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竞赛教师指导

初中物理竞赛教师指导
初中物理竞赛教师指导

第一讲:运动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要点】

平均速度:t

s t x x v =-=

0 瞬时速度:t s

v t ?=→?0lim 平均加速度:t

v a ??= 瞬时加速度:t v

a t ??=→?0lim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

02

1at t v s +=

推论公式:as v v t 22

02+= 平均速度:2

0t v v t s v +==

【例题选讲】

例1、如图所示,相距L=20m 的两个小球A 、B 沿同一直线同时向右运动,A 球以速度v0=2.0m/s 匀速运动,B 球以加速度a=-2.5m/s 2减速运动,B 球初速度多大时,恰能赶上A 球。

例2、一点有物体甲,在甲的正上方距地面H 高处有物体乙,在从静止开始释放乙的同时,给甲一个初速度竖直上抛,问(1)为使甲在上升阶段与乙相遇,初速度v 0为多大?(2)为使甲在下落阶段与乙相遇,初速度v 0又为多大?

例3: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恰好是与坐标轴相切的

1

4

圆弧,如图所示,则质点在这20S 内的位移x 为多少?质点在10s 的加速度a 为多少?

例4:已知一质点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其加速度随位移线性减小的关系即加速过程中加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满足条件a=a 0-ks ,式中a 为任一位置处的加速度,s 为位移,a 0、k 为常量,求当位移为s 0时质点的瞬时速度。

例5:将一小球以3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以后每隔1s 抛出一小球(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空中各球不会相碰,问:

(1) 最多能有几个小球同时在空中? (2) 设在t=0时第一个小球被抛出,那么它应该在哪些时刻和以后抛出的小球在空中

相遇而过?(取g=10m/s 2)

t (s )

【练习】

1、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依次设置三盏交通信号灯L 1、L 2和L 3,L 2与L 1相距80m ,L 3与L 1相距120m 。每盏信号灯显示绿色的时间间隔都是20s ,显示红色的时间间隔都是40s 。L 1与L 3同时显示绿色,L 2则在L 1显示红色经历了10s 时开始显示绿色。规定车辆通过三盏信号灯经历的时间不得超过150s 。若有一辆匀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通过L 1的时刻正好是L 1刚开始显示绿色的时刻,则此汽车能不停顿地通过三盏信号灯的最大速率______m/s 。若一辆匀速向前行驶的自行车通过L 1的时刻是L 1显示绿色经历了10s 的时刻,则此自行车能不停顿地通过三盏信号灯的最小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m/s 。

2、已知某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为x=(t 2+4)m ,试求第1秒末到第2秒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及第1秒末、第2秒末的瞬时速度、加速度。

3、一气球从地面以10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4s 末一小石块从气球上吊篮的底部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求石块离开气球后在空气中运行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4、一人站在地面上以初速度v 1向上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t 0后(t 0≤

1

2v g

),又以另一初速度v 2向上抛出另一小球,问两球在空中能否相遇?若能相遇,则在何处相遇?

5、一皮球自h高处自由落下,落地后立即又竖直跳起,若每次跳起的速度是落地速度的一半,皮球从开始下落到最后停止运动,行驶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各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不计与地面碰撞的时间)

6、一客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在车尾的后面离车头为s m远的地方有一乘客正以某一速度在追赶这列客车。已知司机从车头前面的反光镜内能看到离车头的最远距离为s0m,保留时间在t0 s内才能看清楚,这样才能制动客车使车停下来。该乘客要想乘坐上这列客车,其追赶客车匀速运动的速度所满足的表达式是什么?若a=1.0m/s2,s=30m,s0=20m,t0=1.0s,求v的最小值。

第二讲 力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知识要点】

一、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例1、、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着带孔的两个挡板,一平板穿过挡板的孔匀速向右运动,槽中间有一木块置于平板上,质量为m ,已知木板左、右两侧面光滑,底面与平板之间摩擦因数为μ0,当用力F 沿槽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时,拉力F 与摩擦力μmg 大小关系是( )

A 、F >μmg

B 、F=μmg

C 、F <μmg

D 、无法确定

例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的小物块P 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底边的力F=5N 推小物块,使小物块恰好在斜面上匀速运动,试求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g 取10m/s 2

)。

例3、如图所示,长为L=5m 的细绳两端分别系于竖直地面上相距X=4m 的两杆的顶端A 、B ,绳上挂一光滑的轻质挂钩,下端连着一个重为G=12N 的重物,平衡时绳中张力T 等于多少牛顿?

V 0

例4、如图11所示,一个重量为G 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的光滑大环上,另一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自由长度为L (L <2R ),一端固定在大圆环的顶点A ,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环静止平衡时位于大环上的B 点。试求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例5、如图5所示,长为L 、粗细不均匀的横杆被两根轻绳水平悬挂,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在图上已标示,求横杆的重心位置。

例6、如图14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非均质圆球,其重心不在球心O 点,先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A 点和地面接触;再将它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平衡时球面上的B 点与斜面接触,已知A 到B 的圆心角也为30°。试求球体的重心C 到球心O 的距离。

例7、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拉物体时,物体

匀速前进。若此力大小不变,改为沿水平方向拉物体,物体仍能匀速前进,求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μ。

例8、如右图所示,匀质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匀质棒B 质量为m 、长度为l 。求它的重心。

θ B

O

R

A

B

【练习】

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静止在滑动摩擦因数为μ=

3

3

的水平面上,用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度的力F 拉着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θ角为多大时力F 最小?

2、如图所示,n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一个紧挨一个排列成一条直线放在水平地面上,正方体木块与水平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F 推第一块木块,使这n 块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第k 块木块对第k+1块木块的作用力为多大?

