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铁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氮、磷、钾、铁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氮、磷、钾、铁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邯郸学院综合性实验论文

题目氮、磷、钾、铁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生刘冬霞

指导教师李志亮教授

年级2009级本科班

专业生物科学

二级学院生物科学系

(系、部)

邯郸学院生物科学系

2011年5月

摘要植物生长需要各种元素,缺一不可,不能相互代替。本实验通过无土栽培技术对番茄幼苗,了解氮、磷、钾、铁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叶绿素含量、电导率、植株的根茎叶观察、鲜重的测量几项生物指标皆表明缺素对植物影响严重。

关键词番茄缺素培养缺素症状无土栽培

Research on Tomato Seedling which is Short of Mineral Element

Dongxia Liu Directed by Professor Zhiliang Li Abstract Plant growth requires a variety of elements which are indispensable and impossible to substitute each other . This experiment of soilles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n tomato seedlings is amid at understanding the operation of nitrogen phosphorus , potassium and iron in the process of plant growth as well as their influence on plant growth . Chlorophyll content , conductivity , plant root’s and stem’s observation , measurement of fresh weigh of all that a number of biological have indicated the seriously affection of plant nutrient deficiency.

Key words Tomato; Lack ing elements culture ; Lacking elements symptom; Soilless culture

Key words

g elements symptom;

目录

1 前言 (1)

1.1无土栽培技术

1.2 番茄缺素实验的应用

1.3 立题根据与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研究材料

2.2缺素培养的方法和生物指标的测定

2.2.1 缺少氮、磷、钾、铁元素植物表现出的症状

2.2.2 叶绿素含量测定

2.2.3 细胞膜稳定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全素、缺素培养的结果

3.2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3.3细胞膜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3.4株高、叶片数、植物的鲜重测量

4 讨论

图版

参考文献

致谢

.1 前言

为了提高番茄的质量和产量,研究番茄的缺素症状就很有必要了,为更有效的掌握番茄营养管理提高科学依据。本文以番茄缺氮、磷、钾、铁元素,利用溶液培养,分析番茄缺素的生理变化和症状。

.1.1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有效防止土壤连作病害及土壤盐分积累造成的生理障碍,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又可以循环利用,因此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等特点。

.1.2番茄缺素实验的应用

植物缺少氮、磷、钾、铁元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因此可以通过控制个元素的控制培养各种缺素的的植物,最终可以记录下各种缺素的植物所表现出的症状。根据表现的症状来应用实际生活番茄施肥。

. 1.3 立题根据与目的意义

通过植物的溶液培养和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等实验操作,掌握植物无土栽培技术,了解氮、磷、钾、铁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使学生在科学态度、实验技能、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等方面获得初步训练。为后续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的学习奠定基础。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研究材料

番茄幼苗、培养缸、棉花、pH试纸、烧杯、量筒、天平

Ca(NO3)2、KH2PO4、MgSO4·7H2O、KCl、NaH2PO4、NaCl、CaSO4·2H2O、FeCl3、H3BO3、ZnCl2、CuSO4·5H2O、H2MOO4、MnCl2

.2.2缺素培养的方法和生物指标的测定

缺素培养的方法

1.将番茄种子在蒸馏水吸胀后,播于干净的沙中,当幼苗长到约4至5cm高时,选择生长势相同的植株进行培养。

2.配制溶液

(1)按下表数值配制培养液的原液(表1)

试剂名称在1升水中的克数试剂名称在1升水中的克数

Ca(NO3)2 KH2PO4 MgSO4·7H2O KCl 100.00

25.00

25.00

12.00

NaH2PO4

NaCl

CaSO4·2H2O

FeCl3

25.00

9.00

103.00

1.25

微量元素原液:(表2)

药品G/L 药品G/L

H3BO3 2.86 H2MoO4 0.02

ZnCl2 0.22 MnCl2 0.08

CuSO4·5H2O0.08

(2)按下表分别配制不同的培养液,并将培养液分别放到培养缸内,然后调pH5.5~6之间。标记(完全培养、缺N培养、缺P培养、缺K培养、缺Fe培养、水培养)。

原液名称配制培养液所需ml/l

完全液缺N 缺P 缺K 缺Fe 蒸馏水Ca(NO3)2 10 10 10 10 —

KH2PO4 10 10 10 —

MgSO4·7H2O10 10 10 10 10 —

KCl 10 10 10 10 —

NaH2PO4 10 —

NaCl 10 10 —

CaSO4·2H2O10 —

FeCL3 10 10 10 10 —

微量元素 1 1 1 1 1 —

蒸馏水949 949 949 949 959 1000

3.把幼苗栽在培养缸上用棉花固定,根部一定要与溶液接触。

4.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下培养该苗。

5.每天要补足缸内的水分,即加蒸馏水至原来的高度,每周更换一次培养液。

6.实验过程中经常注意观察植株生长状况(如根、茎、叶的长势、颜色等,可拍图片),并做好记录和测定,每1-2周1次,培养5周以上。

(1)形态特征(拍图片)。

(2)测量株高、叶片数、植物的鲜重。

(3)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4)测定叶片细胞膜稳定性

2.2.1 缺少氮、磷、钾、铁元素植物表现出的症状

是呈红色或紫色,因为缺磷阻碍了糖分的运输,叶片积累大量糖分,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形成。缺磷时,开花期和成熟期都植物缺氮时,植株矮小,叶小色淡(叶绿素含量少)或是发红(氮少用于合成氨基酸的糖类也少,余下较多的糖类形成较多花色素苷,故呈红色),分枝(分蘖)少,花少,子实不饱满,产量低;植物缺磷时,蛋白质合成受阻,新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形成较少,影响细胞分裂,生长缓慢,叶小,分枝或分蘖减少,植株矮小。叶色暗绿,可能是细胞生长慢叶绿色含量相对升高。某些植物(如油菜)叶子又延迟,产量低,抗性减弱;植物缺钾时,植株茎秆柔弱易倒伏,抗旱性和抗寒性均差,叶色变黄,逐渐坏死。由于钾能移到幼叶上,却绿开始在较老的叶子,后来发展到植株基部,也有叶缘枯焦,叶子弯卷或皱缩起来;植物缺铁时,叶脉间缺绿,与缺镁症状相反,缺铁发生于幼叶,因为铁不易从老叶转移出来,缺铁过甚或过久,叶脉也缺绿,全叶白化。

2.2.2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称取0.1克新鲜叶片,剪碎,放在研钵中,加入乙醇10ml 共研磨成匀浆,再加5ml 乙醇,过滤,最后将滤液用乙醇定容到25ml 。

2.取一光径为1cm 的比色杯,注入上述的叶绿素乙醇溶液,另加乙醇注入另一同样规格的比色杯中,作为对照,在721分光光度计下分别以665nm 和649nm 波长测出该色素液的光密度。

