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基础数据资料

1、油区:胜利

2、油藏几何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

3、班号:3;班里序号:15

表1 油藏基本参数表

注:第10层底部深度为2263m,钻井过程中要预留20m沉砂口袋。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地温梯度:3.7°C/100m。

4、流体物性

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 g/cm3 g/cm3

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

mPa?s=(40+15/20) mPa?s=40.75 mPa?s

mPa?s=(0.4+3/40) mPa?s=0.48 mPa?s

地层泡点压力:MPa

原油体积系数:水的体积系数:

5、油水相渗关系(见表2)

表2 油水相渗数据表

6、井眼半径:0.1m

7、油水井操作条件

注采压差:3MPa 注采比:1:1

排状注水的排距与井距之比为2:1

要求油田的初期采油速度达到5%

油水井正常生产时间为300天/年8、常用经济指标

钻井成本:1500元/m

注水单价:6元/m3

输油单价:60元/t

生产维护费:180元/t

油水井作业费用:20000元/(井?年)

地面工程建设费用为钻井费用的0.5倍

原油的商品率:95%

原油价格:2200元/t

贷款利率:5.48%

存款利率:1.98%

第一章油田概况

1.油藏地质描述

本地区是胜利油田某区块,含油面积5.38 km2。具有10个小层,油层顶深从2195米到2257米不连续,平均深度2224.4米;每个小层厚度不均;最小2.61米,最大4.38米,平均厚度3.555米;孔隙度分布也不均衡,最小0.3328,最大0.3552,平均孔隙度(按厚度加权平均)为0.3399;渗透率也不均衡,最小202.5md,最大668.8md,平均渗透率(按厚度加权平均)为442.9md。束缚水饱和度为0.32,残余油饱和度为0.2。

p

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地温梯度:3.7°C/100m,地层泡点压力:18

b Mpa,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分别为40.75 mPa?s和0.48 mPa?s,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0.9 g/cm3和1.0 g/cm3

2.油藏纵向非均质性评价

表1-1 油层非均质性数据表

各小层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变化见图1-1

图1-1

一.油层纵向非均质性评价 1.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

,所以,储层非均质性弱。

2.储层非均质系数:

max 668.8

1.5144

2.9

k K K β-

=

=<2.0,所以,储层非均质性弱。 3. 储层渗透率级差:

,级差比较小,储层非均质性弱。

综上,本区块储层比较好,非均质性不严重。

由表1-2可以看出,该储层的渗透率在纵向上从202.5——668.8不等,数值相近,在纵向上的分布差异不大;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比较接近。综合以上因素和层系划分的原则,可以看出该储层可以采用一套生产井网开采,减少了投资成本,有利于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三.油藏流体分布及其物性描述

储层基本参数及各小层物性,见表1-2.

表1-2

(

)

5

.032.01112

<=-=∑=n

i i k k

k n k ν30.35.2028.668min max ===k k k α

地层压力梯度:0.1MPa/10m ;地温梯度:3.7°C/100m,地层泡点压力:18b p = Mpa 。

1. 流体物性

地面条件下油水密度:0.9o ρ= g/cm 3 1.0w ρ= g/cm 3 地层条件下油水粘度:o μ=40.75mPa?s w μ =0.48mPa?s 原油体积系数: 1.08o B = 水的体积系数: 1.0w B = 2. 渗流物性: 相渗曲线见图1-2

图1-2

从相渗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出,束缚水饱和度Swi=0.32,最大含水饱和度Swmax=0.8,油水相渗曲线交点处的含水饱和度Sw>60%,束缚水饱和度Swi 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w=0,通过以上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该储层岩石的润湿性为水湿,有利于油田的开采。

四.计算油藏的地质储量

采用容积法对本区块进行储量估算

由储量计算公式100(1)/oip wi o o N Ah S B ρ=Φ-(410t ),带入数据,各小层储量见表1-3,地质储量为:3683.812(410t )。储量丰度公式为

/100(1)/o wi o o N A h S B ρΩ==Φ-,带入数据可得储量丰度为:684.7234

(4210/t km ),由于储量丰度为高丰度,所以该油藏属于高丰度的油藏,具有很大的开采价值。

表1-3

小层储量

( )

274.5172 308.6226 340.8769 334.1656 415.6034 319.5978 350.1199 439.336 457.6128 443.3597

第二章 层系划分和组合论证

一.层系划分的原则

4

10t

1、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当接近,尤其渗透率要接近。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

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4、要考虑到采油工艺技术水平,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5、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比较接近。

二.划分的层系

可划为同一套开发层系

三.可行性论证

由于油层之间沉积条件相近,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分布差异不大,油层的联通系数为0.73,变异系数为0.338,组成层系的基本单元内油层分布面积相同,层内非均质性小,所有的小层有相同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和压力系统,原油物性相同。划分为一个层系开采,既可以保证一定的储量,又可以充分发挥采油工艺措施的作用。这样可以减少钻井,既便于管理,又可以达到较好的经济开发效果。经论证,可划为同一套开发层系。

第三章注采方式的选择

注水方式选择:采用排状注水。

第四章计算排状注水的开发指标

1、求初始产量,并根据油田产能要求确定油井数及水井数

(1) 计算初始产量,假设流动为一维流动。

每一小层的初始产量为:,其中A=ah ,h 为每一小层 厚度。代入数据,得各小层的初始产量见表4-1。 表4-1

(2) 油井数和水井数:

油田总的生产井数n :,带入数据计算的:n=113.1847。

2、计算井距及排距:

,带入数据得:L=218.0205,a=109.0103。

3、计算前缘含水饱和度:

'

(1)(1)()(1)(1)w w w w w w w df f i f i f i dS S i S i ??+--=≈ ?+--??

