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中年均增长率的比较

资料分析中年均增长率的比较
资料分析中年均增长率的比较

2019省考资料分析中年均增长率的比较

陕西华图教育

资料分析中,增长率的计算与比较每年必不可少,这方面的题目往往比较简单,但是增长率中还有一类知识点--年均增长率的比较(n

1年均增长率)(初期值末期值+?=),通过这个式子可以看出来,要想简单通过式子来比较两个年均增长率的大小确实不怎么容易。那么在考试中如何掌握这类题目的做法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要熟练掌握年均增长率比较类的题目,就要明白这种题型的特征是什么,步骤如何操作,需要注意什么等等。下面就进行一一阐述。

题目特征:一般出现在综合分析的某个选项中;问法:从某个年份到另外一个年份,甲的年均增速超过(或者低于)乙。

解题思路:A-末期值,r-年均增长率,B-初期值。 通过式子n r B A )1(+=可以推出年均增速的公式为1-=n B

A r 。要判断甲乙两个量年均增长率的大小,即比较1-=n

B A r 甲甲甲与1-=n B A r 乙

乙乙的大小,两个式子中都有-1,所以只是比较两个根式的大小。开n次根式我们没法计算,那么我们给两个式子同时n次方,原来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根式内的两个数都是正数,所以乘方的大小方向不变)即甲甲甲甲甲B A B A r n n n ==)()(,乙

乙乙乙乙B A B A r n n n ==)()(。也就是说我们在比较年均增速大小时,可以直接用(末期值/初期值)来代替比较。

总而言之,这类题两步走。第一步:找出末期值与初期值;第二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具体的例题。

图1 2008~2012年全国一次能源、石油生产量与消费量的情况

【例1】关于2009-2012年全国矿产品贸易和能源生产、消费,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 .石油产量年均增速超过一次能源生产量

B .矿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比重逐年递增

C .矿产品进出口总额最低的年份,一次能源消费同比增量也最低

D .平均每年一次能源生产量超过30亿吨标准煤

【解析】其中A选项是关于年均增长率的比较题。我们只关注现期值与基期值的比值即可,石油产量:9.107.2;一次能源生产量:1

.263.33,两个分数比较大小,直除两者首位都是1,前者第二位上不了1,后者可以上2,所以后者分数值较大,A选项错误。

2008~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机组并网容量 单位:万千瓦

2008~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机组上网容量 单位:亿千瓦时

【例2】关于2008~2012年间国家电网公司清洁能源的发展,能够从资料中推出的是:

A .新能源发电机组上网电量从2011年开始超过核电上网电量

B .水电上网电量年均增长率超过同期水电并网容量

C .新能源发电机组并网容量翻了8番

D .核电上网电量保持持续增长

【解析】其中B选项是关于年均增长率的比较题。我们只关注现期值与基期值的比值即可,水电上网电量:36625518;水电并网容量:12214

16816,两个分数比较大小,直除两者首位都是1,第二位前者商5,后者可以商3,所以前者分数值较大,B 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当遇到两个量的年均增速比较大小的题目时,两步走:第一步:找出末期值与初期值;第二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资料分析最全公式

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统计术语 ◆现期与基期 资料题目中,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 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如:今年五月与去年五月相比较;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较。 环比:环比实际上即指“与紧紧相邻的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等。 【例1】2009年全年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8288.8亿元,增长18.9%,增幅

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例2】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 ◆增长率 增长率指的是现期与基期的差值与基期之间的比较。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特别提示】 增速、增幅:一般情况下,均与增长率相同。(但在特殊语境下,增幅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例如:某企业9月份的产值和上月相比,有了200万元的增幅,这里增幅就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 【判别特征】: 增长率:(现在)……比(过去)……增长(下降)……% 式子1:给基期值,现期值,求增长率?增长率=; 式子2:给基期值,增长率,求现期值?现期值=基期值×(1+增长率);

