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试卷知识讲解

普通化学试卷知识讲解
普通化学试卷知识讲解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用纸

课程名称普通化学(A 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D;

2 B;

3 A;

4 A;

5 E;

6 B;

7 D;

8 A;

9 C; 10 A; 11 B; 12 B; 13 B; 14 C; 15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①逆向进行, Q=135.4> Kθ;②T>464.5 K, 1.6 ?10-6;③C6H12O6(葡萄糖)溶液,CaCl2溶液;④>0, >0;⑤(△S=89.93J·mol-1)向生成CO的方向进行, 向生成CO的方向进行;⑥MnO4-, Fe, MnO4- Br2, MnO4-;⑦-41.8, -41.8;⑧υ=kc2(NO)c(Cl2), 3, 则为原来的1/8;⑨ 1.285?10-3mol·dm-1, 8.49?10-7mol·dm-1, 增大; ⑩Fe, MnO4-, Fe Sn2+ I-;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题(第1小题15分,第2、3小题10分,共35分)

1.⑴△r H mθ = -553.5 + (-393.5) - (-1216.3) = 269.3 (kJ·mol-1)

△r S mθ = 70.42 + 213.6 - 112.1 = 171.92 (J·mol-1·K-1) (1分)

△r G mθ(500K) = △r H mθ - T·△r S mθ = 269.3?103 - 500 ? 171.92 = 183340 (J·mol-1) (2分)

lnKθ(500K) = -△r G mθ(500K)/RT = -183340÷(8.314 ? 500) = -44.10

Kθ(500K) = 7.0 ? 10-20(1分)

⑵△r G m = △r G mθ + RTlnQ p = △r G mθ + RTln{p(CO2)/pθ} (1分)

= 183340 + 8.314 ? 500 ? ln(90/100) = 182902 (J·mol-1)>0 (1分)

所以反应向左进行;或:Q p = p(CO2)/pθ = 0.9 > Kθ,所以向左进行(1分)

⑶△r G mθ(500K) = △r H mθ - T·△r S mθ,由△r G mθ≦0 得到反应正向进行的最低温度:

T = △r H mθ /△r S mθ = 269.3 ? 103÷ 171.92 (2分)

= 1566.4(K) (1分)

2.解:(1)HAc == H++ Ac-

Ka = C(H+)·C(Ac-) /C(HAc);(4分)

C(H+) = Ka·C(HAc) / C(Ac-) = 1.8 ? 10-5?0.110÷0.150 = 1.32? 10-5;(1分)pH = 4.88 (1分)

(2)C(H+) = Ka·C(HAc) / C(Ac-) = 1.8 ? 10-5?0.090÷0.170 = 9.53? 10-6;pH = 5.02 (2分)

(3)C(H+) = KaC(HAc) / C(Ac-) = 1.8 ? 10-5?0.130÷0.130 = 1.8? 10-5;pH = 4.74 (2分)

3.(10分)一原电池由Ag+(aq)/Ag(s)(?θ = 0.78V)和Sn4+(aq)/ Sn2+(aq) (?θ = 0.21V)两半电池组成.

解:(1)Eθ =?θ(Ag+/Ag) - ?θ(Sn4+/ Sn2+) = 0.78V - 0.21V = 0.57V;(2分)

(2)正极反应:Ag+(aq) + e = 2Ag(s) (1分)

负极反应:Sn2+(aq) = Sn4+(aq) + 2e;(1分)(-)Pt? Sn2+(aq),Sn4+(aq)?? Ag+(aq)?Ag(+)(1分)(3)△r G mθ = - nFEθ = -2 ? 96500 ? 0.57 = -110010 (J·mol-1) (2分)

(4)?(Ag+/Ag) = ?θ(Ag+/Ag) + 0.0592·lgC(Ag+) = 0.78 + 0.0592 ? lg0.01 = 0.6616 (V) ? (Sn4+/ Sn2+) = ?θ(Sn4+/ Sn2+) + 0.0592÷2?lg{C(Sn4+)/C(Sn2+)}

