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滋膏方制作方法说明介绍

中药滋膏方制作方法说明介绍
中药滋膏方制作方法说明介绍

中医药膏方制作简介

膏方是一门学问,又属中华文化之遗泽,应当传承不息,发扬光大。

物质------油脂成膏

形态-------凝而不固

味道------甘美滑腴

内容------物之精粹

作用----滋养膏润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中医常用的剂型之一。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健身体与治疗疾病相结合,疗效明显,服用方便的膏类制剂。

按使用方法分类:

1、内服膏方:

成方膏滋药:选用一些疗效确切,组成简单的膏方方剂,由药厂成批生产加工成膏滋,作为中成药在药店销售,供患者对证选用,如:益母草膏、二仙膏等。

临床膏滋药:又称为定制膏方,是指经过医生针对患者身体状况辨证施治处方,一人一方,由药房或医院药房定制加工成膏方,每一剂膏方只适合患者本人服用。

2、外用膏方:

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病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疾病中使用。

3、按添加辅料分类:

素膏:指用砂糖或者蜂蜜所收的膏剂

荤膏:指在素膏中再加入阿胶或者龟板胶等动物胶而制成的膏剂。

膏方起源

1、起源于汉唐,

《黄帝内经》所在十三方中就有两张膏方豚膏和马膏,主供外用。

《金匱要略》大乌头膏、猪膏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

《千金药方》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

《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内服。

2、萌芽于宋朝

内服膏已受到普遍重视,膏逐渐替代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应用日趋广泛;《洪氏集验方》琼玉膏沿用至今,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圣济总录》瓜蒌根膏,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3、发展于明朝

膏方日趋完善和成熟,膏方命名逐渐正规,制作比较规范,膏和煎有了明确的区别,“膏”专制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膏方的数量大大增加,临床应用更加广泛,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寿世保元》茯苓膏;《景岳全书》两仪膏。

4、兴盛于清代

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载内服膏滋方近30首,《张氏医通》记载的二冬膏、集灵膏为后世医家所沿用。晚清膏方组成渐复杂,张聿清《膏方》中用药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强调辩证施治,开列膏方之前先用“开路方”通过汤剂调理脾胃功能,去除湿浊余邪。这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津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由以上海为甚。

膏方的特点

1、整体观念,全面调理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既往病史和身体现状,辨证论治,立方遣药,君臣佐使,合理配伍,构成一剂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变化的调理处方,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调整的用药特点。

2、辩证结合辨病,针对性强

在临床上不同疾病可能证属中医同一证型,如糖尿病、绝经期综合症等辩证都属阴虚燥热,但由于疾病不同,必须区别用药。糖尿病患者可在辩证的基础上选用一些调节血糖的中药,绝经期综合症患者可在辩证的基础上选用一些调节性激素的中药。这种膏方更适合患者的个性特点。

3、单料加工,便于吸收

膏方的加工制作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不同的药材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火候条件,如中药饮片部分,采用水煎煮、浓缩的方法;人参、西洋参、西红花、冬虫夏草等贵重药另煎取药汁;紫河车粉、羚羊角粉、珍珠粉等贵重细粉直接掺入。由于在加工中能根据配伍组方各种药性,科学合理地加工处理,能够充分表达药效,使制成的膏方药效浓度高、饮服后易于吸收。

4、无需煎煮,易存易携

膏方体积小,独立包装,便于携带;温开水即冲即服、方便快捷;可根据气候和环境温度的不同,适时冷藏,以免受到污染或发霉变质。

5、药补兼顾,口味怡人

一人一方扶正补虚,治病驱邪,既能“治病”,又能“补虚”。并且一般膏方都辅以糖类、蜂蜜等调制收膏,对糖尿病人也适量地加入了轿味用的甜味剂,掩盖了中药的苦味,口感上甘甜中有药香,易于接受。

6、药力缓和,稳定持久、四季皆宜

膏方配伍中除了中药饮片外,参类、冬虫夏草等补益性细料药,胶类、糖类也占有了相当比例,使膏方药性缓和、药理持久。一般情况下膏方每服用1-2次/天,一料膏方服用30-50天。一些慢性病、年老体虚者,在医生正确的指导下,可不受“冬令进补”的局限,四季皆宜,坚持长时间服用,起到恢复元气、祛病延年的作用。

膏方适用人群

1、老年人的进补

人体的各种机能,由于生理特性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2、女性的进补

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衰老;当脾胃正常运行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面部红润、皮肤就充满了光泽和弹性。

3、儿童的进补

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适当进补,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质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4、慢性病人的进补

冬令季节,结合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5、亚健康者的进补

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大(精神紧张、脑力透支)众多应酬,无度的烟酒嗜

好,长期不足的水面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膏方适用的疾病

1、亚健康疾病

包括慢性疲劳综合症,平时无慢性疾病,却容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负担过重而至身体虚弱或体力不支,精力不够,难以胜任紧张烦劳的工作;睡眠障碍;黄褐斑;胃肠功能紊乱。

2、慢性疾病

包括干燥综合症、类风湿关节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胃炎、慢性泌尿系统感染、贫血、类风湿、腰酸痛症、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3、大病后康复或增强体质

如手术后、放化疗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等身体虚弱者。

膏方临床应用优势

1、膏方“阴平阳秘,以衡为补”,完整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理念《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

2、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并重的临床优势。

春夏易发之病,如哮喘等,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就不易发作,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从现代医学理论,冬天气温低,热量消耗多,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强,生理机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可更多地转化为自身物质,且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适当补养,可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3、膏方相对于汤剂的优势

作用全面,可兼顾多种慢性病。服用方便,每天一汤匙服下或开水冲饮,减少了汤剂每天煎煮的麻烦。口感较好,含适量的甜味剂,老少皆宜,无汤剂味苦难服之忧。

4、膏方疗效优势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1卷第5期

膏方处方原则

膏方组方,遵循辨证施治法度,具备理、法、方、药之程序,膏方治病,即可一味单方,又可使用复方。

单方膏方:单味药物制成,在治疗方法上,单方药简功专,针对性强,如用白术治疗脾气虚证,用熟地黄治疗肾阴虚证等。

复方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药物,按病情和配伍原则组成膏方,在治疗上药宏效广,对较复杂的疾病症候全面照顾。

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纯补峻补,会妨碍其血,于健康无益,故配伍用药,至为重要。组方时尤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

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淤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舒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

2、斡旋脾胃升降,以喜为补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曾谓“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为临床药物治疗及食物调养的重要法则,口服膏方后,胃中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达到补益的目的,故制定膏方,总宜佐以运脾健胃之品或取檀香拌炒麦芽,以醒脾开胃;或用桔梗、桔壳,以升降相顾;或配伍陈皮、楂曲以消食化积;尤其是苍术一味,气味辛香,为运脾要药,加入众多滋腻补品之中,则能消除补药黏腻之性,以资脾运之功。中医习惯在服用膏方进补前,服一些开路药,或去除外邪,或消除宿滞或运脾健胃,处处照顾脾胃的运化功能。

3、重视脉案书写,辩证立法

中医的理、法、方、药特色,充分体现在膏方的脉案中,正确、科学地书写脉案,保证治疗的有序和准确。膏方滋补强壮,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有效剂型,膏方的制定,首当重视辨证论治。医家从病者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分析出病因病机病位,衡量正邪之盛衰进退,探求疾病之根源,确定固本清源的方药。切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4、注重体质差异,量体用药

人体体质的减弱,使病邪的已侵入、疾病的易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体质每因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选方用药也因人而异。

5、着意进补相兼,动静结合

膏方进补常取通补相施、动静结合、并行不勃的方法。补品为静药,必须配合辛香走窜之动药,动静结合,才能补而不滞。

膏方处方内容

1、按药物作用分类

滋补药:有益气、补血、养阴温阳等功能,常用的有人参、黄芪、熟地、麦冬、虫草、胎盘等同时配合使用理气化湿、清热、祛瘀等之剂,以增强滋补的效果;

对症药:针对患者当时的主要病症的药物,兼顾祛病和滋补;

健脾药:滋补药多属粘腻呆滞之品,久服影响脾胃运化,并易闭门留寇,加用陈皮、砂仁、白术等健脾药,加强吸收,达到补而不滞的功效。

辅料:主要包括调味的糖类以及收膏的胶类等。

2、按药物的性质分类

中药饮片:膏方的主体部分,是医师望、闻、问、切详细辩证后,根据患者体质不同与病情需要,处方中的药物部分;

贵细药材:膏方补益虚损功能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人参、羚羊角粉、鹿茸片、西红花、川贝母粉、三七粉、冬虫夏草、灵芝、龙眼肉等,随需而择,切勿多用滥用;

胶类:补益虚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助于膏方固定成型,如阿胶、龟甲胶、鳖甲胶、鹿角胶等。一剂膏方胶的配伍量一般为200-400克,可单用,也可根据需要按一定比例数胶合用。一些低糖或不加糖的膏方,可适当增加胶的配伍量,总量增至400-600克,保证中药收膏成型的效果,一些长期素食的服膏者,不加胶类,制成素膏。

糖类:掩盖药物的苦味使膏方便于服用,常用糖类有冰糖、白糖、红糖、饴糖、蜂蜜;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并有助于膏方固定成型,一剂膏方糖或蜂蜜的用量一般为500克;需摄入低糖的特殊人群,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一些低热量的甜味剂,如元贞糖、甜菊糖、木糖醇、阿斯巴甜等,但必须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按量取用,不得随意超量,避免产生副作用。

其他辅料:黄酒是膏方加工中必备的辅料,用于侵泡阿胶等动物类药胶,解除各种药胶的腥膻气味,加强药物在体内的运化吸收作用,黄酒的一般用量为500克。

膏方的临床处方注意事项

1、改善口感:可据病情增加改善口感之药

膏方中常加砂仁、陈皮,此二药除能里脾开胃外,可令膏方香气浓郁;痰瘀体质患者,可加山楂,其味甘酸可口,同时又能化痰食、行滞血;脾气不足,偏于阳虚者,可加桂圆、大枣补益脾胃;肺阴不足者加梨;肝气不舒者,可加花香淡雅之玫瑰花。

2、改善口感:糖类

一般以糖类为主,常用的如冰糖,其既能润肺,又能养脾;或用蜂蜜,二者能单用又能合用;其他糖类如红糖、白砂糖、麦芽糖等,可根据病情需要酌情使用;糖尿病患者可用木糖醇、甜菊糖、阿斯巴甜、元贞糖替代,或不加糖泪调味。

3、胶类使用:

阿胶性平,入肺、肝、肾经,一般患者均可使用;阳证及血瘀患者可使用鳖甲胶收膏,鳖甲胶滋肝阴、补肝血、消瘀散结,但因其收膏的粘性、补性及口感不及阿胶,可龟鹿二胶收膏或与阿胶同用,用量比例可根据患者阴阳盛衰而定;阴虚偏甚者龟甲胶量多一些,阳虚偏甚者鹿角胶量多一些,并稍佐以中性偏温之阿胶,取“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4、尽量避免使用虫蛇类药物