3、如图19所示,质量m = 5kg 的物体置于一粗糙斜面上,并用一平行斜面的、大小F = 30N 的推力推物体,使物体能够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而斜面体始终静止。已知斜面的质量M = 10kg ,倾角为30°,重力加速度g = 10m/s 2

,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

4、今年三月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现把沙尘上扬后的情况简化为如下情景:v 为竖直向上的风速,沙尘颗粒被扬起后悬浮在空中(不动)。这时风对沙尘的作用力相当于空气不动而沙尘以速度 v 竖直向下运动时所受的阻力。此阻力可用下式表达

2Av f αρ=

其中α为一系数,A 为沙尘颗粒的截面积,ρ为空气密度。

⑴若沙粒的密度3108.2?=s ρkgm -3,沙尘颗粒为球形,半径4

105.2-?=r m ,地球表

面处空气密度25.10=ρkgm -3

,45.0=α,试估算在地面附近,上述v 的最小值v 1。

⑵假定空气密度ρ随高度h 的变化关系为)1(0Ch -=ρρ其中o ρ为h o =处的空气密度,C 为一常量,C 4

1018.1-?=m -1

,试估算当v 0.9=ms -1

时扬沙的最大高度。(不考虑重

θ

F … F

1 2 3 4 n

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

5、如图所示,一轻杆两端固结两个小球A和B,A、B两球质量分别为4m和m,轻绳长为L,求平衡时OA、OB分别为多长?(不计绳与滑轮间摩擦)

6、如图20所示,一上表面粗糙的斜面体上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另一质量为m的滑块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若用一推力F作用在滑块上,使之能沿斜面匀速上滑,且要求斜面体静止不动,就必须施加一个大小为P = 4mgsinθcosθ的水平推力作用于斜面体。使满足题意的这个F的大小和方向。

4mg

mg A

B

O

第三讲 一般物体的平衡、稳度

【知识要点】

(一)一般物体平衡条件

受任意的平面力系作用下的一般物体平衡的条件是作用于物体的平面力系矢量和为零,对与力作用平面垂直的任意轴的力矩代数和为零,即:

ΣF=0 ΣM=0

若将力向x 、y 轴投影,得平衡方程的标量形式:

ΣF x =0 ΣF y =0 ΣM z =0(对任意z 轴)

(二)物体平衡种类

(1)稳定平衡:当物体受微小扰动稍微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个力或力矩使它回到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特点:处于稳定平衡的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重心升高。

(2)不稳定平衡:当物体受微小扰动稍微偏离平衡时,在力或力矩作用下物体偏离平衡位置增大,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特点:处于不稳定平衡的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降低。

(3)随遇平衡:当物体受微小扰动稍微偏平衡位置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能在新的平衡位置继续平衡,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特点:处于随遇平衡的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高度不变。

(三)稳度:物体稳定程度叫稳度。一般来说,使一个物体的平衡遭到破坏所需的能量越多,这个平衡的稳度越高;重心越低,底面积越大,物体稳度越高。

一般物体平衡问题是竞赛中重点和难点,利用ΣF=0和ΣM=0二个条件,列出三个独立方程,同时通过巧选转轴来减少未知量简化方程是处理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对于物体平衡种类问题只要求学生能用重心升降法或力矩比较法并结合数学中微小量的处理分析出稳定的种类即可。这部分问题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如竞赛中经常出现的讨论性题目便是具体体现,学生应重点掌握。

【例题1】(第二届全国复赛)如图所示,匀质管子AB 长为L ,重为G ,其A 端放在水平面上,而点C 则靠在高2L

h

的光滑铅直支座上,设管子与水平面成倾角θ=45°,

【例题2】(第一届全国决赛),如图所示,有一长为L ,重为G 0的粗细均匀杆AB ,A 端顶在竖直的粗糙的墙壁上,杆端和墙壁间的摩擦因数为μ,B 端用一强度足够大且不可伸长的绳悬挂,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墙壁C 点,木杆处于水平,绳和杆夹角为θ。

(1)求杆能保持水平时,μ和θ应满足的条件;

(2)若杆保持平衡状态时,在杆上某一范围内,悬挂任意重的重物,都不能破坏杆的平衡状态而在这个范围以外,则当重物足够重时,总可以使平衡破坏,求出这个范围来。

【例题3】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将C 柱体放上去之前,A 、B 两柱体接触,但无挤压。假设桌面与柱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柱体与柱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μ0和μ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练习题】1、如图所示,方桌重100N ,前后脚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0,桌的宽

与高相等。求:(1)要使方桌匀速前进,则拉力F 、地面对前、后脚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是多大?(2)若前、后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因数为0.60。在方桌的前端用多大水平力拉桌子可使桌子以前脚为轴向前翻倒?

A B

A

B

2、如图所示,重30N 的均匀球放在斜面上,球面上C 点以绳系住,绳与地面平行,求绳的拉力,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3、如图所示,一光滑半球形容器直径为a ,边缘恰与一光滑竖直的墙壁相切。现有一均匀直棒AB ,A 端靠在墙上,B 端与容器底相接触,当棒倾斜至水平面成60°角时,棒恰好平衡,求棒长。

4、(芬兰奥赛试题)如图所示,一均匀木板,以倾角θ静止地放在二根水平固定木棒A 和B 上,两棒之间距离为d ,棒与木板间静摩擦因数为μ0,当木板刚好不滑动时,求木板重心离A 棒距离。

5、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L 的硬铅丝弯成等臂直角形框架,在两臂的端点各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在直角的顶点焊一根长为r 的支杆,支杆平分这一顶角,将杆支在一支座上。试证明:当22L r =

时,平衡是随遇平衡;当r >22L 时,平衡是

不稳平衡;当r <22L 时,平衡是稳定平衡(不计支杆、铅丝的质量)

6、质量为50kg 的杆,竖直地立在水平地面上,杆与地面的最小静摩擦因数μ为0.3,杆的上端被固定在地面上的绳牵拉住,绳与杆的夹角θ为30°,如图所示。

(1)若 水平力F 作用在杆上,作用点到地面距离h 1为杆长L 的5

2

,要使杆不滑倒,则力F 最大不超过多少?