式子3:给现期值,增长率,求基期值?基期值=。 【例1】1959年与1958年比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A. 提高了151.8% B. 提高了51.8% C. 提高了251.8% D. 提高了105% ◆百分数与百分点 增长率之间的计算只能用百分点,不能用百分数。 【例1】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6月汽车零售同比增幅() A.回落42.3个百分点 B.加快42.3个百分点 C.回落42.3% D.加快42.3%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11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 比重增长率问题 比重增长率问题题型表现形式: 已知今年量A,增长率是X;今年量B,增长率是Y. 求今年A占B的比重比去年增长了()% 神算老周分析:此类题型曾在历年国考、省考中多次出现,虽然近年来出现的频率降低,但仍是一类经典题型,而且此类题有一定难度,如果不掌握方法,往往会被出题人的这个问法给绕晕或者解出来要较长时间。今天,老周在前几天给大家总结比重增长量的基础上,再来对这一类题型做一个总结。 公式总结:(a-b)/b (这里a=A对应的增长率X + 1 b= B对应的增长率Y + 1)

关于求比重增长率的题型示例 2009年国考行测真题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8.15% B.14.43% C.25.05% D.35.25% 神算老周解析: 公式应用:(a-b)/b= (1.2244-1.07) /1.07 =0.1544/1.07 比15.44%小一点,显然是AB之间,A太小,不可能是A。选B 在计算过程中,a-b中的1相互抵消,因为我们计算分子时,直接拿两个增长率一减就 行. (22.44%-7%)

(或直接用截取法把1.07变为1.00,分子0.1544变为0.1444.选B。关于截取法的应用这里不详述,我在论坛里有相关帖子,大家可找找,也可下载附件,里面我附上视频讲解地址。) 2011年江苏B类行测真题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情况 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销售面积增速 (%) 商品房销售额 (亿元) 销售额增速 (%) 东部地区50822.01 4.133203.34 10.1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增速为()。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 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__ 误差。 答案:偶然误差 2标定HCI溶液用的NaOH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02 , 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__ 差。 答案: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试剂误差) 3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 差。 答案: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仪器误差) 4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是属

于___________ 差。 答案:系统误差中的操作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操作误差) 5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所用的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对标定结果将产生__________ 误差。 答案:负 6用减量法称取试样,使用了一只磨损的砝码,将对测 定结果产生_______ 差。 答案:正 7在定量分析中, ________ 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 度;_____ 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答案:偶然;系统 8偶然误差服从 ________ 律,因此可采取 _________ 的措施减免偶然误差。 答案:正态分布,平行多次操作 9不加试样,按照试样分析步骤和条件平行进行的分析试验,称为_________ 。通过它主要可以消除由试剂、蒸馏水及器皿引入的杂质造成的_______ 。 答案:空白试验。仪器和试剂误差 10系统误差的减免是采用校正仪器以及做 ___________ 试验、试验和空白试验等办法减免的,而偶然误差则是采用增加_________ 的办法,减小偶然误差。

国资料分析备间隔增长率问题.doc

2018国考资料分析备考:间隔增长率问题 2018国考资料分析备考:间隔增长率问题。两期间隔增长率问题在历年国考资料分析题中是常考题型,我们如果想在国考考场上快速得这部分分数数,就应该认真分析两期间隔增长率的题型特点,掌握公式事半功倍。 一、两期间隔增长率问题的题型特点和公式 两期间隔增长率的题型特点是:①题中求增长率,②从时间上看是两年前或者隔一个统计周期,比如问2016年比2014年的增长率,或者问2016年6月比2年前同一时期的增长率。新的题型中还有问2016年数值是2014年数值的几倍。 两期间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问增长率类,,其中分别是后两年的增长率。 二、国考两期间隔增长率问题展示 【例1】(2016-国家-120)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932.22万户,比上年增长14.35%,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4.0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金)129.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0%。其中,企业1819.28万户,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 与2013年12月底相比,2014年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的增长率是( ) A.14.35% B.18.37%

