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教学观点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而自主、

合作、探究离不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所以,领悟和研究课堂教学中

师生互动的内涵与特征,不但有利于教师教学观点的转变,而且有利

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培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这是我从事多年教学的实践体验。

一、领悟师生互动的本质内涵是转变教学观点的根本

师生互动是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产生的,不但有着社会关系中的人与

人之间互动的一般属性,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从课堂教学这个

层面上分析,这种互动的特殊性是它内在本质内涵的必然反映,其基

本特点可具体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1、师生互动的理解性。

师生互动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以语言符号为沟通媒体实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对对方及其符号的理解与领会,决定着互动的维

持与延续。而教师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存有着

一定的差异。所以有时教师意欲达成,学生却对同一语言符号的一致

性不能理解或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明确自己表达的目的与意图,创设特定的语境,审视特定的“符号”,调动储存有学生大脑中的信息,实行理解和意会。有一次听:一位教师的课时,教师发觉课堂的

纪律不好,便对全体同学说:“我们看哪一组的纪律最好?”一位学

生却马上站起来说:“第二小组的纪律最好。”这里,教师关心的是

整个课堂的纪律,示意课堂上要安静。这位学生却关心的是言语的表

面含义,所以理解上出现偏差。可见,互动双方有时作为中介的语言

总是赋予自我理解的意义后,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行动。只有当双方取

得一致的理解时,才有可能达成师生互动的原本目的。

2、师生互动的形成性。

师生互动既反映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文化人或知识占有者的同质倾向,也反映了他们之间文化类型的差别或文化品味的异质现象。但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行动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处在持续成长和发展之中,仅仅两者发展的需求不同,所以追求的目标亦不一样。教师注重的往往是独特的教育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学生向往的是知识技能的获取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即使如此,双方都在借助对方的交往持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所以,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育风格和社会影响的形成过程,又是学生学问和个性形成的过程,师生互动则是一种以成长和发展为目的的互动。

3、师生互动的反思性。

塑造自我并非是一蹶而就的简单化和直线式的过程,它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就其教学活动的实质来看,它又是伴着经常持续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来推动的。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知识经验实行筛选和加工,控制着自我多方面的发展后形成自我同一性。这恰恰反映了其内在的反思特点。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在现代性的情境下,变化的自我作为联结个人改变和社会变迁的反思过程的一部分探究与构建。”可见,教育过程始终伴随着反思的存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一个持续反思的推演过程。

综上所述,教学互动的过程就是“理解——形成——反思——理解——再形成”的反复过程,也是新课程理念下区别于其它互动的本质特征。

二、把握教学互动环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师生互动是实实在在表现于课堂教学之中的,从实践的层面来看,至少有三个重要环节:

1、教师的监督与学生的自律体现在教学的组织管理环节上。

小学生年龄小,生理、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受教师权威的影响,具有突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实行教育,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教师

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体现在知识传输环节上。教师是学生心智的培育者,承担着对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筛选、加工、整理,然后以学

生能理解、接受、便于掌握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职责。教与学的过程

本身带有极大的智力成分,所以,需要教师发挥主动实施,愿意施教

的热情与自觉性,需要教师抛弃机械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能

否做到这个点,主要靠教师本身,这对于乐教且善教的教师来说对教

材处理和教法的选用要能游刃有余。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充分发

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因为参与活动和动手操作易于引起学生求学的乐

趣和探索的热情,所以寻求知识的活动化、游戏化、趣味化,为学生

营造自由、宽松、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必要的。要使教学互

动克服枯燥、被动的局面,只有教师的善教才能激发学生的乐学的热情,学生的乐学又体现在课堂上的“四小”表现上,即“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新体现在操作训练环节上。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是教育内容的设计者、执行者,也是儿童学习、游戏、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学习者,更

是一个细心全面的指导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动口,

学生动手,老师展示操作方法,学生在模仿教师基础上一次次地操练,然后进入自主创新阶段。当然,教师根据学生的处境和情况不同,所

指导的重点和侧面也就不一样。对胆怯、孤僻、水平差的学生,教师

可主动与他们一起展开智力活动,并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解说、真

挚的感情来吸引感染他们。对情绪时高时低,又有攻击性行为且水平

较强的学生,教师随时留心他们的行为表现,一旦表现突出并有了一

定的创造性,教师就即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把新思想和新观点

再现给其它同学,使其创造性得以发挥,逐渐消除不良行为。对学习

积极性高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操作活动的学生,教师应做有效

的促动者,给他们以充足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展示个人

才华,并带动和协助水平较差的学生,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融知识传输,操作训练,情感熏陶,认知建构和组织管理于一体的,它的有效运转不但表现为教师理念先进、目标明确、善于施教、精于指导、巧于点拨和适当监控的有效性,重要的是作用于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创新、勇于自律、发展自我、实

