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由落体练习题(含详解答案)

高中自由落体练习题(含详解答案)
高中自由落体练习题(含详解答案)

1、取一根长2 m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再系一个,以后每两个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60 cm、84 cm,如图3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

2、

3、

4、5各垫圈( )

图3

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

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

2、为了研究蹦床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大小,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可依据传感器描绘的F—t图象估算出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取10m/s2)

A.1.5m B.1.8m C.5.0m

D.7.2m

3、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m甲∶m乙 = 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2H

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

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

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的大小为

D.甲、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4、小球从靠近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如图中1、2、3和4所示。已知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由此可知小球

A.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B.经过位置3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

C.经过位置4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

D.从位置1到4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

5、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

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归于测长度和时间,以稳

定的氦氖激光的波长为长度标准,用光学干涉的方法测距离,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 、T2和H,可求得g等于

A. B. C. D.

6、在反恐演习中,中国特种兵进行了飞行跳伞表演。某伞兵从静止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在t0时刻打开降落伞,在3 t0时刻以速度v2着地。伞兵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在0 ~ t0时间内加速度不变,在 t0 ~ 3t0 时间内加速度减小

B.降落伞打开后,降落伞和伞兵所受的阻力越来越小

C.在t0 ~ 3t0的时间内,平均速度

D.若第一个伞兵在空中打开降落伞时第二个伞兵立即跳下,则他们在空中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7、救灾人员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跳伞进入灾区救灾,伞打开前可看作是自由

落体运动,开伞后减速下降,最后匀速下落。在整个过程中,下列图像可能符合事

实的是(其中t表示下落的时间、v表示人下落的速度、F表示人受到的合外力、h

表示离地面的高度、E表示人的机械能)

8、2013年6月8日,空降兵某部官兵使用新装备从超低空跳伞成功。若跳伞空降兵在离地面224 m高处,由静止开始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以12.5 m/s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空降兵的安全,要求空降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g取10 m/s2)。则( )

A.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125 m,相当于从2.5 m高处自由落下

B.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125 m,相当于从1.25 m高处自由落下

C.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99 m,相当于从1.25 m高处自由落下

D.空降兵展开伞时离地面高度至少为99 m,相当于从2.5 m高处自由落下

9、如图4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 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 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

图4

A. B. C. D.

10、一条悬链长7.2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12.8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10 m/s2)( )

A.0.3s B.0.54s C.0.7s D.1.2s

11、科技馆里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暗处,顶部有一个不断均匀向下喷射水滴的装置,在频闪光源的照射下,可以看到水滴好像静止在空中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2所示。某同学为计算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了空中相邻三滴水滴间的距离,由此可计算出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为(g取10 m/s2)( )

图2 A.0.01s B.0.02 s C.0.1s D.0.2 s

12、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实验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你用一只手在木尺下部准备握住木尺;同学放开手时,你立即握住木尺,根据木尺下降的高度,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若某次测量中木尺下降了约11 cm,由此可知此次你的反应时间约为( )

图1

A.0.2 s B.0.15 s C.0.1s D.0.05 s

13、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在任意一段时间内,公式都适用

D.在任意一段路程内,公式都适用

14、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B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度大小均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上抛的初速度与B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都是2v

B.两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C.A上升的最大高度与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同

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的同一高度处一定是B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

15、以下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是(g取10 m/s2)( )

图8

1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 m、10 m、15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17、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B.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时间的测量

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18、一物体自距地面高H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此时速度为v,则 ( )

A.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

B.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

C.物体下落时速度为 D.物体下落时速度为

19、某晚,美军在伊拉克进行的军事行动中动用了空降兵,美机在200m高处超低空水平飞行,美兵离开飞机后先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美兵以16.5m/s2的平均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安全要求,美兵

落地的速度不能超过5m/s(g=10m/s2)。伊方地面探照灯每隔10s扫描一次,通过计算判断美兵能否利用探照灯的照射间隔安全着陆。

20、如下图所示,跳伞员从35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才打开伞.设打开伞后以2 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 m/s,求他下降的总时间及自由下落的距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2 cm、36 cm、60 cm、84 cm,满足1∶3∶5∶7的关系,因此时间间隔相等,A项错误,B项正确。垫圈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垫圈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2∶3∶4∶…,C、D项错误。

