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学参数测定与分析

机械运动学参数测定与分析

机构运动学参数测定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定方法;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测定方法;转速及回转不均匀系数的测定方法。

2、了解“CQPS-A机构动态参数测试仪”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3、通过比较虚拟实验的运动线图与实测运动线图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二、实验设备

CQPS-A/1曲柄导杆滑块机构动态测试及设计实验台;CQPS-A/2曲柄摇杆机构动态测试及设计实验台

三、实验主要内容和步骤

(一)测量实测运动线图

1、滑块速度、加速度测量

2、角速度、角加速度测量

(二)利用机构运动模拟与仿真软件包进行虚拟实验

(三)填写实验报告。

四、思考题

①分析实测的运动线图与计算机仿真结果的异同,如果有区别,分析产生的原因。

②分析比较利用计算机进行虚拟实验与利用实物进行实验的优缺点。

五、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二机构运动参数测定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绘出曲柄摇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的示意图:

四、实验测得曲线与仿真曲线比较分析(选择三之四个图进行比较分析,并把图粘在实验报告上)。

puma250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焊接机器人运动分析 摘要:针对puma250焊接机器人,分析了它的正运动学、逆运动学的问题。采用D-H坐标系对机器人puma250 建立6个关节的坐标系并获取D-H 参数,并对其运动建立数学模型用MATLAB编程,同时仿真正运动学、逆运动学求解和轨迹规划利用pro-e对puma250建模三维模型。 关键词:puma250焊接机器人;正逆解;pro-e;Matlab;仿真 一、建立机器手三维图 Puma250机器人,具有6各自由度,即6个关节,其构成示意图如图1。各连杆包括腰部、两个臀部、腕部和手抓。设腰部为1连杆,两个臀部分别为2、3连杆,腰部为4连杆,手抓为5、6连杆,基座不包含在连杆范围之内,但看作0连杆,其中关节2、3、4使机械手工作空间可达空间成为灵活空间。1关节连接1连杆与基座0,2关节连接2连杆与1连杆,3关节连接3连杆与2连按,4关节连接4连杆与3连杆,5关节连接5连杆与4连杆。各连杆坐标系如图 2 所示。

图1 puma250 机器人二、建立连杆直角坐标系。

三、根据坐标系确定D-H表。 四、利用MATLAB 编程求机械手仿真图。>>L1=Link([pi/2 0 0 0 0],'standard'); L2=Link([0 0 0 -pi/2 0],'standard'); L3=Link([0 -4 8 0 0],'standard'); L4=Link([-pi/2 0 8 0 0],'standard'); L5=Link([-pi/2 0 0 -pi/2 0],'standard'); L6=Link([0 2 0 -pi/2 0],'standard'); bot=SerialLink([L1 L2 L3 L4 L5 L6],'name','ROBOT'); ([0 0 0 0 0 0])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标定及误差分析(精)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标定及误差分析 运动学标定是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机器人学的重要内容,在机器人产业化的背景下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机器人运动学标定以运动学建模为基础,几何误差参数辨识为目的,为机器人的误差补 偿提供依据。工业机器人在以示教方式工作时,以重复精度为主要指标;在以离 线编程方式工作时,主要工作指标变为绝对精度。但是,工业机器人重复精度较 高而绝对精度较低,难以满足离线编程工作时的精度,所以需要进行运动学标定 来提高其绝对精度。随着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日益重要。本文首先综合分析了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标定的一些基本理论,为之后的运动学建模和标定提供理论基础。根据ABB IRB140机器人实际结构,本文建立 了D-H运动学模型,并讨论了机器人的正运动学问题和逆运动学问题的解;然后 指出了该模型在标定中存在的缺陷,结合一种修正后的D-H模型建立了本文用于标定的模型。并根据最终建立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了机器人几何误差模型。本文 还在应用代数法求解机器人逆运动学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求解机器人逆解的研究。该方法结合机器人正运动学模型,以机器人正解为训练样本训练经遗传算法优化后的径向基神经网络(GA-RBF网络),实现从机器人工 作变量空间到关节变量空间的非线性映射,从而避免复杂的公式推导和计算。本文在讨论了两种构造机器人封闭运动链进行运动学标定的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方法——虚拟封闭运动链标定法。并对该方法的原理、系统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该方法通过一道激光束将末端位置误 差放大在观测平板上,能够获得更高精度的关节角的值,从而辨识出更为准确的 几何参数。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虚拟封闭运动链标定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本文以ABB IRB140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利用有关数据进行了仿真分析,最终进行了标定试验,得出结论。 同主题文章 [1]. 王金友. 中国工业机器人还有机会吗?' [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5.(02) [2]. 李如松.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1994.(04) [3]. 赖维德. 工业机器人知识讲座——第一讲什么是工业机器人' [J]. 机械工人.冷加工. 1995.(02) [4]. 世界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动向' [J]. 今日科技. 2001.(11) [5]. 人丁兴旺的机器人大家族' [J]. 网络科技时代(数字冲浪). 2002.(01)

