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鲁迅小说取得了哪些成就?

1、思想主题深刻尖锐:鲁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的个性解放或家庭婚姻或革命斗争,而是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最紧要、最迫切的人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前景等重大问题,既有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揭露和针砭,也有对国民性的批判和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还有对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及前途命运的关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创作“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他的作品总是能够从大家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出生活中所蕴涵的“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形成“忧愤深广”的总体特征。

2、人物形象以知识分子和农民为主:鲁迅小说塑造了清末、辛亥革命、五四以后三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既有封建传统的受害者和牺牲者,也有封建传统的维护者,还有封建传统的破坏者和反抗者。鲁迅小说成功塑造了一批落后农民的艺术形象,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黑暗的现实,深刻揭示了这些农民愚昧、麻木的精神创伤。

3、题材上的突破:中国传统小说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神仙鬼怪、英雄好汉的世界,以追求故事的传奇性和情节的曲折性为特色。鲁迅小说则大多取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即使是表现当时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也常常是通过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小事和生活场景来实现,并且能够从大家熟悉的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出生活中所蕴含的“一切的永久的悲哀”,形成独特的冷峻风格。

4、对人物精神和灵魂的揭示:鲁迅小说不仅有细腻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而且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外貌简练而生动地写出人物的精神和灵魂,阅历丰富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丰富的潜台词,读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潜意识。

5、体式上的创新:鲁迅小说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重视人物语言和行为描写的优点,却打破了注重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常规,从西方小说那里学到了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手法,打破时空的顺序,根据内容需要安排情节,并借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了种种不同的小说体式。

二、郭沫若《女神》有哪些思想成就?

1、《女神》倡导、张扬了反抗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充满“动”与“力”的五四精神。

2、《女神》讴歌了个性解放思想,塑造了一个个充满自信和具有吞吐宇宙气魄的“自我”形象。

3、《女神》倾诉了深沉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

4、《女神》表达了热爱和尊重工农的感情。

三、郁达夫的小说为中国新文学做出了哪些贡献?

1、崇尚个性,表现自我:郁达夫的小说把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落到了实处。在新文学的历史上,他是以生动的小说形象把个性自由和自我表现的原则,带进文艺创作的重要位置的最早作家之一。他从

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倡导文学要从灵与肉的统一中表现人,完全脱去中国士大夫道貌岸然的长袍,打碎了用来包藏知识分子隐私却也蹂躏他们个性的枷锁,赤裸裸地写下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独白。2、悲剧意识:郁达夫的小说记录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关头曲折的心路历程。他不断地拷问自己,寻找个人与社会的契合点,以直抒胸臆的文字表达了强烈的自我悲剧意识。充分表现了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的孤寂、苦闷、渴求和彷徨。他的从自我出发的悲剧意识,正代表了“五四”时代独立思考、正直入世的中国文人普遍的悲剧意识。

四、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中的作品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背影》中的作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着重社会批评的小品文,如《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等。这类小品文多着意描摹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平实,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愤懑的激情,间有杂文笔法。第二类是亲情散文,如《背影》、《哀韦杰三君》、《白采》、《儿女》、《怀魏握清君》等,以作家自己的亲友为描写对象,表现父子情、儿女情、朋友情,娓娓道来,深情隽永,真挚感人。

第三类是写景美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等,这类作品描写细腻,文辞华美,注重色调,意境清幽绮丽,往往别有寄托,把写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蕴含着深切的人生感慨。

五、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历程可分为几个阶段?有哪些发展变化?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为冲动期,起止时间为1921年-1922年;中期为蜕变期,起止时间是1922年-1925年;晚期为消沉期,起止时间为1925年-1931年。

1、情绪变化:早期和谐、单纯、昂扬、乐观,洋溢着青春的热情。中期复杂多元,失望、激愤与忧郁日渐浓重,信心开始动摇,在希望与绝望的交战中,矛盾与犹豫成为这一时期的特色;后期诗人的理想、信心趋于崩溃,终于跌入消沉的深渊、凄凉、颓丧、孤独、恐惧、自卑和危机感、宗教神秘以及宿命意识合成了寒气逼人的氛围。

2、作品主题:在徐志摩的创作历程中,唯一贯穿始终的主题是对美的礼赞。相对来说,展示自然美的诗歌多出于前两个阶段;情诗则大量集中在第三个阶段。

3、作品视野:徐志摩诗歌的视野随着情绪的更替,经历了由外而内的转换,即从早期的朝向广阔天地的眼光,转变为后期的对自我内心的观察和体味。

4、艺术技巧:徐志摩早期诗歌艺术上较为稚嫩、粗疏,有“情感无关阑的泛滥”的问题;中后期对诗歌形式做了严谨而多样化的尝试,创作出一批融诗情、画意、乐韵和建筑形式美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六、闻一多对白话新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1、新古典主义的审美观:对初期白话诗及浪漫主义诗风存在的浅白直露、感情泛滥、形式散漫的缺陷有清醒的认识,有意识地通过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加以纠正,找到了一条沉静的、理性的、有节制的新诗发展道路。

2、新诗格律化的探索:为了达到理性节制、形式均衡的艺术效果,实现和谐的美学理想,闻一多倡导诗歌形式的格律化,通过听觉上的格式、音尺、平仄、韵脚等要素以及视觉上的节的匀称、句的均齐适应时代对新诗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新诗应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

3、戏剧化的表现手法:闻一多受到英国诗人艾略特“非个人化”、“客观对应物”的思想及勃朗宁“戏剧独白诗”的影响,在创作中注意运用叙述方式,甚至加入戏剧式的对话和独白,以客观化的手法节制情绪的过分直露与宣泄。

七、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取得了哪些艺术成就?

1、《啼笑因缘》艺术上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将生活中平淡的素材转化成曲折生动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一气呵成,丝丝入扣,忽而松,忽而紧,出乎意料之外,又入乎情理之中。

2、《啼笑因缘》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作品中家树、凤喜、刘德柱等人各有特点,其思想、心理状态、语言行为都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性格,生动传神,真实可信。

3、《啼笑因缘》的语言锤炼在当时的通俗小说中堪称别树一帜、鹤立

鸡群。无论是叙述描写还是口语对话,作品都力避矫揉造作的文风和华丽的脂粉气息,精灵秀韵,以率真和朴素见长;人物对话尤具北京土话清脆合调婉俏入神的特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啼笑因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作品对风土民情的描写构成了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不仅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感,营造了特殊的气氛,也为今天提供了宝贵的民俗学资料。

八、为什么说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典型地反映了“五四”退潮时期“新女性”的精神危机?