10^-6qoi(m3/s)

12.64569018 24.84168405 35.7492184 45.54307546 58.66437423 50.40618405 42.29700736 41.22821595 36.49050552 28.83432699

L p

A kk q o

ro oi μ?=

o

o

oi q v B N n ρ????=

2300n A L =n

A a 21=o

ro w

rw w

rw w i k i k i k i f μμμ)

()

()

()(+

=

代入数据,计算得表4-2 表4-2

Sw Kro Krw fw(i)

0.32 0.65 0 0

0.352 0.5861 0.0017 0.197588

0.384 0.5244 0.0059 0.488533

0.416 0.4651 0.012 0.686559

0.448 0.4082 0.0198 0.804608

0.48 0.3538 0.0292 0.875104

0.512 0.3021 0.0402 0.918679

0.544 0.2532 0.0527 0.946438

0.56 0.23 0.0595 0.95645

0.576 0.2072 0.0666 0.964649

0.592 0.1853 0.0741 0.971387

0.608 0.1644 0.0818 0.976874

0.624 0.1439 0.09 0.981515

0.64 0.1251 0.0984 0.985246

0.656 0.1062 0.1072 0.988465

0.672 0.0895 0.1162 0.991009

0.688 0.0728 0.1257 0.993224

0.704 0.0581 0.1353 0.994967

0.736 0.0316 0.1557 0.997615

0.768 0.0112 0.1773 0.999256

0.8 0 0.2 1

4、计算见水前开发指标 (1) 求非活塞因子E

''()

()

()()()

w wf f s w w ro wc o

ro w rw w w

df s E k S k s k s μμ=+?

(2)求无因次见水时间Df t ,通过有因次化得到见水时间f t 。

代入数据计算得:0.084722Df t =, 2.491834f t = (3)以一年为一个点计算见水前的开发指标。

无因次参数D t 、D V 、D q ,→通过参数的有因次化,计算油田总的开发指

标,数据表见表4-3

表4-3

见水前开发指标见表4-4

5、计算见水后开发指标 (1)计算无因次开发时间De t 。

()()[]

2

21wf w wf w Df s f E

s f t '+'=

(2)计算无因次开发指标D t (D De Df t t t =+)、D V 、D q 和oD V →参数,并进行有因次化,计算油田总的开发指标(其中日产油量()1o w q q f =?-),数据表见表4-5。

表4-5

.(.....)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企业管理培训。

提供60万企业管理资料下载,详情查看:...../map.htm 提供5万集管理视频课程下载,详情查看:...../zz/

提供2万GB 高清管理视频课程硬盘拷贝,详情查看:...../shop/

2万GB 高清管理视频课程目录下载:...../12000GB.rar

高清课程可提供免费体验,如有需要请于我们联系。

咨询电话:020-. 值班手机:.

网站网址:....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完整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系别: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0802 学生姓名:董小勇 指导教师:贺瑶瑶 (课程设计时间:2011年1月3日——2011年1月17 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 1、课程设计题目描述 (2) 2、课程设计要求 (2) 三、设计报告内容 (2) 1.工程概况 (2) 1.1建筑设计特点 (2) 1.2结构设计特点 (2) 1.3建筑地点特征 (2) 1.4施工条件 (3) 2.施工方案 (3) 2.1土石方工程 (3) 2.2基础工程 (3) 2.3砌筑工程 (4) 2.4钢筋混凝土工程 (4) 2.5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 (7) 2.6屋面工程 (7) 2.7装饰工程 (7) 2.8板的吊装 (8) 3.施工进度计划 (8) 3.1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 (8) 3.2编制依据 (8) 4.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9) 4.1技术资料准备 (9) 4.2物资准备 (9) 4.3劳动组织准备 (10) 4.4施工现场准备 (10) 4.5冬期、雨季施工的准备 (11) 5.劳动力、材料、机械等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 (12) 6.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13) 6.1场外交通的引入 (13) 6.2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 (13) 6.3加工厂布置 (13) 6.4布置内部运输道路 (13) 6.5临时水电管网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 (14) 7.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14) 7.1保证工程质量措施 (14) 7.2安全施工措施 (15) 7.3降低成本措施 (15) 7.4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5) 四、小结 (15) 参考资料 (16)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建筑工程设计)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

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二) 油气层特征: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范本

摘要:自行车是目前最流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本着低碳环保的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本设计就是要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对 自行车的设计进行安全分析评价,为自行车设计提供参考,使自行车更加安全舒适,造福人群。 关键词:自行车、低碳环保、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分析评价、设计 Abstract Bicycle is the most popular, the most convenient means of transport, in the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object. This design is to use safety ergonomics knowledge of the bicycle design safe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for the bicycl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sign, make the bike more safe and comfortable, to benefit the people. Key wards Bicycle、Low-carbonlife、Safety Ergonomics、Safe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Design 目录 0 前言 1 1 课题简介 1 1.1课题现状与问题 1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 2 自行车的结构尺寸 1