如蜈蚣、斑蝥、蛤蚧、乌梢蛇等,因其具有虫蛇类药物特有的腥臭味,影响口感;味道较臭的草本药物如白藓皮、鱼腥草、败酱草等也应根据患者接受的程度适量应用。

5、矿物类药物也应尽量少用。

因制膏之时通常无法完全将其残渣筛掉,使得成膏之中有颗粒样沉淀,影响美观,同时金石之物久服易伤胃气。

6、使用出膏量多的药物

一般根茎类药物,在秋冬或春初发芽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下列部分药材出膏量较高:颜色深的有何首乌、生熟地、黄精、肉苁蓉;色浅的黄芪、南北沙参、党参、玉竹、天冬、麦冬、知母、淮川牛膝、太子参、赤白芍、板蓝根、甘草、丹参、黄芩、巴戟天;皮类药材中出膏较好的有牡丹皮、黄柏、杜仲;茎木类有鸡血藤;叶类药材出膏量少或不出膏;花类药材出膏的有金银花、款冬花、菊花;藻类、菌类、地衣类药材出膏者猪苓、茯苓等;果实种子类出膏有山芋肉、枸杞子、薏苡仁、酸枣仁、杏仁、五味子、枳壳等。

7、贵重药材最大剂量

生晒参、西洋参50--100克;野山参10--15克,冬虫夏草15克;羚羊角粉5克,蛤蚧粉30克,紫河车30克,收膏胶类300克,糖类300克。

膏方的制作方法

一、膏方的制备

1、炼蜜:

蜂蜜调味、滋润、补益、缓和、防腐。炼蜜驱除药性的偏激使之中和,除去蜂蜜中的水分及杂质,使药物品质上乘,有质有量,保存持久。

选蜜:选择优质蜂蜜是保证膏方质量的关键,蜜以质厚色白如凝脂、味甜而香、兼有鲜味、粘性强者为首选。但因产地和气候的关系,北方蜜含水分少,一般选购枣花蜜、荆条花蜜为佳,荞麦花密次之。南方蜜含水分较多,选荔枝蜜、坝子蜜较优。

炼蜜的方法:蜂蜜置于锅中,加适量沸水或蜂蜜中加水煮至沸腾,用3-4号筛网滤出杂质,滤液继续加热。用网筛或绢筛捞出去上面浮沫,不停搅拌,至蜜中水分大部份蒸发,翻起打泡,呈老红色时,酌加约10%的冷水,再继续加热使沸,手捻有粘性,双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乘热倾出,用绢筛过滤,除去杂质即可。目前炼蜜的老嫩程度,大都是凭经验观察,少炼则嫩,黏性不足;多炼则老,坚硬不易化解。

一般炼蜜以生蜜500克炼成400克左右为标准。

2、炼糖:

白砂糖加水为糖量的50%左右。红糖因含杂质较多,一般加2倍量水炼制后,静置,除去沉淀备用。饴糖含水分较多,炼制时可不需要加水,炼制时间较长。冰糖含水分少,炼制时间亦短,应在开始炼制时加适量水(比白糖略多一点)。

炼糖方法:糖置锅中,加适量水加热,不停搅拌至糖液开始显金黄色,起泡发亮光及微有青烟发生即可,以免烧焦。

3、胶烊化:先将配伍用的胶打碎或研粉后用黄酒侵泡软化、隔水炖烊,备用。

二、传统饮片制作膏方

浸泡---煎煮---澄清---过滤---浓缩---收膏

1、浸泡:

把除胶类外的其他药物放入容量相当的洁净锅内,加入8-10倍量水(一般加水量应高于药面2厘米),浸泡6-12小时,令其充分吸收膨胀。

2、煎煮:

把浸泡后的药物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煎煮沸,转为小火以沸为度,不少于1.5小时,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不少于1小时),待至第三煎(不小于1小时)时,气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如药汁尚浓时,还可再煎1次)。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冷却10小时以上,取上清液过80目滤网,过滤沉淀。

3、浓缩:

过滤静的药汁倒入锅中,先用大火加热,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

变成稠厚,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不断搅拌,防治黏底烧焦,药汁浓缩即将完成时兑入细料药的药汁,继续加热至稠厚状清膏。

4、收膏:

把烊化后的胶类药与已炼制的糖,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搅拌,直至“挂旗”或滴水成珠(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或在加热时膏体成蜂窝状沸腾(翻云头)即可。

5、存放:

待收好的膏冷却后,装入清洁干净的瓷质容器内,用干净纱布将容器口遮盖上,放置12小时以上,待完全冷却后,加盖,放入阴冷处。

注:在收膏的同时,放入准备好的药粉(如鹿茸粉、人参粉、珍珠粉、琥珀粉、胎盘粉),要求药粉极细,在膏中充分拌匀,并可以根据需要放入胡桃肉、桂圆肉、红枣肉等一起煎煮取汁,在收膏时放入充分发挥其作用。

膏方的储存方法

膏方制成后,充分冷却,加盖、存放在瓷罐(锅等容器),搪瓷罐等容器。不宜用铝、铁容器盛存。

膏方用药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存放在阴凉处,冰箱冷藏更佳。诺放在阴凉处连日高温,应隔水高温蒸烊,忌直接将膏锅放在火上烧烊。在膏剂蒸烊后一定要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切不可让锅盖的水落在膏面上否则过几天就会出现霉点。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放一个固定的汤匙,以免把水分带入国内造成霉变。如果霉点很多,且膏剂深处也有霉点,就不能服用了。

服用方法及服用季节

一、服用方法:

临床上膏方具体服用方法,一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二是考虑患者的体质、应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1、服用时间:

饭前服用:一般饭前30-60分钟服用,病在下焦,欲使药力迅速下达者,宜饭前服。

饭后服用:一般饭后15-30分种服用,病在上焦,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服。

睡前服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一睡前服用;

空腹服用:《本草经》谓:“病在四肢血脉者空腹而在旦”优点是可是药物迅速入肠,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用。如空腹时服用胃肠有不适感,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2、服用剂量:

一般膏方每服1汤匙为准(约15-20ml).膏方药物药性不同,服用剂量不同,一般性质平和的膏方,用量可以稍大。凡有毒、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并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中毒或耗伤正气。

患者病情不同,服用剂量不同。轻病、慢性病,膏方剂量不必过重;重病、急性病,膏方用量可适当增加。

患者体质、性别不同,服用剂量不同。老年人的药量小于壮年;体质强的用药量可重于体质弱的病人;女性用药量一般应小于男子,且女性在经期、孕期及产后,应小于平时。

3、服药方式

含化:

将膏方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发挥药效。

冲服:

将适量膏方冲入热水中使之溶化,搅匀服下如方中滋腻药较多、胶类剂量较大,责膏方黏稠难化,应用开水炖烊后再服,根据病情需要,也可以温热黄酒冲服。

调服:

将胶类研细粉,用适量的汤药或黄酒,隔水炖热,调好和匀服下。

二、服用季节

1、实时调补

膏方既可滋补身体,又有治疗预防的功效。在治疗慢性损耗性疾病的过程中,大病后、手术后等可根据患者身体虚弱情况,在滋补的同时,配伍理气、和血、

调中、化淤、去浊、通腑、安神、固涩、通络等药物一起作用。因此,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并严格掌握膏方的使用方法,可以实时服用膏方调补。

2、冬令进补

一般来说,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时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多由冬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养大论篇》“冬三月,此为闭藏,冰冻地蜇,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使志若伏若匱,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膏方服用注意事项及禁忌

一、服用注意事项

脾胃功能低下、舌苔厚腻者,有感冒咳嗽、口干咽痛、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身热头痛等症状的患者,必须先健脾驱邪,然后进补,否则关门流寇,使症状加重;糖尿病患者忌用冰糖、饴糖、蜂蜜,代之木糖醇等;服膏方期间忌暴饮暴食、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忌浓茶;服人参补膏忌食萝卜;服药期间如身体不适,应暂停使用。

二、膏方服用禁忌

使用膏方时,为了注意安全,保证疗效,除了药物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等外,还有补膏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禁忌三个方面。

1、补膏禁忌

老年病虚症为多,补膏较为常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防止“虚不受补”,对于一般慢性虚症患者,只能慢慢调养,不宜骤补。可于补益膏方中酌加助运之品,以免滋腻呆胃之弊。

防止“损阳耗津”:阳虚有寒忌清补,以免助阴损阳;阴津亏损用温补,以免助火伤阴;

防止“闭门留寇”:外邪未尽时,不要过早使用补膏,以免留邪为患。必要时可在驱邪药物中加入补益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目的。

2、妊娠禁忌

妊娠期间,因为某些药物具有滑胎、堕胎的流弊,可造成流产的后果,在临证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选用,注意妊娠禁忌。

3、服药禁忌

合理服药:”“一药一性,百病百方”各种膏方的功能药用各有不同,对于一些阴阳俱虚、气血不足数病同发的情况,处方时必须仔细分析,谨慎选方合理用药;

忌口:

为达到治疗目的,服药期间要求病人忌食某些食物,如人参膏忌服萝卜;服何首乌时,忌猪、羊血及铁剂;服滋补性膏方时,不宜饮茶。一般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针对患者的体质,在膏方服用时,忌口更为重要如:

A、阴虚体质在临床上可见头晕眼花、口干咽燥、心烦易怒、失眠心悸、舌红苔少脉象细数,在服膏方进行滋阴的同时,在饮食上有这样几点忌口:忌食辛热之品(狗肉、羊肉);在烹调中不放或少放姜、蒜、葱等调味品;少吃或不吃甜味食品,否则容易引起口干咽燥加重、大便干结,甚至可见出血症状。忌食海鲜一般发物,如黄鱼、带鱼等。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中表现为阴虚火旺的应用滋阴降火药物治疗时,尤应忌食海鲜。以食淡水鱼为好。忌食不易消化的药食。患者消化功能虚弱,不易吸收,且阴虚之人常出现大便燥结,应在帮助消化的药

食中加入润肠之品,使膏方中滋阴药物发挥更好作用。

B、阳虚体质在临床上可见全身怕冷、面色晄白或淡白无华、少气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润滑、脉象微细迟无力,这类人群常用补阳、温阳、壮阳等药食进行调补,应该在饮食上注意以下忌口:忌滥用温补肾阳的食品。如鹿鞭、牛鞭、羊鞭等。应注意观察有无虚火的病理情况,否则易助火动血,产生变症;如患者脾胃虚弱,运化失常,饮食上应忌用黏腻;忌用寒性食品,阳虚体质者易生内寒,可见脘腹时感冷痛,大便稀溏,四肢欠温。阳虚体质的人气血流行不畅,切忌服用或过多服用厚味腻滞之品。如肥肉类。

膏方服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服膏方后出现便秘,首先要停用膏方,停用膏方后大便通畅了,说明便秘与膏方有关,继服时应适当减少剂量,同时在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早晨起来喝一杯蜂蜜水,一般就能解决便秘问题。