1、《莎菲女士的日记》以反转的形式表现了社会阶层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作品“看”的主体是女性,“被看”的是苇弟、凌吉士等男性青年,实际上,莎菲品评衡量男性的目光,以及由此产生的激情和欲望,“与其说是她一己的,不如说是男性中心的都市生活意识形态所制造并施予所有女人的”,这种以肉感为尺度的判断,“都是按男性都市生活色相市场上的标准塑成的”。

2、莎菲内心的深刻痛苦来自理性与欲望、心灵与肉体的冲突,但在这冲突之中,理性和心灵并没有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莎菲渴望“有那末一个人了解得我清清楚楚的”,渴望建立在理解之上的“真的爱情”,但事实上连她本人也说不清自己,“我真不知应怎样才能分析我自己”。

3、小说的结尾,当莎菲最后决心弃绝丰仪美形中躲着“卑劣的灵魂”

的凌吉士的时候,她一边在内心里想着“我胜利了”,同时也在鄙夷自己。因为她知道,“我是给我自己糟蹋了,凡一个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她并没有办法“去报复而偿还一切的损失”,只能到“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我生命的余剩”。

九、茅盾塑造了哪几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

一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新女性系列。以慧(《幻灭》)、章秋柳(《追求》)、赵慧明(《腐蚀》)为代表。她们具有美丽而叛逆的共同特征,大多经过了冲出家庭、追求自我解放的阶段,面临的是走上社会且参加革命斗争后的彷徨和苦闷,因而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

二是具有开创意义的民族资本家系列,以吴荪甫(《子夜》)、唐子嘉(《多角关系》)、王伯申(《霜叶红似二月花》)为代表,既有具备现代素质的新型资本家,也有具有中国特点的由地主衍变而来的资本家。对中国资本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关注始终是茅盾在创作中不能释怀的一个情结。茅盾通过这一系列形象认识并反映出中国现代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变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三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破产农民,以黄老爹、老七(《泥泞》)、老通宝、多多头(《春蚕》)为代表,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农村仍然严重存在的愚昧和落后,从中可以看到小生产者超稳定的经济在老一代农民身上造成的落后、狭隘的观念,也可以看到年青一代的农民身上越来越多地滋生出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显露出农民内部新的变化趋势。

十、巴金的小说《家》由哪些主要情节构成?包含着哪几种情感基调?作品由三个主要情节构成:

一是以高老太爷的故事为主线,表现家长制权威的不断显示和这种权威所遭遇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来自他儿子辈的败家子的腐蚀,更来自他孙子辈的新青年的反抗。二是以觉新的故事为主线,表现旧式家族制度的牺牲品(包括梅、瑞珏等)在痛苦地接受长辈们安排的人生道路上遭受的一个个打击。三是以觉慧的故事为主线,表现叛逆者反抗家庭和社会制度的追求过程。

与三条情节线索相对应,作品包含了三种情感基调:一是高老太爷造成的压抑、恐怖的家庭氛围;二是觉新、梅、剑云等人低沉、忧郁的伤感基调;三是觉慧、觉民等人的激越、亢奋的反抗基调。

十一、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剧中的周朴园是一个世俗所谓的“社会上的好人物”,实际却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暴君,体现了天地间的“冷酷”和“残忍”,对侍萍、蘩漪、鲁大海都表现了极端的专制。他把他的意志强加到蘩漪身上,强制她看大夫,强制她喝药,却根本没意识到她的苦闷和反常情态都是他的压抑造成的。

2、周朴园对待被他始乱终弃的一直在忏悔、内疚,这里面有真诚的成分,他可以借此获得一种心理的补偿平衡。但是当侍萍活着出现在他面前,对他的现实地位、名誉构成威胁,他却换了一副冷酷绝情的

面孔。剧作家在这里十分真实、深刻地刻画出他的丑恶灵魂。

3、周朴园虽然也惦记着自己和侍萍的儿子,但当他得知这个儿子就是当下领导工人罢工的鲁大海时,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开除了他。剧作家通过这样的情节极为深刻地把剥削阶级的人情和人性的虚伪揭示出来,也蕴涵着对命运必然性的一种朦胧而神秘的领悟。

4、周朴园的形象展示出封建制度、封建思想是怎样一种可怕的力量,它禁绝一切正常的见解和行为,扼杀一切合理正当的要求,而对人的灵魂的扼杀吞噬正是作者所倾力暴露、控诉的重点。

十二、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有什么思想意义?

1、《骆驼祥子》通过祥子这个平凡车夫的生活故事,写出了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的喜怒哀乐和辛苦劳顿,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怜悯。老实人祥子的唯一过错,就是他身为一个车夫,还心存梦想。梦想对于车夫来说就是灾难的催化剂,只能让车夫惨淡的人生愈加惨淡。

2、作品借助祥子的命运悲剧,表现了老舍创作时的悲观主义情绪,彰显了人物与世界无法协调的现实。作家批判了人物身心背负的国民性沉疴,也控诉了吞噬人物的黑暗罗网。祥子就是在社会的合谋之下一步步沦落的。他是在一切努力都告失败之后,在发现努力的结果反而比不努力更不堪之后堕落的。

3、作品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沉痛揭示,传达出作者对文化问题的本质思考。作者借助现实主义的有力武器表现了祥子沦陷的内因是祥子

在性格和文化意识上的弱点和缺点。祥子除了个人奋斗什么都不相信,这就隐藏了个人主义的危机;祥子身上既有乡民的质朴和善良,却也有乡民的狭隘和保守;祥子性格中也有凡事不争、企图靠敷衍解决问题的国民陋习,这种对国民愚钝心态的描写蕴涵了作家深切的悲哀。

十三、怎样认识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内涵?

1、对自然人性的赞美:小说的主人公翠翠不是五四以来被人道主义的概念以及现代化的教育体制所培育、规训出来的人物,她完完全全是自然之子,与天地浑然一体。她的美丽、善良与天真,就是大自然清辉灵性的投射。大自然给予她全部生命,那种丰满、质朴、圆润的风致,本来就得自风、日、青山绿水的滋养,而这个生命本身又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翠翠从里到外,都得自于这青山绿水的自然,与之和谐一致。

2、对命运悲剧的意识:翠翠生活的茶峒山城是一个近乎仙境般的世界,山水秀美,风俗淳朴,乡民无不重义轻利,守信自约。然而在这桃花源中也逐渐显现出不和谐的因素。天保失事淹死,傩送驾船离去,老船夫也撒手人寰,只剩下翠翠一人守着渡船。这样的悲剧不是哪个人造成的,谁都没有罪过,只能由“天”负责。“天”笼罩着自然和人事的东西,它有意志、有力量安排人事、干预人间,却并不在乎人的意愿。

十四、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变化?