3 坐垫 2 3.1坐垫的人机关系 2 3.2坐垫的人机评价 3 3.3坐垫的优化设计 4 4 车把 5 4.1车把的人机关系 5 4.2车把的人机评价 5 4.3车把的优化设计 5 5 车架 6 5.1车架的人机关系 6 5.2车架的人机评价 6 5.3车架的优化设计 7 6 脚蹬与曲柄 7 6.1脚蹬与曲柄的人机关系 7 6.2脚蹬与曲柄的人机评价 7 7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任务要求

一、基础数据 为了避免雷同,每个同学的基础数据中的几个关键参数是不一样的,课程设计中的计算引用参数及结果也是不同的,因此,请特别注意计算并应用这几个参数,否则一定不及格。 1、每个同学不同的关键参数 井深:2000+学号末两位×10,单位是m 例如: 学号为214140001512,则井深=2000+12×10=2120m。 油层静压:井深/100×1.0,单位是MPa 例如:井深为2120m,则油层静压=2120/100×1.0=21.2MPa 测试井底流压:学号×0.005+2,单位是MPa 例如:井深为2120m,则测试点流压为2120×0.005+2=12.6MPa 2、每个同学相同的参数 油管内径:59mm 油层温度:70℃ 恒温层温度:16℃ Pa 地面脱气油粘度:30m s 油相对密度:0.84 气相对密度:0.76 水相对密度:1.0 油饱和压力:10MPa 含水率:0.4 套压:0.5MPa 油压:1MPa 生产气油比:50m3/m3 测试产液量:30t/d 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 电机额定功率:37KW 配产量:50t/d 管式泵径:56mm 冲程:3m 冲次;6rpm 沉没压力:3MPa 抽油杆:D级杆,使用系数SF=0.8,杆径19mm,抽油杆质量2.3kg/m

二、计算步骤及评分标准 1、基础数据计算与分析(10分) 根据学号计算井深和油层静压,根据给定基础数据分析该井采油工程的特点。 2、画IPR曲线(10分) 1)采油指数计算; 2)画出IPR曲线; 3)利用IPR曲线,由给定的配产量计算对应的井底流压。 3、采油工程参数计算(20分) 若下泵深度为1500米,杆柱设计采用单级杆,其基本参数已给出,计算悬点最大、最小载荷。 4、抽油机校核计算(20分) 说明给定抽油机型号的参数,计算设计中产生的最大扭矩和理论需要电机功率,并与给定抽油机型号参数进行对比,判断此抽油机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5、增产措施计算(20分) 由于油藏渗透率较低,需要对储层进行水力压裂,已知施工排量2方/分,裂缝高度15米,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分 003 .0,设计的压裂裂缝总长度为400米,试用 米/ 吉尔兹玛公式计算所需的施工时间;如果平均砂液比为30%(支撑剂体积/压裂液体积),计算相应的支撑剂体积和压裂液体积。 6、注水措施建议(10分) 由于储层能量不足,需要采用注水方式补充地层能量,为了保护储层,请对注水措施提出建议(包括水质要求、水质处理、注入过程、与地层配伍性、五敏分析等)。7、书写格式(10分) 1)要求课程设计报告电子版页面A4型号,报告为封面、目录、设计详细内容 2)封面上写明课程名称、姓名、班级、学号、完成日期 3)目录列出正文中的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 4)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无段前段后,内容要有主要计算公式,体现数据代入的计算过程,逻辑性强,具有一定分析和认识。

土木工程施工A课程设计报告讲解

《土木工程施工A》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小区住宅楼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院(系):______ 城市建设学院 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 工程管理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L月込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制

工程概况 1、工程特点 本工程是某校拟建的办公楼,位于XX区,总建筑面积3018.46平万米,建筑 占地面积414.2平方米,其中地面以上7层,建筑高度自室外筑成地面到女儿墙顶23.1米,平面示意图参见图1。层高为3米。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I级,耐久年限为15年,采用二道设防。结构形式 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墙体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楼面现浇,屋面为平屋面,有女儿墙,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内墙面为混合砂浆抹灰,外墙面砖饰面。详细建筑、结构概况如表1,表2。 图1建筑平面示意图 武汉地区降水充沛, 多年平均降水量 1284.0mm 1_I I_f 33840 建筑概况一览表表1

结构概况一览表表2 2自然条件和技术物资供应条件 (1)地质水文资料 拟建场位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场地地势平坦,地貌属长江二级阶地,地下水的埋藏类型为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与结构松散,孔隙连通性好的上层杂填土中,大气降水及地表生活用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地下水位较浅,据场地附近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地质状况:坡地回填土场地,表层为杂填土,厚度 1.0m,中间层为素填土,厚度为 2.0m,最下层为黏土厚度未揭穿 (2)气象资料 建设地点位于武汉市,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最高气温41C左右,最低气温-5 C左右,热季时间7-8月份,冷季在12-元月份,武汉地区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284.0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室外平均风速2.6m/s,附近河流最高水位29.93m,最低枯水位8.86m,水位降幅高达20.06m。本工程施工期间经历冷、热、雨季,主要在冬季、夏季,因此施工须做好季节性施工措施,特别是冬季施工措施。基本风压:3。=0.35KN/卅。基本雪压:S。 =0.40KN/ m2 (3)主要工程量一览表(表3) 表3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doc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日期:2008年3月2日

目录 第一章油藏地质评价 (1) 第二章储量计算与评价 (8) 第三章油气藏产能评价 (10) 第四章开发方案设计 (14) 第五章油气藏开发指标计算 (17) 第六章经济评价 (22) 第七章最佳方案确定 (25) 第八章方案实施要求 (25)

