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发展观解读

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发展观解读
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发展观解读

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发展观解读

Understandings on Development View of New Urbanism and Smart Growth of the USA

作者:王丹王士君

摘要:

本文分析了美国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念产生的背景、实现途径和组织机构。本文认为,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思想虽发展于相同的年代、针对共同的问题,也经常被等同运用,但是在深层次上,二者存在很多不同,并且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本文还指出,在实践领域中,面对过去60多年的习惯性发展模式,美国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发展观遇到了诸如与原有法律和政策冲突、居民不信任与反对、机构改革庞大而缓慢、自身缺陷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在解读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发展观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思考其对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启示,提出了更新城市规划理念,强化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生活质量、地方特色、城市文化、政府职能、市场平台等非物质要素的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rea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s of New Urbanism and Smart Growth and points out that difference exists between the two movements, which are originated from the same time and aimed to solve the common problem of urban sprawl, although they are overlapped in many ways. In practice, New Urbanism and Smart Growth encounter the problems including inconformity with the original land use policies, distrust from the residents, slow and enormous institutional reformation and the defects per se.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view of New Urbanism and Smart Growth with the status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ncept of urban planning would be improved in absorbing the elements like human solicitude, life quality, local identity, urban culture, balance between government role and market.

关键词:

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城市规划;发展观;启示

Keywords:

New Urbanism; Smart Growth; Urban Planning; Development View; Enlightenment

1 引言

自1950年以来,美国郊区化的大规模发展使城市用地不断扩张.进而产生交通阻塞、环境污染、侵占农田、传统社区文化丧失等一系列问题。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城市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环境设施等不断向外延伸,这使地方政府的开支日益增多,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至1990年代,这些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政府、城市规划设计者、环保机构等发起了一系列运动来阻止这种蔓延,提出了诸如可持续性社区、新城市主义、绿色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绿色开发等新的发展理念。其中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思想的影响最为显著,成为今天反对城市无序蔓延的主导力量,且均已取得一些成效。

目前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两项运动的理念和实施方法在国内已纷纷被引入到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研究领域。学者们一方面对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起源、背景、内涵等展开分析,另一方面探讨这两项运动的理念及实施方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如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设计方法、城市建筑思想、规划法规等方面的借鉴。现有研究都是在分别对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实际上这两项运动存在许多的关联和互补。两项运动既拥有共同的目标,即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又在实施、研究角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补。这种互补性既可以使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形成统一,又可以分别使政府和市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相同的问题。正因为如此,目前美国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已经呈现出整合发展的态势。此外,目前国内的介绍多集中于两项运动的正面影响,但在现实中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都遭遇了不少问题。本文希望从对二者进行对比和关联及其在实施中遭遇问题的角度,研究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发展观的思想精髓

新城市主义又称新传统主义,其核心思想是主张把二战前美国城市设计的理念与现代环保、节能的设计原理结合起来,建造具有人文关怀、用地集约、适合步行的居住环境。新城市主义以宪章的形式提出27条原则,从区域、都市区、城市.邻里、分区、交通走廊,街区、街道、建筑物三个层次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开发的理念给予阐述。尤其是邻里、分区与交通走廊这一层次,对城市规划和设计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包括建立紧凑的、适合步行的邻里,日常活动布置在步行范围内.提供适合不同年龄、种族、收入水平的住宅类型,合理配置轨道交通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新城市主义发展观给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了更新、更全面的视角。新城市主义宪章融入了两个新的特性,即经济多元性及区域性,使城市规划和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形体设计领域。新城市主义强调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种族的人对住宅的支付能力。这需要邻里内既包括较昂贵的单体住宅,又包括较廉价的公寓:既能为购房者提供住宅,又保证租房者能

租赁到房屋。同时,新城市主义还强调各种收入阶层的住宅混合布置,以此解决原有的贵族化(Gentrification)问题和贫困及犯罪问题。对于区域性,除了提出与税收公平及住宅多样化之外,新城市主义还主张划定都市增长区,也就是指出增长应该出现的位置及如何与区域整体融合在一起。总体上看,新城市主义注重经济、社会及社区特性,但对于环境问题考虑得不多。

美国规划协会对精明增长的定义是:“精明增长是旨在促进地方归属感、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成本和利益公平分布的社区规划、社区设计、社区开发和社区复兴。通过提供多种交通方式、多种就业、多样住宅,精明增长能够促进近期和远期的生态完整性、提高生活质量。”(Smart Growth NelworK.2004)。精明增长理念与新城市主义有许多重叠,例如土地的混合利用,采用集约型建筑设计,住房多样化,创建宜步行社区,培育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社区,保护公共用地、农用地、自然美和环境敏感区.提倡多样化的

交通工具,使开发决策更易于预测,更公平、更节省成本,鼓励社区和利益相关者合作等等。与新城市主义相比,精明增长对环境问题考虑得更多。

3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发展观的差异与互补

新城市主义的起源先于精明增长,但都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得到迅速发展。由于二者的研究内容有许多重叠,所以人们经常将二者等同。但在深层次上,二者之间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且互相补充。

3.1 产生背景

“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发起人是城市设计人员和建筑师。面对城市用地蔓延、传统邻里淡漠等问题。1991年,加州地方政府委员会召集6位杰出的设计师起草了一套社区规划原理,系统地论述和总结了“把二战前美国城市设计的理念与现代环保、节能的设计原理结合起来.建造具有人文关怀、用地集约、适合步行的居住环境”的新型城市设计理念。之后.100多位政府人员在约塞米蒂的阿瓦尼酒店召开会议专门对这套原理进行商讨,这套原理后来被称为“阿瓦尼原理”。1993年新城市主义联盟正式成立,并于1996年在阿瓦尼原理的基础之上发布了新城市主义宪章,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提供更为具体的指导。

“精明增长”概念的提出者首先为环境学者和城市规划师。1 996年,美国环保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组织多个机构成立了一个旨在促进城市精明增长的组织网络。1990年代中期,美国规划协会(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设立了一项精明增长项目,并在1997年发布了《精明增长立法指南》。同年,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与地面交通策略研究项目发表《精明增长方法》,旨在促进城市集约增长、土地混合利用及以大容量公交系统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同样在1997年,马里兰州通过《精明增长与邻里保护法案》,鼓励再开发工业弃置地,州政府凭借为改造区内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减税等方法鼓励在工作地附近建房。从此,精明增长项目得到大规模推广,城市精明增长组织网络越来越庞大,接受精明增长的人群也越来越宽泛,包括政府、规划师、设计师、开发商等。

