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把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把握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大家谈:把握好“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进一步拓展土地督察创新空间

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公室副主任纪东义

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感到,土地督察制度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制度创新,未来五年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更为严峻。

为此,我们一是要清醒认识土地督察工作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第一,土地管理“两难”的压力依然不减。第二,监督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的任务更加繁重。“十二五”期间,土地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通过对地方政府执行土地政策情况的监督,保证中央宏观调控措施得以贯彻落实,使土地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土地督察机构还需要认真地思考、研究和探索。第三,保障民生、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任务更加艰巨。要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监控和调研,督促地方政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偏。

二是要积极把握土地督察面临的发展机遇。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三个并重”,即坚持督察土地管理行为与督察土地利用行为并重,坚持督察耕地保护与督察土地调控政策并重,坚持规范创新与促进督察工作效用最大化并重;土地督察探索创新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如何开展土地利用督察,如何监督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如何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土地督察作用等提出了新的课题;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维护国家土地资源安全的理念将进一步提升。

三是要以规划建议确定的战略目标为统领,进一步做好土地督察工作。将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不断总结完善,持续创新,加强土地督察工作。第一,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首要目标,加大耕地保护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第二,围绕资源“节约优先”的战略目标,加大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督力度。坚持土地利用和管理监督并重,突出土地利用监督,统筹谋划例行督察、专项督察和审核督察工作,研究未来五年的土地督察工作发展思路;加强对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土地控管调控政策以及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第三,围绕“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土地督察工作。

以更强烈的责任心谋划好工作

调控和监测司司长刘随臣

“十二五”规划建议文本下发后,我司全体同志进行了仔细研读。我们的学习体会概括起来是:抓住一个机遇,增强两种意识,做好三项工作。

所谓一个机遇,就是未来五年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实现大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从外部环境看,“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无疑为国土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国土资源管理看,“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为未来五年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领导重视程度看,近年来中央领导多次到我部视察指导工作,表明了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视;从已有的工作基础看,党的十七大以来,在部党组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了新起色,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不断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再上新台阶。

所谓两种意识,一是增强责任意识、工作更加用心。“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新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需要以更加强烈的责任心,对全局工作用心谋划,对面上工作用心推动,对点上工作用心擦亮。二是增强敏感意识、工作更加主动。“十二五”规划建议既描述了我国经济社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也深刻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国土资源事业发展虽然有了很好的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国土资源开发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未来发展也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增强敏感意识,更加主动地工作。调控监测工作要强化统计分析,加大调研力度,深度挖掘软科学研究成果,及时提出高质量的对策建议。

所谓三项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对“十一五”做好收官工作。二是科学谋划明年工作思路,在“十二五”开好局。就调控和监测司工作而言,重点是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建立差别化的调控政策体系。三是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提振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调控司成立近两年来,各项工作逐步入轨,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部党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满怀信心,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做好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编制

规划司副司长鞠建华

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我司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准确理解和把握好全会精神和总体要求。我们认为要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必须做到“五个准确”。一要准确把握对发展形势的新判断。“十二五”规划建议客观分析国内外客观形势,深刻地揭示了国土资源发展的大环境,这也是开展国土资源规划和相关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这要求我们以战略眼光,从大局出发,科学谋划国土资源规划工作。二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探索使国土资源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的新路子。三要准确把握发展的主线,确保国土资源工作在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实质性的推进作用。四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要把国土资源工作放在全国的大背景下,定好位,确保提出符合国

土资源实际的规划发展目标。五是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大举措,集思广益确保落实到位。

第二,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的五项国土资源管理重点任务。一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切实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后备基地,积极拓展我国资源安全供应渠道。三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四是完善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健全国土资源规划体系。五是大力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全力做好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尽快提出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基本框架。二是加强对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国土资源保障工程、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国土资源科技工程和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六大方面重大工程的推进和落实。三是抓紧做好四个国土资源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四是综合上述工作,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力争将重大指标、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构建和完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耕地保护司司长朱留华

“十二五”规划建议紧紧扣住科学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牢牢抓住了转变发展方式这根主线,向国人和世人全面描绘和展示了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画卷。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一五”极不平凡,“十二五”非常关键。即使从国土资源管理,或者是从耕地保护工作开展的层面和角度来看,也的确如此。我们一方面要有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必须有坚定的信念。