C.26.16% D.10.33% 【分析】本题是间隔增长率问题,根据题意2013年12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的增长率是14.35%-4.02%=10.33%,那么间隔增长率就是14.35%+10.33%+14.35%10.33%,结合选项选择C。本题只要理解题意就比较容易解题。 【例2】(2017-国家-126)2015年全行业全年生产手表10.7亿只,同比增长3.9%,完成产值约417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提高 1.9个百分点;生产时钟(含钟心)5.2亿只,同比下降3.7%,完成产值162亿元,同比下降4.7%,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 2015年我国钟表全行业生产时钟(含钟心)的产值与2013年相比约( ) A.上升了11% B.下降了11% C.上升了8% D.下降了8% 【分析】本题是间隔增长率计算问题。根据题干2014年我国钟表全行业生产时钟(含钟心)的产值的增长率是-(4.7%-1.3%)=-3.4%,那么两期间隔增长率就是-4.7%-3.4%+4.7% 3.4%,非常接近-8.1%,结合选项选择D选项。 前面的例题是求两期间隔增长率的问题,有时考题会把间隔增长率放在综合分析中考察。如下: 【例3】(2017-国家-130)2015年钟表零配件、定时器及其它计时仪器产值96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基本保持上年

资料分析中增长率问题

走进申论“材料”大门 公务员申论试卷是由注意事项、材料和作答任务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材料是主要的答案来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想要申论拿高分,要充分了解和认识材料。 一、材料类型 申论材料是由6000-8000个文字构成,根据材料的本质属性不同,可以把材料分成理论性材料和实时性材料。这些文字一般分为4-10则材料,看似每个材料都在说不同的内容,实际上申论材料是形散神不散的,也就是每年申论材料的大主题是唯一的。 理论性材料是指材料中所涉及的某一特定主体,对社会发表的态度、观点,由于特定主体不一致,可根据主体的不同权威理论性材料和一般观点性材料。权威理论性材料主要包括副省级以上领导的言论,副省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的文件,法律法规;一般观点性材料是指社会各界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包括专家学者的观点、基层政府的观点、舆论媒体的观点和群众网友的观点。在看材料的过程中,和问题相关的权威理论性材料我们直接默认它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直接可以当成答案要点的,一般观点性材料则需要辩证的来看。 实时性材料是指对某个事实问题的描述和介绍。包括事实陈述和个别案例。对于申论材料中个个别案列大家千万不能忽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案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二、材料范围 在国考申论考试中,材料一般包括新闻报道和学术文章两个部分,其中新闻报道占一多半,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几个方面。从近五年申论材料主题来看,越来越少考单一领域的问题了,虽然主题是唯一的,但是内容一般是在这一主题下多个领域的表现,而且为了体现申论考试的公平性,材料通常专业性比较弱,通俗易懂。比如2013年文化遗产保护主题,涉及到的领域是文化领;2014年社会心态主题,考察社会社会领域;2015年科技发展方向主题,涉及的是文化科技领域,可见2013年到2015年所属领域都是单一领域。而2016和20117年都是多领域,如2016年副省级主题是国民素质提高,涉及到的是社会和思想道德领域;2016年地市级主题是好政策的制定,涉及到政治和社会两个领域;2017年主题是生态建设与传统文化,涉及到生态、文化和社会三个领域。从单领域考察到双领域到多领域,可见,考生在平时备考的过程中,要多关注这几个领域的新闻动态、时事政治,多看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基础好的考生还可以做更广泛的关联,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在申论答题中,有一个不变的宗旨就是“材料为王”,无论答什么题型,要以材料为依据,千万不能脱离材料。 - - 1 - -

