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课后反思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课后反思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课后反思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

课后反思

(李荣慧)

本节课的知识是高二理科选修三内容,此知识理论性较强,在教材中相关的文字介绍太少,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知识引导学生是尤为重要的。根据自己上课的具体情况及本备课组各成员提出的宝贵意见,现对本节内容自我反思如下:

1、整堂课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导致目标不能达成,分子的极性这一重难点不突出,对知识的练习检测不够,如遇此情况,可先将知识讲授完先。

2、利用生活作为导入,在结束新课时没能联系导入做到前后呼应。

3、由于不同电脑安装的软件不一样,导致上课过程中PPT 呈现的内容有些凌乱,作为授课教师课前应该检查PPT的播放情况。

4、从立体结构分析分子的极性,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能以向量和进行判断,重点班可以采取模型分析向量和,如利用CH4分子模型分析,然后变形成其他分子。

5、文字呈现的材料,对于表格中的文字较多时可采用不同

颜色体现,特别是对称性与不对称性对分子极性的影响。6、处理内容上局限于教材,公开课提倡创新,可考虑哪些内容在课堂上解决,哪些内容在课外解决。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体现学科方法与价值观,缺少亮点突破。

7、由于学生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难以理解,可用X-X、X-Y 表示板书引导。

8、电负性的运用可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电负性不一样,学生可直接判断吸引电子能力,效果更好。如分析CH4,电负性C〉H ,电负性由C→H。

9、普通班可牢记分子的对称性、键的极性判断分子的极性。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 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定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确实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定。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明白得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明白得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显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看、摸索、讨论。一样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如何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如何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

成方法,讨论、研究判定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因此差不多上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样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样是非极性分子。 反思与评判: 组织完成“摸索与交流”。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6?18H2O与NH4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可以不标注)。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二节习题(附答案)

化学选修三第二章二节习题(附答案) 1、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 A、NH4Cl=NH3↑+ HCl↑ B、NH3+CO2+H2O=NH4HCO3 C、2NaOH+Cl2=NaCl+NaClO+H2O D、2Na2O2+2 CO2=2Na2CO3+O2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A.H2O B.CH4C.SiH4D.NH4+ 3、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 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 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4.有关乙炔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5.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是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6、已知Zn2+的4s轨道和4p轨道可以形成sp3型杂化轨道,那么[ZnCl4]2-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形式上 B、平面正方形 C、正四面体形 D、正八面体形 7.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C.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与其它形成三个σ键 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与其它形成σ键 8.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D.PCl3中磷原子是sp2 D.丁认为如果上述的发现存在,则证明传统的价键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继续发展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π键是由两个p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的 B.σ键是镜像对称,而π键是轴对称 C.乙烷分子中的键全是σ键,而乙烯分子中含σ键和π键 分子中含σ键,而Cl2分子中还含有π键 10、.在BrCH=CHBr分子中,C—Br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 —p —s —p —p 11.下列物质的杂化方式不是sp3杂化的是()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和其它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原子的价电子数 B.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铵根离子呈正四面体结构 D.氨分子中氢原子、氮原子的化合价已饱和,不能再与其它原子或离子成键

选修三 第二章 第3节 分子的性质 第二课时学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范德华力:分子间普遍存在的作用力,又叫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小l一2数量级。 〔探究〕:(1)范德华力大小 分子HCl HBr HI CO Ar 范德华力 21.14 23.11 26.00 8.75 8.50 (kJ/mol) 共价键键能 431.8 366298.7 745 (kJ/mol) 结论1:范德华力很弱,比化学键的键能小得多。(2)范德华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分子HCl HBr HI 相对分子质量 范德华力 21.14 23.11 26.00 (kJ/mol) 熔点/oC -114.8 -98.5 -50.8 沸点/oC -84.9 -67 -35.4 单质相对分子质量熔点/oC 沸点/oC F2-219.6 -188.1 Cl2-101.0 -34.6 Br2-7.2 58.8

I2113.5 184.4 结论2: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3)范德华力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的极性熔点/oC 沸点/oC CO 28 -205.05 -191.49 N228 -210.00 -195.81 结论3: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其熔沸点和其分子量有关.对于同一主族非金属元素而言,从上到下,分子量逐渐增大,熔沸点应逐渐升高.而HF、H2O、NH3却出现反常,为什么? 说明在HF、H2O、NH3分子间还存在除分子间作力之外其他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氢键。 1. 氢键: (1)氢键的表示:氢键可以用A—H…B表示。 (2)形成氢键的一般条件: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 (3)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 2.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第一学期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单元检测题

