原理为基础,方法与工艺为主线,质量、效率、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讲授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控制、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简介等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零件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工艺规程设计、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零件结构工艺性和机器装配工艺性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为学生将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 2、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特点,紧扣“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教学目标,以基础理论为重心、工程应用为根本,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实验教学、网上辅导、课外练习、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运用叙述式与案例式讲授基本内容及解释基本原理;运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任务式和练习式明确知识的价值及巩固理解和记忆。且教与学相结合,老师只讲重点难点(约70%),学生自学易学点(约30%),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1]《金属工艺学》(上),邓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机械制造工艺学》(第3版),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3 参考书:[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机械制造工艺学》,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着,清华大 学出版社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基础教案第2章铸造.doc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周 星期 第 节 课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请打√) 8 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 2 章 铸造成形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 1. 熟悉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其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2. 掌握砂型铸造和常用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对典型铸件具有较合理地选用铸造方法的能力。 3. 熟悉砂型铸造浇注位置、分型面及铸造工艺参数的选择,能绘制典型铸件的铸造工艺简图。 4. * 了解铸铁的石墨化及其对铸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了解常用铸造合金的获得方法及铸造特 点。 5. 具有分析零件铸造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6. 了解铸造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图。合金的铸件性能和影响因素。铸铁件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铸件结构设计要求,常用合金铸件的结构特点 难点: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图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法及手段 一、什么是液态成型(铸造生产) 将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 二、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型砂 铸 铸 模型 型 落 检 铸 造 合 零 砂 工 熔化 浇 冷却 件 、 验 艺 箱 件 图 清 图 凝固 型 理 芯 盒 芯砂 芯

课程教案(续) 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三、铸造生产的特点 1.可生产形状任意复杂的制件,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制件。如汽缸体、汽缸盖、 蜗轮叶片、床身件等。 2.适应性强:( 1)合金种类不受限制;( 2)铸件大小几乎不受限制。 3.成本低:(1)材料来源广;(2)废品可重熔;(3)设备投资低。 4.废品率高、表面质量较低、劳动条件差。 1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1-1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与流动性 充型能力——液体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成形件的能力。 充型能力不足时,会产生浇不足、冷隔、夹渣、气孔等缺陷。 一、液态合金的流动性 合金的流动性是: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0.45%C 铸钢: 200、4.3%C 铸铁: 1800 浇口杯 出气口 合金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合金化学成分所决定的结晶特点 温300 度 ( 200 ℃ )100 0a)在恒温下凝固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电子教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完 整版

------------------------------------------装订线----------------------------------------- - 综合课题说明书 题目传动系统测绘与分析 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专业 04机43 班 完成人 xx 学号 xxxxxx 同组人xx、xxx…… 指导教师 XX 完成日期 200x 年 x 月 xx 日

XX机电工程学院 目录 课题任务书 (1) 一、减速器结构分析 (1) 1、分析传动系统的工作情况 (1) 2、分析减速器的结构 (2) 3、零件 (3) 二、传动系统运动分析计算 (7) 1、计算总传动比i;总效率 ;确定电机型号 (7) 2、计算各级传动比和效率 (9) 3、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9) 三、工作能力分析计算 (10) 1、校核齿轮强度 (10) 2、轴的强度校核 (13) 3、滚动轴承校核 (17) 四、装备图设计 (18) 1、装备图的作用 (18) 2、减速器装备图的绘制 (19)

五、零件图设计 (22) 1、零件图的作用 (22) 2、零件图的内容及绘制 (22) 参考文献 (25) 04机电综合课题任务书 学号:xxx 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 同组姓名:xx、xxx、xxx、xx、xx 一、课题:机械传动系统与分析 二、目的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知识和绘图技能,完成传动装置的测绘与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全面了解一个机械产品所涉及的结构、强度、制造、装配以及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已知条件 1.展开式二级齿轮减速器产品(有关参数见名牌) 2.工作机转矩:300N.m,不计工作机效率损失。 3.动力来源: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源;电动机输出功率 P=1.5kw。 4.工作情况:两班制,连续单向运行,载荷较平稳。 5.使用期:8年,每年按360天计。

机械制造基础-简答题答案教学文案

精品文档 第一部分工程材料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工程材料?按其组成主要分为哪些种类? 答:工程材料主要指用于机械工程和建筑工程等领域的材料。 按其组成主要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2.什么是金属的热处理?有哪些常用的热处理工艺? 答:金属热处理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金属整体或表层的组织,从而改善和提高其性能的工艺方法。 金属热处理工艺可分为普通热处理(主要是指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工艺)、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和特殊热处理(包括形变热处理和真空热处理等)。 3.钢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哪些? 答:钢退火的主要目的是: ①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提高机械性能; ②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③消除残余内应力,避免钢件在淬火时产生变形或开裂; ④提高塑性、韧性,便于塑性加工 ⑤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常用的退火方法有 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 4.钢正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选用正火与退火? 答:钢正火的主要目的是 ①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 ②调整硬度,便于进行切削加工(↑HB); ③消除残余内应力,避免钢件在淬火时产生变形或开裂; ④为球化退火做好组织准备。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不同。 正火与退火的选用: ①不同的退火方法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目的,可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选用; ②正火可用于所有成分的钢,主要用于细化珠光体组织.其室温组织硬度比退火略高,比球化退火更高; ③一般来说低碳钢多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为了降低硬度,便于加工,高碳钢应采用退火处理。 5.淬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几种?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答:淬火是将钢奥氏体化后快速冷却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它是强化钢材最重要的热处理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doc 119页)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doc 119页)

《机械制造基础》 教案

教学目的:1、讲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 2、讲解机械制造一般过程概述 教学要求:1、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 2、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 教具: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解、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本课程题目为《机械制造基础》,因此我们研究的内容都是围绕机械制造过程展开的。那么到底机械制造过程有哪些呢? 二、教学内容: 1.本课程学习意义 熟悉各种工程材料性能,合理选择材料; 初步掌握和选用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及 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方法; 选用公差配合 了解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与方法 扩大知识面(特种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2.本课程知识体系 “工程材料”部分:以剖析铁碳合金的金相组织为基础,以介绍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合理选材为重点; 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压”、“焊接”,认识这些加工方法的用途和实现方法;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解公差配合概念与选用;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毛坯选择”、“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机械零件表面加工技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特殊加工与先进制造技术:了解用途与应用场合 3.学习方法 总结归纳各章节学习目的,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宏观) 突出各章重点与细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认识(微观) 在相关生产实习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继续自学 4.机械制造的概念

将原材料(毛坯)和相关辅料转变成为成品(机械零件)的过程 5.机械制造主要过程 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检验和装配产品检验和装配 (1)技术准备阶段 制订工艺规程 原材料选则与供应 刀具、夹具、量具的配备 热处理设备和检测仪器的准备 (2)毛坯制造阶段 方法多种,常见的有铸造、锻压、焊接和型 材 铸造:金属液态成形,各种尺寸、形状复杂 的毛坯或零件。(适应性广、成本低廉) 锻压:用外力对金属坯料施压使其产生塑性 变形(锻造与冲压,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 生产效率高、节省材料) 焊接:相互分离的金属材料借助于原子间的 结合力连接起来。(连接性好、省工省材料、结构重要轻) 型材:直接从型材厂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