1、戴望舒初期的诗歌创作以诗集《我的记忆》为代表,表达了青春期的感伤、希望的苏醒以及对爱的渴望与呼唤,反映出作者对诗的音乐美、诗的形象的流动性和主题的朦胧性的追求,魏尔玛的意象的“模糊和精密”紧密结合,把强烈的情绪寓于朦胧的意象中等主张,对戴望舒有明显的影响。诗人还致力于诗的感觉、情绪、诗风的自由淳朴和口语化的追求。

2、戴望舒中期的诗歌创作以诗集《望舒草》为代表,其主要作品都是爱情诗。这时的诗人偏爱法国象征派诗歌,诗作表现出感觉的灵敏、相通,感觉与情绪存在着微妙的对应关系,以口语入诗,摈弃了诗的音乐成分,追求诗风的朴素自然。

3、戴望舒后期的诗歌创作以诗集《灾难的岁月》为代表,主体和情调有了新的突破,这时的作者更为关注社会现实,集中有许多作品与抗战有关;另有一些作品与个人和家庭的感情有关。两者都是《灾难的岁月》的真实写照。艺术处理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转折。

十五、穆时英在表现大都市的现代风景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首先,作家独特的语言组织方式快捷、跳跃,充满灵性,或飘逸,或机智,或讥讽,或令人遐想,而且经常是或明显或隐蔽地暗含着一种主观观看的视角,从视觉、听觉乃至嗅觉、触觉等全方位的角度,捕捉大都市繁杂而迅疾的生活画面和人物心理的变换,准确而精致地描绘出光怪陆离、纸醉金迷的现代风景,带动在场者的直接感觉鲜活起

来。

其次,穆时英在小说的结构方面做出了多种探索。作家擅长将各种人物的命运、心灵,置放于五光十色的街头、喧闹万分的舞厅,用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方法,将各个互不相关的人物、不同的人生片断,用时间、街道和舞厅、夜总会等联系在一起——现代性对时间、空间的改变,在这里鲜明地表现出来。在某些作品中,为了强化作品的叙述效果,作家又采用复沓的方式,让相同的描写在不同的情形下出现,仿佛是一阙多声部的合唱,将不同的人物和场景交织在一起,构成作品主题的强大的共鸣,既简洁明快又回旋往复。

十六、怎样认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萧红是一个杰出的东北作家,是“东北作家群”的重要代表,作品表现了日寇铁蹄下东北民众的悲惨生活和顽强抗争,代表了整个民族奋起抗击侵略者的先声。

第二、萧红是一个活跃的左翼作家。她关注民间疾苦,揭示蕴藏在民众中的反抗精神和力量。她追随鲁迅,与众多中外左翼文人有密切交往,是当时左翼文坛的骨干之一,其创作也代表了当时左翼文学的一流成就,为她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第三、萧红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经验洞察历史,审视和表现中国女性的生存状况,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在文学史中。她的创作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萧红还是一位具有先锋精神的作家。她充分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以独特的精神魅力传承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她忠实于自己感觉的前卫姿态,开辟着美学的疆域,为世纪之交的先锋文学及其理论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她对小说文体的思考,是80年代中国小说文体革命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根据。她的艺术实践已成为20世纪汉语写作的典范。

十七、李劼人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的浓郁地方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

1、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四川,取材于四川的人和事,置身于四川的人文地理,因而主要人物都具有四川人的精、气、神、韵、味。

2、对四川的民风、民俗、民风作了细致的描绘。赶庙会、耍龙灯等习俗,袍哥社会神秘的情状,四川人特有的饮食起居、婚丧嫁娶等生活方式以及地方特产等,都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展现,描绘出一幅四川城镇的“清明上河图”。

3、小说的叙事手法吸取并改造了四川民间“摆龙门阵”的技法,其主要特征是以故事讲述为主,在不破坏叙述脉络的清晰可辨、有条有理的前提下,同时又包含若干自由穿插的叙述手段,将故事向着前后左右方向扩展开来,以丰富读者的见闻。

4、大量运用四川方言土语,用大众语写出了传世经典之作。

十八、怎样认识艾青诗集《北方》的忧郁色彩?

1、从某种意义上讲,艾青的忧郁是与生俱来的。农民的忧郁与伤感

是童年的铺垫,而青年的忧郁已是一种气质的形成,与生命同体。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代表的早期诗作中就隐现着忧郁的情怀,而抗战爆发后的中国社会现实,加剧了他的忧郁。个人的坎坷命运与民族的屈辱加深了他情感中的忧郁与孤独,由此形成了艾青式的忧郁情结,在其诗歌创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2、艾青早期诗歌的忧郁,带有青春期的特点。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距离、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的需要之间也有不和谐之处,青春期又是生命力奔突不已的时期,旺盛的力量和敏感的心灵在与现实环境的碰撞中,更容易产生失落感、受挫感,忧郁也更容易凸显出来。

3、艾青所表现的生活的忧郁,并不是悲观绝望、阴暗消沉的情绪流露,而是他对自己主体意识的坚守,是他对战争背景下个体生命的关注,是一种时代抒情中的个人抒情。

4、艾青的忧郁主要还是源于他对现实的深切关注,源于他对饱受苦难的土地的深厚情爱,它所体现的是诗人关怀现实的精神,直面现实的勇气。他不伪饰也不回避苦难,不愿曲意表现生活的“快意”,而是真实地表达发自自己心底的声音。他对主观的强调恰恰是他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坚持。

十九、冯至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冯至在诗歌上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体验的深切和表现的独特。

所谓体验,就是用生命去经历和感受。冯至的体验之所以深切,一方面是他有很好的直接感受能力、领悟能力,他的素质倾向于体验,更

适合体验,他的艺术气质与体验相通;另一方面,他的体验又具有时代性、普遍性、共性。他不仅体验个人,而且体验时代;他不仅使生命陶醉于事件之中,还使生命陶醉于理性思考中,从而体验智慧和理性,体验生存的意义。

冯至艺术表现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他把“观看”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他怀着纯洁的爱,虚心观看、静听和分担宇宙万物;他脱去被观察对象身上的文化衣裳,使其回到赤裸的亦即原初与本真的状态,并用去掉有色的文化眼镜的原始眼睛来观看,发现一些不曾被人注意到的东西,表现在诗作里。冯至艺术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表明某种思想如何影响了生活,又如何拥有这种思想的人的感情”,也就是把思想融入生活、感情,写出在体验中形成的感觉和认识。

二十、赵树理的新评书体小说有哪些特点?

第一、注重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曲折生动。赵树理的作品没有大段的客观的景物描写,也很少有大段的人物心理活动的铺叙,而是把情节的推进节奏、人物的动作性和故事氛围的营造摆在首位,注重故事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注重作品的戏剧化场景和人物的相互观察、相互品评。作品主线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线索容易把握,符合农民听故事的习惯。

第二、在小说语言上,充分注意到“讲”和“听”的需要。赵树理尽量采用农民的口头语言,语句短小精悍,语法简明,一目了然,同时又避免平直浅露,注意叙述语言内涵的丰富性,将更多的现实和情感

内容注入其中,使其作品语言成为一种富有表现力、极富美学情致的艺术化语言。

第三、赵树理的作品在处理人物形象与故事进展的关系上具有独特的方式。他的许多小说并不以人物形象塑造为重心,并不特别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而是把故事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追求事件的有头有尾,曲折有致。

第四、赵树理的小说具有严谨而深入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家充分意识到并揭示了根据地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重困难。他用作品表明,推进乡村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阻力,既来自那些盘根错节的传统的农村封建势力中,也来自那些贫穷、保守和愚昧的农民,也来自那些徒有革命热情却不熟悉乡村实情、对乡村状况判断和决策失误的干部。那些掌握权力后腐化变质的农民、农村中浑水摸鱼的流氓无产者也引起了作家的警觉。

二十一、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的性格有怎样的变化?怎样认识这种变化?