3.2 实现途径

新城市主义发展理念的实现主要通过市场的运作。新城市主义联盟的创建人之一建筑师Andrews Duany 也承认,只有在新城市主义有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他才会拥护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实践从规划设计到实施都十分注重与市场的结合,这种结合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理念上,面对多种城市问题,新城市主义只是为居民提供一种新型的工作和居住方式,居民有权力去选择究竟是否要在这样的社区中生活。这一点对于崇尚自由、反对政府通过严格的土地利用法规对其居住地进行控制的美国人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在规划设计中,新城市主义注重建筑的价值和销售。一方面使不同的收入阶层都能支付得起住房费用,另一方面从形体设计的角度使住房外表美观、舒适、实用。新城市主义实践一定要把传统步行邻里与当代的居住、商业、交通紧密融合。维持二者的平衡.从而有能力与原有的郊区开发模式竞争。事实上,新城市主义在市场上也获得了很大成功。调查显示,美国有2/3的人愿意购买采用新城市主义理念设计的住房(Hirschhorn Souza,2001)。

精明增长发展观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引导性、限制性政策法规实现。从原则上看,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似乎差别不大,但原则并不能反应精明增长组织进行的活动与采取的策略。与新城市主义及类似的城市增长管理运动、可持续发展相比较,精明增长具有四个特征。第一,有鼓励性政策促进其实施。以马里兰州为例,根据《马里兰州精明增长法案》,一个城市可以蔓延至任何地方,但只有在州政府希望开发的区域内州政府才会提供财政支持:地产拥有人有权不清理自己拥有的地产或者不再对自己的弃置地再开发.但

州政府为清理和再开发提供津贴:居民有权力在术支持。

1993年,一群致力于创建“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生活的建筑、邻里、区域”的设计师发起成立了新城市主义协会。同年,新城市主义协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当时吸引100多人参加。之后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发展到今天,新城市主义协会已在20个国家、美国49个州拥有2300多个成员。而且目前已完成和在建的新城市主义项目达210多个。此外,新城市主义协会还是精明增长协会的组成成员之一。

综上所述,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拥有共同的目标,即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二者之间许多内容都是迭加的。但另一方面,二者又是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相同的问题,具有互补性。精明增长可以为新城市主义提供政策保障,新城市主义可以为精明增长融入市场元素:精明增长从宏观城市管理的角度解决问题,新城市主义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对宏观的策略给予落实;环境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结合更有利于共同目标的实现。因此,虽然仍然有许多学者持反对意见(例如,有人认为新城市主义保持住自己的市场特色,政策性太强的精明增长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未来二者的整合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也是二者共同的利益。

4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发展观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10年的发展,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思想的社会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2001年Myers和Gearin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新开发住房中紧凑、适步行的邻里只占市场份额的15%,2000年这一比率达到30%。根据美国房地产协会和美国精明增长协会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55%的被调查者更愿意选择精明增长式社区,45%的被调查者仍愿意选择蔓延式发展的社区。这些数据表明,虽然对这种紧凑式布局的需求不断上升且已占有相当的比例,但要在10年内完全改变过去60年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不可能的,对于郊区大型单体住宅的需求仍居于主导地位,而且近期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大的改变。目前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发展观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4.1 与原有法律和政策的冲突

事实上,美国目前的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则等土地利用法规曾经是城市郊区化发展的保障,美国几十年的城市蔓延也“得益”于政府政策和法规的支持。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土地利用,要求较高的建筑密度、新型道路设计标准、不同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的布局方式,这些与原有的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则相悖。工业弃置地再开发,是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民众担心环境污染而往往受到阻碍。这就要求制定新的政策或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来支持环境清理工作,并鼓励这样的开发。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资金的划拨首先选择的是加宽现有高速公路,因而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支持的大容量公交系统得不到优先的资金支持。

4.2 居民的不信任与反对

拥有独立、宽阔的住宅、花园和汽车是”美国梦”的标志,也是大多数美国人目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因而这种高密度的混合土地利用方式遭遇反对也并不奇怪。反对的居民认为: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的实施会增加交通密度,并产生新的交通问题;在高速公路上交通流动较快,会减轻污染,但在高密度的土地混合利用方式下,汽车密度高且行驶速度慢,会加剧尾气污染;精明增长采用的城市增长边界策略需要对开发用地实行定量供给,土地的限量供应会使房价上涨,产生新的“贵族化”问题。他们还认为城市化并不是侵占农田的主要因素,农用地的减少很大程度是因为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且,建造可步行城市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把现有城市重新设计成以大容量公交为主的城市并不现实,而且有的城市人口密度较低,根本不适合开发大容量公交系统。另一方面.大容量公交系统只能作为汽车交通的辅助工

具,汽车仍是主要的出行工具。

此外,由于精明增长理念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政策依赖性,尤其需要各级政府的干预,因而招致自由主义者和自由市场经济拥护者的反对。这些人认为居民应该自由地选择居住地、工作地、住房类型,对此政府不应该进行干预,精明增长的措施会让政府的干预性更强。

4.3 政策与机构改革庞大而缓慢

精明增长的实施要求进行政策和机构改革,但改革是庞大而缓慢的。除政府和规划机构外,改革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i),包括地产开发商、金融机构、汽车业、高速公路建造公司等,这些群体更愿意维持现状。当然在强大持续的压力下,这种惯性是可以克服的。

但美国城市蔓延除了得益于政策鼓励引导之外,还有经济规律和信息技术的作用。按照标准的经济学理论,当收入增长、交通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就呈现分散发展的趋势。世界上许多其它国家的城市发展也都说明了这一点。虽然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但很显然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行业不再拘泥于城市中心区的区位。Audirac(2002)的研究表明,信息技术时代大都市的形态为:多核心,通过信息技术、陆运、海运、空运向外与全球或区域性城市体系紧密交织在一起;尽管社会经济呈分散化发展、城市在空间上向外扩散、可能出现交通阻塞等问题,城市仍通过信息技术以多种形态向内交织成紧密的网络。很显然,必须采取一系列连贯而强大的公共政策才能聿开转汶两种趋势。

