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课程进入中国

OD课程进入中国
OD课程进入中国

上海
2011 年 12 月 9-10 日(周五 六)
第六期“组织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课程
企业组织发展的成功实施
人力资源经理是推行企业组织发展的关键 “组织发展是个整合的概念”
著名培训讲师:
Mr. Terence Chung Msc, CMC
“OD 思想” “OD 流程”
副会长 香港管理顾问学会
国际管理顾问理事会成员机构
“OD 技巧”
“OD 工具”
首席顾问 英高顾问及培训有限公司
培训重点
? ? ? ? ?
IMCHK 介绍
系统的组织发展思维 4 个组织发展实施模型 7 项组织发展实战工具 3 种组织发展关键技巧 如何推动组织文化变革和结构变 香港管理顾问学会 (IMCHK) 是全球认可的专业 权威管理顾问机构,其设置并推行的管理咨询行业标 准具有高质量,独立性,客观性,诚信度高的特点, 普遍为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认证管理顾问(CMC) 所遵循。香港管理顾问学会是国际管理顾问委员会 (ICMCI)成员机构。
革(实战案例分析)

企业组织发展的成功实施 培训讲师的背景介绍:
执行副会长,香港管理顾问学会(国际管理顾问 理事会成员机构)
Terence Chung 先生, 英高培训与咨询公司首席咨询顾 问,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咨询方面有超过 20 年的国 际经验。 Terence 的专长经验涵盖多个咨询领域:战 略计划, 组织发展, 领导力发展, 绩效管理, 项目管理, 培训师的培训,创意解难技巧,团队建设,销售技巧, 客户服务等。 他服务的客户包括了财富 500 强跨国公 司,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等。 在建立英 高之前,Terence 是全球著名培训咨询公司亚太地区首 席咨询顾问,由于突出的表现被授予“卓越团队贡献主 席奖”。在此之前,Terence 是世界著名的摩托罗拉大学 学习方案经理,由于突出的表现被授予“创新奖“、”合 作奖“与”总裁奖“。
Terence 是国际注册管理顾问,目前担任香港 管理顾问学会的执行副会长。 他拥有管理学 (人 力资源管理) 硕士学位和众多培训/管理咨询学 位。作为一个经常性的演说者,Terence 已经 在大陆和香港的众多本地和海外大学中教授人 力资源管理硕士/博士课程超过 10 年。
Terence 近期培训的公司包括:
摩托罗拉 国泰航空 美孚石油 花旗银行 霍尼威尔 英美烟草 汉高(中国) 巴塞尔亚洲 强生 三菱电梯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中石油-壳牌 伊藤忠商社 利华(中国) 易初莲花超市集团 中国银行集团
前几期研修班回顾
前几期研修班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于 Terence 充满技巧性的设计和丰富的实际经验,特别设计的组织发展课程受 到了全中国各地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和决策者的广泛欢迎,以下是前几期的参加公司: 霍尼威尔 通用电气 阿尔斯通 眼力健 德州仪器 马士基 微软 先灵 贝塔斯曼 芬美意 惠而浦 丹佛斯 惠氏 欧文斯康宁 阿里巴巴 阿尔卡特 库利索法半导体 阿迪达斯 https://www.360docs.net/doc/f82219219.html, 诺基亚 飞利浦 Winterthur Insurance 必和必拓 葛兰素史克 诺和诺德 久益全球 阿斯利康 达能 夏晖食品 宝马华晨 AIU 玫琳凯 SGI 辉瑞 SGMW 微创 Knowles 佐敦涂料 Avaya 萨帕铝热 Ingram Micro 通用五菱 施耐德 蒂森电梯 英特尔 泰康人寿 奥的斯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