服用膏方后食欲不振,表明消化功能不好,要减少服用剂量或加服助消化的药物,如陈皮茶、山楂茶。

服用膏方后因脾胃功能不健全,出现胸闷腹胀、舌苔厚腻等症,要停服膏方,服用一些促进吸收的药物,才可继续服膏方。否则会适得其反;

服用膏方期间出现咳嗽痰多,说明膏方不能很好吸收,反而助温生痰,应停服膏方,并适当服用一些健脾理气化痰的药,待咳嗽痰多好转后再服膏方,同时最好加服陈皮茶以健脾化痰;服用膏方期间腹泻,继服加重腹泻症状,使病情变得缠绵。如是因膏方服用量大引起的腹泻,停服后腹泻会停止,再服用时则应减量;

感冒发热时应停服膏方先治感冒。因为感冒时人体正常阴阳平衡被打破,脾胃功能受影响,如仍急于在此期间进补,会使病情迁延复杂。

皮肤瘙痒中医认为,皮肤瘙痒与湿热、血虚、风邪等因素有关,此时应暂停服用膏方,请医生查出病因进行治疗。

常用疾病膏方的制作

一、妇产科

1、崩漏(肝肾阴虚,精血不足)

患者主诉:赵某,女,43岁。年逾六七之龄,肝肾渐虚,天癸渐衰,月事近期行而无期,行则二旬不止。神疲倦怠,形寒肢冷,腰酸骨痛,且夜寐不宁,双目花糊羞涩,苔薄,舌红,脉细。

调治原则:证属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治拟益气养血,调摄肝肾

膏方处方内容:

生晒参(另煎,待收膏时加入)80g、西洋参(另煎,待收膏时加入)120g、太子参150g、炙黄芪200g、丹参150g、当归120g、续断150g、酒肉苁蓉120g、杜仲150g、山萸肉100g、补骨脂100g、肉桂90g、粉葛根300g、石楠叶150g、白茯苓120g、麦冬120g、煅龙牡(各)300g、山药200g、炒苍术120g、陈皮90g、女贞子100g、旱莲草200g、生熟地(各)100g、枸杞子100g、青葙子100g、决明子120g、赤白芍(各)100g、制黄精120g、制淫羊藿200g、

另加:阿胶500g、炒芝麻200g、核桃肉200g、红枣200g、冰糖500g、黄酒500ml 处方分析:

患者年逾六七之龄,月事行而无期,行则二旬不止,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中医“崩漏”范畴。乃因久漏充任损伤,不能固涩经血所致,为肝脾肾

三经同病。患者病久气血亏虚,证情复杂,当先益气养血。肾藏精、肝藏血、脾统血,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脾肾统藏有权则血归其经。故治疗重点放在养肝益肾健脾,以固其本。方中参芪健脾培中益气,虚人宜之;熟地、山药、山萸肉取六味地黄丸三补以养肝肾;续断、杜仲、酒肉苁蓉、制淫羊藿补肝肾强筋骨;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滋肾阴;煅龙牡、补骨脂补肾填精,收敛固涩;当归、丹皮、赤白芍养肝行血调经;决明子、青葙子清肝明目。

2、崩漏(肝肾不足。冲任虚寒)

患者主诉:田某,女,47岁,时值更年,经事紊乱,量多淋漓,痛经年久,小腹冷感,经期尤甚,平素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足跟时痛,纳呆便结。诊刮示“子宫内膜呈增生反应”;脉细软,舌淡苔白。

调治原则:证属肝肾不足,冲任虚寒;治拟益肝养肾、温经摄冲。

膏方处方内容:

生晒参(另煎,待收膏时加入)50g、西洋参(另煎,待收膏时加入)50g、炙黄芪120g、党参90g、山萸肉90g、女贞子90g、枸杞子90g、桑椹子90g、制淫羊藿120g、仙茅90g、旱莲草150g、补骨脂90g、菟丝子90g、鹿角霜(先煎)120g、延胡索120g、青陈皮(各)120g、益母草120g、仙鹤草150g、茜草150g、牡丹皮150g、椿根皮120g、蒲公英120g、当归120g、赤白芍(各)60g、炒蒲黄120g、续断120g、杜仲120g、胡麻仁90g、佛手60g、炙甘草60g、炒谷麦芽(各)60g。

另加:阿胶200g、鹿角胶120g、胡桃肉120g、红枣90g、莲子90g、龙眼肉90g、冰糖500g、黄酒500ml、蜂蜜250g。

处方分析:

《内经》云:女子七七,肾气渐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该患者时值更年,诊刮示“子宫内膜呈增生反应”,天癸当竭未竭,故见经事紊乱,量多淋漓,经期延长,自幼体虚,阳气不足,故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痛经年久,小腹冷感,经期尤甚,足跟时痛,属肾阳虚运血不足,脉细软。舌淡苔白,证属肝肾不足,冲任虚寒,乘此冬令,拟以益肝养肾,温经摄冲之品。本膏中参芪补气,虚人为宜,党参沙参合用气阴双补;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桑椹子、菟丝子诸药合用,为滋阴补血之品,制淫羊藿、仙茅、补骨脂、鹿角霜、延胡索补肾壮阳;当归、赤白芍、炒蒲黄、牡丹皮、益母草等活血养血;续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苍白术、青陈皮、炒谷麦芽、佛手共奏理气健脾之效,椿根皮、蒲公英利湿解毒。主要配成膏,阴阳互补,气血并调,以冀来年恙平康健。

3、经前期综合症

患者主诉:王某,女,45岁,素体忧郁,忧思伤肝呈脾,又先天肾气不足,乳络失养,经前阴血下注,经脉壅阻,以致气结血瘀益甚,发为经前乳胀,腹胀,月事尚准,量中,腰酸起伏,肢冷易寒脉细,舌淡红,苔博腻。

调治原则:证属肝郁肾虚,气血不足,治拟疏肝补肾,益气补血。

膏方处方内容:

党参150克、白术150克、茯苓150克、当归150克、白芍120克、续断200克、熟地150克、杜仲150克、菟丝子200克、枸杞子120克、桑寄生200克、炙黄芪150克、山萸肉100克、川芎100克、山药200克、制香附200克、木香100克、炙甘草60克、柴胡120克、丹参120克、合欢皮120克。

另加:阿胶400克、冰糖300克、饴糖200克、大枣150克、龙眼肉150克、核桃肉150克

处方分析:

患者素体忧郁,忧思伤肝呈脾,又先天肾气不足,乳络失养,经前阴血下注,经脉壅阻,以致气结血滞益甚,发为经前乳胀,日久腰酸起伏,肢寒易汗。治宜疏肝补肾,益气养血,调理冲任之剂。本膏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萸肉、川芎、炙甘草气阴双补;杜仲、菟丝子、枸杞子、续断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柴胡、香附、木香、山药疏肝健脾,补肾通络,合欢皮解郁除烦,诸药配制成膏疏补兼治,补而不腻,以冀来年恙平康健。

4、原发性痛经

调治原则:温经散寒,益气和血,调经止痛

膏方组成:炙黄芪12克、太子参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2克、川芎9克、熟地10克、桂枝10克、鸡血藤12克、艾叶6克、香附10克、乌药9克、小茴香9克

另加:阿胶400克、冰糖300克、饴糖200克、大枣150克、龙眼肉150克、核桃肉150克

5、盆腔炎

患者主诉:吴某,38岁,盆腔炎10年,左下腹粘连痛,怕冷,咽喉炎,易感冒,腰酸,带多色稍黄,眠安纳可,口腻,胎薄脉细弦。

调治原则:证属湿热内阻,气滞血瘀;治拟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膏方处方内容:

红藤300克、蒲公英150克、桃仁120克、薏苡仁200克、牡丹皮100克、丹参150克、红花90克、生蒲黄150克、牡蛎(先煎)300克、香附150克、延胡索200克、党参200克、黄芪300克、白术芍(各)120克、杜仲150克、续断120克、山药120克、女贞子120克、枸杞子150克、制首乌150克、芡实120克、制淫羊藿150克、巴戟120克

另加:阿胶300克、鹿角胶150克、生晒参100克、冰糖300克、饴糖100克黄酒250ml

处方分析:

膏方用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益肾,温肾壮阳滋阴补肾。

6、子宫肌瘤

患者主诉:刘某,女,平素心情郁闷,忧思伤脾。婚后两次小产,经来量多,屡耗阴血,肝木失养,疏泄失常,气血淤滞,日久生瘀,发为癥积。月经量多有块,临经及经后腹痛明显,伴有乳房胀痛。食眠可,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调治原则:证属肝气郁积,气血淤滞;治拟疏肝为先,兼理气血

膏方处方内容:

柴胡100g;白芍120g;制香附150g;萸肉100g;川楝子120g;白术120g;木香100g;杜仲150g;巴戟天150g;八月札120g;九香虫100g;炙甘草50g;鬼箭羽120g;川芎100g;党参200g;郁金120g;当归150g;益母草100g;桑寄生150g;山药120g;续断120g.

另加:阿胶400g;冰糖300g;饴糖300g;大枣150g;龙眼肉150g;核桃仁150g.

处方分析:

平素心情郁闷,忧思伤脾。婚后两次小产,经来量多,屡耗阴血,肝木失养,疏泄失常,气血淤滞,日久生瘀,发为癥积。月经量多有块,临经及经后腹痛明显,伴有乳房胀痛。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消癥。柴胡、制香附、川楝子、木香、

九香虫、八月札、郁金疏肝理气活血消癥;白芍、萸肉、白术、炙甘草、党参、山药气阴双补;巴戟天、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肾强筋骨;川芎、鬼箭羽活血化瘀消癥;当归、益母草养血活血。诸药配伍攻补兼备,攻而不峻,补而不腻。7、子宫内膜异位

调治原则:活血行气,清热软坚,扶正消癥

膏方处方内容:

当归10g;赤芍12g;川芎9g;红花6g;桃仁6g;三棱12g;莪术12g;川牛膝12g;鸡血藤12g;炙鳖甲12g;香附10g;醋延胡索10g;生黄芪12g;黄芩12g;生薏仁15g;

另加:阿胶400g;冰糖300g;饴糖300g;大枣150g;龙眼肉150g;核桃肉150g.

