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对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急症中的应用

大 黄 为 蓼 科 多 年 生 草本 植 物 掌 叶 大 黄 、唐古 特 大 黄 或 药 用 大 黄 的 干燥 根 及 根 茎 , 苦 性 寒 , 有 泻 热 通 肠 、 味 具 凉血 解 毒 、 瘀 逐 通 经 的 功用 。近 年 来 国 内外 对 大 黄进 行 了大 量 研 究 ,其药 理作 用 不 断 被认 识 , 床 应 用范 围逐 步 扩 大 。 现 就 大 黄 的 化学 成 分 、 临 药 理 作 用 及 其在 急症 救 治 的应 用 作 综 述 如下 。
动, 排泄体 内有毒物质 , 同时疏通肝 内毛细血管 , 增加胆汁排泄 ,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 消除水肿 , 进而防止肝 昏迷 。 3 4 治疗 肾炎 . 宁英远等 I用大黄治疗狼疮性肾炎 (N) s l L 及其
1 大 黄 的 主 要化 学成 分
面, 赵瑞芝等 ‘认为 , 黄中的游离蒽醌类衍生物对 H ・ 1 大 P有抑制 作用。研究表 明, 游离蒽醌 总量虽与抑菌活性无线性关系 , 但除
大 黄 素 甲醚外 的游 离 蒽 醌 含 量 总 和 与 抑 菌 活性 基 本 呈 正相 关 。
由此可知 , 除大黄素 甲醚外 , 其余各种游离蒽醌类衍生物在抑制
E、 F等 , 及 其 他 苷 类 、 质 、 糖 化 合 物 、 机 化 合 物 和 无 机 以 蹂 多 有
定 关 系 1 。
32 治疗危重症 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
陆宏伟等 将 4 2
例符合急诊危重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IS 诊断的急诊 sR )
危 重 症 患 者 随 机 分 为治 疗 组 ( 1 ) 对 照 组 (1 )对 照 组 给 2 例 和 2例 。
维普资讯
中国中医急症 20 年 2 07 月第 l 卷 第 2 6 期 JT M F E C .e. ! !! : !! ! :
通里攻下法防治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进展

最早进行通里攻下法 ( 大承气汤 或大 陷胸汤) 治疗
各种急腹症的较大规模 的临床研究 , 在获得 明显临
床疗效之外 , 观察到大承气汤能抑制炎症 因子如肿
瘤坏 死 因子 一 T F仪) 白细 胞 介 素 -(L1 、 仅( N 一 、 lI一) 白细 胞介 素一(L6 及 氧 自由基 等 的生 成 。这启 发后 来 6 I-) 许 多研究 者相 继运 用 通下 法 来 治疗 MO S5。临床 D J 与实 验研 究也 表 明 , 里 攻 下 法 在 MO S的治疗 中 通 D 发挥 着重 要 的作用 ‘ 。 。
浙江中西医结合 杂志 2 1 00年第 2 O卷第 1 O期
Z @agJ C h n T WM( o.0N .02 1 ) I V 12 o 1 0 0
・
综
述 ・
通 里 攻 下 法 防治 危 重 症 患者 胃肠 功 能 衰竭 的进 展
蔡 莉娟 浙 江 中医药 大学 杭州 3 0 5 10 3
值, 改善胃肠黏 膜血流灌 注 , 明显降低 M D O S患者
血浆内 T FQ I- 内毒 素含量 。表明大黄能预 N — 、 6和 L 防和治疗危重症患者 胃肠功能衰竭 , 改善 胃肠黏膜 的血 流灌 注 , 除 患者 血 浆 内炎 性 介 质 。时 兢 等 _ 清 8 研究大黄对危重病 患者 胃肠功 能衰竭 的治疗及对
3 治 疗
差, 会增加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病死率。现代医学治
疗 原发病 、 复 胃肠 功 能 、 制 炎 性 介 质 、 除 内毒 恢 抑 清
素 的原则 有其 局 限性 , 中医 胃肠病 研究 颇有 特色 , 而
强 调 “ 胃为后 天 之本 ” “ 胃气 生 , 胃气者 死 ” 脾 、得 无 。 近年来 中 医研 究 胃肠 功 能 衰 竭 取 得 明 显 进 展 , 综 现
大黄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

