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重点知识

社会医学重点知识
社会医学重点知识

社会医学重点知识

第一节绪论

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及疾病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社会科学和生物医学之间的交叉或边缘学科。

2、WHO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3、社会医学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②探讨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③制定社会卫生策略。

4、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④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⑤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5、社会医学的创立和发展

①社会医学的萌芽时期(1760-1840年)a、古代“整体的人”的思想b、18世纪的产业革命②社会医学的创立时期(1840-1880年)盖林:提出社会医学的概念③社会医学的发展时期(1880年至今)罗蒂杨:提出健康、疾病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6、几个主要观点:(1)希波克拉底①注意到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②知道什么样的人患病,比知道这个人患的是什么病更重要③医师医治的不仅是疾病更重要的是病人(2)古罗马医师盖伦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3)意大利人拉马兹尼:探讨职业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4)法国医师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

第二节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理论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无数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

2、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是:①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②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索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4、现代医学产生的动因:①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②对保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认识深化③医学科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④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容:①生物因素②环境因素③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6、现代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③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④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第三节社会因素与健康

1、社会因素的概念: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指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称为非物质环境,它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

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①作用的广泛性②持久性与积累性③交互作用

3、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①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②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社会因素作用的中介。③中枢神经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调节控制器。

4、经济发展与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群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双向促进作用①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增加卫生投入;提高居民文化素质。②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和心理压力突出、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③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劳动力水平——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

5、评价居民营养状况包括居民摄入热量(衡量人群摄入的食物是否能维持基本生命功能)及食物的营养结构(分析摄入食物中各种营养素比例的合理性。)

6、社会阶层蕴涵的意义包括文化程度、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及环境等。主要意义在于发现高危人群。

7、社会制度中对卫生政策及人群健康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是政治制度。

8、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生活群体。

9、家庭结构的建立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的确定为标志。最常见最基本的家庭类型是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核心家庭。

10、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生育、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和娱乐等四个方面。

11、家庭关系失调主要表现为夫妻关系失调,父母与子女关系失调等。

12、联合国规定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为老年型社会。

13、卫生服务的功能可分为保健功能和社会功能。

14、文化的类型: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

15、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16、教育具有两种功能教育具有两种功能教育具有两种功能教育具有两种功能:a、按社会需要传授知识、即对人的智能规范。b、传播社会准测,即对人的行为规范。

17、应激因素:①工作或学习环境因素②社会环境因素③家庭内部因素

18、应激对健康的作用:有利方面:可动员机体非特异性适应系统,产生对疾病的抵抗,增强体质与适应能力。不利方面:由于适应机制失效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和躯体障碍。

19、生活事件:指在童年期家庭教养和境遇、青年期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成年期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受到的各种事件。

20、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休息与睡眠、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积极的应对方式、体育锻炼等。

21、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吸烟、酒精滥用、药物滥用、不良性行为等。

第四节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1、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类型:①调查研究(主要特点: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②实验研究③健康状况评价④健康危险因素评价⑤生命质量评价⑥卫生服务研究

2、定量研究:即问卷调查。

3、定性研究:①观察法②专题小组讨论③个别访谈④案例研究等。

5、定性研究的应用:①辅助定量研究设计和提出研究假说②协助分析和解释定量研究结果③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可以比较综合、全方位和深入地提示事物的现况及相关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④快速评估,并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

6、社会调配研究的基本程序:

①提出研究问题(原则:需要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②设计研究方案(抽样方法:a.概率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b.非概率抽样:滚雪球或链锁式抽样、目的性随机抽样、方便抽样、机遇式抽样和综合式抽样)

③收集资料(方法:为观察法、访谈法、自填问卷法、文献法等)

④分析资料与解释结果

⑤散发和应用研究结果。(形式:递交研究报告、召开研讨会、通过传媒发布信息、学术交流、发表文章等)。

7、问卷调查分类:访谈式问卷调查和自填式问卷调查。

8、问卷基本结构:说明部分(封面信及指导语)、调查项目(调查问题分为特征问题、态度问题、行为问题)、资料登录。

9、问卷设计的步骤:①确定调查主题或变量②设计问卷初稿③预调查和修改④效度和信度检验。

10、问卷设计注意问题:①避免双重装填②避免用词不当③避免诱导性提问④避免抽象性提问⑤对于敏感问题,应充分强调保密性。

11、问卷的信度与效度:信度(方法: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即稳定性或可靠性,效度即真实性。