(2)若作用点移到5

42L

h =处时,情况又如何?

初中物理竞赛

关于公布2011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 知识竞赛获奖学生名单的通知 2011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评选工作已结束。我市学生共获全国一等奖11名,全国二等奖22名,全国三等奖39名。共72人次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共评出市一等奖63名,一等奖72名,三等奖101名。现将我市获奖学生及优秀指导教师名单予以公布:

市一等奖(63名) 蔡伟达(厦门一中) 陈懋(厦门三中) 林叶和(外国语学校) 陈妍婷(外国语学校) 林伟胜(金尚中学) 林真谅(湖里中学) 曾华倩(外国语学校) 黄斯旸(同安一中) 蔡培琨(松柏中学) 卢炜舜(松柏中学) 郭怡兰(大同前埔) 谢晓洁(厦门一中) 杨德辉(英才中学) 苏睿智(厦门一中) 郑堃峰(外国语学校) 林伟(松柏中学) 陈子瑶(十一中) 邓惟思(湖滨中学) 林日荣(槟榔中学) 曾敬玄(外国语学校) 施妍(外国语学校) 陈鹏宇(外国语学校) 林子超(外国语学校) 邱炜佳(双十中学) 陈熳灵(双十中学) 陈弘宇(双十中学) 林祖万(逸夫中学) 林祥南(厦门一中) 陈荣峰(外国语学校) 陈舒宁(同安一中) 陈海鹏(同安一中) 骆柏均(松柏中学) 翁诚馨(十一中) 李兴全(华侨中学) 余真骐(湖里中学) 吴剑隆(东孚学校) 王逸杰(大同中学) 周呈达(厦门一中) 程琦(厦门六中) 田馨然(外国语学校) 李鑫元(翔安一中) 王伟懿(十一中) 王文涛(彭厝学校) 杜一丁(厦门九中) 苏建辉(东孚学校) 龚克(大同前埔) 林玉双(科技中学) 柯云劼(厦门九中) 张万森(外国语学校) 林钰铮(外国语学校) 殷琬琪(外国语学校) 周芷菡(外国语学校) 彭超(外国语学校) 陈磊(外国语学校) 朱继尧(松柏中学) 郑小豪(马巷中学) 吴培芳(科技中学) 刘钰(厦门九中) 廖扬捷(厦门九中) 李嵩阳(厦门九中) 洪逸宁(湖里中学) 杨树平(湖里中学) 张姝宁(湖里中学) 市二等奖(72名) 林智威(厦门六中) 洪子谦(双十中学) 林晓雪(双十中学) 林矗(英才中学) 宋娇娇(杏南中学) 陈佳荧(杏南中学) 朱法光(厦门五中) 尹江桥(厦门十中) 郭芃菲(同安一中) 纪翊晟(双十中学) 吕建新(启悟中学) 许火明(内厝中学) 何如玥(莲花中学) 钟灵琛(科技中学) 邵艺杰(柑岭中学) 苏彩(二外) 陈舒梦(大同中学) 何家伟(槟榔中学) 陈伟涛(槟榔中学) 程阳浩(五缘实验) 王雨亭(双十中学) 何曦(科技中学) 陈锦昌(英才中学) 彭嘉宁(英才中学) 王珏(厦门六中) 颜祺(同安一中) 李重(同安一中) 吴桐(松柏中学) 王妍(科技中学) 郑曙聪(华侨中学) 林弘章(湖里中学) 何丽香(湖滨中学) 李明浩(马巷中学) 廖含月(湖里中学) 许欣怡(厦门十中) 石群(厦门十中) 朱瑜(同安一中) 黄舒颖(同安一中) 廖国宏(松柏中学) 郭偲语(十一中) 梁星星(厦门九中) 陈婧盈(厦门九中) 赖福煊(金鸡亭中学) 李旻(集美中学) 阮靖淞(火炬学校) 胡倩(华侨中学) 张钰奇(华侨中学) 苏家荣(二外) 吴坤泽(大同中学) 肖昀昊(大同前埔) 吕旭阳(大同前埔) 林轩宇(大同前埔) 林明曦(槟榔中学) 洪佳其(马巷中学) 黄浩翔(厦门九中) 颜子钰(华侨中学) 林博(英才中学) 谢若冲(英才中学) 张晨(英才中学) 林辉煌(厦门五中) 洪允达(厦门二中) 王鹏飞(双十中学) 陈映艳(实验中学) 刘杰(马巷中学) 葛涵涛(华侨中学) 曾思宇(华侨中学) 林艺盛(大同前埔) 陈佳璐(厦门三中) 潘云涛(厦门三中) 汪高峰(厦门六中) 刘志鹏(厦门六中) 吴小媛(湖里中学) 市三等奖(101名) 朱子昀(同安一中)栾迎凯(松柏中学)胡子悦(松柏中学)余弘毅(实验中学)康冰冰(十一中)王郅胜(十一中)林梁华(上塘中学)陈兆能(厦门九中)甘姗珊(金尚中学)杨启祺(华侨中学)张炜(湖里中学)林雅崧(槟榔中学)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第二十四届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巨人杯)试题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汽车的观后镜是用来观察车后路面情况的装置,一般 为凸面镜。正常情况下,坐在驾驶员位置的人通过左侧 观后镜应该看见如图1甲所示的效果。在某次准备驾车 外出前,坐在驾驶员位置的王师傅发现,从左侧观后镜 中看到的是如图1乙所示的情景。为确保行驶安全,左 侧观后镜的镜面应适当完成图2中的哪种操作() 2.“元旦文艺会演”时,物理老师和电工师傅合作给同学们表 演了一个“不怕电”的节目(注意:因该节目有危险,同学们 切勿模仿)。首先电工师傅将两根导线的接头A、B分别连接到 一标有“PZ220 100”的灯泡(如图3甲所示)的接线柱C、 D上,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随后,电工师傅断开开关取 下灯泡,物理老师站到干燥的木凳上,左、手两手分别抓住两 导线接头A、B(如图3乙所示),此时电工师傅闭合开关,用 测电笔分别测试导线接头A、B及物理老师的皮肤,发现测电 笔的氖管均发光,而在这一过程中,物理老师依然谈笑自如。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老师有“特异功能”,确实不怕电 B.物理老师的双手戴着绝缘手套 C.在人、灯替换的过程中,电源的零线被断开了 D.在人、灯替换的过程中,电源的火线被断开了 3.图4甲为一把手工的锯条,图4乙为正对着锯齿看的效 果,发现它的锯齿都“东倒西歪”的侧向两侧,而不在一 个平面上。其原因是() A.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容易将锯齿打磨得更锋利 B.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锯条承受撞击能力更强 C.锯条用得太久,锯齿被撞歪了 D.将锯齿做成这样的形状后,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被锯物体对锯条的摩擦力 4.“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降落时,没有使用降落伞,是因为() A.月球表面非常松软,不需要使用降落伞减速 B.距离月球表面太近,用降落伞来不及减速 C.月球表面附近没有大气,降落伞无法起到减速的作用 D.“嫦娥三号”质量太大,不易制作足够大的降落伞

