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九段沙中华绒螯蟹资源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

2020.11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又名河蟹、毛蟹、大闸蟹,是中国传统的水产珍品。

河蟹自然分布区域广泛,北起辽宁,南至福建沿海各河流,以长江中下游为主,主要分为瓯江种群、辽河种群、闽江种群和长江种群。

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中水草茂盛、饵料丰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品系。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质嫩、味道鲜等特点,与其他水系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全国河蟹养殖面积1000万亩左右,养殖产量80万吨左右;养殖区域以长江中下游为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已形成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精深加工、物流餐饮、文化节庆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现有的国家河蟹新品种为河蟹“诺亚1号”(江苏)、河蟹“长江1号”(江苏)、河蟹“长江2号”(江苏)、河蟹“江海21号”(上海)、河蟹“光合1号”(辽宁)。

河蟹新品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的特点,但是目前良种利用率较低。

以下将重点介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参与的两种河蟹新品种培育与推广情况。

一、河蟹“诺亚1号”的培育与推广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河蟹人工繁育技术突破以后,我国河蟹的人工养殖就迅速地发展起来。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河蟹苗种产业出现种源混乱、种质退化、苗种质量不稳定、成蟹个体小、早熟比例增加、优质良种的覆盖率偏低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河蟹产业的发展。

2004年开始,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与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常州市武进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攻关,以2004年和2005年在长江干流江苏仪征段分别收集挑选的中华绒螯蟹野生亲蟹689只和567只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奇数年和偶数年分别进行,经连续5代选育出适宜江苏地区养殖的新品种河蟹“诺亚1号”。

历经十余年选育,成功培育出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2016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GS-01-005-2016)。

中华绒螯蟹吃什么东西

中华绒螯蟹吃什么东西

中华绒螯蟹吃什么东西
中华绒螯蟹为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又名河蟹、大闸蟹,是我国传统的水产珍品。

中华绒螯蟹常穴居江、河、湖荡泥岸,昼匿夜出,以动物尸体或谷物为食。

到每年秋季,长得比较丰满,常回游到近海繁殖,母体所带的卵在翌年3-5月间孵化,幼体经过多次变态,发育成为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生长。

每届秋季,当此蟹在繁殖回游期中,渔民常在河湖中筑簖,到晚上用灯光诱捕之。

其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钾、钠、镁、硒等微量元素,蟹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是餐桌上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滋味鲜美的水产佳肴,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典型形态特征。

这个能是我在百度看到的,首先没有想到是它的营养这么丰富。

我从小就吃这个,每年差不多十月份就可以吃了,可以清蒸,爆炒,清蒸味道很鲜,我最喜欢,也是因为我懒,哈哈!爆炒也好吃,但是我不会。

总的一句话,蒸,炸,炒,都好吃,没有问题。

母蟹吃黄,公蟹吃膏。

我每次和别人说这个的时候,好多人都不知道,我还得说半天,但是我想说,真的很好吃,我们哪里很多都做养殖的,所以,每年都是买给贩子了,今年呢,想试一下能不能在网上卖,然后也想把我家乡的美食推荐给大家。

长江、黄河和辽河种群中华绒螯蟹雄体成蟹可食组织营养

长江、黄河和辽河种群中华绒螯蟹雄体成蟹可食组织营养

中国水产科学 2016年9月, 23(5): 1117-1129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研究论文收稿日期: 2015-12-03; 修订日期: 2016-02-21.基金项目: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10A409); 科技部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4DFT30270);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4C26213201214); 上海高校水产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2015-62-0908).作者简介: 赵恒亮(1988−),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与良种选育. E-mail: keyzhao539@ 通信作者: 吴旭干, 副教授. E-mail: xgwu@DOI: 10.3724/SP.J.1118.2016.15452长江、黄河和辽河种群中华绒螯蟹雄体成蟹可食组织营养 组成的比较赵恒亮1, 2, 吴旭干1, 龙晓文1, 2, 何杰1, 2, 姜晓东1, 2, 刘乃更3, 成永旭1, 21. 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2.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市教委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 201306;3.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 辽宁 盘锦 124200摘要: 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 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黄河和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扣蟹养殖至成蟹, 比较了三群体雄体成蟹的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 进一步测定和比较了可食组织中的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及氨基酸, 旨在评价三种群雄体成蟹的营养品质和可食率。