第五节健康状况评价

1、健康相关指标:人口学指标,社会环境资料

2、卫生保健指标:服务指标,卫生保健资源指标。

3、健康状况指标:①人口统计指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②疾病统计指标(发病率、患病率)③生长发育指标(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2500g及以上的百分比、6岁以下用意体重低于年龄体重标准的百分比)

4、常用综合指标:生活质量指数(PQLI)、美国社会健康学会指标(ASHA)

5、PQLI=﹝(识字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1岁平均寿命指数)﹞/3

PQLI﹥80为高素质人口,PQLI﹤60为低素质人口

6、ASHA=(就业率* 识字率*平均寿命/70*GNP增长率)/总出生率*婴儿死亡率

20.23 =(850/1000 * 85% * 70/70 * 3.5% )/25/1000 * 50/1000

第六节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健康危险因素: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使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2、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潜伏期长、特异性弱、联合作用明显、广泛存在。

3、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①环境危险因素②行为危险因素③生物遗传危险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展过程①无危险阶段②出现危险因素③致病因素出现④疾病征兆出现⑤体征出现⑥劳动力丧失。

5、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收集资料(收集死亡率资料;收集危险因素资料)分析资料(①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②计算组合危险分数③计算存在死亡危险④计算可达到年龄⑤计算危险降低程度)

6、存在死亡危险=平均死亡概率*组合危险分数

7、个体评价:健康型(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存在危险因素中的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的差值大)。存在危险因素中的历史危险因素型(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相差小)。少量危险型(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

8、群体评价:确定高危人群,确定危险因素

第七节生命质量评价

1、生命质量: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身体状态、心理功能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2、健康相健关生命质量——在病伤、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状态,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相联系的体验。

3、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内容:通常包括躯体健康(活动受限,角色功能受限)、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一般性感觉、主观健康。

4、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测定评价,选择治疗方法,计算质量调整生存年数,成本-效益分析。

第八节社区卫生服务

1、社区的概念:由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得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连的大集体。

2、社区的五要素:①人口②地域③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认同④有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⑤有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3、概念: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老、幼、妇、残、慢、贫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融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4、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①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②是基层医疗、预防、保健服务③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④综合服务⑤持续性服务⑥协调服务⑦可及性服务⑧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⑨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⑩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5、社区诊断确定重点疾病的原则:发病频率高、危害严重、其流行病问题基本弄清楚、有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自然和社会条件可行性。

第九节社会卫生策略

1、21世纪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①健康状况存在着普遍的不公平性:在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的公平程度;在发达国家,则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公平程度。②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重要改变③健康问题的复杂性。

2、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策基础:1.健康是人类发展的中心。2.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体目标:1.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3.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2010年消灭麻风病,2020年消灭麻疹、丝虫病和沙眼)

4、我国社会卫生问题:①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形势严峻②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存在明显地区差异③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④卫生体制不合理⑤立法和执法问题

5、中国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成人高考2017年《医学综合》复习知识点一

成人高考2017年《医学综合》复习知识点 一 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传统医学伦理学:即医务伦理学 2.现代(生物)医学伦理学3.生命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的具体任务:面对道德难题,为人们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选择 伦理学的基本任务:1. 做人道理的感悟2. 面对困惑的选择3. 幸福和谐道路的寻求 作为科学的医学其任务是解决“能”或者“不能”的问题,而伦理学的任务是面对医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应该”还是“不应该” 的问题。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医学中的各种关系,以解决现实医学中种种道德难题和冲突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又称道德哲学,核心是医患关系问题 临床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医学人道主义 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 ①尊重病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最基本的。 ② 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最本质的。 ③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尊重的具体体现。 ④ 对社会利益及人类健康利益的维护。 医学伦理学原则 (一)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伦理学的最基本原则)