第一学期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单元检测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与浓H2SO4和浓HNO3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硝酸纤维, 这个反应的类型属于( ) A.硝化 B.磺化 C.酯化 D.氧化 2.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葡萄糖→六元醇 B.丙醛→1-丙醇 C.正丙醇→正丙醛 D.植物油→硬化油 3.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 B.苯甲醇与邻甲苯酚 C.葡萄糖与麦芽糖 D.乙醇与乙醚 4.环氧乙烷()、丙酮、丁醛、葡萄糖的混合物,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66%,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33% B.27% C.30% D.23% 5.下列物质是以蛋白质为原料制成的是 A.胶棉B.人造丝C.阿胶D.人造棉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一定是羧酸②油脂水解后得到的醇是丙三醇③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后产物是多种α—氨基酸④淀粉、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⑤蛋白质溶液中加入K2SO4溶液后,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这种变化叫变性 A. ③ B. ③④ C.②③ D.①⑤ 7.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服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晴纶织品④蚕丝织品⑤涤纶织品⑥锦纶织品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⑤ D.③⑤⑥ 8.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通过缩合反应把10个葡萄糖分子连接起来所形成的链状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C60H120O60 B. C60H100O52 C.C60H102O51 D. C60H112O51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新授课: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2、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 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竞赛等方式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对学生来说最熟悉,根据反应所需条件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是,Zn、Fe之间的活动性强弱通过这个性质,就很难做出判断。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顺利进入中等层次,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来解决。在探究了金属与酸的反应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能够与酸反应的金属可以通过此方法来判断其活动性强弱,但是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其活动性又如何判断呢?这就要求学生再寻求新的实验方法和新的反应来判断,要求学生调动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进入第三种化学性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探究学习中。这样,通过问题,将三个不同的层次串联在一起,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求知、探究

活动之中,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自主建立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最后利用小结,就可以将学生在三个层次中得到的活动性片断综合在一起,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活动性顺序。

(完整版)化学选修5第一章试题

化学选修5第一章测试题 1.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名称中,正确的是( ) A .2,4,4-三甲基戊烷 B .4-甲基-2-戊烯 C .3-甲基-5-异丙基庚烷 D .1,2,4-三甲基丁烷 2.按系统命名法下列名称不正确的是 A .1一甲基丙烷 B .2一甲基丙烷 C .2,2一二甲基丙烷 D .3一乙基庚烷 3.(CH 3CH 2)2CHCH 3的正确命名是 ( ) A 、3-甲基戊烷 B 、2-甲基戊烷 C 、2-乙基丁烷 D 、3-乙基丁烷 4.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A .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 .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 .3,3,4-三甲基已烷 D .2,3,3-三甲基已烷 5.有机物 的系统名称为 A .2,2,3一三甲基一1-戊炔 B .3,4,4一三甲基一l 一戊炔 C .3,4,4一三甲基戊炔 D .2,2,3一三甲基一4一戊炔 6.(共10分)用系统命法写出下列物质名称: ⑴ CH 3CH 3C 2H 5CH CH CH 3 _________ ⑵ CH 3CH 3 CH CH 3CH 2CH 2 ⑶ 7、书写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共4分) ① 2,6-二甲基-4-乙基辛烷: ② 2-甲基-1-戊烯: 8.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肯定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 ( ) A .C 3H 6与C 5H 10 B . C 4H 6与C 5H 8 C .C 3H 8与C 5H 12 D .C 2H 2与C 6H 6 9、与CH 3CH 2CH=CH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 B 、 C 、 D 、 10.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A .6 B .5 C .4 D .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知识点 1、烷烃、烯烃和炔烃 (1)代表物的结构特点 注意:碳碳双键不能旋转,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成为烯烃的顺反异构。 顺反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同一侧称为顺式异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 子团排列在双键的两侧称为反式异构,即“同顺异反”。如2-丁烯:顺反异构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2)物理性质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都是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注意: a) 烷烃、烯烃和炔烃都是分子晶体,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 越多,沸点越低。 b) 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 的烃在常温下通常为气态,但是由于新戊烷具有支链比较多,所以在常温下也是 气态。 c)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相对密度都小于1,不溶于水。 3)烷烃的化学性质 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其的化学性质类似于甲烷。 a) 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 4)等一般不起反应。点燃 b) 氧化反应:烷烃能够燃烧,化学方程式为C n H2n+2+(3n+1)/2O2→ nCO2+(n+1)H2O c) 取代反应(烷烃的特征反应) :烷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一取代的化学方程光照 式为C n H 2n+2+Cl 2→ C n H2n+1Cl+HCl 高温 d) 分解反应:烷烃在高温下能够发生裂解。如C4H10→ CH2=CH2+CH3CH3,或者高温 C4H10→ CH2=CH-CH3+CH4 (4)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n≥2(但C n H2n 不一定是烯烃,有可能是环烷烃)烯烃的化学性质类似于乙烯。由于烯烃具有碳碳双键官能团,所以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a) 氧化反应:烯烃的氧化反应包括被氧气氧化和被强氧化剂(酸性KMnO4 溶液)氧化 点燃 1) 被氧气氧化——燃烧反应:C n H2n+3n/2O2→ nCO2+nH2O,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2) 被强氧化剂氧化——烯烃能够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使KMnO 4溶液褪色。(可 鉴别烯烃和烷烃) b) 加成反应——烯烃的特征反应:烯烃能够和卤素单质、卤化氢、水、氢气等物质加成,烯烃能使 溴水褪色。以乙烯为例,乙烯与卤素单质X2 加成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

