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病人病案讨论
破伤风死人案例

破伤风死人案例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
以下是一些破伤风死人案例:
1. 2002年,一名68岁的男子因踩到生锈的钉子而感染破伤风,最终不幸去世。
2. 2002年,一名76岁的男子因手部受伤而感染破伤风,病情恶化,最终不幸去世。
3. 2013年,一名男子因被狗咬伤而感染破伤风,不幸去世。
4. 2015年,一名男子因被铁钉扎伤而感染破伤风,不幸去世。
这些案例表明,破伤风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
因此,在受伤后应该及时就医,接受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避免感染破伤风。
破伤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般护理
将患者安置在清洁安静的隔离室内,室内进行 严格消毒,室温不宜过高,一般18℃~20℃,湿度 60%左右。避免强光,遵守隔离制度,减少外界刺激, 以免引起抽搐。病房床铺应设有床档、约束带等, 患者不能随意出入病房,以防止意外和交叉感染。 护理工作必须有计划安排,避免不必要的检查,走 路说话要轻,操作应轻柔熟练,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但应避开抽搐期。床边随时准备好气管切开包、喉 镜、开口器、压舌板、舌钳、吸痰器、牙垫及抢救 药品等,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配合抢救。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控制或解除肌 肉痉挛 肌肉痉挛抽搐是破伤风患者的基本症状,喉 痉挛可引起窒息、肺部感染,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故控制和解除肌肉痉挛是抢救破伤风的关键。患者 常因各种诱因而发生抽搐,如伤口疼痛、呼吸道分 泌物、尿胀、外界声光刺激等,应尽量防患于未然, 减少外界刺激,及时去除诱因,控制抽搐。同时对 抽搐情况与生命体征做好监测及记录。注意患者的 呼吸情况,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帮助患者排出唾液 和痰,必要时用吸痰器,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如需 给氧,以经面罩为好。
破伤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自伤口侵入人体并生长
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典
型的临床表现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
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等。其治
疗原则是消除毒素来源,中和体内游离毒素,控制
肌肉痉挛,防治并发症。
。
1、病因
破伤风杆菌为厌氧菌,该菌芽胞抵抗力极强, 在土壤里能存活数十年,耐热及一些化学消毒剂, 但高压蒸气(121℃)10分钟杀灭。芽胞经大小伤口: 如开放性骨折,枪弹伤,动物咬伤、烧伤,铁器扎 伤侵入人体,也可因新生儿脐带污染,产妇分娩不 洁而引起感染。病菌在创面部位繁殖而不进入血液, 它产生的外毒素侵袭运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 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破伤风遍及全世界,但以牧区 多见,各年龄均易感,男性居多。患此病后无持久 性免疫力,可再次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破伤风5例标签:破伤风;申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自2000年5月~2005年4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破伤风5例,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小30岁,最大50岁,平均年龄38岁;均有锈钉或锈铁片刺伤史,伤口较小,伤后12~18 d发病,就诊吋伤口均已愈合。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全部患者均为重症破伤风。
中医辨证分型为风毒人里型,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颜面部呈苦笑状,颈背部肌肉痉挛致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有吞咽困难,同时有阵发性全身肌肉抽搐,每次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患者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外界任何轻微刺激均可引起抽搐发作。
5例患者神志始终清醒,无高热。
2治疗方法2.1 一般治疗单间隔离,环境尽量安静,光线宜暗,防止声光刺激。
给高热量高营养饮食。
本组患者伤口已愈合,不需清创,加强护理,及时吸痰。
2.2 西医治疗2.2.1 破伤风抗毒血清的应用TAT 5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 mL静脉滴注,以后每日3万单位静脉滴注,直至症状好转(用前必须皮试)。
或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000~6000单位肌注1次,即可代替破伤风抗毒素。
2.2.2 控制解除肌肉强直性痉挛给予安定,杜冷丁等肌注,抽搐重者,用氯丙嗪5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缓慢静滴,每日2次。
2.2.3 抗生素应用青霉素G 800~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前皮试)。
甲硝唑注射液1g,静脉滴注,每日1次。
2.2.4 全身支持疗法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
2.3 中医药治疗5例患者中医分型均为风毒入里型。
治法:平肝熄风,熄风疏表,解毒镇痉。
方药: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天麻12 g,全蝎5 g(焙黄研末吞服),胆南星12 g,白附子8 g,蜈蚣2条(焙黄研末吞服),防风12 g,蝉蜕8 g,羌活8 g,僵蚕12 s,蝉蜕8 g,朱砂5 g(冲服),白芍25 g,生甘草6 g。
家庭病房伤口病历讨论