1.尊重人的生命——道德义务 2.尊重生命的价值——道德责任 (二)有利无伤原则 1.有利与无伤的关系。 2.医疗伤害的种类①技术性伤害②行为性伤害③经济性伤害 (三)尊重与自主原则 (四)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应用的主次序列:首位是生命价值原则,其次是有利无伤原则、尊重与自主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为了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特定的医治关系。医—患关系包括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 技术化、商业化、民主化、法律化,这就是医—患关系的现代特征。建立人道医患关系的原则: 1、确立临床医学人的价值原则。 2、坚持对患者全面负责。 3、发扬人类应有的同情心。 4、避免“科学主义”的影响。 5、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6、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适合我国国情的病****利的基本内容:1、病人的医疗权2、病人的参与医疗权3、病人的医疗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4、病人的隐私保密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 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 2 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3 休克伴心肌收缩性减弱及尿量减少:多巴胺(DA) 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左心肥厚:卡托普利 5 有机磷中毒消除N 样作用:氯解磷定 6 高血压合并溃疡病:可乐定 7 劳累性心绞痛:硝酸甘油 8 变异型心绞痛: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 9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10 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11 情绪激动、甲亢、细胞瘤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普萘洛尔 12 严重而顽固的心律失常:胺碘酮 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 14 伴有房颤或心室率快的心功能不全:强心苷 15 房颤、房扑:强心苷 16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 17 卓艾综合症:奥美拉唑 18 子痫引起的惊厥:硫酸镁 19 焦虑:地西泮(安定) 20 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静注) 21 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单纯局限性发作):苯妥英钠

22 帕金森:左旋多巴 23 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司匹林 24 痛风:秋水仙碱 25 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发性皮肌炎:糖皮质激素 26 低血容量休克:中分子右旋糖酐 27 重症甲亢、甲亢危象:丙硫氧嘧啶(PTU) 28 伴有肥胖的二型糖尿病:二甲双胍 29 敏感菌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青霉素 G 30 军团菌病、弯曲杆菌肠炎、弯曲杆菌败血症、支原体肺炎(大环内脂类)、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和结膜炎、红癣、痤疮、白喉带菌者:红霉素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急慢性骨髓炎:克林霉素 32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青霉素肠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类 33 鼠疫、兔热病:链霉素 34 表麻:丁卡因 35 躁狂症:碳酸锂抑郁症:米怕明(丙米嗪) 36 轻度高血压:氢氯噻嗪 37 流行性脑脊髓炎:磺胺嘧啶(SD) ① ② ③ ⑤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一、选择题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p2):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p3): 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开展健康弱势群体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3.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学者(p5): 法国医师盖林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3):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模型(p30): 达尔格伦和怀特海德建立的分层模型,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模型。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个体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其他社会结构因素;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第一层代表不同的个体,第二层代表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三层代表社会和社区影响,第四层代表社会结构性因素,第五层代表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6.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p47): 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 7.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45): 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8.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p65): 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9.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p74): 生物学观点 心理学观点:自我表达理论、心理压力缓解理论、情感激发理论、恐惧诱导理论 行为学观点:强化模式、时间价值期望模式、健康意识模式、个人控制力模式 社会学观点:社会主义功能观点、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观点、经济学观点 10.健康管理策略(p87): 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疾病管理、残疾管理、综合健康管理 11.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p166): 人群健康评价指标: 单一性健康评价指标(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 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健康期望寿命)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综合知识点

医学综合知识点 一.脑膜炎: 1。化脓性脑膜炎:糖明显下降,氯化物下降,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病毒性脑膜炎:糖正常,氯化物正常,蛋白升高,细胞数升高,以淋巴为主。 3。结核性脑膜炎:糖明显下降,氯化物下降,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升高,以淋巴增高为主。 二.心梗化验: 1。心肌梗死起病6小时内增高的化验:CPK(肌酸磷酸激酶) 2。增高3-6日降至正常的心梗化验:GOT(也称AS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3。增高一两周内恢复正常的心梗化验:LDH(乳酸脱氢酶) 4。增高可持续1-3周的心梗化验:白细胞计数 脑出血: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常于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发作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增高。可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CT示高密度影。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 脑血栓形成: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安静状态下起病,