研究结果显示: (1)黄河种群中华绒螯蟹的性腺指数略高于其他两种群蟹, 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最高, 但均无显著差异(P >0.05)。

中华绒螯蟹等级标准

中华绒螯蟹等级标准

中华绒螯蟹等级标准中华绒螯蟹是一种珍贵的淡水蟹,因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和价值,制定了一套全面的等级标准。

这套标准涵盖了从蟹种选择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以确保中华绒螯蟹的品质和安全。

1.蟹种选择选择健康的中华绒螯蟹蟹种,要求来源于持有种质资源保护证书的养殖场或天然水域。

蟹种应体格健壮、无病害、生长速度快、遗传特征明显。

2.养殖环境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水域应无污染、水质清澈,水深适宜,水草丰茂,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蜕壳。

同时,养殖区应设有防逃设施,防止中华绒螯蟹逃跑。

3.饲养管理根据中华绒螯蟹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如新鲜水草、螺蛳、小鱼虾等。

根据天气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和时间。

同时,每天需对养殖区进行清理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4.疾病防治定期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防治。

采用环保、无残留的药物进行疾病治疗,避免对中华绒螯蟹产生副作用。

同时,建立疾病预防机制,防止疾病传播。

5.收获与加工根据市场需求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收获。

收获时,应选择健康的中华绒螯蟹,避免混入病蟹或死蟹。

对于需要加工的中华绒螯蟹,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清洗、分级、包装等操作。

6.质量检测对收获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体重、壳宽、腹甲长度等方面的测量。

同时,对中华绒螯蟹进行称重,以确定其规格等级。

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环节。

7.包装与储存对加工好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包装,要求包装材料环保、无毒无害。

包装上应标明品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信息。

储存时,要求环境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高湿环境。

8.市场销售将包装好的中华绒螯蟹投放市场销售,销售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同时,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水产经济动物: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养殖

水产经济动物: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养殖

我国河蟹养殖的分布
河蟹原产于亚洲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区以中国为中心, 目前欧洲一些河流也有河蟹的踪迹
在我国,北起辽河、南至闽江的通海江河与湖泊沿 岸均有河蟹的存在;以长江水系河蟹资源量最大、 生长速度最快、品质最优
主要集中于江苏、安徽、湖北、江西、浙江、上海 等省市的长江中下游两岸附属湖泊,其中以江苏的 养殖面积为最大
三、生活习性
1、栖息习性 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水草丰盛、底栖饵料丰富的淡
水水域(江河、湖、沟渠、稻田等);底栖穴居
卵:在母体腹部附肢上孵化 蚤状幼体:咸淡水中,浮游生活 大眼幼体(蟹苗):能游善爬、登陆,开始适应淡水生活 幼蟹~成蟹:淡水水域,底栖穴居,或隐匿石砾间和水草
丛中 亲蟹:淡水→河口区的咸淡水,繁殖后代
幼蟹(扣蟹)( young carb ):仔蟹经过120~150 d饲养, 培育成100~200只/kg左右的性腺未成熟的幼蟹
黄蟹:生殖洄游前,个体较小,性腺尚未发育成熟;壳色 浅黄,雌蟹腹部尚未长足,仍近似三角形
绿蟹:黄蟹最后一次蜕壳后, 个体增大,背甲变为墨绿色; 雄蟹螯足上绒毛粗长发达; 雌蟹腹部变宽,覆盖住整个 头胸部的腹面,且周缘密生 短而黑的绒毛
河蟹养殖已成为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效渔 业的一项新型产业,并逐步向无公害养殖、生态养殖、 绿色养殖的深层次发展
河蟹产量现状
时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4年
产量
12万吨 15万吨 20万吨 23万吨 33万吨
05年全国河蟹产量突破40万吨,08年52.8万吨,10年60万吨
20世纪90年代以前150 g/只以上的河蟹 占70%,而近年仅占30%左右
养殖环境恶化,病害日趋严重