第7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答案

思考题 1. 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用什么方法减免 (1) 砝码被腐蚀;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准砝码、更换砝码。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正仪器(天平两臂等长)或更换仪器。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正仪器(相对校正也可)或更换仪器。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答:引起系统误差(试剂误差),采用空白试验,减去空白值。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 答:随机(偶然)误差。 (6) 读取滴定管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答:随机(偶然)误差。采用读数卡和多练习,提高读数的准确度。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答:过失,弃去该数据,重做实验。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入CO2。 答:系统误差(试剂误差)。终点时加热,除去CO2,再滴至稳定的终点(半分钟不褪色)。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要求分析结果达到%的准确度,即指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2)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就说明准确度高。 (3) 由试剂不纯造成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4) 偏差越大,说明精密度越高。 (5)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高。 (6)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7)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8) 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为零。 (9) 偏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10) 随机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11) 在分析数据中,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12)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13) 有效数字中每一位数字都是准确的。 (14) 有效数字中的末位数字是估计值,不是测定结果。 (15) 有效数字的位数多少,反映了测量值相对误差的大小。 (16) 有效数字的位数与采用的单位有关。 (17) 对某试样平行测定多次,可以减少系统误差。 (18) Q检验法可以检验测试数据的系统误差。 答:(1) 对;(2) 错;(3) 错;(4) 错;(5) 对;(6) 错;(7) 错;(8) 错; (9) 错;(10) 对;(11) 错;(12) 对;(13) 错;(14) 对;(15) 对;(16) 错; (17) 错;(18) 错 3. 单选题 (1)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正确关系是……………………..……………………………………………….( ) (A) 准确度不高,精密度一定不会高 (B)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也高 (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D) 两者没有关系 (2) 从精密度好就可判断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前提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 本章教学目的: 1、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及标准偏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明确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及两者间的关系。 2、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掌握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概念及减免方法。 4、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准确度和精密度表示方法;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 一、准确度与精密度 1、准确度与误差 例1:测定酒精溶液中乙醇含量为 (1)50.20%; (2)50.20%; (3)50.18%; (4)50.17% 平均值:50.19%,真实值:50.36% 什么是误差: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的表示:绝对误差(E)= 测得值(X)- 真实值(T) 测得值(X) - 真实值(T) 相对误差(RE)= ×100% 真实值(T) 绝对误差:表示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相对误差:误差在真实值(结果)中所占百分率。 有关真实值: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将用标准方法通过多次重复测定所求出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实值。 准确度:实验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例2:测定值57.30,真实值57.34。 绝对误差(E)= X – T = 57.30 - 57.34 = -0.04 E -0.04 相对误差(RE)= ×100% = ×100% = -0.07% T 57.34 例3:测定值为80.35,真实值85.39。 E = X – T = 80.35 - 85.39 = -0.04 E -0.04 RE = ×100% = ×100% = -0.05% T 80.39 得出结论:绝对误差相同,但相对误差不同。 练习:测定值:80.18%,真实值:80.13%。 计算:绝对误差(E),相对误差(RE) 应用:实际测定时,相对误差使用较多,仪器分析使用绝对误差较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精密度与偏差 例1:甲乙丙 50.20 50.40 50.36 50.20 50.30 50.35 50.18 50.25 50.34

行测必考题型之六资料分析 增长率问题

行测必考题型之六:资料分析?增长率问题 作者京佳公务员黄方一 公务员考试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出题的形式也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经典的题型常出常新,经久不衰。为有效备考,京佳公务员教研老师特将出题频率较高的题型予以汇总,并给予技巧点拨,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有所体会,把握出题规律、理顺知识脉络、掌握复习技巧、考出理想成绩。 增长率问题 增长率问题在资料分析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的增长率是多少?同比增长率是多少?环比增长率是多少?等等 涉及到的基本知识有: 百分数:提到增长率,就不能不提百分数,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如“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因为100,现在是“80”;“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20”。 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动幅度。它是分析百分比增减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例如,工业增加值今年的增长速度为15%,去年的增长速度为9%,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今年物价上升了10%,去年物价上升了15%,今年比去年物价上升幅度下降了5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率:计算与增长率相关的数据是做资料分析题当中经常遇到的题型,而这类计算有一些常用的速算技巧,掌握这些速算技巧对于迅速解答资料分析题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增长与同比增长:增长:指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同比增长:指和某一相同的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进行比较而发生的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 增幅与同比增幅:增幅: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在当前资料分析的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增长。同比增幅: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往往和某一相同的时期(比如去年同一时期)相比较,在当前资料分析的考试中,一般等同于同比增长。 真题一: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和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 25.05% B. 35.25% C. 8.15% D. 14.43% 【解析】D 首先,观察四个选项中的数据差别较大,可以采用估算法。 首先由“2007年认定登记和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可知2006年认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 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行测资料分析中上升下降问题解答技巧