家庭病房伤口病历讨论摘要:一、引言二、家庭病房伤口病历讨论的重要性1.病历记录的必要性2.家庭病房的特殊性3.伤口护理的复杂性三、如何进行有效的伤口病历讨论1.讨论的主体2.讨论的时机3.讨论的内容4.讨论的结果及应用四、讨论案例分享1.患者基本情况2.伤口状况及治疗过程3.病历讨论过程及结果五、家庭病房伤口病历讨论的启示1.提高护理质量2.促进医护沟通3.提升患者满意度六、总结正文:一、引言在家庭病房中,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医疗服务,使得患者在家庭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康复。
在这个过程中,伤口病历讨论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家庭病房伤口病历讨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讨论。
二、家庭病房伤口病历讨论的重要性1.病历记录的必要性伤口病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伤口状况的详细记录,包括伤口大小、形状、颜色、深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家庭病房的特殊性家庭病房的患者大部分年龄较大,慢性病发病率高,伤口护理需求量大。
而且,家庭病房环境相对宽松,医护人员难以实时观察患者的伤口状况。
因此,伤口病历讨论更显重要。
3.伤口护理的复杂性伤口护理涉及多种因素,如伤口感染、愈合过程、患者身体状况等。
通过伤口病历讨论,医护人员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伤口病历讨论1.讨论的主体家庭病房伤口病历讨论的主体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伤口护理知识和经验,患者及家属要积极参与,共同商讨最合适的护理方案。
2.讨论的时机伤口病历讨论应在患者伤口发生变化、治疗方案调整、患者出现并发症等关键时期进行。
此外,定期进行讨论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3.讨论的内容伤口病历讨论应涵盖伤口状况、治疗进展、护理措施、患者身体状况等方面。
讨论时要充分交流患者的病情、治疗计划、护理方法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4.讨论的结果及应用讨论结束后,医护人员应根据讨论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精选5篇)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精选5篇)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关键词】破伤风;临床察看;护理一、前言破伤风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肢体损害类的症状,必须要适时的诊断,适时的进行治疗和护理,这样才略够尽量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渡过不安全期。
二、临床资料12例均有外伤史,伤后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男8例,女4例,旧法接生新生儿6天1例。
20—40岁9例,40—60岁3例。
中型8例,重型4例。
伤口感染者3例,伤口自愈9例。
三、临床表现潜匿期最短6天,最长2^—3个月,平均15天。
每天抽搐发作数十次,连续时间5分钟者3例,10分钟者9例。
张口困难,颈强直,腰酸痛,大汗发作性抽搐5例。
表现为苦笑面容、张口困难、颈强直、头晕、发作性抽搐、全身肌肉猛烈收缩、大汗、面部青紫等症状。
四、护理方法1、一般护理将病人安排于单人暗室,并紧靠治疗室,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躲避声光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对流,室内温度维持在22~26℃、湿度50%~60%。
每天用消毒液抹拭物体表面并紫外线消毒1次,定时消毒病房,严格消毒与病人接触的物品、用具、医疗器械,最好使用一次性物品,拒绝家属与亲友探望;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干燥,加强会的皮肤护理,皮肤皱折处扑爽身粉保持干燥可躲避皮肤的感染。
2、保持呼吸道通畅护士必须娴熟、正确吸痰,注意无菌原则,恰本地调整负压吸引器,将刺激削减到最小程度,吸痰时间每次不应超出10秒。
动作轻柔,手法标准,如痰液黏稠,可先行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人生理盐水。
使痰液稀释后吸出,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吸痰管粗细、软硬度应适当,吸痰管插入深度以病人显现咳嗽反射或碰到阻力后向上提取1cm为准,予以负压吸引,且边吸边提取、旋转;吸痰导管和吸痰杯应每次更换、消毒,吸痰器要定期消毒,躲避交叉感染。
翻身拍背于每次冷静药物使用后进行,利于痰液引流,有时可缓解因痰液堵塞导致的全身紫绀,但拍背的力度应适度。
3、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依据病人的静脉情况分别选用20号或22号套管针,留置套管针的部位分别选用左/右前臂阔别关节外,置管操作由固定的护士专门负责。
1例成人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1例成人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03-20T09:50:09.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陈铭银[导读] 同时注意患者的口腔卫生,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牙齿及粘膜,预防口腔炎、口腔溃疡的发生。
陈铭银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443400)【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19-01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急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为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痉挛毒素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至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与中间联络神经细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递介质,使α-运动神经系统因失去抑制而兴奋性增强,导致随意肌紧张与痉挛;而溶血毒素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坏。