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教师教学观点

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

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 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与具体目标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新世纪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蕴含着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关爱、赏识每一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经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二、新课程改革落实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革新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师是推动课改走向深入的中坚力量,因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广大一线的教师。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教师首先实现教学观念的改变,其次才能实现教学行为、教学技能的转变。教师的个人教学理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主观因素在课改中的有很大作用。教师教育观念的革新,这是课程能否

深入改革、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需要用新课程的理念,积极投身改革,探索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途径,不断把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三、新时期教师应当树立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到深入发展的现阶段,教师应当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呢?邓小平同志的教育三个面向“教育面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三个面向也为新时期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指明航标。 1. 教育面向现代化――要求教师树立以信息技术为教学载体的教育理念 1 )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有无穷大的潜力,现代教育媒体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可以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效果最优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具体的课程相整合,融为一体, 创造出了信息时代全新的学习与教学模式。 2 )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名教师仅具有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

教师教学能力的观念转变

教师教学能力的观念转变 一、传统教育的现实背离与突破 “教育预备说”是英国19世纪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首 先提出来的。该学说认为教育就是为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会人们怎样去生活[2]。这种将教育作为未来生活预备的 观念,与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如出一辙,只是对未来生活的标准有着不同的理解。斯宾塞提倡快乐教育,然而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学习的快乐却长期忽视、甚至压制。在生活预备的传统教育观念指引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似乎成为传统教育文化的精髓。 但是,“苦尽”不一定“甘来”,“甘来”也未必能弥补“痛苦”。2019年北大学子弑母案再次对传统教育进行灵魂拷问。基于受教育体的不成熟,“未来生活”往往成为一种外在灌 输式的预设,“生活预备”的传统教育忽视了学习主体的主 动性与选择性。同时,这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中人性释放和快乐体验的教育,如果与学习主体的兴趣与能力兼容度不高,那么未来要求越高、延续过程越长,受到的伤害和痛苦也就越多、越深。过份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属性,忽视了教育是多种目标与功能的平衡推进过程,显然是不可取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 校即社会”的著名观点。

在2018年11月24日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吴岩司长也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其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探究个性、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人才。“金课”水准下的课堂,“获取知识是手段,开创新知和实践创新是目的,保留性的传承虽然也有必要,但不具有中心地位,传承与创新由外在形式化到内在实质化转变”[3]。这种培养高阶人才的创新教育改革,被认为是20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教育革命[4]。 “金课”建设既需要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更需要科学地重塑教学理念。当前,中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型,理论知识足够深厚、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学理念重塑的地位更为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缺席早退、发呆睡觉玩手机,有学生自控力的问题,但主要还是学生过程参与度低、忽视多元能力致价值不高、应试考核的突击倾向等原因造成的。 所以,“金课”要求下,传统课堂要实现有趣、有用的改革转型,就应该从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学习目标三个方向进行改革: 学习兴趣贯穿教学过程,是课堂价值、过程参与和尊重爱护的主观感知; 学习过程具有独立价值,是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和性格塑造的主要渠道;

教师教育理念20条

教师教育理念20条 1、教师最大的享受和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2、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衡量教学是否失败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3、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6、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7、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和学生共同成长,是对教育和教育者的新要求。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8、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9、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不许动、不能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10、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11、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 理念和思想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40名世界级教师的教学建议 21、不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 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运用正确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去快乐读书。对一个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快乐的生活,而不是分数和名次,更重要的是得到这种快乐生活的能力,而学生的能力并不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 ——铃木镇一(日本优秀教师,接触的教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他提倡“合格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22、捕捉学生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很好地撇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人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便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效率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进而就会更加热爱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原田(日本静冈县一所小学的优秀教师) 23、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我们的教学不是进行死板的、僵化的、俗套的课堂教学,而是让学生融入自然中去,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教育的机会。我的教学需要启发式的,而非灌输式的,首先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直处在对知识的渴求状态中。 ——安妮.莎莉文(美国盲人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老师) 24、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成为快乐而非苦恼的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让学生即使无人监督,也能自学不辍。教师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赫伯特.斯宾塞(英国优秀教师、着名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25、让学生的智慧在指尖灵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会大大提高。 ——多美尼克(法国优秀教师、教育专家) 26、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创作成果,应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释放出学生的“第三只手”,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海顿(奥地利一位优秀教师、着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27、将学生的“错误”视为一种教育契机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和耻辱只能代表过去,真正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连伟人也有过错。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优秀人才...... ——菲拉(美国新泽西州市郊一所小学的优秀教师) 28、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才能与爱好

