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庞涛;吴茂诚;王潇屹【摘要】目的设计合成新的三氮唑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方法以1,3-二氟苯为原料,运用Click反应合成一系列目标化合物;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检测目标化合物,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对所选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结论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化合物活性有影响,供电子基团比吸电子基团对活性提高更有利.【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3(031)005【总页数】4页(P373-376)【关键词】三唑;Click反应;抗真菌活性【作者】庞涛;吴茂诚;王潇屹【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药学部,上海20000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4.5当今社会,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器官移植和创伤性诊疗措施的广泛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防治工作已成为重要的临床课题[1]。

三唑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新型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酮康唑和沃立康唑等,但也由于此类抗真菌药物在各类患者中的长期大量使用,使得真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设计合成新的抗真菌药物已成为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氟康唑衍生物的合成。

氟康唑的体内抗真菌活性好,但是耐药性比较严重[2]。

推测可能是其结构中两侧的1,2,4-三氮唑亲水性比较强。

本合成根据氮唑类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机制及前期构效关系研究结果,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保留氟康唑的3个药效团[3,4]:三唑环、叔醇羟基和2,4-二氟苯基结构,将其一端的1,2,4-三氮唑换成1,2,3-三氮唑,同时引入疏水基团,以增加脂溶性,调节脂水分配系数,以期能够提高抗真菌活性,改善耐药性。

本课题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间二氟苯1与氯乙酰氯经傅-克反应制得ω-氯代-2,4-二氟苯乙酮2[5],然后在甲苯中与1-氢-1,2,4-三唑反应生成2,4-二氟-2-(1氢-1,2,4-三唑-1基)苯乙酮3[6],3与溴丙炔在锌粉的催化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中间体5-(1氢-1,2,4-三唑-1基)-4-(2,4-二氟苯基)戊炔-2-醇4,最后通过Click反应[7,8]环合得到目标化合物。

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Ⅲ

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Ⅲ

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Ⅲ
吴义杰;杨济秋;周廷森
【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年(卷),期】1999(9)3
【摘要】为了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根据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构效关系
和作用机理,设计合成了21个2,2双取代4(2,4二氟苯基)
4(1H1,2,4三唑1基)甲基1,3二氧戊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及氢核磁共振谱证实.初步的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表明:所有的目标化合物对6种常见的致病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对浅部真菌的效
果要比对深部真菌的效果好,其中化合物(Ⅰ7),(Ⅰ12),(Ⅰ13),(Ⅰ15)的活性与克霉唑或酮康唑相当,化合物(Ⅰ12)对白念珠菌、新生隐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总页数】1页(P176)
【作者】吴义杰;杨济秋;周廷森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含硫的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研究 [J], 张治强;付奔;王保刚;张超;廖
万清;潘炜华;郭忠武
2.新型三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抗真菌活性研究 [J], 李洋洋;刘华;刘宏;张永强;张万年;盛春泉
3.新型含哌嗪侧链三唑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抗真菌活性研究 [J], 徐波;时园;张万年;盛春泉
4.新型三唑二氧戊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真菌活性 [J], 任晓慧;陈新;刘嘉;郑灿辉;任雪琴;吴兵;王如锋;周有骏
5.1-(1-取代苯基)-2-(1H-1,2,4-三唑或苯并三唑基)-O-(取代苄基)乙酮肟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J], 程潜;李长荣;邢玉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氮唑环化合物

三氮唑环化合物

三氮唑环化合物三氮唑(triazole)是一种含有三个氮原子的环化合物,化学式为C2H3N3。

三氮唑分为1,2,3-三氮唑和1,2,4-三氮唑两种。

它们在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2,3-三氮唑是一种重要的杂环化合物,也是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基础。

它的结构中有三个氮原子和两个碳原子组成的五元环。

由于其稳定性和高度电子丰富性,1,2,3-三氮唑的含能化合物被广泛用作爆炸品、推进剂和高能量材料。

此外,1,2,3-三氮唑也用作染料、橡胶草履虫的生长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前体。