计算结果: 叶绿素的含量(mg/g )=

2.2.3细胞膜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1.取番茄种子,用水吸胀,萌发后移到蒙着塑料窗纱的杯上,杯中充以水,让根穿过

网孔垂直伸入水中(也可以将种子种植于湿砂中),当根长至2—3cm 时,即可用作实验。

2.将幼苗移栽到带土小塑料钵中,进行不浇水的干旱胁迫,测定叶片电导率。 3. 方法:将番茄叶片称鲜重(0.5~1 g )并剪成1~2 cm 的小段,放入试管,加入蒸馏水至总体积为20 ml ,振荡20 min ,用DDS-307型电导仪测定电导率;测定后的材料再放入100℃恒温水浴中处理25 min ,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测定水浴后的电导率,并计算细胞膜稳定性。

细胞膜稳定性=(煮前电导率/煮后电导率)×100%

4.记录结果。

叶绿素的浓度(mg/L )×提取液体积(ml )×稀释倍数 103×样品鲜重(或干重)(g )

3 结果与分析

3.1 全素、缺素培养的结果

第一组:植株矮小,叶小色淡(叶绿素含量少)或是发红(氮少用于合成氨基酸的糖类也少,余下较多的糖类形成较多花色素苷,故呈红色)为缺氮表现症状。第二组:植株矮小,叶色暗绿,可能是细胞生长慢叶绿色含量相对升高,症状表现为缺磷。第三组:植株茎秆柔弱易倒伏叶色变黄,逐渐坏死。由于钾能移到幼叶上,却绿开始在较老的叶子,后来发展到植株基部,也有叶缘枯焦,叶子弯卷或皱缩起来,症状表现为缺钾。第四组:叶脉间缺绿,,缺铁过甚或过久,叶脉也缺绿,全叶白化,症状表现为缺铁。

3.2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

结果得到植株所表现的的症状明显可以作为却素标准,可以作为判断某一未知植株是否缺少其中的某一种元素的标准。叶绿素a和b含量的测定结果如下:

图示不同培养液中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a和b的最大吸收波长不同分别为649nm、665nm。从图中可以看出,营养液中缺少任何一种营养元素对植株叶绿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缺氮、缺铁下降显著,这可能与氮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以及铁能促进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有关。缺铁的叶绿素含量最低可能由于叶片发白,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减少叶绿素含量。

3.3细胞膜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图示不同处理条件下植株细胞膜稳定性

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膜均会损伤,从而引起电解质渗漏。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植株电导率并计算出细胞膜稳定性,通过比较可得知细胞膜受损伤程度。从图中可以看出,除对照组外,缺磷时细胞膜稳定性最高即细胞受损伤程度最大。

3.4株高、叶片数、植物的鲜重测量

4 讨论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氮存在于核酸、磷脂、叶绿素、辅酶、植物激素(如吲哚乙酸、激动素等)和多种维生素(如B1,B2,B6,PP等)中。由于氮作为组成植物体中许多基本结构物质的组分,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氮又称为生命元素。

氮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氮时幼叶向老叶吸收氮素,老叶出现缺绿病。严重的情况下老叶完全变黄枯死,但幼叶可较长时间保持绿色。

磷磷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其他代谢过程有关,磷是核苷酸和膜脂的组成成分。磷存在于ATP,ADP,AMP和焦磷酸(PPi)中,在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植物细胞中的磷酸盐起到酸碱缓冲作用,可以说,没有磷,植物的全部代谢活动都不能进行。

在植物体内能从一个器官转移到另一个器官,进行重新分配。磷在老叶较少,而在幼叶、花和种子中较多。缺磷时首先表现在成熟的老叶。

钾不参与植物体内重要有机物的组成。钾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许多重要酶的活化剂,钾也是淀粉和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酶的活化剂。钾在不同的水平上影响着光合作用。对细胞渗透势的调节起着关键的作用。

钾和氮、磷一样,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很强。在所有新生组织和新生的部分,都含有很多钾。缺钾时,植株变弱易倒伏,叶色变黄,叶子卷曲,逐渐坏死。

植物从土壤中主要吸收氧化态的铁。土壤中有三价铁也有二价铁,一般认为二价铁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因此,三价铁必须在输入细胞质之前在根的表面还原成二价铁。但对禾本科植物来说,三价铁的吸收是十分重要的。铁有二个重要功能:一是某些酶和许多传递电子蛋白的重要组成,二是调节叶绿体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铁是氧化还原体系中的血红蛋白(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和铁硫蛋白的组分。还是许多重要氧化酶如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组分。铁又是固氮酶中铁蛋白和钼铁蛋白的金属成分,在生物固氮中起作用。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叶绿素生物合成中的一些酶需要Fe2+的参与。铁对叶绿体蛋白如基粒中的结构蛋白的合成起重要作用。缺铁条件下,叶绿素合成受阻,至少部分是由于蛋白质合成削弱所致。

铁进入植物体后即处于固定状态,不易转移。所以缺铁植物的幼叶表现出明显的叶脉间缺绿。

植物的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起着不同的作用,概括来说起着4个方面的生理作用:①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②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③起着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氧化还原、电子传递和电荷中和;④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都在植物体内起着一定的生理作用,一旦缺失植物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缺素所表现出的症状来判断是缺少那一种元素从而做出相应的措施,以减低农业损失。

附图

参考文献

[1]黄鑫等,玉米幼苗缺素症状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35(3):272 275

[2]张志良,瞿伟晶,李小方.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8 61

[3]郝改凤等.玉米缺素症状及防治方法.河南农业2005(5):27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汤美巧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 摘要目前被世界公认的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 7种元素。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由于它们大多数是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与叶绿素的合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作物体内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可替代 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有82种,其余的为人工合成,然而植物体内却有60余种化学元素。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各必需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一般可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植物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下,最低的只有 0.lmg/kg(0.lppm),它们是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和不可相互代替的。因此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当植物在微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这有利于作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可改善细胞原生质的胶体化学性质,从而使原生质的浓度增加,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3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1 硼 3.1.1 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 3BO 3 或B(OH) 3 )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不是植物体 内的结构成分,但它对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过程有着特殊的影响。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还能促进生长素的运转、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它比较集中于植物的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故而对作物受精有着神奇的影响。 3.1.2 缺硼症状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周期)和光的组成(光质)三个方面。 (一)光照强度 1.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徒长或黄化;抑制根系; ?植物受光不良,花芽形成和发育不良;果实发育受阻,造成落花落果; ?光照过强,发生光抑制(光破坏);日烧; ?光强对蔬菜品质的双向调节作用:果菜类强光、叶菜类弱光;软化栽培嫌光。 2.光形态建成 由低能量光所调控的植株器官的形态变化称为光形态建成。 ?马铃薯植株在黑暗中抽出黄化的枝条(匍匐茎),但其每天只要在弱光下照射5~ 10 min,就足以使黄化现象消失,变为正常地上茎。 ?消除在无光下植物生长的异常现象,是一种低能反应,它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 3.需光度 植物对光强的需求,与植物的种类、品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原产于低纬度、多雨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光的需求一般略低于高纬度植物。 ?原生在森林边缘和空旷山地的植物多为喜光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需光度不同。 ?不同的生育时期需光度也不相同。 (1)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光强的要求,可将蔬菜分为: ?强光照蔬菜:饱和光强1500μmol·m-2·s-1左右,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 ?中光照蔬菜:饱和光强800~1200 μmol·m-2·s-1,白菜类、根菜类、黄瓜等。 ?弱光照蔬菜:饱和光强600~800 μmol·m-2·s-1,绿叶菜类、葱蒜类等。 (2)根据种子萌发对光的需求不同,将蔬菜种子分为: 需光种子:伞形花科、菊科 嫌光种子:百合科、茄果类、瓜类 中光种子:豆类 4.影响光照强度的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云雾等。 ?地理位置:纬度、海拔。 ?栽培条件:如栽植密度、行向、植株调整以及间作套种等,会影响田间群体的光强分布。 ?栽培设施: (二)光质 1.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150-3000nm,其中400-700nm的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占43%,而紫外线只占5%。 ?光质随着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光质因天气及其它遮挡材料而变化。如散射光强度低,但红、黄光比例可达50%左右,而直射光只有37%的红、黄光。 2.光质作用