1、曹七巧出身市井之家,嫁入豪门贵胄的姜府,处处显得突兀,在家中受到众人的鄙视。但她性格精明要强,粗俗恶辣,口无遮拦,且喜欢挑拨是非。

2、情欲和金钱的纠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曹七巧的心理变态。曹七

巧心高气盛,却嫁给了一个残疾丈夫,其心理和情欲受到极度压抑。感情没有着落,日积月累的压抑促使她把欲望转移到财产上。她紧紧抓住用自己生命换来的金钱,处处提防,对任何人都不信任。

3、姜季泽利用曹七巧对自己的感情,图谋她的产业。在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里,七巧的真情流露换来的却是残酷的伤害。这致命一击彻底摧毁了七巧对他人的信任,此后她便与外面的世界彻底隔离,陷入彻底的变态。

4、彻底变态后的曹七巧不仅把感情完全寄托在金钱上,而且由于自己受到的伤害而对至亲骨肉施展疯狂的虐待和报复,控制、折磨儿子、女儿、儿媳,处心积虑地破坏他们的爱情和幸福。

5、曹七巧性格彻底变异的过程,便是“人变为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自己的心理要负一半责任,那个没落的自成一体的阴暗世界也要负一半责任。常年受人歧视、压抑,情欲上的不能满足,家庭内部的明争暗斗,没落大家庭的尔虞我诈,在人间得不到任何安慰,所有这些都使得七巧把那些阴暗因素压抑到自己的内心中去。这种压抑甚至深入到潜意识中,所释放出来的只有最自私的霸占欲和疯狂的报复心理。

二十二、穆旦的诗歌创作有哪些文学史价值?

第一,在体验人生苦难、表现生存痛苦、思索生命意义的诗歌创作中,穆旦真正接通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潮流,抵达了20世纪的最前沿。

他诗歌题材的新异性和处理题材的深刻性至少在好几代中国诗人那里都是不曾有过的。现代社会的喜怒哀乐,生命本体的矛盾困惑被丰富地呈现出来,获得了全面而深刻的表现。

第二,穆旦对于苦难的所有表达都建立在对中国现代人特殊遭遇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虽然他自觉地接通了与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的联系,却没有重复和模仿西方现代诗歌的具体内容。在穆旦诸多“形而上”追问的背后,我们都不难找到某种现实生存困境的解释:或是战争对中国知识分子稳定生活的破坏,或是体制化的社会对青年理想的毁灭,或者是个人感情世界的某种危机。

第三,在诗歌艺术上,穆旦成功地探索了以严密逻辑蕴含诗意的新的汉语抒情方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诗歌抒情方式的现代变革。他的诗歌大量引入现代事物、白话口语,大量采用内心直白、抽象而直接的理理智化抒情等手法;此外还广泛使用一系列逻辑意义明确的连词、介词、副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诗歌超越逻辑与语法的意会传统。

二十三、为什么说钱钟书的《围城》中“围城”主题体现了一种深邃的现代悲剧感?

1、围城处境——现实的。围城这一比喻是对几乎所有人所面临的的一种普遍的现实处境的形象概括。《围城》通过主人公方鸿渐与孙柔嘉携手共进婚姻的“围城”,到最后不得不冲出这“围城”,形象而真切地表现了这一主题,并将其扩展到人生万事。

2、围城心境——心理的。在《围城》中,方鸿渐与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孙小姐等一一疏离。在三闾大学,人与人的关系更像刺猬,只好保持彼此的距离。人们相互敷衍、猜疑、戒备,生怕对方揭露自己的隐私,这使方鸿渐等人感到极度的孤独。小说中的爱情婚姻关系也主要表现为隔膜、冲突与厌弃,这是人的冲突的极致,造成了人的永恒悲剧。

3、围城困境——哲学的。《围城》不是单纯的世态讽刺小说或婚恋小说,而是将人生提高到形而上高度、探讨存在哲学和生命形态的作品。方鸿渐、赵辛楣所追求的理想爱情仿佛是太虚幻境,往往是想要的不来,不想要的偏来,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可怜的“寻梦”过程。作品蕴涵着现代文学少有的人生悲剧感,也表明人的精神危机与困境是人自身难以超越的。然而悲剧并不等于悲观。悲剧感是健康而深刻的,它比盲目而肤浅的乐观强得多。

二十四、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有什么样的风格特征?

1、《雅舍小品》注重探索“永恒的”、“常态的”人性。这类小品多描写琐细的生活现象,很少能够一瞥时代的面影,处处显示的是作者幽默冲淡、怡然自得的情趣,甚至有一种文学贵族式的优越感溢于言外。其实,这些小品在描绘世态人相时也包含了作者对民族传统症结的反思和内省,也有对国难中暴露的政治弊端的讽刺。作者恬淡、闲适的人性体味并未脱离乱世的现实,也包含着某种认真的理想追求。

2、《雅舍小品》引经据典,宏议博论,取材于古今中外,穿插趣事俚

语,显示出雍容大度的特色,却并没有掉书袋之嫌。这不仅得力于作者深厚的中外文化修养,种种引用妥帖精当,更因为作者以平和质朴、达观向上、不失赤子之心的人品襟怀来审视、决定知识材料的取舍,将材料重新锤炼成一个艺术整体。

3、《雅舍小品》的谋篇布局体现了一种源于中国古典文学的雅洁古朴的意境。开篇直切文题,开宗明义,有言约义丰的效果;展开部分援引事例,穿插谈笑,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构成种种较为深广的历史空间和知识空间,但种种引用也都删繁就简,明快扼要;结尾或戛然而止,或拓出新境,都有较为深远的回味,使人读之不觉终卷。

4、《雅舍小品》的文字简洁亲切,幽默睿智,恬淡平和,也体现出雅致的艺术韵味。其亲切、风趣、朗朗上口,显然受益于北京方言,雅健、典丽的语言质感则源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西语中的幽默、大度、思辨性,也在作品中得到发挥。融三体于一炉,《雅舍小品》兼具雅俗韵味。

二十五、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有哪些写作特点?