初中物理竞赛决赛试题

初中物理竞赛决赛(实验)试题 姓名 学校 准考证号 得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题一 一束光入射三棱镜的一个光学面,经过折射后从另一个光学面射出,入射光和出射光之间的夹角称为偏向角,用δ表示,见附图, 根据理论推导,可以知道δ存在一个最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用δmin 表示。三棱镜的两个光学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三棱镜的顶角,用A 表示,则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可以表示为 min 22 A Sin n A Sin δ+= 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测量三棱镜的顶角A 和最小偏向角δmin ,并由上式计算棱镜对红色激光的折射率。 实验要求: 1、简要地写出实验步骤及计算公式, 2、在试卷相应位置上进行实验操作并画出实验操作示意图, 3、实验结果要求有3位有效数字,实验误差要求在一定范围内。 可供器材: 1、三棱镜一块。 2、红色半导体激光器一个(连电源), 3、大头针若干个,泡沫塑料板一块,白纸一张,量角器一把,直尺一把,光屏一个。 警示: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对着激光观察,防止激光灼伤眼睛!!! 一、测量棱镜顶角A 1)简要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2)实验操作示意图 δ

3)测量三棱镜顶角A 二、测量棱镜对红色激光的最小偏向角δmin 1)简要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2)实验操作示意图 3)测量最小偏向角δmin 三、计算棱镜对红色激光的折射率n

参考答案 测量三棱镜顶角A 一、光学方法测量 1、实验步骤 1) 白纸放在泡沫塑料板上,三棱镜置于白纸上,在实验中不能移动三棱镜。 2) 用激光束射向棱镜的一个光学平面,转动激光器,改变激光束入射方向,使入射光 束和光学平面垂直(光束按原路返回),用大头针确定入射光方向。 3) 用激光束射向棱镜的另一个光学平面,重复步骤2),确定另一光学面的法线方向 4) 测量棱镜顶角A 。 测量方法1: 直接用量角器测量θ,利用公式A=180°-θ求顶角A ,或者直接测量棱镜顶角A 。 测量方法2: 用几何方法作出直角三角形,利用公式1 a A tg b -=计算顶角A 。 2、实验操作示意图 3、测量计算棱镜顶角A 方法1: θ= , =-=θ180A 方法2: a= ,, b= 。 1 a A tg b -== 。 二、针插法测量 1、实验步骤 1)、白纸放在泡沫塑料板上,三棱镜置于白纸上,在实验中不能移动三棱镜。 2)、用大头针确定三棱镜两个光学面的位置。 3)、用铅笔画出两个光学面的夹角并用量角器测量三棱镜顶角A 。 半导体激光器 三棱镜 半导体激光器 改变入射方向 三棱镜底边 A θ A a b 改变入射方向

初中应用物理竞赛题答题技巧

初中应用物理竞赛题答题技巧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应用物理竞赛题答题技巧: 每年一届的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是一个对所学物理知识掌握应用水平高低的竞赛。其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科学技术,在一个更大的天地中去学习物理,了解物理学在高科技、国民经济、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扩大视野,启迪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自1991年的第一届至今年的第十二届,笔者一直从事初三物理科和物理竞赛的教学和辅导工作,在多年的辅导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每届辅导的学生都有多人获全国奖。通过对历届竞赛题的分析总结,结合长期的教学研究体会,在此就如何解答这类应用知识竞赛题谈几点方法。

一、善于联系实际,勤于观思考是解题的基础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经验的总结。所以学习物理知识若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到生活、社会实际的大课堂中去学习物理、应用物理,才能把知识学活、用活。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物理问题,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冰、水的相互转化,水电站、内燃机、轮船、电动机、人造卫星、核能发电、光纤通信、电脑及各种家用电器等等;而应用物理知识就是以生活、生产、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为背景提出的问题,可见,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平时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如果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未深入思考,那就等于脱离了“物”而学“理”,最终只能记住一些物理定律、公

式。相反,如果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并自己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并积极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思考,设法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有利用于我们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样才能将物理学活、用活,才能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应用物理知识题就像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的一些常见事物上面画了个“?”,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观察对象和思考的方向。事实上我们天天生活在物理世界中,身边到处都有物理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如:为什么水会流动?为什么空调器要装在高处?什么是近视眼?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什么是温室效应?等等,这些决不止“十万个为什么?”。只有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才能真正学到有“物”的物理,才能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是