企业组织发展的成功 往届学员推荐
"Terence Chung 的 OD 研修班非常的有效。对于一个 HR 专业人士来说,OD 知识和实践是关键性的。 这个研修班从理论和实践上将我们的 OD 知识提升了一个台阶, 将我们从处理“人事”提升一个境界, 成为了组织发展中的重要一员。Terence 个人在 OD 上的丰富经验也为研修班增色不少,我个人获益 良多……" Ruth Guo, 亚洲区学习发展总监 惠而浦 “我寻找组织发展的培训项目已经很长时间了,这个项目正是我所要的。Terence 为我们展示了在复 杂组织环境下的 OD 实践, 他提供给我们的资料完全可以作为 OD 实践的蓝图方案。 活动本身也给了我 们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其他的同业人员相互交流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最好的实践方法……” ——Cindy Xiang,人力资源总监 眼力健(杭州) “这个 OD 研修班设计的非常巧妙,实行的也非常好。我从中学到了关于组织发展和人力资源角色的 系统化知识。我强力推荐人力资源同道能参加这次课程,以更好的武装自己,为公司填加价值。” ——Sharon Du,人力资源经理 阿斯利康医药 “两天的 OD 研修班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经历,特别是 Terence 与我们分享的大量实用工具、 案 例和他本人的经验。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的远见和好点子, 可以马上带回公司实践。 感谢 Terence……“ Christine Jou , 人员组织发展高级经理 飞利浦中国 “让人非常享受的两天学习经历:丰富的相关前沿信息;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实用技巧;由 Terence 这样一个专业又经验丰富的 OD 实践者亲身阐释……“ Sally Chen , 组织发展经理 英特尔中国 "两天的研修班满足了我所需。Terence 不仅展示了 OD 技巧、流程,而且展示了中国和世界顶尖公司 的实际案例。我从中获益良多,感谢 Terence 的知识和技巧……“ Richard Cui , 人力资源总经理 泰康人寿

企业组织发展的成功实施 培训课程重点:
OD 思想
企业组织发展原则 组织发展的定义以及系统分析, 企业组织发展 变革的类型 培训师曾推行的组织发展经验: 两个部门的合 并,重要管理人员的职务地域变迁 人力资源经理在组织发展中的角色 及面临的挑战 企业文化主要内容及其变革的原理 评估: OD 能力与挑战 OD 思想准备 实际案例分析和实施经验 学员通过对一个真实案例的分析来实践组织发 展管理模式 可行的战略方案和实施蓝图 情景案例分析(1)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员分析真实企业文化变革案例,并且作 出组织发展规划 企业组织发展管理的主要应用(1) 企业文化的变革 企业文化变革的原理 3 项主要 OD 技巧 -咨询, 影响和内耗处理
OD 技巧
OD 流程
英高 OD 模式 变革及行动研究流程 模板和指引 分享英高 OD 流程模板和指引 案例分析和实施 学员通过对一个真实案例的分析来实践组织发 展管理模式
总结企业文化的变革应对战略和执行实施方案 企业组织发展管理的主要应用(2) 企业构架变革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原理 机构设计主要内容及其设计原理 情景案例分析(2)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员分析真实企业并购和机构改组案例, 并且作出组织发展规划
OD 工具
7 种实用 OD 工具 战略/诊断 小组讨论和实施练习 讨论组织发展管理工具实施过程中的应用和经 验分享
可行的战略方案和实施蓝图 总结企业文化的变革应对战略和执行实施方案 企业组织发展管理的主要应用(3) 自身实际情景应用
从学员中挑出几个实际的 OD 情景, 如快速的组织发展, 战略重 定位,留住人才等. 在讲师的引领下,全体学员一起讨论、交换经验