“十二五”规划建议实际上告诉我们如何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告诉我们从总体上要“干什么”和“怎么干”。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明确,科学发展是发展的本质要求,转变发展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提出要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坚持”是基本要求,并点明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要义。

最突出的一点是,“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没有提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指标,五项主要目标都是从宏观与战略层面提出的,发展目标更加综合,并把民生为题摆上了突出位置。

“十二五”规划建议对国土资源管理提出了很多新任务新要求,加大了耕地保护工作的难度和力度,这也告诉我们要通过加大工作力度来化解难度。

以上是我对“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几点认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精神,谋划好“十二五”,全力推进耕地保护工作,有几点初步设想:

第一,总的考虑是,在“十二五”期间要构建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法规政策体系,针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健全土地要素市场,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与之匹配的耕地保护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第二,按照强化管控性保护机制、完善建设性保护机制、建立激励性保护机制的总体要求,构建和完善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第三,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第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第五,全力建设以“一张图”为基础的综合监管平台,全面实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建设用地审批、农村土地整治等信息的网上监管。

加强矿产资源供需宏观调控

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刘连和

对如何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专题研究,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十二五”规划建议将“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作为单独一节,明确资源管理多方面的任务,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正确认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不断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水平和能力;三是实行资源总量控制,需要解决矿产开发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协调发展问题,调整开发规模结构,逐步形成以大中型矿业集团为主题,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新格局,调整和改善开发区域布局,推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四是实行供给与需求双向调节,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五是实行差别化管理,既要使矿产资源开发保持稳定的供应能力,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和稳定,实现合理布局,又要适度考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合理需求。

按照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工作,我们初步考虑明年矿产开发管理工作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分类强化矿产资源供需宏观调控,促进勘查开发科学发展。鼓励紧缺矿产勘查开发;保护优势矿产资源继续强化煤炭勘查的调控力度。二是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不断提升资源合理配置水平。探索建立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的长效机制;推进完善国家规划矿区制度。三是不断深化改革,转变管理职能和方式,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能力。推进矿业权管理职能和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从原有制度框架的补充完善走向新的矿政总体思路指导下的系统创新;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深化矿业权审批制度改革。四是夯实管理基础,抓好队伍建设。清理矿业权数据库,积极稳妥处理好遗留问题;完善矿业权统一配号、审批系统,依靠信息化等科技手段,提高矿业权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监控能力;继续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手段的作用,注重用制度和技术提高防范能力,搞好队伍廉政建设。

抓住机遇转变职能及管理方式

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

按照部党组的要求,我们及时组织学习来统一思想、明确认识。我们认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在于“解放思想、落实行动”。

解放思想方面,要认清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全会综合分析了世情国情,综合判断了国内外的形势。中央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这些要求的提出对国土资源工作来讲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正视现实,既要对看到显性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下力气解决,同时也要时刻准备着应对难以预见的风险。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们的工作。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前行。

落实在行动上,一要改革攻坚,破解“两难”问题。“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要在“十二五”时期破解一些深层次问题,抓住机会转变职能转变管理方式,做好国土资源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这篇文章。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要改革征地制度维护农民权益,保持群众诉求渠道畅通;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维护好群众权益。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宣传新型资源管理观,将其融入部“十二五”规划中,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要抓住关键问题,下力气破解。我们具体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管控上用好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三是建议建立资源保护的激励约束机制,尽快出台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的创建;四是着力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的资源财税制度;五是下决心改革审批制度,将权力放下去,监管抓起来;六是谋划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要弘扬文化,提升国土资源部门的软实力。“十二五”期间,要充分挖掘国土资源精髓,弘扬国土资源文化,创作更多反应国土资源的文艺作品。用优秀的作品来感染人、鼓舞人、凝聚人,来引领健康向上、雷厉风行、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新风尚,筑造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家园。

创新机制促地质找矿重大突破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研

学习全会精神,我们最大的体会是,全会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大家提高认识;二是要在两个“结合”上下工夫,即与正在进行的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