1999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第九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 一、以下各题所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共30分,每小题3分)。 1.图示为小刚所连的两盏白炽灯和两上插座的电路图,通电后发 现不能正常工作。下面几个措施中可能引起危险的是:[ ] A.拆掉灯丙,两条导线连在一起; B.拆掉插座甲,两条导线连一起; C.拆掉开关S3,两条导线连在一起; D.拆掉开关S2,两条导线连在一起。 2.关于电冰箱,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冰箱内温度比较低,这是液体蒸发吸热造成的; B.电冰箱散热器摸起来烫手,这主要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 C.夏天,打开电冰箱门看到的“白烟”是冰箱内蔬菜、水果等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D.家用电冰箱的耗电功率通常超过1000瓦。 3.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4.在抗洪救灾中,大堤上的许多人都身穿厚厚的“背心”,这种“背心”的主要作用是:[ ] A.能阻碍热传递,从而可以抵御风寒; B.跌倒或碰撞时减小其他物体对人体的作用力,起保护作用; C.不同的背心反射不同颜色的光,便于识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车站上,坐在火车里的乘客从窗口发现有两列火车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乘客坐的火车和看到的两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向运动;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 C.三列火车可能沿同一方向运动; D.三列火车中可能有一列是静止的。 6.航天飞机关闭发动机后正在太空中飞行。如果科学家要在其 中进行实验,下列哪些操作不能正常进行:[ ] A.用温度计测温度;B.用弹簧秤测力; C.用天平测质量;D.用电子表测时间。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 A.30°;B.45°;C.60°;D.90°。 8.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让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 速度同时开始转动:[ ] A.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 B.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竞赛辅导—光、热、声 (教师使用).docx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试题1: 处在赤道上某地的人在月落4h后,还能看到一颗绕赤道平面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在其正上方,试求这颗卫星距地面高度最小约多少?(地球半径R=6.4X106m) 试题2: 太阳和月亮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请你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图中画出当地球上的人分别处于什么空间区域时,可以看到月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试题3: 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平面镜,镜面与桌面成45°角,一个小球以V匀速沿桌面向镜滚去,如图所示,问镜中小球的像将如何运动? 试题4: 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除了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你能从光学的原理解释这一情况吗? 试题5: 一般人脸宽(包括两耳)约18cm,两眼的光心相距约7cm,两眼光心离头顶和下巴分别为10cm和13cm.当平面镜竖直放置时,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平面镜(矩形),才能看到自己脸的全部? 评卷人得分

试题6: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障碍物ABCD,较大的平面镜MN在某一高度上水平放置,试用作图法求出眼睛位于O点从平面镜中所能看到的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该怎样改变? 试题7: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点光源S,光源正上方有一平面镜MN,S到MN中点0的距离为2m,且平面镜MN与竖直方向成22.5°角,(如图)若光斑照在离点光源5m处的墙上,那么光斑离地面的距离为多少? 试题8: 人立于河边看对岸的一株树AB在水中的像,当人离开河岸后退超过6m就不能看到整个树的像。已知人高EF=1.5m,河两岸都高出水面1m,河宽40m,如图所示,求树高? 试题9: 我国北方为了室内采暖,用管道将热水从锅炉输往室内。在管道上方的天花板上常可看到被“熏”黑的痕迹。 1.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形成这种黑迹的原因。 2.提出一种观察或实验的方法,用以判断上述解释的正确性。 试题10:

初中物理竞赛教师指导

第一讲:运动的基本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要点】 平均速度:t s t x x v =-= 0 瞬时速度:t s v t ?=→?0lim 平均加速度:t v a ??= 瞬时加速度:t v a t ??=→?0lim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 02 1at t v s += 推论公式:as v v t 22 02+= 平均速度:2 0t v v t s v +== 【例题选讲】 例1、如图所示,相距L=20m 的两个小球A 、B 沿同一直线同时向右运动,A 球以速度v0=2.0m/s 匀速运动,B 球以加速度a=-2.5m/s2减速运动,B 球初速度多大时,恰能赶上A 球。 例2、一点有物体甲,在甲的正上方距地面H 高处有物体乙,在从静止开始释放乙的同时,给甲一个初速度竖直上抛,问(1)为使甲在上升阶段与乙相遇,初速度v0为多大?(2)为使甲在下落阶段与乙相遇,初速度v0又为多大? 例3: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恰好是与坐标轴相切的1 4 圆弧,如图所示,则质点在这20S 内的位移x 为多少?质点在10s 的加速度a 为多少?

例4:已知一质点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其加速度随位移线性减小的关系即加速过程中加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满足条件a=a0-ks,式中a为任一位置处的加速度,s为位移,a0、k为常量,求当位移为s0时质点的瞬时速度。 例5:将一小球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以后每隔1s抛出一小球(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空中各球不会相碰,问: 最多能有几个小球同时在空中? 设在t=0时第一个小球被抛出,那么它应该在哪些时刻和以后抛出的小球在空中相遇而过?(取g=10m/s2) 【练习】 1、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依次设置三盏交通信号灯L1、L2和L3,L2与L1相距80m,L3与L1相距120m。每盏信号灯显示绿色的时间间隔都是20s,显示红色的时间间隔都是40s。L1与L3同时显示绿色,L2则在L1显示红色经历了10s时开始显示绿色。规定车辆通过三

初中物理竞赛中“光学”的辅导技巧

物理竞赛中“光学”的辅导技巧 1.利用光路图化抽象为形象,总结规律并予以运用.光路图是驾御光学知识的翅膀,借助它可以透过知识的幻像,将某些抽象的光学知识抽丝剥茧,从而剖析得到规律性的知识并用它解释有关的现象.对于“凸透镜成像”一节,我有如下的运用: 2.(1) 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焦点,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的规律,我引导学生画出u>2f时成像光路图(如图1),由图可见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顺延光线ab和cd可相交的为实像,反向延长相交的为虚像),其像距为f