= 0.21 + 0.0296 ? lg(2.0/0.2) = 0.2396(V)

E = ?(Ag+/Ag) - ?(Sn4+/ Sn2+) = 0.6616V - 0.2396V = 0.422V (3分)

或:

E = Eθ + 0.0592÷2?lg{ C2(Ag+)·C(Sn2+)/ C(Sn4+)} = 0.57 + 0.0592÷2 ? lg(0.012? 0.2/2) = 0.422 (V) (3分)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0,设BC=a ,CA=b ,AB=c ,锐角A 的四个三角函数是: (1) 正弦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ABC ,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 sin A = c a , (2)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行ABC ,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 cos A = c b , (3)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角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 tan A =b a , (4)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 a A A A b 的对边的邻边cot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角A 的锐角三角函数。 这种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方法,有两个前提条件: (1)锐角∠A 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且∠C=900; (2)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每条边均用所对角的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 否则,不存在上述关系

注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应明确(1) c a , c b ,b a ,a b 四个比值 的大小同△ABC 的三边的大小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即当锐角A 取固定值时,它的四个三角函数也是固定的; (2)sinA 不是sinA 的乘积,它是一个比值,是三角函数记号,是一个整体,其他三个三角函数记号也是一样; (3)利用三角函数定义可推导出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 (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1)平方关系: 12 2 sin =?+COS α (2)倒数关系:tan a cota=1 (3)商数关系:? ? =???= sin cos cot ,cos sin tan 注意:(1)这些关系式都是恒等式,正反均可运用,同事还要注 意它们的变形公式。 (2)()??sin sin 2 2 是 的简写,读作“?sin 的平方”,不能将 ??2 2 sin 写成sin 前者是a 的正弦值的平方,后者无意义; (3)这里应充分理解“同角”二字,上述关系式成立的前提是所涉及的角必须相同,如1cot tan ,12 2 3030cos sin 2 2 =?=? +? ,而1cos sin 2 2 =+ ?β就不一定成立。 (4)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用于化简三角函数式。 (三)余角的函数关系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详细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详细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要点综述】:【要点综述】: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它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没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前,先说明一下它与一元一次方程区别。根据定义可知,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为:。一元二次方程有三个特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3)是整式方程。因此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要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能整理为的形式,那么这个方程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下面再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有四种: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4、因式分解法。如下表:方法适合方程类型注意事项直接开平方法≥0时有解,<0时无解。配方法二次项系数若不为1,必须先把系数化为1,再进行配方。公式法≥0时,方程有解;<0时,方程无解。先化为一般形式再用公式。因式分解法方程的一边为0,另一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方程的一边必须是0,另一边可用任何方法分解因式。【举例解析】例1:已知,解关于的方程。分析:注意满足的的值将使原方程成为哪一类方程。解:由得:或,当时,原方程为,即,解得.当时,原方程为,即,解得,.说明:由本题可见,只有项系数不为0,且为最高次项时,方程才

是一元二次方程,才能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题中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描述是不完整的,应该说明最高次项系数不为0。通常用一般形式描述的一元二次方程更为简明,即形如的方程叫作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若本题不给出条件,就必须在整理后对项的字母系数分情况进行讨论。例2:用开平方法解下面的一元二次方程。(1);(2)(3);(4)分析:直接开平方法就是用直接开平方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的方程,其解为。通过观察不难发现第(1)、(2)两小题中的方程显然用直接开平方法好做;第(3)题因方程左边可变为完全平方式,右边的121>0,所以此方程也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第(4)小题,方程左边可利用平方差公式,然后把常数移到右边,即可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进行解答了。解:(1)∴(注意不要丢解)由得,由得,∴原方程的解为:,(2)由得,由得∴原方程的解为:,(3)∴∴∴,∴原方程的解为:,(4)∴,即∴,∴,∴原方程的解为:,说明: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通常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式,但如果不要求化为一般式,像本题要求用开平方法直接求解,就不必化成一般式。用开平方法直接求解,应注意方程两边同时开方时,只需在一边取正负号,还应注意不要丢解。例3: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1);(2)分析:用配方法解方程,应先将常数移到方程右边,再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变为的形式。第(1)题可变为,然后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即:,方程左边构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不小于0的常数,即:,接下去即可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答了。第(2)题在配方时应特别注意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解:(1)二