第一、自传体性质。作品包含着作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战斗、体验和心情,很少夸张、虚构的成分。许多作品中的人物都可以相应地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原型。这类小说可称为原型现实主义小说。当然作品中的人和事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加工,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判断,因而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 .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 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 , 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 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 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 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 说. 发轫之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 . 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 , 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 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 , 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 , 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 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 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 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 三大特点:( 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话语的颠覆与反抗. ( 2)形式的前卫性, 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 3)形态的多样性, 即现代派小说(余华、残雪)、后现代主义小说(马原)、解构主义小说(王朔)、新历史主义小说(苏童)等. 4 、女性主义小说:指8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 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 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 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朦胧诗:崛起于70 年代末期、 80 年代初期 , 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 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 气闷的“朦胧”》, 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 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 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7、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 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 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 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 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所谓寻根 , 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 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 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 走向文化视角 . 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 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8、新写实小说:指(1)80 年代后期开始出现、( 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 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二、知识点: 反思小说: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 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 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 1 )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 )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 头骗走或抢走.3 )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 )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 年 , 终圆造屋梦 .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1、《子夜》中赵伯韬和吴荪甫的艺术形象? 答:《子夜》的中心人物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人物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他在几重挤压的环境下为求生存而形成的性格的多重性,使得形象有多侧面的立体感。 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战败了的英雄形象。为实现他的宏大计划,在他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他的沉着干练、刚愎自用,似乎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振兴带来了希望。 ②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ⅰ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取的是残酷的手段;ⅱ在对待双桥镇的农民暴动的态度上也充分暴露了他的另一面;ⅲ在家庭生活中,他采用的是独断专横的封建家长作风。 ③吴荪甫的性格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运动和革命武装恐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依靠当局实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这种两重性使他处于夹缝中,也决定了其命运必然的悲剧结局。 ④《子夜》刻画了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这一形象艺术的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的深刻思想内涵。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吴荪甫的形象塑造,精确的概括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必然的历史命运。 ①作为吴荪甫的对立面,赵伯韬这个买办资产阶级的形象也塑造得较为成功。他是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并与反动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他淫荡腐朽、性格骄奢。玩弄各式各样的女人,并以此为荣。从中可以看出他带有流氓习性的洋奴精神世界的卑鄙肮脏,那种强烈的私语渴求与满足,正是剥削阶级本性的流露。 2、《子夜》的艺术特点? 答:①《子夜》结构恢弘、严谨。纷繁的社会生活与历史进程的展示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形成了《子夜》内容的诸多头绪,而各条线索合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艺术构架便成为作品的首要的艺术特征。经纬交汇地建成了《子夜》这部作品的“网状结构”。 ②茅盾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作家。茅盾在《子夜》中有意识的学习托尔斯泰,运用“心灵辩证法”细腻的刻画人物心理。 ③这种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和声音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和谐的交相辉映。 ④《子夜》在描写工人与革命者的形象时显得比较单薄和概念化。 ⑤《子夜》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作家的一些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及其现实主义的成熟。 3、《骆驼祥子》中祥子、虎妞的艺术形象? 答:①祥子是从乡下来北京的人力车夫。他年青健壮,勤劳朴实,坚韧顽强,体面要强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命运相同的穷人。他坚韧顽强,风里雨里地咬牙,饭里茶里地自苦,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他自尊自信,鄙弃一班洋车夫的堕落。这时候的祥子,事业是红火的,形象是可爱的。 ②在小说的展开部分,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祥子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抗争。至此,祥子的形象仍然使人同情,甚至令人起敬,作者抱的也是悲悯的态度。 ③祥子遭受最后的沉重一击后,再也没能站起来。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吃他和他赌他拦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而且讨厌拉车。形容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走肉。 ①虎妞在小说里兼有双重身份:车场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她是剥削者的女儿与被剥削者的妻子。这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两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重点

2、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3、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4.山药蛋派: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创作流派。代表作有赵《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马《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西《赖大嫂》、《宋老大进城》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5.白洋淀诗群:1969年以后,一批北京的中学生先后到河北安县境内的白洋淀地区插队,形成了白洋淀诗派,主要诗人有:芒克、根子、多多等。有芒克《天只》《十月的献诗》根子《白洋淀》等等。他们的诗作现实了对于现实社会秩序,对暴力的批判,生命中迷惑、孤独和痛苦的体验。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束缚,而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的带有现代主义色彩。 6、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7、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8.改革小说:改革小说把目光投入到现实生活领域,在伤痕和反思过后呼唤改革。蒋子龙在这方面尤为突出,连续发表了《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另外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龙种》;张洁《沉重的翅膀》;贾平凹《浮躁》手术与改革小说之列。 9、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10、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部分(1)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部分 (1)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一、什么是“文学现代性问题”?文学现代性的哪些表现体现了其时 代特征? 答案: 文学现代性问题是指现代文学在其构成与表现中,对于时代、社会、 生活、人性等问题的关注与反映。文学现代性的表现形式有: 1. 对于传统观念的批判与否定。 2. 对于现代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关注。 3. 对于人性、人际关系、人的心理等深层次的探讨。 4. 对于文学形式的革新与探索。 二、《狂人日记》作为鲁迅代表作品,其“狂人”形象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指一种抵触和否定传统的思想形态。他 在内心深处对于外界规范和压迫感到无法承受,因此出现了对于传统 道德和观念的反抗。他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同时也宣扬了一种自由、独立、反传统的精神。 三、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对传统观念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围城》可以看作是对于封建传统观念的反抗和拒绝。作品中通过对于“旧爱新嫁”、“门当户对”的批判,表达了对于以门第、财富作为婚姻重要指标的质疑,提出了人的自由和平等的观点。同时作品中也对于传统家庭观念、婚姻观念、教育观念等进行了批判,主张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 四、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了起义军对于困境的坚定信念? 答案: 《七律·长征》通过借景、抒情等手法来表达起义军对于困境的坚定信念。作品中通过对于荆棘丛生的山路、豆蔻年华的战士、恶劣天气的描写,表现了长征的艰苦和困难。但是作品中也表现了起义军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他们信仰“共产”,坚持前进,即使面对无穷无尽的艰险和未知,也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 五、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中,废都的存在有哪些象征意义? 答案: 《废都》中的“废都”象征着一种精神状态和价值观。作品中的废都是指被高速发展过程中无情遗忘和舍弃的城市。作品中废都的形象暗示了当代现实生活中的荒芜和缺乏,“废都”就像人心裂成的伤口,反映出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无情和矛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从政治宣传到个体表达的转变,从大众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变。 2.当代文学的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在文革十年中,文学受到了极大的打压,但仍有少数文学家坚持创作,代表作品有《天龙八部》、《红楼梦》等。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向后现代主义转变,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活着》等。在市场经济中的文学时期,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多元化,代表作品有《檀香刑》、《追风筝的人》等。 四、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1.主要流派:

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等。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后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檀香刑》等;新写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等。 2.代表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天龙八部》、《红楼梦》、《白鹿原》、《活着》、《檀香刑》、《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同阶段的成就和发展方向。 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常以重大政治事件为标志,这种方式暗示了政治和文学的主从关系,这是不正常的。这揭示了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问题,并说明它长期以来仍然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讨论,但这些讨论的目的都是如何更好地为政治服务,而不是关注文学本身的问题。 第一章:1949年至1966年的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胡适). 2.《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周作人). 3.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其作者是(王统照). 4.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这个人物是(祥林嫂). 5.在《沉沦》问世十余年后,有人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这人是(郭沫若). 6.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新潮社). 7.叶绍钧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倪焕之》). 8.文学研究会重要的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来的叶绍钧和俞平伯外,还有冰心,落华生等,落华生是指(许地山). 9.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胡适). 10.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 11.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第一篇文章,作者是(胡适). 12.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诗集是(《尝试集》). 13.《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刘半农). 14.文学研究会丛书中的第一部个人诗集《将来的花园》的作者,文学研究会诗人中最受推崇的诗人是(徐玉诺). 1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冰心). 16.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宗白华). 17."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发问开篇的诗作是(《吹箫人的故事》). 18.30年代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重要代表作家是(何其芳). 19.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有(《屐痕处处》)等. 2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野草》). 21.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梁实秋). 22.受《玩偶之家》影响而创作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是中国话剧史上第一部在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剧作.其作者是(胡适). 23.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 24.田汉1920年创作完成的第一部剧本是(《梵峨嶙和蔷薇》). 25.代表着田汉的创作风格从浪漫主义逐步转向现实主义,也标志着作家创作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作品是创作于1929年的(《名优之死》). 26.洪深在2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是(《赵阎王》). 27.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这位作家和编辑是(巴金).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 及答案 -3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三部分 三、填空题 1.十九世纪末戊戌变法的失败,促进了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梁启超的反思,他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倡导“新小说”,于1902年创办《新小说》杂志。 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3.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此后,他的《药》、《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接连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4.在受到老师们主办《新青年》影响而创办的北京大学学生刊物《新潮》上,出现了一个活跃的作家群,创作出新文学早期的一批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 5.五四时期表现青年男女情感纠葛的小说主要有鲁迅的《伤逝》、庐隐的《海滨故人》、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喀尔美罗姑娘》、张资平的《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 6.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到四十年代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和八十年代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7.创造社初创时期,有两座高峰,一是以《女神》闻名的郭沫若,一是以《沉沦》闻名的郁达夫,他们共同建构了创造社重主观抒情和浪漫主义的特色。 8.1921年6月,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9.1921年7月,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很大影响。 10.郁达夫的小说,开创了现代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系列。