教师需要转变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需要转变的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支持者,其行为直接关系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思维形式和学习行为发展方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受教育教学思想支配的,教师必须树立正确教育教学观,彻底放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发展方向不相适应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才能自觉实施正确教育教学行为。 一、教师要放弃“相信自己告诉学生什么,学生就能学会什么”的观念 教师要“相信只有学生自己学习才会更有效,相信学生的学习结果要通过某种活动来实现,只有当学生发挥了自己的积极性才能学会”。学生的各种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反复体验,获得知识、懂得道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而教师的讲解“告之”,学生只能记忆和背诵教师给定的内容,不可能消化和理解,也不可能掌握和应用,提即不可能学会“什么”。 二、教师要放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师奖惩的结果”的观念 教师要“相信学生要做出的学习行为,是与满足学生

自我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教师的“奖惩”符合学生心理需要,学生才能产生行为动机,只有学生反复获得自我满足后,才能增强自信心,确立行为信念,选择符合规范的行为。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表扬是虚假的,或能导致他脱离集体,尽管教师想激励学生进步,学生也会不买账,而做出不良反映;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的批评是恶意的、跟他过不去,或能丧失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尽管教师出于“恨铁不成钢”,学生也不会理解,必然产生抵抗情绪,或反抗行为。可见认为“较多地对学生优点或错误做出反映是好意”,未必妥当。因为学生会因教师的批评成为消极目标,也会因教师的表扬使学生成为众矢之的。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关键是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选择时间、场合和对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情绪、性格,以及学生的家庭、集体中的处境和突发事件的基础上,从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的实际出发,选择真实和适度的表扬与批评,使学生乐于接受,自觉发扬长处,改正缺点。 三、教师要放弃“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教师的任务就是设法使学生‘知识瓶’装得满满”的观念 教师在这种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数量与质量同教师的传授知识的数量与质量成正比。于是当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了最多的知识时,会感到很自慰。当学生安静地听教师讲课时,教师会感到很自豪。

教师教育理念

教师教育理念 让每个孩子快乐和幸福是我最真挚的追求。 师以德为本,心以爱为源;以真理教书,用真情育人。 课堂的教学艺术就是在讲授和探究两方面找到适度的结合点。 懂得欣赏,石头也会放光彩;不会赏识,金子也会被埋没。 微笑是冰释师生隔阂的催化剂;真诚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每一天于你,是蓬勃朝气和灿烂阳光。 爱心和耐心,不断地支持着自己去关心和善待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孩子都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只要尽自己的努力,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便无怨无悔。 做一个热爱学生且让学生热爱的老师。 得到学生内心的尊敬和思念是教师最大的幸福。 教育是一项用心来经营的事业。 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学生的快乐是教师的初衷,学生的成功是教师的最大快乐! 金子般的童年,需要金子般的爱心。 发现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信心,展示学生的才华,着眼学生的未来。 以爱,以诚栽培生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平等,多一点沟通。 埋在地上的树根并不要求地上的果实给予任何回报。 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每个孩子生命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的。

如春风温暖每个学生,如细雨滋润学生心田。 我愿做校园内的一棵根深叶茂、呵护小草的常青树。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 教育是一项用心来经营的事业。 我们要努力深耕、勤耘,付出爱心、耐心与信心,让花朵开得更灿烂而美丽。 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 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儿女是父母的影子。 勤于好学的人才能乐于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自信,让每个学生都成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们手中捧的是一块块未经雕刻的璞玉,让我们小心开好第一凿。 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教师的最大责任就是让学生拥有美好的梦想。 关爱的阳光不只普照鲜花,温馨的雨露也要撒遍小草。 学生可爱的微笑,求知的眼神,时刻只燃我对基础教育的领悟。 在孩子的心田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则可以收获命运。 让学生的成长点缀我生命的精彩。 让每一位受批评的孩子笑着离开你,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一切关于灵魂的事业都拒绝功利,艺术如此,教育也如此。 我的孩子,我的宝贝! 教育无它,惟爱与榜样而已。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触动到心灵深处。