一元二次方程及解法经典习题及解析

┃知识归纳┃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注意] 一元二次方程判定的条件是:(1)必须是整式方程;(2)二次项系数不为零;(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解法:法、法、法和法. [注意] 公式法其实质是配方法,只不过省去了配方的过程,但用公式时应注意:(1)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即先确定a、b、c的值;(2)牢记使用公式的前提是b2-4ac≥0.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Δ=b2-4ac (1)Δ>0?ax2+bx+c=0(a≠0)有的实数根; (2)Δ=0?ax2+bx+c=0(a≠0)有的实数根; (3)Δ<0?ax2+bx+c=0(a≠0) 实数根.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x1+x2=,x1·x2=. [注意] 它成立的条件:①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②方程根的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 四大解法 一、开平方法 方程的左边是完全平方式,右边是非负数;即形如x2=a(a≥0)

二、配方法 “配方法”的基本步骤:一化、二移、三配、四化、五解 1.化1: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2.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3.配方:方程两边同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变形:化成 5.开平方,求解 三、公式法 1.必需是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 2.b2-4ac≥0. 四、因式分解法 1.用因式分解法的条件是:方程左边能够分解,而右边等于零; 2.理论依据是: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至少有一个因式等于零.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一移-----方程的右边=0; 二分-----方程的左边因式分解; 三化-----方程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四解-----写出方程两个解; 解题技巧: 先考虑开平方法,

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知识点考点总结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5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2 1 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2 1 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 AB AD AC ?=2 CD ⊥AB AB BD BC ?=2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3~5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8分) 1、如图,在△ABC 中,∠C=90° 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 c a sin =∠= 斜边的对边A A 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 c b cos =∠= 斜边的邻边A A 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 a tan =∠∠= 的邻边的对边A A A 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 b 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 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0° 30° 45° 60° 90° sinα 0 21 22 2 3 1 cos α 1 2 3 2 2 21 0 tan α 0 3 3 1 3 不存在 cot α 不存在 3 1 3 3

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

直角三角形(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种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即“HL”). 2.能熟练地用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判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 能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 由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这里用到的是“AAS”,“ASA”或“SAS”判定定理. 要点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方法——斜边,直角边定理 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 要点诠释:(1)“HL”从顺序上讲是“边边角”对应相等,由于其中含有直角这个特殊条件,所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ASA、AAS、SSS、HL. 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 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3)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 角形这个条件,书写时必须在两个三角形前加上“Rt”. 要点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定理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要点诠释:这个定理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是证明直角三角形中一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用于证明边的倍数关系. 【典型例题】 类型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1、判断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不全等的画“×”,全等的注明 理由: (1)一个锐角和这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2)一个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3)两直角边对应相等;() (4)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 【答案】(1)全等,“AAS”;(2)全等,“AAS”;(3)全等,“SAS”;(4)全等,“HL”. 【解析】理解题意,画出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来判断.

一元二次方程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 1.(北京模拟)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1=0有一个实数根为2. (1)用含p的代数式表示q; (2)求证:抛物线y1=x2+px+q与x轴有两个交点; (3)设抛物线y1=x2+px+q的顶点为M,与y轴的交点为E,抛物线y2=x2+px+q+1的顶点为N,与y轴的交点为F,若四边形FEMN的面积等于2,求p的值. 2.设关于x的方程x2-5x-m2+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α、β,试确定实数m的取值范围,使|α|+|β|≤6成立.