作为一种重要的5-成员杂环,1,2,3-三氮唑也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许多含有1,2,3-三氮唑结构的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药理学活性,在药物研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三氮唑类化合物经过适当的修饰后可以作为CCK-B拮抗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抗癫痫药物等。

其中的一些化合物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显示出了很大的潜力。

另一种三氮唑环化合物是1,2,4-三氮唑。

它的分子结构中有一个三元环和两个氮原子。

1,2,4-三氮唑被广泛应用于杀真菌剂、除草剂、杂草除去助剂、纤维染料、塑料防火剂等领域。

在农业上,1,2,4-三氮唑类化合物被用作除草剂的有效成分。

它们能抑制植物叶绿素的合成,导致植物死亡,从而起到除草的作用。

1,2,4-三氮唑类化合物还可以作为染料的结构基础。

由于其稳定性和对空气和光的稳定性,1,2,4-三氮唑类染料广泛应用于染料工业中。

这些染料在颜色鲜艳、光泽度高、耐洗涤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除此之外,三氮唑类化合物还具有其他应用。

例如,1,2,4-三氮唑在配合物化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与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三氮唑化合物还可以用于防腐剂、材料防火剂、电化学材料等领域。

总之,三氮唑环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

它们在高能量材料、药物研发、染料工业和农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含三唑基酰基硫脲类除草剂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量子化学研究

含三唑基酰基硫脲类除草剂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量子化学研究

含 三 唑基 酰基 硫脲 类 除草 剂 的结 构 与 生 物 活性 的量子 化 学 研究
李淑 贤 ,毕慧敏 ,柴兴泉 , 鹏涛 谢
( 邯郸 学 院 化 学 系 , 北 邯 郸 0 60 ) 河 50 5
摘 要 : 用 量 子 化 学 方 法 , 1 含 三 唑 基 酰 基硫 脲 类 化 合 物 的 结 构 与 除 草 活 性 关 系 进 行 了 研 究 。 采 用 HF方 利 对 4种
表 2 化 合 物 的前 线 轨 道 能 级
一 27一 0
过低或 E 。。 过高都意味着分子本身 的活性太强 , 进入生物体 内很容 易被 代 谢 或 与 其他 受 体 作 用 , 得 药 物 作 用 难 以控 制 , 使 因此 农 药 分 子 的 E 。 E 。。 应 有 合 适 的 预 期 估 或 值
间。其中一些三氮唑类的化合物具有杀虫、 杀菌 、 除草和植物 生长 调节作用 , 据活性 因子叠加 的原理 , 根 李淑贤等 在所 合成 的酰 基硫 脲化合 物 的结构 中 , 引入 了活性 较高 的杂 环 3一 基 12 4一三 氮 唑 , 成 了新 型酰 基 硫 脲类 化 合 物 , 测 氨 ,, 合 并

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7种化合物 的结 构类 似于化合物 d 这 , 结构式为 :


3一CC H3 C 2 j ; 一 B C H O H 一 (k) 3 一 16 O H 一() 4 r 6 3 C 2 ;
B C H O H 一 ( ) 4 一 N 2 6 3 C 2 一 (i ;3 一 r6 3 C 2 1 ; O CH O H n)
表 3 化 合 物 的 轨 道 主 要成 分 及所 占 比重 ( ) %
在此 基 础 上 , 通 过 量 子 化 学 计 算 预 测 了 h至 n7种 同 又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的研究概况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的研究概况

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的研究概况赵青山;付颖;叶非【摘要】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是将磺酰脲类除草剂通过脲桥的结构改造和修饰而得,它既保持了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超高效性,又克服了一些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易对后茬作物造成伤害等缺点.本文综述了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的结构、主要品种、作用机理、应用研究和发展前景.%Triazolo[1,5-α]pyrimidine-2-sulfonanilide herbicides were achieved by modification of the urea linkage of sulfonamide herbicides.The advantages of super-efficiency of the sulfonamide herbicides were retained,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long-term residue in soils were overcome.The structures, main varieties, mechanism,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of the triazolo[1,5-α]pyrimidine-2-sulfonanilide herbicid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2011(037)002【总页数】6页(P14-19)【关键词】三唑并嘧啶磺酰胺;除草剂;应用【作者】赵青山;付颖;叶非【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4氨基酸除了在植物的蛋白质合成中起作用外,在初级和次生代谢中也具有重要的功能。