第一章油(气)藏地质评价 一个构造或地区在完钻第一口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即开始了油气藏评价阶段。油气藏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测试资料、取芯资料、岩芯分析、流体化验和试采等资料,对油气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识、评价和描述油藏,搞清油气藏的地质特征,查明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形成油气藏(井)的产能特征,初步研究油气藏开发的可行性,为科学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一、油气藏地质特征 利用Petrel软件对cugb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得出cugb油藏的三维地质构造图(见图1-1)。 图1-1 cugb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图 (一)构造特征 由图知:此构造模型为中央突起,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平缓,东南和西北方向陡峭,为典型的背斜构造;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分别被两条大断裂所断开,圈闭明显受断层控制,故构造命名为“断背斜构造”。 (1) 构造形态: 断背斜构造油藏,长轴长:4.5Km, 短轴长:2.0Km 比值:2.25:1,为短轴背斜。 (2) 圈闭研究: 闭合面积:4.07km2,闭合幅度150m。

(3)断层研究: 两条断层,其中西北断层延伸4.89km ,东南断层延伸2.836km 。 (二) 油气层特征: 油水界面判定: C3 井4930-4940m 段电阻率为低值0.6,小于C1 井4835-4875m 、C2 井4810-4850m 、C 3井4900-4930m 三井段高值3.8,故为水层,以上3段为油层。 深度校正: 平台高出地面6m ,地面海拔94m ,故油水界面在构造图上实际对应的等深线为4930-(6+94)=4830.0m 由C 1、C 2、C 3井的测井解释数据可知本设计研究中只有一个油层,没有隔层(见图1-2)。 图1-2 CUGB 油藏构造图 (三) 储层岩石物性特征分析 表1-1 储层物性参数表 〈1〉岩石矿物分析:由C 1井中的50块样品,C 2中的60块样品,C 3井的70块样品的分析结果:石英76%,长石4%,岩屑20%(其中泥质5%,灰质7%)。可推断该层段岩石为:岩屑质石英砂岩。 水 水 C1 C2 C3 40m 40m 30m 油 -4810m -4900m -4835m

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

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 导语: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数据课程设计报告最近几年,我国各个院校相继开设交互设计课程,但是目前我国的交互设计教学处于初步阶段,交互设计教学的模式研究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交互设计现状的分析,探讨现代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进我国交互设计教学的进步。 交互设计;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交互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想、新浪、腾讯等等众多企业对交互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也多,但是行业内人才比较缺乏。如何提高交互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高等教育法》第5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意味着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两大任务,高校理工科教师身兼教学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双重身份,在教学与科研两大阵

地中耕耘。因此,发挥高校理工科教师的双重角色优势,在理工科教学的课堂上引入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使大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工作”地学习,能促进“学术性之教学”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铸造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基于此,如何将科研思维有效地引入课堂是值得探索的一个方向。 最近几年,交互设计专业在我国各个院校相继开设,发展迅速,但是我国的交互设计教学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交互专业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却也存在不少问题。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目前,各个院校主要利用多媒体进行交互设计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的目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并没有考虑到怎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效率,因而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处于被动的位置。 课程体系不完善交叉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涉及设计艺术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等交叉研究的领域。但是目前各个院校内交叉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只包括了交互设计体验设计、交互界面设计、感性工学、人机工程学等课程。在逻辑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很多院校还未创立相关课程。另外,很多院校设立的交叉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姓名:孔令伟 学号:20130150928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工程学院 2014年10月30日

一、给定设计基础数据: (2) 二、设计计算步骤 (3) 2.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3) 2.2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4) 2.3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2) 2.4抽油机校核 (16) 2.5泵效计算 (16) 2.6举升效率计算 (19) 三、设计计算总结果 (22) 四、课程设计总结 (23)

一、给定设计基础数据: 井深:2000+87×10=2870m 套管内径:0.124m 油层静压:2870/100×1.2 =34.44MPa 油层温度:90℃ 恒温层温度:16℃ 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 油相对密度:0.84 气相对密度:0.76 水相对密度:1.0 油饱和压力:10MPa 含水率:0.4 套压:0.5MPa 油压:1 MPa 生产气油比:50m3/m3 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 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6.35Mpa 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 电机额定功率:37kw 配产量:50t/d 泵径:56mm 冲程:3m 冲次:6rpm 柱塞与衬套径向间隙:0.3mm 沉没压力:3MPa

二、设计计算步骤 2.1 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 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因而,它既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本次设计油井流入动态计算采用Petro bras 方法Petro bras 方法计算综合IPR 曲线的实质是按含水率取纯油IPR 曲线和水IPR 曲线的加权平均值。当已知测试点计算采液指数时,是按产量加权平均;预测产量时,按流压加权平均。 (1) 采液指数计算 已知一个测试点: wftest P 、txest q 和饱和压力b P 及油藏压力P 。 因为 wftest P ≥b P ,1j =txwst wfest q P P -=30/(34.44-12)= 1.3/( d.Mpa) (2) 某一产量t q 下的流压Pwf b q =j(b P P -1)=1.4 x (34.44-10)=34.22t/d m o zx q =b q +8.1b jP =34.44+1.4*10/1.8=42.22t/d omzx q -油IPR 曲线的最大产油量。 当0?q t ?b q 时,令q 1t =10 t/d ,则p 1wf =j q P t - 1=15.754 Mpa 同理,q 2t =20 t/d ,P 2wf =13.877 Mpa q 3t =30 t/d ,P 3wf =12.0 Mpa 当q b ?q t ?omzx q 时,令q 4t =50 t/d,则按流压加权平均进行推导得: P 4wf =f )(1j q P t w -+0.125(1-f w )P b =8.166Mpa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页