新教师培训之教育理念一

新教师培训之教师教育理念一 查国内极具权威性的由董纯才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编的《教育管理辞典》(1989年版),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990年版),英文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93年版),均不见“教育理念”之辞条。尽管我们还处在对“教育理念”尚无明晰定义的阶段,但这并未妨碍人们对“教育理念”一辞的频繁使用,由此说明“教育理念”已被教育界内外广泛认同。考察那些公开使用“教育理念”概念甚至连论题都冠以“教育理念”的文论(这类著作、论文不是少数),我们有这样的发现:多数作者在“教育理念”的使用中,回避了对这个概念本身作必要的说明和界定。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有相当多的作者视“教育理念”如同“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一样,当作成熟概念使用,自然不必解释;其二,“教育理念”确实是个与不少教育基本概念含义相近、性质相似但又不完全相近和相似的复杂概念,其内涵边界的不确定性,导致其似乎是个无所不包的概念。因此,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然而正是我们缺乏对“教育理念”基本内涵的讨论并且没有准确地理解其涵义,故也就很难避免“教育理念”的泛用甚而滥用。如有些著述把一些反映或揭示教育或教学活动特征、教育主客体属性特征的概念也视为教育理念之种种,有些人甚至把教育发展出现的一些趋势特征,如国际化、法制化、产业化、大众化等等也都纳入教育理念范畴,仿佛教育理念是个无所不装的百宝箱。澄清对“教育理念”的模糊认识,只有老老实实讨论这个概念。 (一)教育理念之一般介绍 先介绍几种笔者从有限资料获取的“教育理念”界说。王冀生教授在《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一文分析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教育规律的联系和区别中,给教育理念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他又补充说明:“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当然,“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注:王冀生:《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可见,王冀生教授是把教育理念与教育理想、教育的远见卓识联系起来加以把握的。李萍教授等人在《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一文中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教育理念反映教育的本质特点,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注:李萍、钟明华:《教育的迷茫在哪里——教育理念的反省》,《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5期。)所谓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实践活动的根本特征,因此,李萍教授是从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角度提出教育理念的,也即从教育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认识教育理念的。陈桂生教授关于教育理念的理解十分别致,(注:参见陈桂生著:《“教育学视界”辨析》,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第4—12页。)他在《“教育学视界”辨析》一书中指出,在教育学陈述中出现了教育诸概念“泛化”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育“理念”与教育“概念”的混淆,尤其是以教育理念代替了教育“概念”的混淆,他特别举了“课程”与“教学”概念的例子加以说明。在他看来,教育“概念”是按逻辑规则下的定义,是科学概念,作为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内涵只能是根据它所指称的对象的“实然状态”的规定,即对既成事实的概括,而教育理念则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

教师转变观念心得体会

紧跟教改潮流,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紧跟教改潮流,积极转变观念的学习,本人深深体会到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中走过来的教师,若不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是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所以,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会真正焕发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呆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学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犹如林黛玉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这种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其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素养的提高,将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过程。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性学习,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能自己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必须改

创新教学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课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学里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学习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上好创新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个教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其实也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现代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份。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氛围,真正在教学中建立“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箴言“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应该象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不但要重视教师的主导性,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认真诚恳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心感心,以情得情,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只用在这样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彻底的放松,兴趣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才敢于提出自己所思之问题来,促进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转变教学态度,不能总是抱着老一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正确处理教学中教的主体和学的主

体的问题,要改变把分数作为唯一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要因材施教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每个教师都必须转变旧的教学观念,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保持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与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调节心态,完善人格。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所以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十首要条件。 三、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创新思维时空 在学习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特别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这个字你想怎么记”、“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之类的问题。 设计练习题时要设计出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去选择、去创造。例如: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带“门”字框的字,再编儿歌,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哪怕只编一句,老师要给予肯定。短短几分钟,就编出了“日字进门惜时间”、“口字进门问问题”、“马字进门别乱闯”、“耳字进门听新闻”等儿歌,学生兴趣很浓,鼓励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巧识生字种记忆生字的学习生中