落实2010年找矿计划结合起来下工夫,与“十二五”找矿远景目标结合起来下工夫;三是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尤其要考虑好几个问题:加快经济结构转变,地质调查工作如何强化为国土资源管理支撑服务的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瓶颈的约束,如何提高资源保障程度的问题;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好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预警、干旱缺水地区找水及地下水、土壤污染调查等工作。

地调局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初步考虑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面向社会公众需要,大力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切实抓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认真开展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调查评价,积极推进地质研究和科技创新,加快实现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基础支撑。一是创新机制,促进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全面贯彻落实“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进一步明确地质调查工作定位,调整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布局。二是服务民生,加强环境监测、地灾防治。加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普查,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灾防治体系,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工程建设和城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深化对地质规律的认识;加强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加快找水改水步伐,完善全国地下水监测网络。三是促进区域协调,超前部署基础地质工作。围绕重要经济区、城市群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开展基础地质和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与评价;开展我国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服务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部署实施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四是围绕部中心工作,加大基础服务力度,积极履行职责,更加积极主动地为部做好支撑服务。

转变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姚华军

全会提出“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发展思路,涉及国土资源工作的许多方面。总体可概括为,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转变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体包括:切实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努力夯实更加牢固的资源基础,大力深化资源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全力强化应急与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谋划国土资源空间的高效利用格局五个方面。

经研院通过对全会精神的组织学习讨论,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一是必须进一步加快更新国土资源管理理念;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配置和审批制度改革;三是积极研究深化资源经济制度的改革;四是抓住机遇推进落实全国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五是顺势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六是顺应社会民众和公共服务需求,推进国土资源管理职能转变。

结合实际工作,我院下一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活动主要包括:一要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研究提出具体的贯彻措施。二要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加强科研业务工作。做深、做精、做实重点研究项目;全力做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工作。做实、做强技术业务支撑;进一步加强形式跟踪分析和交流宣传,

协助有关司局加强国土资源形势分析研究,及时研讨国土资源领域的重大问题;做好国土资源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构建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等相关研究,谋划好明年的科研工作和“十二五”工作。三要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内民主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加强和改进我院党的建设,按照“把业务工作的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的要求,积极抓好“十二五”我院党的建设工作。四要继续推进我院各项管理改革,围绕“制度建设年”目标,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更优质服务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院长郑凌志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后,按照部党组安排部署,我们积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及时传达全会精神,做好学习贯彻的部署安排。我院党委在部传达全会精神大会后,立即召开了院学习贯彻大会,提出要把深入学习作为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一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创新学习形式;二要突出重点,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全会精神的实质,把握好”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主题、主线、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上;三要围绕规划建议中涉及国土资源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自身职能,把准脉、找准点、定好位;四要以学习促工作,围绕部中心工作系统梳理总结,推动全年任务完成,以全会精神为指导,谋划好明年工作。

二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扎实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大家在学习讨论中一致认为,全会是总结“十一五”、迈向“十二五”的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十二五”规划建议是指导今后五年乃至更加长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谋划“十二五”发展中,我们将围绕部的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在基础业务的技术支撑、决策的研究支持、监管的科技服务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更加主动、敏锐、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加强队伍建设,结合党建试点、创先争优和廉政行动的开展,努力打造一支人员精干、装备优良、作风过硬的队伍。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和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把学习贯彻工作进一步细化具体化,进一步明确分阶段学习和研讨的重点内容,通过请进来专题辅导、走出去专题调研、聚起来专题研讨等形式,把全会主要文件精神弄懂吃透,召开多层次的务虚会,结合收口今年工作,谋划明年工作,认真分析研究,把需要落实的任务与相关司局对接好,工作计划布局好,人员力量组织好,在结合我院“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统筹谋划,提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扎实推进。

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上下工夫

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小烈

全会闭幕后,我们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活动,下发学习通知,要求院属各单位在学习中联系实际,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四个准确把握”、“五个下工夫”。

“三个结合”,一是把学习与推进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地科院必须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二是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实际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和思考影响地科院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等。三是把学习与做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要把握机遇、坚定信心、明确目标、集中精力抓好全年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个准确把握”,即:一是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明确科技工作的方向。二是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明确科技改革发展的重点。三是准确把握“十二五”期间发展的目标要求,明确科技支撑的主要任务。四是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大举措,明确推进科技创新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措施。