8、妊娠眩晕

患者主诉:高某36.高龄初产,孕28周,近一周自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下肢浮肿,心烦易怒,口干不欲饮。脉弦细,舌红苔薄黄。子晕初期,宜及时治疗,免得母儿危害。

调治原则:养血柔肝,育阴潜阳

膏方:生龙骨(先煎)300g;生牡蛎(先煎)300g;制首乌300g;石决明300g;枸杞子120g;山茱萸120g;熟地120g;制黄精120g;天麻120g;白芍200g;钩藤200g;炙半夏90g;猪苓150g;白术60g;酸枣仁90g;夜交藤90g;茯苓120g;莲子芯60g;麦冬60g;甘草60g

另加;龟板胶300g;陈阿胶200g;核桃肉150g;冰糖300g

处方分析:高龄初产,素体肝肾不足,孕后阴血下注胞宫以养胎元,加重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风阳易动,上扰清窍,即发子晕。本病重症已发生子痫抽搐。方中育阴潜阳,镇静安神,祛痰利湿并用;配伍养血柔肝,以求最大限度维护母儿平安。

9、产后身痛,关节酸痛不适

患者主诉:李某,33岁。产后25天因外感风寒出现周身关节酸痛不适,伸屈不利,遇寒加重,得热则舒,行走活动受限。伴有周身倦怠乏力,面色不华,时有头晕心悸,腰痛如折,脉沉眩迟,舌淡红、苔薄白。恶露淋漓约15天净。曾用中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调治原则:扶正祛邪;攻补兼备;治拟养血通经疏风散寒。

膏方处方:

生晒参50g;黄芪300g;秦九200g;丹参100g;桂枝90g;制附子90g;鸡血藤90g;独活120g;桑寄生120g;防风90g;荆芥90g;桑枝90g;白芍300g;狗脊200g;续断120g;炙豨芡草300g;骨碎补120g;威灵仙120g;枸杞子90g 另加;黄酒200ml;冰糖300g;阿胶300g;鹿角胶200g;胡桃肉120g 处方分析:产后失血,产伤耗气,百节空虚。摄生不慎,易感风寒,风寒杂至,入其经络腠理,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产后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加重诸症。治拟养血通经疏风散寒,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产后病用药应特别注意热症不能过于用寒;寒症忌过用温燥。切记产后病宜在百日内治愈,避免拖延,否则易致迁延不愈。

10、小产

患者主诉:刘某。女26岁。女子以血为用,气血盛畅则经事如常,胎孕如愿,婚后二度流产,气血耗伤,经脉失养,关节酸楚冷痛,小腹胀痛,经事稍前,量多挟块,带下黏稠色黄。脉沉细,舌偏红,胎薄腻。

调治原则:证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治法以养肝肾、调气血、疏经脉。

膏方处方:生晒参100g;西洋参50g;党丹参各120g;生熟地各120g;当归120g;赤白芍各90g;川芎60g;杜仲120g;续断120g;桑枝寄生各120g;伸筋草150g;桂枝60g;狗脊120g;炙川草乌各40g;鸡血藤150g;络石藤150g;地龙120g;秦九120g;大红藤150g;炒薏仁120g;炒谷麦芽各60g;佛手60g;青陈皮各60g;苍白术各60g;枸杞子90g;炙甘草60g

另加:阿胶250g;鹿角胶100g;胡桃肉150g;黑芝麻150g;小红枣60g;冰糖500g;湘莲120g;黄酒400g;蜂蜜250g

处方分析:

患者禀赋素弱,肾本不足,婚后小产,血室正开,秽浊乘虚而入,湿热滞留,客于冲任,气滞血瘀则少腹抽挚;热迫血行,则经事稍前;迁延日久,淤久化热,故量多挟块,带下黏稠色黄。治宜清肝益肾,清热化湿,疏理冲任之剂。本膏方重用生晒参,大补元气而不滞,气旺而祛瘀;党参、沙参合用气阴双补;丹皮、生地、当归、赤白芍养血之药同用;使其血旺而气行;川芎、杜仲、桑寄生、狗脊、续断行气、补肝肾强筋骨;桂枝、川草乌温经通络;鸡血藤、络石藤、地龙秦九大红藤搜风通络;使外来之邪无可规避,邪去正安;炒薏仁、炒谷麦芽、苍白术调理脾胃,安后天之本;佛手、青陈皮理气调经。补力膏内枸杞子等平补肝肾,用之不腻。诸药配制成膏,清补兼施,可复虚赢。冀来年体健痛除,胎孕乃成。

11、更年期综合症(阴阳失调)

患者主诉:李某女,47,天癸已衰,时有轰热,汗出津津,大便不畅,体重渐增,血脂偏高,舌淡红苔薄,脉细软。

调治原则:证属肝肾不足,阴阳失调;治拟滋补肝肾,调和阴阳。

膏方处方:

生地120g;白芍120g;山萸肉120g;炙鳖甲120g;女贞子120g;旱莲草120g;菟丝子120g;巴戟天120g;枸杞子120g;牛膝150g;杜仲150g;肉苁蓉120g;制淫羊藿120g;鹿角片100g;知母100g;牡丹皮100g;黄柏90g;炒栀子100g;地骨皮100g;醋五味子60g;煅龙骨180g;煅牡蛎180g;生山楂150g;焦内金100g;山药150g;茯苓100g;泽兰100g;泽泻100g;潼蒺藜100g;白蒺藜150g;杭菊花150g;全瓜蒌150g;熟地黄90g;陈皮60g;

另加:阿胶250g;胡桃肉250g;龙眼肉200g;黑芝麻250g;红枣200g;冰糖300g.

处方分析:

患者年届七七,天癸衰竭,肝肾阴亏,阴阳失衡,阴虚阳失潜藏,阳浮于上,迫津外出,故见轰热汗出;精血不足,无水行舟,故大便不畅;肾虚不能暖脾,脾失健运,则体重渐增,血脂偏高。治宜滋补肝肾,调和阴阳之法。本方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二仙汤、二至丸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方中生地、白芍、山萸肉、鳖甲、阿胶补肝肾益精血;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平肝补肾;配伍菟丝子、巴戟天、枸杞子牛膝、杜仲补肾填精;肉苁蓉、鹿角片、淫羊藿温肾助阳,阴得阳助而生化无穷;配以知母、牡丹皮、黄柏、地骨皮清泻相火;五味子、煅龙牡收敛止汗;山楂、内金、山药、茯苓健脾化湿,除痰降脂;又以泽泻利湿降浊;潼蒺藜、白蒺藜、杭菊花平肝疏肝;全瓜蒌、熟大黄通便;陈皮理气和中,补而不腻,共奏滋补肝肾,调和阴阳之效。

12、更年期综合症(肝肾不足)

患者主诉:王女,51岁,更年期综合症3年。2年前出现月经不调,月经周期紊乱,伴有轰热汗出,骨节酸痛,腰酸、神疲乏力、头痛、头晕耳鸣、苔薄脉细。

调治原则:滋阴平阳。调理肝肾。

膏方处方:

知母150g;黄芩120g;黄柏120g;当归90g;川芎60g;鸡血藤150g;桑寄生90g;生熟地各120g;枸杞子120g;丹参120g;牡丹皮120g;菊花120g;石决明300g;珍珠母300g;山药150g;山茱萸120g;泽兰90g;泽泻90g;地骨皮120g;煅龙牡各300g;杜仲150g;狗脊150g;麦冬120g;石斛120g;五味子90g;羌活90g;独活90g;防风90g;地龙120g;淮小麦300g;甘草60g;薏苡仁120g;女贞子120g;半夏90g;黄精150g;陈皮90g;山楂90g;

另加:阿胶200g;黄酒、蜂蜜制膏

13、潮热汗出(更年期综合症)

膏方组成:钩藤15g;南沙参10g;枸杞子12g;山茱萸10g;黄连3g;莲子心5g;炙龟板12g;碧桃干20g;淮小麦30g;糯稻根20g;炙远志9g;百合9g.

另加:阿胶200g;黄酒、蜂蜜制膏

14、失眠(更年期综合症)

膏方组成:钩藤15g;炙远志9g;夜交藤12g;炒砂仁15g;茯神10g;合欢皮10g;五味子10g;炙龟板12g;紫贝齿15g;柏子仁10g;煅龙牡各20g;山萸肉10g.

另加:阿胶200g;黄酒、蜂蜜制膏

二、呼吸科

1、反复感冒

概述:反复感冒的患者,多位气虚或阳虚的患者,表现为肺肾虚者居多

调治原则:治拟益气固表,补助阳气。

膏方处方:生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人参20g;茯苓15g;桂枝15g;白芍15g;荆芥15g;干姜10g;桔梗10g;五味子10g;淫羊藿20g;陈皮15g;砂仁10g;炙甘草15g;

另加:阿胶20g;鹿角胶25g;10付,黄酒、蜂蜜制膏。

2、哮喘(肺脾肾虚)

概述:中医认为:该病为素体肺脾肾虚、内有伏痰。外邪诱发伏痰,阻塞气道而发哮喘。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应重点治其本虚,使肺脾肾功能恢复,从根本上杜绝伏痰产生。现代医学认为,哮喘的反复发作是由于气道高反应的长期存在,因此膏方更合适对该病长期调制。

调治原则:证属肺脾肾虚,痰饮内伏;治拟补益肺脾肾、温阳化饮。

膏方处方:炙甘草30g;生晒参15g;桂枝30g;白芍15g;干姜20g;细辛10g;茯苓30g;生白芍20g;五味子15g;炒白介子20g;葶苈子15g;炙麻黄15g;降香15g;地龙30g;清半夏20g;陈皮15g;砂仁15g;山药15g;淫羊藿30g;山茱萸15g;浙贝母20g;黄芩15g;白果20g;生甘草15g;

另加:阿胶20g;鹿角胶20g;10付,黄酒、蜂蜜制膏。

3、过敏性哮喘(脾虚肺热)

2014年11月22日初诊,冯女、9岁。患儿为过敏性哮喘,一直服用抗哮

喘药物控制,效果不佳,因哮喘加重,伴咳嗽、痰鸣、鼻塞、口干渴、纳可,二

便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浮滑。

调治原则:证属脾虚肺热,宣降失司;治拟健脾益气,清肺化痰,调畅气

机。

膏方原则:柴胡60g;白芍80g;枳壳60g;防风50g;陈皮40g;生姜40g;

炙甘草30g;白术150g;茯苓100g;桔梗90g;前胡80g;钩藤50g;蜜麻黄30g;

苦杏仁60g;黄芩80g;浙贝母80g;蜜紫菀80g;当归50g;菟丝子70g;车前

子60g;五味子40g;薏苡仁150g;砂仁30g;蜜枇杷叶80g;郁金70g;

另加:麦芽糖400g;龟甲胶100g;鳖甲胶100g

每晨以沸水冲服一袋。

2014年12月27日复诊,服膏方一直未咳喘,偶有痰鸣。咳嗽,晚上鼻塞,

喷西药由一天一次改为一周一次,纳可,大便1-2田1次。

膏方处方:柴胡60g;白芍80g;枳壳60g;防风50g;陈皮40g;生姜40g;

炙甘草30g;白术150g;茯苓100g;桔梗90g;前胡80g;钩藤80g;蜜麻黄30g;

苦杏仁60g;黄芩80g;浙贝母80g;蜜紫菀80g;当归50g;菟丝子70g;车前

子60g;五味子40g;薏苡仁150g;砂仁30g;郁金70g;知母80g;桑白皮80g;

紫苏子40g;清半夏70g

另加:蜂蜜400g;龟甲胶100g;鳖甲胶100g;黄酒500ml. 每晨沸水冲服一袋。

4、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主要临床表现:自汗、恶风、喷嚏、鼻塞、流涕、眼鼻发痒、