氮磷钾肥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及现状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氮磷钾肥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及现状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环境 班级:资环081 姓名:傅菁晶 学号:10

氮磷钾肥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及现状 摘要:植物正常生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养分条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获得农产品丰收,施肥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但是,正确的施肥必须有所依据,必须在了解植物对养分需求及吸肥规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而氮磷钾肥是现今我国常用的肥料,因此掌握氮磷钾肥对植物的作用与我们息息相关。 关键词:氮;磷;钾;农作物;研究现状;植物营养;施肥; 农作物在其生命活动中,和一切生物一样也需要“食物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但是,作物的特殊功能是除了吸收水分和空气中二氧化碳以获得碳、氢、氧等元素外,还必须从土壤在吸收氮素和其他矿质养分,并在太阳能的帮助下合成有机物质,以建造自己的有机机体。 农作物从土壤在吸收矿物质养分是作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土壤肥力的核心,也是评价土壤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作物品种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对土壤矿质养分的种类、数量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些矿质养分有的是作物体的组成部分,有的可以调节作物的生命活动,有的或兼备这两方面的作用。因此,了解作物对土壤矿质养分的需要和掌握土壤矿质养分的存在状况和变化规律,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1氮肥对植物的作用 1.1氮的来源 在20世纪以前,土壤中的氮都是在自然氮循环过程中来自大气。大气中含氮78%,主要通过固氮和大气放电固氮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利用,还可能进一步成为动物的食粮。动物粪便和植物秸秆是大气—土壤—植物—动物氮循环的环节。现在通过人工合成氨固氮,制造出尿素、碳酸氢铵等一系列含氮肥料,通过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加入这一循环中。 动物粪便和植物秸秆这些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在一系列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分解转化过程。如果碳氮比小于25,会释放出铵态氮在消化细菌的作用下,经过两步变为硝态氮。土壤温度、湿度、通气状况、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扥条件决定其转化速率和数量。这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碳氮比大于30的有机物质在土壤中要吸收一部分土壤中原有的矿质氮用于微生物分解活动,待碳氮比小于25后再释放氮。有机肥中鸡粪含氮量最高,猪粪次之,植物秸秆含氮量最低。 化肥中的铵态氮也要转化为硝态氮,与有机肥无异。 铵与钾相近,容易被土壤吸附。硝酸根则比较容易随水流失,进入地下水或河流湖海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在通气不良、湿度过大的土壤中,硝酸根会产生反硝化作用生成氮氧化物释放到空气中损失掉。 这就形成了土壤和大气中的氮循环。 1.2氮在农作物营养中的作用 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植物全磷、全氮、全钾的测定方法

一、植物全氮测定 (一)H2SO4-H2O2消煮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不包括硝态氮的植物全氮测定,适合于含硝态氮低的植物样品的测定。 2、方法提要 植物中的氮、磷大多数以有机态存在,钾以离子态存在。样品经浓H2SO4和氧化剂H2O2消煮,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有机氮和磷转化成铵盐和磷酸盐,钾也全部释出。消煮液经定容后,可用于氮、磷、钾的定量。采用H2O2为加速消煮的氧化剂,不仅操作手续简单快速,对氮、磷、钾的定量没有干扰,而且具有能满足一般生产和科研工作所要求的准确度。但要注意遵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防止有机氮被氧化成N2气或氮的氧化物而损失。 3、试剂 (1)硫酸(化学纯,比重1.84); (2)30% H2O2(分析纯)。 4、主要仪器设备。消煮炉,定氮蒸馏器。 5、操作步骤 称取植物样品(0.5mm)0.3~0.5g(称准至0.0002g)装入100ml开氏瓶或消煮管的底部,加浓H2SO45ml,摇匀(最好放置过夜),在电炉或消煮炉上先小火加热,待H2SO4发白烟后再升高温度,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稍冷后加班10滴H2O2(3),再加热至微沸,消煮约7~10min,稍冷后重复加H2O2,,再消煮。如此重复数次,每次添加的H2O2应逐次减少, 消煮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再加热10min,除去剩余的H2O2。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V1)。用无磷钾的干滤纸过滤,或放置澄清后吸取清液测定氮、磷、钾。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6、注释 (1)所用的H2O2应不含氮和磷。H2O2在保存中可能自动分解,加热和光照能促使其分解,故应保存于阴凉处。在H2O2中加入少量 H2SO4酸化,可防止H2O2分解。 (2)称样量决定于NPK含量,健状茎叶称0.5g,种子0.3g,老熟茎叶可称1g,若新鲜茎叶样,可按干样的5倍称样。称样量大时,可适当增加浓H2SO4用量。 (3)加H2O2时应直接滴入瓶底液中,如滴在瓶劲内壁上,将不起氧化作用,若遗留下来还会影响磷的显色。 (二)水杨酸-锌粉还原- H2SO4-加速剂消煮法 1、适用范围 包括销态氮的植物全氮测定,适合于硝态氮含量较高的植物样品的测定。 2、方法原理 样品中的硝态氮在室温下与硫酸介质中的水杨酸作用,生成硝基水杨酸,再用硫代硫酸钠及锌粉使硝基水杨酸还原为氨基水杨酸.然后按 H2SO4-加速剂消煮法进行消煮法进行消煮样品,使样品中全部氮转化为铵盐。 3、试剂 (1)固体Na2S2O3; (2)还原锌粉(AR); (3)水杨酸-硫酸:30g水杨酸溶于1L浓硫酸中。也可以该用含苯酚的浓硫酸:40g苯酚溶于1L浓硫酸中。 4、仪器设备。同上。 5、操作步骤 称取磨细烘干样品(过0.25mm筛)0.1000~0.2000g或新鲜茎叶样品1.000~2.000g,置于100ml开氏瓶或消煮管中,先用水湿润内样品(烘干样),然后加水杨酸-硫酸10ml,摇匀后室温放置30min,加入Na2S2O3约1.5g,锌粉0.4g和水10ml,放置10 min,待还原反应完成后,加入混合加速剂2g,按土壤全氮测定方法进行消煮, 消煮完毕,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V1)。用于滤纸过滤,或放置澄清后吸取清液测定氮。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三)消煮液中铵的定量(凯氏法) 1、适用范围。适合于各种植物样品消煮液中氮的定量。 2、方法原理