尽管许多州和城市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政策改革和机构改革,并且几个州都已通过新的立法保障精明增长原则的实施,但其影响却很难评价。例如,伊利诺斯州于2002年已经通过“地方规划技术支持法案”,但之后却交给商业与社区事务部执行,而这一机构对精明增长实际上是持反对意见的,也没有任何资金划拨给这个部门帮助其履行技术支持的职责。Pendall等(2004)的研究表明,自1994年至2003年地方政府为抵制城市蔓延采取的措施并没有增加多少。总体来看,规划、区划、城市增长边界线等手段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即使在强力推行精明增长的加利福尼亚州,采用城市增长边界线的城市数目反而是减少的。

已经采取的措施也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马里兰州实施了一系列精明增长措施之后,许多学者对这些措施的效果展开研究,结果并不乐观。根据马里兰州1997年通过的精明增长法令,州政府对污水设施的投资仅限定在“资金优先供给区”范围内。但Sohn和Kannp两位学者的研究表明,自1997年—2002

年,县政府对污水设施的投资中有25%位于“资金优先供给区”之外,州政府对污水设施的投资有29%位于“资金优先供给区”。这表明即使是州政府也很难完全遵守精明增长法令。马里兰州1997年的精明增长法令还规定在“资金优先供给区”内创造就业将享受减税的待遇。对这项措施的研究表明,资金优先供给区内的就业增长确实比区外高,但增长的就业仅局限于服务业,其它行业未出现就业增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州政府推行的措施足够强大,能够阻止或者扭转传统的土地开发方式。马里兰州政府曾大量投资在资金优先供给区外购买空地、保护农用地。但事实表明,资金优先供给区外的城市增长并没有得到抑制,地方政府也并没有鼓励资金优先供给区内的土地开发。

4.4 本身的缺陷

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思想本身的不足也是限制其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的原因之一。首先,精明增长思想对低价住房的空间分布问题考虑得不够充分。低价住房是影响城市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政府的住房补贴只提供给城市中心区的贫困区,再加上郊区实行排斥性区划(Exclusionary Zoning)限制在郊区建造廉

价住房,因而廉价住房只能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很难吸引中低收入居民到工作地附近居住。

第二,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思想对种族问题未给予充分的考虑。种族是美国城市郊区实施排斥性政策的根本原因,而这些政策使贫困的有色人种只能生活在中心区,加剧了贫富分化和种族隔离。过去,人们认为种族隔离只影响城市中心区和靠近中心区的郊区的形态。但现在人们意识到种族隔离为城市增长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城市蔓延是种族隔离和社会排斥的必然结果。种族是城市增长模式的决定因素之一,在人们选择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决策过程中,种族的影响是其它因素不可比拟的。精明增长是一项改革性运动,因此一直支持社会公正的理念。但精明增长组织中没有一个是明确代表少数群体利益的。

第三,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思想忽略了区域性。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发展观的目的是要改变美国50个州、数千个城市在过去五十多年的土地利用方式。但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增长模式都有所不同,例如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的许多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但城市化土地面积增长很快,东南部的一些城市人口增长很快,城市土地面积增长得更快;许多西部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但城市建筑密度在不断增加。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限也存在区域差异。有些州的每个大都市区都包括数百个地方政府,尤其是东北部和中西部,每个地方政府都对土地利用、区划和税收拥有重要的决策权。其它许多南部的州,每个大都市区只包括5一10个县,而且县级政府的权力比较微弱,在实施任何创新性的精明增长措施之前都得报与州级立法批准。此外,有些州的环保组织的力量较强,如马里兰州和俄勒冈州,而有些州的环

保机构成立时间短、人员少,影响到精明增长政策的实施。

5 美国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发展观对我国的启示

5.1 城市规划与设计不仅要重视物质形态和经济问题,还要重视社会问题精明增长思想对种族、低收入等社会问题虽然有所考虑,曾提出建立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目收入的居民混合在一起的居住区,但对这些社会问题的考虑并不充分,尤其是对低收入住房和种族问题,所以这成为妨碍其被公众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我国城市虽然不存在种族隔离问题,但同样面临着许多其它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分化、低收入者无能力购房、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失业、环境恶化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纳入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考虑范围之内。城市规划与设计不应该仅代表强势群体的利益,不应该局限在物质形态规划范围内,也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而追求城市的美观和经济发展。一个成功的城市规划应该是覆盖城市内居住的所有群体的规划,对于弱势群体等边缘化现象应给予详细而充分的考虑,这样的规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规划。如何改善低收入者的住房条件、如何解决农民工既不被城市文化接纳又面临低劣生活质量的问题、如何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供安全安逸的居住环境、如何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美化城市环境、如何促进失业居民再就业等等不应该局限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之内,也应该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研究主题。

5.2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城市文化和地方特色

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发展观都把地方归属感和发挥地方特色作为重要的原则,这一点对于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尤为重要。随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涌入,我国正在面临传统文化丧失这一严峻问题,传统文化的保护仅局限在少数专业人员的内部,普通城市居民尚未形成保护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意识。文化丧失在城市建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城市建筑西化等问题一直都很普遍。城市规划和设计除了对古建筑、古街道等历史遗产给予保护之外,还应该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融入传统文化和地

方文化的要素,增加居民的地方归属感。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发扬地方特色、保护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潜移默化中提高居民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5.3 城市规划可作为协调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的平台