3.(湖南怀化)已知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 a -6)x 2 +2ax +a =0的两个实数根. (1)是否存在实数a ,使-x 1+x 1x 2=4+x 2成立?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你说明理由; (2)求使( x 1+1)( x 2+1)为负整数的实数a 的整数值. 4.(江苏模拟)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 -(a +b +1)x +a =0(b ≥0)有两个实数根x 1、x 2,且 x 1≤x 2. (1)求证:x 1≤1≤x 2 (2)若点A (1,2),B ( 1 2 ,1),C (1,1),点P (x 1,x 2)在△ABC 的三条边上运动,问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a +b = 5 4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福建模拟)已知方程组 ???y 2 =4x y =2x +b 有两个实数解 ? ????x =x 1y =y 1 和 ?????x =x 2 y =y 2 ,且x 1x 2≠0,x 1≠x 2. (1)求b 的取值范围; (2)否存在实数b ,使得 1 x 1 + 1 x 2 =1?若存在,求出b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知识点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 21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 2 1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5、射影定理(了解)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 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 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CD ⊥AB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

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 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c b a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练习: 一、选择题 1.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比一直角边长2 cm ,另一直角边长为6 cm ,则它的斜边长为( ) A 、4 cm B 、8 cm C 、10 cm D 、12 cm 2. 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 B 、14 C 、7 D 、7或25 3.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 A 、13 B 、8 C 、25 D 、64 4. 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同一倍数, 得到的三角形是( ) A 、 钝角三角形 B 、 锐角三角形 C 、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5、等腰三角形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它底边上的高为 ( )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讲解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 2.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通过化简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要点诠释: 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时,首先观察其是否是整式方程,否则一定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其次再将整式方程整理化简使方程的右边为0,看是否具备另两个条件:①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 对有关一元二次方程定义的题目,要充分考虑定义的三个特点,不要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 要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基本思想

一元二次方程??? →降次一元一次方程 2.基本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要点诠释: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根据方程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先考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 法,再考虑用公式法. 要点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 (1)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 那么a b x x -=+21,a c x x =21. 注意它的使用条件为a ≠0, Δ≥0. 要点诠释: 1.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的判别式正反都成立.利用其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不解方程判定方程根的情况; (2)根据参系数的性质确定根的范围; (3)解与根有关的证明题. 2.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应用很多: (1)已知方程的一根,不解方程求另一根及参数系数; (2)已知方程,求含有两根对称式的代数式的值及有关未知数系数; (3)已知方程两根,求作以方程两根或其代数式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要点四、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三个重要环节: 一是整体地、系统地审题; 二是把握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三是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 2.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3.解决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 (审题目,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等);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点

直角二角形的边角关系知识考点 知识讲解: 1.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在ABC 中,/ C 为直角,则锐角 A 的各三角函 数的定义如下: (1)角A 的正弦: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A 的正弦,记作sinA , ⑵ 角A 的余弦: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A 的余弦,记作 cosA , 口口 b 即 cosA = (3)角A 的正切: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 A 的正切,记作tanA , 即 tanA =7 b (4) 角A 的余切: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 A 的余切,记作cotA , 即 si nA

b 即cotA =- a 2.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 三边之间的关系:a 2 + b 2 = c 2 (2) 锐角之间的关系:A + B = 90° (3) 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 = cosB = -, cosA = sinB =2 c c a b tanA = cotB = , cotA = tanB = 3. 三角函数的关系 (1) 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关系 2) 倒数关系:tan A -c otA = 1 sinA cosA tanA = , cotA =. cosA st nA (2) 互为余角的函数之间的关系 sin(90 ° - A) = cosA , cos(90 ° - A) = sinA tan (90 ° — A) = cotA , cot (90 ° — A) = tanA 4. 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 平方关系:sinA 2 + cosA 2 = 1 3) 商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复习及典型题讲解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中考常见题型: 例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试说明理由。 x?22x??122x?4?(x?2)2x?43x?2?5x?3x?1(1)(2)(3)(4) 2bx+a=0, x —2、方程(2a 2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 —4)例次方程?2。,求m的一元二次方程(m-1)x+3x-5m+4=0有一根为2例3 、已知关于x 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练习一、????????222y?3y2y?1??y1??2x?2?3x2 2x(x-1)=3(x-5)-4 2(m?3)x?nx?m?0x练习二、关于,在什么条件下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是一元一的方程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换元思想): 2)配方法: 3)求根公式(符号问题): 4)因式分解法(十字交叉法): 中考常见题型: 例1:考查直接开平方法和换元思想。 1)(x+2)=3(x+2) (2)2y(y-3)=9-3y (3)( x-2) — x+2 =0 22( 249??1x?2x2 4)(2x+1)=(x-1) (5) 2( 2:用配方法解方程x+px+q=0(p2-4q≥0). 2例