大多无头痛和呕吐。意识正常或轻度障碍。CT示低密度影。 脑栓塞:栓子常来源于心脏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变的附壁血栓。多无前驱症状。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有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精神、神经科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小帮助 视神经病损表现:同侧单眼盲;视交叉:双颞侧盲;视束:双侧视野同向偏盲;颞叶视辐射: 双侧同向上象限盲辐射为:对侧同向下象限盲。 内囊病变表现为三偏 下运动N元瘫痪的特点:弛缓性瘫 周围性瘫痪的肌张力改变特点是:肌张力减低 锥体束损害的反射改变: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鉴别中枢性和周围性瘫痪最有意义的体征是:前者有病理反射Babinski征 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害引起:双上肢周围性瘫痪,双下肢中枢性瘫痪双侧旁中央小叶及其附近中央前后回受损引起痉挛性截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及尿潴留 当C5-T2脊髓前联合受损时可出现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

最新急诊医学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急诊医学总结 Chapter1 绪论 1.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 2.急救: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 3.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各监护或强化医疗病室 (1)院前抢救 (2)医院急诊 ?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 ?有致命危险危重者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 ?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 ?普通急诊患者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 ?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3)危重病监护 Chapter2 心肺脑复苏 1.基本概念 (1)心跳骤停/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即为心跳骤停,其中心脏自身病变以冠心病最为多见。 (2)猝死(Sudden death):指平时看来健康者或病情稳定的病人,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不包括各种人为因素如创伤、自杀、他杀、手术及麻醉等意外所致。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3)临床死亡: 自主呼吸和循环停止,大脑活动暂时停止,处于死亡的早期,但尚未到不可逆的阶段(一般情况心跳停止4~6分钟内),及时正确地进行CPR,脑及其它脏器功能可望恢复到心跳呼吸停止前的水平 (4)生物学死亡: 临床死亡期未行CPR或CPR失败,机体所有组织相继死亡,并发生组织自溶 (5)脑死亡:为全脑功能的不可逆停止和神经坏死。临床表现为无自主呼吸,无任何意识及反射活动,全身肌肉无张力,仅靠升压药物维持循环,无任何脑电活动。 (6)社会死亡:指CPR成功而脑复苏不完全,处于昏迷状态,脑的某些低级功能和反射活动存在,成为植物人(7)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CPR / CPCR):CPR是指对心脏骤停/猝死的急救过程,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纠正VF/ VT,及药物治疗等。又称心肺脑复苏/CPCR (8)心脏骤停的时间:发生心脏骤停的即刻至抢救开始之前的时间为心脏骤停的时间。 (9)心肺脑复苏的安全时限:系指大脑皮层耐受完全性缺血缺氧的最长时间,而并非心脏能否复跳的时限。一般认为,安全时限为4~6分钟,在此时限内抢救成功,则大部分可无任何后遗症 2.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①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抽搐); ②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股动脉); ③呼吸短续、呈叹息样,随即停止; ④瞳孔散大; ⑤苍白或紫绀明显,二便失禁。 ⑥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电活动、心电静止 3.现代心肺复苏术 心肺脑复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现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LS/ACLS)、后续生命支持(PLS—以脑为重点的加强医疗) (1)BLS:包括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早期电除颤等基本抢救技术和方法,其归纳为初级A、B、C、D。BLS包含生存链(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和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中的前三个环节 1)判断反应:判断患者意识通过动作或声音刺激,如拍患者肩部或呼叫,观察患者有无语音或动作反应 2)启动EMSS 3)开放气道及检查呼吸 呼吸的观察:眼看患者胸部有无上下活动;用手掌放在病人鼻孔前面感受气息或听病人呼吸的气流声;(要求在10秒钟之内完成) 4)人工呼吸 ?推荐人工呼吸的方式:口对口呼吸,球囊-面罩通气和通过已建立的人工气道通气。 ?每次人工吹气的时间应超过1秒 ?潮气量要足以产生明显的胸廓起伏 ?人工呼吸时不可太快或太过用力。 ?如果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并且有二人进行CPR,则每分钟通气8至10次,不必考虑通气与胸外按压的同步。实施通气时不应停止胸外按压 5)检查脉搏 成人应触诊颈动脉,示指、中指指腹触及喉结,然后向外侧轻轻滑动 2-3厘米 6)胸外按压 按压的幅度为大约4~5厘米。每次压下后应使胸廓完全弹回,以利于血流返回心脏 推荐的按压频率(速度)为100次/分钟 按压/放松时间:50% 成人不论单人还是双人操作,推荐的按压-通气比率为按压/呼吸比为30:2;儿童、婴儿双人CPR时采用的比率为15:2 7)除颤:双向波除颤比单向波更有效,所用的能量低(120-200J)。单相波除颤仪首次和再次均选择 360J。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变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更为早期高质量CPR,能使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得以提高. 1)四早生存链:早识别与呼叫、早CPR、早电极除颤、早高级生命支持 2)有效的心脏按压:有力和快速地按压,100次/分,按压后使胸廓完全恢复正常位置.CPR按压/通气比单人,双人均为30:2. 3)注重有效通气,避免过度吹气(每次吹气1-2秒)以胸廓起伏为标准.