企业组织发展的成功实施 销售合同:
培训课程:企业组织发展的成功实施 时间:2011 年 12 月 9 日至 12 月 10 日(周五-周六) 姓名(1)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位(1)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机(1)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2)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位(2)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机(2)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3)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位(3)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机(3)_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 市__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人传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电子邮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业务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权: 姓名 : 职位: 签名: 日期: 本预定单位签名有效果 费用: 两天培训: 每人 2,000 美圆 (人民币 12,780 元) 其他包括: 两个高级午宴及茶休, 一套精装培训 资料及培训证书 重大优惠:2 人或 2 人以上代表参加本次培 训只需 1,900 美圆(人民币 12,132 元) 付款: 请选择付款方式: □银行汇款 □支票 □现金 参训确认:培训两周前,参训者将收到有关本次 培训事宜确认函。若届时未受到,请于 我们联系 付款帐号: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海淀支行 户 名:北京汉德纵横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帐 号:0200,0496,0920,0575,873 培训证书: 本次培训将提供正式培训证书, 以配合学员培 训后的企业内部培训评估。 培训前调查表: 为了确保本次培训质量和参训人员的受益,一 份具体的培训前问卷调查表将会发给每位参训 者,以便明确培训需求,列出实际问题。培训 师将会在课前仔细分析调查表,并在培训中给 予解答。这样可以使培训课以最合适方式,最 大化保证培训效果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一、推荐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修订本。 ●中国现代文学史,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此书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志刚、孙中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修订本。 ●中国现代文学史,唐弢、严家炎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60至80年代撰写出版。 ●百年中国文学史(插图本),总主编于润奇,副总主编刘勇。上卷《近代文学》(1872~1916),于润奇主编;中卷《现代文学》(1917~1949),刘勇主编;下卷《当代文学》(1949~1986),杜剑峰主编。 二、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上海书店80年代陆续出版,辑集现代文学史上各社团、流派、著名作家的流传较为稀少的著作,以及作家传记、作品评论、文学论争集等,依原样复印,使研究者可靠的参考书。尤其是该套丛书基本上根据初版本影印,是“出版主义”的好选本。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论争、社团资料丛书属“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资料汇编”(甲种)。主要出版于80年代,出版社不一。如《文学研究会资料》、《创造社资料》、《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左联文学研究资料》等。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资料丛书属“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资料汇编”(乙种)。主要出版于80年代,出版社不一。囊括了除鲁迅以外的几乎所有现代重要的或有代表性的作家的研究资料。 鲁迅研究资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单独编撰,共五大卷近千万字,题为《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 ●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这是较早开始出版的一套权威性较高的传记丛书,其中有林志浩的《鲁迅传》、钱理群的《周作人传》、龚济民和方仁念的《郭沫若传》、田本相的《曹禺传》、陈坚的《夏衍传》、程光炜的《艾青砖》、凌宇的《沈从文传》、陈孝全的《朱自清传》、郭志刚的《孙犁传》、肖凤的《萧红传》和《冰心传》、刘增人的《王统照传》、梅志的《胡风传》、韩石山的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知识点

2.2.1夯实法治基石 ◇随◇堂◇笔◇记 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依法治理。 2. 法治的重要性 (1)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国家和社会: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 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描绘法治蓝图 1.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依法治国 (1)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基本要求: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 ◇思◇维◇导◇图

2.2.2凝聚法治共识 ◇随◇堂◇笔◇记 一、法治政府 1.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2)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的工作宗旨和原则: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 人民谋利益。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①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二、厉行法治 1.怎样厉行法治? (1)公民: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3)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2.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思◇维◇导◇图 凝聚 法治 共识 法治政府:依法行政 全民守法,法治宣传 法德相辅,规范与教化并行厉行法治 上行下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梳理 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 课程标准 ①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②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01知识梳理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法治中国,正在路上。 一、选择法治道路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3.实行良法、善治的意义 (1)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描绘法治蓝图 1欢革开放以耒,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是怎样的?(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及其具体内容 (1)地位: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具体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3.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

心得体会:发展古都文化的基本思路(最新)

心得体会:发展古都文化的基本思路(最新) “X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其中,绵亘近千年的古都文化更是我国都城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结晶和典范,是辽、金、元、明、清五朝文化的缩影,也是其时中华文化的主体和精华。明确新时代古都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思路,挖掘源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协同系统建设新时代古都文化,既是X古都文化发展需要破解的迫切问题,更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X古都文化的内涵 我国都城制度起于先秦,自夏商周以后,古都数量达217个,其中包括建立在内地的古都164个,建立在周边各地的古都53个。“大古都”通常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建都历史悠久;二是都城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优越;三是我国历史上主流(或主体、主干)王朝或政权的都城;四是都城建设宏伟,有着相当大的城址规模;五是在它遗址上或其近旁存在后续城市,且应是国家级或较高级别规格的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应地,古都文化应具备下列特征:一是源远流长;二是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三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四是格局宏大;五是至今仍为中心文化。