11.30年代前期的叶灵凤,和张资平一样,创作了《时代的姑娘》、《永久的女性》等一批现代言情小说,将新文学与商业化结合在一起,成为海派文学的重要作家。 12.叶绍钧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出版有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13.13.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是新文学史上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成员数量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文学社团。 14.乡土小说,最初得名于鲁迅的命名。 15.同样着力于乡土文学,却走着诗意化道路的废名(原名冯文炳)是“浅草社”成员。 16.1917年2月,《新青年》第2卷第6号上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这被视为新诗的起点。 17.如果说,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开端,那么,郭沫若的《女神》则是自觉实践并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标志。 18.冯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19.宗白华写作小诗的直接渊源是冰心的影响。 20.冯至的第一部诗集是《昨日之歌》。 21.1926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创办《诗镌》专栏,请闻一多任主编,开始新月社的新诗创作和理论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青年诗人,形成早期新月诗派。22.1931年《新月诗选》(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新月诗派的一个总结。 23.闻一多是“前期新月诗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192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 24.徐志摩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

中国现代文学-期末复习参考LX

一、单选题 1)郁达夫反映工人题材的小说是()A.《薄奠》 B.《沉沦》C.《迟桂花》D.《春风沉醉的晚上》 ***参考答案:D 2)秃头是鲁迅小说()中的主人公。A.《在酒 楼上》B.《风波》C.《示众》D.《孤独者》***参考答案:C 3)参考答案:CA.《荷花淀》B.《嘱咐》C.《边 城》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参考答案:A 4)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没有可歌可泣的斗争,所 写的只是一个“吐尽了血痰死去”的平凡人生活 的小说是()A.《丈夫》B.《寒夜》C.《梅 雨之夕》D.《潘先生在难中》***参考答案:B 5)巴金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是()。A.《家》 B.《雾》C.《灭亡》D.《新生》***参考答案: C 6)长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的作者是()。 A.胡也频B.柔石C.李劼人D.茅盾***参考 答案:B 7)张爱玲最擅长的是叙说的故事具有()。A.艳 情性B.喜剧性C.言情性D.家史性***参考 答案:D 8)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B.夭夭 傩送老船夫天保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 顺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参考答案:A 9)我国20年代最大规模的文学社团是()。 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左联”D.新月社 ***参考答案:A 10)从作品整体看,贯穿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情 节发展主线是()。A.虎妞与刘四的矛盾 冲突B.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C.祥子与虎妞 的纠葛D.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参考答案: B 11)罗歪嘴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A.《死水 微澜》B.《山峡中》C.《菱荡》D.《在其香居茶 馆里》***参考答案:A 12)《在其香居茶馆里》塑造的这个“精力充足,对 这世界上任何物事都采取一种毫不在意的态度的 典型男性”是()A.邢么吵吵B.联保主 任方治国C.张三监爷D.黄毛牛肉***参考答 案:A 13)赵树理的小说成名作是()。A.《李家庄的 变迁》B.《李有才板话》C.《邪不压正》D.《小 二黑结婚》***参考答案:D 14)现代作家中,始终称自己是“乡下人”的是 ()。A.赵树理B.沈从文C.王鲁彦D.王 统照***参考答案:B 15)《阿Q正传》的时代背景是()A.从辛 亥革命到“五四”B.从“五四”到“五卅”C.从 “五卅”到大革命D.从大革命到“九·一八” ***参考答案:A 16)何彬这个人物出自冰心小说()。A.《两个 家庭》B.《斯人独憔悴》C.《去国》D.《超人》 ***参考答案:D 17)在《家》的高家三代人中,第二代克字辈属于 ()。A.第三代觉字辈反抗、斗争的主要 对象B.迂腐的卫道士、荒淫的纨绔子弟C.封建 家庭的家长D.封建大家庭的孝子贤孙***参考 答案:B 18)小说集《霜痕》的作者是()。A.凌叔华B.王 统照C.张爱玲D.废名***参考答案:B 19)下列属于茅盾《子夜》中的一组人物是() A.吴荪甫赵伯韬屠维岳四凤B.赵伯韬屠维 岳周朴园吴老太爷C.吴荪甫屠维岳吴老太 爷鲁贵D.吴荪甫屠维岳赵伯韬冯云卿*** 参考答案:D 20)下列诗歌中,属于爱情诗的是()。A.《蛇》 B.《寻梦者》C.《静夜》D.《发现》***参考 答案:A 21)下列属于“七月”派的一组诗人是()。A.绿 原、阿垅、牛汉B.彭燕郊、曾卓、辛笛C.辛笛、 杜运燮、绿原D.陈敬容、阿垅、牛汉***参考 答案:A 22)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A.徐志摩B.闻一多C.李金发D.冯至***参 考答案:D 23)《发现》采用的艺术手法有比喻和()。A.征 询B.排比C.象征D.通感***参考答案:A 24)下列属于“九叶诗人”代表的是()。A.穆 旦、陈静容B.徐志摩、辛迪C.闻一多、卞之琳 D.殷夫、阿垅***参考答案:A 25)殷夫的《我们》是一首()。A.抒情诗B.叙 事诗C.政治鼓动诗D.散文诗***参考答案: C 26)朱自清是“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 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 指的是( )。A.《凤凰涅槃》B.《死水》C.《晚 祷》D.《弃妇》***参考答案:B 27)用陈旧的题材写出新的、给人以强烈感受的“春 之歌”的是:()。A.臧克家的《春鸟》B.林 庚的《春天的心》C.穆旦的《春》D.冰心的《春 水》***参考答案:C 28)冰心的小诗创造的一种意境是()。A.恬静 和美B.气势雄浑C.素雅清丽D.清淡苦涩*** 参考答案:A 29)艾青的诗歌《手推车》所写的地域是()。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松花江流域D.西 北沙漠***参考答案:A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复习课程