社会医学 人卫5版 自己总结整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 自然课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社会病因学分析——制定社会卫生政策。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找出产生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社会医学"处方"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对象。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WHO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社会医学的任务: ●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健康的概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社会医学发展 ●萌芽:希波克拉底——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创立与发展: ○盖林【法】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提倡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统称"社会医学"。 第二章医学模式 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过程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医学模式是指导医学实践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是医学实践的总结。 ●医学模式的演变【必考】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控制了疼痛、感染、失血三大医学难题 ■疾病与病因的关系已由单因单果向多因单果、单因多果和多因多果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美】模式1977年) 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控能力决定健康状况。 ■产生背景 ●疾病谱和基因谱的转变 ●健康需求的提高 ●医学的社会化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形式 ●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涵义 ●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和价值 ●全方位探求影像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资料

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资料 解剖/骨学 长骨:有骨髓腔,骺软骨使长骨长长,(指骨。锁骨、肋骨不是长骨) 不规则骨:含气骨,耳骨、顶骨、上颌骨、筛骨 骨质、骨膜(包裹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鼓膜使长骨增粗)、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髂骨、胸骨和椎骨等处终生保存红骨髓)骨穿的部位是髂后上嵴 椎骨:向后方延伸一个棘突 颈椎:有横突孔,第七颈椎叫隆椎,临确定椎骨的序数 胸骨:有肋凹 骶骨:骶管裂孔两侧有骶角,麻醉点 胸骨:分胸骨柄、胸骨角体、剑突。柄体相连处,向前微突为胸骨角,侧端与第2肋相连,骨性标志。 颅骨:脑颅8块(不成对:额骨、筛骨和枕骨;成对的:颞骨、顶骨),面颅15块(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腭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舌骨) 颅底的内外面相通的孔裂:卵圆孔、棘孔、破裂孔、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颈动脉孔 圆孔是不通的 颅的侧面有翼点:额骨,顶骨,颞骨,蝶骨汇合出,“H”容易受伤。 颅前眶:经眶上裂和视神经管通颅中窝 四肢骨: 肩胛骨:下角对应第7肋深面,第8肋,肋骨角数骨计数 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融合而成,融合的位置是髋臼 关节:骨连接的形式有:直接连接(纤维连接、软骨连接、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关节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为密闭的负压结构,腔内有少量的滑液) 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 有囊内韧带的有:髋关节,膝关节 有肌腱的关节:肩关节 有半月板的关节:膝关节 有关节盘的关节:胸锁关节,下颌关节 有关节唇的关节:肩关节,髋关节 锥体之间的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椎间盘 锥间之间的连接:结上韧带,结间韧带,黄韧带(在相近锥间板之间)

事业单位考试专业知识:临床医学复习资料(重点考点部分)

事业单位考试专业知识:临床医学复习资料(重点考点部分)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人体健康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专业学科的总称。它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治疗和预防以消除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廉、保护劳动力 一、诊断学部份 症状的定义,常见症状(发热的分度、正常体温的波动范围、发热的原因?) 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发热的临床分度(摄氏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正常体温的波动范围: 36 ~37。 发热原因: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发热,为主要原因)、非感染性发热(皮肤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水肿的类型与特点? 一答:按部位分: 全身性水肿有(特点: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弥漫性分布):1) 心源性水肿(病因:右心衰竭.特点:身体下垂部位,站立