幼儿教师教育孩子的理念是什么

幼儿教师教育孩子的理念是什么 孩子永远是一个家庭的重心,教育孩子的问题是重中之重。所以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教育孩子的理念,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幼儿教师教育孩子的理念,希望可以帮到你! 幼儿教育理念一:时间窗理念(When)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开启不同的时间之窗,幼儿在这个时间窗内进行适当的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教育学家通过研究指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器官的发育有早有晚,因此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最佳的年龄段,早于这个年龄段或晚于这个年龄段学习,将会使效果打折。 例如:幼儿语言的学习时间之窗为0-6岁,且越早学习越好,一般0-3岁可以学习母语,3-6岁可以学习外语。超过6岁,将不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了。幼儿培养音乐感的最佳年龄3岁以前,3岁以前,父母应尽量地让子女听各种经典乐曲。而幼儿学习绘画的最佳时间是3-4岁。而对于数学的学习,一般在9岁之前都不用学习。当然,在中国这个重视考试的环境中,也不得不提前学习,这其实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 幼儿教育理念二:父母是最好的老师(Who) 有些父母一方面有钱,另一方面忙于事业,往往将子女托付给幼儿园去教育,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不闻不问,有些是将孩子寄托在寄托

制的幼儿园中,一周只见一两次面。这样的子女在缺乏亲情的环境中长大后,往往会缺乏亲情,而且会染上很多不良习惯。 幼儿教育理念三: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法(How) 3岁以上的儿童,已经知道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了,你要让儿童乖乖地学习,只有将学习娱乐化,在一个个小游戏中将学习内容放进去,做到寓教于乐。这样,儿童才回喜欢学习,乐意学习,主动学习。通过游戏中学习,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当作子女游戏学习的道具。我带女儿出去玩的时候,会在山上捡一些落下的植物果子回来,回来干什么呢?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数数的游戏,也可以用果子拼成各类图案。家里的梯子,也成了孩子娱乐的玩具。在孩子脑力学习间隙,可以让孩子爬梯子,既休息了大脑,又锻炼了四肢的协调能力。 幼儿教育理念四:大自然是最好的学习环境(Where) 从来没有那个地方可以与大自然相比较,带子女到大自然走走,看到什么就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这样,以丰富子女的知识,并激发其求知欲望。去大自然,除了可以接触到各类植物、动物、地理等知识以外,还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学习与各类人群的交流。我就经常带女儿去登山、去海边踏浪、去江边散步。 幼儿教育理念五: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What) 幼儿阶段,幼儿更多的是应该进行素质教育,而不是知识的学习。很多成人的习惯,都是在幼儿阶段养成的。应该在幼儿阶段,让孩子

教师职业理念

材料分析1: 小学新教材教师杨洋在谈教育感受时,有些无奈地说:?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对学生充满着爱心,希望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代好班级。促使他们成长。但很快发现,在管理班级时一定要严格要求,有时用简单命令的方式反而更加奏效,这使我对这一教育信念产生了困惑……?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 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富有爱心是对教师的要求;并不是有了爱就有教育。(2)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 爱和严格要求并不矛盾;教师要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并不等于简单要求;教师要学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材料分析2: 陈老师正在上地理课,却发现课代表王超这几天心不在焉,还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啦作响。这次陈老师忍不住了,便用提问法来?警告?他一下,没想到一连十来个问题没有难住他,陈老师增加了难度,涉及到他们未学的内容和课外知识,可王超还是能流畅地答出来。 怎么办?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 学校非常支持陈老师的想法,对王超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上地理课时,学校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查阅地理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全球气候的变迁、环境污染等等。陈老师呢,工作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给王超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各处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 一个学期下来,王超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问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已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新课改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使教师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因此,新课改的实施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改变教师权威形象,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条件,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努力构建体现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在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教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

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教师要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教师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

教师教学新理念

教师教学新理念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

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16.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 17.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 18.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 19.“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 20.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21.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 22.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