2、C

【解析】

试题分析:当蹦床的压力为0时,即运动员在空中,当再次出现压力时,说明运动员再次落回蹦床,观察图像,从离开蹦床到落回蹦床,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间最长为为2s,此时上升的高度最高。根据上升下降的对称性,下降的最

长时间为,最大高度,对照选项C对。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

3、D

4、C

5、A

6、C

7、B

8、C 设空降兵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高度为h时速度为v,此时打开伞开始匀减速运动,落地时速度刚好为5 m/s,这种情况空降兵在空中运动时间最短,则有v2=2gh,v t2-v2=2a(H-h)解得h=125 m,v=50 m/s,为使空降兵安全着

地,他展开伞时的高度至少为H-h=224 m-125 m=99 m,选项A、B错误;他以5 m/s的速度着地时,相当于从h′

高处自由落下,由v t2=2gh′,得h′==m=1.25 m,选项D错误,C正确。

9、D 设小球上抛的最高点距A点的距离为h A,距B点的距离为h B,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h A=g()2,h B=

g()2,A、B两点间的距离为h A-h B=,选项D正确。

10、B 设链条的长度为L,经t1链条的下端经过该点,经t2链条的上端经过该点,则h=gt12,h+L=gt22,Δt=t2-t1;解得Δt=0.54 s;选项B正确。

11、C 自上而下第一、二和三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10.00-1.00)×10-2m=9.00×10-2m,x2=(29.00-10.00)×10-2m=19.00×10-2m,根据公式Δx=aT2得x2-x1=gT2,故T== s=0.1 s。

12、B 由h=gt2,可得:t=≈0.15 s,故选B。

13、C

二、多项选择

14、AC

15、BD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选项B正确,A、C错误。由v2=2gx,速度的二次方与位移x成正比,选项D正确。

16、ABC 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 m、

10 m、15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选项A、B、C正确,D错误。

17、BD “斜面实验”中小球运动的加速度较小,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A错误、B正确;斜面倾角增大到90°时,斜面运动外推为自由落体运动,C错误、D正确。

18、BD

解析由于物体自由下落,所以v0=0,

H=gt2

所以h′=g()2=,距地面为H,选项B正确.根据v2=2gH及v′2= 2g·知v′=v,选项D

正确.

三、计算题

19、

20、答案:18.6 s;59 m

解析:设跳伞员自由下落h距离时速度为V

则由题意可知

V2-0=2gh……①

V-V2=2a(350-h)

即42-V2=-4(350-h)……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h=59 m

V=34.4 m/s

又物体自由下落时间为t1== s=3.44 s

打开伞后下落时间t2== s=15.2 s 所以运动员下降的总时间:t=t1+t2=18.6 s

自由落体运动例题及习题

自由落体运动 典型例题: 2 例 1 从离地500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m/s ,求:(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 内的位移、最后1s 内的位移; 解析由h=500m 和运动时间,根据位移公式可直接算出落地时间、第1s 内位移和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最后1s 内的位移是下落总位移和前(n—1)s 下落位移之差. 1 [ 解](1)由h = gt2,得落地时间: 2h 2× 500 t s 10s g 10 (2)第1s 内的位移: 1 2 1 2 h1gt12× 10× 12 5m 1 2 1 2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s 内的位移为: 1 2 1 2 h9 2gt29 2×10×92m 405m 所以最后1s 内的位移为: h10=h-h 9=500m-405m=95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5s ,其位移为 121 h5 2gt' 2× 10×25m 125m 说明根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位移的特点,由第1s 内的位移h1=5m,可直接用比例关系求出最后1s 内的位移,即 h1∶h10=1∶19 ∴ h 10=19h1=19× 5m=95m 同理,若把下落全程的时间分成相等的两段,则每一段内通过的位移之比:

22 ht/2 ∶ht =1 ∶2 =1∶ 4

11 h t/2 h t ×500m 125m 44 例 2 一个物体从H 高处自由落下,经过最后196m所用的时间是4s,求物体下落所用的总时间T 和高度H是多少取g=9.8m/s2,空气阻力不计.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小球的运动示意图(图1)其中t=4s ,h=196m . 解方法 1 根据自由落体公式 式(1)减去式(2),得 h gTt 21gt2, h 1 gt 2 2 gt 1 196 × 9.8×16 2 2 7s, 9.8×4 H 1 gT2 1×9.8×72 m 2401. m. 22 方法 2 利用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的性质由题意得最后4s 内的平均速度为h 196 v m /s 49m / s. t4 因为在匀变速运动中,某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速度,所以下落至最后时的瞬时速度为 v't v 49m /s. 由速度公式得下落至最后2s 的时间H高 2s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题号一、选择 题 二、填空 题 三、实验, 探究题 四、计算 题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1、取一根长2 m 左右的细线,5个铁垫圈和一个金属盘.在线的一端系上第一个垫圈,隔12 cm 再系一个,以后每两个垫圈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6 cm、60 cm、84 cm,如图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线的另一端,让线自由垂下,且第一个垫圈紧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属盘内.松手 后开始计时,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第2、3、4、5各垫 圈 ( ) A.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越来越大 B.落到盘上的声音时间间隔相等 C.依次落到盘上的速率关系为1∶2∶3∶4 D.依次落到盘上的时间关系为1∶(-1)∶(-)∶(2-) 12、在一高度处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到达地面,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 A.它们的重量不等 B.它们的密度不等 C.它们的材料不同 D.它们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不同 13、近年来测重力加速度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所用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 的B点,小球离开B点至又回到B点所用时间为t1,测得t1、t2、h,则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A. B. C. D. 14、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 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B.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C. 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D. 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二、填空题22、自由下落的物体,从H 高处自由下落,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是着地速度的一半时,距地面的高度 为。 23、物体自由下落的总时间是6s,若取g= 10m /s2,则下落的高度是_________m,它在0~2s内下 落的高度是_________m,在2~4s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__m,在4~6s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___m。 24、用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后,又以25m/s的初速度再向上抛出第二个小球,结果两 球在抛出点以上15m处相遇,那么两球抛出的时间相差______________s。 三、实验,探究题 27、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题图乙所示。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取平均值g=8.667 m/s2; 方法B:由取平均值g=8.673m/s2 甲 (1)从实验装置看,操作步骤中释放纸带和接通电源的先后顺序应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数据处理方法看,选择方法__________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 __________(填“系统”或“偶然”)误差。 (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28、(1)小球作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自由落体运动带答案

2013-2014学年度xx学校xx月考卷 一、单选题(注释) 1、汽车遇紧急情况刹车,经1.5 s停止,刹车距离为9 m.若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停止前最后1 s 的位移是( ) A.4.5 m B.4 m C.3 m D.2 m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将汽车的运动看成沿相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刹车距离为x1,汽车 停止前最后1s的位移为x2,则有, 两式联立解得,x2="4m" ,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了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加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B正确;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两者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加速度的大小和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两者的方向也没有必然的关系,AC错误;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仅仅表示速度变化越来越慢,但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小,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加速度与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就越小 B.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答案】A【解析】 试题分析: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加速度越小,速度变化越慢,A正确;速度变化的越大, 即越大,而加速度,速度变化量大,有可能话费的时间比较长,则加速度可能很小,B错误;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恒定不变,而速度方向时时刻刻在变化,C错误;当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时,加速度减小,但是速度在增大,D错误; 考点:考查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4、(12分)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驶来,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内,列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 求∶ (1)火车的加速度a. (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的速度v0大小. 【答案】(1)(2)v0=7.2 m/s 【解析】试题分析:(1)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所以有: △x=aT2(4分) 代入数据可得:(2分) (2)根据公式,可得: x1=v0T+aT2/2 (4分) 代入数据可得:64=v0×10-0.16×102/2 解得:v0=7.2 m/s (2分) 试卷第1页,总8页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典型例题