例3:用配方法解方程: 22xx(1)-6x-7=0;(2)+3x+1=0. 2205x??2x?2x?7x?20?42(3)(50. 2x4 ())3x+-3= 2?4bacb2(x?)?2ax?bx?c?0(a?0)2aa4呢?例4:能否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 22-1=0 -(4k+1)x+2k取什么值时,关于x的方程2x例5、当k 方程没有实数根.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3) (1) -c)x+b=0ABC的三边的长,求证方程ax-(a+ba例6、已知,b,c是△222222没有实数根. 练习:222 +n=0无实数根.,求证关于x的方程2x+2(m+n)x+m.若 1m≠n +m=0.求证:关于x的方程x+(2m+1)x-m2 22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7例: 2220??x3)?65?(2x3)?(20?x?7x10?0??3992x?x)(2 1()()3 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常见四类题型):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复习【一元二次方程】专题解析及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1=0. (1)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 的取值范围; (2)若方程的两根恰好是一个矩形两邻边的长,且k =2,求该矩形的对角线L 的长. 【答案】(1)k > 34;(2 【解析】 【分析】 (1)根据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得出△>0,再解不等式即可; (2)当k=2时,原方程x 2-5x+5=0,设方程的两根是m 、n ,则矩形两邻边的长是m 、n ,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m+n=5,mn=5,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方程x 2-(2k +1)x +k 2+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Δ=[-(2k +1)]2-4×1×(k 2+1)=4k -3>0, ∴k >34 ; (2)当k =2时,原方程为x 2-5x +5=0, 设方程的两个根为m ,n , ∴m +n =5,mn =5,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矩形的性质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x+a ﹣1=0. (1)当a=﹣11时,解这个方程; (2)若这个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 1,x 2,求a 的取值范围; (3)若方程两个实数根x 1,x 2满足[2+x 1(1﹣x 1)][2+x 2(1﹣x 2)]=9,求a 的值. 【答案】(1)123,4x x =-=(2)54 a ≤(3)-4 【解析】 分析:(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判别式即可求出a 的范围; (3)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在RT ABC ?中,∠C=90°,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则: sin A a A c ∠= =的对边斜边 cos A b A c ∠==的邻边斜边 tan A a A A b ∠= =∠的对边的邻边 c o t A b A A a ∠==∠的邻边的对边 常用变形:sin a c A = ;sin a c A =等,。 二、 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性质: 1、 当0°<∠A<90°时,0sin 1A <<;0cos 1A <<;tan 0A >;cot 0A > 2、 在0°--90°之间,正弦、正切(sin 、tan )的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余切(cos 、 cot )的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三、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22sin cos 1A A += t a n c o t 1A A = sin tan cos A A A = c o s c o t sin A A A = 常用变形:2 sin 1cos A A =- 2c o s 1s i n A A =- 四、 正弦与余弦,正切与余切的转换关系: 如图1,由定义可得:sin cos cos(90)a A B A c = ==?- 同理可得: sin cos(90)A A =?- cos sin(90)A A =?-tan cot(90)A A =?- c o t t a n (90A A =?- 五、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sin α cos α tan α cot α 30° 12 32 33 3 45° 22 22 1 1 60° 32 12 3 33 六、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总结: 类型 已知条件 解法 两边 两直角边a 、b 2 2c a b =+,tan a A b = ,90B A ∠=?-∠ 直角边a ,斜边c 22 b c a =-,sin a A c =,90B A ∠=?-∠ 一边 一锐角 直角边a ,锐角A 90B A ∠=?-∠,cot b a A =,sin a c A = 斜边c ,锐角A 90B A ∠=?-∠,sin a c A = ,cos b c A = 60° 30° 32 1 B C A 45° 22 2 B C A

