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三中全会时间一览
十八届三中全会

四、十八届三中全会1、十八届三中全会什么时间召开的,主要议题是什么,通过了什么决定?答:2013年11月9日-12日,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在释放什么重要信号?答: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说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4、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答: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答:经济体制改革6、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答: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7、我国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是如何变化的?答: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2018-2019-三中全会小知识-范文模板 (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三中全会小知识召开时间: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12日召开,会期为四天。
本次三中全会是20年来最晚的一次。
参会人员:三中全会出席人员包括中央委员205人,候补委员171人。
文件产生:三中全会一般会发布《决定》和《公报》两个文件。
文件起草时间一般历时半年,政治局常委直接领导。
精神传达:三中全会一般会发布会议公报,这是全会精神的浓缩。
公报中首次出现的一些说法可以让人嗅到大政方针政策变化的蛛丝马迹。
▲公报解读:全面深化改革14项主要任务▲全会公报是高度概括的,背后有很多突破性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8大关注热点,您怎么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要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关键词词频统计(“改革”居首 59次)▲如何读懂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如何学习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公报的11大看点▲三中全会公报要点提示(亮点、要点和新提法)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岁月如烟,流年似锦。
一份烟火,一度春秋。
左手染墨,右手繁华。
只言片语,哪能写得尽五味人生?只道是文字如弦,拔动心的音律。
用文字记录花的芬芳,美妙心的花朵,绽放楚楚动人的姹紫嫣红,在流年深处,让文字的河流浅浅流淌,流过花朵依然芳香的冬夏,流过灯火阑珊处那个我日夜思念的他,流过绚烂如梦的年华,在心底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
这个世界,唯文字可与生命相媲美。
文字,活色生香,生命,踏过茉莉一样的芳香,遇见一份柔情,辗转一念执着;文字,如梦似幻,生命,跨过童话一般的世界,美妙一份梦幻,陶醉一份温馨;文字,五味人生,生命,尝过酸甜苦辣,遥看一席芳华,落满轻舞飞扬的缤纷枝叶,在风景如画的年华,筑起一份坚强与洒脱,如痴如醉,笑看人生。
一不小心,爱上了文字,将它深深地永存于心底;一不小心,跌落文字的温柔乡,让它吻我千百遍;一不小心,跌落在文字的芬芳里,沉醉不知归路;一不小心,跌落在文字的花海里,看不尽的诗词歌赋,享受不尽的唐风宋雨;一不小心,跌落在文字的故事里,入神地听它讲缠绵悱恻的爱情,听它讲如诗如画的家乡风景。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时间:1988年9月26日-10日主要议题:全会同意中央政治局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批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
全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代表中央政治局作的报告。
全会同意中央政治局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批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
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椐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妥地组织实施。
全会还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全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赵紫阳代表中央政治局作的工作报告。
全会同意中央政治局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批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
全会还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对《初步方案》,全会建议国务院在今后5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定地组织实施。
全会确定,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当前我国总的经济形势是好的,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少,突出的是物价上涨幅度过大。
为了创造理顺价格的条件,为了经济建设持续、稳步、协调地发展,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认真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
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在这两方面都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必须同加强和改善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必须同努力增加农副产品、适销的轻纺产品以及能源原材料等方面的有效供给结合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变中国历史的那五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日期是 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 为期 5 天。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举行的日期是 1978 年 11 月 10 日至 12 月 15 日,为期 36 天,中央工作会议举行的时间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7 倍,的确为全会做了充分准备。这样就 能理解 5 天的全会何以能开得那样成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坐标原点,正 是它为中国指明了一个新的航向。
链接
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五天
文 / 于光远
作者简介: 于光远,1915 年生于上海。著名经济学家、政论 家和社会活动家。1948—1975 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 作,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64 年 任国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1975 年以后任国家计划委 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2013 年 9 月 26 日,因病医 治无效去世,享年 98 岁。
一系列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 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而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武器——邓小平理论,也是在这次全会 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出席者和列席者名单
中央工作会议于 1978 年 12 月 15 日散会,18 日就要举 行三中全会。不是中央委员的人要离开京西宾馆。曾涛、胡 绩伟和我等少数几个“非中央委员”留下来了,仍住在原先 的房间没有动。
12 月 15 日是星期五,周末我回家休息了两天。在回家 前我已经知道三中全会的议程,18 日是阅读学习文件和传达 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三位中央领 导人的讲话。议程上当然不会说参加了工作会议的人可以不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初中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编稿老师覃剑一校程文军二校杨雪审核张萍萍十一届三中全会一、真理标准的讨论1. 背景:粉碎“四人帮”后,广大人民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然而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 意义和影响: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破除了个人迷信,推倒了“两个凡是”,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 时间:1978年底。
2. 地点:北京。
3. 内容:(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 影响:(1)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一、平反冤假错案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平反冤案。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1. 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初步实现有法可依局面。
2. 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成为共识。
例题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胜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三大改造的完成C. “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D . 土地改革的完成思路分析:B 、C 、D 三项所反映史实均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而且都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关。
而在1978年,思想理论界进行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答案:A例题2 1980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被恢复名誉的中共党员是( )A. 彭德怀B. 刘少奇C. 邓小平D. 陶铸思路分析: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共产党各种会议的召开时间和内容的规律