精明增长既是一种城市管理方法,又是一种城市规划的指导理念。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精明增长是政府的管理措施: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作为规划指导理念的精明增长是政府管理城市的依据。在新城市主义实践中,除规划师、设计师之外,开发商、消费者也是重要的角色。精明增长与新城市主义的整合即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结合,政府按照精明增长思想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提供鼓励和引导政策,开发商在获得市场讯号之后聘请设计师进行目标设计。城市规划是政府与市场衔接的平台,在政府制订的政策和市场运作机制中起协调作用。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首要角色是城市的规划师(Planner)、开发者(Developer)及建造者(Builder),其次才是城市监管者(Regulator)。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首要职能是监管者,开发者的职能被弱化,仅限于主要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开发,完全没有建造者的职能。但现在中国城市中政府的角色仍然以开发者和建造者为主,监管者的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作为城市管理与市场的平台,城市规划正确地发挥作用有助于改变目前我国的这种状况。城市规划的协调平台作用体现在:向上承接政府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与开发政策:向下通过土地利用、主要基础设施投资、税收等三项手段为政府的目标和政策建立市场框架。土地开发市场对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投资和税收都比较敏感,规划可以利用这三项手段引导市场行为。当然这要求规划者必须预测到土地利用规划对地价和地租的影响、进而对城市形态的影响,预测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交通、地价、住房供应及城市经济活力的影响,预测到税收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同时必须对市场供求信号做出灵敏反应。

5.4 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引入生活质量、人文关怀等要素

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发展观都希望通过减少居民上下班出行时间和距离、为居民增加交流机会、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都布置在步行的范围内、减少汽车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等一系列措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即复兴二战前传统邻里社区的同时,融入现代的要素。事实也证明,按照新城市主义理念建造的居住区确实得到了人们的欢迎。

在美国复兴传统邻里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收入并不同步。大城市、特大城市内的居民上下班时间成本高,居住小区内缺乏公共交流的平台,缺乏老人和儿童的设施,邻里关系淡漠,绿化面积小等等,这些都反应出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缺乏人文关怀,传统的社区文明也正在离我们远去。对于这一问题,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引入一套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衡量人们经济生活质量指标,包括居民收入、房价、恩格尔系数、娱乐开支等等;另一部分是衡量人们精神生活质量的指标,包括出行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上下班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居住区公共设施的可达性、是否可享受到邻里之间人文关怀等等。此外,按照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理念建造的居住小区同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按照单位家属区建造的居住小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目前我国城市内部分地段还保留着这样的痕迹。对于这样的居民区,可以考虑把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的一些理念融入进来,对其进行改造,即在城市的部分地段实施精明增长,以此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Hirschhom,J.S.and P.Souza.(2001)New Community Design to the Rescue:Fulfilling Another American Dream.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Washington,D.C.

2.Myers,D.,Gearin,E.(2001)Current Preferences and Future Demand for Dense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Housing Policy Debate.12(4).

3.Ivonne Audirac.(2002)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Urban Form.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17(2).

4.Jungyul Sohn and Gerrit-Jan Knaap.Does the Job Creation Tax Credit Program in Maryland Help Concentrate Employment Growth?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5,11

5.Bertand,Alain and Bearand Renaud.Socialist Cities Without Land Market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7(41)"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1991年秋天,美国记者费尔·朗顿(London)在《时代》(Tim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人的梦想》(The American Dream)的文章,文章提出了三大观点: 1、当今的社会是人的社会还是汽车的社会 2、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城市 3、我们是否遗弃了我们居住地的过去 民间团体委员会组成了名为“新城市者”的小组,开始对朗顿的观点予以实证,由此引发了覆盖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新城市主义思潮。 1993年10月,美国6位建筑师在佛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召开了第一届“新城市主义大会”(the Congress for the New Urbanism)。与会代表有170多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发商。标志着新城市主义思想经过多年孵化终于破壳而出,新城市主义组织的集结成型以及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正式来临。 什么是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领域内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 1、新城市主义并不“新”,而是对城市中心化的回归和提升。 2、新城市主义既是现代主义批判的产物,同时又集中了60—70年代各种建筑和城市研究的成果,如:混合利用、步行尺度、公共空间、密集社区等。 3、新城市主义的“新”的更大意义是媒体和众人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关注,对城市问题的关注,它的“新”表现在对过去优秀成果的集成。 4、新城市主义的基本理念 针对现行政策法规和规划条例奉行功能分离、汽车占主导、忽视公共领域、漠视人文精神和自然环境的倾向,新城市主义强调: ⊙重视区域规划,强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审视和解决问题 ⊙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步行生活的支持 ⊙公共价值重于私有价值 ⊙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思想解析 ——推行两种模式和把握三个尺度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只是一个230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没有过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过于辉煌的历史古迹,虽然像一叶漂游于水中的浮萍一样没有根基,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没有历史的包袱。所以,不管何时,它都可以轻装上阵。 或许由于它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所以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一直觉得美国是一个有个性的国家,美国人是一群有个性的生物体,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它的多元文化、消费方式、种族主义等等,都有着自己个性的印迹和特色。 在这里,我更想谈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什么是价值观?人类学家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从个人与社会的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对价值观这样定义说,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型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美国社会学家Samovar和Porter则都认为:“价值观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的和虚假的,什么是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价值观念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个人主义观念、物质观念、竞争观念等。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荷兰人类学家Geert Hofstede曾就五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做过调查和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占第一位。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个词最先是由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使用的。在19世纪40年代,他在考察了美国多个月之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最先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他说“美国人不是把个人主义看作一个缺点而是看作一个近乎完美的品德, 它代表创造性、开拓性、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因此个人主义通常产生骄傲感,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文明独特的、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英语单词的书写过程中, “我”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求大写, 而“我们”、“你们”、“他们”、“你”、“他” , 则不必大写。所以,从这个小小的侧面也可以看出, 在美国“我”比“我们”、“你们”、“他们”等其他任何人的地位都要重要。 在美国,每一个美国人都深信:每个人都有同等的价值,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们并不会因为你是总统就得仰视你,并不会因为你是富豪就得巴结你。父母的大名帮不了什么忙,没有人会来买账,总统的孩子一样可以去加油站擦汽车,去餐馆端盘子。 对美国人来讲,个人奋斗有着独特的内涵和渊源,因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重要内容。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紧紧把握价值现这一核心来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美国日常交际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体现。 关键词:个人主义价值观;跨文化交际;价值观;日常交际;美国文化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它们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语言的使用脱离不了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语言要素反映不同的文化属性,不了解语言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这门语言,也就无法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的差异是中西文化差异的精髓所在,不理解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就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交际反映出人们的价值观。 一、个人主义价值观与美国文化 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美国社会遵循个体价值至上的原则,提倡个人利益为最高利益,强调主动进取,追求自由平等,自立自强,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并把它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英语中有不少谚语很好地阐释了这种重视自我、依赖自我和强调个体独立的价值观。“Every man is nearest himself”(每个人都最亲近自己)。“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

