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鸡传染性贫血57142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控

32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控陶鲁哉(湖南省安化县柘溪镇动物防疫站413500)摘要:传染性贫血病是鸡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一种,由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所引起,呈全球分布,我国以地方流行为主;病毒只对鸡有感染力,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鸡均易感染,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感染鸡主要表现贫血和免疫抑制的症状,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减弱,很容易造成免疫失败;本病目前没有可用疫苗,也没用特效药物能够治疗,只能采取加强管理和消毒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防控鸡传染性贫血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而引起的鸡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症,最早报道于日本,之后在全球范围流行。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首次从实验室分离到病原,近些年虽未有大面积的流行,但在个别地区一直呈现地方流行性,受本病困扰的鸡场经济效益严重下降,特别是种鸡场,危害更为严重[1]。
1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为环状的单股DNA病毒,直径22nm左右,浮密度在1.34~1.36g/mL之间,对红细胞无凝集作用。
临床分离的病毒在毒力和致病性方面差异很大,但抗原性方面基本无差别,这可能与病原的表面蛋白结构有关。
病毒的复制型基因组大概由2300bp组成,适合在鸡胚中进行体外扩增,感染的鸡胚仅出现部分组织病变,不会死亡,但在出壳后的2周之内会逐渐发病,95%以上的感染鸡最终死亡。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耐高温,即使在沸水中也能保持15min而毒力不减,60℃条件下能耐1h以上,环境中的病毒有时甚至能存活数周甚至数月。
对酸不敏感,pH=3的溶液中可耐3h以上,大多数消毒剂对其无杀灭作用。
2流行病学传染性贫血病毒只对鸡有感染性,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均能感染发病,但日龄越小,易感性越强,病死率也就越高[2]。
一月龄之内的鸡是发生本病的最主要鸡群,成年鸡感染后大多症状表现较轻,有些甚至能耐过,不表现任何症状。
本病可通过垂直和水平两种方式进行传播,但垂直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性成熟后的种鸡如果感染传染性贫血病毒,一般在2周之后,其产下的种蛋中普遍会有病毒存在。
鸡传染性贫血的病理学及其防治

鸡传染性贫血的病理学及其防治摘要:鸡传染性贫血是一种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主要影响鸡类的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
本文通过对鸡传染性贫血的病理学及其防治的研究进行综述。
病理学方面,鸡传染性贫血主要表现为骨髓和脾脏的萎缩、红细胞减少和贫血、淋巴组织的变性等。
防治方面,针对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治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控制等。
综合来看,加强对鸡传染性贫血的病理学机制和防治策略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病理学;防治;引言传染性贫血是目前家禽行业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了鸡类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对鸡传染性贫血的病理学及其防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既可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又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
本文将对鸡传染性贫血的病理学特点以及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鸡传染性贫血简介鸡传染性贫血(Infectious Anaem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Infectious Anaemia Virus)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禽中的鸡类,并对其造血系统和免疫功能造成损害。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家禽生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具有很高的变异性和传染性。
病毒通过污染的血液、器官和排泄物进行传播,主要通过蚊子、虱子、蜱等媒介昆虫传播。
感染后,病毒会定植于淋巴组织,特别是脾脏、骨髓和肺部,导致多种病理变化。
鸡传染性贫血主要影响年龄在3-16周的鸡群,尤其是生长发育期的鸡。