行测资料分析中上升下降问题解答技巧 在行测资料分析中,相信很多同学都见过这类题目,“与上月相比,2013年7月份美国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那比重相比上升还是下降又该如何比呢?接下来带大家来具体看下这类问题,这种题目属于判断比重变化。 一、解题原理 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0,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0,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呈上升趋势。 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0,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不变。 当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时,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0,则现期比重-基期比重<0,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呈下降趋势。 二、经典例题 例1.2011 年1-8 月宁波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15.7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5144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6.0亿元,同比增长21.5%。

问题:与上年同期相比,2011年1-8月宁波市5144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的比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答案】下降了。中公解析:题目需要判断2011年1-8月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比重谁大谁小,需找部分和整体的增长率,部分为5144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1.5%;整体为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5.4%,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下降。 例2.2013年7月份,美国进出口总额4165.7亿美元,比上月减少0.4%,其中出口总额1911.7亿美元,比上月增长2.2%。 问题:与上月相比,2013年7月份美国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答案】上升了。解析:题目需要判断2013年7月的比重比上个月比重谁大谁小,需找部分和整体的增长率,部分为美国出口总额,增长率为2.2%;整体为美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为-0.4%,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上升。 以上就是判断比重变化的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同学们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要多练习多思考,体会做题方法,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掌握这类题目。

资料分析中的各种增长率问题Word版

资料分析中的各种增长率问题 河北华图 韩莎 资料分析题干或问题当中经常会涉及到增长率问题,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不同增长率的相关概念及区别: 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增长量 增长率基期量 增长率也称为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它是其他增长率的计算的依据。以下是资料分析中经常涉及到一些增长率相关问题。 同比增长率:同比实际是指与上一年年的同一时期相比较的增长率。 基期量) 基期量(即上一年的量现期量- 环比增长率: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的增长率。 基期量量) 基期量(即上一周期的现期量- 例如:2013年7月的产值为10亿元,2013年6月的产值为5亿元,2012年7月的产值为8亿元则2013年的环比增长率为:%1005510=-,同比增长率为 %258810=- 年均增长率:表示一段时间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如果第一年为M,第n+1年为N,若N/M=(1+r)n,则r 为第1-n+1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1-n M N 例如:某地区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00亿元,如果按照往年5%的年均增长率增长,则预计其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 )亿元。 A.119.5 B.127.6 C.132.8 D.142.9 100×(1+5%)5≈100×(1+5×5%)=125所以应该选B 平均增长率: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 如果N 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 ,则平均增长率:r ≈上述各个数的算术平均数(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