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性有所改善 , 但经紫外光照射后还有部分分解 。 该 类紫外线吸收剂产量和品种仅次于苯并三唑 , 其合 成路线为 两步反应 , 即 2, 4-二羟基 二苯酮 (UV-0, UV-214)和烷氧基二苯酮的合成 。 二苯酮类紫外线 吸收剂的合成见图 2。
由于邻羟基取代的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本身具有
非常好的毒理学数据 , 所以应用广泛且安全 。 苯并 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一般是使芳香胺重氮化
最多的一类产品 , 国内外的研究也很活跃 。 这类紫 外线吸收剂在 300 ~ 385nm 内有较高的吸光指数 , 接近于理想吸收剂的要求 。它的作用机理是将吸收 的光能转化为热能 , 也是基于互变异构体 。 在吸收 光之前 , 紫外线吸收剂以苯酚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 因为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远大于三唑环氮原子上的 电子密度 , 故使之呈现较强的碱性 , 光的吸收使电子 密度主要从氧原子移向三唑环氮原子上 , 使苯酚更 具酸性 , 氮原子更富碱性 , 质子快速转移到氮原子上 形成互变异构体 。 这种互变异构体是不稳定的 , 能 将多余的能量安全地转化为热能 , 回复到更稳定的 基态 。 整个互变过程效率极高 , 几乎可以无限地重 复 , 这就是化合物具有光稳定性的原因 。 苯并三唑 类紫外线吸收剂的作用原理如下 :
第 15卷第 5期 2007年 3月 6日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F ine and Specialty Chem ica ls
Vo.l 15, No. 5 5
技术进展
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的
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 宇 * 李宗石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系 , 辽宁 大连 116012)
摘 要 :综述了不 同种类的紫外线吸 收剂 , 着重 介绍了苯并三唑类 紫外线吸收剂 。 苯并三 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由于性能优异而广泛应用于各种 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制品中 。 但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较小 , 在 高分子材 料加工过程 中 , 容易通过向表面迁移 、表面挥 发而引起损失 , 所以其耐光性比较差 。 在苯并三 唑类紫外线 吸收剂分 子中引入可 聚合的基团使它可以和不同的单 体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 从共价键到聚合物链的转 变使其在介 质中更稳定 , 更不 易迁移和挥发 。 含有可聚合基团 的紫外线吸收剂相比普通的紫外线吸收剂显示出了相当优良的耐光稳定性 。

三唑

三唑

唑由于具有杀菌、消炎、调节植物生长、抗血小板凝聚等广谱的生物活性[1-3],故成为目前该类化合物研究的热点;一直以来许多化学工作者都致力于在三唑类化合物中寻找活性高、毒性低、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农药或医药,如Camarasa研究小组[4]利用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抗HIV-1的TSAO-T三唑衍生物。

[1]Seo T S,Li Z M,Ruparel H,et al.Click Chemistry to Construct Fluo-rescent Oligonucleotides for DNASequencing[J].J Org Chem,2003,68(2):609~612.[2]Shen J,Woodward R,Kedenburg J P,et al.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through click chemistry[J].J MedChem,2008,51(23):7417~7427.[3]孙晓红,陶燕,刘源发.烷基取代三哇硫酮席夫碱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8,28(1):155~159.[4]AlvarezR,VelazquezS,San-FelixA,etal.1,2,3-Triazole-[2′,5′-bis-O-(tert-Butyldimethylsilyl)β-D-Ribofuranosyl-3′-spiro-5″-(4′-Amino-l′,2′-Oxathiole 2″,2″-Dioxide)](TSAO)Analogues:Synthesis and anti-HIV-1Activity[J].J Med Chem,1994,37: 4185~4194.摘要[目的]合成并鉴定有机磷农药三唑磷人工抗原。

[方法]采用活泼酯法将三唑磷半抗原(TZPM-Hap)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血清蛋白(OV A)偶联,制备出免疫抗原(TZPM-A-BSA)和包被抗原(TZPM-A-OV A),并通过紫外扫描和动物免疫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