化学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 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 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 合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 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 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 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S可能有P、Fe、Zn、Mo 性 质 盐析(可逆)变性(凝结不可逆)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有焦羽毛味变性条件加热、加酸、碱、重金属盐、部分有机物、紫外线等等 误服重金属盐后要服大量的新鲜的牛奶或豆浆等,加解毒剂、洗胃水解 蛋白质多肽二肽氨基酸 氨基酸官能团羧基(-COOH)有酸性、氨基(-NH2)有碱性 人体必需赖氨酸蛋氨酸 亮 氨 酸 异亮氨酸 缬 氨 酸 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条件温和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 1—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 维生素: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分 类 脂溶性维生素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排泄,内存于肝脏A、D、E、K 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易吸收,多余随尿道排出,不内存,易缺乏B族、C 2 维生素B族B1、B2、烟酸、烟酰胺、B6、生物素、泛酸、叶酸、B12等 缺 乏 病 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使儿童生长受阻服鱼肝油 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软骨病多晒太阳 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用粗粮 缺乏维生素B2易患舌炎 缺乏维生素B12易患恶性贫血 缺乏维生素C易出现坏血病多吃水果维生素C抗坏血酸,多羟基不饱和酯,可以表现烯烃、醇和酯的性质,有较强的还原性 3 微量元素16种含量在0.01%以下 Fe、Cu、Zn、Mn、Co、Mo、Se、I、Li、Cr、F、Sn、Si、V、 As、B 常量元素11种含量在0.01%以上C、H、O、N、Na、Mg、Ca、P、S、K、Cl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分子的性质教案

分子的性质 教学目标 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结论] 表明分子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且这种分子间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 [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思考与交流] 完成“学与问”,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阅读、思考与归纳] 学生阅读“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小结]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教高。 [讲解] 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还存在于分子之内。 一个分子的X-H键与另一个分子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间氢键,如图2-34 一个分子的X-H键与它的内部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内氢键,如图2-33 [阅读资料卡片] 总结、归纳含有氢键的物质,了解各氢键的键能、键长。