计师),“God helps them that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由此可见。作为美国文化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深深植根于美国的民族语言中,且在日常交际、词汇、谚语、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体现。 二、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日常交际中的体现 1.称呼语 在英语所有的人称代词中,“you”(你,你们),“she”(她),“he”(他),“we”(我们),“they”(他们),“it”(它),只有当它们位于句首时,才大写第一个字母。而“I”(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律要大写。大写的“我”。强调以“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汉语中,我们中国人往往会在姓氏前加上“老”或“小”来称呼他人。姓氏前加上“老”字表示对听话者的尊重。加上“小”字表示对听话者的爱护和关心。这样称呼可以缩短对话双方的心理距离。便于双方进一步交流,而英语中则没有类似的用法。这和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西方国家崇尚个人主义,不希望自己因为年龄而受到他人更多照顾.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平等的对待,而且在英语文化中,“老”字意味着衰老残年,不中用,来日无多等。因此西方人十分忌讳“老”字.如果称某外国朋友为“old Mr.John”(老约翰先生)。肯定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引起对方不快。由于美国人强调平等,珍视平等的权利,他们的社会等级观念相对而言比较淡薄。因此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没有各种各样的繁多礼节。上级与下级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老板与员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见面时只需笑一笑。说声“嗨”(Hi)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 五大根源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有五大根源:宗教根源、思想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 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指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的五大根源为: 1.宗教根源 宗教在美国社会文化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在思想高度解放、经济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美国依然是西方世界中最信教的国家。 美国主流文化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 即所谓的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文化。新教是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内不满天主教现状、力图改革而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派。新教主张教徒自我拯救, 而不是盲目听命于所谓“上帝的代表” ———教会和教皇。新教中的一批教徒因为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 被称为“清教徒”。正是这些清教徒由于不堪教会的迫害, 追求自我拯救的宗教信仰, 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船, 首批来到如今的美国新英格兰,开始了创立美国的历史。 可以看出, 作为美国人祖先的清教徒至少在宗教信仰上是极具反权威、抗特权、彰显自我意识的。他们不仅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宗教使命感。那就是通过自我拯救的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向世人证明:人类是可以自我拯救的。尽管这种使命感发展过度, 会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与人,但对于当时反抗腐朽权势、塑造美国自己的价值观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相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从堪称美国人光辉榜样的先辈本杰明·富兰克林, 到如今的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 从篮球巨星乔丹到微软大帝比尔· 盖茨, 无一不验证了美国人当自己的救世主的价值观。美国学者卡尔· 戴格勒在其《Out of Our Past》一书中认为, 美国清教留给后代的核心遗产就是个人主义, 他写道:“如果说今天美国人是个人主义者, 那么, 清教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主要根源”。 2.思想根源 美国人相信自我拯救、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并非只是一种盲目的宗教信仰, 而是有其理性的思想基础的。在美国历史上, 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影响了美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 其中以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为代表

精明增长理论

“精明增长”理论 “精明增长”的产生的背景一一城市蔓延的产生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郊区化出现了新的趋势:不仅仅是居住区,新的工厂区、办公园区也纷纷向郊区迁移。人口和就业岗位郊迁、中心区衰退、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地区增长的无限制低密度模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这种失控的城市化地区不断蔓延的现象,被称为“城市蔓延” (Urban Sprawl )。城市蔓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郊区化的概念,它是“郊区化的特别形式,包括以极低的人口密度向现有城市化地区的边缘扩展,占用过去从未开发过的土地。城市蔓延损害了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首先,城市生活环境品质下降。城市蔓延使城市绿色空间减少、环境不断恶化。其次,分散在郊区的各类社区中存在着居住的多样性和隔离性,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离异。另外,城市财政萎靡、内城投资减少。开发新区的优势本来在于投资相对较少,但是据马里兰州一项研究表明,从现在至2020年,与更为集中的城市发展相比,蔓延将使居民在城市建设上付出更大的代价。美国城市的发展目前正误入迷途。许多人都在反思,这种无计划蔓延的发展方式亟需改变,应该寻求一种更合理、有效的发展方式。 “精明增长”概念的提出 20 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郊区化”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Burchell等将“城市蔓延” 总结为以下8方面:低密度的土地开发;空间分离、单一功能的土地利用;“蛙跳式”或零散的扩展形态;带状商业开发;依赖小汽车交通的土地开发;牺牲城市中心的发展而进行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就业岗位分散;农业用地和开敞空间消失。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令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了“精明增长” 概念。初衷是建立一种使州政府能够指导城市开发的手段,并使政府财政支出对 城市发展产生正面影响。之后,精明增长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逐步在全国发展起来,并得到公众的认可。它的对象是城乡政府。当时,“政府应向企业学习效率”、“政府功能商办”、“精简政府”和“职责下放”等政治理念开始出台。城乡政府从上层政府拿得的补贴越来越少,由上层压下来的任务越来越多。那时,土地开发是城乡政府生财之道,但环保势力对土地开发却决不妥协。在这种情况下,“精明增长”理论为政府创造出一个既能满足开发利益,又能满足环保良心的局面,做到了两全其美。 “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原则 2000年,美国规划师协会(APA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2003年,美国规划师协会在丹佛召开规划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用精明增长来解决城市蔓延问题。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总之,“精明增长”是一项与

美国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集体主义对比 (自动保存的)

摘要 人类进入21世纪后,过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不同文化之间开始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国家间的发展与进步。 跨文化的交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中西方在文化维度上存 在着很大的差异。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而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 美国人的个人主义文化认为人们应该关心他们自己和独立,自我意识很重要,个人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他们崇尚自由和权利。而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强调集体,集体主义重视和谐而避免直接的冲突,他们强调与他人建立友好的关系. 关键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Abstract Since human beings entered 21th century,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s more and more closely. Different cultures begin to communicate so that it can promote development and process of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 has been a common phenomenon.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has a great different. Americans have faith with individualism, Chinese have faith with collectivism. Individualistic culture of America believes that people are supposed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and remain emotional independence of groups, organizations or other collectives. Self-emphasis is important. Individuals can do whatever they want, and their freedom and rights are of necessary values. However, collectivist culture of China emphasizes the in group. Collectivists value harmony and avoid direct confrontation. They emphasize building friendly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The key words: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英美文化概况论文l论美国文化的精髓——个人主义