感染后,鸡往往出现食欲减退、发育迟缓、生长受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病鸡体内出现贫血现象,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水平下降,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易于合并其他感染,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鸡传染性贫血是一种严重影响家禽生产的传染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加强对其病理学特点及传播途径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将有助于提高鸡传染性贫血的防治水平,保障家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传 播 . 主 要 为 呼 吸 道 和 消 化 道传 播 由于 本 病 能 引 发 免 疫 系 统
的抑制 , 因此 , 发生本 病 的鸡 群抗病能 力非常弱 , 很 容易继发 感
染 其 他 病 原
3 致 病 性
垂直传播是本 病的主要 传播 方式 .除 了加强种鸡群 的管理
关键 词 : 鸡; 传 染性 : 贫血 ; 防治
5 病 理 变 化
病 鸡表 现 全 身 广 泛 性 出 血 。 皮下 、 肌 肉等 处 尤 为 严 重 , 血 液
明显稀薄如 水 . 血管变脆 , 受到机械性 刺激后 很容 易破裂 出血 , 伤 口血液 凝 固 不 良 。 血液颜色发暗 。免疫器官胸腺 发生萎缩 , 骨
血不止 , 伤 口不 易 凝 固 。 有 些 鸡 发 病 后 能 耐 过 , 但 后 期 易 出现 发
育 不 良
临 床 常 表 现 再 生障 碍 性 贫血 和 淋 巴 器 官 组 织 的 萎 缩 .免 疫 功 能 下降 : 病毒 可随血流 广泛分布全 身 , 主要 侵 害 骨 髓 和 淋 巴 组 织 ;
日龄 的 S P F鸡 中 . 半 个 月后 即 可 进 行 血 液 检 查 . 如 果 红 细 胞 压 积
作用 , 但对其他 消毒剂表现抵抗 。病毒对高温有一定耐 受性 , 沸 水 中能耐 1 5分钟 . 耐 酸怕碱 。 主要侵害骨髓和淋巴组织 。
2 流 行病 学
低于 2 7 %则 表 明 红 细 胞 生 成 受 到 影 响 。 同 时股 骨 骨 髓 变 黄 白色 .
由于 病 毒 可 随 血 液 流 动 至 全 身 组 织 器 官 .故 病 鸡 几 乎 所 有 的部 位 都 能 分离 到 病 原 . 实验室最常用 的组织是肝 脏组织 . 取 病
鸡传染性贫血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兽医临床科学 |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1072019.13·注射液5~10 mL/头,分开注射,1次/d ,连用3~5 d 。
对有贫血较重的患猪(皮肤较苍白的)补充注射右旋糖酐铁2 mL/头,7 d 一次,连用2次[5]。
经过以上的防治后,病情得到控制,未出现死亡病例,1周后患病猪群精神状态和食欲基本恢复正常[6]。
7 结束语现在附红细胞体病经常是隐性感染、混合感染,猪群健康状态下不发病。
如果猪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激发附红细胞体病发生,甚至诱发其它疫病发生。
因此,加强饲养管理,不喂霉变饲料,多喂一些电解质多种维生素,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不良应激,保证猪群稳定。
附红细胞体主要寄生于红细胞上,使正常的细胞被破坏、减少,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因此,在治疗附红细胞体病同时,还需添加一些抗生素治疗,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初无典型症状,潜伏状态,故较难及时确诊,有时也会误诊。
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查,才能及时准确诊断,因此,在基层乡镇兽医站,有必要建立一些基本设备,并进行适当诊断培训,以提高基层兽医人员诊断治病水平。
参考文献[1] 刘聚祥,李辉,姜富成,等.猪附红细胞体病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0(5):66-68.[2] 付跃飞,王彬.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制[J].湖北畜牧兽医,2013(4):67.[3] 裴立峰.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制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5):109.[4] 张锦余.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制措施[J].农业新技术(今日养猪业),2005(1):36-37.[5] 李纪春,潘建波,盘美妮,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制措施[J].养殖与饲料,2009(5):40-42.[6] 许魁,徐前明,张志忠.安徽省泗县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6):79-81.0 引言鸡传染性贫血病(CIA )是由该病毒(CIAV )感染雏鸡而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特征。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防制