初二物理竞赛 第8讲 摩擦力 教师版

漫画释义8 摩擦力

种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 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力, 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产生条件① 直接接触②有挤压(接触面的弹性形变)③接触面粗糙④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与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微观上理解摩擦力1. 两表面交界时小毛刺和小毛刺的交错, 发生切向的宏观错移(滑动摩擦)或微 观错移(静摩擦)时导致的毛刺变形所产生的弹力即为摩擦力. 毛刺的变形量、毛刺之间交错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影响到摩擦力的大小. 下图分别是A、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为零(甲)、最大静摩擦(乙)和滑动摩擦(丙)的情况. 2. 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受力分析确定, 最大静摩擦力受毛刺的最大变形量决定, 如(乙图角1)所示, 毛刺的变形量已经很大了. 3. 一般认为滑动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相同, 但实际上是小于最大静摩擦 力, (编者认为)由于发生了宏观移动, 如图丙所示, 微观上圈出的两毛刺亲密接触时间有限, 毛刺还没有达到最大变形量就分离了, 从而导致滑动摩擦中毛刺无法达到最大变形量(角2<角1, 编者把角2 这个角度叫做运动时的脱离变形量). 所以滑动摩擦小于最大静摩擦. 摩擦力的大小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大小与压力、粗糙程度无关, 利用 平衡状态物体合力为0N 来求解. 大小测定: 利用二力平衡 影响因素: 压力、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知识导航

减小滑动 摩擦力的 方法 ① 减小接触面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把滑动摩擦力变为滚动摩擦力④把两个接触面分开等等 探究实验(相关性及证伪实验) 实验特点在某条件下, 探究两个物理量B 与A 的相关性,采用两次实验法. 明确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设计方法两次实验: 改变自变量A, 得到两次因变量B 1 、B 2 分析与结论若B 1 =B 2 , 则B 与A 无关; 若B 1 B 2 , 则B 与A 有关 【例1】人用F=6N 的力水平拉动物块, 使物块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请画出物块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并写出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图略. 摩擦力大小为6N. 【例2】如图所示, 用水平向左、大小为5N 的力F 将重力为2N 的物块压在墙上静止, 请画出物块此时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并写出大小; 若将压力F 撤去, 物块将贴着墙面下滑, 下滑过程中是否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图略; 第一次摩擦力大小为2N; 第二次下滑时不受摩擦力作用, 因为压力为0N. 模块一:摩擦力的认知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生活实际和,是人类在生活、生产、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的总结。所以学习物理知识若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到生活、社会实际的大课堂中去学习物理、应用物理,才能把知识学活、用活。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物理问题,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冰、水的相互转化,水电站、内燃机、轮船、电动机、人造卫星、核能发电、光纤通信、及各种家用电器等等;而应用物理知识就是以生活、生产、社会中常见的现象为背景提出的问题,可见,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平时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如果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未深入思考,那就等于脱离了“物”而学“理”,最终只能记住一些物理定律、公式。相反,如果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并自己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并积极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思考,设法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有利用于我们透彻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样才能将活、用活,才能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应用物理知识题就像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的一些常见事物上面画了个“?”,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观察对象和思考的方

向。事实上我们天天生活在物理世界中,身边到处都有物理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如:为什么水会流动?为什么空调器要装在高处?什么是?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什么是温室效应?等等,这些决不止“?”。只有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才能真正学到有“物”的物理,才能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物理知识题都是生活和社会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它的显著特点是用生活中的语言来表述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境,而不是用物理名词、术语直接给出的物理模型。它把物理知识隐蔽在实际事物之中,巳知条件或待求的实质问题常处于隐蔽状态,一般不能直接套用物理公式求解。这些都是与平时的练习题和试题的不同之处。所以,解应用物理知识题,首先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用物理名词术语显现出它的物理真面目,再找出这个物理问题与哪些物理概念、规律有关系,即找准解题的理论依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缸外壁“出汗”;卫生球日久变小。这些现象是否是升华?冒“白气”、“出汗”等都是生活语言。首先要转化成物理术语,与物理概念、名词联系起来冒“白气”实质是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水缸“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露。卫生球日久变小,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跑掉了,这就是升华现象。

初中物理竞赛中常用解题方法

第16讲初中物理竞赛中常用解题方法 一【知识梳理】 (1)等效法: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规律、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 (2)极端法: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从而迅速的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思维方法叫极端法。 (3)整体法:一种吧具有多个物体的变化过程组合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叫整体法。 (4)假设法: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的条件不违背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的思维方法叫假设法。 (5)逆推法:运用逆向思维的将问题倒过来思考的思维方法叫做逆推法。 (6)图像法:根据题意表达成物理图像,再将物理问题转化成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几何知识求解的思维方法叫做图像法。 (7)对称法:根据对称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8)赋值法:在探究中只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数值进行讨论,然后再将讨论的结果推回到一般性问题上的思维方法叫赋值法。 ^ (9)代数法:根据条件列出数学方程式,然后再利用方程式的一些基本法则和运算方法求解方程的思维方法叫代数法。 二【例题解析】

题型一:等效法 应用等效法研究问题时,要注意并非指事物的各个方面效果都相同,而是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例如:力学中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运动学中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替代、电学中的电路是等效等。例1:某空心球,球体积为V,球强的容积是球体积的一半,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一半露出水面。如果在求腔内注满水,那么() A 球仍然漂浮在水面上,但露出水面的部分减少 B 球仍然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部分仍为球体积的一半 C 球可以停留在水中任意深度的位置 D 球下沉直至容器底 【解析】把空心球等效看成一个1/2的实心球和另一个不计重力的体积为1/2的空气球。因为球在水中静止,且有V/2的体积在水中,固可以看成V/2的实心球恰好悬浮,另一个V/2飞空气球则露出水面,如图16-1所示,固将空气球注满水,再投入水中,将悬浮。整个大球悬浮。 1 ~ 例2:有一水果店,所用的称是吊盘式杆秤,如图16-2所示,量程为十千克。现在有一个超大的西瓜,超过此秤的量程。店员找到另一秤砣,与此秤砣完全相同,把它和原秤砣接在一起作为秤砣经行称量。平衡时,双秤砣位于刻度处。他将此西瓜以13千克作为西瓜的质量卖给顾客。店员乙对这种称量方法表示怀疑。为了检验,他取另一个西瓜,用单秤砣正常称量得8千克,用双秤砣称量读数为3千克,乘以2得6