焊接机器人逆运动学位姿分析

1.1连杆的坐标系 应用D-H 法来建立机器人杆件的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可以把机械手的任一连杆i (i=1,2,3···,n )看作是一个刚体,与它相邻的两个关节i 、i-1的轴线i 和i-1 之间的关系也由它确定,如图1,可以用以下四个参数描 式中,cθi =cosθi ,sθi =sinθi ,i=1,2,3,···,n 图1连杆坐标系{i}到{i-1}的变换 i αi-1/(rad )a i-1/(cm )d i /(cm 12340 90°090°042.5410014.520011.895.3表1机器人连杆参数表

定义了连杆坐标系和相应得连杆参数,就能建立运动学方程,焊接机器人末端关节的坐标系{n}相对于基础坐标系{0}中的齐次变换公式为: 对于6自由度的焊接机器人公式可以写为 (2 变换矩阵0 n T是关于n个关节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 可以通过放置在关节上的传感器测得,则机器人末端连杆再基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就能描述出来。 E n表示焊接机器人末端关节的姿态, 器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3] 2机器人的逆运动学分析 逆运动学求解是已知机器人末端的位置和姿态即 求解机器人对应于该位置和姿态的关节角 只要0 n T表示的末端连杆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位于机 械手的可达空间内,则运动学方程至少有一个解, 达空间内,机械手具有任意姿态,导致运动学方程可能出现重解。 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是一组非线性方程式, 求解过程中,我们逐次在公式(4)的两端同时左乘一 即为 在上式两边的矩阵中寻找简单的表达式或常数, 对应相等,计算过程如下: ( ( ( ( ( (3求取各关节的解集 依靠D-H法求解关节角的过程是和焊接机器人本身的结构相关的,换句话说,也就是特定配置的机器人需要特定的解决方案。通过公式(6)-(16)可以看出每个关节角的结果是不唯一的,如果采用已有的求解方法,显而易见该过程是缓慢的,复杂的。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最终执行器位置的所有精确值的算法。该算法是在MATLAB 程实现的。通过该算法得到各节点的解是更快速、有效的。 用变换矩阵 6T定义一条具有两个端点A和B 轨迹,如公式(17)和(19)。从而θ能够被求出,如公式20)