土壤和植物中的锰

土壤和植物中的锰 锰在地壳中是一个分布很广的元素,至少能在大多数岩石中,特别是铁镁物质中找到微量锰的存在。锰在植株中的正常浓度一般是20×10-6~500×10-6。植物根及叶片以锰离子(Mn2+)及其与某些天然或合成络合剂结合成的分子形式吸收。 原生矿物风化后释放的锰与O2、CO32-和SiO2结合生成许多次生矿物,包括软锰矿(MnO2)、墨锰矿(Mn3O4)、水锰矿(MnOOH)、菱锰矿(MnCO3)和蔷薇辉石(MnSiO3),其中软锰矿及水锰矿等含锰氧化物含量最丰富。锰在土壤中常见的形态是各种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它们常包被在土壤颗粒上,沉积在裂缝和矿脉中,与铁的氧化物和其它土壤组分混合形成结核。单个雏晶体积很小,表面积很大。 一般认为,土壤中锰以下列形态存在:(1)交换态锰(Mn2+);(2)水溶性锰(Mn2+);(3)水溶和不溶性有机束缚态锰;(4)易还原态锰;(5)各种锰氧化物。各种形态的锰对植物有效性程度不同,它们彼此处于平衡状态。 在锰循环中存在两种主要过程,一个是氧化还原过程,另一个是能络合可溶性和不溶性锰的天然络合剂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一般认为,有机质的不断消长和植物残体的分解在溶解惰性锰和维持水溶性锰方面贡献最大。 锰在土壤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态是锰离子(Mn2+),另外一些次要形态有水溶性MnSO4、MnHCO3+和MnOH+。 土壤pH值对Mn2+溶解度影响很大,pH值每增加1,Mn2+浓度就降低100倍。在高pH值、石灰性土壤、缓冲性能差、粗质地土壤中锰的有效性低,可通过施用产酸氮肥和含硫化合物的酸化作用来纠正。在极酸性土壤中Mn2+的溶解性可大到足以使敏感作物受毒害的程度,可用施石灰的办法降低土壤pH值而降低Mn2+浓度。高pH值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将可溶性Mn2+氧化成Mn4+生成沉淀,或生成有效性差的锰有机复合物。 扩散是锰向植物根系运移的重要机制。土壤中相当大一部分锰与有机质络合。有机锰络合物大大增加了溶液中的锰浓度,因此增强了浓度梯度。在有机质含量高的碱性土壤上,可生成难溶性螯合Mn2+化合物导致锰有效性降低。在泥炭土或腐殖土中,锰也能被禁锢在无效的有机络合物中。 在酸性和低氧化还原电位下,土壤溶液中的锰大大增加。土壤淹水或水涝会降低氧(O2)分压,从而降低氧化还原电位。当氧化还原电位低时,Mn4+还原为Mn2+,使锰的有效性增加。这和铁十分相似。在紧实土壤中,通气不良以及根系密集区二氧化碳(CO2)积累也能增加锰的有效性。 因为锰的有效性与土壤微生物有关,就与水分干湿,温度高低等气候因素有关,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植物组织中锰和磷之间存在着负相关。锰与铁也有强烈的拮抗关系,铁抑制锰的吸收和积累。锰也可以作为氧化剂使作物体内的Fe2+氧化成 Fe3+或抑制Fe3+还原为Fe2+。锰过多会导致缺铁。 湿润地区土壤较易缺锰。大多数中性或碱性土壤有可能缺锰。石灰性土壤,尤其是排水不良和有机质含量高的石灰性土壤易缺锰。长年一贯施用粪肥和石灰的老菜园黑土上较易缺锰。极砂的酸性矿质土壤天生含锰低,而且有限的有效态锰已从根区淋出。因Mn2+有移动性,所以能从土壤中淋失,尤其是在酸性灰壤中更易淋失。在排水不良的矿质土壤和有机土壤这经常出现的缺锰现象往往是可溶性Mn2+的过分淋失造

氮磷钾对植物作用

目录 1. 1 氮 2. 2 磷 3. 3 钾 氮磷钾氮 编辑 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 氮素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成分[1],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是含氮化合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葡萄糖)和氧气,是借助于叶绿素的作用。葡萄糖是植物体内合成各种有机物的原料,而叶绿素则是植物叶子制造“粮食”的工厂。氮也是植物体内维生素和能量系统的组成部分。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当氮素充足时,植物可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长,因此植物叶面积增长快,能有更多的叶面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此外,氮素的丰缺与叶子中叶绿素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我们能从叶面积的大小和叶色深浅上来判断氮素营养的供应状况。在苗期,一般植物缺氮往往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而小,叶色缺绿发黄。禾本科作物则表现为分孽少。生长后期严重缺氮时,则表现为穗短小,籽粒不饱满。在增施氮肥以后,对促进植物生长健壮有明显的作用。往往施用后,叶色很快转绿,生长量增加。但是氮肥用量不宜过多,过量施用氮素时,叶绿素数量增多,能使叶子更长久地保持绿色,以致有延长生育期、贪青晚熟的趋势。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如糖用甜菜,氮素过多时,有时表现为叶子的生长量显著增加,但具有经济价值的块根产量却少得使人失望。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 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我国农田相对严重缺氮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如果把土壤全氮含量等于0.075% 作为严重缺氮的界限,严重缺氮耕地超过面积一半的有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新疆等五个省区。 氮磷钾磷 编辑

缺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缺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磷 元 素 对 植 物 生 长 的 影 响 磷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摘要:应用溶液培养技术,对番茄幼苗进行缺磷培养,溶液中磷元素的多少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记录植株的生长情况,元素缺乏症的症状及出现的部位。测量植株的根茎长度、叶子数目及大小。结果显示:磷元素在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能促进植物的正常健壮生长,在缺磷的营养液中培养的番茄幼苗,老叶受影响,植株深绿色并出现红或紫色,叶柄短而且纤弱。