临泉县初中物理竞赛实验教学基本功比赛笔试试题

2015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大赛笔试试题 一、实验基本知识考查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实验通常包括演示实 验和分组实验等。 2、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总会有误差。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包括误读、误算和视差等,这样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误差;由于量具、方法或环境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叫做系统误差误差。 3、小明、小刚、小芳和小夏分别用皮卷尺对教室的宽度进行了一次测量,结果分别是7.62m、7.58m、7.66m、7.6m,如果有一位同学的记录有问题,他的问题是有效数字读取不对(或没读出估计值),小芳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04m,相对误差是 0.005或0.5%或0.52%。 4、电学测量中所用的测量仪器主要是电流表和电压表,它们都是由具有一定电阻的小量程灵敏电流计经改装组成。某灵敏电流计,其电阻为75欧,最大可测电流为1毫安,若把它改装成量程为3安培的电流表需将其 并联0.025Ω欧姆的电阻器。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处处相等,所以电流表测某段电路中的电流时,要和该段电路串联。 5、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来测物体的质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透光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 6、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如图1所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其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点5厘米

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35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10 厘米。 7、小红和小华讨论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 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有了两种不同的猜想,并分别进行了实验。 ① 小红猜想: 与放入的物体所受重力 有关,于是选择所受重力不同、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 ,先后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同一容器中,并测得 。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分析比较表一 中和相关条件,可得: 与 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 小华猜想: 与放入的物体所受浮力 有关,于是将物体

初中物理竞赛中常用解题方法

第16讲初中物理竞赛中常用解题方法一【知识梳理】 (1)等效法: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规律、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 (2)极端法: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从而迅速的做出正确的判断的思维方法叫极端法。 (3)整体法:一种吧具有多个物体的变化过程组合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叫整体法。 (4)假设法: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的条件不违背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方便求解的思维方法叫假设法。 (5)逆推法:运用逆向思维的将问题倒过来思考的思维方法叫做逆推法。 (6)图像法:根据题意表达成物理图像,再将物理问题转化成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几何知识求解的思维方法叫做图像法。 (7)对称法:根据对称性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 (8)赋值法:在探究中只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数值进行讨论,然后再将讨论的结果推回到一般性问题上的思维方法叫赋值法。 (9)代数法:根据条件列出数学方程式,然后再利用方程式的一些基本法则和运算方法求解方程的思维方法叫代数法。 二【例题解析】

题型一:等效法 应用等效法研究问题时,要注意并非指事物的各个方面效果都相同,而是强调某一方面的效果。例如:力学中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运动学中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替代、电学中的电路是等效等。例1:某空心球,球体积为V,球强的容积是球体积的一半,当它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一半露出水面。如果在求腔内注满水,那么() A 球仍然漂浮在水面上,但露出水面的部分减少 B 球仍然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部分仍为球体积的一半 C 球可以停留在水中任意深度的位置 D 球下沉直至容器底 【解析】把空心球等效看成一个1/2的实心球和另一个不计重力的体积为1/2的空气球。因为球在水中静止,且有V/2的体积在水中,固可以看成V/2的实心球恰好悬浮,另一个V/2飞空气球则露出水面,如图16-1所示,固将空气球注满水,再投入水中,将悬浮。整个大球悬浮。 1 例2:有一水果店,所用的称是吊盘式杆秤,如图16-2所示,量程为十千克。现在有一个超大的西瓜,超过此秤的量程。店员找到另一秤砣,与此秤砣完全相同,把它和原秤砣接在一起作为秤砣经行称量。平衡时,双秤砣位于6.5刻度处。他将此西瓜以13千克作为西瓜的质量卖给顾客。店员乙对这种称量方法表示怀疑。为了检验,他取另一个西瓜,用单秤砣正常称量得8千克,用双秤砣称量读数为3千克,乘以2得6千克。这证明了店员甲的办法是不可靠的。试问:店员甲卖给顾客的西瓜实际重量是多少? 【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由于同一只

高一物理竞赛讲义第7讲.教师版

掌握了基本的力的知识,我们就来继续探索一下物体的平衡需要哪些有关于力的方程来约束。 首先,因为运动分成平动和转动两种,所以平衡也分平动的平衡和转动的平衡两种。平动的平衡就是我们说的受力平衡。转动的平衡就是力矩平衡。 回忆一下初中我们如何处理平衡问题? 二力平衡: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力平衡(高中):相互平行的三个力,和二力平衡处理起来没有本质区别;如果三力共点,那么可以用力的矢量三角形法则处理。也可以用力的正交分解方法处理。 其中三角形的方法比较需要几何知识, 正交分解的方法,比较需要解方程能力。 共点力平衡的正交分解方法:(请思考为什么三力平衡必共点) 运用坐标系和力的正交分解可以归纳出静力学一般解题步骤。 ①受力分析:对题目中每个个体或者你所选定的系统找出其受的各种力,并且画出受力图。为了防止 漏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②根据受力分析得到的力是立直角坐标系,要求需要分解的力越少越好。 ③根据直角坐标系对各种力进行正交分解(其中某个方向的力可正可负)。 ④由平衡关系写出20 20 Fx Fy ==此即最后的静力学方程。 ⑤根据此方程可解出所需要的问题。 正交分解处理受力平衡的技巧: 取正交分解的时候,我们的原则是,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最好沿着某一方向上,完全没有某个“无关”的力 知识点睛 温馨寄语 第7讲 力的平衡 (一)