舌质淡、苔薄白、齿痕、脉沉无力。

调治原则:证属肺脾气虚多见;治拟益气固表、疏风散邪、健脾补肾。

膏方处方:生黄芪40g;桂枝30g;白芍30g;白术30g;防风15g;

荆芥15g;淫羊藿30g;五味子15g;辛夷15g;白芷15g;炙麻黄15g;川芎15g;

薏苡仁30g;茯苓30g;蝉蜕15g;干姜15g;细辛10g;紫草15g;陈皮15g;

砂仁15g

另加:阿胶20g;鹿角胶20g;10付,黄酒、蜂蜜制膏。

5、慢性支气管炎

概述:咳嗽、咳痰超过3个月,一年内发作2次。

调治原则:以肺脾两虚多见,治拟益气健脾补肺。

膏方处方:黄芪30g;党参30g;茯苓20g;白术20g;陈皮20g;清半夏20g;

橘红20g;桂枝30g;干姜15g;细辛15g;山药20g;砂仁15g;前胡20g;白

前20g;桔梗15g;五味子15g;黄芩15g;砂仁15g;炙甘草15g;

另加:阿胶20g;鹿角胶20g;10付,黄酒、蜂蜜制膏。

调理类膏方

1、心脾双补膏

适应症:健脾养血,宁心安神,治疗思虑过度,健忘失眠,心悸食少,及

妇女月经不调属于心脾两虚者。

选用药物:西洋参15g;(另煎)生地、麦冬、炒白术、茯苓、龙眼肉、

炒酸枣仁、柏子仁、北五味子、玄参各30g;甘草8g;黄连、川贝母、桔梗、远

志、朱砂各3g;每服30g,一日2次。

2、五位膏

适应症:气管炎咳嗽,忌烟茶。

选用药物:五味子、当归、青皮、茯苓、桑白皮、半夏、川贝母、甘草各6g;杏仁3g.另加冰糖适量,收膏。服用每日2汤匙,一日2次。

3、宁嗽膏

适应症:润肺止咳;治疗阴虚咳嗽,咳血吐血等

选用药物:天冬240g;款冬花150g;杏仁、茯苓、川贝母、百部、百合各120g;紫菀90g;另加:阿胶120g,黄酒500ml;饴糖240g,炼蜜500g,收膏。

服用每日30g;一日2次,白开水冲服

4、健脾和阳膏

适应症:温运脾阳,行气止痛。适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面色萎黄等。

选用药物:党参、茯苓、枇杷叶各60g;白术、桔梗、木香、辛夷各30g;炒枳壳、陈皮、苏叶、羌活各45g;草豆蔻36g;神曲、谷麦芽各40g;另加:炼蜜250g;收膏。每日12g,一日2次,白开水冲服。

5、调理月经方----主要用于月经不调

适应症:月经不调,每逢经来淋漓不尽,量多,严重时量多如血崩,经色淡,面目虚浮,精神疲惫,少腹隐痛,腰酸膝软,夜间不能安眠,白天嗜睡,运动后气短,气促,自觉有内脏下坠的感觉,舌质淡,舌体略胖苔薄白,脉细无力。调治原则:证属气血两亏;治拟补气养血,调经止血。

膏方处方:益母草200g;艾叶碳100g;炮姜碳100g;地榆碳100g;侧柏叶碳100g;仙鹤草200g;桑寄生150g;续断200g;炙黄芪200g;党参200g;茯苓200g;焦白术200g;炙甘草200g;当归200g;白芍200g;生地黄200g;熟地黄200g;桂圆肉150g;枸杞子200g;女贞子200g;茅根碳、槐花碳各80g;血余碳80g;菟丝子200g;淫羊藿200g;大枣150g;木香150g;陈皮200g;砂仁50g;三七粉50g;酸枣仁150g;丹参200g;稽豆衣200g;制何首乌200g;桑椹子200g;

另加:三七粉50g;阿胶200g;黄酒400ml,冰糖或蔗糖500g,收膏。

处方分析:一组为止血药,主要起到收敛固涩、对症而治的作用,从标着手,如艾叶碳、炮姜碳、地榆碳、侧柏叶碳、仙鹤草、茅根碳、槐花碳、血余碳等,这些药物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止血作用,在炮制时在进行焙烤烘炒或成碳,更加强了止血的效果;一组为养血补血调血的药物,如益母草、生熟地黄、桂圆肉、枸杞子、女贞子、丹参、当归、稽豆衣、制何首乌、桑椹子、仙鹤草等,这些药物配伍,主要为补充阴血,为从本而治的方法,目的在于增强精血的生化;一组为补气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这一组药物一则补气养血,二则可补气摄血,气对血具有固摄作用,补气也能起到止血的效果。此外,方中还有一些对症而设的药物,如腰膝酸软用桑寄生、续断;夜寐不宁用酸枣仁等;木香、陈皮、砂仁等主要起到理气作用,防止药性过于黏腻而影响脾胃功能。一般本方服用后都有一定疗效,各种症状都有改善,但服完后,还需要用益母草膏、归脾膏、地黄膏等成药进一步调治。

6、补气养血方

适应症:神疲乏力,面色苍黄,头晕目眩,夜寐不安,平时气短,动辄更甚,食欲减退,大便干燥,心悸心慌。平素容易感冒,在妇女可见月经延期经量减少,颜色淡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舌边有明显齿痕,脉细软无力。

调治原则:证属气血两虚,治拟补气养血。

膏方处方:黄芪、党参、白术各250g;茯苓(辰砂拌)180g;蜜炙甘草100g;熟地黄250g;赤芍150g;油当归150g;川芎80g;大枣200g;桂圆肉150g;制何首乌150g;白扁豆150g;山药150g;莲子肉150g;薏苡仁200g;淮小麦250g;女贞子200g;旱莲草200g;桑椹子150g;黑豆200g;核桃仁150g;酸枣仁150g;柏子仁150g;炙远志50g;鸡血藤200g;夜交藤200g;桔梗80g;陈皮90g;木香90g;佛手90g;合欢皮90g;牛膝150g;淫羊藿150g;谷麦芽各200g;

另加:阿胶150g;黄酒250ml,冰糖或蔗糖400g,用蜂蜜400g,收膏。

处方分析;一组为专门补益元气的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等,这些药物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健脾益气的作用;一组为养血的药物,如熟地黄、赤芍、当归、制首乌、枸杞子、浮小麦、大枣、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黑豆、鸡血藤、核桃肉、川芎等,这些药物配伍,具有活血、养血、和血的作用;一组为对症治疗的药物,如夜寐不安的用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合欢皮等,以安神定志促进睡眠;大便干燥则用油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蜂蜜、制何首乌等含有油脂具有滋润作用的药物;食欲减退则用谷麦芽、扁豆等具有健脾开胃助运化的药物;另一组则在方中起到理气作用,如陈皮、木香、佛手、合欢皮等,使膏方补而不腻,又用桔梗、牛膝两位药,可引导其他药物上行下走,使药力能遍布全身各个脏腑器官,充分发挥作用。更选用具有滋阴补血的阿胶收膏,目的也在于加强补血养血的作用。

一般来说,经过一个冬季的膏方调补,都会收到好的效果。若有些患者服用后并无十分明显的效果,天气又转暖不宜再服膏方,可根据病情可以选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等进一步调治。

7、益气活血方

适应症:畏寒自汗,易于感冒,倦怠无力,精神萎靡,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疼痛固定不移,癥瘕肿块,肌肤甲错,唇舌暗紫,或见瘀点、瘀斑、血缕,或有肢体痿废不用,脉沉涩无力。

调治原则:证属气虚血瘀。治拟益气补血,活血化瘀。

膏方处方:生黄芪250g;党参200g;赤芍150g;白芍150g;川芎90g;当归120g;桃仁90g;红花90g;白术120g;青皮90g;陈皮90g;柴胡、生蒲黄(包煎)各90g;黄精100g;丹参120g;升麻90g;炙甘草90g;地龙、五灵脂各90g;檀香45g;砂仁(后入)30g;茯苓100g;香附90g;山药250g;防风、神曲各100g;山楂90g;牛膝120g;生地黄120g;枳壳100g;麦冬120g;牡丹皮100g;延胡索100g;泽兰叶100g;乌药90g;

另加:三七粉50g;鳖甲胶200g;黄酒400ml;冰糖或蔗糖500g;收膏。

处方分析:方中一组以生黄芪、党参、白术、黄精、茯苓、山药、炙甘草等益气扶正,推动血液运行;一组以赤白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广地龙、山楂、牡丹皮、泽兰、三七等活血化瘀;更用蒲黄、五灵脂、延胡索等化淤止痛。以上益气、活血、化淤三者为本方的主导思想,配以鳖甲胶软坚散结;当归、地黄、麦门冬补血养阴;青陈皮、柴胡、檀香、枳壳、乌药等行气理气;以升麻升发清阳;防风与黄芪、白术共同益卫固表;砂仁、香附、神曲健脾助运。本方综合了固本清源的治疗思想,在益气、活血的前提下,考虑到消积、补血、行气、止痛、升阳、助运等多环节的协同作用。

服用后期可配合成药补中益气丸、生脉饮、血府逐瘀汤等以巩固疗效。

8、温补肾阳方

适应症:精神萎靡,面色晄白,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头晕心悸,食欲不

佳,腰酸背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尤甚,男子阳痿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淡薄,脉沉迟无力。

调治原则:证属肾阳虚为主,兼有脾心两脏阳气不足;治拟温补肾阳,兼顾心脾。

膏方处方:黄芪300g;党参250g;仙茅100g;淫羊藿150g;锁阳150g;阳起石200g;肉苁蓉150g;巴戟天150g;补骨脂、桑寄生、牛膝各150g;熟附块、肉桂各90g;杜仲150g;鹿茸50g;狗脊、核桃肉、覆盆子、菟丝子各150g;五味子90g;蛇床子160g;韭菜籽120g;川续断、桑螵蛸、制香附各150g;沉香60g;当归、陈皮、女贞子、枸杞子各150g;谷芽、麦芽、神曲各200g;川芎150g;桂枝120g;吴茱萸50g;金樱子150g;芡实150g;龟板胶200g

另加;鹿角胶250g;黄酒500ml;冰糖或蔗糖400g,收膏。

处方分析:一组为温补全身各脏腑阳气的药物,如附子、肉桂、桂枝、黄芪、党参等;这些药物配伍,对全身各脏腑器官的阳气不足有较好的温补作用,因为肾阳为人身中阳气之根本,肾阳虚必定会影响到其他脏腑,因此,安排了兼顾他脏和全身阳气的药物;一组为专司温补肾中阳气、填补肾中精髓的药物,如仙茅、淫羊藿、锁阳、阳起石、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鹿茸、核桃仁、覆盆子、菟丝子、吴茱萸等,这组药物构成了本方的主题。针对肾阳虚而设立;一组为对症而设的药物,如腰膂酸痛用桑寄生、续断、狗脊、杜仲、牛膝;阳痿遗精用蛇床子、韭菜籽、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阳起石;夜尿频多用桑螵蛸、金樱子、芡实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用谷麦芽、神曲等;一组具有滋补肾阴作用的药物如女贞子、枸杞子、龟板、五味子等,主要根据“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原则设立,以增强全方中滋阴补阳的作用;另一组为全方的调节药如沉香、香附、陈皮行气理气,使高滋方补而不腻;当归、川芎等具有活血作用,可以帮助行气药物助推全方药力迅速到达全身各个脏腑器官。