自由落体运动典型例题 [例1]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m/s2,求: (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 (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分析]由h=500m和运动时间,根据位移公式可直接算出落地时间、第1s内位移和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是下落总位移和前(n—1)s下落位移之差. (2)第1s内的位移: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s内的位移为: 所以最后1s内的位移为: h10=h-h9=500m-405m=95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5s,其位移为 [说明]根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位移的特点,由第1s内的位移h1=5m,可直接用比例关系求出最后1s内的位移,即 h1∶h10=1∶19 ∴ h10=19h1=19×5m=95m 同理,若把下落全程的时间分成相等的两段,则每一段内通过的位移之比: h t/2∶h t=12∶22=1∶4 [例2]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落下,经过最后196m所用的时间是4s,求物体下落H高所用的总时间T和高度H是多少?取g=9.8m/s2,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小球的运动示意图(图1)其中t=4s, h=196m. [解]方法 1 根据自由落体公式 式(1)减去式(2),得

方法2 利用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的性质由题意得最后4s内的平均速度为 因为在匀变速运动中,某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速度,所以下落至最 后2s时的瞬时速度为 由速度公式得下落至最后2s的时间 方法3 利用v-t图象 画出这个物体自由下落的v-t 图,如图2所示.开始下落后经时间(T—t)和T后的速度分别为g(T-t)、 gT. 图线的AB段与t轴间的面积表示在时间t内下落的高度h.。由

高一物理《2.5 自由落体运动》课文练习有答案

2.5 自由落体运动(同步测试) 张成进 江苏徐州睢宁魏集中学 1、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块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 落,则关于两块石块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 B. 轻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 C. 在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两块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相同的位移和相同的 加速度 D. 两块石块在下落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2、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图象正确的是( ) 3、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秒先后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 ) A. 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 B. 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C. 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 D. 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在 t v A t v C t v B D t v

?和平均速 4、自由下落的物体,在任何相邻的单位时间内下落的距离之差h ?在数值上分别等于() 度之差v A.g/2 2g B.g/2 g/4 C.g g D.g 2g 5、一个自由落体落至地面前最后一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全程的一半,求它落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6、有一直升机停在200m高的空中静止不动,有一乘客从窗口由静止每隔1秒释放一个钢球,则钢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钢球间距离相等 B.越靠近地面,相邻钢球的距离越大 C.在落地前,早释放的钢球速度总是比晚释放的钢球的速度大 D.早释放的钢球落地时的速度大 7、为了测出井口到水面的距离,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自由落下,经过2.5S 后听到石块击水的声音,估算井口到水面的距离。考虑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用一定的时间,估算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8、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它在最后1秒的位移是35m,则物体落地速度是多大?下落时间是多少?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经典例题及答案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知识讲解】 自由落体运动 一、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的快慢跟物体的重力无关。 1971年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在月球上让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同时下落,观察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此实验说明:①在月球上无大气层。②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自由落体运动在地球大气层里是一种理想运动,但掌握了这种理想运动的规律,也就为研究实际运动打下了基础。当空气阻力不太大,与重力相比较可以忽略时,实际的落体运动可以近似地当作自由落体运动。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再研究: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伟大贡献,1993年4月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科学家,用精密自动投卸仪把不同材料制成的木球、铝球、塑料球等许多小球从比萨斜塔上44米高处同时投下,用精密电子仪器和摄像机记录,结果发现所有小球同时以同一速度落地。 所以,一般情况下,物体在空气中下落,可以忽略空气的影响,近似地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1、从静止开始下落,初速为零。 2、只受重力,或其它力可忽略不计。(这是一种近似,忽略了次要因素,抓住了主要因素,这是一种理想化研究方法)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伽利略不但巧妙地揭示了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内部矛盾,还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做了许多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 伽利略所处的年代还没有钟表,计时仪器也较差,自由落体运动又很快,伽利略为了研究落体运动,利用当时的实验条件做了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下滑的直线运动(目的是为了“冲淡重力),证明了在阻力很小的情况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用逻辑推理外推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小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他认为这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多么巧妙啊! 正确与否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如图是处理课本中的自由落体纸带运动轨迹。 猜想:自由落体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商南县高级中学蒋宏忠 72630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以及地球上不同地点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规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活和实验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事物规律迁移及应用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渗透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2.加强对控制变量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与规律。 【教学难点】 1.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g=9.8m/s2。 【教学方法】 1.观察法(生活与实验) 2.实验法