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知识讲解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一) 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知识讲解(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意义,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掌握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方程,会应用此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3.理解解法中的降次思想,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中的分类讨论与换元思想.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通过化简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要点诠释: 识别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抓住三个条件:(1)整式方程;(2)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不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缺一不可.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都能化成形如,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是二次项,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 数项. 要点诠释: (1)只有当时,方程才是一元二次方程; (2)在求各项系数时,应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指明一元二次方程各项系数时注意不要漏掉前面的性质符号.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重要结论 (1)若a+b+c=0,则一元二次方程必有一根x=1;反之也成立,即若x=1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则a+b+c=0. (2)若a-b+c=0,则一元二次方程必有一根x=-1;反之也成立,即若x=-1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则a-b+c=0. (3)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根x=0,则c=0;反之也成立,若c=0,则一元二次方程必有一根为0.

(完整word版)直角三角形知识点(2),推荐文档

第一章 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概念: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2.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乘积。 (4)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的度数为30°,那么这个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应的角是30°角)。 (5)在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用a、b、c来表示,那么a+b>c,a-b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及基础题含答案详解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 (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式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0(0)ax bx c a ++=≠。其中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注意:三个要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所含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形如2()(0)x a b b +=≥的方程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两边直接开平方得 x a +=x a +=,∴x a =-±。 注意:若b<0,方程无解 (2)因式分解法: 一般步骤如下: ①将方程右边得各项移到方程左边,使方程右边为0; 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的形式; ③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④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他们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3) 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一般步骤 ①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②移项:使方程左边为二次项与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③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般的平方,把方程化为 2()(0)x m n n +=≥的形式; ④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变形后的方程。 注意:当0n <时,方程无解 (4) 公式法: 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 根的判别式:24b ac ?=- 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 = 240b ac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

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 0?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及规律(新)知识讲解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及知识要点 一、补充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中0 直角三角形的逆定理 1、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0。 4、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的对角为0 等腰三角形的定理 1、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为一线。 60。 3、等边三角形三内角都是0 逆定理 1、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有两个角等于0 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二、常见的图形及规律 1、Rt △ABC 中,若∠A =30°, ∠C =90°, 则 BC:AC:AB = 1:3:2。 2、Rt △ABC 中,若∠A =45°, ∠C =90°, 则 BC:AC:AB =1:1:2。 三、常见的勾股数 (一)3、4、5序列 ×2:6、8、10 ×10:30、40、50 ×0.1:0.3、0.4、0.5 1 2 ?:1.5、 2、 2.5 ×3:9、12、15 ×20:60、80、100 ×0.2:0.6、0.8、1.0 ×13:1、 43、 53 ×4:12、16、20 ×100:300、400、500 ×0.3:0.9、1.2、1.5 ×14:3544 、 1、 ×5:15、20、25 ×200:600、800、1000 ×0.4:1.2、1.6、2.0 ×1341555: 、 、 ×6:18、24、30 ×0.8:2.4、3.2、4.0 (二)由公式22a m n =-,2b mn =,22 c m n =+(m n >)推导出的序列 1 2 3 4 5 6 … 2 3,4,5 3 6,8,10 5,12,13 4 8,15,17 12,16,20 7,24,2 5 5 10,24,2 6 20,21,29 16,30,34 9,40,41 6 12,35,37 24,32,40 27,36,45 20,48,52 11,60,61 7 14,48,50 25,45,53 40,42,58 33,56,65 24,70,74 13,84,85 … … … … … … … … 勾 股 数 n m