The ess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individualism Abstract:Individualism as a typical Western capitalist political and social philosophy,that the supremacy of personal values.The United States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values of individualism,individual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merican spirit.American individualism, rational principles derived from the Christian spirit and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 autonomy.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culture,it became the starting point of American Thought and destination,constitute the ess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Key words:the essence of the individualistic culture "Individualism"in Western culture,especially in American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dividualism,"the earliest use of the term is French form of"individualism",from the Europeans and so-called root cause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Enlightenment thinking-common reactions.But first systematic use of"individualism"is the term the mid-1820s,Saint-Simon's followers.Perhaps because of the pervasive influence of Saint-Simon doctrine,"individualism" in the19th century the term has been very widely used,developed into a personal ideology and theory,that is a political philosophy Western philosophy and social.Its main contents are:emphasizing the value of the subject,I believe that everyone has value,a high degree of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self-control,self-control,self-development.Individualism is based on individual-based philosophy of life. However,the true meaning of individualism varies.In France,it usually carries a negative connotation,even it remains so,means that the emphasis on individual will be more harmful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For some people,individualism is a dangerous idea;in others it seems,individualism is a social or economic anarchy,the lack of the necessary systems and standards;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it is the universal personal selfish attitude.Socialists are simply"individualism"is equivalent to a"socialist"and"communism"of the opposite.French liberals talk about individualism,but regarded it as a minimum of state intervention and political freedom in order of greatest threat to a pluralistic society.And in France,in sharp contrast,the" individualism"is the term romanticism in Germany,but the label affixed.German for" individualism"is a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self-completion and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society. There are profound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 and West,most of the Eastern countries, especially China,Japan and South Korea to"individualism"as with"collectivism"contrary to the values-oriented.That"individualism"is"all personal interes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nking......the performance of selfish,mercenary,intrigues,etc.";"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interpretation of"individualism"is"everything from the individual starting their personal interests to put collective interests,their own interests,regardless of other people's wrong thinking."In short,Chinese culture,individualism is synonymous with self-interest,is a derogatory term. In Western culture,emphasizing the individual-oriented values dominate,but only in the American culture,individualism is only part of the essence of the development to the point of culmination,and was as a fundamental value to be highly respected.However,in the United States,"individualism"was originally sang of capitalism and liberal democracy,the emergence

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新城市主义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新城市主义是一个关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思潮运动,于上世纪80年代初始于美国。其目标是使城市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并创造宜居和休闲式的街区环境,密集有序地安排住房、工作和商业场所。 新城市主义还有助于推进恢复传统城市规划,如查尔斯顿市区、南卡罗来纳州和华盛顿的乔治敦所实施的规划。这些区域对新城市主义者而言都很理想,因为每个区域都拥有一条方便步行的主要街道、一个中心公园、购物区和一个网格街道系统。 新城市主义的历史 在19世纪初,美国城市发展往往采用紧凑、混合使用的形式,让人想起弗吉尼亚亚历山大老城区。然而随着有轨电车和可负担的快速交通网路的发展,城市开始扩展并布设了有轨电车郊区。后来汽车的发明进一步加速了这种中心城市的分散化,这种分散化后来导致了分散的土地使用和城市扩张。 新城市主义是对城市扩展的一个回应。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些思想开始流传开来,在欧洲之后,美国的城市规划者和建筑师也开始拿出计划为城市建模。

1991年,当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的一个非营利组织——本地政府委员会邀请了几位建筑师(包括彼得·卡索普、迈克尔·科贝特、安德烈斯·杜安伊和伊丽莎白·普拉特·兹伊贝克等)到优诗美地国家公园开发一套设计规划原则,即针对着重于社区及其宜居性的土地使用规划之时,新城市主义发展得更加强大了。 这些原则以会议召开地优诗美地的阿瓦尼酒店命名,被称为《阿瓦尼原则》。它包括15条社区规划原则、4条地区原则和4条实施原则。然而每一条原则都包括过去和当前的一些观点,旨在使城市尽可能干净、适宜步行和宜居。1991年底,在优诗美地会议上,这些原则被提交给地方民选官员。 此后不久,参与制定阿瓦尼原则的一些建筑师在1993年组成了新城市主义联盟(CNU)。今天,CNU已经成为了新城市主义理念的首要推动者,并已拥有了超过3000个成员。每年它都会在美国各地举行会议,以进一步推动新城市主义设计原则的实施。 新城市主义的核心理念 今天,新城市主义概念包括四个关键理念。首先是确保城市是适宜步行的。这意味着,任何居民都不需要汽车就可以到达社区的任何地方,而且前往任何基本用品商店或服务区的步行耗时都不应该超过