基于D-H模型的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方法

基于D-H模型的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方法 摘要:通用机器人视觉检测站中的机器人是整个测量系统中产生误差的最主要环节,而机器人的连杆参数误差又是影响其绝对定位精度的最主要因素。借助高精度且可以实现绝对坐标测量的先进测量设备——激光跟踪仪,及其功能强大的CAM2 Measure 4.0配套软件,并利用串联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的约束条件,重新构建起D-H模型坐标系,进而对运动学参数进行修正,获得关节变量与末端法兰盘中心位置在基坐标系下的准确映射关系,以提高机器人的绝对定位精度,最后通过进一步验证,证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标定结果。 关键词:视觉检测站;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激光跟踪仪;D-H模型; Robot kinematic parameters calibration based on D-H model Wang Y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recision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 Tianjin University, 300072,China) Abstract:Robot for universal robot visual measurement station is the most primary part causing errors in the entire system and link parameter errors of industrial robot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accuracy. Employing laser tracker, which can offer highly accurate measurement and implement ADM (absolute distance measurement), as well as relevant software, making use of movement constrain of series-wound six-degree robot, D-H model coordinates were rebuilt. Accordingly, kinematic parameters were modified, and precise mapping from joint variables to the center of the end-effector in base coordinate was obtained and accuracy got improved. At last, result is proved acceptable by validation. Keywords: visual measurement station; industrial robot; accuracy; laser tracker; D-H model; 引言:随着立体视觉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利用机器人的柔性特点,发展基于立体视觉的通用测量机器人三维测试技术逐渐成为各大机器人生产厂家非常重视的市场领域。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对于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应用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器人各连杆的几何参数误差是造成机器人系统误差的主要环节,它主要是由于制造和安装过程中产生的连杆实际几何参数与理论参数值之间的偏差造成的。通常,机器人以示教再现的方式工作,轨迹设定好之后,只在某些固定点之间运动,这种需求使得机器人的重复性精度被设计得很高,可以达到0.1毫米以下,但是绝对定位精度很差,可以到2、3毫米,甚至更大[1]。常见的标定方法可分为三类:一、建立微分运动学模型,然后借助标定工具测量一定数目的机器人姿态,最后用反向求解的方法得到真实值与名义值之间的偏差[2]。二、使用标定工具获得一系列姿态的数据,然后对数据用线性或非线性迭代求解的方法得到机器人几何参数的修正值[3],[4]。 三、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用直接测量的方法修正模型参数[5],[6],[7],[8]。最近,世界著名工业机器人生厂商ABB公司运用了莱卡激光跟踪仪以保证其产品的精度。使用激光跟踪仪标定机器人不再需要其它的测量工具,从而也就省去了标定测量工具的繁琐工作;同时,这一方法是对机器人的各个运动学几何参数进行修正,结果会使机器人在整个工作空间内的位姿得到校准,而不会像用迭代求解的方法那样,只是对某些测量姿态进行优化拟合,可能会造成在非测量点处残留比较大的误差;再者,随着机器人的机械磨损,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需要重新标定,而激光跟踪仪测量系统配置起来简单,特别适合于工业现场标定。正是鉴于以

【CN110193829A】一种耦合运动学与刚度参数辨识的机器人精度控制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33688.8 (22)申请日 2019.04.24 (71)申请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址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 29号 (72)发明人 田威 焦嘉琛 廖文和 张霖  李波 刘少睿 花芳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贺翔 (51)Int.Cl. B25J 9/1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耦合运动学与刚度参数辨识的机器人 精度控制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运动学与刚度参数 辨识的机器人精度控制方法,属于工业机器人精 度补偿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辨识工业机器人运 动学参数修正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误差,并通过 刚度辨识方法实现机器人刚度建模,结合六维力 传感器在线动态感知作业负载,提出一种机器人 几何误差以及负载状态下柔性误差补偿的二阶 补偿方案,实现工况状态下的机器人的精确定 位。本发明方法通过机器人几何误差与柔性误差 的精确计算,可以实现机器人加工状态下的绝对 定位误差的高精控制,满足机器人在制孔、铣削 等高精制造加工领域的技术需求。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CN 110193829 A 2019.09.03 C N 110193829 A