目录 1 油藏描述 (1) 1.1油藏概况 (1) 1.2油藏地层特征 (1) 1.3油藏沉积特征 (2) 1.4油藏构造特征 (2) 1.5岩石学特征 (3) 1.6物性特征 (4) 1.7温压系统 (7) 1.8原油性质 (8) 1.9地层水性质 (9) 1.10渗流物理性质 (9) 1.11储量计算及评价 (10) 1.11.1储量计算方法 (10) 1.11.2储量参数的确定 (11) 1.11.3储量评价 (12) 2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13) 2.1导入井头数据、分层数据 (13) I / 1

2.2断层模型 (14) 2.3网格模型设计 (15) 2.4构造模型 (15) 2.5属性模型的建立 (16) 2.5.1渗透率模型 (16) 2.5.2孔隙度模型 (17) 2.6划定油水界面 (17) 2.7储量计算 (18) 2.8三维地质模型储量计算及储量拟合 (19) 3.数值模型建立 (19) 3.1地质模型导入 (20) 3.2流体性质 (21) 3.3相渗关系 (24) 3.4储量计算 (25) 3.5储量拟合 (26) 4 油藏工程论证 (27) 4.1油藏产能评价 (27) 4.2单井产能 (28) I / 1

4.3开发层系划分 (29) 4.3.1开发层系的分析 (29) 4.3.2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 (30) 4.4开发方式论证 (31) 4.4.1天然能量驱动采收率预测方法 (32) 4.4.2注水开发水驱采收率预测方法 (33) 4.4.3注水开发可行性论证 (34) 4.5井网密度的计算 (38) 4.6井网密度和井距的确定 (42) 4.7注采压力系统优化 (42) 4.8注水压力 (45) 4.9注水井注水量 (47) 5 开发方案设计 (47) 5.1开发方案设计原则 (47) 5.2开发井网部署 (48) 5.3开发方案指标预测 (49) 5.4经济评价及方案优选 (54) 5.5 方案优选 (55) I / 1

人机工程学论文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鼠标、键盘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产品的 现状与分析 学院:工程学院 姓名:张彰高 学号:20094027016 指导教师:王黎明 中国·大庆

鼠标、键盘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产品的现状与分析 专业:09工业设计姓名:张彰高学号:20094027016 摘要:调查分析了当前鼠标、键盘人体工程设计产品的现状,着重分析了人体工程学在鼠标、键盘设计领域的应运。并从正面反应了人体工程设计产品的优势,及带使用者操作舒适便捷的享受。 关键词:鼠标;键盘;设计;人体工程学 引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体工程学就已经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发展,在设计、环境、军事等诸多领域都开始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只要是有人机交流的地方就有人体工学的应用。键鼠产品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作为电脑桌面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输入工具,同时也是人机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工作效率的高低。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从最原始的机械鼠标到激光鼠标,从有线鼠标到无线鼠标,从功能简单的机械键盘到功能丰富的多媒体键盘,我们已经突破了诸多技术瓶颈。 鼠标键盘是人和计算机交互的一个主要界面,它同时集成了光标的移动和计算机的操作的功能,轻松的运动和多功能的按键使鼠标领先于其他各种定位设备,可以说鼠标键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操作电脑的一个最常用的工具,因此设计具有人机工程学特点的鼠标键盘是十分有意义的。鼠标键盘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主要就是鼠标键盘的造型设计。以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鼠标键盘已经成分为市场的主流。 1、鼠标设计现状分析 1.1、人手掌的生理结构 图一:人手掌的血管和神经解剖结构

如图一,人手的结构中,与鼠标相关的部分向上包括前臂,而向下则有手腕、手掌、手指等结构。前臂内部包括尺骨、桡骨等主要的骨骼人就是依靠这两根骨头的交错来完成手腕的旋转的。而手腕结构中主要是一快腕骨,它的转动使得人的手腕可以仰俯。而人的手掌则主要由两组肌肉组成,一个是拇指屈肌和外展肌组成的肌群,一个是小指屈肌及展肌组成的肌群,在两个肌群指间有一条沟壑。对于不同的人,这条沟的深度和宽度是不同的。而这条沟内部,则是人手主要神经和血管所走的地方。手指的结构则相对比较简单,每个手指包括三个指节,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作横向的展开。 对于手腕结构来说,多次的试验证明,当人的手腕呈“仰起”状态时,则“仰起”的夹角在15 度-30 度之间的时候,是最舒适的状态,超出这个范围,会导致前臂肌肉处于拉伸状态,而且也会导致血流的不畅。对于手掌来说,其最自然的形态就是半握拳状态。而鼠标的造型设计,实际上就是要尽量贴合这个形态。对鼠标的设计原则,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要使鼠标外壳紧密贴紧人手掌的两个主要肌群——拇指肌群和小指肌群。使它们能够贴紧而又不受压迫。受压迫会导致手掌处于疲劳状态,而贴不紧又有握不住的感觉。 2、要使鼠标外壳紧贴掌弓而又不压迫它。也就是鼠标外壳要贴紧手掌中间的那条“沟”。如果它不能贴紧,那么手心就会有“悬空”的感觉,而如果压迫了它,因为下面是手主要动脉和神经的必经之地,时间长了以后会导致手缺氧。 3、鼠标的最高点应该位于手心而不是后部的掌浅动脉弓,否则会造成手掌产生压迫感。对于手指,手指的自然形态应该是五个手指都不悬空,而且处于呈150 度左右的自然伸展状态。而对于鼠标设计来说,手指部分的一个特别要求,就是当手指自然伸展时,第三指节的指肚应该正好处于鼠标按键的微动开关上,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按键手感。 1.2、鼠标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本人认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并不是适合每个人,这一点上在鼠标的设计中尤为明显。有很多号称符合人机工程学的鼠标用起来并不是很舒服,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鼠标设计的时候是以欧美人士作为基准的,而这个基准对于亚洲人来说显得过大了。欧美人士的手掌心平均要比亚洲的手掌心深1-2CM,而且手要长 3-4CM。如图二,就是一张标准体型的亚洲人(174CM)和低于标准体型的欧美人(178CM)士的手掌。 图二:左边为亚洲人手掌,右边为欧美人手掌