优品课件之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 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模式。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过程,提升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整理、运用、总结的能力。本节复习课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再次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金属的反应规律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3.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简单的金属回收处理,并归纳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的一般步骤。过程与方法:1. 在学案思考、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形成对知识总结归纳的习惯和概括能力。 2. 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感。教学重点: 1. 归纳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2. 归纳出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入】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活动性顺序第一课时的内容,知道了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这些反应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把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及考点的运用进行学习并总结归纳。【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提问】请同学回顾上一节的知识并回答学案中[知识回顾]的内容【板书】氧气△:金属+ 酸盐学生代表回答,学生完善学案中的答案: 1、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②金属(H前)+ 酸盐+氢气③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2、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回忆巩固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提问】金属的这些化学反应的程度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过渡】对,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今天我们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学习如何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板书】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讨论】:如何判断Mg 、 Fe的活动性顺序?写下你的设计方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本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分类 思考:用电子式表示H 2 、HCl的形成 共价键特征: ①饱和性: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确定的 ②方向性:原子轨道沿一定方向重叠使成键的原子轨道最大程度地重叠 2.σ键和π键 ①σ键--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特点:以形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旋转,σ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电子云描述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过程(s-s σ键) ②π键--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特点:(1)电子云为镜像,即是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个原子核构成的平面的两侧 (2)不稳定,容易断裂 p-p π键的形成 键型 特点 σ键π键 成键方向沿轴方向“头碰头”平行方向“肩并肩” 电子云形状轴对称镜像对称 牢固程度强度大,不易断裂强度较小,易断裂 成键判断规律共价单键全是σ键 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叁键中一个σ键,另两个为π键 N 2 分子中的N≡N 思考:分析CH 3CH 3 、CH 2 =CH 2 、CH≡CH、CO 2 分子中键的类别和个数 3.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即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稳定 应用--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是衡量共价稳定性的另一个参数

规律:键长越短,一般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一般地,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 ③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许多性质与键角有关 思考:N 2、O 2 、F 2 跟H 2 的反应能力依次增强,从键能的角度如何理解 4.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如N 2 和CO 是等电子体,但N 2和C 2 H 4 不是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物理性质是相近的。例如N 2 和CO的熔沸点、溶解性、分子解离能等都非常接近 5.用质谱测定分子的结构 原理:不同质核比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不同 eg:1.下列物质中能证明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 B.熔点较高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间才能形成离子键 3.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二、分子的立体结构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对于AB n 型分子,价电子对数 =σ键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σ键电子对数=n,孤电子对数= (a-nb) a:中心原子价的价电子数 n: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b: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H为1,其他原子等于“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注意:①对于复杂离子,在计算价层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或减

高中化学选修1选修1 第2章章综合

选修①《化学与生活》第二章 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平时应多饮用很纯净的水,防止有毒物质进入体内 B、所有天然水都不能饮用 C、人体内含有约2/3体重的水,故人每天不用喝水也可 D、人类可利用的水只占自然界的水极少量,我们应节约用水 2.关于食物的酸碱性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在体内经消化后生成碳酸.硫酸.尿酸等,故它属于酸性食物 B、葡萄吃起来是酸的,故它属于酸性食物 C、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溶液的酸碱性不同的 D、正常人的人体内体液PH总保持恒定. 3.下列物质既可以做防腐剂,又可以做调味剂的是 A、食盐 B、苯甲酸钠 C、柠檬黄 D、味精 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火腿肠颜色更鲜红,可多加一些亚硝酸钠 B、为了使婴儿对食品有浓厚兴趣,我们可以在婴儿食品中加少量着色剂 C、食盐加碘是防止人体缺碘而加的营养强化剂,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 D、为保证人体所需足够蛋白质我们要多吃肉,少吃蔬菜和水果. 5.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推断它不应具有的性质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金属钠反应 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6.下列物质不可作防腐剂的是 A、食盐 B、醋 C、二氧化硫 D、花生油 7.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钠可以致癌 B、我们应该禁止使用防腐剂