1.一种耦合运动学与刚度参数辨识的机器人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1:在给定机器人有效工作空间内,按照给定的步长把整个作业空间划分成一系列的均匀立方体网格,选择各立方体网格的八个顶点作为采样点位置,在各个目标位置规划一系列可达姿态,并设计末端负载模拟加工受力,用激光跟踪仪测量在不同位姿下负载前后机器人末端的位姿变化,通过六维力传感器获得不同位姿所受载荷信息; 步骤2:通过对机器人的各项运动学参数求偏导,建立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误差模型,确 定机器人输入端的微小变化dq与末端位姿微小变换dP之间的内在关联: 其中,dx,dy,dz,δx,δy,δz分别为机器人末端的定位和姿态误差在工具坐标系的投影,J a 、J α、J d 、J θ是机器人分别对关节连杆长度、关节扭转角、关节偏置距离、关节转角求导的雅可比矩阵,Δa、Δα、Δd、Δθ分别为关节连杆长度、关节扭转角、关节偏置距离、关节转角求导的误差;定义J(q)为扩展雅可比矩阵,通过阻尼最小二乘法对ΔP(q)=J(q)Δq求解,获得运动学参数误差,实现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修正; 步骤3:选择作业范围均匀分布的不少于8个采样位置,各位置选择不少于3个可达姿态,实现全作业空间的机器人关节刚度辨识;在修正的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基础上建立雅可比矩阵;结合末端受载前后位姿转换矩阵、力传感器信息以及机器人修正运动学模型,利用机器人静刚度模型F=KD=J -T K θJ -1D实现机器人的关节刚度辨识; 步骤4:在修正过的运动学模型基础上实现机器人刚度精确建模,并在实际加工作业中对机器人作业位姿下的末端受力实时感知,从而实现机器人作业定位误差的在线预测,通过对机器人末端作业定位误差反向补偿实现机器人工况状态下的精确定位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运动学与刚度参数辨识的机器人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将机器人末端有效作业空间划分为立体网格,采样点同时满足运动学参数辨识和刚度参数辨识的技术需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运动学与刚度参数辨识的机器人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根据作业类型选定机器人绕末端旋转轴向,模拟机器人实际作业姿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运动学与刚度参数辨识的机器人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机器人各项运动学参数求偏导,建立机器人前端运动学误差源与机器人末端位姿误差的转换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耦合运动学与刚度参数辨识的机器人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各项运动学参数包括关节连杆长度、关节扭转角、关节偏置距离、关节转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运动学与刚度参数辨识的机器人精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利用激光跟踪仪测量安装在机器人法兰盘上的一组靶球位置,来拟合得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2CN 110193829 A

SCARA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一、实验室名称:机电一体化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三SCARA 学号: 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三、实验原理: 机器人正运动学所研究的内容是:给定机器人各关节的角度,计算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问题。 各连杆变换矩阵相乘,可得到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方程(正运动学方程) 为: n x o x a x p x 0T40T1 11T2 22T3 d3 n y o y a y p y ( 1-5)3T4 4= o z a z p z n z 0001 式 1-5 表示了 SCARA 手臂变换矩阵0 T4,它描述了末端连杆坐标系{4} 相对基坐标系 {0} 的位姿,是机械手运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 式中: n x c1c2c4s1 s2 c4 c1 s2s4s1 c2 s4,n y s1c2 c4c1 s2 c4s1 s2 s4c1c2 s4 n z0 , o x c1c2 s4s1 s2 s4 c1 s2 c4s1c2c4 o y s1c2 s4c1 s2 s4s1 s2 c4c1c2c4 o z0 , a x0 , a y0 , a z1 p x c1 c2 l2s1s2l 2c1l 1, p y s1c2 l 2 c1 s2 l 2 s1l1, p z d3 机器人逆运动学研究的内容是:已知机器人末端的位置和姿态,求机器人对应于这个位置和姿态的全部关节角,以驱动关节上的电机,从而使手部的位姿符合要求。与机器人正运动学分析不同,逆问题的解是复杂的,而且具有多解性。