中西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英汉文化对比课程论文 中西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摘要:在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显著差别始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中国大一统的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民历来崇尚万物相互依赖,和谐发展的思想。而在西方,人们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个性的张扬。以中西方校园宿舍制为例,我们就可以看出双方在集体观与个人观方面的差异。那么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在中西方现实生活中分别作何体现呢?它对中西方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关键词:宿舍文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整体;独立;创新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总结中国国民的个性还算是得心应手的。因为我们处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每天都会与形形色色的中国人接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潜移默化中我们脑海中早已形成了一种对广大中国同胞个性的总体印象,可以说这是从生活中得来的一手资料,是一种最真实的中国印象。 “中国印象”,记得是在一个电视节目上听到的。我只记得那是一个调查西方人对中国及中国国民印象的节目。我记得,有一个美国人在回答记者关于“提到中国,你会想到什么”的问题时,他略加思索后回答道:“姚明”。完全正确,姚明是中国人,可是姚明可以代表所有中国人吗?答案是否定的。西方人对于中国的了解也只限于新闻报刊、电视银屏、网络资讯等渠道而已,他们获得的是相对不全面的二手信息。因此,西方人对中国人的了解程度根本达不到对本国国民的千分之一。反之,中国人对西方人的了解也是如此。陈述以上事实主要是想说明我最初构思文章时遇到的瓶颈。我不确定二手资料能否与一手资料形成同等高度的对比,更对如何开始我的论文而感到烦恼。后来,在某天晚上,被舍友的一记右勾拳突袭后,我来了灵感。好吧,就从中西方人的宿舍文化入手吧。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是要把突袭事件拿来细讲一番。 那天晚上,宿舍里的小伙伴们都在洗洗刷刷准备睡觉,就在这时,我与对面的舍友同时宽衣。当我弯腰准备解开鞋带儿时,对面那位以一记豪迈的伸展式脱衣发重击我头部,随后就是我响亮的惨叫声。“哇,好神奇啊。就在这间两个人不能同时进行伸展性运动的小寝室里竟然住着四个美少女,而且我们愉快的在一起生活了两年多。”没错,在大多数的中国寄宿制校园里都实施着四人间、六人间制的集体宿舍体系,我们想在大学享受单间的待遇那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在西方学校,大多数宿舍都是单人间,因为西方人很注重隐私。在我所了解的出国留学的朋友中,他们的宿舍都是单人间的。即使是套房式的宿舍,也只是会同用客厅这一相对宽敞的活动空间,至于学习休息,他们都会在自己独立的房间进行。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中西方的宿舍文化差异呢?经过我冥思苦想,终于找出了关键原因,那就是中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摘要: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饱受城市蔓延所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困扰,如今城市蔓延问题在我 国也愈发严重。笔者通过剖析西方“精明增长”理论对城市蔓延作用的控制手段,分析“精明增长”理论 给我国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精明增长规划城市蔓延控制 0 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发展遭受着严峻的考验,首先,城市蔓延带来了土地的大量浪费,造成了城市边界模糊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其次私有住宅的数量急剧上升,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针对欧洲和美国的大城市的城市扩张和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消耗,以及市民过度依赖私家车出行所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西方学者提出了“精明增长”的概念。“精明增长”的规划理论在上世纪末逐渐取代旧的规划思想成为了一种新的思潮,并在此后美国的大城市的规划中作为指导思想之一,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开始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高速增加,最为明显的表现是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摊大饼式”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城市发展更多的依赖城市用地的增长速度而不是其利用率的增加。当国内的各大城市均有更快更好发展城市的诉求切都面临着快速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时,精明增长理论便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了一条合理而有效的解决思路。 1 精明增长 1.1精明增长理论的背景 精明增长理论于而是世界九十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这是由于当时城市持续扩张蔓延引起的公共空间丧失、道路拥挤严重,环境急剧恶化、土地以及各项自然资源贫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美国的规划学者们和政府都希望通过建立新的规划和管理细则,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其理念的提出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需求。城市无节制的蔓延使得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加大,政府财政难以支撑;第二,空间与环境需求。私家车的推广和公路网的形成使得郊区化快速蔓延并侵占城市的公共开敞空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第三,社会交往需求。城市蔓延式扩张带来的城市郊区化使郊区大型购物中心逐渐成为商业和娱乐中心,邻里交往活动减少,社区认知度降低。 1.2精明增长的内涵 虽然近年来精明增长的理念被公众所理解和接受,但是精明增长理论的定义在学术界尚

浅谈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浅谈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中能真正表述出美国思想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最近正在上“世界近代史”这门课,正好讲到美国独立,我认为美国个人主义的来源是《独立宣言》和美国的宪法。1776年7月4日,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宣布“人人是生而平等的”,此后美国就一直践行着这样一种理论。“平等”把人们的个性强调出来,个人主义因而有了政治依据。权力由此掌握在多数人即人民手中,这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鲜明特征。由于确定政府应是人民的公仆,大多数州宪法都包含有一个人权法案。个人权利进一步有了法律的保障 ,个人主义因而更加有了理直气壮的根据。 接着来谈一谈美国个人主义的体现: 一、体现在美国人的日常行为中 个人主义让人重视个性,强调每个人的权利、平等和自由。在美国,个人的隐私权是受到尊重和保护的,年龄、婚恋、信仰、经济等有关方面的问题,美国人通常都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这是我们很早就知道的。美国人的穿着打扮也很随意,认为衣服不是用来显示生活水平的东西,而是展现个性的方式。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连办公室也掀起了“穿着自由”的风潮,白领们,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工作人员都脱下拘谨的制服换上便装投入到紧张严肃的工作中去。 美国人似乎把个人主义看成是一种高尚的品德。首先,美国的孩子的独立受到社会的普遍鼓励:他们从摇篮里就已经独立了。孩子们从出生起就开始单独睡觉,不仅独睡一床(即便是婴儿床),而且要睡在有自己单独的房间。当他们与成人交流时,也往往被看作是平等的。老年人也维护着独立自强的一面,很多老人不愿接受帮助,受人照顾的往往被视为弱者。在公共场所经常可以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若有人上前帮他们提东西或去搀扶,他们大多会不太高兴。 二、体现在美国的语言文化中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往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 谚语或许是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的,美国有谚语说:“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这无疑是个人主义所强调的精神,还有美国人已经喊了两百多年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这些都体现了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 美式英语中有很多短语来表达对于多管闲事的反感:poke/push one’s nose into other people’s business(探听或干涉别人的事)、meddle in other people’s affairs(干涉别人的事)、 nosy(爱打听的 ,好管闲事的)、 inquisitive(过分好奇的、好打听别人隐私的)、 keep your big nose out of our business(我们的事不要你管)、mind your own business(别管闲事)…… 除此之外,美国人还创造了许多与“自我”有关的词汇,比如self-made(靠自我奋斗成功的),美国的亚伯拉罕·林肯身世卑微,早时生活艰难,通过自强不息地努力