4 0・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J a n , 2 2 ( 1 )
组( P< 0 . 0 5 ) 。
例; 年龄 1 5~8 0 ( 4 7 . 7 4 - 1 9 . 6 ) 岁。对照 组 4 8例 , 男2 7例 , 女 2 1 例; 年龄 1 6~ 7 9 ( 4 9 . 4 4 - 1 6 . 5 ) 岁 。2组 患 者 在 性 别 、 年龄 、
多器官功 能障碍综合征 ( MO D S ) 是 目前 危 重 病 医 学 中 的 顽症 , 其病 理 生 理 机 制 至 今 尚 未 完 全 清 楚 , 但 近 年 来 的 研 究 表
明, 失控的全身炎症 反应 综合 征 ( S I R S ) 是 M O D S发 生 、 发 展
料 以均 数 4 - 标准差 ( 面± s ) 表示 , 计 量 资 料 比较 采 用 t 检验 , 计 数 资 料 比较 采 用 x 检 验 , P< 0 . 0 5为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照组 4 3例 胃 肠 功 能 障 碍 患 者 治 疗 后 , 2 6例 缓 解 , 缓 解 率
6 0 %, 缓解 时间( 3 . 5 - 4 0 . 9 ) d 。2组 间 缓 解 率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P< 0 . 0 5 ) ; 治 疗 组 胃肠 功 能 障 碍 缓 解 时 间 明 显 短 于 对 照
的发 生 率 、 病 死 率 等 。 结 果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胃肠 功 能 障 碍 发 生 率 分 别 为 6 7 %, 9 0 %, 障碍 缓 解 率 分 别 为 9 l %, 6 0 %, 2组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均 < 0 . 0 5 ) ; 治疗 组 与 对 照 组 MO D S的发 生 率 分 别 为 4 8 %, 7 7 %, 病死率分别为 1 7 %, 4 9 %, 2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以下是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1:润肠通便作用:大黄含有丰富的大黄素和大黄酸,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解决便秘问题。
2:抗菌作用:大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对于某些感染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3:抗炎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皂苷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
4:提高免疫力:大黄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5:抗肿瘤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酸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应用于肿瘤治疗的辅助治疗。
二、大黄的临床应用基于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以下是大黄的主要临床应用领域:1:治疗便秘:大黄作为一种常用开塞露成分,被广泛应用于缓解便秘症状,具有良好的通便效果。
2:治疗炎症性疾病:大黄中的抗炎成分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因此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炎症性疾病。
3:辅助抗菌治疗:大黄的抗菌作用可以辅助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4:肿瘤治疗辅助:大黄中的抗肿瘤成分可以辅助治疗某些肿瘤,如结直肠癌、肺癌等。
5:肠内洗净:大黄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肠道清洁,如肠镜前的准备工作。
附件:本文档附有大黄的临床试验数据、药理研究报告、患者用药指导等相关资料,可供查阅。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大黄:中药名,为中国草本植物大黄的干燥根、根茎。
2:临床应用:指通过临床试验和实践,将药物应用于治疗疾病的过程。
3:药理作用:指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应。
4:便秘: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的情况。
5:抗菌:指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6:抗炎: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炎症症状的作用。
7:免疫力:指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和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
8:抗肿瘤:指对抗肿瘤细胞增殖和扩散的作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报告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2009年第18卷第2l期张向红1,程黎晖2(1.浙江省台州市市立医院药剂科,浙江台州318000;2.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浙江台州317500)摘要:介绍近年来中药大黄的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研究证实,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对心血管损伤、缺血性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其抗肿瘤、抗衰老的功效等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大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I匕82.7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l(2∞9)2l—0076一03大黄是常用中药,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鼢eump口Z,M£啪L.、唐古特大黄Rkum£口凡肛庇M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舭em啦i船如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因其色黄而得名。
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千金方》称之为锦文大黄,《吴普本草》称之为黄良、火参、肤如,李当之《药录》称之为将军,而《中药材手册》则称之为川军。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退黄、泻下通便等功效,在我国有39个品种及2个变种,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没食子酸以及大黄多糖。
现就近年来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l药理作用1.1致泻作用大黄是中医传统的泻剂之一,大黄索和番泻苷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周成华等【2-通过小肠炭末推进试验和木糖吸收试验发现大黄素对小肠运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小鼠离体翻转小肠囊的方法,观察大黄素对小肠葡萄糖一钠转运电位(PD)的影响,发现大黄素可通过抑制Na+一K+一ATP酶,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影响其对葡萄糖、水及Na+的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从而刺激肠壁,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有利于排便。
马涛等131发现,大黄素可升高平滑肌细胞内胞浆钙离子水平,通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信号途径收缩平滑肌细胞;同时大黄素还可活化蛋白激酶ca,增加收缩单元对钙的敏感性,促进平滑肌细胞收缩。
浅谈大黄泻下以外的功效