三唑类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光学异构体的研究

三唑类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光学异构体的研究

三唑类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光学异构体的研究蒋木庚1 杨 红1 徐 浩1 孙朝晖1 杨春龙1 钱康南2 赵和忠2 蒋 丰2 钱小刚2(1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南京210095;2江苏省创新应用化学研究所,常州213021)摘要 综合报道了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醇、烯唑醇、已唑醇及环菌唑)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多效唑)光学异构体的制备、构效关系及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三唑类农药;光学异构;制备;分析分类号 S482127Studies on optical isomers of 1,2,42triazole fungicidesand plant grow th regulatorsJiang Mugeng 1,Y ang H ong 1,Xu Hao 1,Sun Zhaohui 1,Y ang Chunlong 1,Qian K angnan 2,Zhao Hezhong 2,Jiang Feng 2and Qian X iaogang 2(1C ollege of Science ,Nanjing Agric Univ ,Nanjing 210095;2The Institute of Creation Applied Chemistr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1)ABSTRACT The preparation ways ,the structure 2a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the analytic methods of optical is omers of 1,2,42triazole fung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were comprehensively reported.K ey w ords 1,2,42triazole pesticide ;optical is omer ;preparation ;analyses三唑类农药兼有杀菌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在现有的众多杂环化合物中,三唑类衍生物对过渡金属离子具有良

好的配位性能,因而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三唑类衍生物由于其广谱的生物活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颇受人们青睐。本文综述了三唑类化合物在农业、医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三唑类化合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三唑化合物 农业 医药 材料

前言:含氮杂环化合物有着独特的生物活性,毒性低,内吸性高,常被用

作医药和农药的结构组成单元,在医药和农药合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三唑类化合物作为含氮杂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三唑类化合物在农业、医药、材料三方面的应用,对新型三唑化合物的研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农药方面的应用 在农用化学品中,三唑类化合物己经被开发成为一类引人注目的超高效农药,其中已有几十个商业化的品种。目前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仍很活跃,其研究的内容和主要目标是通过保留三唑环的分子结构而对其他部分进行适当的改造和修饰,以求达到进一步扩大杀菌谱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其生物活性和减少用药量。

1.杀菌活性 危害动植物而使动植物致病的有害生物主要是真菌、细菌和病毒。对植物而言,植物的主要病害是真菌病害。近30年来,三唑类杀菌剂以其高效、低毒、广谱而备受青睐。

三唑类化合物的高效杀菌活性引起国际农药界的高度重视,各大公司先后开发出一系列商品化的杀菌剂,如羟菌唑主要用于谷类作物防治矮形诱病、叶诱病、以及壳针孢、镰刀菌等病害;丙环唑主要对担子纲和子囊纲和半知纲中许多真菌有活;粉唑醇主要对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的真菌有活性,如白粉病、诱病,对谷物白粉病有特效;酰胺唑具有保护、治疗作用,防治担子菌纲、子囊菌纲、半知菌纲引起的谷、水果、蔬菜和观赏植物的真菌病害;糠菌唑能防治谷类作物、葡萄、水稻、果树和蔬菜上的由担子菌纲、子囊菌纲、半知菌类病原菌引起的病害。

近几年来新研制的三唑类杀菌剂的结构出现以下几个特点:以多取代的三唑为母核,并对其它结构进行修饰,如以多个卤原子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分子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形成稠杂环等多个方法来达到提高活性或专一性的目的。

三唑苄胺类化合物具有高效、广谱抗真菌活性, 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三唑类化合物的 R1为 2, 4-二氯或 2, 4-二氟取代基时抗真菌活性较好。冯志祥、张万年、周有骏[1]等人改进了 1-[2-(N -甲基)氨基-2-(2, 4-二氯苯基) 乙基] -1H-1, 2, 4-三唑的合成方法, 降低了成本。并以 2-氯-1-( 2, 4-二氯苯基)乙酮为原料, 经三唑烷基化与甲胺反应生成酮亚胺后还原(A法), 或与N -甲基甲酰胺进行L eukart反应( B 法) 。这两种方法原料易得, 反应简便,制得目标化合物的收率分别为 57. 6% 和 63. 2%