新时代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最新资料

新时代教师新的教学理念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教师;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 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每当吟起这首小诗,我的心中就充满了一种无法言喻的爱,我的肩头又多了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古语有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文人们歌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新时代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虽是个平凡的职业,却肩负培育祖国花朵的任务,责任重大。教师应跟紧时代的步伐,调整自己,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 一、细心、耐心、推行xx教育 孩子的心灵敏感又脆弱,老师要精心培育这些祖国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平时,教师要细心观察,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因材施教, 让每一格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让他们在温暖和感恩中成长。班中总有些调皮的孩子,有时他们可能不小心犯错了。有些孩子可能贪玩,没认真学习,教师不应歧视他们,而应耐心对他们进行教育,并且要跟踪、追踪教育,让他们不掉队。 班中有些同学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多关心、多鼓励,推行阳光教育,要他们有自信并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提高成绩。二、保持阳光心态 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很多人是家中的小皇帝,娇气、脾气大、面对挫折和困难容易退缩,教师需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费心劳神,时时引导,而且要保护孩子们敏感又脆弱的心理,一点都不轻松。高科技的发展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需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于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学校的教研水平,各校纷纷开展课题教学研究,教师要在确保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压力不少。老师在别人看来是崇高又伟大的,摘去这个职业的帽子,他们其实也只是个平凡人,同样要面对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从上述种种可见,老师其实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读《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有感 长岭岗乡中学:龚华生 “科研兴校,校兴科研”,近年来已经成为学校的共识,学校科研活动的开展已成为发展的动力与保障,同时,我们已清楚地看到,一些学校的教育科研并没有真正带来学校的变化,往往是轰轰烈烈的“科研”一番,教师的行为依然故我,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学校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存在。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有待于进一步端正,目的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研究方法运用要趋于合理,研究组织不能流于形式。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之所以倡导中小学从事教育科研,要求教师投身研究活动,正是因为学校当今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之所以提出中小学重视教育科研和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要求,正是因为学校在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以后,自身的发展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现学校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就需要倚重学校自身的科研,通过教师广泛参与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形成学校办学的新气象。 然而,许多学校或教师的教育科研似乎在很大程度上“遗忘”了这一出发点,科研的形态有了,但却没有直指学校的痼疾;科研行为有了,但却没有真正解决学校的问题。这样以来,虽然各学校进行了各科研活动,安排了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其结果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完成任务而研究。应该说,这是当今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值得关注的一种不良倾向。 既然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自身要求,那么在科研的指向上就应该自始至终围绕学校发展来进行,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学校的科研活动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2019教师教学指导特色及理念

教育思想和教学特色 全勇从事中学物理教学二十年,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和教育思想,在全市物理教学界享有盛誉。他从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提出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过程为主线,以变式为手段”的优化物理教学的策略体系,成功地构建了“实验·启思·引探”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 教学理念—— 通过物理教学,应致力于实现以下转化:一是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二是把前人从事科学活动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学生认识能力,三是把蕴含在知识中的观念、态度等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真、善、美是物理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具体而言,物理课堂教学第一要“求真”,达到科学境界;第二要“从善”,体现人文境界;第三要“臻美”,具有艺术境界。 学生从“未知”达到“真知”,需要经历一定的教学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样是以浓缩的方式,在短暂而迅速地重演着人类漫长的认识发展历程——不妨称之为“教学重演律”。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他们学习科学的心理顺序差不多就是前人探索科学的历史顺序。因此,物理教学应尽量让学生去重演知识的发生过程,将教学过程转变成为学生的“亚研究”、“再创造”过程,使他们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启迪心智,培育品格,全面落实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作为教学范畴内的知识,一般有着两种形态:外显的学术形态和内隐的教育形态。前者具有实用价值,后者则有教化功能。当教学活动仅仅在知识的学术形态层面上徘徊时,知识多半只能体现其有限的功利价值,只有深入到它的教育形态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出知识的认知价值和发展价值。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三条基本序线,即: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知识序,与学生学习相对应的认知序,以及与教学过程相对应的教学序。只有课堂教学的有序化,才会有教学过程的高效化;任何一堂能称之为过程优化的好课,无不都是“三序合一”的结果。 教学策略—— 以实验为基础 实验教学不仅要“动手”(培养操作技能),还要“动脑”(渗透思想方法),更要“动情”(关注情感态度)。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在教学中应做到:再现设计过程,突出思想方法;拓展操作过程,丰富物理内容;加强分析过程,观察思维同步。 以思维为中心 物理教学中要追根溯源,深入揭示物理学家的思维过程;要还原稚化,充分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要诱发引导,及时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使这三种思维活动开放交融,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一个最佳的课堂教学环境。 以过程为主线 ??? 要让学生重演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对于物理概念,要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对于物理规律,要坚持“延迟判断”,让学生探寻规律的发现过程;对于物理实验,要

教师转变观念总结

转变教师观念总结 学校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个性潜能,教会学生学习,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本书学习,使我成长了不少。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之路。 过去考试成绩只反映以记忆力为主的考试能力,这种能力是机械式重复记忆的结果。根本不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才是出成果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多一点危机感的好,更应该多一些启发式教

育,注意学生的个性、思维、想象力的发挥,目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教师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从形式方面来说,创新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格局,对传统教育要取其精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为宗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从教育内容方面来说,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施教过程中,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观念,其次教师必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的素质。创造型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喜欢使用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倾向于采取“建设性的行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各学科尤其是实验教学中,教师采取“建设性的行为”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