关键词:溶液培养,番茄苗,缺磷,红紫色,株高 引言 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把溶液培养应用到生产上,应用溶液培养进行无污染蔬菜的栽培生产。我国有些单位已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水稻育苗、花卉栽培和蔬菜生产,同时溶液培养是研究植物矿质营养最基本和最有用的方法,它在阐明植物的必须元素以及奠定施肥的理论基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发育过程中,各个营养元素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当植物长期缺少某种元素时,相应地要在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等方面发生反应,出现症状。 一、实验目的:熟悉植物的林元素缺乏症的典型症状以及掌握溶液培养技术。 二、实验原理:植物的生长发育,除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外,还需要矿质元素,否则植物就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甚至死亡。应用溶液培养技术,可以观察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必需性;用溶液培养做植物的营养实验,可以避免土壤里的各种复杂因素。 另外,生物膜结构的组成成分磷脂中含有磷元素,磷元素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磷元素又是ATP和NADPH的组成元素。磷元素还直接参与糖类的合成和分解,如果植株缺磷后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三、器材与试剂 1、实验仪器:分析天平、培养缸(瓷质)、移液管、烧杯、量筒 2、实验试剂:按下表分别配置的贮备液(所用药品均须分析试剂级)。 3、实验材料:番茄种子 四、实验步骤

植物缺少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症状 (2)

植物缺少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症状 (一)氮 根系吸收的氮主要就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与硝态氮,也可吸收一部分有机态氮,如尿素。 氮就是蛋白质、核酸、磷脂的主要成分,而这三者又就是原生质、细胞核与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占有特殊作用。因此,氮被称为生命的元素。酶以及许多辅酶与辅基如NAD+、NADP+、FAD等的构成也都有氮参与。氮还就是某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维生素如B1、B2、B6、PP等的成分,它们对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氮就是叶绿素的成分,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氮具有上述功能,所以氮的多寡会直接影响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当氮肥供应充足时,植株枝叶繁茂,躯体高大,分蘖(分枝)能力强,籽粒中含蛋白质高。植物必需元素中,除碳、氢、氧外,氮的需要量最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注意氮肥的供应。常用的人粪尿、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肥料,主要就是供给氮素营养。 缺氮时,蛋白质、核酸、磷脂等物质的合成受阻,植物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很少,叶片小而薄,花果少且易脱落;缺氮还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枝叶变黄,叶片早衰甚至干枯,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因为植物体内氮的移动性大,老叶中的氮化物分解后可运到幼嫩组织中去重复利用,所以缺氮时叶片发黄,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这就是缺氮症状的显著特点。 氮过多时,叶片大而深绿,柔软披散,植株徒长。另外,氮素过多时,植株体内含糖量相对不足,茎秆中的机械组织不发达,易造成倒伏与被病虫害侵害。 (二)磷 磷主要以H2PO4-或HPO4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吸收这两种形式的多少取决于土壤pH。pH<7时,H2P O4-居多;pH>7时,HPO42-较多。当磷进入根系或经木质部运到枝叶后,大部分转变为有机物质如糖磷脂、核苷酸、核酸、磷脂等,有一部分仍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植物体中磷的分布不均匀,根、茎的生长点较多,嫩叶比老叶多,果实、种子中也较丰富。 磷就是核酸、核蛋白与磷脂的主要成分,它与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细胞生长有密切关系;磷就是许多辅酶如NAD+、NADP+等的成分,它们参与了光合、呼吸过程;磷就是AMP、ADP与ATP的成分;磷还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与运输,如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糖的合成、转化、降解大多就是在磷酸化后才起反应的;磷对氮代谢也有重要作用,如硝酸还原有NAD+与FAD的参与,而磷酸吡哆醛与磷酸吡哆胺则参与氨基酸的转化;磷与脂肪转化也有关系,脂肪代谢需要NADPH、ATP、CoA与NAD+的参与。 由于磷参与多种代谢过程, 而且在生命活动最旺盛的分生组织中含量很高,因此施磷对分蘖、分枝以及根系生长都有良好作用。由于磷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与运输,对种子、块根、块茎的生长有利,故马铃薯、甘薯与禾谷类作物施磷后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由于磷与氮有密切关系,所以缺氮时,磷肥的效果就不能充分发挥。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磷肥效果。总之,磷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就是仅次于氮的第二个重要元素。 缺磷会影响细胞分裂,使分蘖分枝减少,幼芽、幼叶生长停滞,茎、根纤细,植株矮小,花果脱落,成熟延迟;缺磷时,蛋白质合成下降,糖的运输受阻,从而使营养器官中糖的含量相对提高,这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故缺磷时叶子呈现不正常的暗绿色或紫红色,这就是缺磷的病症。

各种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各种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钾: 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样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适量的钾存在时,植物的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有资料表明含钾高的叶片比含钾低的叶片多转化光能50%-70%。因而在光照不好的条件下,钾肥的效果就更显著。此外钾还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促进氮素的代谢、使植物经济有效地利用水分和提高植物的抗性。由于钾能够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因而使植物茎杆粗壮,抗倒伏能力加强。此外,由于合成过程加强,使淀粉、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单糖,游离氨基酸等的含量,减少了病原生物的养分。因此,钾充足时,植物的抗病能力大为增强。例如,钾充足时,能减轻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赤枯病及玉米茎腐病,大小斑病的危害。钾能提高植物对钾能增强植物对各种不良状况的忍受能力。 缺乏钾的症状是:首先从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开始发黄,并渐次枯萎,叶面出现小斑点,进而干枯或呈焦枯焦状,最后叶脉之间的叶肉也干枯,并在叶面出现褐色斑点和斑块。 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磷酸化作用、脱羧作用关系密切。植物缺镁时的症状首先表现在老叶上。开始时,植物缺镁时的症状表现在叶的尖端和叶缘的脉尖色泽退淡,由淡绿变黄再变紫,随后向叶基部和中央扩展,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在叶片上形成清晰的网状脉纹;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 铁: 铁是形成叶绿素所必需的,缺铁时便产生缺绿症,叶于呈淡黄色,甚至为白色。铁还参加细胞的呼吸作用,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它是一些酶的成分。由此可见,铁对呼吸作用和代讨过程有重要作用。铁在植物体中的流动性根小,老叶子中的铁不能向新生组织中转移,因而它不能被再度利用。因此缺铁时,下部叶片常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呈现失绿症。 缺铁症状:缺铁时,下部叶片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呈现失绿症。 铜: 铜是植物正常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是植物体内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植物中有许多功能酶,如抗坏血酸氧化酶、酚酶、漆酶等都含有铜。它还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到作物对铁的利用,在叶绿体中含有较多的铜,因此铜与叶绿素形成有关。不仅如此,钢还具有提高叶绿素稳定性的能力,避免叶绿素过早遭受破坏,这有利于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铜能催化若干植物过程在氮的代谢中,缺铜能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使氨基酸的比例发生变化,降低蛋白质的含量;在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缺铜可抑制光合作用的活性,使叶片畸形和失绿;在木质素的合成中,缺铜会抑制木质化,使叶、茎弯曲和畸形,木质部导管干缩萎蔫。缺铜时叶绿素减少,叶片出现失绿现象,幼叶的叶尖因缺绿而黄化并干枯,