求平均增长率时特别注意问题的表述方式,例如: 1、"从2004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不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2、"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包括2004年的增长率。 例如:某国2005、2006、2007、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分别为1.8%、1.5%、4.8%、5.9%。那么该国2004-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涨幅为多少? A.3.48% B.3.58% C.3.83% D.4.47% r=(1.8%+1.5%+4.8%+5.9%)÷4 =3.5% 应该选A 两年混合增长率公式: 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1+r1)*(1+r2)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1+r2+r1× r2 例如:2005年某市房价上涨16.8%,2006年房价上涨了6.2%,则2006年的房价比2004年上涨了( )。 A.23% B.24% C.25% D.26% 直接代入公式:16.8%+6.2%+16.8%×6.2%≈24%,应该选B 合成增长率:如果量A与量B构成总量“A+B”,量A增长率为a,量B增长率为b,量“A+B”的增长率为r。合成增长率的满足一个原则:大小居中但不中,偏向基期基数较大的。意思是合成增长率的大小介于a,b之间,如果A>B 则r的大小偏向a,如果A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思考题 1.何谓条件电位?它与标准电位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实际工作中应采用条件电位? 答:(1)条件电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氧化形和还原形的分析浓度均为1mol/L 或它们的浓度比为1时的实际电位。 (2)它与标准电位的关系是:OX d d ox n αγαγφφR e Re 0'0log 059 .0+= (3)因为条件电位考虑了离了强度、副反应及酸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应用条件电位比标准电位能更正确的说明氧化还原电对的实际氧化还原能力,正确地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次序和反应完成的成度 。 2.为什么说两个电对的电位差大于0.4V ,反应能定量地进行完全? 答:因为对滴定反应一般要求完成程度达99.9%以上, 。 ,反应能定量进行完全的条件电位差大于因此,一般认为两电对型的反应:对型的反应:对又因:则V V m n n m m n V m n K n K 4.035.0059 .0) (31035600591log 059 .010'02'01' 02'01'' 02'016 '<+=-≠≠≈?=-=== -≥φφφφφφ 3.是否能定量进行完全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滴定分析?为什么? 答:能定量进行完全的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都能用于滴定分析,因为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反应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反应具有确定的计量关系。 (2)反应必须定量的进行完全,通常要求达到99.9%以上。 (3)反应速度要快。 (4)有比较简便、可靠的方法确定终点。 4.为什么氧化还原滴定中,可以用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两个电对的任一个电对的电位 计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位? 答:因为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浓度逐渐变化,在任一平衡点时两电对的电位相等,所以可用任一个电对的电位计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位。 5.氧化还原滴定中如何估计滴定突跃的电位范围?如何确定化学计量点的电位?滴 定曲线在计量点附近是否总是对称的? 答:滴定突跃范围可用下式估计: 。 计量点附近是不对称的型的反应,滴定曲线在对计量点附近是对称的。 型的反应,滴定曲线在对化学计量点的电位:’‘等m n m n n m m n n m ≠==++=?-→?+ 1059 .03059.0302 01'01'02φφφφφ 6.如何确定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果指示剂的条件电位Φ0’=0.85V ,计算它 的变色范围。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 %1 x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公式可变换为: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7章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调查资料的整理 调查资料的分析 第一节资料整理的意义和一般步骤 一、资料整理的意义 二、资料整理的原则 三、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 一、资料整理的意义 所谓资料整理,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按调查目的进行审核、汇总与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 是对调查调查资料的全面检查,是进一步分析研究资料的基础,保存资料的客观要求 二、资料整理的原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统一性;简明性 三、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 1、资料的审核 2、资料的编码 3、资料的分组 4、资料的汇总 5、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二节资料的审核与汇总 一、资料审核的一般要求: 1、真实性:来源的客观性;本身的真实性 2、准确性:检查含糊不清、相互矛盾; 3、完整性:资料总体的完整性;每份调查资料的完整性 二、资料审核的方法 逻辑审核;计算审核 调查当天结束时,需要进行初步的整理,重点审核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资料的编码 将问卷或调查表中的信息转化成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符号。 举例:山东农村养老状况与需求调查 四、资料的分类和汇总 1)对量化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 (1)分类标志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统计分析的要求而定 (2)使用的间隔要使最常出现的答案在中间 (3)分类间隔多比分类间隔少好 (4)学会使用复合分类,在不知道要做何种分析时,应该使用复合分类 2)对定性资料进行分类和汇总 (1) 在分类前,看是否有一定量的回答存在 (2) 使用的分类标准与其他的资料相适应,以利于比较 (3) 分类是简洁互斥的,每个回答只能放在一个间隔里 (4) 包容所有可能的回答。