中国石油大学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魏征 编号:19 班级:石工11-14班 指导老师:张黎明 日期:2014年12月25号

目录 3.1完井工程设计 (2) 3.1.1油层及油井数据 (2) 3.1.2射孔参数设计优化 (2) 3.1.3计算油井产量 (3) 3.1.4生产管柱尺寸选择 (3) 3.1.5射孔负压设计 (3) 3.1.6射孔投资成本计算 (4) 3.2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 (5) 3.2.1基础数据 (5) 3.2.2绘制IPR曲线 (5) 3.2.3根据配产量确定井底流压 (7) 3.2.4井筒压力分布计算 (7) 3.2.5确定动液面的深度 (21) 3.2.6抽油杆柱设计 (24) 3.2.7校核抽油机 (25) 3.2.8计算泵效,产量以及举升效率 (26) 3.3防砂工艺设计 (30) 3.3.1防砂工艺选择 (31) 3.3.2地层砂粒度分析方法 (31) 3.3.3 砾石尺寸选择方法 (32) 3.3.4支持砾石层的机械筛管规格及缝宽设计。 (32) 3.3.5管外地层充填砾石量估算。 (33) 3.3.6管内充填砾石量估算 (33) 3.3.7携砂液用量及施工时间估算 (33) 3.3.8防砂工艺方案施工参数设计表 (34) 3.4总结 (34)

3.1完井工程设计 3.1.1油层及油井数据 其它相关参数:渗透率0.027 2m μ ,有效孔隙度0.13,泥岩声波时差为3.30 /s m μ,原油粘度8.7Mpa/s,原油相对密度为0.8,体积系数为1.15。 3.1.2射孔参数设计优化 (1)计算射孔表皮系数 p S 和产能比 R p 根据《石油工程综合设计》书中图3-1-10和图3-1-11得 36.8 t = 18.38min 2 V Q ==注注=2.1,t S =22,R p =0.34。 (2)计算1 S , 1 R p , dp S , d S a) PR1=-0.1+0.0008213PA+0.0093DEN+0.01994PD+0.00428PHA-0.00142 7+0.20232z /r K K -0.1147CZH+0.5592ZC-0.0000214PHA2 =0.59248 b) PR1= 1(/)/[(/)] E W E W Ln R R Ln R R S +,得1S =5.03018 c) 因为S1=Sdp+Sp,所以Sdp=S1-Sp=5.03018-2.1=2.93018 d) 因为St=Sdp+Sp+Sd,所以Sd=St-Sdp-Sp=22-2.93018-2.1=16.96982

石油与天燃气专业介绍

石油与天燃气专业介绍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专业名称:钻井技术 专业代码:540401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工程设计、施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油气井工程设计及施工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钻井机械、钻井工程、海洋钻井、试油工程、钻井仪表及自动化、油气层保护技术;制图测绘与CAD训练、金工实习、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地质实习、钻井生产实习、常规钻井设计训练、储层保护综合训练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陆地和海洋钻井工程、试油、井下作业、钻井及工艺设计、探矿、盐业和地热开发等工作。 专业名称:油气开采技术 专业代码:540402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油气田开发与开采的施工与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提出增产措施、进行开采方案设计和组织施工与生产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采气工程、图测绘与CAD训练、金工实习、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油气开采项目成本分析、油藏工程课程设计、采油课程设计、采气课程设计、油气井开采综合训练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油气田、地方石油与天然气公司的油气开采工程技术、城市燃气输配工作和相关的管理工作。 专业名称:油气储运技术 专业代码:540403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石油及天然气(包括成品油和城市燃气)的集输、储运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油气集、储、输、配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工程力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泵与压缩机、伙表与自动化、油气集输工程、油气管输工艺、金属腐蚀与防腐、城市燃气输配、制图测绘与CAD训练、工程测绘实习、金工实习、油气集输课程设计、油气管道课程设计、油库管理及设计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学生宿舍公共洗漱室的 人机学研究与设计小组: 成员姓名: 班级学号: 完成时间: 成绩: (学校) (系别)

目录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课程设计说明书 (2) 前言 (3) 一、选题的目的 (3) 二、选题的意义 (3) 三、设计程序 (3) 第一部分评析准备 (4) 一、实地调研考察 (4) 1.1、洗漱室实际情况及调查表 (4) 1.2、问卷结果整理 (8) 1.3、问卷结果分析 (16) 第二部分人机评价及改进准备 (17) 一、洗漱室的整体布局评价 (17) 2.1.1、门的宽度 (18) 2.1.2、门的位置 (18) 2.1.3.人均使用面积 (19) 二、水龙头的使用及其与水管材料评价 (19) 2.2.1 水龙头的清洁及损坏 (20)