情复杂化,病理变化多样化,很难作 出准确判断。进行血细胞比容值测定 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手段,一般认 为低于27%就可判定为CIAV感染。 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是可靠的 诊断手段,但费时费力。最常用的方 法是采集可疑病鸡的肝脏、胸腺、骨髓、 脾脏等组织,研磨后滤菌,卵黄囊接 种6~8 tt龄SPF鸡胚。由于病毒对 鸡胚不产生致病变作用,鸡胚可正常 发育,需孵出后观察至14~15日龄, 此时感染雏鸡会发生贫血并导致死亡。 CIAV也可进行细胞分离培养,目前最 常用MDCC—MSBl细胞系,但病毒 在MSBl中增殖缓慢,且效价相对较 低。高效价CIAV接种于MSBl细胞 后2~4d出现细胞病变,感染细胞死 亡;低效价CIAV接种MSBl细胞时, 需经6~8代才能出现细胞病变。 PCR及核酸探针杂交等分子生物 学方法近年来普遍用于CIAV感染的 实验室诊断。PCR方法特异性高,敏 感性好,而核酸探针杂交法则在稳定 性和批景检测方面更具优越性。这两 种方法都具有快速特异的优点,目前 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确诊CIAV感染 的技术手段。
由于具有很强的环境抵抗力,使CIAV 水平传播能力超出一般病原微生物, 特别是在同一鸡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 传播。CIAV的超强水平传播能力还体 现在国内外不同SPF鸡群频频发生的 血清转阳性的相关报道,以及在严格 隔离饲养条件下屡屡出现的鸡群血清 转阳事件。在垂直传播方面,母鸡的 种蛋是CIAV垂直传播的最重要途径, 公鸡的精液也可造成垂直感染,而垂 直感染也可能是导致雏鸡生后随即出 现贫血和造血器官、免疫器官萎缩等 典型症状的主要原因。
30性有关。Fra bibliotek二.ClAV的流行病学
CIAV分布干全球所有养禽国家, 鸡是其主要自然宿主,所有年龄和品 种的鸡均易感,但对本病毒的易感性 随日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l~7日 龄雏鸡最易感,而有完全免疫力的 2—3周龄的雏鸡对本病的易感性迅 速降低,3周龄以上的鸡单独感染, CIAV很少出现I临床症状。已经从日 本鹌鹁中检测到CIAV抗体,从麻雀 中检测到CIAV的核酸,Farkas等 1998年的研究发现日本的乌鸦、鸽子 也可能是CIAV的宿主,这说明鸡可 能并不是CIAV的唯一自然宿主,其 他鸟类在CIAV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 尚有待验证。 CIAV可以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水平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 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造成水平传播。
鸡传染性贫血的研究概况

鸡传染性贫血的研究概况摘要:本文介绍了由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侵害雏鸡骨髓、胸腺和法氏囊导致的鸡传染性贫血病,在简述病原特性及主要致病机理之后,介绍该病的主要影响和危害,并系统论述了近些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病原、流行状况、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防治措施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免疫抑制病原诊断防治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又称鸡贫血因子引起的损害造血器官,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并损害全身淋巴组织,导致萎缩而造成免疫抑制。
鸡是唯一的自然宿主,至今未发现其他禽类对本病易感,但公鸡和肉用鸡更易感染。
各年龄鸡都易感,但主要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鸡,其中1~7日龄雏鸡最易感。
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易感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
本病主要通过种蛋垂直传播,虽然水平传播也可发生,但通常鸡被感染后,只产生抗体,不会造成发病。
本病感染普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养鸡业的危协很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面对该病在我国乃至其它大部分国家及地区的发生与流行,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有关该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治研究被列入当前新发禽病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已具有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取得很好的成果。
1.国内相关流行病学调查鸡是CIAV 目前已知的唯一宿主,经卵垂直感染是鸡传染性贫血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也能在鸡与鸡之间水平传播。
所有年龄的鸡都易感,潜伏期多为5~9 d,在自然条件下发病多见于10日龄以后的鸡群,其中以2周龄最为多见,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易感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
在垂直传染鸡胚孵出的雏鸡或出壳后数日内感染该病毒的鸡,可在1~2周龄内产生明显的贫血症状,除了生长迟缓外,红血球显著减少,胸腺萎缩及骨髓色淡甚至呈黄色,严重时导致死亡。