通常用“其他”来包括所有没有指出的答案选择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比重增长率问题比重增长率问题题型表现形式: 已知今年量A,增长率是X;今年量B,增长率是Y.求今年A占B的比重比去年增长了()% 神算老周分析:此类题型曾在历年国考、省考中多次出现,虽然近年来出现的频率降低,但仍是一类经典题型,而且此类题有一定难度,如果不掌握方法,往往会被出题人的这个问法给绕晕或者解出来要较长时间。今天,老周在前几天给大家总结比重增长量的基础上,再来对这一类题型做一个总结。 公式总结:(a-b)/b (这里a = A对应的增长率X + 1 b= B对应的增长率丫 + 1 ) 关于求比重增长率的题型示例 2009年国考行测真题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神算老周解析: 公式应用:(a-b)/b= / = 比%」、一点,显然是AB之间,A太小,不可能是A。选B 在计算过程中,a-b中的1相互抵消,因为我们计算分子时,直接拿两个增长率一减就 行. %-7%) (或直接用截取法把变为,分子变为?选B。关于截取法的应用这里不详述,我在论坛里有相关帖子,大家可找找,也可下载附件,里面我附上视频讲解地址。)2011年江苏B类行测真题 东部地区201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情况 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面积增速商品房销售额销售额增速 地区 (万平方米)(%)(亿元)(%) 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2010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增速为()。 神算老周解析: 公式应用:(a-b)/b= ()/= 比6%」、一点,选A。或直接用截取法算出 附1:公式推导:以上面09年国考题为例(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 公式推导过程为了避免出现除法用了反向推导,就是从06年的值开始设。公式推导里的A和B与“比重增长率问题题型表现形式”里的A,B是不同的。 假设2006年总成交金额A亿元,至2007年的增长率是X;2007年技术合同数量B项,至2007年的增长率是丫;贝 2006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A/B 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A*a/B*b 那么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 A*a/B*b : A/B -1 =a/b-1=(a-b)/b (这里a=A对应的增长率X + 1 b= B对应的增长率丫+ 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第二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其处理 分析结果必须达到一定的准确度,满足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因为不准确的分析结果会导致产品的报废和资源的浪费,甚至在科学上得出的错误的结论,给生产或科研造成很大的损失,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困难或灾难。但是分析结果是由分析者对所取样品(供试品或样品)利用某种分析方法、分析仪器、分析试剂得到的,必然受到这些分析的限制,分析结果不可能和样品的真实组成或真实含量完全一致,在一定条件下分析结果只能接近于真实值而不能达到真实值。测定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的差异就是所谓的误差(error)。因此分析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得到一定误差范围内的真实含量的近似值,达到一定的准确度。采用哪些措施可能减小误差,依赖于误差本身的性质。所以,我们应当了解误差的有关理论,明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根据分析目的对误差的要求,选择准确度合适的分析方法,合理安排分析实验,设法减小分析误差,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达到要求,避免追求过高的准确度。同时,也应当了解对分析结果的评价方法,以判断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对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取舍和表示。 2.1 分析结果的误差 一、真值、样本平均值和总体平均值 1. 真值与相对真值 真值(true value)是指某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表示物质存在的数量特征,用T来表示。 由于分析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真值是不可能测得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将理论值、约定值和标准值当作真值来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分别称为理论真值、约定真值和标准真值。 理论真值是指由公认理论推导或证明的某物理量的数值。如水的组成常数或组成分数即为理论真值:1 mol H2O含2mol H和1 mol O,再如H+与OH-的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即H+与OH-的反应量之比为1 mol H+ : 1 mol OH-,该比值也是理论真值。 约定真值是指计量组织、学会或管理部门等规定并得到公认的计量单位的数值。如国际计量大会定义的长度、时间、质量和物质的量等物理量的基本单位:光在真空中传播(1/299 792 458)s所经过的路径长度为1 m,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为1 kg、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为1 s等。 标准真值又称相对真值,是指由公认的权威组织发售的标准样品的证书或标签上所给出的保证值,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平行分析多次后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的相对准确的测定值,或者由公认的权威专家反复分析确定的相对准确的测定值。如基准试剂标签所给保证值、标准方法对照分析结果、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等都是标准真值。 2. 样本平均值与总体平均值 对样品重复测定可以发现,一组平行测定值有一种集中趋势,这种集中趋势常用样本平均值和总体平均值来表示。 样本平均值(sample mean)简称为平均值(mean value),是指对某一分析对象总体取n份样品进行平行测定或重复测定,所得分析结果(测定值)之和的1/n,用X来表示,即