3.阅读法 【教学用具】 CAI课件、纸片若干、牛顿管、粉笔(举例用)、书签、直尺(实验用)。 【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与特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 ·自由落体加速度与基本公式。 ●引入(时间约2分钟) 1.文学家们在形容秋天的落叶的时候,常常说:飘零的落叶,却从没有人说飘零的苹果或者飘零的铅球呢? (学生回答:因为苹果下落得比树叶要快) 2.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比落叶下落得快呢? (学生答回:A.因为苹果的质量比树叶的质量大;B.因为苹果和落叶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 3.介绍历史: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经过大量的观察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幻灯片1) 4.过渡: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物体下落是否受到空阻力的影响呢?请同学位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解决这个两问题。(幻灯片2) ●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实验(时间约3分钟)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完美

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 一、 自由落体运功 1、 定义: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注意(1)只在重力作用下 (2)从静止下落 二、 重力加速度 1、 定义: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 ”; 方向: 竖直向下 2、大小:g=9.8 m/2 s 注意:(1)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是相同的;在不同的地点,g 的值略有不同 a.同一海拔高度,纬度越高的地方,g 越大. b.同一纬度,海拔高度越高的地方,g 越小 . (2)一般取g =9.8 m/s 2 ,以题目要求为主。 (3)在不同的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一般不相同. 3 方向:竖直向下 4 实质:是一个初速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三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 (1)大小 : t v gt (2)方向 : 竖直向下 四 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和位移-时间图像 [例1]从离地500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m/s 2 ,求: (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 内的位移、最后1s 内的位移; (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例2]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 【练习】 一、选择题 1.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B.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C.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D.在任何相等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增量为 [ ] A.1m B.5m C.10m D.不能确定 4.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1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C.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5.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平抛运动习题(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3-2014学年度???学校3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A.落地前物体每秒的速度增量总是大小相等,向相同 B.物体落地时间与水平初速度的大小有关 C.物体落地时间随抛出点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D.物体落地水平位移的大小与抛出点的高度无关 2.如图1所示,物体做平抛运动时,描述物体在竖直向上的速度v y(取向下为正)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3.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1s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在空中任时刻4个铁球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B.在空中任时刻4个铁球总是排成一条竖直线,它们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C.地面上人看到每个铁球都作匀速直线运动,飞行员看到每个铁球都作平抛运动D.地面上人看到每个铁球都作平抛运动,飞行员看到每个铁球都作自由落体运动4.对于平抛运动,下列条件可以确定初速度的是(不计阻力,g为已知) A.已知水平位移 B.已知下落高度和水平位移 C.已知下落高度 D.已知合位移 5.若以抛出点为起点,取初速度向为水平位移的正向,则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做

平抛运动物体的水平位移x 的图象是 A B C D 6.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做平抛运动,在第1秒,第2秒,第3秒的位移大小之比可能为 ( ) A .1:2:3 B .1:5:3 C .1:3:7 D .1:3:5 7.在学习抛体运动的规律后,甲、乙两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甲同学在以大小为v 速 度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火车上相对车厢以大小为u 的速度向东水平抛出一小球,已知v >u ,乙同学站在地面上观察到小球的运动轨迹应是图2所示中的那一幅图(图中箭头 表示列车运动的向)( ) 8.从10m 高的塔上以10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个子,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s 2, 子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 ) A .s m /210 B .s m /310 C .20m/s D .30m/s 9.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s 后它的速度向与水平向成45°角,落地时的速度向与水平向 成60°角,则下列说确的是( ) A .初速度为10 m /s B .落地速度15 m /s C .开始抛出时距地面的高度20 m D .水平射程103 m 10.如图所示,一物体自P 点以初速度l0m /s 做平抛运动,恰好垂直打到倾角为45°的斜面上的Q 点(g=10m/s 2)。则PQ 两点间的距离为 ( ) A .5m B .l0m C .55m D .条件不足,无法求解 11.关于物体做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经过时间t 发生的位移向跟t 时刻的速度向相同 B .经过时间t 发生的位移向跟t 时刻的速度向不相同 C .在时间t 发生的速度变化量向跟t 时刻的加速度向相同