长江如皋段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概况

长江如皋段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概况

长江如皋段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概况1 保护区范围长江如皋段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区内水流和缓,水质良好,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长江刀鲚等物种重要的洄游通道和育肥场所。

保护区总面积22.12km2,其中核心区面积5.48 km2,实验区面积16.64 km2。

核心区设为特别保护区,全年保护。

保护区地处江苏省如皋市长江江段,位于如皋市与张家港市长江主航道以北,东与江苏省通州市江段接壤,西与江苏省靖江市分界(图3.1.1-1)。

保护区拐点坐标为:东南,120°38'7.5253"E、32°0'18.1592"N;东北,1120°38'41.2799"E、32°3'57.5941"N;西南,120°33'5.0845"E、32°0'39.9799"N;西北,120°30'50.3390"E、32°4'28.5949"N。

保护区核心区位于如皋北汊,是4个拐点连线范围内的水域沙洲,坐标为120°33'34.4755"E、32°03'1.1535"N;120°33'16.9404"E、32°03'9.2215"N;120°38'6.8093"E、32°3'42.2720"N;120°38'26.3614"E、32°4' 1.4100"N。

除去核心区如皋北汊,其余如皋市长江水域部分全部为保护区的实验区,分两个区域分布在核心区两端,详细坐标为32°3'57.5941"N 120°38'41.2799"E;32°3'41.2192"N 120°38'38.0195"E;32°3'45.9760"N 120°38'23.5046"E;32°3'36.3030"N 120°38'17.9327"E;32°0'33.1037"N 120°37'22.0442"E;32°1'33.1130"N 120°38'3.3261"E;32°1'25.3423"N 120°38'18.6006"E;32°0'26.6628"N 120°37'39.2909"E;32°0'18.1592"N 120°38'7.5252"E;31°59'56.8211"N 120°37'53.2328"E;32°0'39.9798"N 120°33'5.0845"E;32°1'27.8274"N 120°33'2.6198"E;32°3'27.3099"N 120°31'6.9028"E;32°4'28.5948"N 120°30'50.3389 "E。

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及其养殖子一代形态特征比较

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及其养殖子一代形态特征比较

第30卷第1期上海海洋大学学报Vol.30,N。

」2021年1月JOURNAL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Jan.,2021文章编号:16745566(2021)01402148DOI:10.12024/jsou.20191102859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及其养殖子一代形态特征比较姜晓东心‘,成永旭"J,吴旭干心3(1-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306; 3.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201306)摘要:为鉴别长江与闽江野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养殖子一代,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两群体野生个体及其养殖子一代头胸I卩的形态特征差异。

先通过地标点法提取头胸甲上特征点的坐标值,然后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区分4群体头胸甲,最后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头胸甲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

结果表明: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个体被完全分为两块较集中的区域,而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一代频繁交叉出现,各组不能形成较集中区域;网格变形图显示各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逐步判别分析中两野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而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一代判别准确率为40%-60%,存在明显的错判风险;聚类分析先将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代聚为一类,然后与长江野生个体聚为独立的一支,最终与闽江野生个体相聚。

综上,长江与闽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形态特征差异较大,但这些形态特征差异在人工养殖一代后基本消失,因此形态学特征不能区分长江与闽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养殖子一代。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地理种群;地标点法;几何形态学;群体识别中图分类号:S966.16文献标志码:A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ne Edwards)俗称河蟹,属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具有重要的养殖价值和食用价值。