共产党各种会议的召开时间和内容的规律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国共产党各种会议的召开时间和内容1.全国代表大会:党的x大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第x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x大”,每五年一次。
举例:1997年十五大,2002年十六大,2007年十七大,2012年十八大。
它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组织机构。
它的主要内容有:1.听取并审议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关决议2.听取并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关决议3.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4.选举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5.决定其他党的重大问题它的召开时间:一般在年号尾数逢2、7的年份的秋季召开,即9月—11月它的实效性: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因此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将制定党的大政方针,并通过全国人大将党的方针转变为国家意志,指导国家建设。
2.中央全会: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就是最高机构了。
中央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全体会议,这就是众所周知的“M届N中全会”了,它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M届中央委员会第N次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
举例: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2007年10月“十六届七中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它的性质:日常机构的年会主要内容:听取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对中央全会确定的主题进行讨论,形成决定、决议或意见、建议,讨论、建议、决定、批准重大问题,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选举和人事调整中央全会每届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七次,现在更加制度化。
一中全会:在党代会闭幕的第二天召开,比如中共十七大于2007年10月21日闭幕,10月22日召开十七届一中全会,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十六大于2002年11月14日闭幕,11月15日召开十六届一中全会。
因此一中全会也是年号尾数逢2或7的年份召开的。
十三届三中全会考点

十三届三中全会考点十三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时间:1988年9月26~30日会议重点:1、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2、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同意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
全会确定,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把1989年和1990年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全会要求,在这两方面都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
清理“三角债”“三角债”一般是指企业之间连环拖欠货款的现象,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的一个阶段性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出现了过热的情况后,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由于市场疲软,产成品积压,企业生产中流动资金不足,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的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991年8月31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会议。
会议指出,“三角债”已成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严重障碍,从根本上解决“三角债”问题已势在必行。
国务院决定把清理“三角债”作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治理经济秩序的突破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的重要论断。
邓小平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早在1975年9月26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他就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夯实基础,挖深教材,培养能力。可用于课堂问题“生 成”类问题)
答:(1)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 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 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策;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2)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 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 “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建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经及 以前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战 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 之路。
(4)中国共产党是善于自我完善,与时俱进,实事求 是的政党。
三、可以提升本课“颜值”的几个问题。
1、十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3)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那一天政法部门会在街头设点接 受市民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媒体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的道路,请你回答出有关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而 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是什么?并说出这两次会议召开的 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复习旧知,联系新知,体现 教师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与展位高度,培养学生对历 史知识的纵向联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三中全会时间一览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
否定“两个凡是”,开展“真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邓小平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
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上来。
(2)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日—30日)
治理和整顿经济秩序。
(4)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14日)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14日)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6)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14日)
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7)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12日)
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
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8)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9日—12日)
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
决定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