氮磷钾元素作用

氮磷钾营养元素的作用 氮 氮是蛋白质、叶绿素、酶等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质是构成植物细胞原生质的基本物质,原生质是新陈代谢的活动中心。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活动。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植株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有酶的参与。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充足的氮能使叶色浓绿,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生长健壮,茎叶繁茂。另外,植株体内的核酸、磷脂和某些激素也都含有氮,这些物质也是许多生理生化过程所不可缺少的。可见氮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 氮不足,叶色转黄,生育延迟,植株瘦弱,抽穗晚,雌穗发育不良,穗小粒少,严重时不结实,形成空杆。缺氮症状先由叶尖变黄开始,沿着中脉向内扩展,严重时叶片变褐枯死,从全株看,先由下部老叶开始变黄,然后扩展到中部和上部叶片,这是因为缺氮时老叶中的氮转移到上部正在生长的幼叶和其它器官的缘故。 玉米对氮的需要量是诸多营养元素之中最大的,占茎叶子实及根系在内的干重的百分比达到1.46%,明显高于其它营养元素,所以在生产中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施用。 磷 磷在植株体内含量虽比氮、钾少(仅占植株干重的0.2%)。但其生理作用确是非常重要的。磷是核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核蛋白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组成物质。磷也是核苷酸的主要成分之一。核苷酸的衍生物在新陈代谢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与玉米植株的正常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磷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及氮代谢中也都有重要作用,与脂肪代谢的关系也较密切。 磷对玉米植株发育及各生理过程均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苗期,能促进根的发育,如果供给适量的磷,根系干重可比缺磷的高1倍。对提高粒重、提高品质也有重要作用。 如果缺磷,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产量降低。如果发现缺磷,即使再供给充足的磷也难以弥补前期所造成的损失。早期缺磷、幼苗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叶片呈紫红色,严重时叶尖及叶片边缘变成褐色并枯死。中、后期缺磷,花丝抽出晚,雌、雄间隔时间长,影响授粉,果穗缺粒秃尖,成熟延迟,产量降低。在生产中一定注意从苗期开始就供给充足的磷,确保一生对磷的需要。 钾 钾在幼苗植株中的含量较高,仅次于氮(占植株总干重的0.92%),它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 钾能增强植株的抗旱性主要是由于钾是调节植株水分状况的重要元素。气孔开闭与K+含量有很大关系。施钾使叶肉K+细胞充足,气孔开放程度大,使细胞间隙进入的CO多,从而使光合速率增大,能增强光合产物的运输,提高光合速率,使碳氮代谢加强,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往籽粒中输送。增施钾肥能增强作物的抗旱力,是由于钾离子有调节原生质的胶体特性,使胶体保持一定的分散度、水化度和粘滞性等。钾离子可增强原生质的水合作用,而钙能促使原生质浓缩,降低细胞的渗透性。当它们同时存在时,由于拮抗作用,可使胶体保持一定的分散度,又有一定的粘滞性和透性,使水分能顺利地进入细胞,加强了细胞的持水能力,从而增强了作物抗旱能力。 钾素能增强作物的抗病抗倒伏能力,因为钾对茎部纤维素合成有关。钾营养充足时,作物茎叶中纤维素含量增加,促进了作物维管束的发育,厚角组织细胞加厚,茎秆强度增加,植株生长健壮,不仅抗倒伏,也增强对病虫的抵抗能力。

光谱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谱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以光谱、光照强度、日照时间、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太阳辐射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气象要素。到达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三部分。而光谱成分是植物重要的一个生态因子,在太阳光谱中,对于植物生活其最重要的是可见光部分(波长0.04μm~0.76μm),但紫外线(波长0.01μm~0.4μm)和红外线(波长0.76μm~1000μm)也有一定的意义。不同波段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刺激和支配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太阳光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植物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形态建成的作用。 太阳辐射不同光谱对植物的影响如下:1)波长大于1.00μm的辐射,被植物吸收转化为热能,影响植物体温和蒸腾情况,可促进干物质的积累,但不参加光合作用2)波长为1.00~0.72μm的辐射,只对植物伸长起作用,其中波长为0.72~0.80μm的辐射称为远红外光,对光周期及种子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并控制开花与果实的颜色3)波长为0.72~0.61μm的红光、橙光可被叶绿素强烈吸收,某种情况下表现为强的光周期作用4)波长为0.61~0.51μm 的光,主要为绿光,表现为的光合作用与弱成形作用5)波长为0.51~0.40μm的光,主要为蓝紫光,被叶绿素和黑色素强列吸收,表现为强的光合作用与成形作用6)波长为 0.40~0.32μm的光,外辐射起成形和着色作用,如使植物变矮,颜色变深,叶片变厚等7)波长为0.32~0.28μm紫外线对大多数植物有害8)波长小于0.28μm的远紫外辐射可立即杀死植物。 此外,有科学实验证明,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可见光中的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很大作用,这类光能抑制职务的伸长,而是其形成粗矮

各元素在植物的作用

各元素在植物的作用

各元素在植物的作用 1. 氮(N)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蛋白质、核酸、磷脂、酶、植物激素、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氮素缺乏:株小,叶黄,茎红,根少,质劣,老叶先黄化。 氮素过量:贪青徒长,开花延迟,产量下降。 2. 磷(P)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植素、核酸、磷脂、酶、腺甘磷酸组成成分;促进糖运转;参与碳水化合物、氮、脂肪代谢;提高植物抗旱性和抗寒性 磷素缺乏:株小,根少,叶红,籽瘪,糖低,老叶先发病。 磷素过量:呼吸作用过强;根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过快;抑制铁、锰、锌的吸收。 抗寒原理:提高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能降低细胞质冰点);提高磷脂的含量(增强细胞的温度适应性);缺磷叶片变紫的原理:碳水化合物受阻,糖分累积,形成花青素(紫色) 3. 钾(K)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植物体中,酶的活化剂,促进光合作用、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提高植物抗寒性、抗逆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 钾素缺乏:老叶尖端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色,渐次枯萎,但叶脉两侧和中部仍为绿色;组织柔软易倒伏;老叶先发病。 钾素过量:会由于体内离子的不平衡而影响到其他阳离子(特别是镁)的吸收;过分木质化。 抗旱原理:钾离子的浓度可提高渗透势,利于水分的吸收;