服用膏方后,如果症状未完全消失,而又不宜继续服用者,可以用中成药金贵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大菟丝子丸、龟龄集、青娥丸等进一步调治,如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必须先经医生用开路药调理后,待症状好转再开始服用膏方。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

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1.1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线、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山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1.2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披金①戴银②一天仙③,半升半降④黄白钱⑤。川南狼⑥,闹粉娘⑦,遂草⑧炒豆⑨熬酥⑩糖。 注:①披金: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洋金花、生千金子。②银:水银。③一天仙:雪山一支蒿,生天仙子。④半升半降:生半夏、红升丹、斑蝥、白降丹。⑤黄白钱:生藤黄、雄黄、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⑥川南狼:生川乌、生南星、生狼毒。⑦闹粉娘:闹阳花、红粉、轻粉、青娘虫、红娘虫。⑧遂草:生甘遂,生草乌。⑨豆:生巴豆。⑩酥:蟾酥。 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2.1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一级: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二级:马鹿茸、麝香、熊胆、穿山甲片、蟾酥、蛤士蟆油、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蛤蚧、甘草、黄连、人参、杜仲、厚朴、黄柏、血竭。 2.2 4种一级、17种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速记歌诀及注解一马①牧草射蟾②涂,二黄 ③双蛤④穿厚杜⑤。三蛇⑥狂饮人熊血⑦,虎豹羚羊梅花鹿⑧。 注:①马:马鹿茸。②草射蟾:甘草、麝香、蟾酥。③二黄:黄连、黄柏。④双蛤:蛤蚧、蛤士蟆油。⑤穿厚杜:穿山甲片、厚朴、杜仲。⑥三蛇: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 ⑦人熊血:人参、熊胆、血竭。⑧虎豹羚羊梅花鹿:指4种一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虎骨、豹骨、羚羊角、梅花鹿茸。 3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速记歌诀及注解 3.1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名录川(伊)贝母、刺五加、黄芩、天冬、猪苓、龙胆(草)、防风、远志、胡黄连、肉苁蓉、秦艽、细辛、紫草、五味子、蔓荆子、诃子、山茱萸、阿魏、连翘、羌活、石斛。 3.2 21种三级保护野生药材品种速记歌诀及注解紫薇丰萸①赠猪肉②,川味黄连③送石斛荆诃刺秦④赴远东⑤,胆⑥大心细⑦也难活⑧。 注:①紫薇丰萸:紫草、阿魏、防风、山茱萸。②猪肉:猪苓、肉苁蓉。③川味黄连:川(伊)贝母、五味子、胡黄连、黄芩、连翘。④荆诃刺秦:蔓荆子、诃子、刺五加、秦艽。⑤远东:远志、天冬。⑥胆:龙胆(草)。⑦细:细辛。⑧活:羌活。

如何制作香囊

如何制作香囊 中医药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用藿香、艾叶、肉桂、山萘四种药即可,将药材混合磨碎,装在香袋里随身带着就可以,不光可以预防手口足病,还可以清热解毒有利身体。一个香囊大约在3克左右,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大点,做小点,这些都无所谓的。但是每种药要等量,基本在0.8克-1克左右。(这四种药很便宜的,10副药才花了2.1元钱,一次可多买点,缝制大小不一的香囊带在身上,放在家里或车上都可以的。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味。香囊可以用红布自己制作,也可以去卖婚庆用品的商铺买用来盛喜糖的红带子,用纸巾包好,放在里面,非常漂亮。我已经做了十多个,分给了周围的朋友,他们都很喜欢。可惜没有相机,不能上传照片给大家欣赏。) 驱除蚊虫“香囊”的配方: 1、取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各适量, 比例为1∶1∶1∶1即可。 2、艾叶10克菖蒲10克鳖甲10克闹羊花20克。 豫西山区端午节香囊配方: 甘松10克三奈6克白芷6克苍术6克 一起研成粉末,置入香囊少许。佩带。 端午香袋配方: 1.高良姜150g,佩兰、桂皮各50g,冰片20g。 2.雄黄60g,菖蒲80g,桂皮50g,朱砂20g。 3.川芎、白芷、苍术、零陵香各50g。 4.山奈100g,雄黄20g,冰片10g,樟脑10g。 上述各方,均研末混匀装于香袋内使用。 春季香囊制作: 1、早春散: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桂皮5克,高良姜15克,雄黄5克,冰片0.5克,樟脑1克,碾成粉末装入香袋即可。 做个“早春散”挂在脖子,香袋里的药物正好处在天突穴的位置,药味散发出来后不但留香,还可以祛散口鼻周围的不良空气,防止空气中的病菌通过呼吸系统侵入,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这个香袋透出一股香味,有点甜,带点微苦,很清新。 2、丁香6克、川椒6克、白芷15克、辛夷10克、冰片10克、沉香6克、艾叶10克、佩兰10克、桂枝10克、益智仁10克、小茴香10克、石菖蒲10克、苍术10克、薄荷10克、藿香10克等。 将上药(冰片除外)烘干,粉碎,过筛混匀,装入棉布袋中制成香囊,白天佩戴于小儿胸前膻中穴处,晚上放于小儿枕边,或制成较大的香囊悬挂在室内,一般一个月换药一次。 使用香囊时要注意防水、防潮,孕妇慎用。若直接接触皮肤而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取下香囊,将香囊挂于室内空气流通处,局部皮肤外搽皮炎平或肤轻松软膏即可

中药香囊配方76124

中药香囊的配方 预防手足口的佩戴中药香囊: 藿香、艾叶、肉桂、山萘等量,在药房里磨碎,包成4克/袋,装袋,半月至1月换一包。 用法:每天佩戴,晚上睡觉放枕边 提高抵抗力,增强呼吸道能力的: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寇仁各2克 驱除蚊虫香囊: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比例为1∶1∶1∶1即可 儿童防感冒:1、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 2、山奈、丁香、雄黄各3克,冰片、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以上可任选一方,药料研细末并过筛,装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给孩子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解春困:1、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2、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3、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任选一种配方,将药物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15天换一次即可。 做香袋多用的就是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驱蚊虫的香囊配方: 1)取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各适量。 爱心提示:此方剂量配比没有严格要求,根据需要可随意掌握;保持比例为1∶1∶1∶1即可。 2)艾叶10克菖蒲10克鳖甲10克闹羊花20克。 防流感的香囊配方: 1)最近在国内流行起一种中药香囊防止流感的方法,中药的治疗作用比较广泛,能够抑制致病菌、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与解热,特别就是流感高烧不退,中药解热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安全,另外还有一个中药特有的功能,就就是调节免疫功能。 香囊采用十五种芳香药材,包含丁香公、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叶、佩兰、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等名贵中草药做成的中药香包,可以挂在车里家里,或小孩子身上,也可挂在手机上,钥匙扣上,不但好瞧,而且能够有效预防秋冬季流感。 2)研究表明,香囊中的药物并没有直接杀死病毒与细菌的作用,而就是药物散发出持续的芳香气味,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产生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这种抗体对病毒与细菌有较强的灭杀作用,使这些微生物在上呼吸道黏膜不能存活,因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蔻仁各2克,最好能碾碎成小颗粒,扎好口后挂在宝贝胸前,睡觉时放枕边、 传统香囊常用配方就是: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 还有人自制的香囊配方:丁香公(母)、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叶、佩兰、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冰片、除虫菊等 川芎闻鼻散 功用:预防感冒 药物:川芎、白芷,荆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风各9克,细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从早起每3小时闻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闻吸,共用1至3天

第四章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第四章艾灸治病养生原理 《内经》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说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气的是否充足与人体的衰老和疾病甚至死亡的发生,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把阳气算作一百,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一百到零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从生到死,从健康到疾病,就是阳气的消耗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于保养阳气、强壮阳气。阳气强壮固密,营卫调和,就可以防御外邪之;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肾阳充足,能够推动整个机体气血的循环运行,五脏,强壮身体,使人之寿命延长。这正是中所讲的“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养生境界。 代燧人氏以艾绒钻木取火,见艾可以产生火,古人就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不懈的灸关元,可以打通,大补元阳。再加上艾灸的特殊配方,使得艾燃烧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防病保健 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艾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答: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全是因为“经络不通,阴阳失和”,也就是西医说的“新陈代谢受阻,血液循环放慢”。经络闭阻不通,气血流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组织的肿胀、疼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的肢体和脏腑、组织,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萎软、拘挛或者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失去平衡。身体为什么会出现不适或疾病?几乎全是经络不畅,出现瘀阻。 艾灸是通过热量的共振传导,打开瘀阻的经络,让经络恢复畅通。艾灸理疗中,经隧在立体螺旋的热旋流照下,经脉里会瞬间增压,以强大的压力冲破瘀阻点,使得经脉重新流畅,热量带动气血沿经络快速前行,达到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效果。经络通了,身体自然康复。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养生治病首要扶阳”“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阳气若足千年寿”……在市面上热销的养生保健书籍中,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确实,阳气对人体至关重要。《黄帝内经》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

三伏贴灸方案及养生灸话术搭配原理

冬病夏治夏养三宝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 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借用金庸先生九阴真经里的第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好体现了人体应天时而动的这种自然调节功能: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蕃蓠,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 所以夏天身体多汗是上天赐予我们清除寒气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毒。但由于夏日我们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转而被用于温暖肠胃了。此时,体表便缺少气血来抵御外邪侵袭了。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冷气从皮毛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的消化,也不能很好的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011年夏至是2011年6月22号,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2011年7月14号,所以今年的三伏日期是: 初伏:2011年7月14号----2011年7月23号 中伏:2011年7月24号----2011年8月12号 末伏:2011年8月13号----2011年8月22号 御道万能灸寒也灸、热也灸、痛也灸、乏也灸,让您健康的万能灸!(哪里不舒服贴哪里,2-4小时迅速缓解改善疼痛不舒服状况!)