可见,古都文化是在历史时期形成,并在与时代新境融通之中不断传承发展的文化,它不仅在当时是支撑王朝与政权得以存在的内在精神支柱,是国都乃至全国繁华兴盛的重要因素,也对古都所在地区当今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X古都文化主要指X在辽、金、元、明、清时期作为全国的中心区域及对外交往与交流中枢所创造的、代表中华文化特质和当时文化发展最高水平并积淀传承至今的文化结构、文化要素和精神气质。X古都文化积淀厚重,以五朝帝都为载体形成的帝都文化是其主体。举凡物质文化方面的城池宫殿、坛庙园林、衙署寺观、河渠道路,乃至衣着发式、饮食、舟车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思想观念、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风习俗等,琳琅满目,无不具帝都气象,致广大而尽精微。 X古都文化的主要特征 X3000余年的建城史中,有三分之一是作为全国“首善之区”而存在的。这造就了其作为“大古都”的突出文化特征。 至正庄严。首先,作为五朝帝都,X文化具有强烈的国家、民族的正统意识。“致天下于大治”“厝天下于衽席之上”的士大夫理想在士人云集的X沉淀为一种城市精神和文化。其次,X的建筑生态体现了压倒一切的中心观念。在建筑格局上,X依据“天人合一,法天而治,象天设都”的传统都城规划理念,遵循辨正方位、讲求对

最新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标准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标准教案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对接基础教育、高级秘书、文化产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是提高相关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上承“中国古代文学”,下接“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主要讲授1917年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本课程主要讲授1917-1949年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主要讲授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和成就。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我校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的涉及基础语文教育、文化管理、文秘、新闻和广告等各方面专业人才。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和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是:在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白话文的基本规范和用法;帮助学生扩充与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相关的各种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注重原著的精读与欣赏,培养学生的社会感知、语言感知、文体感知能力,以及读写能力与文本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现代社会、文化所经历的巨大变革,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以及面对这一冲突所表现出的痛苦、抗争与情怀。 2、具体方法:采用以每十年为一个知识模块的做法,即1917年至1927年为第一个十年;1928年至1937年为第二个十年;1937年至1949年为第三个十年。授课以左翼文学的兴起为界分为上下两个阶段,每周3学时,总学时为54学时。要求每位主讲教师讲授全部现代文学史,但可根据自己研究专长有所侧重。教师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现代文学史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学术专长,点与面的结合有利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继续深化所学知识并最终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整个课程设计将文学史教学、作品分析、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课堂+实践”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讨论、写作、表演、朗诵、改编等实践环节,将中文素养与应用中文能力落到实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础知识,精读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掌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线索,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 2、提高学生查找、阅读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意识。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说明介绍(完整编辑版)

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一、城市简介 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770万人。 南京,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

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六朝文物举世闻名。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练,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过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2)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6.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7.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8.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9.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0.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1.怎样厉行法治?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2.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1.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何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 2.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敢于并善于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治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3.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等。 4.政府依法行政有何意义?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2)依法行政直接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 (3)依法行政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可以使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古都文化西安

千古帝都古韵西安 西安,这座神秘的城市,以其古典优雅的风采使人着迷。 即便穿行在此起彼伏的现代建筑群中,即便飞驰在城市纵横交 错的高架桥中,我们心中依然能够感觉到一股淡淡的远古气 息。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 页的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西安,古称长安。长安这个 享誉全球的名字,增在中古时代响彻世界。长安从周文王算起 已有 3000 多年的城市史,1100 多年的国都史,13 朝政治中心史,他所积淀的历史遗产的深厚性,所蕴藏的文化瑰宝的丰富 性,所蕴涵的民族精神的博大性,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之林中 都是罕有其匹的。 一、天府之国 古都长安拥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古人娄敬曾描 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 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 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张良也曾描述“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 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 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跨渭河,南依秦岭,统领八百里秦川。东部有函谷关,西部

有散关。并且自古以来就有“八绕水长安”的说法。据《西安 府志》记载“长安之地,潏、滈经其南,泾、渭流其后,灞、 浐界其左,沣、涝合其右。”由此可见,古都长安确可谓是“天 府之国”。 二、秦中自古帝王州 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以及新莽、西晋、前赵、前 秦、西魏、北周等大小王朝都曾在长安建都。 早在周朝,周文王就修建了丰京(传说丰京在沣河以西), 武王称王后修建了镐京(传说镐京在沣河以东),这是古都长安附 近第一次出现全国性的大城市。 秦人和周人一样,最初都活动在关中西部,并且都是逐渐 向东发展。约在秦孝公十二年,秦的首都由栎阳(今临潼县镇 东二十五华里武家屯附近)迁到咸阳。从此到秦亡,约 140 余年咸 阳始终是秦的首都,中间没有再向其他地方迁移。 到了西汉,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后本想在洛阳建都,经娄 敬和张良建议,决定以长安为国都,但并没有立即动手修筑城 垣。至汉惠帝元年,才正式开始修筑长安城,经过五年时间基 本完工。 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又重新修建了长安城,这座新城当 时名为大兴城。最先修的是大兴宫城,到了隋炀帝大业六年, 又动用十万多人修筑了外郭城。 唐朝沿用隋大兴城的旧制,重新修建了长安城。据考古工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答案复习课程