【例1】 均匀长棒一端搁在地面上,另一端用细线系在天花板上,如图所示,若细线竖直,试分析棒 的受力情况。 【解析】注意这里棒不受摩擦力 【例2】 如图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杆用段链连接并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的A 、B 两点,AB 两点相距2l , 会在段链C 上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要使CD 杆保持水平,则在D 点上应施加的最小力为多少? 【解析1】受力分析: 解:①对C 点进行受力分析 . ②对D 点进行受力分析. ③对C 建立坐标系对力进行正交分析,求2T . 123 cos30mg mg T T ?==? 12sin30T T =?= ④从D 点受力分析可以知道对D 点用力最小为2sin 60T F ?= min 1mg 2 F = 【解析2】用力矩解(可以在板块二中讲解) 把ABCD 包括重物考虑成一个系统,一共受四个力A 点、B 点的墙对杆力,C 受一个重力,D 点一个外力,AC 杆、BD 杆力都沿杆,则必过一个交点E (如图)则对E 点只要C 点的重力,和所求的一个外力,要求力矩平衡并且F 最小,则F 的力臂应最长为DE ,则 mg sin 30F DE CE =? 例题精讲

全国 “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A B 衔铁 图2电磁铁绿红 电源 电源 “五·四杯”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初中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这个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的表格内) 1.将重为4N ,体积为6×10-4m 3的物体投入一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中,溢出 水300g .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上浮,F 浮= 6 N B .物体悬浮,F 浮= 4 N C .物体漂浮,F 浮= 4 N D .物体沉在水底,F 浮= 63N 2.如图1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3.如图2所示是一个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水位没有到达金属块A 时,绿灯亮;水位到达金属块A 时,红灯亮。下列关于它的工作原理的讨论中,正确的是A .容器中的水不能导电 B .电磁铁有无磁性与水位有关 C .红、绿灯是并联的 D .衔铁是永磁体4.将一满罐“纯净水”(高约40 cm)开口朝下放在水中, 如图3所示,结果是 A .仍是满罐水; B .水将流出一部分; C .水将全部流出 ; D .以上答案都不对。5.如图4所示,一块0℃的冰放在盛有0℃的水的容器中。已知冰块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相互间有压力,则当冰完全融化为0℃的水后.容器中水面的位置将 图 1 图3

A .上升; B .下降; C .保持不变; D .水面的升或降决定于冰和容器内水的体积。 6.“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以下解决危机问题措施切实可 行的是 A .人人都要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能源和人为毁坏物品 B .关闭全部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 .停止使用石油、煤炭资源,而改用核能和太阳能 D .各地都要大力兴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7.如下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接触水面开始缓慢到完全没入水中到底部A 的过程中,以下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 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 关系的图象是 8.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②“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③“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飞流直下的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材料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光导纤维促进了现代通信的发展 B .桥梁的建造自古就有,建桥不再依赖材料科学的发展 C .高纯度大直径的硅单晶(半导体材料)促进了集成电路的发展 D .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特性,它将引发新的工业革命 图 4

初二物理竞赛 第15讲 期末测试 教师版

第十五讲 期末测试 一、单选题 1.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得越快, 分子的动能越大 B.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只要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的熔点 C.医生给病人手术时常用氯乙烷作麻醉剂是利用了液体蒸发致冷 D.水沸腾时, 水面产生“白雾”是汽化现象 【答案】D 2. 如图所示, 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 靠近被 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 实像, 它相当于一架() A.幻灯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照相机 【答案】D 3. 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传播的速度最大 B. 声源的振幅越大, 音调越高 C. 城市道路两侧的隔音墙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 D. 人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 【答案】D 4.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 如果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1.75 倍, 则甲、 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A.35:8 B.10:7 C.8:35 D.7:10 【答案】A

5. 如图所示的事例中, 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在螺钉下加 一个大垫圈 图钉帽的面积 都做得较大 切蛋器装有 很细的钢丝 用厚纸片垫在 塑料袋提手处 A B C D 【答案】C 6.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跳远运动员想利用这个自然现象跳得更远些,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西向东跳有利B.由东向西跳有利 C.由南向北跳有利D.无论向何方跳, 效果都相同 【答案】D 7. 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 和B 的高度相同, 质量比m A ∶m B 3∶2, 把它们竖起放在水平桌面上, 则水平桌面受到圆柱体的压强之比p A ∶p B 为() A.9∶4 【答案】C B.3∶2C.1∶1 D.2∶3 8. 如图所示, 当你手轻握饮料罐时, 饮料罐在空中竖直静止, 下列各对力属于平衡力 的是() A.手对罐的压力与罐对手的压力B.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压力 C.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D.罐对手的摩擦力与手对罐的摩擦力 【答案】C 9. 图中的几张照片依次记录了“蹦极跳”过程中的几个状态. 对于下落过程中的蹦极者, 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忽略空气阻力)() A.蹦极者在下落过程中, 弹力绳从有拉力开始, 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B.蹦极者在下落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 C.蹦极者下落到最低点时, 弹力绳的弹力最大 D.蹦极者下落到最低点时, 速度最大 【答案】D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和答案

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和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4m/s B. 4.8m/s C. 5m/s D. 6m/s 2.小梅帮妈妈做饭时,把一个质量为l00g的土豆放进盛满水的盆里,有90g水溢出,则() A. 土豆会浮在水面上 B. 土豆会沉入盆底 C. 土豆会悬浮在水中 D. 无法判断 3.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 B. 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 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 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 力

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 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图乙中能正确反应弹簧秤示数F 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 关系的图像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木块放入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木块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大了150P a ;若在木块上放一块铁块,使木块刚好全部压入水中,且木块没接触容器底部。 A. 木块的密度为0.4g/ cm 3B. 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4C. 则铁块的重力与木块重力之比是1:5D. 这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跟木块未放入水中时相比,增加了200Pa

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二、实验题6.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_(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将卡片_____________。(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