2周龄后感染的鸡,往往不产生明显的贫血病变,但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而继发其他细菌感染,或导致其他感染病毒症状和病变加重。
处于亚临床感染的鸡群,虽然一般在感染后10 d左右产生血清抗体,但细胞免疫抑制状态可持续很长时间,这足以加剧其他原发性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如ALV、IBD、REV等),也会激发某些继发性感染(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其危害远远超过临床发病型。
鸡传染性贫血病诊断及防控措施

鸡传染性贫血病诊断及防控措施作者:吴坤,徐正军,董永毅,薛忠家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3期吴坤,徐正军,董永毅,薛忠家(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 210036)摘要: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该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雏鸡多发,其他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会导致免疫机能减弱,出现免疫抑制,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同时给养殖场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该文结合该病的病毒特征、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技术及防控措施进行探讨,供同行交流学习。
关键词:鸡;传染性贫血病;流行病学;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3.0720 引言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该病毒(CIAV)感染雏鸡而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特征。
鸡传染性贫血病最早在日本发现,随后在全球多个国家流行,1992年我国从患病鸡群中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病原。
近年,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感染率逐渐上升,高者可达70%左右。
目前鸡传染性贫血病逐渐呈地方性流行,严重影响养鸡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1 病毒特征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环状的单链DNA病毒,无囊膜,直径约为23 nm,该病毒的复制型基因组大约由2 300 bp组成。
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对高温耐受性强,可在100 ℃开水中耐15 min以上,病毒在一般环境中最长可存活数月[1]。
该病毒耐酸性强,可在pH值为3的酸性溶液中保持3 h以上,但易被氧化,苯酚、次氯酸盐等消毒剂对该病毒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2 流行病学鸡传染性贫血病(CIA)在任何季节都有发生,鸡是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唯一宿主,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均能感染该病毒并发病,但日龄越小,易感性越强,病死率也就越高,30日龄内的雏鸡是该病最主要的鸡群,通常在2周龄左右突然发病,病程持续1~2周,鸡群患病3 d后开始出现死亡,7 d达到高峰。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及防治

黄 氏升 补 巾气 为 主 药 , 氏 、 参 黄 党 补 正气 , 虚 汗 ; 苓 强 心 利 尿 ; 术 止 茯 白 补脾 治 劳 倦 :五 味 于 收敛 肺 气 ;赤 石 脂 , 】 肉 涩 汤 止 泻 : 皮 、 皮 和 解 i子 i 『 青 陈 郁滞之 气 , 肝木舒畅 , 使 以缸 通 脾 土 , 互得其养 ; 麻能提升清阳气于上焦 , 升 不使养分再坠下 ; 山药 补 虚 治 体 瘦 , 重 用 可生膘 : 蒲强 心 以补 脾 虚 。 酉 以上 诸
害。
目 前 该 病 在 世 界 范 围 呈 蔓 延 趋 势 . 为危 害 养 鸡 业 的 主要 疾 病 之一 。 成 C V主要 侵 害鸡 的造 血 器 官 和 淋 巴组 A 织. 导致 雏 鸡 贫 血 、 出血 或 成 鸡 免 疫 抑 制 .耳 能 加剧 同其 它 疾 病 如 马 立 克 氏
丰堡 村 马某 1 岁 牛来 就 诊 。主 诉 : 头4 该
ae avrsC V  ̄ 起 的一 种 病 毒 性 nmi i ,A )l u 传 染 病 ,是 鸡 主 要 的 免 疫 抑 制 病 之
一
牛 1 3 由于 经常 使役 .时泻 时 止 , 01前 曾 灌 服 氯 霉 索 片 、 氟 沙 星 胶囊 , 效 甚 诺 收 微 . 目前 大便 又转 溏 稀 . 草减 少 , 两 吃 甚 是 顽 固。症 见形体 消瘦 , 被毛 粗乱 , 神 精 沉郁 , 粪便 稀 溏完 谷 不化 , 色淡 白 , 唇 舌 色青 。笔者 给服 本方 1 剂痊 愈。
下 和肌 肉有时 可见 出 血性 变化 4 诊 断
文就 该 病 的发 病 情 况 、 床症 状 、 检 临 剖 变化 、 防治 措 施 等 方 面 做 一 概述 , 广 供 大养 殖 户 和 兽 医临 床 工 作 者参 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