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会刊为《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重要刊物有《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办有《语丝》周刊。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期末 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一、小说 鲁迅 开中国现代文学短篇小说先河,开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先河。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阿Q正传》--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收于《呐喊》。辛亥革命时期落后、不觉醒的下层农民形象。 《伤逝》--鲁迅唯一一篇爱情小说。封建制度的反抗者和破坏者。男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①封建社会的阻挠和压制;②主人公思想的局限和性格缺陷(子君;不思进取;涓生;软弱、自私。--反抗不彻底。 艺术特色:①浓郁的抒情色彩,诗一般的语言。(长定语,慢节奏,排比,顶真;②细腻的细节描写(动作神志、精神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有鲁迅爱情观的渗入,反思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如何获得个人幸福。 叶绍均 改名秉臣,后改名叶圣陶(圣人陶钧万物 1921年,和郑振铎、茅盾创建文学研究会,创作态度是现实主义的,主题”为人生“。 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童话集《稻草人》 长篇小说《倪焕之》(知识分子的成长史和心灵变迁史:奋斗-追求-幻灭-觉悟现代文学史上的刚鼎之作。

散文集《脚步集》 《潘先生在难中》 内容及背景:战乱中伪君子的灰色逃难之旅,以江浙军阀战乱为背景,表现了当时的小知识分子是如何保身,突出了潘先生自私、虚伪的伪君子形象。 艺术特色:①细腻的心理描摹;②通过细节和动作来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挤火车,二喊黄包车。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潘先生人物形象分析: 小知识分子、伪君子、自私、虚伪、处事圆滑、精于钻营、苟且偷生。 ①精于算计②苟且偷生③自私 作者对其“怒其阿谀,哀其无奈” 郁达夫 原名郁文,字达夫。1921年,与郭沫若、张资平等成立”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类似浪漫主义。 《沉沦》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小说带有”自叙传“色彩,是一种率真、直放的表现。 创作背景:①个人生活及心理的压抑,性的苦闷,对国家懦弱的一种悲哀。②时代特征:五四后人的觉醒催化性的觉醒,压抑得不到爆发,从而选择用创作来暴露个人苦闷。③日本”私小说“的影响,英国感伤主义的文学思潮--用文字、艺术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感伤,波及到日本,产生”私小说“。 私小说:①追求作家生活与作品的合一性,强调再现作家生活经历; ②内心直露的描写;