抗倒伏原理:促进维管束木质化,形成厚壁组织; 抗病原理:促进植物体内低分子化合物向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等)转变,减少病菌所需养分; 4. 钙(Ca)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细胞壁结构成分,提高保护组织功能和植物产品耐贮性,与中胶层果胶质形成钙盐,参与形成新细胞,促进根系生长和根毛形成,增加养分和水分吸收。 钙素缺乏:生长受阻,节间较短,植株矮小,组织柔软,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开始变黄并逐渐坏死,幼叶先表现症状。钙素过剩:不会引起毒害,但是抑制Fe、Mn、Zn的吸收。 5. 镁(Mg)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叶绿素的构成元素,许多酶的活化剂; 镁素缺乏:根冠比下降;高浓度的K+、Al3+、NH4+可引起Mg缺乏; 镁素过量:茎中木质部组织不发达,绿色组织的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减少6. 硫(S)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蛋白质和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呼吸作用、脂肪代谢和氮代谢和淀粉合成。组成维生素B1、辅酶A和乙酰辅酶A等生理活性物质。 硫素缺乏: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影响面粉的烘烤质量; 蛋白质合成受阻,与缺氮症状类似,但是先出现在幼叶。 7.铁(Fe)生理功能:微量元素 生理功能:叶绿素合成所必需;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 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参与植物呼吸作用;还与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有关。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概论

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无非就以下几个 一土壤 家庭栽培宜选用排水良好、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栽种前应清除杂草和虫卵,并充分曝晒。如果是黏性较大的土壤,可掺入适量的细砂石、珍珠岩、蛭石或腐殖质等加以改善。土壤酸碱度对花卉影响也很大。一般草花简易使用泥炭和珍珠岩的混合。 二水分 家庭种花多以盆栽为主,浇水应遵循间干间湿的原则,不干不浇、浇则浇透,让土壤有干湿循环。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应结合植物的自身特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不要千篇一律。夏天高温天气则尤其应避免使土壤过度湿润,以免因高温高湿而诱发各种病害。 三温度 非常关键,人的适宜温度也是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上海地区大部分植物夏季请适当降温,冬季请移到室内。 四光照 注意看清每一种花种植资料里对于光照的说明,比如“全日照”、“半日照”等,以便给植物选择正确的摆放或栽培位置。如果错误选择日照条件,比如将需要全日照的矮牵牛栽种在光照不足的地方,则容易出现徒长并且花量稀少;而喜半荫的非洲凤仙如果长时间接受强

光照射,则容易使叶片灼伤、掉蕾。各种花对光的需求不同,顺应植物的生长状况摆放会让植物长得更好。 五施肥 施肥可分为基肥(也称底肥)和追肥。基肥是在植物换盆或定植时施放在土壤底部,提供花草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并改良土质。基肥可以是有机肥料(腐熟的动物粪肥、骨粉、油粕等)也可以是化学肥料(复合肥、奥绿控释肥等)。而追肥则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视需要而施放,一般以化学肥料为主。可以将颗粒状肥料撒于土壤表面,或是沿花盆边缘挖浅沟放入,或是用水溶性的液肥直接灌根或叶面喷施。植物的枝叶生长阶段,应施入以氮为主的肥料(例如花多多10号),而花期所使用的肥料中,应有较高的磷含量(例如花多多2号)。施肥宜在傍晚进行,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施肥前盆土应稍干, 或稍稍松土

一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上的作用

一、氮元素:正常浓度为1%-5%之间,增加叶绿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植株缺氮时生长矮小.发黄,一般先出现于低位叶片,高位叶片仍很绿,严重缺氮时叶片变褐死亡. 二.磷元素正常浓度为0.1%-0.4%之间,最重要的作用是储存和转运能量,从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获得和能量储存在磷酸盐化合物中,一备以后的生长和繁育利用.缺磷时能限制全株生长,很少看到像其它元素短缺时出现那种明显的叶片症状. 三.钾元素正常浓度为1%-5%之间, 钾元素在常态下是以活性离子态存在,其功能主要是催化作用:1.酶的激活 2.平衡水分3.参与能量形成4.参与同化物的进行(提高作物含糖量)5.参与氮的吸收及蛋白质合成6.活化淀粉合成酶(促使作物灌浆期子粒饱满)7.活化固态酶(可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数).钾养分不足时,植株抗病能力降低,作物品质下降并减产,尤其是水果和蔬菜.大豆的影响明显.四.钙元素:正常浓度为 0.2%-1.0%之间,钙在细胞伸长和分裂方面起重要作用,缺钙表现为植株顶芽和根系顶端不发育,生长点停止生长,缺钙还常使番茄发生脐腐病和苹果的苦陷病,果实缺少硬度. 五.镁元素:正常浓度为0.1%-0.4%之间,镁是叶绿素分子中仅有的矿物质组成部分.没有叶绿素,植株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缺镁的症状首先在低位叶片出现,并从老部分移向幼嫩部分,进一步发展成为整个叶片组织全部淡黄,然后变褐直至

最终坏死,尤其是棉花,下部叶片可能出现紫红色,然后逐渐变褐.坏死. 六.硫元素:正常浓度为0.1%-0.4%之间,硫元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植株生长,缺硫会极大地阻碍植株生长,特征均为植株失绿.矮小.茎细和纺锤形.许多植株缺硫症状极似缺氮症状,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对许多缺素原因的误诊.植物光合作用的合成蛋白质,必须组分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而植株中90%的硫存在于这些氨基酸中,所以,高质量的氨基酸叶面肥能给植物生长补充充足的硫元素.另外,硫还能提高油科作物含油量. 七.硼元素:正常浓度为6-60ppm,硼在植物分生组织里的发育和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因其不易从衰老组织向活跃生长组织移动,最先见到的缺硼症状是顶芽停止生长,继而幼叶死亡,同时也限制开花和后期果实的发育. 缺硼的症状表现为: 1.植株幼叶变为淡绿,也基比叶尖失绿更多,基部组织破坏.如果继续生长,叶片偏斜或扭曲,通常叶片死亡,顶端停止生长.2.叶片变厚.萎蔫或卷叶叶柄和茎变粗,开裂或呈水浸状果实.块茎或块根褪色.开裂或腐烂,苹果缩果病.柑橘导致果皮厚薄不一,果实疙疙瘩瘩,根块作物导致黑心病或褐心病等. 八.铁元素:正常浓度为50-250ppm,其作用是:1.增加植物体内的呼吸作用和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两个代谢过程中的氧化 还原反应,呼吸作用中将氧还原为水,是铁化合物的功能.2.铁