苏桂发、霍丽妮、陈睿[2]以广西的优势资源松香为原料,脱氢松香酸与亚硫酰氯、硫氰化钾反应得到脱氢松香酰异硫氰酸酯, 然后再与芳胺或者烷基伯胺反应得到 1-脱氢松香酸酰基-3-取代硫脲, 最后与水合肼反应合成 5-(脱羧脱氢松香-4-基)-3-芳氨基-1H-1,2,4-三唑; 产物的结构经 IR,1H NMR,13C NMR 和元素分析予以确认, 并对合成出来的 17 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其中四种化合物对枯草杆菌抑菌率较高, 另外四种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2 除草活性 1975年Boots公司开发了第一个三唑类早田除草剂三唑磺,可防除一年生本科杂草,但对阔叶杂草和多年生杂草防效较差;胺草唑是一种有丝分裂抑制剂,它在植株内不移动,主要通过触杀分生组织而起作用,芽前使用可使阔叶杂草不发芽,芽后使用使植株逐渐停止生长,直至生长点死亡,幼株枯死。

三唑磺 王振军、刘 斌 、李永红[3]等以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为模板, 应用“生物等排原理”设计了 1,2,3-三唑甲酰胺类具有等排结构的化合物, 从丙炔酸出发合成丙炔酰胺后, 利用 Cu(I)催化的 1,3-偶极环加成反应, 使其与叠氮化合物反应, 快速合成了 17 个结构新颖的1-取代-1H-1,2,3-三唑-4-甲酰胺类化合物. 当使用 Cu/C 催化时, 中间体 N-(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丙炔酰胺(4a)与 2,2,2-三氟乙基叠氮(14)在三乙胺作添加剂的条件下, 可以获得中等收率的偶联的 1,2,3-三唑化合物 17. 所有目标化合物都通过核磁共振氢谱, 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的确认, 并测试了其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该类化合物虽无明显的杀菌活性,但在 100 μg/mL 测试浓度下, 化合物 6a, 6e, 6k 和 6l 均表现出较好的除草活性。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1.抗癌作用 含 1, 2, 3 三唑基的化合物、三氮唑糖苷衍生物, 都已被发现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抗病毒活性。类固醇类C17苯并三唑能够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4, 5, 6,7 tbro mo 1H benzot riazole 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能够抑制蛋白激酶 CK2, 诱导多种癌细胞凋亡。由此说明, 苯并三唑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性。

孙婕、谭珍一、瞿斌[4]等将合成的3( 1H 1, 2,3 苯并三唑) -1 -( 4 氯苯基)- 1- 氧丙酮- 2 ,2, 4- 二氯苯甲酸酯( Bz) 作用于小鼠乳腺癌细胞系,考察了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 Bz 显著抑制小鼠乳腺癌 4T 1 细胞的生长, 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4T 1 细胞经 Bz作用后, 细胞增殖周期延长, 增殖速度减慢, AT Pase 活性降低; 膜电位检测结果表明, Bz 能够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Bz 具有诱导小鼠乳腺癌 4T 1细胞凋亡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引发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诱导细胞凋亡。

2.PTP-1B 抑制剂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1B (PTP-1B)特异性抑制剂是近年来治疗 II 型糖尿病药物研发的热点. PTP-1B 与 T 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同源性很高, 为了避免在使用PTP-1B抑制剂过程中对TCPTP产生交叉抑制, 则需要设计开发对PTP-1B 具有高活性和高特异选择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对 PTP-1B 的抑制活性很高, 并且其中一些化合物对 PTP-1B 表现出了较好的特异选择性, 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前景.

梁娜娜 、李艳妮、葛志强[5]等人通过 CoMFA 和 CoMSIA 两种方法分别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3D-QSAR)和三维定量结构-选择性关系(3D-QSSR)研究, 并建立了相关的预测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 PTP-1B 中的 Arg24 与化合物的氢键相互作用是提高选择性的重要因素, 并且在 R2位引入氢键供体且体积较大的强供电子基团, 将有利于化合物抑制活性的提高, 而在 R2位取代基的末端引入氢键受体且体积较大的强吸电子基团, 将有利于化合物选择性的提高.