新城市主义和新都市主义的区别

Randolph曾经说,“新城市主义”与“新都市主义”是一码事,是翻译的关系,而我印象里在国内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今天把这篇文章找到了,请大家来评判一下。 原文如下: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部分城市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扩散和转移的倾向;尽管其扩散方式具有与西方国家城市化晚期的郊区化(Suburbanization)并不完全相同的特点,但人们普遍的看法仍然是,在中国的这些城市,郊区化进程已经开始发生。 与向城市外围拓展的郊区化趋势相对应,近年来国内“新都市主义”(New Urbanism)作为都市住区发展的一种时尚潮流也在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国内地产界一个颇为时髦的词汇。由于“新都市主义”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美地区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在英文字面上完全一致,使得许多人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前者是后者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但事实上,时下国内地产界广为流行的“新都市主义”这个概念似乎更像是一种商业的炒作,与西方“新城市主义”真正的内涵并不相同。 一、西方国家郊区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早在20世纪初期,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初见端倪。人们迁往郊区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逃避日趋严重的大城市问题,诸如:恶劣的居住与卫生条件、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种族冲突、犯罪率上升……人们渴望在郊区找到一块净地作为自身的庇护所,以躲避工业化所带来的危害的侵袭。在美国,拥有位于环境优美的郊区的一座被宽敞的花园或庭院所环绕的独立式住宅,成为中产阶级追求的最强烈的梦想。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由于私人小汽车拥有量的剧增,高速公路网的大规模兴建,政府关于郊区低税率政策的吸引,郊区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伴随着大量人口迁往郊区,许多制造业和零售业也从中心城向外迁移,郊区改变了起初仅作为“卧城,社区的角色,同样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购物和娱乐的机会,使郊区居民对中心城市的依赖性大大减少。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空间因素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大大弱化。通过远程通讯网络,人们可以获得各方面的大量信息,高效率地完成业务联系而不一定要像过去那样进行“面对面,(face to face)的交流,这为人们在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居住与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美国近几十年来的郊区化蔓延也存在一系列致命的弊端:首先,过长的通勤距离耗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人们预期要达到的生活质量;其次,对小汽车的严重依赖使许多不能开车的人(如老人和小孩)寸步难行,同时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第三,郊区化的无序蔓延已造成郊区的空气污染、环境恶化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的消失。 而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郊区化模式是以严格功能分区的现代主义原则为基础的,破坏了传统社区内部的有机联系,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隔离;对公共空间的忽视减少了人们相互交往的机会,加深了人们的孤独感,缺乏具有识别特征的空间的明确界定,使人们难以获得起初所向往的郊区生活的安定感和归属感,反而陷入一种无法认定自我存在的茫然之中;无所不达的电讯网络虽然为人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方便,却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无法满足人们希望把握清晰确定的物质居住环境的需要。 由此人们深深地感到,二战后主流地位的郊区化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要寻求新的

浅析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浅析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摘要]个人主义作为美国文化的核心,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美国人虽然强调个人主义,但他们并不是不讲组织纪律和集体主义观念的。 [关键词]美国个人主义社团精神 “个人主义”一词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在美国,个人主义是其文化的核心,它包括广泛的思想内容,主要是自主动机、自主选择和自负其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个人主义的内涵不断地得到充实和调适,至今它仍主导着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一、个人主义在美国的发展演变 美国的个人主义可以追溯到它的早期历史阶段。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早期的移民大多都是为了摆脱本国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为追求一种独立自由的幸福生活,漂洋过海历经艰辛来到北美大陆。他们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反权威的传统。也正是由于他们对自身自由独立的珍重,使他们最终拿起武器与英国殖民统治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建立了独立的国家,维护了自身的独立自由。这一精神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得到了明确的阐释:“所有的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 美国的个人主义在西进运动和边疆生活中得到了重大发展。西进运动中,来自东部和欧洲的移民以他们的独立和竞争精神披荆斩棘、艰苦劳作。西部的艰苦生活和创造性劳动,锻炼了他们勤劳勇敢和不断进取的性格。西部广袤的土地为西进的人们提供了大展身手的舞台,人们相信只要奋斗就能成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追求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平等权利是这一时期个人主义的表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崇尚个人独立自主竞争促使美国的资本家巧取豪夺,残酷剥削,造成了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不受干预的自由竞争堕落到了无视他人和社会利益,只顾追求个人利润的疯狂剥削,像洛克菲勒、卡内基等工业垄断巨头因对工人的残忍和腐败独裁统治而臭名昭著。在1893年钢铁大罢工中,卡内基命令他的手下开枪。这种个人主义膨胀的行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到来迫使美国人团结起来,创造出一种集体生活方式来战胜经济困难。罗斯福总统以政府的名义号召美国人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要: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字:价值观,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差异,差异形成,差异体现 正文: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二、价值观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无所不在,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普遍渗透性”。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童之侠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个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是象征物,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能够很容易看见。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代表了这个文化中的大多数人的性格。了解英雄的性格也就能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礼仪是每种文化中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第四层是价值观,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而且时时刻刻指导和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决定着文化的特征和风范。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1、历史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 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2、思维方式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借鉴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借鉴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2005年10月11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付海英,朱德举,石英,刘瑞 一、美国城市精明增长 (一)产生背景 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向郊区蔓延已逐步成为美国城市主要发展模式。据统计,1970-1990年二十年间,全美最大的100个城市的城区面积增幅为69.6%,而人口仅增加41.7%,同期人均占用建设用地增速23.5%,部分城市即使是人口呈负增长的情况下,城区面积仍大幅度增加。据美国农业部估计1992-1997年5年间,城市扩张侵占农地518.0万公顷,其中耕地214.5万公顷,照此速度发展到2100年,到时将严重威胁美国的粮食出口以及现有膳食结构的维持。同时城市蔓延还带来了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面对城市蔓延带来的上述问题,社会各界开始反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采用怎样的行动及法规引导城市发展?城市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在什么地方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规划协会(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于1994年提出了城市精明增长计划(smart growth project),发动了新形势下的土地规划改革工作,并于2002年出版了《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1996年,美国规划协会(APA)、环境保护局(EPA)、美国农田信托(AFT)等32家组织联合建立了精明增长网站(Smart growth network),开始了精明增长活动的全面研究;1997年,马里兰州提出了以“城市精明增长区法案(Smart Growth Areas Act)”等五项法案组成的精明增长创新活动,旨在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控制城市蔓延并促进中心城市的经济复兴。之后,精明增长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逐步在全国发展起来,并得到公众的认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