氮磷钾分析

有机肥料氮、磷、钾的化学分析方法 摘要: 介绍了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有机肥料氮、磷、钾的含量, 即样品经硫酸—过氧化氢消化后, 制备待测溶液, 分取待测溶液用NC - 2 型快速定氮仪测定氮, 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磷, 用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测定钾,不须使用分光光度计和火焰光度计, 适宜一般复混肥料厂采用, 对含氮、磷、钾分别达011 %以上的样品均可用本法测定,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 有机肥料; 氮、磷、钾; 化学分析方法 有机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按国家行业标准NY525 —2002 的要求, 氮采用全量蒸馏滴定法、磷采用磷钒钼黄光度法、钾采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对普通复混肥料厂来说, 一是测氮的时间过长; 二是因为这些厂一般都没有购置分光光度计和火焰光度计, 不便于磷、钾的测定。为了解决厂家都能分析测定有机肥料中氮、磷、钾的问题, 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适宜厂家使用的有机肥料中氮、磷、钾快速测定的化学分析方法。方法的要点是用硫酸—过氧化氢消化样品制取待测液, 分别测定氮、磷、钾。测氮用NC - 2 型快速定氮仪, 在10 min 内可完成氮的蒸馏、吸收、滴定全过程, 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测磷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钾用四苯硼酸钾重量法。在温度120 ℃的条件下, 将磷、钾的沉淀物一起烘干115 h , 可以同时测定磷、钾, 大大缩短了操作的时间。此方法用于生产实践, 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分析方法结果基本一致。普通的复混肥料厂不须增添分析仪器, 便可应用本法测定有机肥料氮、磷、钾的含量, 达到指导 生产的要求。 1 方法原理 有机肥料在硫酸溶液中加热, 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使有机质迅速消化, 制备氮、磷、钾的待测液,然后用NC - 2 型快速定氮装置测定氮、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磷、四苯硼酸钾重量法测定钾。

氮磷钾对植物分别有什么作用.pdf

氮磷钾对植物分别有什么作用 氮肥:能使植物叶子大而鲜绿,使叶片减缓衰老,营养健壮,花多,产量高。生产上常使用氮肥是植物快速生长。所以我们对于叶菜(吃叶子的菜)要多施氮肥。主要磷肥品种有过磷酸钙(普钙)、重过磷酸钙(重钙,也称双料、三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此外,磷矿粉、钢渣磷肥、脱氟磷肥、骨粉也是磷肥,但目前用量很少,市场也少见 磷肥:能使作物代谢正常,植株发育良好,同时提高作物的抗旱性以及抗寒性,提早成熟。我们要使作物提前收获,一般多施用磷肥。 钾肥:能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茎秆坚韧,抗伏倒,使种子饱满 主要钾肥品种有硫酸钾、氯化钾、盐湖钾肥、窑灰钾肥和草木灰。其中硫酸钾和氯化钾成分较纯,主要成分是化钾,窑灰钾肥和草木灰成分很复杂,市场上流通量较前三种钾肥少。 资料来源《植物生理学》 (1)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销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 (2)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3)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4)复、混肥料:即肥料中含有两种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二元复、混肥料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三元复、混肥料。其中混肥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 (5)微量元素肥料和某些中量元素肥料:前者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后者如钙、镁、硫等肥料。 (6)对某些作物有利的肥料:如水稻上施用的钢渣硅肥,豆科作物上施用的钴肥,以及甘蔗、水果上施用的农用稀土等。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除碳氢氧是从空气中吸收,其余均不同程度地需要施肥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按照作物对养分需求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包括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硼、锰、钼、铁、铜肥;此外,还有一些有益元素肥料如含硅肥料、稀土肥料等。 1、氮素化肥氮是蛋白质构成的主要元素,蛋白质是细胞原生质组成中的基本物质。氮肥增施能促进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形成,使叶色深绿,叶面积增大,促进碳的同化,有利于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在生产上经常使用的氮素化肥有:①硫酸铵(硫铵):白色或淡褐色结晶体。含氮20%一21%,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便于贮存和使用。硫铵是一种酸性肥料,长期使用会增加土壤的酸性。最好做追肥使用,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量为15—20千克。②碳酸氢铵(碳铵):白色细小结晶,含氮17%,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易分解挥发。可作基肥或追肥使用,追肥时要埋施,及时覆土,以免氨气挥发烧伤秧苗。 ③尿素:白色圆粒状,含氮量为46%。尿素不如硫铵肥效发挥迅速,追肥时要

各元素在植物的影响

各元素在植物的影响

————————————————————————————————作者: ————————————————————————————————日期:

各元素在植物的影响 1. 氮(N)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蛋白质、核酸、磷脂、酶、植物激素、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氮素缺乏:株小,叶黄,茎红,根少,质劣,老叶先黄化。 氮素过量:贪青徒长,开花延迟,产量下降。 2.磷(P)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植素、核酸、磷脂、酶、腺甘磷酸组成成分;促进糖运转;参与碳水化合物、氮、脂肪代谢;提高植物抗旱性和抗寒性 磷素缺乏:株小,根少,叶红,籽瘪,糖低,老叶先发病。 磷素过量:呼吸作用过强;根系生长过旺;生殖生长过快;抑制铁、锰、锌的吸收。抗寒原理:提高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能降低细胞质冰点);提高磷脂的含量(增强细胞的温度适应性);缺磷叶片变紫的原理:碳水化合物受阻,糖分累积,形成花青素(紫色) 3.钾(K)的生理功能-----大量元素 生理功能: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植物体中,酶的活化剂,促进光合作用、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合成,提高植物抗寒性、抗逆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 钾素缺乏:老叶尖端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色,渐次枯萎,但叶脉两侧和中部仍为绿色;组织柔软易倒伏;老叶先发病。 钾素过量:会由于体内离子的不平衡而影响到其他阳离子(特别是镁)的吸收;过分木质化。 抗旱原理:钾离子的浓度可提高渗透势,利于水分的吸收; 抗倒伏原理:促进维管束木质化,形成厚壁组织;

抗病原理:促进植物体内低分子化合物向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等)转变,减少病菌所需养分; 4.钙(Ca)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细胞壁结构成分,提高保护组织功能和植物产品耐贮性,与中胶层果胶质形成钙盐,参与形成新细胞,促进根系生长和根毛形成,增加养分和水分吸收。钙素缺乏:生长受阻,节间较短,植株矮小,组织柔软,幼叶卷曲畸形,叶缘开始变黄并逐渐坏死,幼叶先表现症状。钙素过剩:不会引起毒害,但是抑制Fe、Mn、Zn的吸收。 5.镁(Mg)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叶绿素的构成元素,许多酶的活化剂; 镁素缺乏:根冠比下降;高浓度的K+、Al3+、NH4+可引起Mg缺乏; 镁素过量:茎中木质部组织不发达,绿色组织的细胞体积增大,但数量减少6.硫(S)的生理功能-----中量元素 生理功能:蛋白质和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呼吸作用、脂肪代谢和氮代谢和淀粉合成。组成维生素B1、辅酶A和乙酰辅酶A等生理活性物质。 硫素缺乏: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影响面粉的烘烤质量; 蛋白质合成受阻,与缺氮症状类似,但是先出现在幼叶。 7.铁(Fe)生理功能:微量元素 生理功能:叶绿素合成所必需;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 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参与植物呼吸作用;还与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有关。 缺乏症:顶端或幼叶失绿黄化,由脉间失绿发展到全叶淡黄白色。 中毒症状:水稻亚铁中毒“青铜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