1217浅谈大黄泻下以外的功效张瑞雪清华大学医院药剂科(100049)关键词:大黄;中药药理学大黄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已久,是中医泻下药的代表。
始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因其色黄,故名,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则从《伤寒杂病论》始起,直至今日,大黄这味药在祖国医学中治疗多种热证、急症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大黄在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功效很多,如《本草经》曰:“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本草纲目》曰:“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本草逢源》中指出:“大黄其功专于行瘀血,导血闭,通积滞,破瘕,消实热,泻痞满,润燥结,敷肿毒。
”由此可以看出,历代医家对大黄的功效都非常重视。
在复方中成药里,大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
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含有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有801种。
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多种疾病,为多用途的常用中药。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对大黄功效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大黄除具有泻下等作用外,其他功效在临床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抗菌、抗真菌作用大黄的蒽醌类成分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都有抗菌作用,其中以芦荟酸的作用最强,其机制是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大黄煎剂对多种真菌如许兰氏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鸡胚法体外及半体内试验证明对流感病毒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此外,大黄浸剂对溶组织变形虫、阴道滴虫、血吸虫均有一定的抑杀作用。
2保肝、利胆作用大黄对四氯化碳等所致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A L T)值,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等病理改变。
大黄通过促进肝细胞R N 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的繁殖;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等途径,产生保肝的作用。
大黄能疏通肝内毛细血管,促进胆汁分泌,因而改善胆小管内淤积,增加胆红素排泄。
periodical__zgyyzn__zgyy2009__0908pdf__090818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 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049/2005/A—R
万方数据
42
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4月第7卷第8期
Guide ofChina
Medicine,April 2009,V01.7,No.8
神昏者,多配以芒硝、枳实,厚朴,如大承气汤。近年来多用 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等。以大黄为主药的大承气汤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以对粘连性肠梗阻进行有效的胃肠减压是治疗 关键,也是积极作为术前准备的重要措施,并为中药大承气汤灌注治 疗提供了一条良好的给药途径。实验研究发现,肠梗阻患者肠壁存在 不同程度渗出,在某种程度上易发生大肠杆菌生长及腹膜炎,门脉系 统血管活性肽(VIP)明显增加18l。药理实验证实,大黄煎液进入结 肠后,除具有导泻,促进尿素、肌酐排泄作用。因此,以大黄为主治 疗粘连性肠梗阻,简便安全,祛邪而不伤正,但要在严密观察下辨证 施治。 探讨在西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基础上,早期联合运用中药 大黄丹皮汤的临床疗效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 早期病情优于单纯西药治疗I91。 殷杰等将144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2 例,对照组早期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 医通腑攻下疗法点滴保留灌肠,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 中转手术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1101。 5清热解毒.抗菌消炎 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功效,近年来常用于治疗急性胆 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痢疾、伤寒、痈肿、咽喉肿痛、口 舌生疮,牙痛、目赤等。这是由于大黄中蒽醌衍生物有较强的抗菌作 用,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最强。大黄的体外 试验表明,最敏感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其次为肺炎双 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对 多数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其抗菌机制是大黄蒽醌衍生物对细菌的 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巨噬细胞内白三烯,环 磷酸腺苷和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结果显示,大黄酸可显著抑制巨噬 细胞内白三烯B4、白三烯C4的生物合成。大黄酸还可显著抑制内 毒素激发的巨噬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 而抑制巨噬细胞脂类炎性介质活化过程,提示可能为大黄抗炎作用 机制之一【71。 观察以大黄为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4,JL急性细菌性痢疾(菌 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临床观察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 疗小儿急性菌痢86例,与52例对照组疗效进行比较。中西医结合组 总有效率为96.5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69.2%),两组比较有极显 著性差异(P<0.01)。结论以大黄为主药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小儿急 性菌痢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并可防止或减少中毒型菌痢的发生,是广 大农村、基层地区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f l 0】 6利胆退黄 病毒性肝炎相当于中医的。黄疸、胁痛”等病证,重症肝炎 符合“急黄”的特点。目前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护肝疗法,但重症肝炎 病死率仍高达70%-900/0。中医以大黄及其为主的复方并配合西药治疗 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取得良好效果。用单味精制大黄片治疗急性病毒 性肝炎,大黄片组各种症状和指数及转氨酶异常等消失时间明显短于 西药组。用生大黄(609泡水分3次口服)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并 与综合支持疗法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在黄疸消退、症状缓解及肝 功能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用大黄治疗肝性脑病,给药 后72小时观察疗效,总有效率88.2%t81。
《大黄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变化及对小鼠肠推进作用的研究》

《大黄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变化及对小鼠肠推进作用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小鼠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通过不同煎煮时间、温度及提取方法的实验,分析大黄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煎煮条件能够显著提高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并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一、引言大黄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蒽醌类、苯丙素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关于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逐渐增多,尤其在肠道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关于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小鼠肠推进作用的研究尚不充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大黄药材、实验用小鼠、试剂等。
2. 方法(1)煎煮条件的设置:设置不同的煎煮时间、温度及提取方法,以探讨不同条件下大黄的煎煮效果。
(2)有效成分的提取与检测: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提取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并利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成分检测及定量分析。
(3)动物实验:选取健康小鼠,进行肠道推进功能实验,观察大黄煎煮液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的影响。
(4)数据分析: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结果解读。
三、结果与分析1. 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1)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在适当的煎煮时间内,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较高。
(2)煎煮温度对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也有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煎煮温度有利于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提取率。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部分有效成分的分解或失效。
(3)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也存在差异。
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黄中特定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2. 大黄对小鼠肠道推进作用的影响(1)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适量的大黄煎煮液能够显著促进小鼠肠道推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