位脚踝部,按压时,可出现指压痕,手指抬起后,凹陷慢慢平复) 2) 肾源性水肿(病因:肾炎、肾病.特点:首先出现于颜面或眼睑,然后遍及全身) 3) 肝源性水肿(病因:病因:肝硬化失代偿期。特点:腹水) 4) 全身性水肿-营养不良性(病因:营养不良-长期低蛋白饮食. 特点:下垂部位→全身) 5) 粘液性水肿(病因:甲状腺功能低下.特点:非凹陷性水肿,以口唇、眼睑及下肢径前为明显) 局部性水肿(特点:液体积聚在身体某一局部组织): 炎症性、静脉阻塞性、局部静脉炎、肢体血栓、丝虫病。 二答:按部位分: 全身性-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弥漫性分布。局部性-液体积聚在身体某一局部组织。按程度分:隐性—组织间液积聚较少,体重增加<10% 以下,外观和指压凹陷不明显。显性—体重增加>10%,指压凹陷明显。 事业单位考试专业知识:临床医学复习资料(重点考点部分)请直接下载 一、呼吸系统 支气管哮喘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支气管哮喘典型的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2020成人高考医学综合必备知识点(最新)

一、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传统医学伦理学:即医务伦理学 2.现代(生物)医学伦理学 3.生命伦理学 二、生命伦理学的具体任务是:面对道德难题,为人们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选择 三、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是:1.做人道理的感悟2.面对困惑的选择3.幸福和谐道路的寻求 四、作为科学的医学其任务是解决“能”或者“不能”的问题,而伦理学的任务是面对医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应该”还是“不应该”的问题。 五、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医学中的各种关系,以解决现实医学中种种道德难题和冲突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又称道德哲学,核心是医患关系问题 六、临床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医学人道主义 七、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 ①尊重病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最基本的。 ②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最本质的。 ③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尊重的具体体现。 ④对社会利益及人类健康利益的维护。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 八、医学伦理学原则 (一)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伦理学的最基本原则) 1.尊重人的生命——道德义务 2.尊重生命的价值——道德责任 (二)有利无伤原则

1.有利与无伤的关系。 2.医疗伤害的种类①技术性伤害②行为性伤害③经济性伤害 (三)尊重与自主原则 (四)公正与公益原则 九、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应用的主次序列:首位是生命价值原则,其次是有利无伤原则、尊重与自主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 十、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为了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特定的医治关系。医—患关系包括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 技术化、商业化、民主化、法律化,这就是医—患关系的现代特征。 十一、建立人道医患关系的原则: 1、确立临床医学人的价值原则。 2、坚持对患者全面负责。 3、发扬人类应有的同情心。 4、避免“科学主义”的影响。 5、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6、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十二、适合我国国情的病理的基本内容:1、病人的医疗权2、病人的参与医疗权3、病人的医疗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4、病人的隐私保密权。5、病人的拒绝治疗和拒绝实验权6、病人的医疗监督权 十三、干涉权: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医生用来限制病人自主权,以达到完成医生对病人的职责与义务的权利。 十四、医生干涉权使用的两个特点: 1.医生的行为是善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利益。 2.有关决定由医生代替病人作出,而不是由病人作出。但是,医生行使干涉权必须合理且有所监督。 十五、知情同意的含义:在医疗中,医务人员(医方)向病人提供有关诊疗方案及与此方案相关的足够的信息,由病人作出选择和决定 知情同意具有以下特征:①义务性②意向性③自愿性④形式多样性 知情同意的四个要素:①信息的揭示②信息的理解③自愿的同意④同意的能力