自由落体运动【巩固练习A】及答案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落地 2、将自由落体运动分成位移相等的4段,物体通过最后1段位移所用的时间为2.0s,那么物体下落的第l段位移所用时间为 ( ) A.0.5s B.1.7s C.8.0s D.7.5s 3、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m和20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1/2 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 C、下落1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 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 4、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5、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时,在任意相同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 A、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B、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C、大小不同、方向不同 D、大小不同、方向相同 6、物体从距地面某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下落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为t,则物体下落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A B、4t C、2t D、 7、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滴水从8m高的屋檐落下,当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 A、2.0m B、2.5m C、3.0m D、3.5m 8、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水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A、10m B、 20m C、 30m D、 40m 9、一条悬链长7.2 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12.8 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10 m/s2)( )

自由落体运动经典习题

自由落体运动习题课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一样大 C、这个加速度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这个加速度在地球赤道比在地球北极大 2.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沿竖直方向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9.8m/s2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3.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m甲∶m乙 = 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2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 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 2 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的大小为gH D.甲、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 4.把自由落体物体的总位移分成相等的三段,则按由上到下的顺序经过这三段位移所需时间之比是( ) A.1∶3∶5 B.1∶4∶9 C.1∶2∶3 D.1∶(2-1)∶(3-2) 5、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h,则它在第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6.小球自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它落地时的速度与落到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7.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自8 m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多少?(g取10m/s2) 8.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经过一高度为2m的窗户用时0.4s,g取10m/s2.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位置距窗户上檐的高度是多少? 9.一条铁链长5 m,铁链上端悬挂在某一点,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铁链经过悬点正下方25 m处某一点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取g=10 m/s2) 10、一个小物体从楼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一秒内的位移恰为它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g取10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11.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地面125米时打开降落伞,开伞后运动员就以大小为14.3米/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米/秒。 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瞬间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经典例题及答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预习部分:(20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P 41—P 42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一、位移和速度的关系推导 1.射击时,火药在枪简内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我们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子弹的加速度是a=5×l05m /s 2,枪筒长x=0.64m ,请你计算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2.在上一个问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都不涉及,它只是一个中间量。能不能 根据at v v +=0和202 1 at t v x +=,直接得到位移x 与速度v 的关系呢? 二、应用 1.试写出能够求解位移的表达式,并说出已知哪些物理量(v 0、a 、t 、x 和v )时选用哪个表达式? 我的疑惑: 探究部分:(30分钟) 探究点一速度和位移关系 问题1:汽车以加速度a=2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 点时其速度v A =3m/s,经过B 点时速度v 2=15m/s ,则A 、B 之间的位移为多少? 问题2:如图所示,一辆正以8m/s 的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m/s 2 的加速度 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m 时的速度为多少? 探究点二中点位置的瞬时速度 问题1:质点以初速度为v 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末速度为v ,则质点运动过程中,到达位移中点时的速度2/x v 为多大? 探究点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别式 问题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212aT x x x =-=?. 推证:设物体以初速度0v 、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自计时起第一个时间间隔Ts 内的位移1x 为,第二个间隔Ts 内的位移2x 为, 则=-=?12x x x 问题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4m 和64m ,每个时间间隔是2S ,求加速度a 的大小? 探究点四追及问题 问题1:在平直公路上,一辆自行车与汽车在同一点开始同方向运动,然后它们的位移随 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分别计算两车在2s 内和4s 内的位移大小,画物体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好两车在第2s 末和第4s 末的位置。 ②经过多长时间,汽车追上自行车. ③汽车追上自行车时,汽车速度的大小. ④汽车追上自行车过程中,两者最大距离.