我们要求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在理清工作思路上下工夫,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真正把地科院建好建强;二是在把握工作重点上下工夫。积极组织好有关项目的相关工作,力争在申请国家科技项目上有新突破;全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研究制定院“十二五”科技发展计划和院改革发展方案,谋划2011年重点工作。三是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下工夫。壮大人才队伍,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瞄准世界地球科学发展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组织实施重大项目,解决国家资源环境重大问题,大幅度提高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创建世界一流的地学研究机构。四是在服务国土资源和地质工作管理上下工夫。积极配合国家和部局的整体部署、出谋划策,充分发挥地质科技的服务支撑作用。五是在营造和谐氛围上下工夫。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和科研基地建设,营造心齐、气顺,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学生十二五规划论文

谈十二五规划的特点 于去年10月份,我们国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下: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通过研读十二五规划建议,我们便不难会意识到,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只有加快经 济发展发式转变,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针对我国现在这种状态,十二五规划建议担出指导性的建议。"十二五”主基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发式 ”。这也就是我们的十二五规划的最大的特点。那么在这五年内,关键在“加快”,成败在“转变”,主题是改革,内容是创新。 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基调,在“十二五”规划中,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发展还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没有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国 强民富就难以实现,各类社会矛盾也难以根本解决。但发展方式在世界情况、国家情况和社会情况的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中,不得不全面调整,走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的道路。 可以很明确地说,’十二五’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的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有促有控的转变,是调优调强的转变,更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是发展的必 由之路,转变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发展理念的变革、 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性的、战略性的转变,并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与改革开放的要求一脉相承。 “十二五”规划的第二个特点是:与“十一五规划”建议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增加了两项内容,即第二项“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第九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即将这两方面单独立项 并上升为主体国家战略层面。 为什么要把“扩大内需战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呢?我认为,内需为主导,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只有把经济 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 ,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当然,扩大内需并不是要减少外部需求,而是继续拓展和稳定 外部需求的更加开放条件下的扩大内需。“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扩大内需”作为国家第一 主导战略优先布局。这是“十一五时期”爆发全球金融危机 给中国的一个重要启示。同时,也是中国对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国情实际科学分析判断得出的一个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规划建议强调五个坚持

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五个坚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中新网10月27日电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今日公布。《建议》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建议》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对此,《建议》以五个方面“坚持”提出了基本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十二五规划心得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制以五年 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度的中短期计划,在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度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存程度不停进步,现如今年我们已经迈入了xx年,我们国家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在此 计划中,结构调整是主要目的,科学发展是主题,经济发展是主线,其中我认为以下个亮点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 1、 过去数年来提倡的‘强国’从十二五期间转为了‘富民’。梁启超曾撰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其实可以理解为‘民富国强’,只有人民都富饶了,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人民都强盛了,国度才是真正的强盛。做为人民党员的我们,肯定要高兴工作,多学各项技能,进步本身的业务水平,做一名复合型人才,创造成绩。 2、 生存在广东是幸福的,因为未来五年广东的发展蓝图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实为我党存眷民生的庞大办法,让我们看到党以人为本的庞大刻意。当人民的生活甘甜、居住环境清新、事业有成就、社会有人情、文化有咀嚼之时,幸福离我们还远吗? 3、 文明表现着文化素质,其实文明也体现着生存的富饶水平,当人民生存幸福了,文化的熏陶就会如春风吹过麦苗一样拂过民气,文明之风随处可见。做为一名顺德人,我非常支持“创