放射医学技术重点基础知识

1.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2.脊柱有26块椎骨,椎体椎弓围成锥孔,椎弓根上下缘切记围成椎间孔,C1寰椎、C2枢椎、C7隆椎,颈椎棘突最短。 —7肋连于胸骨,称真肋。8—10肋称假肋,前端借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成肋弓。11—12肋称为浮肋。 4.翼点是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形成的H形骨缝,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5.胸骨角平对第二肋软骨。 6.肩关节下臂薄弱,是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部位。 7.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外侧,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内侧端,肌束斜向后上方止于乳突,一侧收缩头倾向同侧,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后仰。 8.胸大肌起自胸骨、第1—6肋软骨和锁骨的内侧半,肌束斜向外上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可使臂内收或旋内、前锯肌上部收缩时牵引肩胛骨向前. 9.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位于腹直肌鞘内,上宽下窄,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若干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未与后层愈着。 10.三角肌起自锁骨的外侧份、肩峰和肩胛冈,止于三角肌粗隆,使关节外展,受腋神经支配。 11.上呼吸道最窄处是声门裂。 12.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前份。

13.喉的支架软骨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 14.右主支气管较粗短,走向较直,故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15.肺尖的体表投影相当于第七颈椎棘突的高度。 16.平静呼吸时,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与6、8、10肋相交。 17.深呼吸时两肺下缘可向上下各移动2~3cm。 18.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处形成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分。 19.膈神经走形于中纵隔内。 20.咽与食管的分界处平第六颈椎椎体下缘。 21.十二指肠属于上消化道的一部分,在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可分为上部(球部)、降部、水平部(横部)、升部;降部的后内侧壁的下端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胰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处。 22.肝的脏面位于中间部的横沟称为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管、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进出的门户。 23.左、右肝管汇合为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为胆总管,宽度约为4~6cm。 24.胰腺有内分泌功能和外分泌功能,可分为胰头、胰体、胰尾三部分;十二指肠环绕胰头。 25.阑尾连于盲肠内侧壁。 26.胃小弯的最低处,有一切迹称角切记。从角切记到幽门的部分是幽门部。幽门部的大弯侧,有一不明显的浅沟,将幽门部分为右侧的幽门管和左侧的幽门窦。临床上所称的胃窦即幽门窦,或是包括幽门

最新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 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 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 第二章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 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意义:P20第三章 2.健康的社会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3.疾病的社会性:病因的社会性,疾病结果的社会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4.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 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四章 5.“社会卫生状况”(social health status)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6.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45 社会健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指标: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 社会健康指标 一、卫生政策指标 1. 政府政治承诺 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 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 4. 社区参与程度 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 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 (一)经济指标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 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 ate immun ity ):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 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 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知识点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知识点 一 1、血型:血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指红细胞血型,即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有ABO和Rh血型。 2、最重要的抗原系统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 3、输血: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和在同一血型系统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4、原则:首选同型输血,慎选异型间输血。 5、异型间输血是血型的选择原则是: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即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出现凝集反应。 6、心率:即心搏频率,指每分钟内的心搏次数。 7、心动周期:心房收缩0.1s,心房舒张0.7s,心室收缩0.3s,心室舒张0.5s。 8、所谓心缩期和心舒期都是指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不考虑心房的舒缩状态。 9、心舒张期:心房与心室同处于舒张的状态占半个心动周期。 10、心脏的泵血过程:射血和充盈。 11、机制:A泵血的动力——压力梯度——根本原因——心肌的节律性舒缩活动;B心瓣膜的启闭。 12、心动周期的7个时相: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房缩期。 13、心音:是由于心瓣膜的启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或大动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 14、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5、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6、血浆蛋白的功能:运输,缓冲,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 17、血量: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18、全血粘滞性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浆的粘滞性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19、血浆渗透压: A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功能; B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最主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20、造血中心:造血干细胞→卵黄囊→肝→脾→骨髓。 21、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22、血红蛋白浓度:男:120~160g/l;女:110~150g/l。 23、第一心音:标志着心脏收缩的开始,音调低,时间长。 24、第二心音:标志着心脏舒张的开,音调高,持续时间短。 25、心脏泵血的评价:心脏的主要功能是输出血液,推动血流,供给全身组织器官所需的血量,以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26、搏出量:即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一次心搏中所射出的血液量,是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之差。 二 1、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甚至溶血的特性,与抵抗力成反比。 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3、产生原理: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红细胞之间相同膜电荷所产生的排斥力阻碍了红细胞的下沉。 4、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第一小时末血沉管中出现的血浆柱高度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