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设向上为正方向)( )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gt,其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因取向上为正方向,故只有C对. 答案:C 2.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速度的均匀变化意味着( ) A.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D.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解析:伽利略认为速度的均匀增加意味着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又从数学上推导出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答案: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2∶1 C.2∶1D.4∶1 解析:由v2=2gh知v=2gh,所以v1∶v2=2∶1. 答案:B 4.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 A.等效替代B.实验归纳 C.理想实验D.控制变量 【解题流程】 合理外推 ▏ 斜面实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想实验,C项正确 答案:C 5.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 m/s2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 解析:首先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 m/s2左右,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变小. 答案:A 6.一石块从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当速度达到落地速度的一半时,它的下落距离等于( ) 答案:B 7.两物体在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2,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 A.gt2B.3gt2/8 C.3gt2/4 D.gt2/4

自由落体运动(含答案)

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 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A.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爱因斯坦 【解析】伽利略通过对运动性质和速度均匀变化的猜想与假设,推动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选项A正确.【答案】 A 2、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 A.实验高于一切B.逻辑推理可辨别一切真伪 C.前人的一切论断都值得怀疑D.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答案】D 3、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速度的均匀变化意味着() A.速度与时间成正比B.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D.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解析】伽利略认为速度的均匀增加意味着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又从数学上推导出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答案】AD 4、某位同学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到地上,苹果先着 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苹果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 【解析】当苹果和树叶下落时,都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当阻力远小于重力时可忽略不计,故C和D选项正确.【答案】CD 5、一同学从5楼的窗口处,两只手一高一低同时释放两个铁球,忽略空气的影响,则两球在落 地前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两球间的距离逐渐增大B.下落过程中两球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C.下落过程中两球间的距离逐渐减小D.两球落地时的速度相等 【解析】同时释放的两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情况完全一样,它们之间的高度在落地前就是释放时的距离.【答案】 B

自由落体运动公开课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编写人:李有阳审核人:刘晓梅 一、课程分析 1.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的内容是第二章第5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 2.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 (3)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刚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急需一次真正的实践去更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恰恰适应了学生的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 2.本节课从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历史引入,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对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以期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有全面、清楚的认识。 3.两位科学家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讲课时讲出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样既 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生活实践出发,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初步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并通过对两位科学家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结合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通过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加以训练,让学生初步接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最后,在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后,通过回扣课堂游戏,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加以巩固和提高。 四、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研究并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设计思路:在复习之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引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中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复习不仅能起到之前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在新课当中更好更快的学习。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一些运动规律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些规律。 生:到黑板前写出。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板书】课题: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 (二)新课研究: 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四幅图片他们分别是什么。 生:分别是苹果的掉落,露珠的滑落,雪花的飘落,还有树叶的掉落。 师:我们看到的四幅图片中都有物体的下落那么谁下落的快谁下落的慢呢? 生:苹果下落的快树叶和雪花下落的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苹果重树叶和雪花轻 师:那难道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么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一起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实验1:用重的橡皮和和轻的纸片同时下落发现重的橡皮下落的快。 师: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持有这一观点,在人类还处于懵懂时期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就对这一现象作出研究,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尊敬。但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 实验2:两张相同材质的纸一张大的一张小的,显然小的轻一些,让小的制片团成纸球,让他们同时下落,发现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实验3:用橡皮和轻的纸团同时释放看一看下落快慢程度,发现下落快慢差不多 介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就做过类似的实验,他的观点是物理下落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必然联系。 提出疑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有时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学生回答。。。这些因素最后导致的都是空气阻力的不同。 师:如果我们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同学们猜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实验4:用牛顿管制造出真空状态让轻的羽毛和重的铁片同时下落发现下落快慢是相同的。 得出结论:在物体只受重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物体的快慢应该是相同的,而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典型例题 物理