1)求关节 1: 1 A arctg 1 A 2 l 12 l 22 p x 2 p y 2 arctg p x 式中:A p x 2 ; p y 2l 1 p y 2 2)求关节 2: 2 r cos( 1 ) arctg ) l 1 r sin( 1 式中 : r p x 2 p y 2 ;arctg p x p y 3). 求 关节变 量 d 3 令左右矩阵中的第三行第四个元素(3.4)相等,可得: d 3 p z 4). 求 关节变 量 θ 4 令左右矩阵中的第二行第一个元素(1.1,2.1 )相等,即: sin 1 n x cos 1n y sin 2 cos 4 cos 2 sin 4 由上式可求得: 4 arctg ( sin 1 n x cos 1 n y )2 cos 1 n x sin 1 n y 四、实验目的: 1. 理解 SCARA 机器人运动学的 D-H 坐标系的建立方法; 2. 掌握 SCARA 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的建立; 3. 会运用方程求解运动学的正解和反解; ( 1-8) ( 1-9) ( 1-10 )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误差不确定度研究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误差不确定度研究 摘要:绝对定位精度是工业机器人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影响其绝对 定位精度的因素主要有运动学参数误差和动力学参数误差两类,而前者占80%左 右[1]。因此提高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的主要方法是提高运动学参数标定的精度。运动学参数的标定一般经过误差模型建立、末端位姿测量、参数辨识以及误 差补偿4个步骤[2]。近几年来,随着激光跟踪仪在标定测量阶段的应用越来 越多,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标定方法主要区分在于误差模型建立和参数辨识算法上 的不同。由于国内在机器人标定技术方面起步较晚,大多数沿用国外提出的机器 人运动学模型,同时在辨识算法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标定的测量阶段由于跟 踪仪位置固定不变,往往造成机器人末端位姿数据的测量网形变化较小,使得运 动学参数之间存在近似线性关系,最终导致最小二乘法辨识参数时求出的解极不 稳定。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基于抗差岭估计的运动学参数标定方法。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标定;抗差岭估计;绝对定位; 1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精度分析 在进行精度分析前,首先建立机器人的定位误差模型。六轴串联工业机器人 末端的运动可以看做是6个连杆坐标系的运动。在基于连杆坐标系的基础上,相 邻连杆坐标系之间的矩阵变换i-1Ti可由旋转平移关系得: Ta(ai,0,0)Rx(x,αi). (1) 式中:Rz(z,θi)、Rx(x,αi)和Td(0,0,di)、Ta(ai,0,0)分别表示两坐标系 间的旋转和平移矩阵。末端法兰坐标系相对于基坐标系的变换可以由6个矩阵变 换i-1T相乘得到。 1.1基坐标系拟合误差 在标定的测量阶段,以跟踪仪对法兰的测量值作为机器人末端实际值。其与 机器人示教器读取的理论值所在坐标系不同,因此需要拟合机器人基坐标系。如 图1所示。 (7) 1.2末端测量粗差与法方程病态性 上述为末端位置与参数误差之间的误差方程。影响参数辨识精度主要有以下 两个因素。(1)末端测量粗差 在标定过程中,由于机器人末端位姿误差源不仅仅是几何参数误差,而且某 些特定作业场地中还有其他因素(如测量扰动以及跟踪仪测量误差),造成某些特 定状态下位姿误差波动相对较大。末端位姿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时,利用最小二乘 法辨识的参数是最优估计;然而实际状态中,由于异常误差存在,继续使用最小二乘法将会使标准偏差扭曲。 (2)法方程病态性 由于在测量过程中激光跟踪仪位置保持不变,为了测量机器人法兰则必须使 机器人法兰在一定空间图形内运动,从而会使测量图形变化小而导致B呈现病态性。如果系数阵病态,即其行列式接近于零,就一定至少有一个特征值接近于零,于是估值的均方误差很大。此时,估值也不再是一个性质良好的估值,即便它是 无偏的。基于以上原因,这里引入抗差岭估计方法:即利用传统的最小二乘估计的

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分析及优化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目(中文 学学 完 成 日 期 2017 年 3 月