香囊制作方法

中药香囊配方 中药香囊一般采用芳香中药材做为配料,比如丁香、沉香、艾叶、佩兰、肉桂、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等,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香囊浓郁的药香在口鼻周围就可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香囊中的药物并没有直接杀死病毒和细菌的作用,而是药物散发出持续的芳香气味,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产生了分泌型免疫球蛋 白A,这种抗体对病毒和细菌有较强的灭杀作用,使这些微生物在上呼吸道黏膜不能存活,因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用法:香囊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孕妇慎用。 传统香包惯用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药,还可添加山萘、熏草、泽兰、艾叶,磨研、提炼成粉状,缝制成香包。 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泽兰入肝、脾两经,活血祛瘀,通经利水,更是妇科良药;艾草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不仅能驱蚊蝇、虫蚁,还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 防流感配方 (以下几个配方分别单独使用,粉碎后研成细面,每次取药3~5克,最好15天换一次药。): 1)冰片、樟脑(不是樟脑丸啊!)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2)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3)山柰(沙姜)、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4)板蓝根、夏枯草、野菊花、桑叶、金银花、藿香、薄荷各20克。(这个有治 鼻塞和鼻炎的附加功效) 5)白芷、丁香、佩兰、艾草、木香、菖蒲、冰片、川芎、檀香、陈皮、茴香、肉 桂各10克 6)零陵香2钱、檀香1钱、丁香皮、辛夷花各5钱、茴香1钱,冰片、麝香少许。 (这个价格相对贵些,且是一个香囊的药量,其余配方皆可做几个香囊。注: 此方孕妇忌用) 7)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蒿本10克,桂皮5克,高良姜5克,雄 黄5克,冰片0.5克,潮脑1克。(孕妇忌用) 8)高良姜15克,佩兰、橘皮各5克,加冰片1.5克。 9)贯众 10g 藿香 10g 菖蒲10g 冰片10g 丁香10g 艾叶10g 百部10g 荆芥10g 细辛10g。以上九味,磨成粉,分装入香囊中,每份约10g。将香囊挂于胸前, 效果更胜佩戴口罩。

中药香囊配方大全(优选材料)

中药香囊一般采用芳香中药材做为配料,比如丁香、沉香、艾叶、佩兰、肉桂、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等,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香囊浓郁的药香在口鼻周围就可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香囊中的药物并没有直接杀死病毒和细菌的作用,而是药物散发出持续的芳香气味,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产生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这种抗体对病毒和细菌有较强的灭杀作用,使这些微生物在上呼吸道黏膜不能存活,因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用法:香囊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孕妇慎用。 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 中药香囊佩戴法:用藿香、艾叶、肉桂、山柰、苍术等各等量,将处方中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烘箱60度下干燥后,在洁净区内将药材混合粉碎至100目以上,有条件者粉碎至1000目(采用微粉粉碎法),将粉碎的药粉包装成3.5-5克/袋,再制成香囊袋剂。每人1个(3.5-5克/个),挂前胸佩戴,并每天置于鼻前闻香2次,每次3分钟,晚上睡觉时放置枕边,每周更换一次,用于芳香辟秽解毒。 这三种中药配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提高人的抗病毒能力,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 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香囊配方 预防甲型H1N1流感可做一个香囊,制成后可以挂在脖子上或放进上衣口袋中,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直接在头部周围形成一个立体的气体空间,充满了香囊散发出的复合型香气。 香囊原料 大料、藿香、甘草、艾叶、肉桂、苍术等 香囊做法 在香囊中大料用量最多,为120克左右,其他几味药材的用量可以在5克-20克之间。把所有药物研碎后放入缝好的布袋中,如果是挂在家里,可以做一个大些的,如果随身携带,就把研碎的药材混合好,分成小份装入布袋中。 防流感配方(以下几个配方分别单独使用,粉碎后研成细面,每次取药3~5克,最好15天换一次药。): 1、冰片、樟脑(不是樟脑丸啊!)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2、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3、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4、板蓝根、夏枯草、野菊花、桑叶、金银花、藿香、薄荷各20克。(这个有治鼻塞和鼻炎的附加功效) 5、白芷、丁香、佩兰、艾草、木香、菖蒲、冰片、川芎、檀香、陈皮、茴香、肉桂各10克 6、零陵香2钱、檀香1钱、丁香皮、辛夷花各5钱、茴香1钱,冰片、麝香少许。(这个价格相对贵些,且是一个香囊的药量,其余配方皆可做几个香囊。注:此方孕妇忌用) 7、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蒿本10克,桂皮5克,高良姜5克,雄黄5克,冰片0.5克,潮脑1克。(孕妇忌用) 8、高良姜15克,佩兰、橘皮各5克,加冰片1.5克。 9、贯众10g 藿香10g 菖蒲10g 冰片10g 丁香10g 艾叶10g 百部10g 荆芥10g 细辛

艾灸升级版香灸作用机理研究

艾灸升级版香灸作用机理研究 Aijiushengjibanxiangjiuzuoyjiliyanjiou 作者:华和节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传统灸疗以艾灸为代表,在新中国成立后,艾灸升级版香灸出现,本文针对香灸疗法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作者认为是一种人体经络和香灸配方药物的“综合效应”。现代研究虽然不多,但本文也为这种“综合效应”论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1 香灸法的药性作用(化学作用) 香灸成分为:1.基本配方:艾灸占全灸药材比例10%,苍术、桂枝、荆芥、防风、灵仙、麝香、白芷、白术、木香、藿香;2.根据香灸药材用途与君臣佐使及药物相生相克为宗旨(因涉及个人秘方权限、具体配方略)。 1.1 分析香灸中常用艾粉与诸药材

艾是最常用的灸用燃料。它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还具有显著的药物效应。中医学认为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 《本草纲目》:“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在《中医大辞典》中说:“用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香灸配方中有艾粉以及诸药粉,具有芳香化湿、建脾养胃、醒神安脑、扶阳祛邪、固本培元之功效。 说明香灸具有广泛的治疗和保健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香灸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身体经络穴位,渗透诸经,起到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1.2 现代研究结果证实,燃香灸时可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

这16种慢性难治性疾病艾灸有奇效(谢锡亮)

这16种慢性难治性疾病,艾灸有奇效(谢锡亮) 谢锡亮先生谢锡亮老先生于1926年9月出生在河南省原阳县,1948年开始接触学习中医,并于1953年在针灸教育家承淡安先生创建的“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实习研究班”毕业,曾在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工作30多年,并于1987年创建襄汾县中医医院,曾任中国澄江学派侯马针灸医学研究所所长。谢锡亮老先生从医近60年,善用针灸之术,惯用深刺风府和灸法,主张用药贵专而不在多,取穴宜精而不在繁,简、便、廉、验能治大病方为良医。本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原则,认真研究人体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尤其擅长艾灸治疗乙肝,历年来医治了大量的常见病及一些疑难病。笔者从事中医针灸工作将六十年,深深感到针灸有神奇疗效,尤其灸法,更有独特作用,但已届垂暮之年无力推广,特将一点心得体会介绍出来,寄厚望于来者。灸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医学家留下很多著作和大量验案,经现代国内外医学科学实验研究证实,科学性很强,内涵深邃,有理论,有依据,很适合人们防治疾病之用。灸法有奇效灸法最大的特色是在一定的经络穴位上长时间施灸,能改变血液成分,调节内分泌,旺盛脏腑功能,提高免疫能力,使人体生理病理得到良性改善,从而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能治疗很多难治性疾病。在养生保健

方面,能使丘脑一脑垂体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轴活跃起来,而发挥免疫抗衰老作用,没有毒副作用。难治性疾病也称特殊性疾病,古称怪病、奇病。《黄帝内经》有奇病论,《诸病源候论》也有论述,金元时代朱震亨写有《怪单》,记载了71种怪病,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凤岐主编《中华名医特技集成》收集385种病。这些类似西方医学的罕见疾病,一般叫疑难病。据美国资料统计,约有5000多种疾病,只有200种可用药物治愈,其余4800多种无法可治,有1200万人在受这些病的折磨。我们所说的难治性疾病,仅仅是根据个人浅见薄识冒昧提出的,认为这些疾病难治,中西医药尚无特效疗法。其实,对于这些疾病,用灸法可以主治或辅助治疗,如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肾炎、尿毒症、慢性气管炎、哮喘、肺结核、小儿肺门淋巴结核、慢性结肠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癌症、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症、艾滋病、经常感冒及一切慢性衰弱虚寒证都是灸法的适应症。还有人经过实验研究证明,灸法有抗炎免疫作用,能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出血热等,笔者提出这些病的防治,都有文献记载、实验研究、临床观察,有旁证资料可查,只是灸法在临床上使用较少,知道的人不多,没有推广开来,致使许多应该用灸法防治的病症,没有充分使用,这是令人遗憾的事。经现代医学检测诊断确诊之后,按中医脏腑经脉辨证,选用循经或局部、俞募、原络、

贵州药材有哪些

贵州药材有哪些

贵州药材有哪些 【篇一:贵州药材有哪些】 【篇二:贵州药材有哪些】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境内多高山河,地势起伏较大,全省西高东低,西部最高2900米,南部最低河谷仅137米,平均海拔约1000米。地形地貌深度切割,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生态环境复杂,自然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境内既含有丰富的温带植物成分,也含有丰富的热带植物成分,因此中药资源十分丰富。据文献记载,目前贵州中药资源已超过4500余种。下面介绍一下贵州道地药材、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特有种药用植物、新纪录药用植物、药用新资源、栽培药材、大宗药材地理分布范围仅供药农参考。 贵州中药资源评价 在贵州开发利用的350余种中草药资源中,不少的品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如淫羊藿、头花蓼、太子参、丹参、天麻、天冬、射干、冬凌草、贯叶连翘、凤仙花、云实、吉祥草、绞股蓝、岩乌头、川桂、黄连、地榆、苦参等。有的品种是很重要的经济植物,如木姜子、山苍子、蜘蛛香、滇白珠、竹叶椒、香樟、五倍子、鱼腥草、魔芋、刺梨、猕猴桃、女贞等。有的品种是苗族、布依族习用的中草药,如黑骨藤、倒提壶、小花清风藤、岩白菜、八爪金龙、大血藤、五香血藤、万年粑、四块瓦、红活麻、响铃草、南布正、马蹄草、歪脚木、水血草等。有的品种可以绿化城市,保持水土流失,如女贞子、苦楝树、木姜子、杜仲、乌柏、泡桐、无花果等。有的品种还是园艺观赏花卉,如扇蕨、凤尾蕨、石斛、七叶一枝花、八角莲、天南星、南天竹、银杏、十大功劳等。 贵州药材种植建议

1、发展质优木本药材生产贵州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合多种木本药材生长。杜仲、黄柏、吴茱萸、厚朴、乌梅是贵州传统的5大木本药材,以质量优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吴茱萸产量居全国首位。桃仁、木瓜、喜树、枳壳、栀子、银杏、川楝子、木蝴蝶、辛夷、官桂等也能提供相当数量的商品。结合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gap 基地建设,发展优质木本药材生产,有着广阔前景。 2、开发别具特色的小三类品种小三类品种是不属国家统管的地方品种,基本来源于野生。贵州是此类品种的著名产区。能出口的有钩藤、白藤、地榆、夏枯草、天南星等。供应国内的有独角莲、山豆根、乌头、小玉竹、土茯苓、黄药子、白茅根、百部、白及、石韦、鹿衔草、九香虫、斑蝥等。开发小三类品种既是贵药的传统,也是贵药的特色。 3、开发矿物药材品种贵州有矿物药78种,居全国第一位。除朱砂、雄黄驰名全国外,铅丹、代赭石、自然铜、胆矾、鹅管石、石膏、长石、钟乳石、云母、石英等都能提供商品。 贵州适合种植什么药材 1、资源种类 ①道地药材:是指主产地在贵州,具有质优、药用价值较高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影响的中药,其代表品种有:天麻、石斛、杜仲、吴茱萸、半夏、南沙参、毛慈菇、白及、黄柏、天冬、首乌、银花、淫羊藿、五倍子、黔党参、桔梗、射干、艾纳香、金果榄、朱砂、雄黄等。 ②珍稀名贵药用植物:是指在贵州有分布,十分稀有并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药用植物,其代表种类有:乌天麻、竹节参、狭叶竹节参、珠子参、羽叶三七、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梵净山石斛、翅茎绞股蓝、峨参、云南翠雀花、狭叶瓶尔小草、贵州八角莲、金铁锁、湖北贝母、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昆明山海棠、平伐重楼、扇脉杓兰、金线兰等。 ③特有药用植物:是指目前在贵州省境内发现有分布并具有药用价值而我国其它地区乃至世界各地无分布的物种,其代表种类有:银背叶