C、苯甲酸钠可以作雪碧饮料的防腐剂 D、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在过量使用时对人体有害的 8.下列关于药物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虽然药物能治病,但大部份药物有毒副作用 B、使用青霉素时,不用进行试验直接静脉注射 C、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疾病,没有副作用 D、我们生病了都可以到药店自己买药吃,不用到医院 9.下列物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 A、Mg(OH)2 B、CaCO3 C、Na2CO3 D、Al(OH)3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食品就是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 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的废弃物的污染 C、有机食品是指含有有机物的食品 D、食盐加碘实质是在食盐中加入KIO3 11.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毒品的是 A.冰毒、黄连素 B.海洛因、黄连素 C.大麻、摇头丸 D.黄曲霉素、尼古丁 12.青霉素是下面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A、钱恩 B、弗莱明 C、诺贝尔 D、柯尔贝 13.某同学胃酸过多,他应该用下列哪种药品治疗 A、阿司匹林 B、青霉素 C、麻黄素 D、胃舒平 14.下列同学饮食习惯科学的是 A、多吃肉,少吃蔬菜水果 B、合理摄入糖类.油脂等,注意膳食平衡 C、为防止变胖,炒菜时不放油 D、多饮用纯净水,少饮用矿泉水 15.碘酒是一种常用的外用消毒药,关于它的消毒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细菌B、氧化细菌,使蛋白质变性 C、使细菌缺氧而死 D、使细菌缺水而死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讲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 ⑵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了解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原理,设计出简单可行的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2)通过探究活动,亲身参与实验的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及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小烧杯、镊子、小刀、滤纸、蒸发皿、火柴、酒精灯、滴管、玻璃片、试管 实验试剂:金属钠、蒸馏水、酚酞、铝箔、HCl、NaOH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 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 2. 铁和水蒸气反应 ①水蒸气的产生 ②铁与水蒸气反应 ③检验产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本节课内容的延伸,而且就本课时的内容来讲,它包含了金属化学性质几个重要的化学性质既:金属与酸和水的作用;以及一些特殊的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如,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本课时的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掌握金属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技能目标: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 3情感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与水的反应)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1.3、重点、难点 重点: 钠与水的反应,铁粉和水蒸气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难点:铁粉和水蒸气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 二、教法 以上重点、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对于钠与水的反应,因反应比较剧烈,我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我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根据提前给出的一些提示自己总结出实验现象,并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根据实验现象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 2. 运用对比的方法:钠能与水反应,那么铁呢,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进行反应。 3. 在铝与氢氧化钠的溶液的反应教学中,也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总结出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学法 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复习初中学习的金属与酸的反应,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金属活动顺序表,在氢以前的金属遇到酸时,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提出疑问让同学们思考“金属遇到水会如何呢?”并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视频事例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接着下面进行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来对上面的悬疑找到答案。 (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进行演示实验钠与水的反应,在做实验时,提醒学生观察反应时钠所处的部位,形态,钠球的运动和大小的变化情况,周围水雾的产生和发出的响声,以及溶液的颜色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现象,并正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不可以与冷,热水反应,能否与水蒸汽反应呢?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如将铁烧红插入到水中,或将铁粉与水蒸汽在高温下反应等。引导学生从水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 ↑ ↓ ↓ ↓ ↑ ↑ ↑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 沈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 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 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 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 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 创设情境:奇怪的天平

一同学从实验室借了一架天平,在天平两盘各放两只烧杯(大小质量相等),再在这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CuSO4溶液、MgSO4溶液,天平平衡;接着他又拿了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同时放入两个杯中,过一会儿,取出铝球,天平倾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猜想:问题1.为什么天平不平衡? 2.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提出课题:三、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 1. 实验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 实验目的: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实验用品:锌片、铁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试管。 分组实验:利用教师提供的仪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要求: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小段锌片、铁丝、铜丝,然后分别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点拨1.溶液取适量,注意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并且根据实验记录下每一步的实验现象。 问题2.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1)哪些物质之间会发生反应?反应产物是什么? (2)能不能根据这些反应判断出来金属活动的顺序? 设问 3. 你能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思考4. (1) 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2)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条件是什么? 小结5、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在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不是所用的金属都能互相从化合物中置

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单元测试(1)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1.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σ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 σ键与s-p σ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σ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σ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2.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Cl C.Cl2 D.F2 3.下列分子中存在π键的是 A.H2 B.Cl2 C.N2 D.HCl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5.能用键能知识加以解释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HCl气体比HI气体稳定 C.干冰易升华D.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6.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P 198KJ·mol—1、P—O 360kJ·mol—1、O=O 498kJ·mol—1。则关于1mol P4和3mol O2完全反应(P4 + 3O2 = P4O6)的热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热1638 kJ B.放热1638 kJ C.放热126 kJ D.吸热126 kJ 7.下列物质属于等电子体一组的是 A.CH4和NH4+ B.B3H6N3和C6H6 C.CO2、NO2D.H2O和CH4 8.下列物质中,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水分子相似的是 A.CO2 B.H2S C.PCl3 D.SiCl4 9.下列分子中,各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NH3 B.CCl4 C.H2O D.CH2O 10.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PBr3 B.CH4 C.BF3 D.H2O 11.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12.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