2.2.2 水龙头的使用空间 (20) 三、水龙头的水流的评价 (20) 四、洗漱室水槽的评价 (21) 2.4.1、水池太浅 (22) 2.4.2、水槽的高度 (23) 五、晾衣绳的高度评价 (24) 六、洗漱室的灯光评价 (25) 七、地板湿滑积水评价 (28) 2.7.1 地板湿滑 (28) 2.7.2、地面积水 (28) 第三部分改进设计 (32) 一、洗漱室的空间布局的设计改进 (32) 二、洗漱室水槽的设计改进 (33) 三、洗漱室的排水系统 (35) 第四部分设计评价 (38) 总结 (39) 参考文献 (40) 附录 (41)

《人因工程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学生宿舍公共洗漱室的人机学研究与设计》 二、设计任务 通过调研考察,分析现有学生宿舍洗漱室的人机关系是否合理,并结合所学《人因工程学》原理,对其进行调整设计,使得公共洗漱室能够得到更好地使用。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

石油工程采油工程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李健星 班级: 1班 学号: 91546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二O一二年四月

目录 1、设计基础数据: (1) 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2) (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2) (2)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4) (3)井筒温度场的计算 (6) (4)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7) (5)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6) (6)抽油机校核 (21) (7) 泵效计算 (21) (8) 举升效率计算 (24) 3、设计计算总结果 (26)

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油管、抽油杆、泵、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力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设计基础数据: 井深:2000+学号末两位63×10m=2630m 套管内径:0.124m 油层静压:给定地层压力系数为 1.2MPa/100m,即油层静压为井深2630m/100m×1.2MPa=31.56MPa 油层温度:90℃ 恒温层温度:16℃ 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 油相对密度:0.84 气相对密度:0.76 水相对密度:1.0 油饱和压力:10MPa 含水率:0.4 套压:0.5MPa

油压:1 MPa 生产气油比:50m3/m3 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 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2MPa(根据测试液面计算得到) 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 配产量:50t/d 泵径:44mm(如果产量低泵径可改为56mm,70mm) 冲程:3m 冲次:6rpm 沉没压力:3MPa 电机额定功率:37kw 2、具体设计及计算步骤 (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因而,他既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本次设计油井流入动态计算采用Petrobras方法。Petrobras方法计算综合IPR曲线的实质是按含水率取纯油IPR曲线和水IPR曲线的加权平均值。当已知测试点计算采液指数时,是按产量加权平均;当预测产量或流压加权求平均值。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页眉 土木工程课程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1142 土木班级: 号:1141401227 学 秦齐姓名: 陈宝海指导老师:

页脚 页眉 目录 1. 工程概况 施工方案2. 3.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4. 资源需要量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5. 6.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主体分部分项工程 7. 附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一、 施工进度计划图二、

页脚 页眉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高级中学综合楼,位于解放路。采用现浇柱,预制梁,整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1 层高及建筑面积:总共六层,顶高23.1m,1-2层层高4.8m,3、4、5层层高为3.3m,6层层高为3.6m。总建筑面积7834m。21.2 绝对标高:±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5.044。 1.3 结构方案:本工程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横向框架梁为预制迭合梁,纵向框架梁,次梁,柱,楼梯等均为现浇。楼盖除厕所、盥洗、水箱间及二层售饭处为现浇外,其余均为预制空心板,上有4cm整浇层。墙体为非承重墙,外墙为240m厚普通粘土砖墙,内墙为大孔空心砖墙。施工时横向预制梁吊装后再现浇纵向框架梁和次梁。 1.4 楼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用于厨房和库房,教室宿舍等。水磨石地面用于上述以外的其它部位,底层地面垫层为60厚100素混凝土。#1.5 顶棚及墙面:楼梯间为石膏板隔墙,贴白色塑料壁纸。其它顶棚及墙面均为石灰砂浆打底,纸筋灰罩面,喷白灰浆二道。 1.6 外墙面:为绿色水刷石,局部构件(檐口、阳台、雨蓬)及凸出墙面壁柱等贴马赛克。1.7屋面防水层:沥青胶隔汽层,水泥蛭石保温层,二毡三油防水层上铺绿豆砂。 二、施工方案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下面是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欢迎参考!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人、机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方式,通过设计使人一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 机械系统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有人参与,人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是最活跃、最难把握,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由于机械设计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据国外资料统计,生产中有58%一70%的事故是与忽视人的因素有关。因此,机械设计应考虑与人体有关的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特性、反应特性及人在劳动中的心理特征,以减少人为差错,最大限度地减轻体力、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感。 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不利于健康的操作姿势、用力过度或重复用力等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所导致的危险。 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在对机器进行操作、监视或维护时,由于精神负担过重、缺乏思想准备以及过度紧张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危险。 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干

扰或由于人-机配合、协调不当,使人产生各种错觉而引起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 在机械设计中,根据安全人机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机械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机械的整体设计阶段,要分析、比较人和机的各自特性,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通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操作者干预或介入危险的机会。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机功能分配出现向机器转移,人从直接劳动者向监控或监视转变的趋势,向安全化生产迈进。 适应人体特性。在确定机器的有关尺寸和运动时,应考虑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反应特性以及人在工作中的心理特征,避免干扰、紧张、生理或心理上的危险。 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即在机器上人、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界面。人、机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如操纵器、信号装置和显示装置,都应使操作者和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清楚、明确,信息沟通快捷、顺畅。 作业空间的布置。这是指显示装置和操纵装置的位置,以及确定合适的作业面。它对操作者的心理和行为可产生直