摘要 当今世界,工业化日趋成熟,机器人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最常用到的有四自由度,六自由度机器人。其中,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汽车制造业和电子装配业经常常常要使用到六自由度机器人。因此对其实施运动学分析,是进行科学设计的基础,也是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优化机器人运动轨迹的前提。此外,运动分析过程有效的模拟了机器人运动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提供有效可行的优化方案。本文主要探讨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分析,基于经典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概念,首先通过solidworks做出机械臂各部分零件的三维图,然后通过SolidWorks装配出六自由度机器人机械臂的三维模型。通过该模型,选取其中一个关节和底座,并用SolidWorks进行运动学分析,对六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得到六自由度机器人的其中一个自由度的运动仿真实例。通过对该运动仿真实例的分析,得出最佳优化方案,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 关键词: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分析;运动学;动力学;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1) 1.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1 2 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3) 2.1六自由度机器人的结构-------------------------------------1 2.2运动学分析----------------------------------------------1 3 六自由度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5) 3.1综述----------------------------------------------------3 3.2机器人动力学研究方法------------------------------------3 3.2.1几项假设-------------------------------------------3 3.2.2目标-----------------------------------------------4 3.2.3数学工具-------------------------------------------5 3.3动力学原理----------------------------------------------3 3.3.1动量矩定理---------------------------------------------------------------6 3.3.2能量守恒定理--------------------------------------6 3.3.3牛顿—欧拉方程------------------------------------7 3.3.4达朗贝尔原理--------------------------------------8 3.3.5拉格朗日方程--------------------------------------9 4 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分析 (8) 4.1运动分析的软件背景---------------------------------------3 4.2运用solidworks建立六度机器人机械臂三维模型--------------9 4.3运用Solidworks对进行运动学分析-------------------------4 5 结论 (14)

基于MATLAB的仿人焊接机械手运动学分析和仿真_王求

作者简介:王求(1978-),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焊接机器人运动学,材料焊接及其数值模拟。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求 胡小建 李雷阵 摘 要:关键词:针对在狭小空间或密闭容器内以及危险作业环境中焊接的特殊要求,以UG软件为基础设计了一种仿人焊接 机械手。采用D-H方法建立了焊接机械手的运动学方程,并讨论了该机械手的运动学问题。然后运用MATLAB软件对机械手的运动学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观察到机械手各个关节的运动,并得到所需的数据,说明了所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和运动算法的正确性,为焊接机械手的动力学、控制及轨迹规划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焊接机械手;运动学;仿真;Matlab 基于MATLAB的仿人焊接机械手运动学分析和仿真 机器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和主要技术手段,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发展的高技术,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焊接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工艺技术之一,它在机械制造、核工业、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石油化工及建筑和电子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求来看,焊接自动化生产已是必然趋势,而焊接机器人是焊接自动化的革命性进步 。但是现阶段的焊接机器人都是具 有固定底座的机械手(臂),只能在固定位置完成一定范围内的操作,适应性较低。进行复杂苛刻条件(如小直径的容器内径中焊接)和危险环境(如有辐射等作业环境)中焊接作业时,要求可以代替人类从事焊接作业的机器人,而焊接机械手是实现焊接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因此设计出一种小型焊接机械手,可以作为仿人焊接机器人的执行末端,也可以直接作为 [1] [2] 焊接的执行末端,能代替焊工实现在狭小空间或者密闭容器内以及危险作业环境中的焊接。本文根据预定要求对焊接机械手进行机械结构设计,以UG软件进行造型,然后运用D-H坐标系理论为基础建模,讨论了机械手的运动学问题,并运用Matlab中的Ro-boticsToolbox完成了机械手的运动学仿真和轨迹规划。 机械手主要用于点焊或弧焊,其 末端载荷要求不高,能够承受焊枪质量即可,以抓持力1kg为依据进行设计。考虑机械手的工作条件,机械手本体质量小于10kg。机械手本体由基座、肩部、大臂、小臂、手腕、末端执行器所组成,共6个自由度,其中前3个自由度用于控制焊枪端部的空间位置,后3个自由度用于控制焊枪的空间姿态。机械手共6个关节,6个关节全部为转动关节,每个关节实现1个自由度,6个关节实现的运动分别是:1-肩部回转;2-大臂俯仰;3-小臂俯仰;4-小臂回转;5-手腕俯仰;6-手腕 [3] [4] 1焊接机械手结构设计 回转,如图1所示。根据机械手的设计要求,对机械手进行整体设计,使用UG软件进行机械手的三维建模,三维造型如图2所示。 机械手的运动学主要研究机械手 相对于固定参考系的运动,特别是研究机械手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与关节空间变量的关系。机械手运动学要 2运动学分析 [5]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kinesiology of simulated welding mechanical hand based on MATLAB