资料分析公式

第一节增速公式 一、同比增速公式 同比增速,是我们在考试里面最常见到的一种增速,这个增速表示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概念是从“同比”衍生出来的,我们知道所谓“同比”,就是和去年同期相比得到的变化情况,所以同比增速就是和去年同期相比得到的增速,那同比增速公式怎么来的呢,又是怎么用呢,我们看下面的讲解。 (一)同比增速公式推导 同比增速,是最简单的一种增速,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增速,这种增速可以通过斜率来分析出来,大家如果不明白,可以采用斜率来分析一下。现在,我们还是通过下面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具体的公式。 假设指标A,在今年的值,也就是末期值为M,而在去年同期,也就是基期值为N,那么同比增速r,就是M/N-1; 我们用文字表示就是同比增速=末期值/基期值-1; 同比增速=(末期值-基期值)/基期值; 同比增速=增加量/基期值; 同比增速=增加量/(末期值-增加量)。 注意:末期值——今年某一时期的具体值; 基期值——去年同期的具体值。 (二)同比增速公式的应用 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同比增速公式,不仅仅可以用来求增速,还可以用来求基期的具体值,怎么说呢?我们还是仔细的看看,同比增速公式的两种应用吧。 1、求增速 我们在上面说了,求增速是同比增速公式的基础应用,一般当试题里面出现以下提问方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套用同比增速公式来解答: (1)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某指标的增速为多少? (2)2010年某指标的同比增长率是多少? (3)2010年,某指标比2009年增长了多少? …… 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通用同比增速公式。 2、求基期值 我们根据同比增速的公式,增速=(末期-基期)/基期,那么就有增速×基期+基期=末期,也就是(1+增速)×基期=末期,那么就有基期=末期/(1+增速)。 这个公式,在资料分析试题里面也经常用到,所以我们直接记住公式就好了,不用直接去推导,一般试题的提问方式就是:2009年,某指标的具体值是多少?(注意,材料给出的是2010年的具体值,以及增速) 二、环比增速公式 (一)环比增速公式的推导 环比增速,是从“环比”这个概念引申出来的,所谓“环比”,就是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得到的变化情况,所以环比增速就是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得到的增速。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增长率相关问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增长率相关问题【答题妙招】 常见题型: 1、基期量、现期量计算及比较 2、增长量计算及比较 3、增长率计算及比较。 增长量是指两个对应的量之间的做差,形成的“差值”。增长量一般是有单位的。 增长率是对应量之间做商,形成的“比值”。增长率一般是没有单位的,通常要化成百分数。 今年10月产量同比增长率=(今年10月产量–去年10月产量)/去年10月产量×100%基期量与现期量的计算与比较 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末期量-增长量 【例1】2010年,S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9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4%,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29.34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819.4亿元,增长13.7%。问:2009年,S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约为多少亿元() A.162 B.152 C.145 D.135 【答案】B。直除法,得前两位 159.25159 15 1 4.5%104 ?? + 。

【例2】2006年,我国的出口额约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几() A.27.2% B.23.8% C.23.2% D.19.9% 【答案】A。直接读出2006年的出口额为9691和2005年的出口额7620,则直除可得选A。 2012及2013年1-4月某市电影院线票房情况 【例3】2013年1-4月,该市电影院线票房收入同比增量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3月—2月—1月—4月 B.4月—2月—1月—3月 C.3月—4月—2月—1月 D.4月—3月—1月—2月 【答案】A。增长量计算。简单估算可知1-4月份的增长量分别为:1.47-1.28=0.19; 1.54-1.19=0.35;1.34-0.88=0.46;1.56-1.41=0.15。在计算过程中,当得出3月份第一,2月份第二,即可选择答案,无需都排列完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