破伤风潜伏期平均为6-12日,亦可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潜伏期越短,预后约差[1]。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破伤风的认识逐渐提高和预防不断加强,成人破伤风在临床已很少见。
我院从2008年3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了一例成人破伤风患者,对其护理成功,现将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摘要患者男,31岁,主因“左小腿刀伤十一天,全身乏力,张口困难三天”于2008年2月3日12:30pm背入病房。
入院时T 37℃ P78次/分R20次/分 Bp130/80mmHg,神志清楚,牙关紧闭,张口困难。
诉十一天前劳动时不慎被柴刀砍伤左小腿,伤口较小,出血少许,自用创可贴外用,未清创及肌注TAT等处理。
体查:双瞳孔正常,后颈部肌肉紧张,四肢活动好,肌力、肌张力不高,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前胫可见一长约1.5cm大的小裂口,较表浅,稍红肿,无分泌物。
辅助检查:WBC 8.4G/L RBC 4.37T/L BPC79G/L K+ 4.4mmol/L Na+ 139mmol/L CL- 99.2mmol/L TCa 2.36mmol/L 诊断为:破伤风。
成人中型破伤风患者3例护理体会

成人中型破伤风患者3例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成人破伤风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3例成人破伤风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3例中型破伤风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均获治愈,对护理满意度达100%。
结论加强成人破伤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做好基础护理、营养供给、气道管理、抽搐护理、伤口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康复锻炼等综合护理措施等可有效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
标签:破伤风;护理破伤风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平均病死率(包括各型及各年齡组)为20~30%,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可高达70%[1,2]。
其发病以新生儿破伤风居多,有关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报道文献较少,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9月,收治典型破伤风3例,现就上述病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2月~2013年9月,我科共收治3例破伤风患者,均有外伤史,受伤部位分别为下颌1例为锈钉刺伤,足部2例,发病时间在外伤后10d以上;入院时均出现面部麻木、间断或频繁出现肌肉痉挛等症状;1.2方法均给予清创、应用头孢类及甲硝唑等抗感染治疗、予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及肠道内营养治疗、镇静解痉采用地西泮、氯丙嗪、异丙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等治疗2护理2.1一般护理2.1.1患者病室环境患者居住单人隔离病房,温度可调度15~20℃,相对温度60~70%[3];床位要求有护栏,床旁备好气切包、抢救车等急救物品2.1.2消毒隔离要防止其播散,医务人员出入须更衣、物品等须作特殊处理或尽量应用一次性物品。
2.1.3生命体征监测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生命体征由专人护理2.2伤口护理伤口未愈合应彻底清创一切坏死组织、异物等。
3例患者1例已痊愈,2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消毒,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换药1次/d。
2.3控制抽搐和痉挛发作对患者使用镇静剂,使用时根据病情调节,交替使用,以使患者保持浅睡状态,刺激后不发生严重痉挛为宜[4]。
ICU9月护理查房: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护理技术研究
针对破伤风病人的特殊护理需求, 研发新的护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护 理效果和病人舒适度。
流行病学研究
对破伤风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 研究,为预防和控制破伤风提供科 学依据。
国际护理实践的借鉴与启示
借鉴先进护理理念
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模 式,如个案管理、全面护理等, 将其应用于破伤风病人的护理实
伤口处理很重要
对于破伤风患者,伤口的处理和清洁非常 重要,可以有效减少感染。
抗生素治疗有效
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破伤风感染的症状和 并发症。
呼吸机支持很关键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呼吸机支持是保证 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05
展望未来与发展趋势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
免疫学研究
研究破伤风毒素与人体免疫系统 的相互作用,为制定更有效的免
加强人才培养
重视护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为破伤风病人的护理提供有力保障。
推动学科发展
积极推动破伤风病人护理学科的发展,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 合,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医学服务。
THANK YOU
患者男,20岁,因铁钉扎伤后未及时处理,导致破伤风感 染死亡。
要点二
案例二
患者女,45岁,因伤口处理不当,且合并症较多,导致治 疗无效死亡。
经验总结与建议
及时诊断是关键
破伤风感染后,早期诊断和隔离是提高治 愈率的关键。
心理疏导不可少
破伤风患者常常伴随着紧张、恐惧等心理 问题,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神经系统并发症
总结词
破伤风患者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肌肉痉挛、抽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