文明城市,建幸福顺德”这一发展目的,而且会从本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4、 在“十二五”的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增强资源节省和办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相信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向“清、碧、蓝”的偏向发展,地球会更康健优美。做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关注党的目标门路并坚决执行,同时认真学习,快速进步本身,努力提高服务他人和动员他人的本领,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面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搏斗。十二五规划心得(2):党的xx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计划发起光显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法的攻坚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制定“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汗青意义。通过学习集会的精神实质,我深感责任的庞大,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范畴,在变化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同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间的决议计划摆设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现实工作中,变化工作作风,加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心得(3):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 对明白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必要着力办理的题目。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办理的水平怎样,取决于诸多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 66766人阅读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十二五规划核心内容隐藏>> 13 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科教人才强国不是梦《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7日晚浮出水面。第七部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到1500字,22处讲“创新”,让人看到了执政党的孜孜以求。就在此前公布三个月前,新中国进入新世纪后的首份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四个多月前,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世;四年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出台。这一系列中长期纲领性文件的颁布,都在不断呼唤“创新型人才”。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表示,讲“创新”要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特殊创新力的人,才能引领各个领域前沿问题的解决,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创新型人才”必然成为国家战略。“建议”也明确: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数字可证中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2009年,全国共有在校生2.6亿人,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58%以下。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979万。但要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则要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普及达到40%以上。而要实现有创新能力的人数呈规模效应的“人才强国”,远非几个文件所就能达到,需要全社会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珍视。今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及附属中学时谆谆告诫教育者“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这显示出中南海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同样的困扰也存在于教育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仍无破解良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而这注定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求索过程。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现在讲“创新”好像是个很时髦的词,其实创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讲中国缺乏创新就是缺乏像互联网那样改变世界的技术,而是要从教育基层的点点滴滴做起。教育部日前下令要求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时,强调“使横跨十年的教育规划纲要在头一个五年圆满完成既定任务”,而这要求“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与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着力提高教育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的能力”。14 广州日报:您认为,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有哪些新的亮点?辛鸣: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其一、发展思路一脉相承。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十一五”再至“十二五”,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根本指针一直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始终。此前,有人曾对“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进行炒作,但实际上,这没有必要,因为它的内涵并没有超出科学发展。新兴产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二,发展战略前后衔接。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强调转变发展经济方式的要求一直未变,只是在进入“十二五”之际,我们更加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商英四班王桐 十二五”规划概要 国家是从 1953 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们就简称为 “一五”。而 2006-2010 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 “五年计划” 的第 11 个,所以我们也就叫他做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简称就叫 “十一五” 二五”也就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它的时间段就是: 2011-20XX 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 2011-2015 年。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 四个阶段。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 2009 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 规划,将在 2010 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 2011 年 3 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目前, 各部委省市区的“十二五”前期课题调研均已启动。 二、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 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 2009 年的复苏趋势的关键性一 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 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 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结构调整定为 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中小城市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进行本地区的“十二五”规划工作。 1、 对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区域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目前经济增长深层次问题,明确的区 域定位和整体发展战略、明晰的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找到牵引产业集群的切入点,因此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之前,应对本区域基 本情况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分析,通过对区域经济基础、发展环境、社会文化和战略地位等关键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找到本地区的资 源优势、产业优势及区位优势,以及如何根据发展机遇、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区位特征,确立本地区的独特地位。 2、 明确区域定位及整体发展战略。定位是规划的关键,必须以“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度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原则为 指导,结合本区域基本情况,着眼长远,立足中期,明确区域定位及区域整体发展战略。 3、 分析区域产业组合及布局规划。 区域的产业布局应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为基础, 充分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 结合区域优势, 根据区域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充分考虑周边区域的战略定位和竞争影响,开展错位竞争与优势互补,合理定位,抓住机遇,引领发展, 成为本经济圈的核心。 4、 通过区域营销策划增强区域品牌。为了把“规划”落到实处,实现区域发展战略,必须把加强和全面推行区域营销作为区域发展经 营的纲领, 不断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1 世纪的城市竞争实际上是包括产业在内的全方位竞争, 产业聚集必然导致城市间在资 金、技术、知识和知名度等方面的激烈竞争。城市竞争力固然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质量,但也需要外在的包装宣传。区域营销突出了城 市的定位和主导产业,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区域营销是城市发展的新课题,需要各界人士,包括政府、商界、学界、市民等 共同参与。 5、制定招商引资、产业园区规划及方案。招商引资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是规划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招商引资 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咨询领域,因此招商引资规划必须根据本地区产业选择和布局,组织有关专家及人员,换位思考,精心 设计项目。 三、“十二五”规划重点在于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如何编订有可操作性的方案。有人认为“十一五”规划制订得挺好,但是从几年来的实施情况看,效果并不太理想。这段 时间增长更多地偏向于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从产业结构上,本来“十一五”希望服务业更多地带动经济发展,但实际结果是工业 发展大大快于服务业的发展。从城市化发展看, “十一五”城市化的进展不是很理想,主要困难是农民工市民化。另外区域发展方面, “十一五”规划提出来要建设主体功能区,事实上行政主导的,行政区域经济还有所强化。 第二是如何确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比如 GDP “九五”计划确定增长速度为 8%实际增长是8 .6%; “十五”确定是7% 实际是 9 .5%,计划指标与实际完成差距比较大。这里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计划经济留下来的规划体制问题“十二五” 期间如果还是按照这种方式做,还是改变不了过去的路径。到底怎么转变发展方式?主要还是一个如何确定约束性指标的问题“十一 五”规划将目标分为两类,一个是预期性,一个是约束性,从目前的执行情况看,节能减排两方面效果最好,原因就是作为约束性指 标,它落实到了各个地区。 “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可能在原来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增加指标。第三个问题,如何推进城市 化问题。关于农民工市民化,如果没有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化的所有好处就都不存在,又会变成土地的城市化,人口半城市化。城市化 战略在 10 年前就提了出来,这 10 年间城市的变化非常大。光是土地的城市化,没有人口的城市化,消费起不来,最后还是走回到投 资拉动经济的老路上结构。 四、“十二五”规划:扩大内需是主要方向之一 国际金融危机最初源于 2007 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住房次级贷款危机,已经从初期的国际金融危机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于 我国的影响自 2008 年下半年逐渐显现。 这一次经济危机的波及面之广、冲击力之大远远超过 1998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 也在许多 指标和方面超过上世纪 30 年代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因此可以被看作百年一遇。按照世界经济史上的经济周期规律,一次经济危 机自爆发、加深到稳定,再到复苏,长者 5-8 年,短者 3-5 年,前后平均 5 年左右。考虑到 21 世纪以来知识、技术、信息经济的突 飞猛进,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经济的自我修复和调整能力,这次经济危机的周期乐观估计也要持续 3 年左右。目前,我国从整体上看仍 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的趋势,但是加入世贸后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日益加强,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我国距离“十一五”时期结束还有半年的时间,乐观估计在“十一五”末全 球经济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十