2017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答案

1.1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 1.《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胡适 B、鲁迅 C、巴金 D、老舍 正确答案:B 2.《祝福》收录在()。 A、《呐喊》 B、《彷徨》 C、《而已集》 D、《坟》 正确答案:B 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1.1.篇。() 正确答案:√ 1.2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故乡》 我的答案:A 2.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A、《药》 B、《在酒楼上》 C、《伤逝》

D、《祝福》 正确答案:C 3.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D 4.《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5.《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1.3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 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 B、双线交错 C、横截面 D、意识流 我的答案:C 2.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 A、《祝福》 B、《狂人日记》 C、《伤逝》 D、《风波》 正确答案:D 3.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 B、《阿Q正传》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B 4.鲁迅的小说创作是清醒的开放型现实主义。√ 5.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甚高,认为《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 课程总体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主要是通过对现当代文学经典名篇的解读,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以作品为纲,兼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发展脉络,对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同时引入最新的学术成果,力求内容的新、准、精,让传统的作品选讲课焕发出新的活力。注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4学分,48学时。 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其任务是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大致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脉络和走向,提高学生文学阅读、鉴赏、表达的能力。本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二、教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现代哲学、美学眼光正确分析、评价作家作品。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学习,认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所拥有的美好情操和人文传统。学习中国知识分子感应时代的变迁而激起的追求、奋斗、反思的精神历程,学习他们为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所持有的特殊的立场和方式,自觉承担起知识分子人文传统重铸的责任和使命。 三、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专题一现代小说。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茅盾的小说;巴金、老舍、沈从文的小说;钱钟书的《围城》;“诗化”小说。 专题二现代诗歌。具体内容包括:郭沫若的《女神》;新月社的诗歌;戴望舒、艾青、田间、臧克家的诗歌。 专题三现代散文。具体内容包括:鲁迅杂文散文,朱自清、冰心、周作人、陆蠡等人的散文。 专题四现代戏剧。具体内容包括:曹禺的戏剧。 实践环节:无

河洛古都文化

河洛古都文化 河洛指黄河和洛水相交处的一片广阔的区域,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大部分在河南即中原。自古以来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在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常后来的说“中国”就是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的国家”。 在早期,华夏族称四境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也指京师,例如《诗经·民劳》中写“中国,京师也。”或天子直接统治的地方,诸葛亮曾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当然,“中国”还有一种解释即中原地区。 洛阳是河洛的中心,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九”在此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众多的王朝,中国古代,九为最大最多;二指九个王朝。后者的解释不确切,因为在历史上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但有些因为时间较短或“皇帝”的称号为自封,不为后人所承认,承认的只有九朝,依次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 在这九朝中,时间最长的是东汉,周宣王死,周幽王立,关中发生大的地震,灾情严重,加之内政腐败,社会黑暗,宫廷分裂,公元前771年有望被杀,西都镐京被抢劫一空。平王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决定废西都迁东都,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到东周灭亡后的秦始皇元年即221年为战国时期,这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当时,封建生产关系正大量孕育,政治上表现为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这个时期,我国在历经夏、商、西周的统一王朝以后,分裂为数百个诸侯国。他们相互兼并,角逐争雄,混战不休;各诸侯国内部阶级矛盾尖锐,奴隶起义连绵不绝,新旧势力斗争激烈,社会在剧烈地动荡着。这一时期的阵痛,正预示着封建制度这一新生儿即将诞生。战国时期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经过春秋时期激烈的兼并,数百个诸侯国被吞并,周王室的势力更加衰落。但是由于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交接频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唐朝,它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它的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 隋炀帝杨广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爆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大业十三年即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