现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在20世纪中国社会痛苦焦虑、忧患不断的历史进程中,贯穿着一个“走向现代化”的总主题。这必然会深刻影响到“中国现代文学”(1919~1949)的基本面貌和走势,赋予它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性格。 ◆最初力倡文学现代化的,是陈独秀和胡适。把文学启蒙思潮中的“现代化”内涵继续扩充并极大地深化了的,是鲁迅和周作人。 ◆文学研究会 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 1、 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鲁迅的三个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以“立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思考,是鲁迅其别与其他思想家的极其重要所在 ◆鲁迅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深刻自觉。 ◆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鲁迅出现的意义) 1、他卓越而不间断的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多种崭新样式,并使其一一趋于成熟。(小说《呐喊》《故事新编》、杂文《坟》第一本杂文集、随感录、散文《野草》《朝花夕拾》) 2、鲁迅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现实的战斗精神和现实的反抗意识的优秀传统。从文学的语境中发出生存的战叫,从根本意义上反抗人类的生存困境。 3、鲁迅热情呼唤现代化的同时,从一开始就保持了对现代化的疑虑和警戒,意识到现代化可能在中国产生的各种假象、变体和负面效应,这种充满辩证的深刻思想,在五四以后漫长的岁月中,被历史实践一再证明其精辟的预见性和对中国现代化道路久远的指导性。 ◆《怀旧》是中国现代小说卓越的先驱,1918年《狂人日记》则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篇成功的白话小说,中国文学由此真正跨入了现代化。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1918年5月发表于《新青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阿Q正传》,最早被介绍到世界上的中国现代小说。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巨大悲悯与严正态度描写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第一人 ◆鲁迅的叙事方式(鲁迅小说怎样呈现出成熟的态势) 1、很少进行背景描写,着重人物塑造,直接刻画灵魂特点。如《故乡》中的豆腐西施 2、鲁迅些人主要是用白描手法。比如《故乡》中对中年闰土再见儿时玩伴是全市幼年灵性的描写。 3、语言丰富而精炼,叙述语言俭省、准确、不苟,创造性的运用综合叙述话语、戏剧性人物对话、散文、诗的语言要素及修辞手段进行小说创作。 4、博采西方文学的艺术经验,丰富其小说的表现手法。如感觉、梦境、幻觉、下意识、无意识和变态心理等心理描写主要来自西方文学。 5、鲁迅小说赋予象征和隐喻,象征与具体描写内容密合无间贴切自然,增加了反讽效果,深化了小说命意。如:“狂人”、“药”。 ◆《故事新编》是中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将鲁迅作品风格发挥到极致的作品是《野草》。 ◆散文诗就是散文与诗的结合,即保持散文的骨络,适当吸收诗歌在语言运用和意象创作上的手法,既有散文的从容、畅达,有优势的深邃、凝练。新文学很早就有散文诗的自觉,但将这种文学形式推向极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1 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聂海华》和《官场的出现》、《二十年来的奇遇》和《老残 游记》。2.李伯元、吴建仁、刘娥、曾璞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作者,包括官场的出现、 近20年所见怪事的现状、老年残疾人的游历和恶海之花 3.《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俞平伯、杨振声、叶绍 钧等。4.以鲁迅为领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和彭家煌、许杰、 蹇先艾等5.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主要有爱姑、七斤一家和阿q、闰土、祥林嫂 6.鲁迅写了一系列小说,表达了农民的苦难、无知和沉默。其中主要有《暴风雨》、《阿Q正传》和《故乡》 7.在《新青年》同人中,有“留日”经历的有李大钊、钱玄同和陈独秀、鲁迅、周 作人8.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胡适 9.《人文文学》的作者是周作人,他在五四时期以倡导“人文文学”和“平民文学” 而闻名。10.小说《湖边的孩子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讲述了孩子们的 视觉和经历。作者是王通照11。体力劳动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毁掉她。她的精神支柱是地狱是否存在,死后是否会被两个男人用大锯子锯,再婚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祖先崇拜和 祝福。这个角色是祥林姐姐 12.在《沉沦》问世十余年后,有人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 背甲里面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 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这人是郭沫若 20世纪30年代中期,郁达夫迁居杭州,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巅峰。除了大福的旅行,他还到处画木屐印。) 14.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新潮社15.叶绍钧唯一的一 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28年的《倪焕之》16.文学研究会重要的小说家,除由新潮社而 来的叶绍钧和俞平伯外,还有冰心、落华生等,其中,落华生是指许地山 17.被誉为“中国新诗第一人”的胡适是诗歌界的第一个捣乱者 18.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19.被闻一多先生赞誉为“擂鼓诗人”和“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田间20.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诗集是《女神》21.《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 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刘半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青春之歌》:这是一部属于成长小说流派的作品,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作者为杨沫;小说以1931年9·18事变到1935年12·9运动之间的社会政治风云为背景,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通过她与三个代表当时不同阶层的男性情感发展,即与余永泽的“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与卢嘉川的“英雄救美”式的爱情、与江华的“政治化”的爱情,展现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林道静的成长道路,表明一个道理: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和阶段解放的崇高事业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以女性作家的丰富细腻的抒情笔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其关注女性的视野角度也让这部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地位。 2、《百合花》:茹志娟的成名之作,小说写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我军前线包扎所的一个故事,通过新婚少妇毅然献出唯一嫁妆为英勇牺牲的小通讯员铺在棺底和盖在身上的情节,表现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圣洁高尚的人际关系,讴歌了军民之间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真挚感情,也歌颂了解放战争的正义性,解释解放战争必胜的根本原因;小说风格清新、俊逸,用女性独特的写作视角,展现了平凡的人性美,小说结构细致严密,有节奏感,前呼后应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3、《茶馆》:作者:老舍,是“人民艺术家”和“文艺界的劳动模范”;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戏剧运用侧面透露的表现方法,以北京裕泰茶馆为典型环境,以茶馆的变迁和一些小人物悲剧命运来表现时代的主题;戏剧采用了人物展览式的结构,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4、伤痕文学:直接起因于揭露文革的灾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描写精神世界的荒芜、畸形,心灵情感压抑残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被破坏的文学作品。伤痕文学走出了文革的假大空颂歌模式,直面血泪人生。蓬勃发展时间为1978-1980年间。代表有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5、寻根文学:80年代中期,以贾平凹的《商州初录》、韩少功的《爸爸爸》等作品发表为标志,出现了一个追求民族文化传统、探索文化心理的“寻根文学”热潮,他们尝试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抽象、暗示。 6、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直至今天,拉丁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还盛行神灵崇拜,相信神话传说,并习惯于用神话知识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因此,几乎所有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都出现过鬼怪、巫术、神奇人物和超自然现象,都带有印第安神话传说和土著传统观念的奇异、神秘、怪诞的色彩;魔幻现实主义的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就是运用想象和幻想的手法将现实表现出来。 7、先锋小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又被称作“实验小说”;先锋小说具有实验性,特点有:文化上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消解;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先锋小说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其代表作家有洪峰苏童余华等人,代表作品有马原《冈底斯的诱惑》等。 8、新写实小说:80年代后期,文坛上出现了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其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回归生活“原生态”:主人公都是凡俗小人物(取消了典型性格),戏剧性情节转换为琐碎的生活流程,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境界,语言平实朴素;“零度情感”的叙述:叙述主体隐匿或缺席的叙述方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只将生活原本的状态呈现出来,让读者真诚直面现实,直面本态人生。代表作家池莉、方方、刘恒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1、文学是人学 “人的观念”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构成有怎样的关系? 人的观念是人对自我的认识,包括人的本质、人性、个人、个性、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地位,人的未来与发展等。 “人的观念”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现代文学的发展促使人的观念不断走向自由。"人的观念"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体系的构建,起步,发展,完善,两者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即在现代文化发展推动人的观念的进步的同时,人的观念也促使着中国现代文化不断发展,中国当现代文学发展的动力与内涵,就是对“人”的现代性的发现。 2、鲁迅小说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阿Q正传》揭露国民性的力作。“精神胜利法”:自轻自贱、自欺自慰、怕强凌弱。国民劣根性--“私欲中心”的人格系统及其生存方式。 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2] 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狂人日记》象征主义小说的最初尝试。《狂人日子》试图揭示“吃人”这个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空前宏深的历史认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象征意义的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篇“现代”小说。 《呐喊》和《彷徨》是现代小说的开创之作。 艺术特色 1、对现代小说形式的锐意探索和大胆创新。 2、鲁迅小说笔墨省净,又能入木三分,写人状物多用“白描”与“画眼睛”法,继承了中国艺术重写意传神的传统。 3、总能找道思想与艺术之间的最佳融合点,其所谓“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二者不可分离,相得益彰。 3、茅盾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 对茅盾的评价:承续了五四以来“为人生”现实主义精神,并在左翼文学革命的前提下,建立起以社会阶级意识和文化心理表现相互融合的史诗模式,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艺术特征: 1、小说结构看,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人物众多,既有伏笔,也有网状结构。 2二、在艺术上,茅盾的小说注重宏大的史诗性的建构。擅长以政治经济的眼光对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和民族历史的总趋势作宏观的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 简答题 一、近十年来,海内外都有人对鲁迅提出批评,甚至否定。这是为什么? 提示:1、鲁迅对传统确实有全盘否定的态度;2、指责者没有历史地看待鲁迅;3、是对过去“神化”鲁迅的反拨;4、文化寻根需要与传统接轨,而鲁迅造成了传统的断裂。 二、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什么?《呐喊》和《彷徨》主要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提示: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可以用“忧愤深广”来概括。 内容:1、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2、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关注改造国民性问题;3、探讨变革时代几代知识分子的道路和命运。 三、为什么说鲁迅“全盘否定传统”也是事实? 提示:1、鲁迅对待传统的确采取了决绝的批判态度,最典型的例子是《狂人日记》和《青年必读书》。2、鲁迅有意用这种逆反式评判警醒人们挣脱思维定势,正视传统中的腐朽成份。 四、作为当代的读者读《女神》这样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的作品,应该怎样读? 提示:三部阅读法: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五、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每个阶段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提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五四时期是“纯文艺活动时期”。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变为“诗人/社会活动家”。3、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官员”,创作多为应制之作。 六、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例,简要说明在阅读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时,怎样才能防止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 提示: 两极阅读现象的含义:文学史读法注重从历史发展的链条中考察作品,确定其特色、价值、影响与地位;非专业读法比较偏重个人的或时行的审美趣味,注重作品本身,不太顾及“历史的链条”。 克服办法:三步阅读法 七、有人认为,茅盾从提倡“为人生”文学起就怀抱着强烈的功利欲求。对此应该怎样看? 提示:1、茅盾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强调文学推动社会改革和思想启蒙的作用,的确有较强的功利色彩;2、茅盾这种功利性的文学主张和他要求小说真实地描写人的情感世界的主张有矛盾。 八、茅盾的《子夜》等“社会剖析小说”与概念化的“革命文学”主要有什么不同? 提示:1、“革命文学”局限于表现革命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的斗争生活,社会剖析小说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2、“革命文学”中的人物有严重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社会剖析小说能塑造出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3、“革命文学”仅仅把文学视为革命的“传声筒”,艺术上较粗糙,社会剖析小说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有较高的艺术质量。 九、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切入口是什么?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老舍的创作拥有大量读者,但为什么评论界一直没有给这位有影响的作家以应有的评价? 提示:1、理解老舍“市民世界”的切入口是“城”与“人”的关系(文化对人性及人伦关系的影响); 2、评论界一直没有给这位有影响的作家以应有的评价的主要原因在于,老舍始终关注“文化”问题,与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社会现实作“阶级剖析”的方法有所不同。 十、《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受过现代教育,为什么还说他也属于“老派市民”系列? 提示:1、虽然祁瑞宣接受过现代教育,但社会结构没变,家族结构没变,他在这样一个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功能也没有变,这就决定了他要去维护旧的生活方式;2、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文化的教育,这种影响也不可能轻易消除。 十一、老舍小说中的“市民世界”主要包括哪几类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