自由落体运动典型例题物理 自由落体运动典型例题[例1]从离地500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 10m/s ,求:(1)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2)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 内的位移、最后1s 内的位移;(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分析]由h=500m 和运动时间,根据位移公式可直接算出落地时间、第1s 内位移和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最后1s 内的位移是下落总位移和前(n—1)s 下落位移之差.2(2)第1s 内的位移: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s 内的位移为:所以最后1s 内的位移为:h10=h-h9=500m-405m=95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5s,其位移为[说明]根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位移的特点,由第1s 内的位移h1=5m,可直接用比例关系求出最后1s 内的位移,即h1∶h10=1∶19 ∴h10=19h1=19×5m=95m 同理,若把下落全程的时间分成相等的两段,则每一段内通过的位移之比:ht/2∶ht=1 ∶2 =1∶42 2[例2] 一个物体从H 高处自由落下,经过最后196m 所用的时间是4s,求物体下落 2 H 高所用的总时间T 和高度H 是多少?取g=9.8m/s ,空气阻力不计.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小球的运动示意图(图1)其中t=4s,h=196m. [解]方法 1 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式(1)减去式(2),得

方法 2 利用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的性质由题意得最后4s 内的平均速度为因为在匀变速运动中,某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速度,所以下落至最后2s 时的瞬时速度为由速度公式得下落至最后2s 的时间方法 3 利用v-t 图象画出这个物体自由下落的v-t 图,如图2 所示.开始下落后经时间(T—t)和T 后的速度分别为g(T-t)、gT. 图线的AB 段与t 轴间的面积表示在时间t 内下落的高度h.。由

自由落体运动达标检测题(带答案)

自由落体运动达标检测题(带答案)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下图所示的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设向上为正方向)( )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gt,其 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因取向上为正方向,故只有C 对.答案:C 2.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它的速 度是均匀变化的,速度的均匀变化意味着( ) A.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D.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解析:伽利略认为速度的均匀增加意味着速 度与时间成正比,又从数学上推导出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答案: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 A.2∶2 B.2∶1 C.2∶1 D.4∶1 解析:由v2=2gh知 v=2gh,所以v1∶v2=2∶1. 答案: B 4.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 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 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解题流程】 合理外推?斜面实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想实验,C项 正确答案: C 5.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 m/s2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解析:首先 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的表面,不同的地方,g值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m/s2左右,在 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 变小.答案: A 6.一石块从高度为H处自由下落,当速度达到落地速度的一半时,它的下落距离等于( ) A.H2 B.H4 C.3H2 D.2H2 答案: B 7.两物体在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 下落时间为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2,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 ) A.gt2 B.3gt2/8 C.3gt2/4 D.gt2/4 解析: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第一个物体已下落t2时间,此时

(完整版)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

自由落体运动练习题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D.当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自由下落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2.下图中能够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是( ) 3.如图所示,A、B两小球用长为,L的细线连接悬挂在空中。A距湖水水面高 度为H,释放小球,让它们自由落下,测得它们落水声相差Δt。如果球A距 湖面的高度H减小,则△t将( ) A.增大B.不变C.减小D.无法判断 4.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它在整个过程中速度v跟时间t的关系是图中的哪个( ) 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 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6.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此后以乙为参考系,则甲的运动形式为( ) A.自由落体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ag D.匀速直线运动 7.为求一塔身的高度,从塔顶自由落下一石子。如果忽略空气对石子的影响,除了需要知道重力加速度外,还需知道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物理量即可求塔高( ) A.落地时的速度B.第2 s末和第1 s末的速度 C.最初l s的位移D.最后l s的位移 8.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量出重力加速度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个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个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两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滴水处到盘子的高度为hm,再用秒表测量时间,从第一滴水离开水龙头开始,到第N 滴水落至盘中,共用时间为Ts。当第一滴水落到盘子时,第二滴水离盘子的高度为m,重力加速度g= m/s2。 9.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l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1 m的窗子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