十二五规划解读(独家整理版)

十二五”规划解读:构建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2010年10月28日 20:44:24 来源:东北网【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今晚发布。通读之下,可以看出,中国决策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在本月18日中共中央五中全会闭幕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中国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主攻产业。 总理温家宝刚刚开过五中全会不久,就到武汉考察。他听取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公司负责人“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汇报后,意有所指地加了一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所有这些,均可视为中国决策层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企图心。 今天公布的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共有十二个部分,涉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皆可看出经济转型创新的主旨。 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中共中央明确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中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及指导思想 新华社3月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共计16篇、62章。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然后以此类推。“十一五”开始称“五年规划”。我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11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所以我们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四个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7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41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底形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文稿。 第二个阶段是中央建议制定阶段。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组,历时半年制定并经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指明了方向。 第三个阶段是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阶段。中央建议出台之后,国务院成立了以发改委牵头、12个部门参加的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整个编制过程中,还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全国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历时两个月,收到了64709份意见、建议。 第四个阶段是经全国“两会”讨论通过规划纲要阶段。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96.6%的(赞成2778票,反对59票,弃权38票)赞成票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决议。吸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修订并正式公布的规划纲要与此前公布的草案相比共进行了38处修改。 从这四个阶段可以看得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 “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解读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解读 作者:来源:东方早报2010-10-28 09:14:48 提要:(15)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26)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54)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56)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 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科学发展?首成主题?扩大内需?单独成章 新华社授权全文播发?十二五?规划建议 据新华社电新华社27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建议》共分12个部分56点: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7)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9)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10)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1)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2)改造提升制造业。 (1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4)加快发展服务业。 (15)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16)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17)发展海洋经济。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8)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9)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20)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21)加强城镇化管理。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2)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4)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25)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6)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7)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8)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9)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30)建设人才强国。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33)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4)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35)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3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37)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38)推进文化创新。 (39)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0)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41)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42)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4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44)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45)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6)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47)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48)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49)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50)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51)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52)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53)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4)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55)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56)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内容。 ?十二五?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篇一:北京十二五规划全文(整理版)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全文 目录 第一篇新时期的战略选择.................................................................................................................. . (1) 第二篇创新驱动发展.................................................................................................................. (6) 第三篇发展惠及人民.................................................................................................................. . (13) 第四篇文化彰显魅力.................................................................................................................. . (19) 第五篇城市服务生活.................................................................................................................. . (24)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全文内容