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的构建及应用杜楠;张婷婷;耿智;张涛;杨刚;赵峰;庄平【期刊名称】《渔业科学进展》【年(卷),期】2024(45)1【摘要】生境质量评价研究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制定渔业生境管理策略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支撑。

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本研究从反映产卵场生境质量的中华绒螯蟹繁殖产卵行为特征出发,侧重于繁殖表现特征并结合数量分布特征作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评价依据。

通过评价指标的筛选和权重分析以及评价规则的确立等步骤构建了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HQI)。

根据相关分析的结果,选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相对繁殖力和肝胰腺指数为评价指标。

基于评价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了解环境特征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并以此作为权重分析的主要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最终,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计算各调查站点的HQI。

结果显示,构建的HQI对生境特征的解释率达到94.9%(F=12.0,P=0.038),具有量化评估水域生境功能现状的明显优势。

各调查站点的HQI介于0.33~0.84之间,47%站点的生境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在“中等”及以上。

整体上,横沙北岸水域的生境质量水平高于深水航道水域。

其中,溶氧、盐度和水温是影响中华绒螯蟹产卵行为及产卵场生境质量水平的关键环境因子。

本研究通过构建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指数为工具,进一步从生境功能的角度探究了长江口水域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生境质量状况,以期为中华绒螯蟹河口产卵生境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13页(P148-160)【作者】杜楠;张婷婷;耿智;张涛;杨刚;赵峰;庄平【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海与长江口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上海长江口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5【相关文献】1.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成活、肝胰腺指数和生化成分的影响2.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抱卵蟹生境适宜度初步评估3.3种生境下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竞争的研究4.早熟中华绒螯蟹雄蟹性腺指数、性腺生化成分及脂肪酸组成变化5.中华绒螯蟹幼体的栖息生境选择与行为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1 1 F t 开捕 初 期, 蟹 的产量 较少 , 单 1 3最 少 的 产 量 为 1 2 . 2 k g , 其 中主要也 是小 型蟹, 规格 为 1 2 5 g以 下 的 占
管卫兵 , 杨 牧川 ,王成辉
( 1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 上海 2 0 1 3 0 6 ; 2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 上海 2 0 1 3 0 6 )
摘要: 2 0 1 0 -2 0 1 2年对长江 口九段沙附近 中华绒螫蟹渔获量组成进行 了分析 。结果表 明 : 规格 为 5 O~1 2 5 g的蟹 产量 占绝大多数 , 占总产 量 的 8 0 % 以上 ; 2 0 1 0 、 2 0 1 1 、 2 0 1 2年 中华 绒螯 蟹 的壳 宽分 别为 ( 5 2 . 9 8±9 . 2 )m m、 ( 4 7 . 6 2± 7 . 1 )m m、 ( 5 0 . 8 3± 8 . 1 )m m; 体重分别为 ( 9 7 . 9 9- I - 4 1 . 0 2 )g 、 ( 5 2 . 7 0±1 8 . 0 0 )g 、 ( 7 2 . 0 3± 3 3 . 0 8 )g ; 头胸 甲宽主要分
( m m) 。采用 E x c e l 、 S P S S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蟹 汛期 产 量
九段沙是长江口又 一新 生的成 陆冲积沙洲 , 面积仅 次于 崇明岛 、 长兴岛和横沙岛 , 目前 尚无人 居住 , 受人类干 扰较 少, 生物资源基本上处 于天然 状态 。 目前 , 部分学 者对 九段沙附近的鱼类 和底 栖生物进行 了调查 , 但是对九段 沙地
中图分类号 : ¥ 9 3 2 . 5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3 ) 1 2— 0 2 4 4— 0 4
中华绒螯蟹 ( E r i o c h e i r s i n e n s i s ) 属节 肢动 物 门( A r t h r o p o —
月以及 2 0 1 2年 5月采集一批抱卵蟹 , 按 同样 的方法测定其 生 物学参数 , 并且计 录其怀卵量。
1 . 2 数 据测 量
用游标卡尺和分析天平测定 雌雄蟹 的体重 、 壳长 、 壳宽 、 肝胰腺重 、 卵巢重 、 输精管重 等。计算公式 : 肝体指数忙 肝 胰
成了数量 可观 的地方群 体” 。 , 而 且近期在 新加坡 也发 现了
其踪迹 。 中华绒螯蟹 的入 侵 , 对 当地 的生 态系统造成 了一
定的损失。
腺重/ 体重 × 1 0 0 %; 性腺指数 = 性腺重/ 体重 × 1 0 0 %; 精巢指
数= 精巢重/ 体重 ×1 0 0 %; 卵巢指数 : 卵巢重/ 体 重 ×1 0 0 %; 条件 指数 =m( g )×1 0 / , 其 中 m 为体 重 ( g ) ; 为 壳 宽
--—