课程设计报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 施工顺序 (2) 1.1 普遍框架结构施工顺序 (2) 1.2 本工程主体各结构施工次序 (2) 2 工程概况 (2) 2.1 工程基本情况 (2) 2.2 施工工期要求 (3) 2.3 地质及环境条件 (3) 2.4 气象条件 (3) 2.5 施工技术经济条件 (3) 3 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3) 3.1 施工准备 (3) 3.1.1 施工技术准备 (3) 3.1.2 施工物质准备 (4) 3.1.3 施工设备准备 (4) 3.1.4 框架柱定位放线 (4) 3.2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及要点 (5) 3.3模板工程施工工艺及要点 (7) 3.4 混凝土工程施工工艺及要点 (11) 3.4.1 混凝土的浇筑 (12) 3.4.2 混凝土养护 (14) 3.4.3 混凝土质量检查 (14) 4 编制依据 (17) 4.1 编制说明 (17) 4.2 编制依据 (17) 4.3 编制原则 (17) 5 主要技术组织措施——质量 (18) 5.1 保证测量精度与准确的措施 (18) 5.2 保证砖砌体施工质量的措施 (18) 5.3 防治外墙涌水的措施 (18) 5.4 防治屋面漏水的措施 (18) 5.5 防止外墙面砖脱落 (19) 5.6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19)

1 施工顺序 1.1 普遍框架结构施工顺序 建筑物定位放线,有桩基的放桩位、轴线、标高,轴线、标高测量放线,土方开挖、验槽、混凝土垫层,基础模板安装,钢筋加工、安装,隐蔽验收,混凝土开盘鉴定,强度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振捣、抹平、养护,混凝土试块留置,水电避雷接地焊接,回填,夯实,环刀取样。主体施工:首先测量放轴线、控制线,套柱箍筋,柱筋电渣压力焊,柱箍筋绑扎,模板支撑搭设,模板安装,模板加固校正,柱混凝土浇筑,梁板钢筋安装,梁板混凝土浇筑,养护,填充砌体施工,以上各层以此类推。屋面保温,防水,水落管安装。室内外装饰装修抹灰,门窗安装,水电安装等。 1.2 本工程主体各结构施工次序 现浇框架柱→吊装横向预制迭合梁→现浇纵向框架梁、次梁、楼梯等→吊装预制空心板→二次结构→装饰工程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为西安某高校的综合楼,位于金花路,由I部和II部组成L型转角楼。采用现浇柱,预制梁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层高及建筑面积:I部五层,顶高21m,层高4.2m,II部为六层,顶高 23.1m,1-2层层高4.8m,3、4、5层层高为3.3m,6层层高为3.6m。 总建筑面积7834m2 。 2)绝对标高:±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5.044。 3)结构方案:本工程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横向框架梁为预制迭合梁, 纵向框架梁,次梁,柱,楼梯等均为现浇。楼盖除厕所、盥洗、水箱间 及二层售饭处为现浇外,其余均为预制空心板,上有4cm整浇层。墙体 为非承重墙,外墙为240m厚普通粘土砖墙,内墙为大孔空心砖墙。施 工时横向预制梁吊装后再现浇纵向框架梁和次梁。 4)楼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用于II部厨房和库房,教室宿舍等。水磨石地 面用于上述以外的其他部位,底层地面垫层为60厚100#素混凝土。 5)顶棚及墙面:I部楼梯间为石膏板隔墙,贴白色塑料壁纸。其他顶棚及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一口井的设计

哈尔滨石油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 报告 课程钻井课程设计 题目一口井的设计 院系石油工程系 专业班级石油工程10- 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石油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主要内容: (1) 油藏地质概况; (2) 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3) 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4) 油藏储量计算; (5) 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6) 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7)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与对比。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实例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最终以设计报告的形式完成本专题设计,设计报告具体包括以下部分: (1) 封面;(2)任务书;(3) 基本数据;(4) 目录;(5)正文;(6)结论;(7)参考文献。 设计报告采用统一格式打印,要求图表清晰、语言流畅、书写规范、论据 充分、说服力强,达到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主要参考资料: [1] 刘德华.油藏工程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 李传亮.油藏工程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3] 何更生.油层物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4] 刘吉余.油气田开发地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5] 陈涛平等.石油工程.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6] 李颖川.采油工程.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目录 第1章油藏地质概况 (2) 1.1油藏构造特征 (2) 1.2 油藏储层特性分析 (3) 第2章油藏流体物性分析 (6) 2.1油水关系(边底水,气顶,溶解气) (6) 2.2油气水的高压物性 (7) 2.3渗流物理特性 (8) 第3章油藏温度、压力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油藏压力系统 (11) 3.2 油藏温度系统 (13) 第4章油藏储量计算 (15) 4.1油藏储量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各种储量参数的获得 (18) 4.3最终计算N、 Gs (18) 4.4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的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储量评价 (19) 第5章油藏驱动能量及开发方式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天然能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开发方式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开发井网、开发层系及开采速度的设计 .. (22) 6.1开发层系的划分 (22) 6.2开发井网的设计 (22) 6.3开发速度的设计 (22) 第7章开发方案的对比与经济评价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