新课程改革下的“1+4”课堂教学模式

中牟一高 新课程改革下的“1+4”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最终要在课堂上实施,教师就要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尤其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上。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实践探索,决定把“诱思探究”作为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教学环节:一、课堂测验,复习巩固;二、展示目标,导入新课;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反馈矫正,总结评价。在此基础上,演绎出了以下四种课型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校“1+4”主体课堂教学模式。 1.新授课(大致有六个基本程序) 1)调研基础,展示目标。对上节课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小测验(一般不超过3—5分钟)后,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自学提纲。 2)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学生自学,做好自学笔记,记下疑难问题。学生自学时,老师巡视,密切注意学生自学情况。学生自学完时举手示意;绝大多数学生自学完成,老师要及时转段。英语科,老师可先领读,已确保学生发音准确后,剩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记。 3)互帮互学,小组探究。数、理、化以四人小组为宜(每小组优、中、差学生尽量均分,由一学习好的学生任组长),其它学科可四人可二人,英语以二人为宜。学生自学后,分小组互帮互学,问题尽量消灭在小组内。英语可讨论的问题不多,更多的应是两两对话,相互提问。 不论哪一科,讨论的原则都是“必要”,不必要讨论的问题,决不要图形式、走过场,硬塞给学生讨论。学生讨论时老师必须严密监控、巡视、适时结束转段,决不能白白浪费时间。 在2、3段中,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所以,老师一律不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小组发问,班级探究。讨论结束,各小组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未提出该问题的小组解答。 5)突破难点,强调重点,延伸拓展。老师做好两件事:A、解答学生经自学、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B、对重点问题进行拓展,告诉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政、史、地、生等学科,老师还要紧密结合课本,以生动的事例和故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课堂总结布置练习,需布置作业的学科适量布置经过老师精选的作业。同时,告诉学生下节课要小测验的基础知识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必读作品和参考文献 现代文学部分 一、必读作品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3.周作人:《人的文学》 4.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5.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 6.蔡元培:《答林琴南书》 7.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 8.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 9.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10.胡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 11.沈尹默:《月夜》、《三弦》 12.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 13.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14.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 15.冰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 16.冯至:《蚕马》、《十四行集》一、十五、十七、二十七 17.宗白华:《夜》 18.李金发:《弃妇》、《有感》 19.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 20.朱湘:《采莲曲》 21.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 22.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 23.庐隐:《海滨故人》 24.许地山:《缀网劳蛛》 25.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台静农:《拜堂》 26.废名:《竹林的故事》 27.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28.鲁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 29.胡适:《差不多先生传》 30.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 31.俞平伯:《清河坊》 32.冰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 33.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 34.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35.田汉:《获虎之夜》 36.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 37.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中国古都的变迁与文化融通

中国古都的变迁与文化融通 本文为台湾辅仁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研究项目。原题为《论中国古都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通》 中国古都学是研究我国历史上的都城的形成、发展、繁荣、萧条,或至于消失,或经过改革成为新的城市的科学。 历史上的都城,都是其当世相应的王朝或政权统治区域的政治中心,也是其时的文化中心。我国历史悠久,王朝或政权先后迭出,极为繁多,莫不皆有其都城。或绍继前代,或自创新局,皆能使之成为一时的政治中心,同时也使之成为一时的文化中心。能够成为文化中心,自是由于各方文化的荟萃。都城既荟萃各方的文化,又复以之向外传播,影响各方,相互融通,推陈出新,有所发展。时移世易,当时都城,过后皆成古都,仿佛已为陈迹。然文化源流初未稍断,仍在融通发展之中,数千年来始终一脉相承。中华文化瑰丽奇特,是自有来由的。 不佞前撰《中国古都和文化》已就古都尚为都城时的文化略事论述。今当再就其与当代文化的融通,加以董理,以见其间演变的过程与痕迹,并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提供论据,俾其能显示出具有历史渊源的独特风格,卓立于当代,而且愈益发展,使其宏伟雄姿,垂之久远。虽说是探索古都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通,然为了明了其间的来龙去脉,有时候还免不了要追述既往,以便作相应的梳理。 一、由都城到古都的变迁 我国历史悠久,王朝或政权相当繁多,因而改朝换代之事,不断发生。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对于前代都城的处理曾经有过不同的方式。大致说来,可有四种类型:一是王朝被灭,都城被毁成为废墟。商代的殷虚、西周的丰镐、秦的咸阳,西晋的洛阳、北齐的邺、陈的建康皆难免这样的浩劫。周人灭殷之后,以其地封殷后武庚。武庚以作乱为周所诛,又以其地分为邺、鄘、卫三国。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新课改常见的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常见的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

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