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基础)

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基础) 责编:杜少波 【学习目标】 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理解原命题与其逆命题, 原定理与其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能利用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由三边之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3. 能够熟练地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 )及其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 要点诠释: (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中的已知线段的长可以建 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222a c b =-,222b c a =-, ()2 22c a b ab =+-. (4)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222 x y z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 哥拉斯数),显然,以x y z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会很有帮助: ① 3、4、5; 5、12、13; 8、15、17; 7、24、25; 9、40、41…… ②如果a b c 、、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at bt ct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 ③22 1 21n n n -+,,(1,n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④2222,21,221n n n n n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⑤2222,,2m n m n mn -+ (,m n m n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所以.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一元二次方程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资料讲解

一元二次方程测试题 考试范围:一元二次方程;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瀚博教育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 1.方程x(x﹣2)=3x的解为() A.x=5 B.x1=0,x2=5 C.x1=2,x2=0 D.x1=0,x2=﹣5 2.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ax2+bx+c=0 B.3x2﹣2x=3(x2﹣2)C.x3﹣2x﹣4=0 D.(x﹣1)2+1=0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2﹣1=0的一个根是0,则a的值为()A.﹣1 B.1 C.1或﹣1 D.3 4.某旅游景点的游客人数逐年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约为12万人次,若2017年约为17万人次,设游客人数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12(1+x)=17 B.17(1﹣x)=12 C.12(1+x)2=17 D.12+12(1+x)+12(1+x)2=17 5.如图,在△ABC中,∠ABC=90°,AB=8cm,BC=6cm.动 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开始移动,点P的速度为1cm/ 秒,点Q的速度为2cm/秒,点Q移动到点C后停止,点P 也随之停止运动.下列时间瞬间中,能使△PBQ的面积为 15cm2的是() A.2秒钟B.3秒钟C.4秒钟D.5秒钟 6.某幼儿园要准备修建一个面积为210平方米的矩形活动场地,它的长比宽多12米,设场地的长为x米,可列方程为() A.x(x+12)=210 B.x(x﹣12)=210 C.2x+2(x+12)=210 D.2x+2(x﹣12)=210 7.一元二次方程x2+bx﹣2=0中,若b<0,则这个方程根的情况是()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知识讲解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会综合运用平面几何中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直角三角形; 2.会运用有关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直角除外)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5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 设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②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③边角之间的关系: ,,, ,,. ④,h为斜边上的高. 要点诠释: (1)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元素为定值(直角为90°),是已知值. (2)这里讲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指的是等式,没有包括其他关系(如不等关系). (3)对这些式子的理解和记忆要结合图形,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理解. 要点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 已知条件解法步骤 Rt△ABC 两 边两直角边(a,b) 由求∠A, ∠B=90°-∠A, 斜边,一直角边(如c,a) 由求∠A, ∠B=90°-∠A, 一边一直角边 和一锐角 锐角、邻边 (如∠A,b) ∠B=90°-∠A, ,

一 角 锐角、对边 (如∠A ,a) ∠B=90°-∠A , , 斜边、锐角(如c ,∠A) ∠B=90°-∠A , , 要点诠释: 1.在遇到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时,最好是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草图,按题意标明哪些元素是已知的,哪些元素是未知的,然后按先确定锐角、再确定它的对边和邻边的顺序进行计算. 2.若题中无特殊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即要求出所有的未知元素,已知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条件为边. 要点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很广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 解这类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的意义,如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向角等概念,然后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 (2)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3)根据直角三角形(或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元素(边、角)之间的关系解有关的直角三角形. (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拓展: 在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用到以下概念: (1)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用字母表示. 坡度(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距离的比叫做坡度,用字母表示,则,如图, 坡度通常写成=∶的形式. (2)仰角、俯角: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中水平线上方的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叫做俯角,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