六轴运动机器人运动学求解分析

六轴联动机械臂运动学及动力学求解分析 V0.9版 随着版本的不断更新,旧版本文档中的一些笔误得到了修正,同时文档内容更丰富,仿真程序更完善。 作者朱森光 Email zsgsoft@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53443.html, 完成时间 2016-02-28

1引言 笔者研究六轴联动机械臂源于当前的机器人产业热,平时比较关注当前热门产业的发展方向。笔者从事的工作是软件开发,工作内容跟机器人无关,但不妨碍研究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因为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用到的纯粹是数学和计算机编程知识,学过线性代数和计算机编程技术的人都能研究它。利用业余时间翻阅了机器人运动学相关资料后撰写此文,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更多的人发表有关机器人技术的原创性技术文章。本文内容的正确性经过笔者编程仿真验证可以信赖。 2机器建模 既然要研究机器人,那么首先要建立一个机械模型,本文将以典型的六轴联动机器臂为例进行介绍,图2-1为笔者使用3D技术建立的一个简单模型。首先建立一个大地坐标系,一般教科书上都是以大地为XY平面,垂直于大地向上方向为Z轴,本文为了跟教科书上有所区别同时不失一般性,将以水平向右方向为X轴,垂直于大地向上方向为Y轴,背离机器人面向人眼的方向为Z轴,移到电脑屏幕上那就是屏幕水平向右方向为X轴,屏幕竖直向上方向为Y轴,垂直于屏幕向外为Z轴,之所以建立这样不合常规的坐标系是希望能够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势训练在任意空间建立任意坐标系的能力。 图2-1 图2-1中的机械臂,底部灰色立方体示意机械臂底座,定义为关节1,它能绕图中Y轴旋转;青色长方体示意关节2,它能绕图中的Z1轴旋转;蓝色长方体示意关节3,它能绕图中的Z2轴旋转;绿色长方体示意关节4,它能绕图中的X3轴旋转;深灰色长方体示意关节5,它能绕图中的Z4轴旋转;末端浅灰色机构示意关节6即最终要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代替人的工作就是通过这只手完成的,它能绕图中的X5轴旋转。这儿采用关节这个词可能有点不够精确,先这么意会着理解吧。 3运动学分析 3.1齐次变换矩阵 齐次变换矩阵是机器人技术里最重要的数学分析工具之一,关于齐次变换矩阵的原理很多教科书中已经描述在此不再详述,这里仅针对图2-1的机械臂写出齐次变换矩阵的生成过程。首先定义一些变量符号,关节1绕图中Y轴旋转的角度定义为θ0,当θ0=0时,O1点在OXYZ坐标系内的坐标是(x0,y0,0);关节2绕图中的Z1轴旋转的角度定义为θ1,图中的θ1当前位置值为+90度;定义O1O2两点距离为x1,关节3绕图中的Z2轴旋转的角度定义为θ2,图中的θ2当前位置值为-90度;O2O3两点距离为x2,关节4绕图中的X3轴旋转的角度定义为θ3, 图中的θ3当前位置值为0度;O3O4两点距离为x3,关节5绕图中的Z4轴旋转的角度定义为θ4, 图中的θ4当前位置值为-60度;O4O5两点距离为x4,关节6绕图中的X5轴旋转的角度定义为θ5, 图中的θ5当前位置值为0度。以上定义中角度正负值定义符合右手法则,所有角度定义值均为本关节坐标系相对前一关节坐标系的相对旋转角度值(一些资料上将O4O5两点重合在一起即O4O5两点的距离x4退化为零,本文定义x4大于零使得讨论时更加不失一般性)。符号定义好了,接下来描述齐次变换矩阵。 定义R0为关节1绕Y轴的旋转矩阵 =cosθ0 s0 = sinθ0 //c0 R0 =[c0 0 s0 0 0 1 0 0 0 c0 0 -s0 0 0 0 1] 定义T0为坐标系O1X1Y1Z1相对坐标系OXYZ的平移矩阵 T0=[1 0 0 x0 0 1 0 y0 00 1 0 0 0 0 1] 定义R1为关节2绕Z1轴的旋转矩阵 R1=[c1 –s1 0 0 s1 c1 0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