2 4 4- - —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3年第 4 1 卷第 l 2期
管卫兵 , 杨牧川 , 王成辉.长江 口九段沙 中华绒螯蟹资源状况分析 [ J ] .江苏农 业科学 , 2 0 1 3 , 4 1 ( 1 2 ) : 2 4 4— 2 4 8
长江 口九段沙 中华绒螯蟹 资源状况分析
d a ) 甲壳纲 ( C r u s t a c e a ) 十足 目( D e c a p o d a ) 方蟹科 ( G r a p s i d a e )
近的河蟹。在渔船上 测量渔获物 的基本长度 , 并记 录单条渔
船每天 的渔获 物。随机 取部分 样 品带 回实验室 对其进 行解
绒螯蟹属 ( E r i o c h e i r ) , 别称 河蟹 , 自然 分布 于 中国, 南 至浙 江 瓯江 , 北至辽宁鸭绿 江口的东部沿海河流湖泊 ; 朝鲜也有 少量
了该地 区的 中华绒螫蟹 资源状 况及 生殖生 物学状况 , 对其天
然种群现状进行研究 , 有助于 了解河蟹 原种种质 、 种群健康状 况, 为保护该种 群提供科学参考数据 , 并为 国外研究入侵 生物
学 提供 一 定 的参 考 意义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采 样
型蟹还是 占主要比例 。该船单 日产量 的数 据分析表 明, 在1 1
区的野生 中华绒螯 蟹 的资源调 查 以及 生物 学研 究却鲜 有报 道 。近年来 , 有学者指出野生 中华绒螯蟹 面临着资 源下降和
种质混乱等一系列问题 ” 。 本研究结合 3年的产量数据 以及相关 的生 物学参数分析
将蟹 的规格分为 5 0 g以下 、 5 0~1 2 5 g 、 1 2 5—1 7 5 g 、 1 7 5 g 4个不同规格 区间, 由图 1 、 图2 、 图 3可以看 出 , 2 0 1 1 年 的单 条船的每 日产量 和 2 0 1 0年差不多 , 其 中规格为 5 0—1 2 5 g的 蟹的产量 占绝大多数 , 几 乎 占到 总产量 的 8 0 % 以上 , 表 明小
布在 4 0~ 6 0 m m 之间 , 体重为 3 2— 1 2 0 g , 与往年数据相 比均 有所下 降。头胸 甲宽 一 体 重则呈 幂函数关 系 ; 其 肝胰腺 以及性 腺在生殖季节发生了转移 , 估算其生殖力为 ( 2 3 ± 1 6 ) 万个 , 处于较低水平 。 关键词 : 长江 口九段沙 ; 中华绒螯蟹 ; 资源状况
分布。根据形态学可将 中华绒螯蟹分 为北方蟹 ( 辽河 、 黄河 、 长江和瓯江水 系) 与南方蟹 ( 闽江 、 珠江 和南流江 ) 。但 自2 O 世纪初以来 , 中华绒螯蟹 已移居并繁衍于欧美 大陆沿海 , 并形
剖, 测量肝胰腺 、 性腺等生物 学参 数 。在生 殖时期 , 2 0 1 1年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