艾灸仪说明书

艾灸仪说明书

艾炙仪说明书 目录

目录 一、功能与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产品原理与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维护与售后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功能与特点 1、艾灸的功能:使用艾绒、艾油或其它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 疼痛烧约、温熨。借温炙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以养生美容、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之功效,《黄帝内经》说“针所不及,炙之所宜”,《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炙之”。可见炙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能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在中国炙疗史上出现“言炙必艾”的现象,艾炙被历代医称为百炙之王。 2、产品特点:艾灸仪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疗法,艾灸有驱寒 邪,补元阳,通经络,调正气之功效。寒邪、元阳虚是现代人的病根,祛、补、通是健康的根本,艾草补阳气,炙法通经络,艾炙仪是健康的保障。本产品其显著特点在:有治、寻、养三位一体的特点,即有病治病,未病寻病,无病养生。无明火、无烟、安全、环保、不影响环境。操作简单,几个按键就轻松搞定,节省时间和精力。特别是能量子的渗透力更强。

中药保健香囊制作实验报告

开放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中药保健香囊制作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实验原理 中药香囊由各种芳香药如藿香、艾叶、薰衣草等研磨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制作而成。将中药保健香囊长期佩戴在身上或休息时置于枕边,芳香分子既可清洁周边空气又可通过肌肤、穴位、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特别是通过鼻息刺激嗅觉神经,嗅觉神经将刺激传至大脑中枢,药物中的化学物质促使神经化学物质的释出,而产生镇定、放松或兴奋的效果;芳香分子也由此进入肺部,经过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循环,加之通过神经调节方式控制腺体分泌,从而调节人体的整个内环境。由此起到“芳香辟秽、清神醒脑、舒缓压力、化浊解毒、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的保健效果。 以防流感中药香囊为例,其作用机理主要在于药物浓郁的香味在人体周围可形成高浓度的小环境,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提高,而SIgA具有较强抗菌、抗病毒和抗毒素的能力,从而提高呼吸道免疫功能,起到预防流感的效果。实验证明,让一个生活、工作、居住条件基本相同的集体居住人群佩戴香囊,再收集这些人群鼻腔内的SIgA,结果发现挂香囊后14天SIgA浓度提高了4倍,即使停用7天,SIgA浓度还比未挂香囊时浓度高1倍左右。 2 实验目的 1、熟悉日常草药的辨别及各种草药的功效。 2、学会香囊的制作。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4、增加中药学学习的趣味性。

3 实验材料 3.1 实验工具 粉碎机、烘干机、空香囊。 3.2 实验药材 薄荷、藿香、佩兰、淡竹叶、艾草、合欢皮、白芷、薰衣草。 3.3 防流感类药物 3.3.1 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全株青气芳香。全草含挥发油,称薄荷油,油中主含L-薄荷脑,其次为L-薄荷酮、薄荷酯类,以及D-8-乙酰氧香芹艾菊酮等。薄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之效,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之症。 3.3.2 藿香(Wrinkled Gianthyssop): 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可作香料;叶及茎均富含挥发性芳香油,有浓郁的香味,为芳香油原料。其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并有α、β和γ藿香萜烯、α-愈创烯、α-布藜烯、广藿香酮等。藿香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效,主治外感风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足癣之症。 3.3.3 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中药香囊配方..

中药香囊的配方 预防手足口的佩戴中药香囊: 藿香、艾叶、肉桂、山萘等量,在药房里磨碎,包成4克/袋,装袋,半月至1月换一包。用法:每天佩戴,晚上睡觉放枕边 提高抵抗力,增强呼吸道能力的: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寇仁各2克 驱除蚊虫香囊: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比例为1∶1∶1∶1即可 儿童防感冒:1、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 2、山奈、丁香、雄黄各3克,冰片、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以上可任选一方,药料研细末并过筛,装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给孩子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 解春困:1、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2、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3、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任选一种配方,将药物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15天换一次即可。 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驱蚊虫的香囊配方: 1)取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各适量。 爱心提示:此方剂量配比没有严格要求,根据需要可随意掌握;保持比例为1∶1∶1∶1即可。 2)艾叶10克菖蒲10克鳖甲10克闹羊花20克。 防流感的香囊配方: 1)最近在国内流行起一种中药香囊防止流感的方法,中药的治疗作用比较广泛,能够抑制致病菌、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和解热,特别是流感高烧不退,中药解热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安全,另外还有一个中药特有的功能,就是调节免疫功能。 香囊采用十五种芳香药材,包含丁香公、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叶、佩兰、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等名贵中草药做成的中药香包,可以挂在车里家里,或小孩子身上,也可挂在手机上,钥匙扣上,不但好看,而且能够有效预防秋冬季流感。 2)研究表明,香囊中的药物并没有直接杀死病毒和细菌的作用,而是药物散发出持续的芳香气味,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产生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这种抗体对病毒和细菌有较强的灭杀作用,使这些微生物在上呼吸道黏膜不能存活,因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蔻仁各2克,最好能碾碎成小颗粒,扎好口后挂在宝贝胸前,睡觉时放枕边. 传统香囊常用配方是: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 还有人自制的香囊配方:丁香公(母)、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叶、佩兰、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冰片、除虫菊等 川芎闻鼻散

艾灸宣传单

艾灸特色:安全、速效、无副作用、工具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廉、应用范围个广泛,能治多种疾病,即使无病,灸疗也能养生保健,与其他的医疗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灸法亦可与针刺或药物配合应用,可治的有效病种已有百种中华医学奇宝--香薰经络美容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美容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产生温热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渗入)在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延缓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面部温灸次序:额头--太阳穴--眼部(瞳子胶、承泣、四白)--脸颊--鼻翼--嘴周--颌尖--颈部--耳周 艾灸疗法 慢性病是由于多种原因而使气血长期淤阻,阴阳不平衡,内分秘紊乱,有关功能失调而造成的。已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病久已传化,上下痞涩,阴阳失和,病情已不限于一经一脏一腑。也就是说不是仅病在一个地方,而是整体病了。只能用艾灸等中医经络方法从整体来慢慢调理。 西医主要是从局部来治,是无法根治慢性病的。如吃药,是药三份毒,也就是药是有偏性的;对症,病好的快,不对症,会起反作用;有的在治这个病时,可能对其它的脏腑会有伤害,如果长期吃药,伤害可能会很大。 我们用温灸(包括香灸)治慢性病,注重整体配穴,以期灸通脏腑、经络,灸通上下,调平阴阳,通过对人体的经络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有效调理,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体的自身修复潜能,使人在不用吃药打针的轻松状态下恢复健康!。艾灸温灸,能治百病!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其中的妙味和神奇之处!没有亲身经过实践的人是不会知道的。灸法(温灸),是中医中最上乘的治疗保健方法,是人类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的体系,是保命第一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 本馆温灸结合针灸,按摩,整脊、拔罐、刮痧等手法。可以治百病!适应症广泛: 妇科病,减肥、去痘。去斑、去皱;不孕,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炎症、盆腔炎,子宫脱垂,子宫囊肿、子宫仲瘤,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溥,子宫内膜异位、输卵管堵塞,乳腺病,乳汁过少; 眼病:眼睛疼,近视眼,散光眼、巩膜炎、白内障、青光眼,麦粒肿、泪囊炎。 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肝气旺盛,脂肪肝,胆囊炎;抑郁症。 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律紊乱,心肌炎。胸闷。 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胸膜炎。各种皮肤病 肠胃病:胃疼,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炎,痢疾,阑尾炎,肠痉挛,呕吐,泄泻。便秘痔疮。肾病综合症,肾小球肾炎,膀胱炎,遗尿证,遗精,阳委,早泄,前列腺炎,阴茎海棉体炎,睾丸炎,肾虚。背冷。骨结核。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脱发。 腮腺炎,甲亢,糖尿病,神经衰弱,失眠,耳呜,盗汗,癫痫,眩晕,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颜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美尼尔综合征。中风,偏瘫;。帕金森综合症。 颈椎病,。腰椎痛,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肩周炎,关节炎,痛风等 肿瘤,癌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贫血,静脉曲张,灰指甲,腋臭等。

几大艾灸养生秘方

几大艾灸养生秘方 艾灸一方面以艾叶温热散寒穴位,一方面疏通经络,调经理气,艾公馆专家告诉您,使用灸法时,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 现举例艾灸养生配方如下: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⑦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大椎、身柱、肾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养生自古盛行。作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关元,或单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数分钟时间多不过30分钟。长期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其效果绝对不亚于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保健方法。

端午节的香囊中药配方

端午节的香囊中药配方 防文虫: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 传统香包惯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药,可添加了山萘、熏草、泽兰、艾叶,磨研、提炼成粉状,缝制成香包 驱蚊虫的功效: 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陈皮、柳丁皮、肉桂、丁香等。在民间,用艾草燃烧驱蚊是很常用的,艾草烧后其实还是蛮香的,还有一定的安神、暖人肠胃的作用,睡觉也一定很香甜。” 艾草: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不仅能驱蚊蝇、虫蚁,还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 泽兰:入肝、脾两经,活血祛瘀,通经利水,更是妇科良药 儿童防感冒 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 山奈、丁香、雄黄各3克,冰片、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以上可任选一方,药料研细末并过筛,装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给孩子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

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 解春困 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任选一种配方,将药物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15天换一次即可。 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苍术30g、川芎30g、辛荑20g、山柰30g、草果30g、白芷30g、细辛15g、艾叶15g、薄荷20g 胡庆余堂:公丁香150克、甘松250克、白芷500克,山柰(音nài)300克; 方回春堂:白芷100克、甘松100克、山柰100克、公丁香20克、檀香20克、陈皮150克; 华东医药有限公司参茸分公司:公丁香100克、白芷100克、

艾灸的方法艾灸养生方法

艾灸的方法艾灸养生方法 艾灸是中医特色诊疗的手段之一,下面来给大家介绍艾灸的方法,欢迎阅读参考! 艾灸的方法 应用灸法时的配方,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现举例配方如下: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