中国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全文内容 2012年03月27日搜易网 3月27日消息,工信部今日正式发布《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是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要点如下:“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交易总额增长近2.5倍,2010年达到约4.5万亿元。 2010年中小企业网上交易和网络营销的利用率达到42.1%。网络零售交易额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100.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拉动需求、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 2010年中国网络零售用户规模达1.61亿,交易额达到513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3%。 “十一五”期间,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现代物流和电子认证等支撑体系加快完善。围绕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等的服务企业不断涌现,2010年已达到2.5万家。电子商务信息和交易平台正在向专业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新兴支付服务发展迅猛,第三方电子支付的规模增长近60倍,2010年达到1.01万亿元。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网络零售带动了快递服务的迅速发展,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23.4亿件,业务收入达574.6亿元,其中网络零售带动的业务量占快递总量的一半左右。 2010年底有效电子签名认证证书持有量超过1530万张,电子证书正在电子商务中得到广泛应用。通信运营商、软硬件及服务提供商等纷纷涉足电子商务,为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十一五”期间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电子商务对促进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经济转型和价值创造的贡献潜力尚未充分显现。

十二五规划是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十二五规划是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它决定着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水平是否提高,决定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更上一个台阶,决定着我国是否能够在2020年总产值翻一番。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十二五规划是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的重点。其是根据十一五规划的的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而制定的,它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其为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十二五规划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 十二五规划很大一部分涉及到了民生问题。而民生问题历来是我国任何时期规划的重点,它涉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围绕着人民平常生活而存在的问题。十二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规划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 十二五规划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十二五规划是未来我国五年发展的基础和方向,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生活水平滞后,或许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十二五规划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因为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然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国富”到“民富”的转变,让中国的富民之路又见曙光。 我们依然关注民生,我们在发展中取得的进展都是以民生为关注点,这会让社会各个层面得到实际的好处。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政府也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中。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五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次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包容性增长”,是对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次定调。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十二五”时期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扶持政策。 我们关注经济发展方式,为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我们知道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一些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程过半?,…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 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

2010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09年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预计2010年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我县农村低保是从2007年开始的。2009年,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预计2010年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2004年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2007年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2009年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预计2010年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预计2010年可发放救灾资金300万元。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三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协调有关部门,每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主要领导在县党校进行了培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2008年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试点实验县,2009年又被确定为农村社区全覆盖试点县,农村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站、治安调解服务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妇女与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一委一中心五站”,并挂牌全面运行。 (三)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全县2008-2010双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着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努力打造军地构建和谐社会新平台。进一步健全老红军、烈士家属、牺牲及病故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2010年可发放优抚金90多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争取资金250万元,兴建1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福利院。2010年投入使用。 2、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年发放 90岁以上高龄津贴15万元左右。 3、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严格按规定确定供养对象,每年初对全县农村五保户重新进行调查排摸,重新审核确定,2009年确定农村五保户577户624人,其中,集中供养33人,集中供养标准为月人均250元,分散供养月人均150元。全年发放116万元。 (五)进一步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民政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依法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登记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了对流浪乞讨对象实行属地化救助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城镇街、路、巷、居民区门牌号的设置工作和县政府驻地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不断提高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登记合格率达100%,领证规范率达100%。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绿色殡葬,生态墓地建设,每年清明节期间对重点墓区进行督促检查,推进了文明祭祀活动。 (六)民政为民科学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按照市县委要求,结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及时学习研究,认真安排部署,使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在救济救灾、危房改造、老龄等工作中,坚持由分管领导带队,业务干部全部参加,严格“一线工作法”,使各项工作切合实际,符合民心。在婚姻、信访等窗口工作中,我们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包括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信访接待、基层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保证了服务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坚决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从未出现违反党的原则和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现象。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0多人(次),立案处理7人(次),现场答复解决51人(次),其余均及时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满意率95%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