3.抗菌性 氟康唑含双三唑的异丙醇类化合物,是一种合成抗菌类药物。氟康唑可用于治疗口腔、阴道和泌尿道念珠菌、毛癣菌、表皮癣菌等浅部真菌,以及新型隐球菌和小抱子菌等深部真菌感染,特别是对隐球菌脑膜炎疗效显著,被誉为抗真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氟康哇还可治疗原虫病和预防骨髓移植病人念球菌感染。该药抗真菌谱广,肝毒性小,具有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广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显著,得到广泛应用。迄今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一直稳居抗真菌药市场领先地位,并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定为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近些年,氟康唑在临床上的大量使用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再加上氟康唑水溶性较小,给药方式受限,且对临床上非白色念球菌如曲霉菌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使得寻求广谱高效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更加紧迫。近些年对氟康唑自身结构修饰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1)利用氟康唑中醇轻基形成酷类前药,目前报道的有梭酸酷类和磷酸醋类,该类药物(如磷氟康哇)已有上市。(2)利用氟康唑中醇轻基形成醚类化合物,但由于氟康吟特殊的结构,醚类化合物的制备困难而受到限制,目前该领域研究不多。(3)利用氟康哇中三唑环N原子形成季按盐类化合物,提高其水溶性,从而增强疗效。(4)在氟康哇中三唑环c原子上引入新基团,改善氟康唑的理化性质并增强药物与靶酶活性位点的疏水相互作用,提高抗真菌活性。研究表明,卤代节基是重要的活性增效基团,将其引入到三唑类抗细菌、抗真菌药物中可起到改善其药物活性,降低毒性,降低药物耐药性等作用。

在材料方面的应用 1.光稳定性 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和受阻胺类自由基捕获剂是聚合物常用的两种类型光稳定剂, 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复配使用, 复配后由于具有协同作用而使应用效果更佳, 从分子设计和原子经济角度出发,设计在同一分子内同时含有苯并三唑和受阻胺结构, 使化合物具有紫外线吸收和自由基捕获两种功能的研究更具有发展潜力。邵玉昌、左洪亮[6]以 3-( 3-叔丁基 -4 -羟基-苯基 )丙酸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偶合、还原、酯化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4个分子中含受阻胺结构的苯并三唑化合物, 反应总收率为 44 4% ~ 48 3%, 在引入甲基哌啶醇的酯交换反应中, 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目标产物。通过1HNM R、M S 和 IR 确定了化合物分子结构。测定了它们紫外吸收光谱,该 4个化合物在 270~ 400 nm均有较强的吸收峰。所合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同时含有紫外吸收和捕获自由基两种功能, 是一类双功能光稳定剂。

2.减阻特性 目前, 天然气管输减阻剂已成为天然气输送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李峰、邢文国、张金岭[7]等根据天然气减阻剂的减阻机理, 合成了巯基三唑化合物, 经复配得到一种新型天然气减阻剂。该减阻剂中, 巯基三唑化合物分子中含有 N、S、O 等电负性较大的原子, 能够吸附在输气管道内表面上并形成一层光滑的弹性分子薄膜, 其他复配物中含有 N、O 等电负性较大的原子, 也有很好的协同吸附作用。在天然气减阻剂室内评价系统上对复配天然气减阻剂进行了减阻率测试,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减阻剂在钢铁表面上生成薄膜的形态, 检验了减阻剂的成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构成复配型减阻剂的 2 种组分单独使用时减阻效果不大, 但复配后其减阻性能得到极大提高, 在 25 、前端压力为 520~ 650 kPa 时, 平均减阻率达到 8. 4% 。

3.缓蚀特性 缓蚀剂的协同效应是缓蚀过程中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研究缓蚀剂的协同效应, 对于充分发挥各种缓蚀组分的作用, 降低缓蚀剂使用和处理成本, 开发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新型复合缓蚀剂配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